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许多家庭中,最重视孩子教育的往往是妈妈,对儿女在教育方面最具体实施的也是妈妈,很多伟人的成就都少不了好妈妈的教育。因此,如果在家庭教育方面妈妈的处理方法不妥,就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不仅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也会耽误你的宝宝成为“天才宝宝”哦。

传统好妈妈标准:

1、善于理家,如清扫、做饭、做针线活等;

2、照顾孩子,安排好子女的吃饭、穿衣、洗漱、安全等;

3、训练孩子懂规矩,养成良好习惯,安排孩子的生活;

4、教育孩子守秩序,听话,奖励他们的好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

5、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和性格,建立宗教信仰等。

现代好妈妈标准: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其独立性,教他们适应生活;

2、注意孩子的情绪发展,使孩子保持愉快、满足的情绪状态;

3、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计算能力;

4、爱孩子,与孩子分享快乐,引导其在儿童水平上安排生活;

5、对孩子说的话感兴趣,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6、镇定、愉快,有幽默感,经常面带笑容。

孩子长到2岁以后,逐渐发展“自我意识”,要求独立、不愿被父母干涉,并且开始逆反甚至全然不顾父母的命令。作为妈妈,情绪激化进而打骂孩子,或放任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这些都是“不聪明”的做法。想找到好办法,看看现代好妈妈应该怎么做吧。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1:言而有信

如果从1到10代表正确管教儿童的原则的重要程度,数字越高越重要,那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2来表示了!很多妈妈都知道,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让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如果妈妈都言行不一,即使你再理直气壮的要求孩子,也只能让孩子口服,不能让他心服,未来成为“两面派”就是可预见的了。

操作指南:

1、对孩子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但是对没有把握的事,绝不轻易许诺,哪怕孩子再哭再闹,只要认为不合理,绝对不能答应,千万不能有“先答应他不就是了,省得孩子掉眼泪”的想法。而对孩子的褒奖,只要答应了他,无论事情有什么变故,我们都一定会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知道哭闹行不通,也知道自己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所谓“一诺千金”,做人,就要“言而有信”。

2、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我们大人也是一个无形的督促,有时为了打发孩子,也曾经有过想随便找一个借口的时候,希望能蒙混过关,但这种情况下,孩子反而会成为一个监督者,让妈妈能从自身做起,注意言传身教,不让孩子挑出毛病。这样教育起孩子来,不仅省去了不少口舌,而且还培养了孩子“诚信”的美德。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2:尊重孩子,惩罚有道理

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两个最无效的方法,这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尽量吝啬你对孩子行为一刀切的批评。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操作指南:

1、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妈妈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

2、比如孩子打人,有时候妈妈需要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孩子犯错,有些妈妈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有的人或许会产生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打人的惩罚?这明明没有任何惩罚呀?确实没有任何惩罚,因为妈妈用各种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终目的是给孩子的过激行为降降温,使他不要再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了,所以,一些低调的缓和方式有时也可以试用,也许就足以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3: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妈妈变成“母老虎”?恐怕很多母亲都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反而觉得孩子太不理解父母的心意:“我如此严格地要求他,都是为了他好啊!要知道‘爱之深,责之切’,我要是不为了他好,我何必要如此辛苦照顾他呢?”吃亏不讨好,估计很多妈妈都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喊大叫、摔门、态度粗暴,不是只有孩子才会犯错误。很少有父母可以夸口说自己在管教孩子时从没失控过,我们多数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现在,不少母亲好像都明白了“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的道理。

所以,不少妈妈对孩子在家、在学校的表现十分关注。而这种关注往往就是时刻要抓他的“小辫子”,只接受孩子的优点,不接受孩子的缺点,不能容忍孩子犯下错误。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总是大喊大叫,孩子学不到什么。相反,一旦他习惯了你的这种方式之后,会将你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你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操作指南:

1、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你对他的要求。

2、想好今后在你将要发怒的时候怎样使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从1数到10,或是深呼吸几次,亦或是走开一会儿。但如果这些方法仍无济于事,最终你还是失控地对孩子发了脾气,记住事后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你也是人,也会犯错,但你能承认并改正错误。

3、如果你特别生气,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经常发脾气的话,当你再生气的时候,孩子也就见惯不怪了。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4:表扬有分寸

相当一部分父母误解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他们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夸孩子的理由来,甚至认为,“孩子本没有这些长处,你夸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认,自然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事情果真有这么简单吗?孩子对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他会怀疑父母这样夸他是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为了让我乖乖就范才这么说,他们很虚假。”为了表扬“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赞扬越多,就越顽劣。心理学家吉诺特发现,“幼儿受到过分表扬,反而会引发反感和不安。”对了,一旦孩子发现父母的鼓励带有“哄骗”性质,他有可能抵触心理越严重。

“你好乖呀!”“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哦,今天早上你表现得像一个天使!”对于小于5岁的宝宝来说,这样“抽象”的鼓励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为像“天使”,哪些行为又成了爸妈的“骄傲”。

操作指南:

1、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宝宝的好行为,那么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有进步”,孩子以后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他就会自觉自愿,我们的养育过程就会“省力而见效”。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的鼓励往往是低调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动帮妈妈铺床,我真高兴,谢谢。”“你主动帮妈妈摆放碗筷,下楼时主动搀扶爷爷,真不错!”低调而具体的鼓励听上去随意而亲切,具体而低调的鼓励,听上去才不会很“假”。

2、宝宝尝试着用小肥皂洗袜子,原本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很有趣”,你如果大惊小怪地为此奖励他一辆遥控汽车,也许宝宝下次会为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辆玩具汽车,而自由自在地与肥皂、清水玩耍的乐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减少了。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宝宝的做事欲望挂起钩来,下一次,他再有“嘻(洗)刷刷”的欲望,对他说一声,“你真能干,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本身也很有趣。”这就够了。

延伸阅读

“世上只有妈妈好”吗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成材成“龙”。有的父母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尽可能地倾注到孩子身上,为他们的成材日夜操心;有的家长为了子女的将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家庭是培养孩子的摇篮,是儿童启蒙的第一课堂。母亲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亲是孩子的最初老师。孩子生活在家庭中是离不开母爱的,同样也离不开父爱的。缺少其中之一,孩子的心理均衡就会倾斜。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各有各的风格。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和潜能的开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生活上,母亲的照料超过父亲,而人格的影响上,父亲的一言一行常常给子女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大量事实证明: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已经逐步认识到“妈妈好,爸爸也好”。父亲做儿女们的“最高统帅”时,他所倡导的游戏方式明显有别于母亲。父亲的生活道路与社会经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常常会超过母亲的活动范围,具有更为广阔的开拓性和丰富性。就好像一本打开的生活教科书,给子女以生活的启迪和行为榜样。有人研究了父爱和母爱的特点,认为母爱具有无条件性和自然本能性;而父爱则具有更多的条件性和社会理智性。父爱较粗犷,母爱较细腻;父爱比较注重于精神上的关心和成材道路上的指导,母爱比较注重于生活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供给;母爱比较着重于眼前,父爱多着重于未来;母爱是以更多的感情方式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则是以更多的理智和行为来教育孩子。每次考试之后,母亲关心的是分数和孩子在班上的名次;父亲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水平及紧张心理的影响。考试不理想时,母亲常常缩减孩子游戏的时间,督促多投入在功课上;父亲则建议孩子通过走入大自然或游戏来放松一下自己,消除沮丧心理。

不可否认,母爱是伟大的,是发自内心、发自天性的无私的爱。大量的研究表明:母爱常常表现在对婴儿早期感情上的冲动。随着孩子的成长,对母爱的社会性、道德性和教育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母亲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应随着子女的成长而发展,若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当孩子逐渐成长,心理上的依赖顺从开始转向独立性发展,这时若母亲仍然要求孩子继续依赖顺从自己,否则就是不仁、不义、不孝,因而伤心,责怪孩子,将会造成子女的逆反情绪,从而扩大了子女与母亲之间的矛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需要的不是童年时期的照料,而是更高层次的指导,这时就体现出了父爱的崇高。父爱较为内隐,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孩子,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启迪孩子的智力与潜能。

因此仅让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有失偏颇的。儿女的成长过程中,智力的开发、人格的培养,父爱和母爱都是不可缺少的。

你是“中国好父母”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可是扪心而问,我们自己是好父母么?记得豆瓣上有一个小组“父母皆祸害”,引起大家的共鸣和纷纷吐槽,还有一本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里边的案例真是发人深省。那么问题来了,“好父母哪家强?”,摇篮小编给您一一说道说道,快来看看你做到了几条吧。

1.通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找机会,试着将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吧。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使你又向孩子的心灵走近了一步。

爱心贴士:从现在开始,当孩子跟你谈起某件事的时候,试着放弃你的纠正、说教、反对或解释。就对他说:“哦,还有呢?”认真地听他讲,也许你会听到让你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观点。孩子看到和感觉到的更多细节是对你的最好奖励。

2.保持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好习惯

我们当然知道讲故事的好处,但也许你还不知道,研究表明,与很多其他交谈不一样的是,我们讲故事时的语气、声调和节奏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他消除焦虑。

爱心贴士:这项活动已经不只意味着平静和愉快了,更是一种宝贵的习惯。从现在起,让电视、电脑和手机都靠边站吧。假如你现在每星期给孩子讲一次故事,建议你改为两次,或者把故事时间从15分钟延长到20分钟。如果一个星期有三或四个晚上能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就太好了。

3.适当放手

这是给妈妈们布置的一项特殊作业:把一些家务委派给其他家庭成员:你的丈夫、孩子、亲朋等等。因为,能否为自己减负是评判一个母亲心智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减轻自己的负担后,你就不再会经常为忙不过来而心存抱怨了,感觉轻松了很多。无数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妈妈都为她们每天必做的家务事所困扰,抱怨家里的事儿永远都忙不完,内心积存着极大的怨气。

爱心贴士:可以先挑些零碎又简单的事儿,分派给大家。记住,从小事开始:比如,每周挑一个晚上由爸爸哄孩子睡觉。或者给你的孩子也分派些家务事,比如:1岁多的孩子能帮你拿鞋,2岁的孩子可以给宠物喂食,3岁的孩子可以帮你拿筷子。渐渐地,让所有家庭成员都养成帮忙的好习惯,给他们增加任务,除了你自己。

4.表扬孩子的好行为

当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滑板车让给别的孩子玩,或是为你做了一张画着笑脸的卡片时,你要用小小的表扬表示关注。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孩子这种可爱或是大方的表现,并且希望他们的这种行为能够发扬和巩固。那么当孩子友善地对待别人时,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关注并夸奖他是帮助他建立主人翁意识,并且获得良好自我感觉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表扬孩子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提醒他懂得感激别人的帮助。

爱心贴士:千万别让孩子觉得做一张卡片或者分享一个玩具就是最最了不起的事迹了。你只需要简单地说:“我儿子能把自己的滑板车让给冬冬玩儿,真棒!”,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

5.凡事往好处想

这一点比较困难,谁让为人父母的我们都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呢。孩子刚能吃米粉,你就开始发愁怎么给他做复杂的饭了?这几天他在院里玩的时候表现出霸气,你就断定他以后没有朋友了?你必须使自己尽可能地朝最好的方向考虑问题,而不是相反。

爱心贴士:捡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像平常那样劳神那样较劲了,就随它去吧。可能早上孩子上幼儿园前又磨磨蹭蹭的了,别去想他是不是会迟到或者主观地认为他以后会无组织无纪律吧,就对自己说——“他正在学着自己做决定”好了。

6.不要和情绪激动的孩子争论

尽管在晚饭前要吃点心是错误的,但对于一个狂躁不安的孩子来说,这一结论的逻辑毫无用处。你最好放弃对他加以干涉的念头。和一个正在气头儿上的孩子理论毫无意义,别在妄图说服他了,恰恰相反,你可能更应该避开他,不然他会更烦躁。那样的话,孩子觉得很难过不说,你也会有挫败感。

爱心贴士:如果你和孩子在公共场所,最好能带他迅速离开,找个安静的地方让大家平静下来;如果在家,你可以去另外的房间。总之,需要转变的关键是你而不是孩子。不妨暂时避开当时的气氛,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切都会过去的。

7.和孩子亲密接触

给他一个拥抱、揉揉他的头发或者挠挠他的后背。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如果你整天忙得连和孩子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还是需要提个醒的。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是成年人沟通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身体接触的表达方式,也似乎已经遗忘了偶尔的身体接触可以传递多么强烈的爱的讯息。让轻轻的一个吻或者脸颊的抚摸,成为你和孩子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吧。

爱心贴士:每天问自己,今天我该怎样通过接触表达我的爱呢?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有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很喜欢一个大大的拥抱,但也有的孩子会因此紧张和害羞。所以,你需要用心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接触方式。

8.抽时间,和孩子一起消磨时光

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尽管很多人认为一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但实际上的情况却往往是爸爸上网,妈妈打扫卫生,而孩子猫在自己的屋里打游戏。其实你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陪他一起度过的闲暇时光。孩子可能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跟你说,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场或去公园了。你可能忽视了,其实孩子特别珍惜和其他家庭成员坐在一起的片刻时光,哪怕什么事都不做。

爱心贴士:每周都抽一会儿时间,全家聚在一起,清清静静地呆一会儿。你可以周六早上把孩子从床上叫起来,一起到楼下走走或者一起踢会儿球,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者,在某天晚饭后,和一家人坐一会儿,而不是赶紧冲进厨房拾掇碗筷,就当你是在餐馆里吃的饭好了。

9.常常保持微笑

孩子(尤其是年龄非常小的时候)对成人的面部表情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并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如果你常常微笑,你的孩子也会常常微笑,并且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当孩子觉察到他给父母带来了欢乐时,他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爱心贴士:每天问问自己,今天孩子的行为或话语让我笑过吗?在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好笑的事儿了吗?作为父母,我们总是被一天到晚,忙也忙不完的事所烦恼。其实一个简单的微笑就能缓解一天的劳碌和紧张,放松心情。现在就试着改变一下吧!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发又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或者你自己给他讲个笑话;给女儿洗澡的时候,别去想她睡着后你还要忙的工作,看着她给塑料鸭子喂水,不是很有趣么?

你是“假性单亲妈妈”吗?


对于“单亲妈妈”我们都不陌生,可是事实上我周围很多朋友却处于“假性单亲妈妈”的状态。当你在和闺蜜们带娃聚会的时候,看着周围一个个无所不能的“女汉子”,内心是不是会忍不住的悲从中来?亲爱的宝妈,你也是“假性单亲妈妈”吗?如果这篇文章戳中了你的泪点,道出了你的辛酸和委屈,一定要改变从现在做起。

1.“假性单亲妈妈”的状态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更高的工资,为了节省房租,由于工作性质不得不要经常性出差......很多宝爸宝妈处于分居两地的状态,或者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是只有周末才能和老公在一起,跟同事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大于家人;或者是虽然老公每天回家,但是到家孩子和你已经睡了,早上还没醒来,老公已经有出门了,一天说不到几句话。运气差一点连节假日和周末也要去应酬和加班;或者虽然老公按时到家,但是在家的状态,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窝在沙发或者电脑桌前玩手机、玩电脑,两只眼睛着实无暇看孩子以及孩儿他妈。

2.“假性单亲妈妈”的辛酸

和“单亲妈妈”比起来,“假性单亲妈妈”的差别就是晚上有个人睡在旁边,家里账单有人帮你分担,有人会时不时打电话说“今晚别等我了,不会来吃饭”。额外需要付出的就是需要多打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以及他的家人和朋友的感性维系。

孩子病了,自己打车,抱着娃去排队挂号,整夜无眠午休地照顾那个小家伙;去超市,化身女超人,怀里抱着娃,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在家里,永远是你的主战场,一日三餐外加做不完的家务;有些在职妈妈,工作一天晚上独自带娃,讲故事玩游戏,无所不能......

3.“假性单亲妈妈”的日常生活

在一次和闺蜜的聚会上,A朋友说:“我们又吵架了!真的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如果有人告诉我婚姻的面目是这么无助和可憎,我宁可选择单身一辈子。”我说“到底怎么了?他做了什么让你无法忍受的事儿么?出轨?”A苦笑一声,“恰恰因为他什么都不做。”这句话让我一切了然了。

是啊,“恰恰因为他什么都不做”,把一切重担压在了女人一个人身上。中国古话说,“男主外,女主内”。因此很多男人以此作为心安理得的道德支柱。可是现在不是原来的社会,很多女性也要工作,也要承受职场的压力,凭什么同样下班回来,你就可以大喇喇的坐在客厅吃饭,我却要一头栽进厨房,一面洗洗切切、煎炒烹炸,一面腿上还得缠着一个哭闹不休的小孩?

有些女性在有了宝宝之后,由于某些原因,选择了全职妈妈,于是爸爸们更加理直气壮,“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工作一天我已经这么辛苦了,你在家又没什么事儿!已经歇了一天了,我回家还不能休息休息么?”听到这话真是让人抓狂?什么叫做“在家又没什么事儿!已经歇了一天了。”说这句话的宝爸,真的应该请假一周,在家体验一下这种“休息”的时光。

4.摆脱“假性单亲妈妈”大支招(1)意识到你的价值

不管是男人和女人都不要忽略做家务的价值。在家里做家务的女人,如果以同样的时间在外面做家务帮佣,赚的说不定比男人还多!据统计,如果换算家务事的薪水,家庭主妇一个月的合理薪资是9600元(这还是2010年的统计数据)。有多少男人付得起这个价钱请一个全天候佣人?

所以女人没必要觉得自己是在依附男人生活,即使你是全职妈妈。男人,也真不要觉得是你在养活全家,你的工资未必能支付得起你所享受的服务!

(2)别让男人做摆设

俗话说“感同身受”,要先有感触,才能如同身受。如果不知道做家务是什么回事儿,带孩子是怎样的体验,何来能“感同身受”般体会你带娃做家务的辛苦?现在的宝爸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尤其是男孩子,更不知家务为何物,有了娃之后,老人和宝妈承担起了带娃的重任,生活与他们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想当然认为这一切很轻松。

所以,宝妈,要从开始就要让宝爸参与到带娃的一点一滴中来,不要担心宝爸做的不好,多鼓励多表扬,宝爸们会做得越来越好。在一起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宝爸自身的责任感会逐渐增强,对家庭、对宝宝、对你会有越来越多的牵挂和体谅。爱,真的是越付出才会越多。

(3)给自己一点休息时间

我有一个女友,她很坚持每天一定要自己一个人洗澡。她说,那是一天当中,她唯一可独处的时间,所以非常坚持,绝不替小孩洗澡,由老公负责,她可以在洗澡的半小时内,轻轻松松的、慢条斯理的,享受一个人独处的心情。还有一个朋友,她最快乐的事,就是晚饭过后,老公帮她照看小孩,她可以一个人去巷口85度C喝一杯35元的咖啡。就这样,每天饭后一个小时,是很重要的充电,她可以在专心的阅读书报、或愉快的跟朋友电话聊聊天后,让自己的心灵重新沉淀,整理好自己,回家用笑容面对先生、孩子。

给自己一点专属的时间,在忙也不要丢了自己,这段时间可以更好地整理自己,充实自己。

亲爱的宝妈,如果你正在经历着一个“假性单亲妈妈”的经历,那么勇敢的说出来,跟你的老公争取你的权利和幸福吧!

老少两代育婴理念大PK


今年被民间认为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年轻夫妻选择在今年生一个“金猪宝宝”。预计今年中国新生宝宝数量将比去年多出20%。

不光是宝宝出生的多,而且晋升为父母者不少是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独生子女。这一代父母愿意接受新的育儿观念,但由于忙于工作,因此老人帮忙带宝宝成为普遍现象。然而,老少两代育婴理念不断产生矛盾和分歧。一边是凭多年的积累的经验,一边是通过书本和网络了解育儿知识。孰是孰非,我们还是请儿科专家给以指导吧。

尽早不用纸尿裤VS不要过早停用纸尿裤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纸尿裤被引进之后,越来越多的父母抛弃了传统的尿布,为宝宝穿上了方便的纸尿裤。很多宝宝就从出生开始就使用纸尿裤了。老一辈父母认为,现在的年轻父母为了方便省事,所以都给孩子穿纸尿裤。郭女士家的孙女出生之后就用纸尿裤。孙女4个月了,我就让她妈妈不要给她穿纸尿裤了,现在孩子把尿不太好把,老哭,脾气大得很,这就是用纸尿裤的结果。孩子不把尿老用纸尿裤,长大了以后还会尿床的。

28岁的MAY觉得,孩子从出生到3岁都可以使用纸尿裤。她说,在国外,父母很少刻意训练孩子大小便,过早停止使用纸尿裤而进行把尿,有时会使孩子髋骨损伤。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崔其亮点评:在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到能够控制大肠、膀胱和肛门组织之前,其实很难教会他如厕,只有当宝宝有了想要排尿的感觉,而且能够在到达便盆之前控制住,可以安全地坐在便盆上时,才有可能对他进行如厕训练。如厕训练一般是在18-36个月期间内,而且女孩通常比男孩更早学会使用便盆。

孩子学会如厕,不仅仅是一个生理方面的转变,更是一个心理方面的历程,甚至心理方面的微妙程度远远超过生理的变化。在孩子准备接受如厕训练时,家长不要过于着急,多给予鼓励,如果孩子总是出现反复,那就先停下来,再用几个星期的尿布。

每餐一定要吃饱VS不想吃就不吃

对于孩子的吃饭问题,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话要说。基于“每餐一定要吃饱”的原则,给瑶瑶喂饭就花去了奶奶大量的时间,因为瑶瑶总是含着饭,一边吃,一边看电视,一边玩,往往1个小时过去了,那一小碗饭才能吃完。即使给孙女喂饭成了最头痛的事情,奶奶还是说,这孩子本来吃饭就不多,如果不喂,孩子一定吃不饱,所以一定会把饭喂完。

对于父母追着孩子喂饭,担心孩子吃不饱的现象,年轻妈妈陈珊就很不理解,她不认同这种喂饭的方式。她说,当孩子能往自己嘴里送食物的时候,我就在餐桌前让他坐一个高一点的凳,给他一个碗,放一勺子的饭,他自己就学着拿勺子往嘴里送。虽然开始的时候,孩子把饭弄得到处都是,但他慢慢就学会了自己吃饭。而且长大一点之后,我们让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不吃。其实,吃饭也是自己的事情,我们觉得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崔其亮点评: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其实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其进食的好习惯,比如固定座位、定时定量、自己吃饭。如果宝宝不想吃饭时,家长的反应也不必不要过于激烈,这只是说明他不想吃罢了,不要强迫宝宝吃东西。

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VS对孩子要学会SAYNO

老一辈溺爱小孩子现在也是普遍现象。梁女士说,小孙子一出生就是我照顾,现在孩子已经长5岁了,聪明又可爱,我自然爱的不得了,他要什么就买什么,甚至他没有要,我都会主动买给他,他的小汽车都有200多辆了。有人说,我把孙子宠到“生骨大头菜”。可我觉得孩子不是用来疼爱的吗?

对于老人家溺爱孙子孙女,年轻父母也看不过去,也常会因此而闹矛盾。

华南师范大学幼儿教育系教授冯夏婷点评:对于孩子正当的要求可以满足,但必须要得到孩子一个正确的理由。对于孩子是因为虚荣或是任性而为提出的要求,即便家长有能力满足也必须拒绝,要让孩子学会放弃,家长也要学会拒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