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停地向前赶,生怕被落下,幼儿园竞争就已变得白热化。为此,我的邻居馨馨妈很纠结,馨馨就读于一家省直公办幼儿园,今年上大班,老师还没教拼音,也没教识字、算数,而是以游戏为主;可她亲戚家同样上大班的盈盈已经在幼儿园学会了26个拼音,每天在家默写、注音、识字。班里其他孩子的家长都商量着把孩子送去兴趣班学习,馨馨妈担心孩子以后上小学成绩跟不上,也想送她去,但又有人说过早学拼音,孩子上了小学就不认真听课了。这让馨馨妈着实犯了愁。

事实上,为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拔苗助长,教育部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发文指出,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学科内容,拼音正是其中一项。

一边是教育部的禁文,一边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幼儿园到底该学什么?总体上说,让孩子过早学拼音、注音、识字等并非明智之举。从生理发育上说,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4~5岁时开始形成,7岁之前发展缓慢,对事物的理解仅建立在直觉及肢体感觉的基础上,无法满足语言学习要求。此时学拼音,往往难以掌握对应关系、拼读规律。幼儿园教学的目的仅包括:广泛的生活学习兴趣、一般的学习方法、丰富的直接感受等方面。孩子即使接触拼音,也仅需自然掌握,会识记字母即可。7岁后,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孩子能够运用推理能力。因此,一般说来,小学一年级才是学拼音的最佳时期,这时会要求孩子能“听说读写拼”,借此建立拼音与汉字间的联系,把拼音作为辅助工具来识字。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春季入园到底要不要?


46万一平的天价学区房着实给小编震惊不小,发自内心感慨“豪~~表走~~我要和你做朋友~”,开开玩笑啦。讲真,有娃的家长都知道,“择校”问题一直是所有家长的必修课之一,不仅仅是小学,幼儿园的竞争也是头破血流!据悉,好一点的幼儿园往往都需要提前一年报名,甚至需要连夜排队。据不完全统计,尽管幼儿园正式招收新生是在秋季,但是还有约1/3的宝宝选在春季(3月)入园。那么春季入园PK秋季入园哪个更合适?乍暖还寒的季节,妈妈和小朋友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困惑:春季入园,入还是不入?

网友霖宝宝:

霖宝宝今年9月两岁半,春季上托班,如果到明年2月3岁,上托班插班。我想问问春季入园好,还是秋季入园好。我听到有两种论调,所以很犹豫。一种是:春季入园,只有个别新生,老师会特别关照,另一种是:春季入园别的小朋友都适应了,宝宝不适应,会有一种孤立的感觉。

网友小雅雅妈妈:

这个问题正是我关心的,如果9月份上幼儿园,女儿小了点,如果明年春节上幼儿园倒是正好3岁,可我们这里的幼儿园学位紧,每年的3、4月份就得报名申请学位,如果晚了,又怕报不上,好多公立的幼儿园没有小小班(托班),要3岁才能报名,真愁啊!

网友们的经验:

赞同派

网友zerolin:

如果体质不错建议春季入园,不存在心理或学习跟不上的问题。春季最大的好处是老师和保育员可以特别关照你的孩子,因为别的宝宝都已经不哭闹了,这是幼儿园老师告诉我的;而且对宝宝的心理影响还更好,不会发生一堆小宝宝哭看别人哭跟着哭的现象!

网友fsting:

春季入园好。我儿子刚在春节后插班到小小班,根本不存在什么孤立的感觉,以前我也象你这样想,怕他没有朋友,怕他会孤独。但其实不是的。我每天带孩子上学,看见那些小朋友们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不会跟任何人打招呼,但当老师跟他们一起玩的时候,他们就会象一群小鸭子般一起玩,很正常的样子。根本分不清哪个新生,哪个旧生。而且插班的好处是其他人都适应了,孩子模仿能力强,很容易就适应了,而且老师也会特别照顾你。

反对派

网友皓皓妈:

孩子2岁半,其实9月份入托可能好一点。因为到了春季,因为温差等问题,孩子可能更加容易生病。

网友adayy:

9月份再去,以前我家亲戚小孩因尿裤子不敢告诉老师而生病一个月,所以还是九月天气较热时去好。

辩明优劣,入园早准备

学前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家长让孩子提早“春季入园”,能够缩短孩子正式入园初期的不适应阶段,更快进入集体学习生活。

春季入园的优点:春季入园,其他小朋友早已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老师不再手忙脚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为数不多的插班新生。另外,孩子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只要哭闹的小朋友不多,新生就会产生大家都如此,我也该这样的想法,有助于宝宝消除入园之初的分离焦虑,缩短孩子初入园后哭闹过度期,提早进入集体生活。

春季入园的缺点:春寒料峭的天气本就忽冷忽热,再加上新生心理方面的不适应,感冒就可能成为家常便饭。另外,新入园的宝宝很容易因心理问题及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而导致频繁尿裤,而这个季节衣着较厚,由此也产生了不少麻烦。

当然,不过,如果父母考虑周全、准备充分,春季入园的缺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针对性地打理入园物品

准备好换洗衣物

除身上穿的衣服外,备用1件上衣、2套裤子(包括贴身保暖裤与罩裤)、两双袜子,绣好名字放在小书包里)。另外,可以准备1件薄厚适度的外套马甲交由保育员保管,在孩子外出活动时它的作用可大着呢!与厚重的外套相比,马甲既起到保暖的作用,又不影响孩子奔跑、攀爬等活动,是这个季节入园必备的物品之一。

小提示:孩子入园的最初一段时间,因为陌生的环境引发的紧张情绪,很可能会导致频繁的尿裤子,父母要为孩子多带几套内衣裤及袜子以备更换。最好在每件衣裤上都绣上名字。

鞋子:因气温尚低还不能为孩子准备单鞋,但也要尽量避免选择厚重的鞋子。鞋子的选择应当以轻便、合脚、软底、不用系鞋带为原则。刚入园的孩子经常会出现相互穿错鞋子的事情,所以为孩子准备一双特征明显的鞋子也是非常必要的。

小提示:可以用透明胶条把写有宝宝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的字条帖在鞋梆的位置。以防与其它小朋友的鞋子弄混。

预防感冒

入园,对孩子来说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离开熟悉的家,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蓦然转为幼儿园集体生活而产生的不安,难以习惯等等孩子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紧张感。那些比较敏感的孩子情绪影响更大。情绪紧张焦虑的情绪会导致孩子的免疫力下降,感冒病菌自然就容易趁虚而入。

另外,托幼机构的集体生活中,2、3个老师要照顾十几个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样周到,而且在最初的阶段老师也不十分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习惯,照料时稍有疏忽,孩子就容易着凉感冒,这就是新入园的宝宝容易生病的原因。

父母都很害怕孩子生病感冒。可是,他们采取的预防手段多半是给孩子多穿衣,里三层外三层的。事实上刚好相反,很多孩子的感冒恰恰是给大人捂出来的。幼儿园游戏多、活动量大,而且孩子本身都好动,穿得太多,很容易出汗,汗湿了衣服,凉凉的贴在身上,就容易受寒着凉。另外,穿衣太多、穿脱不方便也给孩子在幼儿园午睡增添了感冒的几率。

春季入园的新生父母应该注意

随时添减衣服

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给宝宝添减衣物。建议家长在入园初期给宝宝准备一件贴身小马甲,避免睡觉时因为盖不好被子而着凉,引发感冒。

讲究卫生勤洗手

进幼儿园和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洗手:这是不少父母常常忽略的一个原因。感冒的宝宝抹了鼻涕,手上沾染了病毒或者病菌,再和其他宝宝一起玩同一个玩具就这样,宝宝们相互传染着。因此严防病从口入,饭前一定要洗手。

增加户外运动

户外活动给孩子增加锻炼的机会,户外新鲜空气可减少生病的机会

温冷水洗脸

可以增加孩子对冷刺激的适应能力

饮食疗法

多喝鸡汤(鸡汤富含蛋白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多吃西红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且本身能帮助白血细胞增强抵抗病毒(菌)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感冒作用。

要不要让孩子插班上幼儿园?


宝宝入园大事真是让爸妈“牵肠挂肚”!不少爸妈绞尽脑汁用尽多少方法,为的就是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前人的经验提醒与实际状况的考虑,有些爸妈选择以插班方式入园,主要就是希望避开9月开学时集体痛哭的凄凉场面;运气好的老师还会因为插班宝宝是新生,而多投以一些关注的精力与眼光。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爸妈对于宝宝插班基本上分成3派:希望插班、不希望插班和不知道哪种更合适;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内、外在环境许可,希望宝宝插班入园的爸妈占多数,但同样也有高达1/3以上的爸妈仍然犹豫于插班与不插班之间。

入园小调查:如果有机会插班,你会希望宝宝插班入园吗?

希望插班35%

不希望插班34%

不知道哪种更合适31%

“希望宝宝插班”派的爸妈认为插班更利于宝宝快速适应。

已经成功插班入园的妈妈们更是赞成插班做法,他们认为自己当初为宝宝选择插班是正确的,因为宝宝在入园后适应良好,而且更可以根据宝宝实际状况较自由地选择入园时间,底气更足;“不希望插班”派的爸妈则认为让宝宝和大家一起入园,起点相同,才更有利于宝宝自信心建立。另外,还有很大部分的爸妈不知道哪种更合适,对于让不让宝宝插班举棋不定。

可见,插班不插班已经变成未入园的爸妈选择宝宝入园时机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我们将从爸妈、幼儿园老师、园长等三个面向,为爸妈们详细解析他们对插班的态度,希望解答您的疑惑、能帮你坚定立场。

反方观点:世上无完事。

对于插班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呢,且来看看他们的担心。

上海市小番茄妈妈:宝宝容易被孤立

小番茄是九月入园的,当时年纪并没有达到幼儿园招生要求的两周岁半。我也考虑过是否等满两周岁半时插班,细想之后打消了念头。我觉得,插班的宝宝容易被孤立。大家同时入园,互不相识,起点是一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会自动分出亲疏,后加入的宝宝要想融入这些基本稳固的小团体就比较困难。如果宝宝被孤立,就会产生自卑,从而造成许多其他心理方面的隐患哦。

关于入园初的哭闹,宝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哭上几天。小番茄回来时曾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大家都哭的。”我想,如果是插班,唯有他一个人哭,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呢?

其实最重要的是,与所有的新生宝宝一起入园,当爸妈的可以比较出自己的宝宝适应能力如何。如果插班就不能比较了,爸妈会搞不清楚是幼儿园老师的问题还是宝宝自己的问题。

要不要给宝宝报国际英文幼儿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的催化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已广泛地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可以说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家。

出于父母对宝宝的期望,让宝宝学习各种语言或技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必须要顺应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成长特点。英语环境固然重要,但如果宝宝实在没兴趣,去了英文幼儿园,也许会变得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合群等等。

作为宝宝报读幼儿园方面来说,选择就近方便原则就好,并不需要太刻意。事实上很多公立大型幼儿园因为种种原因:接待参观、示范性公开课等等,反而老师忙得无法顾上小朋友,或者说对小朋友的关注程度不够一般的没有太多压力的幼儿园。

既然您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您可以在家先培养宝宝的英语兴趣,挖掘宝宝这方面的潜能。等宝宝达到一定基础后,再确定是否上英文幼儿园也不迟。而且宝宝的其他方面如体格、心理、社会交往等发展比宝宝学习某种技能更重要。

利用孩子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平时经常让孩子多听英语带或看英语碟,让孩子在倾听或观看的同时,模仿发音,或者与父母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等。每周做一点需要用到英语的事情:在孩子入睡前和你一起读一本英语读物;和孩子一起看一些说英语或有英语字幕的光盘或卡通片,一起听一盒英语歌曲或童谣的磁带。

此外还可以采取三大教学法来教宝宝学习英语:

A、游戏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孩子天性好动的特点。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孩子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是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B、故事法

故事对学龄前孩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极富发性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高学习兴趣。

C、情景法

为学习相应的单词,而特意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宝宝在身临其境中很容易地掌握。

具体来说,学前儿童学外语:

首先,应当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并初步具备进行简单生活与日常活动交流的语言应用能力。重点是积累大量听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初步发展口头表达能力,而字母的背诵、单词的拼写、句式的强记不应成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这一点上,家长应当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耐心,容忍孩子的沉默,接受孩子的延迟模仿行为,不要从一开始就催促或强迫孩子“说呀”、“认认这个词”、“快写字母”,以免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把外语的学习当成苦差、负担。

其次,学前儿童学习外语,应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例如画画、过家家、吃冷饮、串门;学习的过程要能充分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身体活动。下面以英语为例,介绍几个有效的方法。

全面活动反应法(TPR)这种方法主要是由成人用英语发出活动的指令,如“Closeyoureyes,andnodyourhead(闭上眼,点点头)”然后逐步由孩子自己来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使用TPR教学法,儿童不会因为听不懂或不会说而产生焦虑、担心而回避,他们往往会应用自然的动作模仿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去,经过多次“指令动作”的联系,自然地听懂、学会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指令要求的动作越特别、有趣,儿童活动的兴趣就越高,其学习语言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戏活动熏染法将语言学习与儿童日常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由成人用英语来组织儿童画画、数数、手工制作、玩娃娃家等。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成人完全用简单的英语加上手势来引导儿童游戏,只对儿童用英语提出的请求和意见进行反应,因此在特定的时候为儿童创设了一个微型的英语环境。在儿童学习的初期,成人应使用大量的手势、动作和图画来帮助儿童理解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方法;随着学习的进行,成人可逐渐减少辅助方法,促使儿童学会以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

动画片学习法如果家长或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不能有效地应用英语组织活动,则可以借助于录像带、VCD或游戏软件来为孩子提供学习英语的良好工具。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尽管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人物、绚丽的色彩和滑稽的情节上,但他们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就能熟悉英语的语音,并能自动地将语音与情节逐步地对应起来,这就为其进一步地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观看时,成人不要反复询问“说什么了”、“什么意思”,也不要性急地为孩子讲解,而要鼓励他们根据画面来猜测人物对话的含义,模仿人物的评议。在此基础上,成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或者对照故事的说明和他们一起讨论,帮助他们逐步将对话和情节结合起来。在有条件时,也可以请英语较好的成人带着孩子一起看,重点聆听、了解、喜欢英语的目的。

此外,成人还可以利用英语歌曲、歌谣、儿歌的形式,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广泛的英语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视听经验。

另外,有专家认为,幼儿时期就学外语的孩子,虽能说出一些外语,但都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并不真正理解。哪种语言都能说,但哪种语言都不精通,这对发展孩子的智力并无多大好处,也会给人格发展造成人为的障碍。

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思维的“外壳”,是一种文化现象。学习语言不仅是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文化,而要学好语言,也必须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不少幼儿园开设了英语课程,那完全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急功近利的不正常心态,是招揽生源的无奈之举,并不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倡的。

过去,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有许多幼儿园开设英语课。最近,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宣布,为避免影响幼儿未来的人格发育,全面禁止幼儿园教授英语课程,目前台湾最盛行的私立“双语幼儿园”、“全英语幼儿园”将被全面禁止并取缔。

冬天来了,还要不要送孩子入园


季节的脚步又行进到了初冬。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年幼孩子的家长,干脆把孩子留在家里,不再去幼儿园了,直到明年春暖花开。事实上,入园的幼儿通过幼儿园组织的冬季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在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个性,锻炼意志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不当穿衣是感冒主因

温度变化与孩子感冒发烧关系不大,不当穿衣才是罪魁祸首。随季节气候温度的变化来加减衣服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从科学的角度,儿童正处在快速身体发育时期,其身体内部新陈代谢的速度,要比成人高出很多,维持身体温度所需的能量释放也多于成人。因此,按理说儿童应当比成人穿得少才科学。但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家长更容易给孩子多穿。如果穿得太多,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孩子的身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功能就会失调,这样才更容易感冒。建议宁可给孩子少穿,或者和父母穿得一样,也不要武装到牙齿般的多穿。有一个非常重要鉴别标准,就是孩子穿得正常的时候,他们的手总是凉的。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冷热,你应该将手伸到衣服里去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脖子。如果是热乎乎的,而且没有出汗,那就是正合适。当然,也可以观察看孩子的脸色。孩子感到冷的时候脸上没有红润。还要记住,在寒冷的天气里,必须给孩子戴帽子,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热量都是从头部发散的。

二园里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能增强体质

幼儿园每天有规律的两小时室外活动,绝对是有利于孩子健康发育的举措。它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会少得病。经常让孩子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空气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儿童因适应冷热变化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自身免疫力。这在百年前就是已经成为科学事实了。幼儿园的室外活动,不仅有规律和保持足够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一起,由老师组织活动,快乐无比,运动量会大大增加。冷空气中的运动,由于其心肺功能的增强而使孩子脸色红润,胃口大开,吃得多,睡得好,长得快。而呆在家里的孩子,由于一直住在温暖房间里,其脸色会显得很苍白,没有血气,食欲大多不好,得病的几率其实更高。

三家中环境单一乏味不利孩子成长

0-6岁的孩子,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对其心理发展都是无比的珍贵。孩子在幼儿园中所接受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丰富课程活动(刺激),与家庭中单调乏味的环境相比,是绝对不能同日而语的。0-6岁是孩子几乎所有方面发展最快时期(关键期)。尤其在脑中枢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建构方面,只有将儿童置于具有丰富刺激(课程活动与师幼间及儿童间交往)环境中,才能形成合理及丰富的结构。而结构合理与稳定,脑的功能才强大无比;而功能的强大,才能让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仅就语言和人际交往发面的发展来看,呆在家里一个冬天(至少要三个月),其损失都几乎无法用任何事物可以衡量,且是终生不可逆转的。

四温室的花朵长不成大树

温室中的花朵,是永远都无法长成能经风雨、傲苍穹的参天大树的。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在孩子该爬时不让爬,该走不让走,该跑不让跑吗?岂不知这样一来,孩子大肌肉协调能力发展受阻,走路能够把自己绊倒,受伤的几率更高,这不是得不偿失,反而害了孩子一辈子吗?连冬天呼吸一点冷空气的权力都能被剥夺了,你们还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出息到哪里去?

五体育运动是接触寒冷的最好方式

现在小朋友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冬季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在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个性,锻炼意志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当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冬季锻炼穿着要适当,并保护好露外皮肤。老师、家长应指导孩子适当穿得暖和些,戴上帽子和手套,如果风太大,要戴上口罩。但也不要穿得太厚、太臃肿,以免妨碍身体的运动,加重身体的负担,乃至出汗太多,反而招致感冒,在运动中间休息时,切记穿上外套,不可任风寒乘浑身毛孔大张之时,侵入体内致病。

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大雾天气不宜长跑,因为运动时呼吸会加深加快,雾天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细菌病毒含量较多,造成室外空气相当污浊,能见度大大降低,常会引起呼吸道及其他疾病发生。这时在室外运动就不如在室内活动了。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在冻实的河、池、坑、渠内滑冰,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呼吸方法须得当。冬季气候寒冷,有时还会有风沙,因此,锻炼时不要大口呼吸,而应采用鼻腔或口鼻混合呼吸的方法,在减轻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避免冷空气刺激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冬季锻炼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合理安排运动量。锻炼中,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孩子的运动心率应控制在150次/分以下。

宝宝的屁股要不要打呢


在不少家庭中,爸爸妈妈对能不能打孩子的屁股各执己见。

大多数专家都反对,甚至称之为虐待儿童,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孩子经常被打屁股,他的今后的性格可能会趋向内向和孤僻。

但是,有一些比较“另类”的专家却声称,这算得上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惩罚手段,如果只是适当地轻轻地“教训”一下孩子,是没有害处的。

调查发现,有些孩子的确比其他孩子更“招打”。一个脾气比较倔强的孩子和一个性格温和的孩子相比,前者就比较难带,小屁股也更可能挨打。

特别告诫——

打孩子的屁股,其实常常是父母内心不满和怒火的一种发泄:你吵得我头都痛了,现在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在这种情况下,打屁股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爸爸妈妈常常着急地来询问:

为什么我的孩子越打越不听话?孩子的屁股到底能不能打?

回答之前,先请爸爸妈妈们思考一个问题:

这是因为他对打屁股的反抗呢,还是因为他对控制自己的行为有困难?

专家的意见——

a)孩子过分顽皮的时候,偶尔的,不带辱骂和暴力性的打屁股,不会造成什么心理问题。

*打屁股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自己过分顽皮会带来这个小小的教训;

*父母下手并不重;

*平常父母很注意营造一个充满爱和理性的家庭环境,这是最重要的。有时候,父母时不时、动不动就训斥和数落的教育方法更令人担心。

b)打屁股的方法并不值得推广。

*打屁股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纪律约束。这种惩罚只是为了让孩子记住怎样是不合规矩的做法或行为,即,打屁股只能教会他们“什么是不应该的”,而不是“什么是应该的”。

*该行为同时还隐含着“身体力量决定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负面含义。事实上,有时候父母们对孩子调皮的行为举止采用“视而不见”的方法反而有效。

c)学做聪明的父母。

*约束孩子的行为,夫妻双方的观点必须一致,这样,孩子得到的信息将始终是一样的,那样,他学守规矩也将会更快。父母之间千万不要形成相互对立的观点,这对教育孩子很不利。

*平时,多留意杂志报纸上专家对于惩罚孩子的看法,看是否能找出一个能令你们双方都满意并且奏效的育儿方法。

*让“自然状况”发生。当配偶或家人因为孩子太过于顽皮吵闹而要惩罚他时,你不要当场跳出来加以阻止,因为只要惩罚是柔和适中的,并不会对孩子构成伤害。而当着孩子的面,夫妻吵架才是最糟糕的。

小贴士:

*做一张“好宝宝”表格。宝宝表现好,就奖励他一个用粘纸笑脸或是小星;

*假装对宝宝的无理取闹视而不见。

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


据记者走访100多所幼儿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广州市几乎所有口碑良好的幼儿园,也就是国家认可的一级一等园都不将识字、算术当做教学重点,而将孩子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看得更为重要。一些规模小、起点低的幼儿园则恰恰相反,他们招生时往往承诺,在幼儿园教会孩子识多少多少字、学会多少多少以内加减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冯夏婷在谈到这个现象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幼儿阶段,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肯定比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而有些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甚至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读拼音、认汉字,显然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

那么,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

一次游戏活动的启示

娃娃快乐玩游戏

展示活动是游戏“冲过地雷区”,孩子们要小心翼翼通过布满彩色纸球“地雷”的小路,一旁新生家长关注着孩子和老师的一举一动。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先跑步热身。然后老师在地上画了一连串大小不一,疏密相间的圆圈,然后让孩子们脚踩圆圈行走。过后,开始真正的“冲过地雷区”比赛。过程中,老师不断进行指导和增加难度。游戏后,老师安排孩子们清扫“战场”,把不同颜色的纸球“地雷”分类放好。

游戏中能学什么

30多分钟的游戏结束,老师向家长解读这个游戏活动不同环节对孩子的培养:热身和基础训练是培养良好运动习惯;比赛,是培养竞争意识和对游戏积极的态度,以及投入程度;游戏过程中,会学到跑跳等动作,以及身体控制、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还有训练孩子勤于思考,智力上的发展;结束的整理工作,是训练良好行为习惯,还有学习分类、颜色等方面作用。

一席解读后,家长若有所思:原来,这么简单的游戏活动,蕴涵了这么多的教育内容。沙面小学实验幼儿园园长林远明说,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数学、识字等知识,而是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家长要懂得孩子以及幼儿园教学特色,才能明白幼儿园里孩子能学到什么。

解读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涉及体智德美方方面面。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目前,幼儿园的教学包括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是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内容而定的。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哪些地方?可以从以下方面做些思考——

1.学会生活生存

学会生存就是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学会的生活能力有:会穿脱、折叠衣服,折叠被褥,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会分发整理餐具,收拾桌子,会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学会学习能力

幼儿能自己探索、发现周围的事物进行学习,对周围事物感兴趣,那么对他今后的学习十分有益。而幼儿园各个领域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注重儿童能力的开发。比如科学领域的能力有感觉、观察能力,概括分类、数量、形状、时空等数学概念……幼儿园重视幼儿亲自参与活动,通过不断体验、经历,学习知识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3.学会良好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包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社会规则。因此幼儿园的活动里都包含了怎样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等的内容。

幼儿园该不该学拼音?


又到了临近小学新生报名的时候,“小豆包”们都在干什么?“上幼小衔接班,学拼音呗!”南京的幼儿园有的设有拼音辅导班,孩子在幼儿园上,那些没有设拼音课的幼儿园,一些孩子干脆在园外“拼班”上课,定下在小学入学前过了拼音关的目标。但在究竟学不学拼音,教不教拼音的问题上,家长、老师意见不一,非常纠结,不少家长左右为难。

希望能取消幼儿园拼音课

一位网友发帖说,小外孙每周都要在幼儿园上一次课外辅导班,专门学拼音,学45分钟。可有一回碰到一位老朋友,听了小孩子学拼音的一段尴尬经历后,她认为幼儿园学拼音,对孩子不但无益反倒有害。

原来,这位老朋友的女儿是小学教师,认为反正上小学时还要学拼音,因此没让孩子在幼儿园学这门课。结果,孩子上小学时,老师教拼音特别快,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根本就跟不上。老师却认为,这些初入学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拼音了,没有必要再按部就班地教。无奈之下,这个孩子只好转到自己妈妈任教的小学,由妈妈亲自教他拼音。

而那些提前学了拼音的孩子,也未必就占有优势,有的因此降低了学拼音的兴趣。还导致有的小学教师上拼音课速度过快,造成“夹生饭”。家长对幼小都学拼音会产生重复感,忽视了对幼儿学拼音的辅导。这位网友认为,幼儿园应该取消拼音课,可以改为识字和练字活动。

幼儿园没拼音课的,周末在校外上

“我们大班下学期才开始上拼音课,就是因为听说朋友的孩子都会用拼音看书了!”杨女士说,自己一个朋友的儿子也上大班,从大班上学期开始,每周三下午放学后都有一节拼音课,现在大半年下来,小孩已经基本过了拼音关,上小学不用烦了。“我们这才着急起来,本来倒没什么,可别的孩子都学了,我们的孩子就显得落后了,刚上学就落后,那成绩能好吗?”杨女士就给女儿报了班,没想到,这培训班里一大半都来自同一所幼儿园,都是因为幼儿园不教拼音,大家准备赶在入学前“恶补”的。

究竟上不上?老师也说不好

“如果大家都不上,那肯定是不上的好,但大家都上了,个别孩子不上,这不上也未必好。”一位小学老师说起学拼音的问题很绕,因为对老师来说,这也是个难题。“在名校,大部分孩子都曾经学过拼音,这样老师根据大多数人的进度来,只能把教拼音的进度加快。”

但让小学老师们头疼的是,因为孩子们上的辅导班良莠不齐,所以学习拼音的质量也有很大差异,而且读错了想改也非常难。记者调查发现,现在按进度走的拼音学习也只有一个多月,如果没有基础,要想在一个多月内全部掌握就得在家多下功夫,这也是不少家长觉得要提前给孩子学拼音的原因。

“这个问题想要解决,得小学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比如说统一不提前学习拼音,小学老师不去教课,也就不存在提前学的问题了。”有家长建议,教育部门可以规范这类辅导班,这样孩子们在小学入学时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踏踏实实跟着小学老师规范的教学方法学习拼音,不仅不会提前加重孩子负担,学习也更加得法,小学开头第一步走得更扎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