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慰籍物(comfortobject)一般来说是一岁以内的小婴儿常见的行为、有时两岁的孩子也有使用的。为什么会使用它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1、获取安全感。身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抓握、抚摸,好像没着没落似的,有一件可抓握的东西会好过得多;

2、孩子不可能带着爸爸妈妈去探索世界,但又不愿意一个人去,于是带个慰籍物(如毛巾、毛毯、手绢、内衣等〕会有一个“伴儿”;

3、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碰到陌生人、碰到黑暗、碰到要上的台阶、碰到要走下一个洞口,这些都会使他害怕,有一个慰籍物陪伴自己,能壮个胆子。成年人在一些需要表态的场合(谈判、签约、评选等),也会需要一些东西来“陪伴”的,比如一根香烟、一杯水、一个小护符、一枝笔等。

所以当孩子粘上了一件慰籍物时(此处是一件蓝色T恤衫),请不要笑他、恐吓他,或者一定要把这件东西拿走,需知这是小婴儿的一个正常行为。

儿童大约在2-5岁之间就会逐渐放弃这个行为。很少看见一个小学生带着一条毛巾被去上学的。为了叫孩子早一些放弃这种行为,可以试试以下的一些办法:

1、分步做。不要一下子拿走。告诉他可以在起居室里、在卧室里抱,不能在街上、在车上、在其它地方抱(暗示他不能在幼儿园里抱。另外,也要告诉他不能整天抱,衣服也要睡觉呀!让它也休息一下)。Zj09.cOm

2、和他一起洗这件T恤衫(要征得他的同意)。有时衣服上经他的搓揉会有味道,洗了以后这味道就没有了,也许他对这件衣服就不感兴趣了。在洗的时候要把这“洗”弄得很有趣,用少量洗衣粉产生许多泡泡,让他玩这些泡泡。衣服拎起来以后,让他“帮着”晾,他也会感兴趣。干了以后,让他一起把衣服叠好放入柜子,不要换地方放,想它的时候可以拿得到。

3、一定要让孩子从你这儿、从爸爸这儿和老奶奶这儿得到充分的爱、有十足的安全感,他可以不到其它地方去找了。

4、很自然地给他一些非常新颖的玩具(买几件,但一次只给一件)让他玩,占着手,慢慢地他就会淡忘了。

5、上幼儿园一开始不带这件T恤衫,因为上幼儿园是一个生活极大的变化,很可能他就会被各种新刺激所吸引而忘掉在家的一些生活方式(包括抱着T恤衫)了。我有两个朋友的小孩就是从这个时候不要原来的慰籍物(毛巾被和一只小熊)的。

6、她实在不能放弃时,只好退一步让他带去,但是要和老师谈,由老师让他自己把这件T恤衫放在床上或放衣服的小格子里,晚上带回家,不在幼儿园里玩它。由于幼儿园的环境与家里完全不同,又有许多小朋友、许多新玩具,一般说来儿童会放弃他原来在家的生活模式的,所以家长不必太耽心。

7、作为母亲,下班回来和孩子多在一起玩玩,了解孩子一日生活情况,这是好的,但母亲还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看书、访友、孝敬老人、娱乐等,也是不能少的。

相关阅读

宝宝的恋物现象大分析


案例:

俊俊两岁时,我们把他送回老家,近一年之后回来,我就发现不管他走到哪里,总是抱着他的小毛毯。外出时抱着,和小朋友玩时抱着,即便上了床,俊俊也要抱着他的小毛毯才能入睡。俊俊的小毛毯脏了,妈妈想洗洗毛毯,他就大哭大闹一番。于是,妈妈只好等俊俊睡着了偷偷地把毛毯洗干净烘干。

分析: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有的孩子是纽扣,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条小毛巾。他们稔熟这些物品,经常会对它们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关注和依赖。这种特定的依恋物品的习性的形成,往往和孩子幼年经历中安全感的缺失相关联。

-儿子为何喜欢小毛毯

在生物界有个非常著名的“依恋”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生命体在成长的最初阶段,对母亲有着特殊的亲近和期待,这种期待也是对安全感的一种本能渴求。而一旦基于这种本能渴求所建立起来的依恋形成以后,很难改变。

这位钟情小毛毯的宝宝,两岁时离开了妈妈。而此前,他对母亲的声音、语态、动作甚至身体的气息都有了感知后,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原来形成的安全感会消失,他本能地从其他的人或物品中,建立新的安全感。对他来说,选择小毛毯是偶然,而选择是必然。

专家说法

宝宝对他经常使用的物品也会产生很强的依恋。这种依恋虽然不能替代对父母的依恋,但宝宝可以随意控制他的依恋物,因此依恋物会带给他一种全新的感受。当宝宝对某种物品产生依恋之后,这种物品也能替代妈妈给予宝宝的安全感,从而减少宝宝在陌生环境中产生的焦虑与恐惧。一般来说,宝宝依恋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柔软的物品,其中最常见的依恋物是宝宝盖的毛毯,其次是宝宝最喜欢的布娃娃。

对这些物品产生依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依恋非生命物品对宝宝的心理发展并不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当妈妈不能照看宝宝,或者要把宝宝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时,带上宝宝最喜爱的东西,这些依恋物可以帮助宝宝实现自我安慰,进而缓解他的不安或不愉快。

-这种情结是否影响健康

“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失才是家长必须时刻关注的。当你的孩子突然对一件物品产生了特别的兴趣,甚至须臾不可分离,这个时候家长一方面要把对孩子“恋物”的烦恼转化为生活的乐趣,并以此为亲近了解孩子习性的契机,让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另一方面,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寻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只要情绪、行为等方面发育正常,宝宝对物品的依恋就不是异常的。一般说来,多数宝宝只是在特定的时候才需要依恋物,如必须抱着枕头或玩偶、手捻被面才可入睡等等。对于这种情形,妈妈一般无需干涉,更不应生硬地制止甚至强行夺走宝宝的依恋物。妈妈惟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宝宝依恋物的卫生,其他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其实,幼儿的恋物现象出现是一种寻找安全感的表现,平时家长应该多与孩子玩,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怎样纠正宝宝的“依赖物”


友:我儿子在一岁的时候,他大姑给买了一个很丑的玩具,我们叫他玉米人,我儿子特别喜欢,每天睡觉都要由玉米人陪伴才能睡的香甜,有时睡觉甚至可以不要妈妈陪,但是必须由玉米人陪伴才能安然入睡。现在儿子已经三岁了,对玉米人的依赖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白天除了玩汽车以外,就是抱着他,并且添了毛病,在玩的时候爱咬下嘴唇,睡觉也咬。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玉米人对孩子的心理特别是对男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无坏的影响,什么时候不让他玩玉米人比较合适?二是咬嘴唇对牙齿发育怎样,如何能够制止?

茅于燕回答:

一、孩子要玉米人陪伴他睡觉,是寻求安全感。一般来说,从五六个月开始,一直延续到小学都会有这个问题,而且愈晚纠正愈困难。

三四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听懂成人讲话的意思了,所以最好从现在起就有意识地纠正这个行为。如不纠正,这种依赖性会使孩子远离成人的教育与关怀,对他的心理发展不利。

纠正的方法可以是:

1、对他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不用玉米人陪了,妈妈给你讲好听的故事,你听了故事,就会睡着了”。

2、也可以和他一起为玉米人找个“家”(盒子),让他睡到自己家里去。当孩子看到玉米人有个“家”,会放心地让它走了,也就是不玩它了。

3、可以让孩子把玉米人带到有孩子的邻居或朋友家去,征得他的同意,让他把玉米人送给别的小朋友,他很可能以后就不要了。

4、和他一起给玉米人洗澡,玉米人湿淋淋地,他可能就不要它了。当玉米人快干的时候,再把它打湿,让他比较长时间不能抱玉米人,慢慢地也就离开玉米人了。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玉米人有一个好的去处(给它一个“家”);同时由于身体情况(比如湿淋淋的),无法接近它等等,而不再要它了。当然,去掉了它,还要用新的内容充实他的生活,否则他还可能忘不了它。这种新的内容可以是讲故事、做拼图、玩游戏、到户外的游乐场去玩滑梯、荡秋千、坐游船等。生活丰富了,他对玉米人也会淡忘了。

二、咬嘴唇对牙齿发育是否有影响,最好请教牙科医生。从儿童教育方面来说,当然最好不要有这种习惯,否则影响形象,人家会不喜欢看他。

而且牙科医生的话,孩子更能听下去。所以带孩子去看牙科医生(事先和牙科医生打好招呼,就让他说对牙齿发育有影响),是最佳方法。

你家宝宝也有依恋物吗?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这样的体验,小宝宝对家里的某种物品格外情有独钟,也许是布娃娃、也许是小时候的抱被、也许是睡觉的枕头......反正总有那么一样是他/她念念不忘的,睡觉的时候一定要要抱着,谁动跟谁急。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依恋物。宝宝有固定的依恋物会增加宝宝的安全感,家长不用过分紧张,根据宝宝对依恋物的依恋程度,适度引导就可以了。

一、依恋物会增加宝宝安全感

宝宝对物品的依恋一般出现在1岁左右。多数宝宝会把自己经常使用的物品,如小毛毯、小被子、毛绒玩具、小手绢等作为依恋物。柔软的物品会让宝宝感觉舒适和温暖,更重要的是,这些依恋物能给宝宝安全感,减少与妈妈分开时的焦虑与恐惧。

二、根据宝宝对依恋物的依恋程度适度引导

依恋物的出现是宝宝自己找到的一种适应周围环境的方式,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必太担心。可以根据宝宝对依恋物的不同依恋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1.只在紧张时刻需要依恋物

随着宝宝的成长,必须的分离、必须要适应的陌生环境变得越来越多。依恋物上熟悉的气味和触感,能够安抚宝宝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而且依恋物是可以由宝宝自己控制的,这让他感到很自主、很安全。

如果宝宝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比如睡觉的时候才吵着要娃娃,情绪、行为方面发育正常,可以顺其自然。不要主动提醒宝宝找娃娃,也不要强行把娃娃夺走。不要表现出你不喜欢他的娃娃,不然会让宝宝感到依恋物是不好的,而让他更紧张。

应对方式:如果家长担心卫生问题,不妨买两个一模一样的娃娃,轮流换洗用。

2.时刻不离依恋物

如果宝宝整天和娃娃形影不离、不能舍弃,一旦与娃娃分离就哭闹不止、焦躁不安,家长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逐渐减轻宝宝对依恋物的依恋程度。

(1)多和宝宝玩快乐的亲子游戏

玩的时候不要敷衍了事,要让宝宝充分感受到你的爱。游戏中要让宝宝尽量使用双手,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放下依恋物。

经常到大自然中游玩。周末全家一起去郊游、去动物园等场所,开阔宝宝的眼界。如果宝宝一定要带着依恋物出门也没关系,你会发现到了大自然中他被各种各样的新东西吸引,就不太在意依恋物了。

(2)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宝宝离不开依恋物,表明他渴望温暖和理解。妈妈要更加敏感地关注孩子,在宝宝感到不舒适前及时满足他的心理需要。

改掉依恋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时宝宝将依恋物忘记了一段时间,过一阵子又想起来了。这时你一定要冷静,不要斥责宝宝,更不能表现出对依恋物的愤怒。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依恋物是妈妈爱的替代,破坏了宝宝与依恋物关系,宝宝内心的焦虑和紧张无法缓解,甚至会更加压抑,这比依恋物本身对宝宝的影响要严重得多。

爱心贴士:

抱娃娃入睡只是暂时性的,当宝贝6-7岁后,这种习惯就会自动消失,父母不必过于紧张。

宝宝依恋物的那点事儿


果果妈妈在果果快一岁时,发现只要一睡觉小家伙就必须抱着自己刚出生时的小枕头,喝奶时也一样,必须紧紧攥着小枕头的枕头角。和小区里的妈妈们聊天时才知道,原来好多宝宝都有这个问题,比如大鹏要抱着自己小时候的抱被,妮妮每次睡觉的时候一定要裹着被子角。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小编给大家说说宝宝依恋物的那点事儿吧。

宝宝的依恋物

宝宝对物品的依恋一般出现在1岁左右。多数宝宝会把自己经常使用的物品,如小毛毯、小被子、毛绒玩具、小手绢等作为依恋物。柔软的物品会让宝宝感觉舒适和温暖,更重要的是,这些依恋物能给宝宝安全感,减少与妈妈分开时的焦虑与恐惧。

随着宝宝的成长,必须的分离、必须要适应的陌生环境变得越来越多。依恋物上熟悉的气味和触感,能够安抚宝宝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而且,依恋物是可以由宝宝自己控制的,这让他感到很自主、很安全。

如何对待宝宝的依恋物

依恋物的出现是宝宝自己找到的一种适应周围环境的方式,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太担心。但你要根据宝宝对依恋物的不同依恋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如果宝宝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如睡觉时)才需要依恋物,情绪、行为方面发育正常,一般不用干涉。可以顺其自然,不要主动提醒,也不要强行制止。不要表现出你不喜欢他的依恋物,不然会让宝宝感到依恋物是不好的,而让他更紧张。如果家长担心卫生问题,不妨买两个一模一样的依恋物,轮流换洗用。

如果宝宝对依恋物形影不离、不能舍弃,有依恋物时才能正常生活,一旦与依恋物分离就哭闹不止、焦躁不安,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逐渐减轻宝宝对依恋物的依恋程度。比如:多和宝宝玩快乐的亲子游戏。找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游戏,和他一起玩。注意,玩的时候不要敷衍了事,要让宝宝充分感受到你的爱。游戏中要让宝宝尽量使用双手,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放下依恋物;经常到大自然中游玩。周末全家一起去郊游、去动物园等场所,开阔宝宝的眼界。如果宝宝一定要带着依恋物出门也没关系,你会发现,到了大自然中,他被各种各样的新东西吸引,就不太在意依恋物了;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宝宝离不开依恋物,表明他渴望温暖和理解。妈妈要更加敏感地关注孩子,在宝宝感到不舒适前及时满足他的心理需要。

改掉依恋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时宝宝将依恋物忘记了一段时间,过一阵子又想起来了。这时你一定要冷静,不要斥责宝宝,更不能表现出对依恋物的愤怒。

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依恋物是妈妈爱的替代,破坏了宝宝与依恋物关系,宝宝内心的焦虑和紧张无法缓解,甚至会更加压抑,这比依恋物本身对宝宝的影响要严重得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