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宝宝的照顾者,你们陪伴他玩,不仅能够给宝宝提供安全保障,还能够引导他玩些有益成长的游戏。那么,怎么陪宝宝玩,才能让他既开心,又有助于成长呢?

冬冬2岁半,冬爸冬妈发现陪他玩越来越费劲。爸爸给他买了玩具车,他爱不释手,还招呼爸爸一同玩。不一会儿,玩具车就被他弄坏了,爸爸正要修,他却丢下汽车,玩起了积木……

玩是宝宝认知外界、发展身心的一种“本能”活动,也是宝宝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宝宝的照顾者,你们陪伴他玩,不仅能够宝宝提供安全保障,还能够导他玩些有益成长的游戏。怎么陪宝宝玩,才能让他既开心,又有助于成长呢?

选择宝宝感兴趣的游戏

想获得宝宝的欢心,希望能够跟他玩在一起,做他最好的玩伴,那你就必须了解宝宝的兴趣爱好,如他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喜欢怎么玩?什么样的游戏能让宝宝百玩不厌?

如果宝宝对游戏或玩具没兴趣,你却勉强他,这很容易挫伤宝宝的积极性而玩不下去。你得对他的行为善加观察和分析,了解他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与他更好地交流。

不要过于注重游戏规则

玩游戏本身是一件快乐、轻松的事情,尤其对宝宝来说。游戏没有规则可言,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需要太多的限制。如果你非要宝宝按照你指定的规则去玩,那他很快就会失去对游戏的兴趣。例如玩积木,如果非得按照固定的模型去拼装,游戏就没有乐趣可言,宝宝只会把玩积木当成一种苦差。

宝宝是游戏的主角,你只是他的玩伴。在游戏中,你要做的是引导宝宝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触碰到危险,完全可以让他尝试各种新玩法。

多些耐心,少些教育

耐心陪玩,全情投入

宝宝玩的方式有时会显得没有目的性,甚至简单、无聊。可对宝宝来说,玩是快乐的来源,也是成长的途径。在玩的过程中,宝宝认知事物,了解外界。

和宝宝玩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你千万不要因为惦记工作或家庭琐事,而在和宝宝游戏时心不在焉。要知道,你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宝宝,你的不耐烦是对宝宝的一种伤害,他会误认为这是你不爱他的表现。

不刻意教育宝宝

玩不同于工作,应该以享受玩乐为目的。宝宝通过玩不断地向外界探索,而你强行地进行教育,不仅会引起宝宝的反感,还有可能带来拔苗助长的后果,扼杀他的创造性。

遇到问题,尝试让宝宝自己解决

玩游戏是日常生活的小缩影,宝宝一定会遇到困难,这时,你不要不自觉地想帮他解决问题。其实,游戏是宝宝学习如何自己解决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例如,当玩具车的车轮弄掉了,你不要急着帮他把车轮安上去,可以慢慢引导,让他自己尝试安装。这样,宝宝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就会解决了。

让宝宝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宝宝的想象力是丰富的,陪伴他玩时不应用你的观点去评价纠正,那样会很容易抹杀宝宝的创意,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陪着宝宝一起想象,不仅能让宝宝获得满足感,还可以拉近你和宝宝之间的距离,增进亲子感情。

别吝啬赞美

当宝宝玩得出彩时,你一定不要吝啬给予他一些赞美。宝宝喜欢被夸奖,多一些肯定和鼓励,他会认为你认可他的做法和表现而增加信心,获得成就感,他会变得更努力哦!

让宝宝收拾玩具

培养好习惯是从小事做起的。宝宝做完游戏后,你替他收拾玩具,说明你的“陪玩”角色不合格。陪宝宝玩,你应有意识地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和宝宝一起把玩具“送”回“家”,指导他将玩具放到固定的地方,让本来干净的地面恢复原貌,这对培养宝宝的责任感和珍惜玩具是很有好处的。

陪宝宝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全身心投入,用爱心引导教育,尊重宝宝的想法,平等地参与宝宝的游戏,才能称得上是宝宝的好玩伴。

精选阅读

育儿知识:陪宝宝玩躲猫猫的好处有哪些?


第一,育儿知识大全:了解概念“临时消失”。玩过躲猫猫的孩子能搞清楚,被物块遮挡住的人事情,他们尽管没有视野范围之内,但并非确实消失,只是“临时消失”;沒有玩过这一游戏的幼时孩子,当母亲遮住脸和他玩乐时,将会会刚开始担心而抽泣。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第二,了解概念“不一样的角度”。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了,躲猫猫游戏会协助她们获得那样一种了解:并不是所有人眼里的全球都和她们眼里的一样。自然,它是多方面的了解了,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成年人能够在适当的那时候,启迪孩子去发觉这一大道理。

第三,了解概念“方位词、名词等”。躲猫猫时需必须的会话都有哪些呢?“你藏在哪儿了?是餐桌的下边吗?還是电视的后边?”这类玩初中,趣味性的方法,让孩子不经意间就把握了“餐桌”、“电视机”这种名词的概念,也有“下边”、“后边”这种比较抽象性的方向名词。

自然,了解数一数,学会等待,这一游戏的好处,越玩越最该研究了。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躲猫猫的游戏多种形式,不仅能够让孩子请人,可以找物。育儿知识大全父母们能够设置一个探宝冒险的游戏自然环境,让孩子寻找不一样的物品,发觉意外惊喜,那样,这一游戏玩的频次多了,也依然能够维持新鮮趣味的觉得,还能提升亲子游中间的亲密无间水平。今日就一起来玩躲猫猫吧!

促成宝宝心智飞跃的亲子互动


宝贝满12个月时,通常具备如下能力:

宝贝出生的第12个月

在宝贝出生的第一年,宝贝对温馨而又充满爱意的环境往往能够给予积极的回应。妈咪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为宝贝准备一些适合宝贝年龄特点的活动。这些内容仅仅为妈咪提供一个平均参照指标,一个健康的宝贝也可能晚于平均月龄达到下述指标。如果你的宝贝在某些领域的发展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不妨去看一下儿科医生,以寻求更加专业准确的建议。

·白天小睡1到2次

·能把两块积木摆放到一起

·将一些物品放到容器中,然后把它们再拿出来

·摇头表示“不”

·喜欢开关橱柜的门

·爬得很好

·在家具间摸索

·在成人帮助下开始行走

·会喊“妈妈”和“爸爸”

·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舞

·对书籍感兴趣,能够辨认出书上的一些物品

·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命令

·对陌生人感到害怕

·能够分享玩具,之后,希望把玩具收回来

·尝试想办法拿到离自己有一定距离的物品

·把自己不喜欢的物品推开

·喜欢推、拉或者丢东西

·拉下帽子或者袜子

·懂得某些物品的使用方法

·探测妈咪对自己行为的反应

·穿衣服时,知道伸胳膊和腿

·能在镜子里面认出自己

宝贝出生的第48周

动作:宝贝开始越来越独立了。他能够不需要人扶就站立起来。如果他是个很富于冒险精神的宝贝,他就会开始尝试独立行走。这时候,宝贝的两脚会分得很开,这种宽阔的步幅将有助于增加宝贝的平衡能力。妈咪可能会注意到宝贝的脚是扁平的,脚趾头往往向着迈步的方向略微倾斜。在这个年龄段,这种现象是完全正常的。宝贝刚开始走得还很不平稳,经常会绊倒摔跤。

温馨提示:妈咪这时候要注意安全。检查一下家中的家具有无尖锐边角,户外活动的玩具是否有脱落的金属部件,防止宝贝在行走过程中被这些物品划伤。妈咪可以在宝贝日记上记下宝贝迈出的第一步,并且会惊讶地发现,宝贝很快就能够从摇摇摆摆谨慎地走步发展为信心十足地跨步,到最后精力旺盛地蹦跳。

宝贝出生的第49周

认知:和宝贝一起玩耍,游戏变得越来越富于互动性。宝贝会喜欢一些拍手的游戏,妈咪可以合着儿歌和宝贝一起玩儿拍手游戏,

比如:

你拍一,我拍一,宝贝小手在哪里。

你拍二,我拍二,妈咪和你说句话。

你拍三,我拍三,宝贝身子翻一翻。

你拍四,我拍四,爸爸教你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宝贝肚子鼓一鼓。

你拍六,你拍六,宝贝体操一起做

你拍七,我拍七,宝贝小腿踢一踢。

你拍八,我拍八,宝贝学着爬一爬。

你拍九,我拍九,宝贝屁股扭一扭。

妈咪和宝贝边拍手边说儿歌,同时让宝贝活动自己的身体各部位,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有的宝贝甚至还喜欢自编拍手游戏。

社交:这个阶段,妈咪可以让宝贝经常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邀请其他的妈咪和宝贝到自己家来玩,或者陪伴宝贝到小朋友的家里玩。尽管宝贝喜欢和小朋友待在一起,但是这个年龄的宝贝即使排排坐在一起,他们仍然喜欢自己玩儿自己的。这种平行游戏在1岁宝贝身上很常见,他们在随后的时间会逐渐发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乐趣。

温馨提示:宝贝这时候可能变得很有占有欲,如果另一个小朋友对他的玩具很感兴趣,并试图拿走她的玩具。最早的分享教育可以从这时开始了,但是妈咪要有思想准备,分享这种行为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宝贝才能学会。在目前这个阶段,当宝贝之间出现对物品的争执时,妈咪只需用宝贝更感兴趣的活动转移宝贝的注意力就可以了。

宝贝出生的第50周

动作:简单的玩具,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贝来说是最受欢迎的。宝贝会喜欢用手中的物品敲打出响声,比如用木勺子敲打家里的锅碗瓢盆。如果宝贝制造的噪音实在太大了,那么可以为宝贝提供一些用于叠放的积木,或者嵌套的套盒。宝贝把积木可以反复叠高、碰落、重新叠高;或者,也可以把套盒一个一个套上,取出、再套上,宝贝对于这类玩具的兴趣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认知:由于宝贝的活动能力在这个阶段变得更强,好奇心会让宝贝对那些以前未曾探索过的新领域更加感兴趣,储物间、抽屉、橱柜会成为宝贝感兴趣的地方。宝贝会觉得打开任何一扇门、一个抽屉,将里面的东西全数拉扯到地板上来逐一玩耍,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悦的事情。

温馨提示:这个阶段,妈咪需要将一些家居化学清洁剂、杀毒剂和药品存放在最高处的壁橱里,并加上锁。因为,宝贝很快就能够利用室内的凳子,爬到高处,那些以前遥不可及的高处橱柜,也轻易成为宝贝可以触及的地方。给那些存放着玻璃器皿的橱柜也装上锁,以免宝贝被打碎的玻璃划破手;可以为宝贝腾空一个抽屉或者橱柜,让宝贝可以藏自己的玩具,宝贝会悠然自得地在这个抽屉或橱柜前玩儿上很长一段时间。这样,妈咪一边做家务,一边看着自己的宝贝,就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宝贝出生的第51周

语言:尽管妈咪可能还觉得难以置信,但是现在小宝贝已经明白了“不”这个字的含义。妈咪禁止宝贝做某个行为的严厉语气,宝贝也能够听明白。有时候,宝贝可能会用不当的行为来招惹妈咪说出这个“不”字,甚至可能以此为乐。

温馨提示:建议妈咪在对宝贝说“不”的时候,只需要简短果断地说出这个字即可,不必附加上任何面部表情或动作,否则宝贝会以为妈咪是在跟他开玩笑。

宝贝出生的第52周

现在宝贝满1岁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宝贝的各方面将迅速发展,学会跑、跳、爬,模仿大人的行为,会越来越喜欢与人交往,当妈咪离开的时候,也能够逐渐感觉到坦然。宝贝将学会吃许多新颖美味的食物,随着乳牙不断萌出,宝贝将学会如何正确地用牙咀嚼。宝贝的个性也逐渐展露,随着语言的逐渐发展,他开始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陪伴宝宝玩电脑


当孩子玩电脑时,父母最好能在一旁陪伴,适时提醒幼儿在玩电脑时该注意的事项,如:玩电脑应以半小时为宜,才不会伤害宝宝的视力;桌椅的高度是针对幼儿的身高来设计的;与电脑荧幕的距离最好保持在45厘米左右(一双手臂长);在荧幕前加装护目镜,以防止眼睛过度疲劳等,此外,也需注意辐射的问题。

同时,专家强调父母本身自我学习的必要性。她指出,对于平常不用电脑的父母,不妨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为孩子学电脑,或和他一起学,因为孩子的学习需要适度的引导,例如;读书一开始需要伴读;新玩具需要你一点点地解说。直接送孩子到电脑补习班虽然不失为一种选择,问题是孩子回家有问题还是需要家人的协助,其实你只要比孩子多学会一步就可以了,胜过这一步,给孩子的就不只是一个好用的工具,还能扩展他的视野,引导他进入一个精彩宽广的学习世界,对自己本身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父母也应该时常帮孩子注意电脑相关的资讯,如:目前有哪些新上市的电脑产品?资讯咨询的单位的电话为何?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可以一起寻找答案,作为孩子学习电脑的最佳后盾。

勿让文化侵蚀了宝宝的心智


现在的父母们都比较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他们认为对孩子采取教育越早,孩子学到的就越多,这是否是真的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篇有关早教网提供的早教常识,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在3岁以前说话靠记忆,而不是理解;画图是靠对图形的记忆,而不是靠认字。从量子理论知道,我们的生命体是连在一块儿的,无需什么分割。过早的言语开发对孩子的社会学认知和理论性认知即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但对智力开发不见得好,虽然也不等于它坏。我们一般不主张在3岁以前过早地教孩子认知和理性科学,但希望爸爸妈妈发展出一种感觉与他交流。美国的妈妈一般生下孩子第二天会带着他去接触自然,摸摸水,听听鸟叫。虽然他看不到,但他能感觉到。

早期教育若是实施的太早,可能对孩子得不偿失,或者说是拔苗助长。西方很多实验发现儿童的信息采集能力在大人与他的交流中快速瓦解,直到他完全被成人化。成人化,爸爸妈妈认为聪明了,懂事了,有能力了,但那是适应人类社会的能力,并不等于是他生命的智慧,他与大自然的接触是衰退的,而且衰退得很厉害。就像在北京长大的孩子和山村里跑大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农村的孩子不会迷路,从小他们与大自然的亲近,决定他们找路是很容易的,但城市里的孩子一出城市就容易迷路。

我们学生时期学到的知识,连智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最大的智力其实是人类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储存起来的。其实大自然的很多知识和认知的东西天生就在我们身体里,你需要把它唤醒,唤醒就要用信息刺激,就会产生反应,重组信息,这都是很有意思的东西。

本网站小编总结:与其把孩子们关在屋里学习,不如多带孩子走近大自然,大自然所教会孩子的知识是书本上完全没有的,反而比书本上更加的实用,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明白,别让不正的文化影响了宝宝的心智!

另类有益的“亲子交流”


另类有益的“亲子交流”“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有没有吃饱?”“跑步时老师有没有帮你脱外套?”“老师今天教什么了,有没有叫你回答问题?”“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把今天教的儿歌背给妈妈听听!”……每天下午接孩子离园时,家长们关切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恨不得让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细节都描述一遍,有人称其为“亲子交流”。

专家指出,“亲子交流”看似只是简单平常的几句话,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资深幼儿教师介绍,很多家长都愿意利用接孩子离园的这段时间和孩子交流,这样既能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又增加了双方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这种做法非常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多用启发式提问,与孩子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现在的很多家长往往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什么了,玩什么了”,这些需要关心,但不是最主要的,家长可以多从孩子的感受、关心他人、获取新知识等方面进行问话,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阳阳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你教妈妈折小纸船,好不好?”“你今天帮老师整理图书、收拾玩具了吗?等。同时,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会喜欢和家长交流在园生活。回到家后,也可以再给孩子一次表现的机会,请孩子跟家里人讲一讲,孩子又会得到一次锻炼。渐渐地,孩子的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宝宝玩小鸡鸡怎么办


问:你好,我的宝宝现在有时候他在玩的时候,他总是会去玩弄他的生殖器官,我想问他是否有意的在玩呢?我应该怎么做呢?多谢!

答:小男孩玩生殖器官是常见的行为。家长看到后往往很紧张,特别在公共场所,家长更是着急,觉得是自己教育不当造成的不良行为。这实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儿童玩生殖器一开始是一种探索行为。他可以探索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手指、脚趾、肚脐、口、鼻等等。可是,探索手指、脚趾、肚脐等没感到快乐,所以找到了,玩几次,也就不玩了。偏偏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皮肤很第三,偶尔碰到了,会产生一种快感,于是常常去触摸,不以为羞耻(羞耻是一种社会概念),逐渐形成习惯。

家长害怕看见孩子的这种行为是把它和年青人的手淫看成是一回事了,实际上两者不是一回事。小年龄儿童玩生殖器可以说是为了快乐(pleasuse),而不是一种性行为(sexlehavios)。

一般来说,6岁以前的幼儿有这种行为的比较普遍,但往往只是短时间有,后来就慢慢自动放弃了。这是因为他们慢慢懂得这种行为“不受欢迎”,且手的活动多样化了,不再沉缅于这一种行为了。

如果孩子这种行为延续时间较长,可以试试以下纠正的方法。

1、自己不要紧张,要以正常心对待,千万不要打骂、训斥、羞辱。须知他只是在寻求快乐,不懂社会准则。你的打骂、批评反而使他得到反馈(至少有人注意他了),更加会去这样做了。

2、尽可能地让孩子用许多手的活动来“占住”他的手。最好是和他玩需要双手协调活动的游戏,比如串串珠子、搭搭积木、玩玩拼图、吹吹肥皂泡泡、投球入盆、敲打锅铲出声、开动惯性小汽车等。

3、和他一起看看图画书,你给他讲讲故事。多提问,让他回答,转移注意力。

4、和他讲一点“道理”,可以说:“小鸡鸡”不能弄了,如果你用手玩“小鸡鸡”,尿尿就会疼呢!”“这样玩,别人会说你不懂事,你看,大哥哥谁这样做了呢?”“这样做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等。

5、要给他穿蒙裆裤,避免触摸“小鸡鸡”。

6、裤子要宽松,以免刺激这个部位。

7、“小鸡鸡”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护干净,如果不干净,玩弄以后会得尿道炎。这样,因为疼而去摸,就不是行为问题了。还得上医院看病。

8、有时由于心情紧张、害怕,会产生一时性的触摸生死器的行为。比如:换了照看人、搬到新房子里去住了、刚送进幼儿园等。待你们下班回到家里,要给他更多的关爱,和他同他喜爱的游戏,以减轻紧张情绪。这样,暂时的触摸行为才不会变成牢固的习惯。

9、在时可用坚定的眼神制止,并把他的手悄悄移开,或紧捏他的手,摇摇头,不让他继续做这种触摸行为。

10、如果他刚有意想去触摸“小鸡鸡”,又自己放弃,不干下去了。应大力表扬,让他有对比。

早教成陪孩子玩玩?


众多吹嘘自己“很专业”的早教机构只不过是招几个幼儿园的老师,短期培训十几天就开始上岗

那些所谓的“专家”,只是挂一个名而已。所谓的奥尔夫音乐、蒙台梭利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大部分是伪科学,经营者自己根本就不懂

在上海浦东八佰伴周围,早教机构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市民李先生就在附近工作,每天都处在早教机构广告的包围之中。近日,李先生看到周围同事让孩子参加早教培训班,不免有些心动。在早教销售人员的鼓动下,也为自己3岁的儿子报了一个早教班,每月支付3000元。

但是,李先生在给孩子报名后,却有了骑虎难下的感觉——自己的工资并不高,让孩子继续学,似乎有点负担不起;如果就此放弃,似乎又半途而废。

“教育从零岁开始”、“开发大脑潜能,三岁之前是关键”……近来,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0-3岁的教育,早教机构日渐增多。但是,《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早教行业在课程设置、学费价格、师资力量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而物价、教育等监管部门尚未将其纳入管理范围,“早教热”背后存在诸多隐患。

早教成陪孩子玩玩

近年来,上海市各种大大小小的“早教中心”、“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等早教机构遍地开花。但如此热闹充满噱头的早教现象,让不少年轻的家长如坠云里雾中。

上海市民张女士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不久前,她带两岁的女儿到虹口区一家早教机构试听了一堂课,30多分钟里,老师用英语唱歌、讲课,不少孩子要么哭哭闹闹,要么啃着手指发愣。与其说是孩子在上课,不如说是家长在上课。张女士感叹:“用英语唱唱歌、跳跳舞,做些互动游戏,难道就益智了?”

孙女士是一名“80后”妈妈,女儿今年一岁半。最近,孙女士发现身边的朋友送孩子去早教中心,她也给女儿报了一年的早教班。然而,她的心里却有一连串的问号:学了有用吗?老师怎么样?家长又如何判别效果好坏?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年轻的父母。记者在一些早教机构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有家长认为,现在都是一个孩子,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虽然花费近万元的学费让工薪家庭倍感压力,但只要能让孩子智力得到开发,还是愿意的。也有家长对早教持“否定”意见:再好的早教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几个年轻小姑娘陪小孩子玩玩,一年就要一两万元学费,不值”。

早教行业乱象看不懂

如今的早教机构,披着一层神秘的外衣,如果不带孩子一起去早教机构,是会被谢绝进入的。上海有关方面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42%的受访者对早教机构不信任。

置身徐汇区居民区内的一家早教中心门外,贴着很大的一张海报——“美国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课程介绍是:“通过开发婴幼儿的八大智能、六大领域和奥尔夫音乐训练,全面发展宝宝的智能、体能和情感……”记者询问前台“老师”:“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具体如何操作。”对方回答说不清楚。

一名已离职的某早教机构“市场部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所有的早教机构,大部分没有合法的营业执照,从业人员也不具备国家承认的资质。众多吹嘘自己“很专业”的早教机构只不过是招几个幼儿园的老师,短期培训十几天就开始上岗。而那些所谓的“专家”,只是挂一个名而已。所谓的奥尔夫音乐、蒙台梭利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大部分是伪科学,经营者自己根本就不懂。当然,他们知道家长也不懂。事实上,对于一个零至3岁的孩子来说,即使不教他任何东西,他也会自然地学会一些知识。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龄前教育研究员丁昀认为,目前的早教价格偏贵,性价比不高。但由于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于是让孩子接受早教。其实,孩子究竟是在培训后得到了潜能开发,还是生理上的自然成熟,这是很难衡量的。

《法制日报》记者从上海市物价局了解到,目前,物价管理部门对于婴幼儿早教机构的教学收费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因此价格由各机构自定。

上海市教委人士表示,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没有针对早教的规范性文件:如应按什么标准进行审核,从业人员需要何种资质、教材需不需要统一的大纲。“零至3岁的早期教育的确存在监管‘真空’”。

“工商部门也没法管。”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人员说,按照要求,带有“教育”字样的,必须有教育部门社会力量办学证明。因此所有早教机构都只能获得“教育咨询”类许可,即使他们超范围经营,工商部门也很难从专业角度去认定它们管理是否规范。

制订标准加强监管

根据国家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4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规模在3个班以下时,也可设于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出入口等。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对消防安全有特殊要求,一般不宜设在高层建筑内;同时还应设置幼儿专用拉手、护栏等。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早教机构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很多早教机构都设在商务楼或商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楼层普遍较高,基本没有幼儿专用拉手、护栏等。

上海市一些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孩子的安全、健康出发,参照托儿所、幼儿园相关管理规范,制订并提高早教机构的安全、卫生等各方面标准,及时消除隐患。同时应对这些市场化运作的早教机构加强监管,规范教学和收费,避免早教机构“变味”、“坑人”。

上海市消保委法律与理论研究部副部长唐健盛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力度。既然是一种教育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这些经营机构予以许可和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