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认为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是最新的玩具?是陪他去游乐场?其实家长对宝宝的无条件的爱与悉心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礼物。爱宝宝,父母就送他7件“无价之宝”!

第一宝:临睡前的一个吻

身体接触是最有力量的爱语之一。中国家长羞于把爱说出口,那何不将对孩子的关爱都注入行动中呢?临睡前轻抚宝宝额头,给他一个温柔的亲吻,和宝宝道一声晚安,让孩子带着父母满满的爱意进入梦乡。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

第二宝: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家长应给孩子做适合年龄的打扮并最好问问孩子的意愿。另外,不要在和别人聊天时当着孩子的面大谈特谈孩子的缺点,或者经常拿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其实年龄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成人的尊重。

第三宝:请尊重我的隐私

不要以为孩子就没有隐私,再小的孩子都有着不可告人的小秘密。家长尊重孩子的隐私实际就是保护好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即使我们非常好奇孩子的一言一行,也不能急于求成去窥探孩子的秘密,对孩子要有起码的尊重和信任,用足够的耐心和恰当的方式和孩子多互动交流,拉近距离,取得孩子的信任。

第四宝:爸爸妈妈给我当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家长的行为并以之为楷模。家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形成这些观念。家长的“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第五宝: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做事的本领,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让孩子学懂一些基本的生存法则,待人恭敬有礼,尊重友爱他人,做事要懂分轻重,家长应学会将道理融入生活中,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第六宝:给我一个小伙伴

孩子在和同伴的玩耍中可以学会同情、合作和妥协这些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应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交往小伙伴的机会,多让孩子邀小伙伴到家里玩,同时鼓励孩子多到别的小孩家中做客,让孩子在与同伴玩耍中享受快乐的童年,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友爱他人。

第七宝:让我们一起笑起来

严肃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敬而远之。爱笑的父母更能让孩子感受生活积极美好的一面,父母和孩子同乐,不仅能拉近双方的距离,还能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沟通、相互了解。家长陪孩子一起笑,一起享受生活的乐事与点滴,让孩子能够形成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哦!

相关推荐:

如何高质量的爱孩子

爱孩子首先要懂孩子

爱孩子就做70分的“懒”家长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爱孩子就别给孩子“瞎补”了


“目前,儿童补充微量元素现象十分混乱。”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营养专科主任刘喜红对记者说,首先一些基层的儿科医生、儿保医生没有严格根据临床指征来做诊断,随意给药,给一些不该补的孩子补了。

正常饮食,不会缺锌

尽管缺锌能导致婴幼儿厌食、生长缓慢,成年人身体抵抗力下降、皮肤伤口愈合慢等问题,但锌作为一种微量元素,每天的需求量并不大。

据介绍,0—6个月的婴儿每天只需要1.5毫克锌,7—12个月的婴儿为8毫克,之后随年龄增长,对锌的需求量缓慢递增,到14—18岁时增至最高量19毫克。一旦过了18岁,人体对锌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每天只需要摄入11.5毫克就够了。

锌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因此李惠明教授认为,只要正常饮食,就不会出现缺锌问题。“只有长期严重偏食、素食、营养不良的人才有可能缺锌。

补锌保健品很多

如今,“补锌”已成为人们继补钙之后,关注的又一热点话题。不论是发育期的儿童、怀孕的妈妈、忙碌的白领,还是体质大不如从前的老人,似乎都在想着法子“补锌”。于是,市场上各式各样的补锌药品和保健品也开始不断翻新。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地区一家药店了解到,该店共有10余种补锌产品,而且都卖得不错。据售货员介绍,针对儿童或老人的补锌产品卖得最快,占了销售总量的六七成。

是否缺锌,医生说了算

对于不缺锌的人来说,额外补充有可能造成体内锌过量,从而引发代谢紊乱,甚至对大脑造成损害。据李惠明教授介绍,服用锌过量会导致人出现呕吐、头痛、腹泻、抽搐等症状,并可能损伤大脑神经元,导致记忆力下降。

专家强调,缺锌不严重时,药补不如食补。最好的方法是多吃动物肝脏、瘦肉、蛋黄和鱼类等富含锌的食物。如果要服用补锌产品,则要注意两方面:一是不能与牛奶同服;二是不能空腹服用,应该在饭后吃。

此外,体内锌含量过高,可能会抑制机体对铁和铜的吸收,并引起缺铁性贫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锌很难被排出体外。”

那么,如何才能确认自己是否缺锌呢?齐可民教授提醒,社会上一些关于儿童头发黄、有多动症倾向;成年人老睡不好、记不住事就是缺锌的说法,其实都很片面。要明确是否缺锌,最明智的做法是到医院做个血锌化验,听从医生的诊断。

本网站小编总结:还有更多的孩子是由家长自己“下诊断”的,家长自行购买补充剂,这更容易出现滥用。刘喜红强调,只要是孩子出生体重正常、胎龄正常,可以正常饮食,身体健康,就不需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遗憾的是,目前大家对此一直处于一种错误的认识中。

爱孩子,就请蹲下和他(她)说话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一个提醒全社会关爱孩子的节日。一般来说,孩子不缺爱,更多时候缺少的是尊重。记者注意到,不少父母甚至祖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主体,要么连哄带蒙,敷衍过去再说,求得眼前和气,不哭不闹,万事大吉;要么遇事不尊重他们的意见,搞专制,代替孩子作选择,而这些选择多是从大人的立场、价值观出发作出的,孩子的权益被忽视了或者说被侵犯了。

儿童相对于大人来说是弱势群体,生活在由大人主导的世界里,他们先天地有一种自卑感:他们得仰着头和大人说话;大人们按照他们方便的高度设计了这个世界,他们得爬上床、爬上餐桌、爬上沙发,要踩着凳子才能看得到窗外的风景,才能够得着水龙头,甚至毛巾也挂在他们不可企及的高处。他们好像是进了巨人国,无法和大人们一样从容地把脸盆搬来搬去,而只能把它当作演练纸船的一汪池塘;无法自如地开关冰箱,只能把它当作一个把冬天锁在里面的大房子;无法自主地寻找动画节目——大人们用他们看不懂的语言和程序规定了一切。生活在这样一个总得仰头、总得请求、总得需要帮助的世界里,他们无法自适,无法感到受到尊重,无法不敏感于自己利益受到侵犯。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很多大人无意识地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这本是非常好的协调运动,但是在大人看来,这会弄脏衣服,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因而禁止、呵斥。孩子拆东西,是好奇心驱使,想探个究竟,而大人会说这个东西很贵,不能玩,别给玩坏了。

其实,在孩子眼里,好玩、有趣是最重要的,他们纯净的心灵里没有金钱、贵贱、尊卑等概念。用功利的价值标准来对待澄澈世界里的孩子,不但让孩子理解不了,而且有可能起冲突。当然,这些冲突大多会以孩子失败、受到委屈而告终,孩子的性格由此受到压抑,得不到自然、健康成长,无法像树枝一样自由伸展、张扬。

爱孩子就请尊重他。尊重意味着善于用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和孩子说话时蹲下平视她的眼睛是尊重,时不时地换位思考也是一种尊重。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才会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妙,才能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或者要求。

儿童开学 大人必做的七件事


每年的开学第一天,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困难的。如果在开学第一天的早上,孩子没有有效率地完成例行公事,那么他回到学校的生活可能也会处于混乱的状态。父母们需要一些技巧给孩子一个更简单的早晨,减少孩子的压力,让孩子以更好的姿态回到学校。

1.一定要早起

第一天回到学校,你需要比平时早起15分钟。随着新学年的推移,调整你的起床时间。这都是为了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你需要预留一些时间去叫醒孩子,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的生活。孩子在假期时的状态和学校时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父母们需要做一定的合理调整。

2.前一个晚上完成

为了在开学第一天早上不至于手忙脚乱,父母们可以在前一个晚上做一些准备。可以准备好午餐、拿出明天需要穿的衣服、准备好早餐材料、收集好作业等等。

3.学会委派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为他们做的一切事情。新学年是一个好机会,可以看看孩子们的技能和添加新的学校早上例行工作。但是,在需要上学的早晨,未必是一个好的教学时间。如果你想要让孩子学会穿衣服、穿鞋子,你可以在平时的周末来教他,不要让本就忙碌的早晨变得更为混乱。

4.早餐提前准备

在前一天晚上,父母可以问孩子他们想要什么早餐。在前一晚上做一个简单的规划。当然许多孩子没有什么想法时,父母也要自己做好准备。

5.列一个事项清单

可以提前列一个清单,比如:吃早餐、穿衣服、梳头发、刷牙、穿鞋子、背包在门边。早上当孩子报告说,他们所有的工作都完成时,我们需要再确认一下。

6.激励孩子

虽然家长对于孩子上学很重视,但是许多孩子并不在意。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家长们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措 施。在早上预留一点时间让孩子能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会让孩子以愉悦的心情去上学。

7.不断尝试

不断改进早上的例行公事。如果你发现自己天天迟到5分钟,也许你需要提前5分钟起床。可以简化早餐制作过程,提早起床等等,父母们可以让很多事情变得更加容易。

孩子出生后就苦尽甘来了?


没有人说这很容易,也没有人告诉过我会这么难。

——酷玩乐队,《科学家》

养儿育女的最大谎言:孩子出生后就苦尽甘来了。

——佚名

我一直很讨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

其实,我只是在别人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才讨厌它,因为这话的意思通常都是:“不要再抱怨了!”

其实我也挺喜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话的,但那是在我对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比如对妻子、孩子们、或是好朋友。那样一来我就可以高高在上地把我累积多年的智慧传授给他们,然后心安理得地看着他们忍受必须忍受的痛苦。

事实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格言包含了许多真理,痛苦通常都是促成重大改变的最强催化剂(比如我们利用人为制造的痛苦和压力来锻炼肌肉)。不过这句格言只在一种情况下才具有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力量,那就是当我们对自己说的时候。

在这句格言融入我们的核心信念、融入我们的骨子里之前,它毫无用处,只会让我们徒然感到挫折罢了。这句话只有在我们不断地复述它、并且由衷地相信它的时候,才能成为改变自己的催化剂。

痛苦通常都能催发重大的改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撰写本章对我如此具有挑战性,阅读本章对读者来说也可能一样具有挑战性。如果我把自己当做家庭教育大师,以布施智慧的态度,天马行空地来撰写这一章,那么除了空洞的大道理,你什么也听不到,最终也无法解决你在生活与亲子教养上的问题。唯一能够帮助你的,就是让我们的对话点醒你,当然前提是你我都必须坦诚相对。

首先,你必须确定你已经了解如何为人父母,这可能是你做过的最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同时,你还要明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在这点上你可以尽可能发挥你的想象力。

为人父母很难,而且本书并不能改变这一点。同时,为人父母是有回报的。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只在心里想想是没有用的,只有等到你付诸行动才有可能得到收获。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尊重他


早教模式强调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当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大孩子时,这种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0岁婴儿,很多父母会有疑问:这仅是一个需要我们照顾才能生存的孩子,难道还需要尊重吗?

其实,答案需要你去选择。

面对刚出世的婴儿,是把他看成被动地吃饱喝足就够了的接受者,还是看成同成人一样,希望主动运用自己的能力控制与支配环境,需要精神交流与智慧发展的独立的人?很显然,如果你选择了前者,你处于赐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选择了后者,一定会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尊重他。

“不管怎样看待他,对婴儿还不是一样地满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抚养吗?”

其实大不一样。理念上的区别决定了我们完全不同的0岁教养方案,也决定了孩子未来是成为一个时刻感觉自己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自信的人,还是处处受到环境压制的被动接受者。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每一个孩子从一出世,就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学习精神的探索者。他不断地伸展自己的能力所及,想尽办法去了解身边的世界,并学习控制环境,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如,他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饥饿、不舒服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也会用伸手、蹬脚和各种动作去逐渐发展自己对外界的作用力。瞧,他与我们成人一样,都是在日复一日地设法发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满足生存需要。

但婴儿又与成人不同,他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要求成人从婴儿成长的初始,就随时满足他这种主动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生儿初期,虽然他还没掌握语言,但仍要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给他充满关爱的语言,以满足他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感、交流欲望及语言发展的需要;在他能够伸手抓握时,给他设立一些游戏,像一抓绳就能有玩具飞到眼前或有变化出现,这样利于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对外界的作用,增加他发展自己能力的愿望和兴趣等。假如我们这样尊重婴儿的发展需要,一点一滴的满足着婴儿的发展愿望,孩子的每一分探索精神得到充分鼓励;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就会从认识世界一开始,就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自信的种子便深深根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之中。

反之,如果我们仅把0岁的婴儿看成是吃饱喝足就够了的被动接受者,无视他们的发展需求,在他不会说时就不提供充满爱意的语言,对他各种能力的萌芽也只当作无意义的动作予以忽视,那么,孩子的探索热情总是受到压制,能力发展的愿望也得不到鼓励,他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就会消退,孩子会感觉这个世界不支持他,他是无助的。与处处受到鼓励的婴儿相比,这种在无助感中成长的孩子,会大大降低对外界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在他长大后,无论怎样重建自信,根基总是摇摆的。

早期教育大师蒙特梭利告诫我们:儿童的成长“没有一样是由母亲来完成的,它属于儿童自己的成就。——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与母亲,而来自于婴儿自觉的学习——”承认儿童这种不同寻常的能力,父母要说服自己从儿童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来,甘当这一成长过程的配角,他们的职责就会履行得更好。他们对儿童的帮助就显得更有价值。如果这种帮助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的话,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相信每一位父母最大的期望都是让孩子成才。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尚未成年的孩子,获取“成功”的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信。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认识从生命的初期就开始尊重孩子的重要意义,抛掉做孩子的权威,设计、指挥他们的观念,确立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案,那样才会为孩子奠定一生自信的稳固基石。

父母智商高孩子就聪明吗


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孩子的智商多少会遗传于父母,但是这是否就代表着父母的智商越高孩子就越聪明呢?以下就让我们结合调查来具体的研究下父母的智商高低与孩子的聪明有着什么联系吧!

无数事实表明,智慧与才能虽不是完全由遗传所决定,但是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遗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目前普遍使用的智力测量标准是“智商”。智商为200分制,即最高的分数是200,最低的是0。早教网

90-110分者属于正常智力的范围;120-140分者为聪明人;140分以上的则是绝顶聪明的人或称天才,分数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的为智力低下,其中50-70分者属于愚笨,25-50分者为痴呆,0-25分者为白痴。较高智商父母的子女往往比较聪明,反之亦然。

据统计,父母的智力高、孩子的智力往往也高;父母智力平常,孩子智力也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孩子有可能智力发育不全。有人长期研究过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优秀的才智。他们子女的智商平均为128分,也远远超过一般孩子的水平。而对于精神缺陷者,他们的孩子有59%精神缺陷或智力迟钝。

但是,智力的实际表现还要受到主观努力和社会环境的很大影响,后天的教育,训练以及营养等因素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没有这一条,再好的遗传基础也不行。可以设想,即使是具有特殊脑结构的“神童”,如果一出生就落入狼穴,也只能长成“狼孩”。

自古以来,出现了许多高智能结构的家族,如音乐家巴赫家族的8代136人中,有50个男是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和韦伯家族的几代人中都有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恒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又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智力的这种家族聚集性,一度被认为遗传决定智力的例证。然而,家庭也是智力发展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家庭提供了定向教育培养的优势条件。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恰恰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早期教育

由此可见,遗传提供了智力的基本素质,后天因素则影响其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要想使后代智力超群,就必须在优生和优育上一起下功夫,使孩子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小孩子们的聪明与父母的遗传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后天的努力及其孩子所成长的环境等等,现在你知道培养聪明的宝宝应该具备的条件了吧!

狠一狠心孩子就长大了


说来好笑,这对家长竟然是来要求把自己已经入托在幼儿园寄宿的孩子接回家的,理由呢,更是让人哑然失笑。孩子的爸爸不好意思地说:“王老师,真是对不起了,今天我不把儿子接回家,他奶奶就要死要活了!”

经了解:要接回家的这个孩子名叫琪琪,今年4岁,是本期新入园的孩子。孩子的爸爸妈妈长期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孩子的爷爷奶奶照看,这个孩子是爷爷奶奶的一口气,含在嘴里怕化了,搂在怀里怕飞了……开学的时候,琪琪的爸妈特地请假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坚持放在幼儿园全托,这几天集体生活下来,在老师的精心照看下,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可是,孩子的奶奶在家却呆不住了,天天流泪,几天不吃不喝的。老是担心孙子在园吃不好,睡不好,而且怕他不习惯没有奶奶在身边照顾的日子,最后逼着孩子的爷爷给琪琪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打电话,让他立即回来接琪琪回家,否则,就见不到孩子的奶奶了!于是呢,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当班主任张老师把琪琪带到她父母面前,介绍琪琪这两天在幼儿园的表现的时候,我注意到张老师对琪琪的表现并不怎么看好,她说:与同龄幼儿比较,琪琪的思维、语言、动手能力发展相对缓慢,表现在与小朋友交往的时候,语言表达比较迟钝,课间活动时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生龙活虎的,而且进餐的时候,特别慢,好像还不太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但是呢,这两天,孩子的进步特别明显…张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琪琪的妈妈就接着埋怨起来:还不是琪琪爷爷奶奶惯的,从小啊,这孩子就一直跟着他们,老人家对孩子过度地关爱,什么事都是爷爷奶奶包办,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哦……!

话虽这样说,琪琪还是被带回家了,从此,由全托转为了半托,每天由爷爷奶奶负责接送上学。

望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目前,隔代教育几乎成了农村幼儿园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我园100多名入园幼儿,隔代教育竟然占百分之六十五左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阵营!虽然这种情况与我们乡镇特殊的经济结构——“打工经济”有着直接关系,但是天长日久,隔代教育的弊端已日渐明显:

一是祖辈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度溺爱。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都要别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娇哭闹,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是祖辈为孩子“护短”,不讲原则。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无度,任何规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变得任性顽劣。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那么凶干吗?你忘了你小时候啦?尿床、打架、逃学,还不如你儿子听话呢!”

三是老一辈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教育理念方法跟不上时代要求,

四是容易导致亲子隔阂。时间久了,与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亲,再者,父辈的严格管教与祖辈的过分宠爱已发展为隔代教育矛盾的焦点。

我无权评判这对家长做法的对错,但是很是替他们担心,更是为琪琪的未来担忧,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不能坐视不管,几经思索,我断然决定下星期的幼儿家长会——家教知识培训主题定位为: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好处多!希望对所有的爷爷奶奶有所帮助……

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爷爷奶奶说:狠一狠心,孩子就长大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