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胎教

2020-06-18 新生儿胎教 声音胎教 看童话故事的感受

让新生儿感受不同的声音。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新生儿感受不同的声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有了小宝宝,很多人都习惯于让家里尽量保持“绝对安静”,甚至连家人之间的正常交谈都静悄悄的,走路也蹑手蹑脚的,生怕弄出动静吓着宝宝。实际上,新生儿需要感受各种声音,这对训练他们的听力大有好处。

刚刚出生的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家人和他“聊天儿”,绝对是他最高兴的时刻——轻声细语能让宝宝感觉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柔和、缓慢、优美的声音同样能给宝宝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宝宝对有节奏的声音更敏感,这些声音能让他产生安全感。给新生儿听有节奏的乐曲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时间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可随心所欲、没完没了。

与日常活动有关的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门声、流水声、炒菜声、说话声、物体碰撞发出的声响等,家长没有必要让宝宝回避,这能给宝宝营造一个真实的、有声音的世界,听多了他们自然也就会区分了,宝贝的听力也就一步步发展起来。

当然,尖锐的声音、吵闹声容易使宝宝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大起大落的音乐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不良刺激,都不适合宝宝听。

相关知识

什么声音能给新生儿安全感?


经过研究实验证实,新生儿对柔和、缓慢、纯厚的声音喜欢,表现为安静、微笑;对于尖锐的声音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新生儿对有节奏的声音更为敏感,可能与胎儿期天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有关,它给予新生儿一种安全感。

依照传统方法,人们总是把坐月子的母亲和新生儿的房间搞得静静的,生怕弄出声音吓着新生宝宝,其实这种现象是因为新生儿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出各种声响,而且也不知声音从何而来引起的。这时他们的听觉反射是简单的“惊吓反射”。所以,父母不必为新生儿听到声音惊哭起来而紧张,这是正常的神经反射。

为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和知觉十分重要,听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何训练新生儿的听力呢?

1、帮助新生儿能逐渐区分不同的声响。给新生儿一个有声响的环境,家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并开门声,水声,炒菜声,说话声,外界的杂声,人声等。 

2、可让新生儿听有节奏的乐曲,但放音乐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音乐。 

3、母亲和家人最好能和婴儿说话,亲热和温馨的话语,能让婴儿感觉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不同时期给宝宝不同的声音


前几日,我们的早教群里的准妈妈就问道,怀孕期间早教是不是听音乐就好,要听怎样的音乐呢?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指导专家吴丽芳表示:早教是可以从妈妈怀孕时就开始的。听觉是宝贝第一认知方式。

孕期5个月

能听到妈妈体外的声音

胎儿3个月时,就能听见母亲体内的声音,5个月大的时候,听力水平已经接近成人,能听到母亲体外的声音并作出反应。

经常和胎儿说话

爸爸妈妈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说给宝宝听,也可以把自己的心情感受告诉肚子里的宝宝,还可以讲故事、唱歌、读英语,等于和宝宝交流。此外保持愉快的心情对宝宝的发育也非常重要。

0-3个月

对50-60分贝以上的声音有反应

刚出生的宝宝中耳还有羊水残留,几天后才能被完全吸收,此时宝宝听不见微弱的声音,但能听到较大的声音。对于60分贝以上的声音会出现眨眼反射及手足伸曲运动,甚至哭叫等反应。

把宝宝置于正常生活环境中

大部分的家长担心惊吓到刚出生的宝宝,会给宝宝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专家认为,没有必要给宝宝制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宝宝处于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更好,家人的正常生活会产生各种声音,走路、关开门、做家务,说话等,还有来自室外的汽车声等,这些嘈杂的声音会刺激宝贝听觉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4-6个月

宝贝能够辨别妈咪的声音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能够识别妈咪的声音,跟宝贝说话时,他们可能会用眼睛注视你,或因为听到你的声音而停止手中的动作,并用眼睛寻找声音传来的方向,表示对熟悉的声音有感知能力。

用夸张的语调和宝宝说话

由于刚出生的宝宝对某些声音具有本能的听觉偏好,因此,当跟宝宝说话的时候,可以用一种相对特别的方式,如说话时的语调夸张些,抑扬顿挫、语速缓慢、清晰,同时还会伴随明确的动作或物品示范,可以比较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7-11个月

听从指令做出反应

这个阶段,宝宝能够主动向声源方向转头,也就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听到哄逗的声音,可以发出笑声,甚至会听从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对爱听的声音,宝宝可能会有喜悦的表现,有的还会发出声音模仿。大多还能伴随音乐节拍摆动自己的身体,甚至手舞足蹈。

玩听力游戏

用不同的材质做出颗粒状的物品,放在空的瓶子内,摇给宝宝听,如纸、玻璃、金属等让他能够快而准的辨别出不同的声音。

12-18个月

能理解语言做出反应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学说话,能够按照听到的语言做出反应,如当问到鼻子眼睛的时候会用手指出来。

多去户外体验各种声音

这个阶段,宝宝一般可以走路,特别爱动,可以带宝宝去户外走走,向宝贝指出具体的声音,如公园里小鸟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下雨的声音,这些来自于大自然的声音有助于改善宝贝听觉辨别能力,锻炼他辨别声音之间差异的能力。

小贴士

研究发现,良好的听觉发育离不开声响环境。一般说来,宝宝喜欢母亲的心跳声(因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熟悉这种声音)、咕噜咕噜的节奏声(因胎儿就是在羊水咕噜咕噜声中发育长大的)、沉静舒缓的声音以及婴儿自身发出的声音。因此,不妨多利用这些声音来刺激孩子的听觉,提高其听力。具体做法有:

1.母亲多抱孩子,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孩子尽量靠近自己的心脏,便于听到心跳声。

2.在婴儿面前放半盆清水或在婴儿洗澡的时候,父母用一支玻璃管向水里吹气,人工创造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3.父母多向孩子轻声说话、哼唱,或者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不过,时间要适度,不宜过长。

4.将婴儿自己发出的声音,如咿咿呀呀的声音、忽高忽低或重复学语声、呼叫爸爸妈妈的声音等录下来,经常播放给宝宝听。

婴儿“声音传感时期”


婴儿的“前言语方式”

新生儿一出生就听得见声音,特别喜欢家长唱歌的声音和一些悦耳动听的音乐。这是因为家长温柔的歌声和优美的音乐,以一种婴儿很受用的声波传入宝宝的听觉器官——耳朵,成功地与外界建立起联系。这种婴儿在懂得语音之前,通过声音与外界建立信号联系的方式,心理学上叫做婴儿的“前言语方式”。

婴儿“声音传感时期”

在婴儿以“前言语方式”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儿童心理学家还发现:大约在半岁左右,婴儿会进入“声音传感时期”。什么是“声音传感时期”呢?就是宝宝在半岁左右开始对周围声响产生浓厚兴趣,以致参与其中模仿声音的一段时期。

进入这种时期的宝宝尤其喜欢声音游戏。因此,家长应根据宝宝这个时期的特点注意以下几点:

多和宝宝玩一些有声音的游戏。多和宝宝用语言进行交流。语言要柔美而富有韵律,可以给宝宝念一些儿歌。

给宝宝讲故事,当讲到有动物出现的地方时,家长要把动物的叫声和表情夸张地做出来,并引导宝宝模仿。

咦,哪里响(音乐)

准备:能发出响声的玩具1件;VCD歌曲《听,什么在响了》。

过程:

有趣的玩具宝宝靠在床上,家长站在宝宝面前,拿着玩具发出响声逗宝宝。

它在说什么家长随着玩具发出声音的快慢,叫宝宝的名字。

声音在哪里家长避开宝宝的视线,让玩具发出响声,请宝宝找一找声音在哪里。

可获得的经验:培养敏锐的听觉能力。

注意事项:让宝宝找声音时,要给宝宝一些提示,必要时,可以引导宝宝去寻找。

活动延伸:还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找小铃的游戏。玩法:家长在宝宝看不见的地方晃动小铃,让宝宝找一找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引导宝宝转头找小铃,并和宝宝一起玩小铃。接下来,播放VCD歌曲《听,什么在响了》,家长同宝宝一起跟着音乐晃动小铃。

小提示:给宝宝的声音游戏应该要注意分贝问题,注意时间长短问题。

让宝贝感受生命科学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宝贝感受生命科学,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你是否注意到,当你牵着宝宝的小手散步时,宝宝有时会突然停下来,蹶着屁股,大头冲下,对着地上一块不成形的闪光锡箔纸看个半天;或者,路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会让宝宝很是着迷。你可能会不以为然地拉起宝宝,继续往前走。殊不知这些小东西对宝宝来说,却是神奇而有趣的。

宝宝从1岁左右学会走路以后,视野一下子大了很多。一个花花绿绿、有声有色、有生命无生命的大千世界展现在了他们面前。如果你善于发现宝宝的成长变化,就会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临之际,适时地在家中栽培、养殖一些生长变化快的小活物,把春天引进家,让宝宝运用多种器官感知身边的生命现象,从观察、照料动植物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层次的生物因果关系和成长发育过程。

家常植物篇

白菜心开花

大白菜是北方家庭冬季经常吃的一种蔬菜。到了冬末春初,白菜也耐不住冬季的寂寞,“心儿”直往外冒。有心的妈咪可以把一棵白菜剥开,取出菜心,再准备一个漂亮的小陶罐,罐中盛上水,将剥出的菜心放入水中,菜心尖露出水面。每隔两三天换一次水,宝宝就可以看见菜心成长、出叶,到最后开出美丽的白菜花。

观察:可让宝宝感知白菜心长出茎、叶,到开花的过程。

绿豆豆发芽

无论南北方,家家户户都有绿豆。妈咪省时又省力的另一个选择是在家发一些绿豆芽。把宝宝吃的果冻透明碗洗干净,选出10-20粒饱满的绿豆放入透明碗,将清水倒入碗中,然后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若天气较冷,可适量加入一些细沙,这样绿豆就更易出芽了。注意换水,以防烂根。几天后,宝宝就可以看到绿豆像一排小步兵似的,绿茵茵长出嫩芽。

观察:绿豆的绿皮剥落,长出小芽,小芽长高。妈咪可拿出一颗绿豆芽,让宝宝看看下面长出的须根。

土豆、红薯出苗

大个头的土豆、红薯一到春天出了芽就不能吃了。妈咪给它们找个好去处——把发芽的土豆或红薯整个放到洗净的方便面小盒中,加上水,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过些日子,宝宝可以看到土豆、红薯长出结结实实的绿苗,家中顿显一片春意。

观察:土豆、红薯长出的茎、叶。可鼓励宝宝给它们换水,照料它们,爱护它们。

情趣动物篇

金鱼

家中买一个鱼缸,上花市选几尾金鱼,附带几棵水草,放在家中。水清叶静,鱼尾摇曳,小宝宝也许忍不住想用小手把鱼抓出来瞧瞧,小心!为他准备一个渔网,真想看时,告诫宝宝用渔网,不然小鱼会受不了宝宝的“厚爱”。

观察:小鱼无眼睑,不会闭眼睛。

乌龟

如果照料小鱼觉得有些时间上难以安排,也可以在家里的透明鱼缸中放进两只小乌龟,几块鹅卵石。小乌龟时而懒懒地晒太阳,时而爬出来观望,家中增添不少生趣。

观察:小乌龟爬行,宝宝可模仿小乌龟爬行。

蚕、蜗牛、蚂蚁的家

还有几种孩子们普遍较感兴趣的昆虫,就是蚕、蜗牛和蚂蚁。市面上有时能买到专门制作成型的这类昆虫观察箱,也可以到户外的地里或乡下去寻找这类小生命。不过就是在抓这些小昆虫时,尤其是蚕,最好用棉签,以免手温度太高,蚕宝宝被热坏。小蚂蚁,一般用带橡皮头的吸管,将小蚂蚁吸进来,再捏橡皮头,空气流将小蚂蚁带出吸管,放入盒内。

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蜗牛的起居,蚂蚁的团队生活。

新生儿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