这段时间我一直穿梭于纽约各种大大小小的幼儿园开放日,曼哈顿有不少非常好(gui)的幼儿园,连拿申请表格的资格都需要先摇号抽签,这个概率绝对和上海车牌摇号差不多了。不管是主流的公立幼儿园还是那些遥不可及的私人幼儿园,我都会去参加他们的开放日。没啥,就是想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到底牛在哪里。

参观的幼儿园已经不下10家了,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位园长都会强调,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学会的三件事,这绝对比学到多少知识重要。这三件事对我的触动挺大的,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会准备好

有一位园长说,现在每个家长都想培养“天才”儿童,恨不得从出生就开始教认字数数,以为这样孩子上学后成绩就会好。但我们忘记了,学习,首先需要的是“硬件基础”准备好,那就是身体和头脑准备好。这些准备工作没做好,上学后即使你给孩子找到全美最好的老师,他也学不好。

准备工作包括两个部分:“我的身体准备好了:坐姿正确;我的头脑准备好了:愿意积极参与活动中,遇到困难会自己思考或者寻求帮助,可以听从并且遵守游戏指令”。

坐姿正确这项我以前是没留意的,这次听这么多园长提到,我才意识到孩子认知老师的良苦用心。大概从14个月大时,孩子的认知老师就要求我在家给她买一套小桌子小椅子。她是“自由”惯了的人,一开始坐在椅子上绝对是“坐没坐相”的那种,而且坐一会就要下来了。

认知老师就要求我们,每天有一部分的游戏时间在小桌子上进行,每次孩子坐那时,我们就会提醒她,“脚在哪?放地上了吗?手在哪?放桌上了吗?身体在哪?坐笔直了吗?好,准备好了,我们要开始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明显坐姿好了,随着坐姿好了以后,她的专注力也就提高了,真的可以坐定专心玩一些玩具了。

两岁以后,认知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叫“Givemefive”,每次坐在桌子旁开始玩任何一个游戏之前,我们都会一起检查这五个方面:

01.我的身体坐直了(Mybodyisuptall);

02.我的眼睛在看了(Myeyesarelooking);

03.我的耳朵在听了(Myearsarelistening);

04.我的嘴巴不说话了(Mymouthisclosed);

05.我的脑袋在思考了(Myheadisthinking)。

这五步就是把“准备好了”细化了,一开始孩子是懵懵懂懂的,有时也不会完全遵守我们的指令。但我们坚持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慢慢她就明白了。比如有时,读绘本读到一半她走神了,我就会用这个提醒她,“你的眼睛在看吗?”等到她回过神继续看绘本时,我会再补充一句,“小D的眼睛在看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小提醒,却在帮助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不能指望“散养”六年的孩子,到了上学年纪一下子就自控了,这些都是这样点滴养成的。“准备好了吗”,不仅是一个姿势的改变,更是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萌芽。

学会负责

有不少孩子上学后,没人监督就不做作业,爱赖床上学总是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明白自己要对自己负责,长久以来,她的所有起居安排都是父母负责的,吃饭是追着喂,家务劳动一点不用做,玩具乱扔家长跟着收拾。从小到大,孩子没有机会去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了,需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然,这种思维模式就会一直伴随孩子到上学,当年追着喂饭的妈妈就变成了盯着一起做作业的妈妈。与此同时,也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家长越帮忙,孩子越以为“我不做没关系,反正家里有人可以帮我;我犯错了也不是我的错,而是别人的错”。因此,在学龄前要完成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孩子学会负责。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最关键的是要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然后不越界,除非孩子主动寻求帮助。

比如,孩子不要吃饭了,那就尊重她,也许我们会担心孩子之后会饿,但是不让孩子体会到饿的感受,她就不会对自己的这个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玩具玩好了弄了一屋子都是,不用碎碎念,但是要告诉她,这是你的玩具,玩好需要归位。也许带着孩子一起收拾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才能对玩具负责;

再比如,开始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

所有这些事都特别小,但这些事都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只有一个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今后才能对学习有自发性。因为他会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也不是老师的。

学会尊重

第三件事就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从“个人”逐步向“社会的人”过渡。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4+2+1的模式,很多孩子在家是“最大”的,随意使唤爷爷奶奶做事而且根本不说“谢谢”,自己喜欢吃的菜盯着吃完一盆;家里所有好吃好玩的都是她的,不开心就发脾气。

也许,在我们亲爹亲妈的眼里,这还挺“可爱”,但是这些“可爱”一旦到了社会就是不可爱,或者严格说就是没教养。

幼儿园也好,小学也好,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在那里,她需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要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可惜,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学校,甚至成人后还是心理的“巨婴”。而社会是没人会再像父母这样包容了,于是这些“巨婴”就会出现无法融入的情况。而人一定是社会的人,不合群的孩子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他们的学习表现。

然而,这些过渡不是突然发生的,与其到了幼儿园到了上学后,开始“教”孩子,不如从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动物、尊重环境。

是的,就是这三件事,看似特别特别简单,却是每一位幼儿园都提到的核心。其中有一位园长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家长要把教养孩子的过程看成一个连续的坐标轴,而不是几个分散的点,好像每次到了这个点就任务完成了。其实不是的,家庭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是一步一步互相作用影响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担当的个体。成绩是其中的一部分,当孩子独立又有担当时,成绩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可惜并不是很多家长能够想明白这件事。”

分享给你们,一起共勉,愿我们都能尽早想明白这件事!

文|大J小D(jiayoubaobao2015)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杰出的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父母教育孩子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家庭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学做“律师”是指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地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其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施加外力往往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不做“驯兽师”,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父母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2、养成习惯绝非一日之功。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培养习惯铸造品格。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3、让孩子学习成绩优异是有方法的。

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必须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比如按计划完成学习目标、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写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想了。

家长无心三件事会让孩子很受伤


从小到大,每个孩子都需要修正一个又一个缺点和毛病,你是润物细无声地暗示他的不足、锲而不舍地修正孩子身上的毛病,还是火冒三丈、挑剔指责,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孩子身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批评分寸的掌握,最应回避的伤害有哪些?

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造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对所有的批评都刀枪不入。

武力惩罚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教育有方: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他们内心脆弱,特别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父母的肯定,表扬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

教育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强化孩子们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将孩子的优点看在眼里、挂在嘴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如孩子在学琴时,妈妈可以使用“表扬式的批评”的方法,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节奏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

孩子需要在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优点。

伤痕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

教育有方: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认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这样,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如: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先和孩子一起收拾,每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伤痕三: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且,别看孩子小,但是他们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没出息”、“占有欲”一类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和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教育有方:父母过多的强调和批评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感,弱化了教育的效果,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如:漂亮的和新鲜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当孩子想要东西的时候,父母不妨告诉孩子:他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并没有错,但他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更不能抢或毁坏。接着向孩子讲清楚: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数不清,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如果特别想要,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比如如果对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换。

家长必看:宝宝入园前这四件事需做好


在孩子上学之前,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很为孩子焦虑:孩子那么小,自己又不在身边照顾不到,一个人上学能行吗?那么孩子即将要上学了,进入幼稚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放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孩子入园前,我们都应该做哪些准备。

1、设置期望值

孩子在入园之前,都是与家人接触,一般接触不到外界的人。因此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入园可以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还可以听更多的小故事,接触更多新鲜的东西。设置一些期望值,帮助孩子展开想象,激发其上学的兴趣。而且设置期望值还有利于孩子开展自己的社交计划,让他对园里的新同学、老师们怀有友爱之情,一起进步。

2、提前了解幼儿园

在入园之前,我们不妨带孩子了解一下幼儿园,带他去周边看一看,熟悉一下环境。为其浅显的讲解一下,为何上幼儿园以及幼儿园里面都有什么好玩的。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一下子去面对完全陌生的人事,要消除孩子的陌生感与畏惧感。经常与孩子聊聊天,适当的规划一下入园以后的学习生活。

3、给足安全感

家长应该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可以时时刻刻保护孩子。在心理上开导孩子,不要让其对入园产生恐慌心理。应该与孩子多进行一些交流互动,带孩子多出去进行户外运动,开阔眼界。给足孩子安全感,让他开开心心的入园,毫无芥蒂。家长在孩子入园之前应该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告诉孩子我们爱他,希望他更好,也希望他可以满怀激情的开始他的学习生涯。

4、调整作息

当然了,在家是很放纵,无忧无虑,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玩耍,这些都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但是到了幼儿园以后就不一样了,时间安排也比较规律,因此我们应该提前一段时间去规划孩子的时间。尽量模拟学校的时间表,让孩子尽量早睡早起,及早的适应幼儿园的节奏。

当然除了这些,孩子还应该学会独立自主。能够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厕所,学会在脱离家长的情况下完成这个年纪可以做的一切事。此外,作为家长,我们要给予幼儿园及老师足够的信任。

宝宝入园后您必须做的三件事


您了解孩子入园后的教育技巧吗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孩子上小学,三件事情多注意


在上小学的时候,BB们基本已经具备了几项基础的能力,甚至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态度,这个学习阶段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之路。那在孩子上小学的这个阶段,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重要的时期,父母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1.嘘寒问暖

孩子离开了他从小一直依赖着的家庭圈,在学校一切都需要自己来,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很多孩子不善表达,也就置之不顾,殊不知,放任下去的结果就是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坏,孩子不开口。爸爸妈妈就要主动问,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闷闷不乐的,或者脾气时好时坏,就要多问问孩子,并且积极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2.养成好的习惯

首先是时间的安排,宝宝还小的时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孩子的作息无法规律,但是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就可有自己的作息计划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要让孩子从小就珍惜时间,这对他将来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其次,要让孩子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孩子想成绩不好都难。然后,让孩子爱上读书,并且学会独立地思考,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这种模式下,孩子们很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要让他开动小脑筋,他会变得更聪明和智博哦!

3.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一般到小学这个阶段的孩子,性格就会变得明显起来,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父母要多抽出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和不良的性格。如果家庭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带孩子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见得多了视野自然就开阔,心思自然也就打开了,那又何愁性格会不好?此外,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他广交朋友,朋友多了,在朋友圈中能玩得开了,自然就会有一个好性格了。

小学是一个阶段,我们没必要需要孩子多么好,其实不管他们在小学阶段表现的如何,爸爸妈妈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家是他们永远的避风港,在这种氛围下的孩子,想成长的不好都难!

入园前要和老师交代四件事


孩子入院前家长跟老师沟通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孩子一生气就打人,或者有的孩子一高兴就咬人,有的时候咬了一口绝对不是因为他怎么样了你,就是因为喜欢你,太高兴了,高兴极了就咬你,这个跟老师说清楚。

新入园之际很多家长都会产生很多焦虑,分离焦虑固然不可避免,家长能做的就是为宝宝做最多的准备和最大的努力。

1、家长要主动告知老师孩子的过敏史

在保健方面的,就是我们保健医了解孩子的过敏史,因为现在这个年头过敏的孩子特别特别的多,以前我觉得过敏的少,光听说美国的孩子过敏特别多,其实现在我们中国孩子的过敏状态挺严重的。牛奶,各种各样的东西过敏,这个情况一定是跟幼儿园有交代,你孩子的过敏史,包括说你有一些什么哮喘史,癫痫病所有这些都要说清楚,都要跟保健师和老师有一个交流。严重一点的,要考虑的。

2、告诉老师孩子的性格特征

有的孩子一生气就打人,或者有的孩子一高兴就咬人,小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特别的明显。有的时候咬了一口绝对不是因为他怎么样了你,就是因为喜欢你,太高兴了,高兴极了就咬你,这个跟老师说清楚。老师绝对不会因为您说了孩子这个习惯就给就孩子贴一个不好的标签,那老师怎么办?就是盯着点,他特别高兴得时候稍微控制一下。其实说一下就好了,不说,老师不知道。知道的话老师会知道什么情况下老师的战略会有调整,如,一个新玩具投放进来,有的孩子就会一着急动手,那我知道,当这个玩具投放进来,正好这个孩子四个人过来玩的时候,一个老师就跟过来,站在他旁边这个位置上,我照样看着别人,万一他有什么争执,有什么动作,要上手的时候,那我就直接的拦住了,这些东西避免什么?避免造成孩子之间这种伤害,因为孩子的伤害一般情况下,孩子一会就好了,还是好朋友。可能家庭之间就容易说,怎么老是我家孩子被这样,怎么老是这样,会有这样的情况。

提前沟通的话,能够减少这样的一个伤害,所以我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是有一些这种习惯,容易说我高兴了,或者我不高兴的时候,我动手或者怎么样,我建议家长跟老师说,家长老师多一点关注,其实这样对孩子好,比如说我先瞒着,说我们家孩子动手多不好,我不说我得忍着,结果是什么?真的出事,倒是把孩子伤害了,还不如提前告诉老师,老师就关注一下。

有的时候孩子可能说,当他不高兴的时候,有的说你自己稍微的静一下,呆一会,老师再什么你,可不可以这样?有的孩子是这样可以的,我生气了,我真这样了,你别理我,我一会就好了,找一个借口去玩了,老师给他一个台阶就下了,有的时候他不愿意,甚至不愿意答理,你非得跟他说你怎么了,这样那样的时候,暴躁了,也有这样的,有的孩子犯错以后绝对不能说他,因为他自己知道自己错了,他知道错怎么办?抱他一下,拍他一下,他就知道以后不能这样了,他以后就怎么了,你看他多难受,你跟他一说,他就好了,但是这些习惯如果你提前告诉老师了,老师就能够不再摸索第二遍,直接上手,这样沿用家里的方法,这样对孩子老说有一个更熟悉的过程。

如果说家里没有特殊的说法,老师需要去摸索,这个孩子出这个问题了,我怎么处理,我可能今天试这个方法不行,明天试那个方法还不行,后天再试,找到一个好方法了,我觉得这个过程很长,一个是对孩子不好,老师也会很复杂,这样需要家里跟老师这边沟通的渠道比较畅通。

3、告知老师孩子的饮食习惯

比如说我们家孩子是一个大肚汉,他就爱吃包子,平时他一般吃五个,他吃六个了,吃七个了,还吃,老师害怕了,敢不敢给吃,家长说了,想起来了,他们家的孩子就爱吃包子。这样的话看是不是多给,其实事无巨细的事都可以跟家长的沟通中告诉老师。

4、告知老师孩子的身体特征

同时跟老师说,比如说有的孩子特别爱出汗,他比别人热很多,那如果说现在这个季节还好了,到了可能九十月份,如果说特别爱出汗的孩子,外出我们都要添衣服,或者说回屋添衣服,我对孩子多照顾一点,是不是加一条毛巾这样的生活习惯,别的孩子可能需要喝两杯水,他可能两杯水就上火了,他可能需要三杯四杯,这些习惯你跟老师说,老师有注意,有的孩子不能喝那么多的水,那你不能按统一的要求,可能写东西都是要说的。

所以家长跟老师把这些东西都说透了情况下,有助于孩子入园的适应,不管是身体、心理上都能够好一些的,有些孩子容不得老师跟别人好,可能觉得你把我接进去的,因为你照顾我,等过两天带一个新孩子,我觉得好像不那么的被重视了,有没有可能,也有,各种情况都得跟家里沟通顺畅。

其实新入园的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前两个月,只要家长和老师之间有这种信任,互相配合的好。这个其实挺重要的。

家长要用合适的方法主动出击

刚入园的时候,老师顾不了那么多,可能我被忽视了,因为一入园一看,这个老师跟那个家长沟通特别多,可是跟我沟通的很少。我是不是被忽视了?家长心里可能有这种担心,其实也有可能是因为那个孩子不好带,就是事比较多,或者出现问题了,这回家长的心态平和也很重要的。这段时间能够双方很坦诚,可能开个家长会跟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坦诚的交流。

但是如果一个班有三十多个孩子,你让老师都照顾过来,也挺难的。不如给他一个文档这样的东西,给张纸可以方便看的。或者说我现在别说十二月份的事,十二月份的事太早了,我先把这两天的事说了,提醒老师,这两天孩子的情绪在家里是这样的,晚上睡觉会惊醒,会比较闹,您看看幼儿园是什么样,您观察,你把大体情况告诉老师,老师就会关注。例如: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其实表现的很平静。可能说并不像他在幼儿园表现的这么平静,可能回家里还有问题,那我知道了,我就能够白天多关注他一下。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可乖巧,好得不得了,又哭又闹的,不上幼儿园或者突然间怎么样的,这样这一个类型的孩子,家长告诉老师这个情况,老师能够知道白天看的很平静的情况下,给他更多的关注。

新入园就是交流,在新入园的时候交流一定是特别关键的,抓住点交流,抓到这些点,这些重点去交流,可能每天跟老师说一遍,让我们孩子多喝水,让我们孩子多那个,多那个,我听了十天以后我就真的听烦了。

有的时候真的来不及了,因为我们有家长联系本,本里写上,今天孩子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孩子什么情况,老师今天白天看着你,这个情况我知道了,班里有一个提醒板就写上了,他今天多喝水,他昨晚肚子疼,就写在那里,他抬头就看见了,提醒我们今天是这样一个情况。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如果说没有这个家长联系本,可能靠一个纸条也可以交流的,一张便签纸,老师,麻烦今天这个情况您多观察一下,可能连话没有说,就说麻烦您一下,马上上班去了,老师拿着条了,有时间看了,贴在那里了,就会提醒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