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幼儿园开学的日子,今年又有一批活泼可爱的“小天使”入园啦。送年幼的宝宝去幼儿园,让很多妈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孩子还太小,对新环境不能接受。看着孩子每天上幼儿园又哭又闹的样子,家长心疼不已又无可奈何。

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正确的引导,送孩子去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接受启蒙教育,并不是难事。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妈妈都是如何缓解宝宝的“恐园症”的吧,其中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9月份开始,很多适龄宝宝要上幼儿园了。第一次离开家人开始集体生活,对宝宝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去年,我的孩子豆豆经历了第一次入园的恐惧,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爱上了幼儿园。我记录下豆豆克服“恐园症”的经历,希望对中国的父母会有帮助。

父母做好心理准备。豆豆第一天入园,园长就笑着问我,你准备好了吗?我诧异地看着她,她说,父母更需要做好准备,你准备好孩子离开你了吗?你准备好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了吗?有个好心态,才能很好地应对。孩子入园后,会有很多父母意想不到的情况,就比如豆豆,一开始特别爱上幼儿园,而一周以后,他突然开始拒绝上幼儿园。连续一个星期,都是上午11点左右,老师打电话来叫我们把他接回,因为他实在哭得太厉害。总之,父母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正常的。因为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对于豆豆的不适应,我表现得比较冷静。

豆豆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也跟他一样的情况。家长专门请了一位儿童心理学家陪着孩子上了两天幼儿园。最后,这位心理学家和学校老师给出的建议如出一辙,一个星期后,两个孩子都爱上了幼儿园。

不能操之过急。美国的幼儿园很人性化,在开学前都允许父母带孩子去体验,让孩子熟悉环境,开学后,也允许父母在那里陪着孩子。老师们建议,刚开始不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呆太长时间,要循序渐进,慢慢延长时间。尤其当孩子害怕上幼儿园时,最好不要一直让孩子呆下来,这样只会增强他的恐惧。孩子需要承受一定的挫折,但是,不要超过他的承受能力。

让孩子带着他熟悉的书或玩具上学。在陌生的环境,如果孩子有一个熟悉的东西,会觉得有依靠。比如他最爱的玩具、书,或告诉老师,他最喜欢的游戏。豆豆刚上幼儿园时,非常爱画画,我们给他带上蜡笔和本子,情绪不好时,老师会邀请他一起画画,他的注意力会慢慢转移过去。

刚开始最好不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午睡。老师会建议家长,最开始几天,父母在中午把孩子接回家。孩子睡觉前最焦躁不安,睡觉后又最缺乏安全感和需要父母。如果他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而父母不在身边,会非常害怕,从而加重对幼儿园的恐惧。当然,美国的幼儿园从不逼迫不睡午觉的小朋友,我们之前就和老师说好了,豆豆没有午睡的习惯,于是,在其他小朋友准备睡觉之前,就把他带出教室,和其他不睡午觉的小朋友一起玩。

帮孩子找一个好朋友。再熟悉的书,玩具和游戏,都抵不过孩子的一个好朋友,如果有可能,可以让孩子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入园。如果没有的话,观察一下他比较亲近哪个孩子,可以通过老师,让他们多接触。事实上,幼儿园的老师也会特别留意,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把新来的孩子分成小组合,比如在外面活动时,让这两个孩子手拉手,听故事时,让他们坐在一起。这样慢慢地,孩子在幼儿园有了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这就成为他去幼儿园的一大动力,孩子会很迅速地适应幼儿园。

说到底,一个好的幼儿园,对于孩子是否顺利入园,起着关键作用。我几个朋友的孩子,在一个幼儿园上了一个月,还是哭,后来转园后,一个星期不到就爱上了幼儿园。幼儿园的灵魂是什么?不是有多好的硬件,更不是多贵,而是那里的老师够不够好,有没有师德,能不能懂孩子的心,关不关心孩子。好的老师,绝对能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帮他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想,这是父母应对孩子“恐园”,不可忽视的一点。

在日本,家长们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前,都会先打好三项基础,经过了这“三部曲”幼儿再入园,就会愉快地进入角色,融入集体生活。

“一部曲”

先带孩子到要去的那所幼儿园里玩,让孩子熟悉一下那里的环境,对园内的娱乐设施及一些课程、科目产生兴趣,为孩子顺利入园奠定基础;

“二部曲”

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去接触其他孩子,如一起做游戏等,通过增加孩子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培养他们形成乐于交往、向往集体生活的心理和性格;

“三部曲”

父母教会孩子处理自己的一些简单“事务”,如自己接水洗脸、自己动手吃饭、独立去卫生间等,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美国的宝宝入园前,家长们会提前在家中跟孩子介绍幼儿园里的相关情况,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所了解。然后,他们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按时起床、定时进餐等,并教会幼儿自己穿衣戴帽。接着,家长和幼儿一起收拾衣物,让孩子在入园上有心理准备。

送孩子到幼儿园后,美国家长通常会在入园后的一两天内,陪孩子一起上课,以缓解幼儿对新环境产生的紧张情绪。然后,告诉孩子:父母要出去工作,并保证会定时来看他、接他回家。如果幼儿在园内哭闹不止,家长也不会厉言威吓,也不会以食物、玩具等物品贿赂孩子,而是对其好言抚慰,并将孩子交给园内老师来处理。

离园时,幼儿通常也会哭闹,但美国家长却不像一些中国家长那样伤心、着急、上火,他们的内心很平静,因为他们懂得: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无需为孩子担忧,更无需于心不忍。而且,孩子进了幼儿园,说明孩子又成长了一步,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家长们若想顺利度过宝宝入园这一难关,不仅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孩子的理念,更要注重孩子入园前后的各项准备,以及对孩子进行细腻的、体贴的心理疏导和抚慰。

精选阅读

中日差距 从幼儿园开始


最近带孩子去参加小区附近某双语幼儿园的开放日,问起收费情况着实吓了一跳。老师笑着说:“每年赞助费3万元,每个月伙食费1500元,其他也就是园服、书本费啥的,每个月也就是几百块钱。”算下来,每个月要5000元,一个普通白领的月工资,当真是让腰包吃紧的人望尘莫及。

中国的幼儿园如此,我们近邻日本却是截然相反。我的一位朋友在日本当驻站记者,按照账面上的工资收入,在当地算是低收入,这倒让他减了个便宜,政府照顾低收入人群,孩子免费入幼儿园,还可以享受免费午餐。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差距,刚刚解决温饱的中国贵族幼儿园层出不穷,公立幼儿园也费用攀升,可相对更加富裕的日本,在幼儿教育方面却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对弱势人群子女的保护。

我曾访问过东京附近的“至诚学园”。幼儿园收留无家可归的儿童,由政府出资读书,其中的一个黑人小姑娘引起我的兴趣。老师解释说,法律规定适龄儿童要上学,没有规定是哪国的儿童,因此,他们一视同仁。

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差距,对孩子的平等,不因为种族和肤色有所差别。而我们的幼儿园,仅仅因为孩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拒绝入园接受教育,逼得孩子的父母无奈之下向妇联写信求助。这种事情在日本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他们不会在孩子入学之前检查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的朋友在日本生活了10年,没有听说过因为乙肝病毒携带就拒绝入学和工作的事情。

第一点差距,我还可以理解,因为贵族幼儿园总会有人上,好歹还有公立的幼儿园可供父母选择;第二点差距则让我心痛,因为遗传来的、可能潜伏数十年不发作的病毒,一个正常的孩子就要从小忍受歧视,这是多大的不公,这会对他造成多大的扭曲?一个从小就被社会抛弃的孩子,他会以怎样的姿态回报社会?很多悲剧是我们人为制造的。

再说第三点差距,这是让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却又无法改变的。

一位朋友时常给幼儿园老师送点礼物,每次老师都坦然、毫不客气地收下。投桃报李,他的孩子也受到了一些照顾。后来,她忙于工作,有一段时间没顾得上给老师送礼,某天孩子放学后很委屈地对她说:“妈妈,老师现在对我不好了。她听了心里难受,赶紧买了礼物给老师送去,随之她的孩子受到了“更上一层楼”的待遇。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外一位朋友的孩子在日本上幼儿园,老师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回北京时,顺便给老师带了一点茶叶,可老师说什么也不收,告诉他,照顾孩子是她的工作,心意领了,礼物坚决不能收,态度之坚决,让我的朋友感动异常。

不送礼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会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记,他也许会记得这件事,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运用“送礼学”把障碍打掉。而日本呢,老师的职业、敬业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模范不是靠媒体报出来的,而是身边的人一点一点的小事积累起来的,所谓言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你不能白天教孩子背诵“要留正气满乾坤”,晚上收下家长送来的名烟名酒,言行不一的师长,难以造就言行一致的学生。

我一直认为,国与国差距的根本在于人,人的差距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出现的微小差别,会在未来无限放大,像手电筒的光一样,照得越远,散射越大,影响面越广。我们的教育改革,还是不要动不动就归咎于体制了,其实,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

中日的差距 从幼儿园开始


最近带孩子去参加小区附近某双语幼儿园的开放日,问起收费情况着实吓了一跳。老师笑着说:“每年赞助费3万元,每个月伙食费1500元,其他也就是园服、书本费啥的,每个月也就是几百块钱。”算下来,每个月要5000元,一个普通白领的月工资,当真是让腰包吃紧的人望尘莫及。

中国的幼儿园如此,我们近邻日本却是截然相反。我的一位朋友在日本当驻站记者,按照账面上的工资收入,在当地算是低收入,这倒让他捡了个便宜,政府照顾低收入人群,孩子免费入幼儿园,还可以享受免费午餐。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差距,刚刚解决温饱的中国贵族幼儿园层出不穷,公立幼儿园也费用攀升,可相对更加富裕的日本,在幼儿教育方面却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对弱势人群子女的保护。

我曾访问过东京附近的“至诚学园”。幼儿园收留无家可归的儿童,由政府出资读书,其中的一个黑人小姑娘引起我的兴趣。老师解释说,法律规定适龄儿童要上学,没有规定是哪国的儿童,因此,他们一视同仁。

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差距,对孩子的平等,不因为种族和肤色有所差别。而我们的幼儿园,仅仅因为孩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拒绝入园接受教育,逼得孩子的父母无奈之下向妇联写信求助。这种事情在日本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他们不会在孩子入学之前检查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的朋友在日本生活了10年,没有听说过因为乙肝病毒携带就拒绝入学和工作的事情。

第一点差距,我还可以理解,因为贵族幼儿园总会有人上,好歹还有公立的幼儿园可供父母选择;第二点差距则让我心痛,因为遗传来的、可能潜伏数十年不发作的病毒,一个正常的孩子就要从小忍受歧视,这是多大的不公,这会对他造成多大的扭曲?一个从小就被社会抛弃的孩子,他会以怎样的姿态回报社会?很多悲剧是我们人为制造的。

再说第三点差距,这是让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却又无法改变的。

一位朋友时常给幼儿园老师送点礼物,每次老师都坦然、毫不客气地收下。投桃报李,他的孩子也受到了一些照顾。后来,她忙于工作,有一段时间没顾得上给老师送礼,某天孩子放学后很委屈地对她说:“妈妈,老师现在对我不好了。她听了心里难受,赶紧买了礼物给老师送去,随之她的孩子受到了“更上一层楼”的待遇。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外一位朋友的孩子在日本上幼儿园,老师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回北京时,顺便给老师带了一点茶叶,可老师说什么也不收,告诉他,照顾孩子是她的工作,心意领了,礼物坚决不能收,态度之坚决,让我的朋友感动异常。

不送礼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会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记,他也许会记得这件事,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运用“送礼学”把障碍打掉。而日本呢,老师的职业、敬业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模范不是靠媒体报出来的,而是身边的人一点一点的小事积累起来的,所谓言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你不能白天教孩子背诵“要留正气满乾坤”,晚上收下家长送来的名烟名酒,言行不一的师长,难以造就言行一致的学生。

我一直认为,国与国差距的根本在于人,人的差距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出现的微小差别,会在未来无限放大,像手电筒的光一样,照得越远,散射越大,影响面越广。我们的教育改革,还是不要动不动就归咎于体制了,其实,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

入园分离焦虑症家长应对策略


1.培养独立能力

(1)培养孩子独处的经验和能力。让孩子独处,并不是意指丢下他一人,让他真正的“独处”,而是在喝过牛奶、换过尿片之后,把孩子安顿在妈妈的房间里,或客厅中,让他自己玩。刚开始孩子可能会玩自己的手,或注视某一个物体,慢慢地父母可以帮孩子准备一些玩具。只要他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都不要去打搅他。

(2)万一孩子遭遇挫折,也尽量让他自己面对。如果孩子开始吵闹,父母可以先和他说话,用和缓的声音安慰他,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需求并不是毫无反应,但也让他知道,父母有需处理的事情,等我们把事情告一段落后会去抱他,他必须学习等待。

而父母则需遵守诺言,只要我们忙完了,一定过去抱抱他、好好陪他玩,使他对等待具信心。当孩子脱离幼稚期,行为能力逐渐发展成熟时,会慢慢表现独立的倾向。父母如果能配合这些倾向,多方引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并且也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造成的缺失。

百科解答:

什么是分离焦虑

专题推荐:

入园分离焦虑是你还是他

编辑推荐:

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

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专家问答:

幼儿分离焦虑如何解决?

注重关爱行为

(1)家长平时除了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要加强挫折商(AQ)的培养,这是教育孩子成才培养情商(EQ)的重要一课。如孩子上幼儿园前,有意带孩子去见老师,熟悉环境,并给予正面的、积极的的教育,鼓励他:"你一定是个听话守纪律的好孩子!",而要避免给孩子可能造成心理压力的语言,如:"再不听话就马上送你去幼儿园!"、"看你到幼儿园还敢调皮!老师可不象妈妈这样对你!"、"到幼儿园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2)让告别变得简单,一口袋的吻。为了缓解幼儿和家长分开时的痛苦,早上离开家之前,家长可假装在她的口袋里给她留下几个吻。家长在口袋里吹几个吻,然后,合上口袋不叫吻跑出来。这样做的话,幼儿就会不哭了。并告诉她,如果在幼儿园觉得寂寞,他可以打开口袋,爸爸妈妈的吻就在那儿等着他呢。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有足够的安全感,因为他会认为爸爸妈妈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3)给予认同和拥抱。当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他因离别而哭得很伤心时,家长可抱起孩子,拍拍他的背,让他靠在自己的肩膀上休息一会。等到他不再哭泣时,把他交给幼儿园教师让老师抱着他与你说再见。让孩子看着你离开,而不是神秘的消失,这样对孩子很有帮助。因为,久而久之他会明白家长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积极的引导

(1)多给孩子创设一些丰富并且适宜的活动环境(如:早教中心)让孩子之间多些沟通和互动,并且在此间可以寻找多种乐趣。在孩子上早教课之前要让孩子知道早教中心是个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其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2)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带孩子上课前和下课后,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

(3)每当上完课后,家长不要着急带孩子回家,可以陪孩子在活动器械上再多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或者下次再来玩。这样,孩子可能会“怀念”玩耍的情景,下次更有了来上课的积极性。

入园前必修课

(1)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参观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瞧一瞧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饲养角中的小动物;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

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做什么,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

(2)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全家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把宝宝要入园当作家里的一件喜事来讨论、迎接:“我们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件高兴的事,使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常常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孩子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进入幼儿园”。

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讲一些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

(3)玩玩“幼儿园游戏”:

在参观了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里的日常要求和活动内容后,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这样可以使孩子了解将要在幼儿园里面对的规则,帮助他今后更易于适应。

(4)交交新朋友:

放出去:多带孩子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

请进来: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

在孩子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孩子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5)给爸爸妈妈的特别叮嘱:

<1>给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孩子游戏,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并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的。

<2>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妈妈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园里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良好的激励。

<3>家长不可说的话:

“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

“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

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很黑暗,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

中日教育差距从幼儿园开始


最近带孩子去参加小区附近某双语幼儿园的开放日,问起收费情况着实吓了一跳。老师笑着说:“每年赞助费3万元,每个月伙食费1500元,其他也就是园服、书本费啥的,每个月也就是几百块钱。”算下来,每个月要5000元,一个普通白领的月工资,当真是让腰包吃紧的人望尘莫及。

中国的幼儿园如此,我们近邻日本却是截然相反。我的一位朋友在日本当驻站记者,按照账面上的工资收入,在当地算是低收入,这倒让他减了个便宜,政府照顾低收入人群,孩子免费入幼儿园,还可以享受免费午餐。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差距,刚刚解决温饱的中国贵族幼儿园层出不穷,公立幼儿园也费用攀升,可相对更加富裕的日本,在幼儿教育方面却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对弱势人群子女的保护。

我曾访问过东京附近的“至诚学园”。幼儿园收留无家可归的儿童,由政府出资读书,其中的一个黑人小姑娘引起我的兴趣。老师解释说,法律规定适龄儿童要上学,没有规定是哪国的儿童,因此,他们一视同仁。

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差距,对孩子的平等,不因为种族和肤色有所差别。而我们的幼儿园,仅仅因为孩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拒绝入园接受教育,逼得孩子的父母无奈之下向妇联写信求助。这种事情在日本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他们不会在孩子入学之前检查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的朋友在日本生活了10年,没有听说过因为乙肝病毒携带就拒绝入学和工作的事情。

第一点差距,我还可以理解,因为贵族幼儿园总会有人上,好歹还有公立的幼儿园可供父母选择;第二点差距则让我心痛,因为遗传来的、可能潜伏数十年不发作的病毒,一个正常的孩子就要从小忍受歧视,这是多大的不公,这会对他造成多大的扭曲?一个从小就被社会抛弃的孩子,他会以怎样的姿态回报社会?很多悲剧是我们人为制造的。

再说第三点差距,这是让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却又无法改变的。

一位朋友时常给幼儿园老师送点礼物,每次老师都坦然、毫不客气地收下。投桃报李,他的孩子也受到了一些照顾。后来,她忙于工作,有一段时间没顾得上给老师送礼,某天孩子放学后很委屈地对她说:“妈妈,老师现在对我不好了。她听了心里难受,赶紧买了礼物给老师送去,随之她的孩子受到了“更上一层楼”的待遇。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外一位朋友的孩子在日本上幼儿园,老师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回北京时,顺便给老师带了一点茶叶,可老师说什么也不收,告诉他,照顾孩子是她的工作,心意领了,礼物坚决不能收,态度之坚决,让我的朋友感动异常。

不送礼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会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记,他也许会记得这件事,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运用“送礼学”把障碍打掉。而日本呢,老师的职业、敬业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模范不是靠媒体报出来的,而是身边的人一点一点的小事积累起来的,所谓言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你不能白天教孩子背诵“要留正气满乾坤”,晚上收下家长送来的名烟名酒,言行不一的师长,难以造就言行一致的学生。

我一直认为,国与国差距的根本在于人,人的差距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出现的微小差别,会在未来无限放大,像手电筒的光一样,照得越远,散射越大,影响面越广。我们的教育改革,还是不要动不动就归咎于体制了,其实,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

做好这三步 轻松应对孩子上幼儿园


火热的9月开学季即将来临,宝宝也马上要迎来新的幼儿园生活。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呵护,第一次独立与他人沟通、交往,这都成为宝宝人生中的第一次巨大挑战。你是否也在担心着这些第一次会给宝宝带来一些问题?为了让宝宝能够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爸爸妈妈跟宝宝一起备战,做好入园准备吧!

一、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上幼儿园是宝宝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家长颇为头疼的事情。入园那些事儿,爸爸妈妈和宝宝都准备好了吗?

关键词:语言沟通、角色扮演、真实体验

1.语言沟通,安抚宝宝情绪

3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很好地理解语言了,妈妈可以用平静、愉快的语气,告诉宝宝幼儿园是怎样的,比如:“宝宝,幼儿园是比家更大的地方,里面有亲切的老 师,她会教你唱好听的歌,跳好看的舞蹈,给你看各种各样的绘本,那里还有我们在公园里玩的小滑梯、秋千,还有更多的玩具和很多像你这么可爱的小朋友跟你 玩。”

2.跟宝宝一起角色扮演

家长可以将幼儿园的生活情景以及真实小故事搬到家庭中,和宝宝 进行角色扮演。例如:爸爸开车送宝宝去上学,妈妈扮演老师迎接小朋友,如何度过在幼儿园的时光,一直到放学了爸爸来接宝宝回家。也可以转换角色,妈妈扮演 小朋友,宝宝扮演老师。另外,爸爸妈妈也可以扮演宝宝的小同学,和宝宝一起玩耍,遇到争夺玩具的时候该怎么处理......

宝宝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宝宝需要有心理准备,如果爸爸妈妈能在入园前就让宝宝学会如何处理基本的人际关系,那么,宝宝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不会显得非常被动而且无助,他能用储存的信息去观察和分析遇到的情况,从而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

3.真实体验

家长可以带宝宝先到幼儿园参观,提前熟悉环境。带宝宝玩滑梯、荡秋千,和宝宝一起参观教室、食堂、厕所以及各种不同的活动区域,告诉宝宝幼儿园里什么地 方有什么可以玩,在教室里会上什么样的课,宝宝将会学习到什么,宝宝会在哪里吃饭,在哪里午睡,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在哪里接宝宝回家,进一步消除宝宝对 幼儿园的陌生感。

除了帮助宝宝做好心理准备,生活能力上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宝宝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 吃饭、睡觉、上厕所......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提高宝宝的自理能力,让宝宝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可以增 强宝宝的自信心。

二、宝宝和小伙伴抢玩具甚至打架怎么办?

关键词:玩具、分享、幸福感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过程中,避免会发生抢夺玩具甚至打架的情况。家长可以在平时适当引导宝宝如何处理。

宝宝都喜欢模仿,在和宝宝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教给宝宝简单的交往语言,例如可以和宝宝说:“你的皮球可以给我玩一下吗”,“我们交换玩具玩可以吗”“我们可以一起玩吗”或者“等一下可以借你的玩具玩一下吗”。在平时宝宝之间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醒宝宝使用这样的语言。

还可以和宝宝讲一讲相关的故事,让宝宝知道故事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分享玩具、如何一起玩游戏的,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意识。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问一问宝宝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让宝宝模仿。

三、宝宝入园,该准备什么物品呢?

关键词:爱心包、替换衣物、依恋物

替换衣物

在新环境里宝宝因为紧张或兴奋容易引起大小便失禁,进餐时也可能会把汤汁弄在衣服上。所以入园时应多准备一些舒适易穿脱的替换衣。

小书包

但宝宝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在书包表面贴上、绣上或写上他的名字。对于宝宝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就有一种成就感。

水壶

带上宝宝外出时喜欢的水壶,在幼儿园出汗可能比在家里更多,要让宝宝有多喝水的意识。

小毛巾

宝宝玩耍时出汗多,用小毛巾垫在背后替换,便于保持清洁也可以预防感冒。

舒适、轻便、便于穿脱的软底防滑鞋

进入幼儿园后宝宝的运动量有所加大,活动场所也各式各样,家长要给他们准备何时的鞋子,比如轻便软底防滑鞋,便于运动同时又防止发生意外。

宝宝的依恋物、喜欢的玩具

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出入园的宝宝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宝宝会有一定的安全感。一开始不宜带图书和可拆卸的玩具去幼儿园,因为宝宝整理、管理起来不方便。

家长可以在宝宝的衣物、被子、毛巾等物品绣上或贴上他们的名字、另外,每个幼儿园需要家长准备的东西不同,建议家长先了解具体情况再准备物品。只要家长做好了情感上的调适和其他生活准备工作,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老师,我们的孩子一定能顺利渡过入园关。

来自三位妈妈的入园安全建议


来自三位妈妈的入园安全建议

上幼儿园是宝宝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里,家里人不能再时时跟在身边保护他,所以,你要提前预防,并让这个小家伙也具备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妞妞妈妈:我女儿是两岁半上的幼儿园,虽然年龄比较小,但适应得还是挺快的,让我觉得很省心。可是,刚入园两个月,我就被老师“请”到了办公室,因为我家小妞在玩滑梯时把小朋友从滑梯上推下去了!虽然被推的那位小朋友没有伤着,但老师仍然把我专门叫去,提醒我一定要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让孩子知道和小朋友相处时,哪些行为时危险的、不能做的。

来自妞妞妈妈的建议:

*勤给宝宝剪指甲,以防宝宝不小心抓伤小朋友的脸。同时告诉宝宝,不能咬、抓和打小朋友。如果小朋友打了自己,要及时告诉老师。

*不要因为怕宝宝被人欺负,就告诉他如果小朋友打他,一定要还手。教孩子还手实际上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孩子,不知道他会不会更厉害地打你的孩子。

*告诉宝宝,大家一起玩游戏或玩滑梯等大型玩具时,要排队,不要推前面的小朋友,也不要让小朋友推自己。

温馨提示:

宝宝没上幼儿园时,也有很多机会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但那时候都有家长在身边,所以他们之间即便有什么冲突和小打小闹,家长也能及时化解,通常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在幼儿园就不一样了,虽然有老师看管,可毕竟不能像家长那样一对一地看着孩子,所以,妈妈和宝宝都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因为孩子们都还小,不知道一些无意识的行为会对小朋友造成伤害。所以,妈妈们要在入园前告诉宝宝,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不能做。

丁当妈妈:我儿子上的是一所高校的附属幼儿园,离大学校园很近,有时候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去大学里玩一会儿。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发现儿子的下嘴唇有点儿肿,仔细看看,才发现他下嘴唇有好大一块的淤血。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在大学校园里玩的时候,在花园里的小路上摔的。我问他老师知道吗,他说老师不知道。我猜想他大概是自由活动的时候摔的。我告诉儿子:“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帮助你。”

来自丁当妈妈的建议:

*告诉宝宝手里拿着东西,尤其是长的、硬的东西时不要跑。

*要让宝宝知道,摔倒的时候尽量用手撑地,或往前扑,而不是往后仰。

*告诉宝宝,如果在游玩时摔倒了,要马上告诉老师,以便老师能及时处理。

*幼儿园组织外出时,叮嘱宝宝不要离开集体,有事告诉老师。

*教宝宝能说清楚自己的姓名以及家长姓名、电话、家庭住址。

*不要给宝宝穿“零件”太多的衣服上幼儿园,宝宝玩的时候容易被挂住而摔倒,而且摔倒的时候这些小“零件”也容易伤着宝宝。

温馨提示:

即使你之前已经对宝宝普及了一些安全常识,仍然要防患于未然:集体外出时,在他的衣服口袋里放上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上你们的联系方式,以便万一宝宝走失时,别人能够尽快与你们取得联系。

壮壮妈妈:壮壮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时,我发现他说话有鼻音,看他的样子不像感冒,而且也没有流鼻涕,我就没再管他了。可是到了晚上睡觉时,壮壮因为鼻子不通气,睡得很不踏实,哭闹。我起来仔细察看他的鼻子,好像里面有一块东西堵着,我问他白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往鼻子里塞东西,他才告诉我说,吃饭时他要给小朋友“变魔术”,把一小块馒头塞鼻子里了!帮他把鼻子里的东西弄出来,他这才舒服了。

*一定要告诉宝宝,不要把小玩具或豆子等物品放进自己或小朋友的嘴里、鼻子里和耳朵里。

*不要让宝宝做容易出意外的举动,比如爬窗台,扒窗户,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等。上下楼梯时不要跑。

*告诉宝宝推门时要推门边,不推玻璃,也不要把手放在门缝中。

温馨提示:

把小零件、小食物塞进自己或小朋友的耳朵里、鼻子里,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在孩子看来,都是很好玩的事情,并不知道这样做有危险。孩子上了幼儿园,这些细节的关注,可以让宝宝更安全,也能让你更安心。

Tips幼儿园里的安全关注点

频度较高的幼儿园安全事故:同伴咬伤、打伤、坠落、摔伤、跌伤、烧伤、运动器械致伤、尖锐物品戳伤等。

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活动和环节:与同伴自由活动、室外体育活动、上下楼梯、与同伴做游戏、幼儿园组织的集体外出活动等。

如何应对孩子的“周一综合症”


案例:

小米妈妈最近十分烦恼,小米上幼儿园中班了,按理说早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但是小米每周一要去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会出一些小状况。要不是起晚了,就是说自己肚子痛不肯去幼儿园。小米妈妈为了这个问题,连自己周一的正常上班都被耽误了。

专家分析:

一到周末,有的家长就感到头疼,孩子的身体总会出现些小状况,而影响孩子周一去幼儿园。还有的家长会在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很犯愁,因为孩子总是在与家长分别时表现得十分焦虑,让家长一天的心情都很沉重。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周末活动太多,引起疲劳过度

周末休息时,爸爸妈妈喜欢与朋友一起带孩子郊游,一来可以让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二来可以促进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可往往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健康状况就被忽略了。由于过度兴奋,往往在饮食与睡眠上打乱了正常规律,孩子易疲劳过度,如果不能及时缓解,这种疲劳就会影响孩子周一入园的情绪与正常的作息安排,甚至会增加患病的几率。

2.与幼儿园作息不一致,在家过度自由

一些孩子回到家后,行为失去了约束,长时间看电视,过度玩耍,消耗了过多的体能,再加上零食冷饮不离口,暴饮暴食,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大大影响了其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取。周一回到幼儿园,对幼儿园正常的饭菜会感到不习惯,调养肠胃也需要较长时间。

3.住宿一周与父母分离太久

鲍尔比说过:“最好的托幼机构不如一个最不称职的母亲。”母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亲子之间的依恋是谁也无法割断的感情,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亲情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让孩子远离“周一综合症”的3条建议

建议1: 合理安排周末的时间

假日里,家长要合理安排周末活动,避免活动安排过多,时间过长。另外,孩子参加野外活动,接触新奇的世界时,自然会过度兴奋。自由自在地奔跑跳跃,随心所欲地大声喊叫,很容易导致运动量过大,机体过度疲劳。此时,家长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调控,在孩子大运动量活动后,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以恢复体力。孩子处于极度疲劳时,也正是他们抵抗力最差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幼儿的衣着,防止孩子着凉感冒。

建议2 :与幼儿园作息一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家长应向老师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并与孩子一起协商节假日生活的安排;其次,在制定作息时间时,注意将节假日活动内容的安排尽量与幼儿园的作息安排保持一致,特别是在进餐和睡眠的环节上。第三,每餐进食时间应该相对固定,如进餐前孩子正在高兴地玩耍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准备吃饭了,请把玩具收好。如果孩子仍不愿离开游戏场所,就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让孩子擦桌子、摆餐具,告诉孩子今天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他的兴趣点。在吃饭前和吃饭中让孩子保持安静愉快的情绪,引导孩子定量进餐,特别是在吃饭前不要让孩子吃零食。逐渐养成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建议3 满足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一些孩子会认为家长把自己送入整托园就是不要自己、不喜欢自己了。这种情况说明,家长可能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此时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拥抱和抚摸,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是爱自己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