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诗词

2020-06-08 儿童古诗词 胎教古诗词 童话故事的赏析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古诗 有关小暑的古诗赏析。

小暑的古诗一

1.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赏析: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指小暑节气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居宇”指小暑后五日,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鹰始鸷”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这首节气诗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随着小暑的到来,热风扑面;大雨来临之际,竹子在风中喧闹,雷声中山色灰暗;一场场雨下来,门窗上有了潮湿的青霭,台阶上长有绿苔;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2.前调·小暑

《明词汇编》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行行忽被暮云遮。

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城鼓初挝,征尘飞上敝裘些。

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赏析:一幅很美的小暑时乡村傍晚风光图画:夕阳返照,傍晚的云掩盖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村落,树林中已经满是归巢的乌鸦;晚霞铺开如锦,行人听到城中开始打鼓,而尘土飞上旧衣,很快看到月亮升上树梢,映白了一片芦花。

3.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赏析:石竹花颜色殷红,让人怀疑是朝霞所染;花朵精致,又好像用匣刀裁剪过。它不畏惧暑夏热风,欢快地在小暑节气绽放。蜜蜂飞来飞去,是爱怜花色的香美;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对花感叹时光相催。阅读朋友的赠诗,增添了离恨别愁,忧思郁结在心里,一天要难过好几回。

4.夜望

宋·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赏析:才到小暑,夏雨有转晴的倾向,夕阳已落,月亮升起,夜晚的天空中南斗北斗的斗勺直指南北,方位清楚易辨。古人话语依然流传,世道仍然多不平,感觉草虫也是多事,好像在用鸣叫应和我的感叹。

5.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赏析:面对暑热,心静自然凉,静坐也许是对抗暑热的最好办法,一直坐到“眼前无长物”,自然能感受到窗下吹来的凉风。

6.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携杖出户纳凉,画桥南畔,绿柳成行,诗人倚坐胡床(类似于今天的“马扎”),看月亮上来,听笛声悠扬。晚风初定,池中莲花散发幽香,诗人气定神闲,自在快活。

7.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赏析:自夏至一阴生,到小暑已经伏藏了些许肃杀之气,肃杀之气也就是秋气,秋属金,所以说:“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8.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

能赋堂烹茶(其二)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赏析:诗人笔下的小暑温热得如此惬意。约上好友,烹上好茶,叙旧海聊,别是一番滋味。

9.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赏析:屋瓦反射阳光,好像火龙飞舞;太阳静静地把汗水赶出来又消灭,遗憾没有翅膀可以飞出尘世之外,只能忍受坐在蒸笼里般的酷热。

10.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赏析:夜晚像中午一样燥热,打开门出来,站在月光下,虫鸣声在密林竹丛中响起,偶尔有点凉快却不是风造成的,是这夏夜的静谧给人一点微凉的感觉。

小暑的古诗二

11.久雨六言

宋·刘克庄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赏析:平地变成泽国,天空好像漏了一般,明日是小暑,大雨意味着丰收年。小暑开始,长江中下游易出现高温少雨天气,这时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农谚说:“伏天里的雨,锅里的米。”小暑后的雷雨对水稻生长非常有利。

12.夏日

清·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赏析:小暑之时夏日昼长,偶有微风令人心神清朗。林中传来时断时续的蝉鸣,雕绘屋梁上燕子喃喃絮语。躺在竹席上睡觉,感到身下纹络凉滑;坐在草地上,闻着满园花香。享用雪藕和冰桃,悠然自得;偶尔尝尝“碧筒”,无须别人劝导珍重。

“碧筒”是用荷叶柄制成的烟斗;也指“碧筒杯”,是一种用荷叶制成的酒杯。

13.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宋·刘克庄

微官便有简书畏,贫舍非无水菽欢。

插架签存先世旧,堆床笏美一时观。

远书且问平安好,前哲曾嗟嗣守难。

了却台参早怀檄,暂归亦可小团栾。

赏析:做个小官就对文书公务感到畏惧,其实贫寒之家也有疏食淡水的乐趣,还有祖辈留下的书籍可以阅读,做官用的笏扔在床上,只能做一时的观赏。书信从远方寄去,问候你的平安,前人都感叹坚守正道之难,不如抛开党争,容纳异见,暂时归去和家人做个小的团聚。

14.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赏析:“青奴”就是竹夫人,古时消暑用的器具。古人深知“烦夏莫如赏夏”,所以诗人说“小暑不足畏”,用上竹夫人,时时处理公务,听竹林鸟鸣,雨打荷叶,傍晚凉爽,闲暇无事,穿上木屐到西厢去。

15.前调·野老家

《明词汇编》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

炎蒸窗牖气初刚。

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深院一垂杨,又闹鸣螀,

簿书堆案使人忙。

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赏析:吃瓜饮茶,消夏避暑;点上一炉香,安心静神。垂杨中蝉鸣声声,看看书案上的公文簿书,词人感叹,当官整日忙,不如做个打渔郎。

16.牵牛花十二韵(节选)

清·朱彝尊

料得林扉昏掩处,高荷大芋枕边听。

雨气西山黯未开,更闻小暑一声雷。

不烦走马冲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

赏析:山林中柴门半掩,黄昏里卧听风吹荷叶,西山被雨气笼罩,一片黯然,小暑时节一声响雷后,大雨顿至,不再需要骑马出去,弄得一身泥土;乘船就可以进城,再乘船回来。

17.南词(节选)

《白雪遗音》

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

绿柳池边闲游戏,银浪滚滚识金梭。

避暑佳人摇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

思君不至那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

赏析:恋爱中的女孩不愿去凉阁吹吹荷花香风,不愿去绿柳掩映的池塘边看水波荡漾如同金梭翻动,甚至躲在房里连扇子也不用,全都是因为那个心上人没有来,想起那个负心人,酷暑也就成了严冬。

古诗词精选阅读

二十四节气小暑诗词有哪些


小暑诗词一

1.《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2.《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3.《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4.《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5.《夏日》

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6.《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7.《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8.《小暑六月节》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9.《纳凉》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0.《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page][/page]

2小暑诗词二

11.《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摘自《全唐诗补编》

12.《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摘自《全唐诗补编》

13.《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摘自《全金诗》

14.《牵牛花十二韵》

清·朱彝尊

料得林扉昏掩处,高荷大芋枕边听。

雨气西山黯未开,更闻小暑一声雷。

不烦走马冲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

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

绿柳池边闲游戏,银浪滚滚识金梭。

避暑佳人摇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

思君不至那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

——摘自清·华广生《白雪遗音》

15.《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16.前调(小暑)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行行忽被暮云遮。

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散绮细看霞。

城鼓初挝。征尘飞上敝裘些。

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摘自《明词汇编》

17.前调(野老家)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

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深院一垂杨。

又闹鸣螀。簿书堆案使人忙。

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摘自《明词汇编》

[page][/page]

小满节气古诗词赏析 有关于小满的古诗词有哪些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诗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诗词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满节气古诗词赏析 有关于小满的古诗词有哪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满节气古诗词赏析一

1.《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欧阳修宋代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怕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嗽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磋跄已衰老。

赏析:莲心儿

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就是小满,其名字本身蕴涵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古人最晓得小满的智慧,有小满才会有大满。

小满节气其实更像是人们美好心愿的一种期许,因为麦粒不一定能长得饱满,稻田里的水也不一定会丰盈充实,便希望这雨水能如期而至,祈愿庄稼和世事都能顺遂天时地利人和。

与这一节气有关的诗词歌赋也多以描写田园风光为主。尤其是醉翁这首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首诗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的情状: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野上的各种野草,在草木深处可见到小小的茅舍。而近处麦田嫩绿的麦穗也已经拔穗抽齐,在微风中摆动的样子就像小孩子那样的摇头晃脑、憨态可掬;再看桑叶,正长得肥硕饱满,可供蚕儿们吃饱饱好抽丝拔茧。

对于农人来说,他们最期盼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而期望。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了。

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了自己历尽沧桑的慨叹:我既然看到归隐田园是这么如此令人神往,然而我自个却知道自己归隐得太晚了,本应身体强健之时就该隐退的。可看看现在,世事沧桑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的嗟叹之复杂心情。

我想:现今的人们是不是也该早做打算呢?我是想尽早的归隐了去的。

2.《诗经》国风—召南

《摽有梅》先秦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赏析:顾秋水

读罢此诗,心里默诵而出的是“梅子黄时雨”,是那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梅子黄时雨。

料想诗歌里梅子黄熟,嫁期将尽,但夫婿仍然无觅,不能不令人情急意迫,摽有梅,一咏三唱,待吉日,待良辰,待良人。

三复之下,闻声如见人。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是一个待嫁闺阁的女子,她有着一个莺莺游园的梦,却始终不见她的张生。

她亦如邻家妹子,思切着有一天能够有一人,一路而来自带一身风雪,解她一生心事。这亦是一个先秦女子,合盘托出的等待。

“等”是金缕曲中“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错过,是黛玉的一声叹息“花谢花飞花满天”,是杜丽娘一声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

没有谁会喜欢“等”这个字,但我相信你会来,所以我等。

古代女子等一个男子,常耗尽一生的光阴,等待不是想象中那么撕心裂肺或者山花烂漫,等待是个体力活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是人比黄花瘦。

因情生爱,因爱生怨,因怨生恨,爱情仿佛古老到至死方休。只是当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等待究竟意味着什么,有的等待成了望夫石,有的等待成了王宝钏。

女子尝爱,恰如刀口舔蜜。弱水三千,一瓢矣。

3.《浣溪纱》

苏轼宋

麻叶层层檾叶光,

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

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赏析:青谷

小满来时,正是麦熟前十天半月的初夏时光,也是这首诗说出我童年时就曾熟悉的景象。

田边麻叶已长得茂盛,村里蚕娘边忙碌边说笑煮茧抽丝,摘下麦穗碾成粉,可烘制成“麦饼”,也可用“麦糊”当早餐。

可苏轼在1078年初夏写这首诗的时候,那一个春天,他在任职地方官的徐州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上一年则闹水灾。灾患频仍的日子,常常民不聊生,诗人心里是很难受的。以《浣溪纱》词牌写下的诗,有个副标题叫:“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这是其中第三首。

在信手写下雨后收成在望、缫丝女欢声笑语的喜人景象后,诗人将镜头聚焦在一个老人身上:但见她白发拄杖、老眼昏花,在田边捋取尚未成熟的麦穗准备捣碎充饥。

走到这位老人面前,诗人轻问:“老人家,这叶黄豆熟还需要多久?”这一问看似简短、平淡,却表达了作者对受灾农民深深的难言之痛,对民生疾苦殷殷的关切之情。所见景物,也因此赋予了感动人心的力量。

4.《送陈章甫》

李颀唐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赏析:颜如

在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知你发现了吗?

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有小满,却独缺大满。满招损,谦受益。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金庸老爷子也说,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人生得一小满,足矣!

入夏天气晴明,田野大麦青黄,道路两边桐叶成荫,而作者和他送别的陈先生等,此时虽不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的酣畅,却也无送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哀怨,甚至还有几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豁达。这在林林总总的送别诗当中还是很清新脱俗的。

人生在世不称意事十有八九,有人选择宦海浮沉红尘炼心,有人选择诗酒琴棋快意平生,有人为难纠结身心分离,翩翩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几人能真正做到心轻万事皆鸿毛?能够挥手自兹去,不带走一片云彩,确是出世的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小满节气古诗词赏析二

5.《小满》

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赏析:白岚

江南地区以前有“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的传统习俗。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于小满时启动。

“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充分告知人们小满节气中雨水的重要性。

回归到诗中,桐花落尽,梓树开花。各种草药生于田陌之间,无花也叹有花,无闲也念有闲。

6.《夏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耘田:稻苗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未解:不懂,不会。供:从事,参加。傍:靠近。出,读第四声。

赏析:云梦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场景的诗,全诗通俗平易,接近口语,却朗朗上口;描写细腻,把忙碌的乡村田园生活轻松写来,意趣横生。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除草,这是男人们干的活;而“绩麻”是指妇女们晚上要做的事情。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是接着首句而来,“儿女”即男女,一般指年轻男女。“各当家”指男女各司其事(耘田绩麻)。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学着种瓜,这种“学”更多的是乡村孩子的劳动天性,是童趣——正是这种童趣,使得乡村忙碌的生活显得轻松怡然。

诗贵自然。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贴切,且平易,普通的词语,平凡的生活,轻松又情趣盎然的意境;四句诗,起承转合分明,最后合于童趣。

7.《小满》

欧阳修宋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赏析:全浩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是一个几近完美但还没有抵达的时节,仿佛比喻着美妙的人生哲学——永无圆满但又可心安意满。

除了“小满动三车”,还有这样一个民俗: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都要到娘家去探望。

这首诗的色彩感很强,前面两句里柳是绿色,夜空是蓝色的,都是冷色调,“夜莺”让人想到济慈的《夜莺颂》,本诗的后面才变成了暖色:麦子的金黄色和花的红色。结合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历史文章、爱情诗词作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诗仿佛是他对宦海浮沉和个人情感的一个回顾,以及他的抉择与性格,又融入了当下的喜悦与盼望。

除了从一些带有隐喻的名词里透露,更主要是从几个特别精彩的动词——“醒”、“笑”、“最爱”、“迎风”,里面体现出来。这些短词句就好像一片片茶叶叶子,卷缩着、枯萎着,遇到记忆之水,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经历与之涤荡相遇,忽然间那词语就展开了……

从浪漫的风花雪月到了现实的人情冷暖,从灯红酒绿的官场交往到了朴实真诚的田园麦田,最终他还是笑对人生的。如今,可能他和济慈一样,都已化作了一只夜莺,正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歌唱。

8.《遣兴》

王之道宋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赏析:河蟹

我之前没有读过这首诗,初读它,我觉其并无惊艳之处。细读,发觉还是有些地方能够勾起联想。

开头一句写道“步屧随儿辈”,一位长者穿着木底鞋行走,沉静而悠闲,然而,与他相随的不是和他一样历经了风霜的同龄人,而是“儿辈”。这里,儿辈们的世界和诗人作为一位长者的世界被拼凑到了一起,同样是凭栏之人,不同年龄的人故而有不同的心境。

想到李后主那句“独自莫凭栏”,说的是暮色时分一个人依着栏杆的凄凉心境,但在这里,诗人却说“临池得凭栏”,诗人面对的不是孤寂悠远的落日黄昏之远景,而是雅致清丽的池塘。

后面“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这两句表面上看来虽然是单纯的景物描写,但是没有经历过人生蹉跎的人定不会平白无故发此感叹。诗人王之道可谓仕途坎坷,曾因抨击朝廷联金抗辽而与高位失之交臂,后又因反对秦桧而仕途遭阻。那么,这里说的“东虹断”和“北风寒”是不是可能是王之道对自己逆境的比拟和叹息呢?此诗的具体年份和王之道具体生平无从考证,但在小满这个夏熟作物灌浆饱满的节气,诗人还能感受到寒冷的北风,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他沉郁的心境。幸好他是“随儿辈”,不是孑然一人,所以儿辈们的无忧与他的沉闷并列在这首诗中:在“北风寒”之后,诗人笔锋微转,开始描写池塘之趣“荷三叠”、“竹数竿”,并且用了“点”和“依”二字,灵动而不躁动,轻柔却不轻浮。

最后一句里,诗人因初晴感到欣喜,远远望去是重重山峦。这首小满诗并未写农耕生活,所以在不以耕作为本业的士大夫阶层的眼中,“小满节气”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诗人借机将自己的忧郁和与儿辈同行的轻松融入到景物中,让人体会到其微满却不泛滥的细细情思,这也算是一种情感上的“小满”吧。

有关于描写小暑节气的古诗词 小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小暑节气的古诗

1.《小暑才交雨渐晴》

宋.方回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2.《玉溪小暑却宜人》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3.《能迎小暑开》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4.《幸有心期当小暑》

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5.《小暑戒节南巡》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6.《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7.《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8.《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9.《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10.《中伏日妙觉寺避暑》

【北宋】梅尧臣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

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小暑节气的含义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根据中国气象局预计,进入7月后,我国各地的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性逐渐增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节气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之后进入三伏天,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应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伏”,是指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3小暑过后是什么节气

小暑过后的节气是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在每年公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到来。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养生饮食宜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宜药粥进补。清补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补气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健脾养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药粥有绿豆粥、扁豆粥、莲子粥、薏米粥等。

关于小暑的古诗 描写小暑的诗句


关于小暑的古诗

有关小暑的诗句(一)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有关小暑的诗句(二)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三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有关小暑的诗句(三)

《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有关小暑的诗句(四)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有关小暑的诗句(五)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有关小暑的诗句(六)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有关小暑的诗句(七)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有关小暑的诗句(八)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有关小暑的诗句(九)

《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描写小暑的诗句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一)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二)

《中伏日妙觉寺避暑》

【北宋】梅尧臣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

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三)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四)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五)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六)

《幸有心期当小暑》

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七)

《能迎小暑开》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八)

《玉溪小暑却宜人》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有关小暑的诗句(十九)

《小暑才交雨渐晴》

宋.方回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有关小暑的诗句(二十)

《小暑戒节南巡》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有关于小暑的谚语

小暑小禾黄。

小暑吃芒果。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六月年景如翻饼。

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诗句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诗句

《处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贵谷子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2关于处暑的农谚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见新花。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处暑长薯。

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处暑拔麻摘老瓜。

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拦枣吃。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

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们有很多阅读诗词的经历,阅读诗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你最喜欢阅读哪个时期的诗词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古诗一

1、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2、雨水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惊蛰

唐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4、春分

南唐,北宋徐铉《春分日》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谷雨

元王恽《木兰花慢》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

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

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

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7、立夏

南宋陆游《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8、小满

北宋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9、芒种

南宋陆游《时雨》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10、夏至

唐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古诗二

11、小暑

唐韩翃《幸有心期当小暑》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12、大暑

唐白居易《消暑》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13、立秋

立秋

唐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14、处暑

南宋苏泂《长江二首》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15、白露

北宋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16、秋分

唐贾岛《夜喜贺兰山见访》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17、寒露

唐白居易《池上》

嫋嫋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18、霜降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9、立冬

唐李白《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20、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古诗三

21、大雪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23、小寒

唐元稹《小寒》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24、大寒

南宋陆游《大寒》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大暑节气经典诗词 描写大暑节气的古诗词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大家一定有学习过诗词,读诗词可以说是有莫大的好处。你喜欢的诗词有什么样的典故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大暑节气经典诗词 描写大暑节气的古诗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大暑节气经典诗词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唐·徐夤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2描写大暑节气的古诗词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北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

北宋·苏籀

我念热客辞,怀哉冷泉游。

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

澄渟快一生,晶澈夺两眸。

青瑶碧玻瓈,三顷方能侔。

澡雪戏{左山右豦}间,大川漫悠悠。

浣瀹鉴临际,千仞险何求。

面堂浸九筵,汎桨颺扁舟。

泠泠析酲惛,一一数虾鳅。

当阶掬珠璧,欹枕拖纶钩。

雷霆落闸喧,雪霜浮涧流。

京江谢洁滑,苕霅雄偏州。

月夕了无滓,暑天常似秋。

拜尘付一咍,汩泥亦包羞。

愿浴岐山凤,勿饮荆州牛。

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

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

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3有关大暑的古诗

水调歌头·大暑

宋·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

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

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

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

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

潢潦净,

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

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

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

未可愿公还。

满江红·大暑

宋·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

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大暑留召伯埭

宋·尤袤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集元刺史句咏寒亭

宋·杜子是

长山绕井邑,嘐嘐天外青。

烟云无近远,水石何幽清。

半崖盘石径,如见小蓬瀛。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高亭临极巅,登高宜新晴。

俗士谁能来,野客熙清阴。

漫歌无人听,有酒共我倾。

时复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惊蛰诗句古诗词


古诗一

1.《闻雷》

白居易[唐]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2.《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曹彦约[南宋]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3.《义雀行和朱评事》

贾岛[唐]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4.《拟古.其三》

陶渊明[东晋]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5.《观田家》

韦应物[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6.《春雷起蛰》

元好问[金]

千梢万叶玉玲珑,枯槁丛边绿转浓。

待得春雷惊蛰起,此中应有葛陂龙。

7.《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张元干[北宋]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8.《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范成大[南宋]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9.《惊蛰日雷》

仇远[元]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10.《春晴泛舟》

陆游[南宋]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古诗二

11.《菩萨蛮(春雨)》

萧汉杰[南宋]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12.《秦楼月·浮云集》

范成大[南宋]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13.《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曹彦约[南宋]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14.《人日惊蛰前数日大雪寄孙奇父韩叔夏》

胡寅[北宋]

腊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稚春乃祁寒,号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气,碎訇动霆声。初疑雨翻盆,旋觉霰洒甍。

暂止俄并集,中宵遽开明。衾裯起棱角,屏幌同户楹。

淅淅纸窗战,铛铛铜漏惊。鸡寒罢晓唱,雅冻犹晨鸣。

惊戒臧获起,吹嘘燎炉頳。开关醉魂醒,倚杖诗思清。

便欲披鹤氅,岂思饮银铛。空蒙势转盛,飞舞祥争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峥嵘。讵应柳皆絮,却讶梅始英。

荆璞羞处献,蓝田遣谁耕。尘埃争受洗,粪壤叨蒙荣。

幸已陴巘崿,若为投涧坑。分功雨露泽,绚彩冰霜精。

良足润麦麰,未能浃粱粳。经旬苦料峭,三日观荧晶。

恍忆游汴洛,都忘在湘衡。瑶林鄙王衍,冠玉怀陈平。

亦念袁邵公,长安门自撑。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渐喜云解駮,频瞻日舒晴。昂然秀松出,倏尔危檐倾。

墙角仅委积,瓦沟好持盈。朝暾破凝沍,淑气苏鳏茕。

断决冈陇色,斩余白蛇横。泮流溪谷响,击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狮子狞。粉图记姿态,不屑供使令。

陡觉时序正,不令寒温争。冰泥就涸涩,卉木纷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樱。了无半面妆,强学六出霙。

二老久不觌,千篇谅难评。羔醪忍独酌,凤茗宜同烹。

或且放笔快,敢言当敌勍。木桃得琼玖,耳属长谣赓。

15.《游景仁东园》

苏辙[北宋]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16.《【般涉调】哨遍--秋扇合欢制》

曾瑞[元]

【幺】自谓奇绝,要和时辈争优劣。

得架大人权,比蒲葵白羽特别。

识破也,其中隐漆,就里藏金,徒夸外面如冰雪。

除一身外馀阴难籍,力难撑大厦,声不震惊蛰。

中途见弃莫伤心,误世清谈谩争舌,几曾将溺庶携挈。

17.《水龙吟.惊蛰》

吴存[元]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儿童古诗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