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总是让许多父母措手不及。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都用十分钟用心与他们交流……

1、一分钟接触。

父母的手是托举儿女的手,托举的力越大,儿女所处的位置就高。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但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等。

2、一分钟倾听。

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雄鸡倾听黎明,才会唱晓,鲲鹏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注重有效的渊舌与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蔼。

3、一分钟游戏。

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找知,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家长带孩子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引领孩子过充实的、向上的、快乐的生活。

4、一分钟矫正。

风给垂柳以矫正,才会有婆娑;浪给静水以矫正,才会有鱼跃;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孩子有过错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5、一分钟激励。

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希望,激励能使人永远感悟幸福。孩子出现过错以后,一定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激励孩子前进,引导孩子反思,以情动人。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要毫不吝惜地拿出激励的武器,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斗志,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6、一分钟赞美。

阳光赞美一番花朵,花朵就会灿烂;雨露赞美一番禾苗,禾苗就会茁壮;大地赞美一番山川,山川就会锦绣。孩了的身上总会有它独特的优点,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7、一分钟参与。

参与能体现民主、平等、人格的尊重;参与能体现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参与能凝聚智慧与力量;参与能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里办大事时(如买房、买车、添置电器设备等),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参与的度,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8、一分钟惩戒。

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如在校出现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出现不文明行为等,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错误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用较为严厉的言词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指出错误的性质,责令其改正错误,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要有理智,控制自己清绪上的冲动,避免产生对立的情绪。要掌握惩戒孩子的最佳时机,在孩子自责时、有他人在场时、孩子特烦躁时不要惩戒孩子。

精选阅读

家庭教育关键的十个“一分钟”


对于航天员来说,一分钟的时间,就有可能使卫星升空,对于勘探者来说,一分钟的时间就有可能让钻井出油。作为父母,如果用活、用好了“一分钟”,孩子的天空就会闪现出绚丽的彩虹。

一分钟接触——父母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

一分钟倾听——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在倾听孩子讲话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态度和蔼。

一分钟游戏——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求知,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父母带孩子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

一分钟矫正——孩子有过错时,父母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父母首先要弄清这个错误行为是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孩子的错误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可急于求成。

一分钟激励——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父母要有耐心与恒心,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促进孩子发展。

一分钟赞美——孩子的身上总会有他独特的优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一分钟参与——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孩子参与过程中,父母应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

一分钟惩戒——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错误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错误的性质,责令其改正错误,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避免产生对立情绪。

一分钟示爱——要让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疼爱的人,即使在你出现严重问题时,父母对你进行惩戒,也是父母在履行爱的责任。

一分钟期盼——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应当让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跟孩子谈谈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样的挫折,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畅谈美好的人生理想。但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应该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

小结

一个人只顾把孩子生育出来而没有喂养他的身体并且没能把他的心灵修练好,对于这个孩子及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道德上的犯罪。——穆勒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引导不听话的孩子、撒谎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于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在孩子身上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为孩子创造能够自觉听话的成长环境。

有些父母总是将自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强加到孩子身上,而不是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不是从孩子身上学到管理孩子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同时,这样处理孩子问题的方式,也不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为人父母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其次要深入孩子当中,与孩子相互学习;再次想方设法与孩子建立合作的方法,最后才能与孩子之间建立“双赢”的教育方法。这样一来,孩子既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得到了良好的成长,父母又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平和安静的家庭环境。

一分钟了解入园流程


很多家长都会问我们,在北京上幼儿园都需要哪些手续呢?另外幼儿园报名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什么?虽然北京的幼儿园很多,但是大部分幼儿园报名方式和流程没有太的区别,在这里北京幼儿园入园网,综合了相关幼儿园入园规定的汇总,为妈妈们提供宝宝入园的六个必须了解的手续。

1.首先针对自己家附近的幼儿园,先电话面谈、入园咨询:

家长以电话、面谈、参观等方式进行咨询,初步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如:招收哪些片区、年龄要求、幼儿园师资、环境费用等。

2.通过教委发布的网上信息采集系统,注册孩子,或者携带户口本(必须),出生证、预防接种证、独生子女证,去幼儿园填写报名表:

一、有些区县没有要求统一网上报名采集信息,父母可直接携带户口本等幼儿园所要求的其他证件,带孩子来幼儿园面谈、参观,并填写《新生入园报名表》。

二、近2年,北京部分区县采取统一网上信息采集的方式,进行报名,家长先通过信息采集系统注册孩子信息,填报附近目标幼儿园,然后在与幼儿园联系,等待幼儿园面试通知。

3.等待录取通知:

幼儿园在您为孩子报名后,会发一份通知给您,通知家长具体的时间,张贴布告,查看您的孩子是否已经被幼儿园录取、何时入园,以及如何办理相关手续。

4.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

入园前家长需带孩子前往妇幼保健院进行新生入园体检,体检结果经幼儿园的保健医生确认查阅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园其他手续。

体检须知:

(1)幼儿体检(有效期为三个月),在指定体检单位体检(市妇幼保健院)。

(2)幼儿保健档案:幼儿体检结果--含儿童入幼儿园健康检查表、幼儿体检肝功单;预防接种证复印件。

5.交费、填表:

体检合格后在幼儿园设立保健档案,并在园内填写有关的表格。

家长凭缴费通知单缴纳幼儿入园费用。

凭交费凭证、体检结果、预防接种证复印件到幼儿所在班级教师注册。

6.入园:

宝宝正式开始幼儿园的生活。

温馨小提示:

1.患有龋齿的幼儿请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2.没有接种水痘、麻风腮疫苗的幼儿请在入园前到保健科进行接种(请按保健科要求进行接种)。

3.拖鞋等全部用品要绣或写好宝宝的名字送到班中

让亲子关系迅速升温的10个一分钟


孩子的行为总是隐藏着无数个的密码,而很多家长却不懂得解码而误会了孩子。你的孩子故意摔跤、硬要你扶起的行为看似荒唐无理,其实是有他的原因:他这样做很可能是想得到你的关爱。

1.一分钟接触传达爱的力量

父母的手是托举儿女的手,托举的力越大,儿女所处的位置就高。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但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等。

2.一分钟倾听孩子内心世界

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雄鸡倾听黎明,才会唱晓,鲲鹏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注重有效的渊舌与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蔼。

3.一分钟游戏增进情感交流

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找知,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家长带孩子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引领孩子过充实的、向上的、快乐的生活。

4.一分钟矫正错误行为

风给垂柳以矫正,才会有婆娑;浪给静水以矫正,才会有鱼跃;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孩子有过错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

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5.一分钟激励提高自信

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希望,激励能使人永远感悟幸福。孩子出现过错以后,一定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激励孩子前进,引导孩子反思,以情动人。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要毫不吝惜地拿出激励的武器,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斗志,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6.一分钟赞美宝宝更优秀

阳光赞美一番花朵,花朵就会灿烂;雨露赞美一番禾苗,禾苗就会茁壮;大地赞美一番山川,山川就会锦绣。孩了的身上总会有它独特的优点,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7.一分钟参与培养思考习惯

参与能体现民主、平等、人格的尊重;参与能体现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参与能凝聚智慧与力量;参与能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里办大事时(如买房、买车、添置电器设备等),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

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参与的度,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8.一分钟惩戒表明你态度

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如在校出现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出现不文明行为等,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错误之路。

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用较为严厉的言词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指出错误的性质,责令其改正错误,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要有理智,控制自己清绪上的冲动,避免产生对立的情绪。要掌握惩戒孩子的最佳时机,在孩子自责时、有他人在场时、孩子特烦躁时不要惩戒孩子。

9.一分钟示爱满满安全感

秋水爱长天,才共一色;落霞爱孤鹭,才共一飞;山峰爱山梁,才共一脉。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心疼的人,即使在你出现严重问题时,父母对你进行惩戒,也是父母在履行爱的责任。今天你不高兴,甚至流泪了,父母会更不高兴,会流更多的泪水。父母向孩子示爱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10.一分钟共筑发展蓝图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在父母的期盼中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应当让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跟孩子谈谈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样的挫折;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描绘发展的蓝图、畅谈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以用鼓励的语言培养孩子勤劳、勇敢的精神。但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应该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发展的。

亲子互动妙用七重要一分钟


亲子互动妙用七重要一分钟

一分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父母,如果用活、用精、用妙了“一分钟”,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1、一分钟接触

父母的手是托举儿女的手,托举的力越大,儿女所处的位置就高。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但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等。

2、一分钟倾听

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雄鸡倾听黎明,才会唱晓;鲲鹏倾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注重有效的渊舌与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蔼。

3、一分钟游戏

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找知识,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慧。游戏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家长带孩子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引领孩子过充实的、向上的、快乐的生活。

4、一分钟矫正

风给垂柳以矫正,才会有婆娑;浪给静水以矫正,才会有鱼跃;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孩子有过错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5、一分钟激励

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希望,激励能使人永远感悟幸福。孩子出现过错以后,一定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激励孩子前进,引导孩子反思,以情动人。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要毫不吝惜地拿出激励的武器,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斗志,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6、一分钟赞美

阳光赞美一番花朵,花朵就会灿烂;雨露赞美一番禾苗,禾苗就会茁壮;大地赞美一番山川,山川就会锦绣。孩子的身上总会有独特的优点,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7、一分钟参与

参与能体现民主、平等、人格的尊重;参与能体现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参与能凝聚智慧与力量;参与能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里办大事时(如买房、买车、添置电器设备等),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参与的度,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不要错过1分钟教育机会


生活,是由无数个1分钟组成的。1分钟的沟通,1分钟的表扬,1分钟的批评,1分钟的微笑,1分钟的示范,1分钟的坚持,正是在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分钟里,父母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如何用活、用精、用妙那日常生活中每一个“1分钟”?

日常生活中的1分钟教育

场景1垃圾分类

情景:

电动玩具没电了,宝宝随手把电池扔到一旁,就缠着爸爸继续玩……不好,一下子和没用过的电池混在一起了!

试试这样做:

爸爸将家里的垃圾箱分别粉刷为4种颜色,并画上图案,黄色的画有小动物的图案;绿色的图案是一些杂物;白色的图案是电池;黑色的画有玩具和塑料包装袋等。工作完成后,招呼宝宝过来,认真地给宝宝讲解:“黄色的带有动物图案的箱子,是放置每天吃剩的食物的,这样可以给小动物们提供食物;白色的垃圾箱是投放电池的专用箱,因为电池会发出对身体有害的东西,所以不能乱扔;黑色箱子放置宝宝坏掉的塑料玩具和装东西用的塑料袋,因为这些东西是需要好长好长时间才能消失掉的;绿色的箱子是投放家里的一般垃圾用的。

分析:

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让孩子明白环保的意义;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颜色的认知。

场景2带回宠物的粪便

情景:傍晚,爸爸带宝宝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踩到了狗的粪便上,爸爸边清理鞋子上的狗粪,边愤愤地说:“谁那么不自觉,自己家的狗大便不及时清理掉,别人踩到了,多恶心!”

试试这样做:

带狗外出时,让宝宝随身提着小袋子和小铲子,待狗大便后,爸爸让宝宝撑开小袋子,自己用小铲子收起小狗的粪便放在袋子里,系好袋口后投放到路边的垃圾箱里。之后告诉宝宝:“我们是狗的主人,我们必须把狗的粪便包好带走,这样行人不会担心被狗的粪便弄脏鞋子,街道才会干净,空气才会洁净,我们散步时心情才会好。”

分析:让宝宝提着袋子和铲子,并帮爸爸收拾狗的粪便,投放到垃圾箱里。这个活动过程让孩子潜意识知道,要用这些工具这样收拾狗的粪便。让宝宝同时知道了狗的粪便是垃圾。容易弄脏鞋子和空气。

场景3出去前,回来后要和家人打招呼

情景:爸爸上班是和正在吃饭的宝宝告别:“宝宝,爸爸上班去了,乖乖地和妈妈在家。”但宝宝没理睬爸爸,继续吃他的饭。

试试这样做:

爸爸上班出门时,要分别和妈妈、宝宝打招呼:“宝贝们,我走了!”晚上进家门时同样要和宝宝、妈妈打招呼:“宝贝们,我回来了。”

妈妈带宝宝出去时,同样向爸爸说:“我们走了。”回来时要向爸爸说:“我们回来了。”同时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和宝宝是一家人,所以出去时和回家时都要向家里的人打招呼,报平安,宝宝对于爸爸、妈妈很重要,同时爸爸、妈妈对于宝宝也同样重要。”

分析:出门时说:“我走了”,回来时说:“我回来了”,这是最简单的两句话,就像孩子学喊爸爸、妈妈一样简单,时间长了,孩子会成为习惯。让他知道了家人很重要,要互相关心。

场景4吃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

情景:晚餐时,妈妈给宝宝煮了他最爱吃的海鲜粥,并给他盛了满满的一碗,但宝宝只吃了几口,就去吃巧克力。

试试这样做:

和宝宝一起吃饭时,盛饭时,只盛半碗,再盛时也是半碗。就餐结束时要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和盘子里最后的蔬菜,同时和宝宝比比看,看谁用过的碗最干净。

饭后,给宝宝看一些非洲儿童因饥饿而瘦骨嶙峋的照片,告诉宝宝:“如果全国的小朋友,每顿饭都不浪费一粒粮食,就能救活上千个非洲儿童,所以我们不能浪费一粒粮食。”

分析:孩子好胜心强,如果采取比赛的形式,他会争着吃完晚里的饭。盛饭时不要盛满满的,不够再盛,避免浪费,久之,孩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只盛半碗。用醒目图片,给予孩子深刻的记忆,从而达到警示孩子不要浪费粮食的目的。

场景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情景: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卡片、图书摆了满满一地,玩够了就去看电视了,妈妈一件一件地分类收拾、整理宝宝的这些玩具,卡片。

试试这样做:

准备两大一小三个盆,爸爸妈妈各自从装脏衣服的篮子里取走各自的衣服,用各自的大盆各自来洗自己的脏衣服,蓝子里只剩宝宝的脏衣服,此时,妈妈招呼宝宝去篮子里取他的脏衣服,放到那个小盆里,像爸爸妈妈一样来洗自己的衣服。并告诉宝宝:“宝宝现在小,所以用小盆洗自己的小衣服,等宝宝长大了,就像爸爸妈妈一样,用大盆洗自己的大衣服。”

分析:给孩子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不要每件事情都依靠父母。从洗衣服这件小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场景6看蚂蚁搬运食物

情景:爸爸教宝宝踢足球,刚玩了一会儿,宝宝就喊累了不想玩了,爸爸让宝宝坚持,宝宝就趴在地上不起来了。

试试这样做:

周日带孩子去公园时,随手带点面包渣,撒一点点在地上,招来小蚂蚁来搬运,爸爸和宝宝坐下来,认真地看小蚂蚁们搬运大自己身体几倍的食物,蚂蚁被大山似的食物压倒在地,但坚强的小蚂蚁并不气馁,倒下去,再爬起来,倒下去,再爬起来。此时你要鼓励宝宝:“你看小蚂蚁多坚强啊,所以我们强壮的宝宝要向小蚂蚁学习,遇到多大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分析:让孩子有韧性,只靠枯燥的说教没有作用,有情有景才会触动孩子的心。让孩子看小蚂蚁搬运,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场景7劳动没有尊卑之分

情景:妈妈带宝宝在菜市场买菜,一位清洁工走过来,清扫宝宝旁边的菜叶。宝宝看到清洁工就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并嚷嚷着:“走开,你好臭!”妈妈制止了宝宝的行为,很尴尬地向那位清洁工道歉。

试试这样做:

清晨带孩子遛弯时,遇到清扫马路的清洁工时,不要绕开走,要主动上前打招呼,与他们热情交谈,甚至协助他们一同清扫路面。回家后要告诉宝宝:“劳动没有尊卑之分,如果没有清洁工叔叔和阿姨们的辛勤劳动,我们将生活在垃圾当中,所以如果轻视环卫工人,嫌他们脏,那么他才是真正肮脏的人。”

分析:不能让孩子对劳动有好坏之分,没有人去做又脏又累的工作,我们就不能生活在干净的环境中。让宝宝知道,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学会尊重他人。

场景8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爱

情景:爸爸买回来一个水果蛋糕,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去厨房帮妈妈做饭。等爸爸妈妈回来时,宝宝已经把整个蛋糕吃得所剩无几了。

试试这样做:

爸爸不在家时,妈妈取出一个西瓜切开来,分3份,给宝宝一份,妈妈自己一份,第三份放到冰箱里,同时告诉宝宝:“这份西瓜是爸爸的,现在爸爸不在家,我们给他留着,等爸爸回来时再吃。如果下次宝宝不在家时,妈妈爸爸吃好东西时,同样会给宝宝留一份的。”

分析:从分西瓜这件事,让孩子知道体贴家人。同时让孩子懂得不能自私。

场景9“吃嘛嘛香”

情景:宝宝不爱饭,妈妈端着碗,从客厅追到餐厅,再从餐厅追到厨房,哄着宝宝吃一口:“宝宝真乖,今天是宝宝最爱吃的鱼,宝宝吃一口,妈妈给宝宝买玩具,好不好?”

试试这样做:

全家人一起就餐时,爸爸妈妈要对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赞不绝口,每道菜都要平均摄取,一副吃嘛嘛香的样子,让宝宝看后产生食欲和好奇心,此时告诉宝宝每道菜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对身体会产生哪些好处。

分析:孩子大多“人来疯”,看别人都去吃一样东西,他也去抢着吃,所以看爸爸妈妈吃得很香甜,他自然也会吃。孩子能知道每种食物的营养。

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往往令到很多父母感到头疼。其实,家庭教育,可以是愉快的。下面介绍给您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要错过啦!

一、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不过,此时她仍会需要你的大力支持。举个例子,虽然你的孩子很愿意在星期六的早上去管弦乐队排练,但如果你不送她去的话,她还是有可能中断或放弃的。多数孩子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因此父母们必须对此做出投入。除非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不然孩子就会失去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精神去做事,转而决定去看电视或小朋友们做游戏去了。

二、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与此相反的是,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在绘画或体育上有某种天分,做父母的你就应该给他提供一切机会去发展他的才能。

逼迫是不对的,鼓励才是有益的。不要在一个孩子还不会走的时候就让他去跑。但是,如果他想要跑起来时,你应该给予他你所能给的帮助。

三、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这话听起来不言自明。但实际上,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

良好的环境同等重要。某些孩子在安静的房间里注意力最为集中,而有些却喜欢热闹的背景环境。如果你的孩子说他不喜欢被独自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那么就让他在厨房边上的餐桌上做作业。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四、积极地谈论你自己的工作

结束了一整天令人心烦的工作之后已精疲力竭,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向你的孩子讲述你工作中发生的令你高兴的事情和令你不高兴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激发他的憧憬和热情,他会想:“如果我努力工作的话,我会像妈妈一样成功。”如果你身陷于一份乏味的工作之中,的确没有什么值得与孩子们分享的,那么就告诉他,如果你无法获得一定的资格或学历,你就无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时,孩子会从不愿意像父母那样生活的想法中找到动力。

五、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相反,如果你耐下心来向他解释为什么你认为继续练下去是重要的,他有可能会转过神来同意你的看法。即使他仍不同意也没关系,他很可能有自己的看法。父母也应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告诉他,无论他怎么做,他学过的东西都会收藏在他的经历中,永远不会浪费掉。

六、重视赞扬的作用

不断给你的孩子以赞扬是极重要的一条劝告,但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孩子一点也不傻。如果他给你看他刚做完的某个东西,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你此时应说的是:“我很喜欢你在文章中论述这个观点的方法,这样说很发人深省。”或者“你的音阶弹得非常流畅。”等等。于是,孩子知道了你的确对他的小小成绩很感兴趣,下次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以博得你的赞扬。

七、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这种做法让孩子们在考试前变得十分焦躁不安,想着这次考试得失攸关,而一旦他们没能考好,就又会变得郁闷不乐。从理论上讲,做得好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但是实际上,如果的确会有某种物质激励存在的话,多数孩子会表现得很出色。因此,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如果他们做得好,应给他们一个小礼物以示赞赏和鼓励。这样做是积极的推动,而且如果他们未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也不会因此而过分愁眉苦脸。

八、让他们不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小孩子们能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鼓励,他们就会茁壮成长。经常冲着孩子大叫大嚷:“你又在那儿干什么呢?”的父母像是往他们孩子的心中刺了一剑似的,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伤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放松、听音乐,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发呆。然后呢,当我们的“电池”重新充足电时,我们将精神抖擞,准备好去面对下一个挑战。孩子也是一样。

父母必读:家庭教育的八大戒律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就是带着孩子走路的人,需要给孩子示范应该怎么走,比如不能三个人并排走,两个人走时应该大人或男士靠外边。我的一位朋友到英国时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上公交车,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结果被奶奶叫了下来,奶奶要自己先走,还对小男孩说了句:“女士优先!”绅士教育大概就是这样的从小教起吧。

美国著名的小学教师保罗·克拉克写过一本《优秀是培养出来》的书,克拉克老师就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细节教育,比如吃饭时不能含着食物说话,推门时如果后面还有人,就要为他把门,比如要用善意的眼睛看人等等,总共有55条,都是孩子成长中的细节,其实这些细节也都是人生的“大端”,因为细节背后就是大端。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始终应该记取的责任,你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就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面的教育就难了。

戒律二: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当孩子让我们很生气时,一定要忍一忍,先不急着发火,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冒出来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有问题的。有时候孩子犯的错误可能也不算什么事,只不过不合我们的意,或者时间不对正好撞在枪口上了,就像我们的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下班回家筋疲力尽,还要做饭,却看到孩子不但不在做作业,还把玩具扔了一地,马上火就上来了。正准备把孩子“扁”一下,就把客厅的窗帘拉开,没想到一拉开,看到外面秋天的景色,天气非常灿烂,非常美好,转念一想,天气这么好,我干嘛要生气呢?人生这么好,我干嘛要这么生气呢?这么一想,气就消了一半了,再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应该要怎样怎样,结果孩子去收拾玩具,她就去做饭了。

对父母而言,所谓的克制,避免“第一念头”,说的也就是教育孩子还需要我们有更好的平衡力。对待孩子,也许还应该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改一改: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更多的时间都应该改为“理直气和,义正词婉”。管教从严,讲的也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

戒律三: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在一所初中,就发生过因为父亲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马上跑到楼顶跳楼自杀的事件,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而在生活中这样的悲剧实在不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要意识到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往往导致孩子没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样狂躁。就是在学校,也应该特别注意避免当众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教育,你表扬一个人,可以当众进行,甚至可以隆重地进行。但是你要批评一个人,也要谨慎,不妨用私下的、悄悄地、温和一些的方式。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学生严辞斥责,有智慧的父母,时刻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戒律四:不能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你和孩子交流越少,你就越不懂得和孩子怎么交流,你越不懂得和孩子怎么交流,你肯定就越不理解孩子,那么,平时如果有机会和孩子交谈,你会和他说什么呢?

一位读初中的孩子告诉我,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最常和我说的就是,饭吃快点,吃完赶快做作业,做完作业赶快睡觉。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内心的压力与苦楚吗?你能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吗?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之前还好些,10岁之后,几乎就不知道怎么交流了。一旦有了什么苦恼,有35%左右的孩子都是找同学和朋友倾诉,找父母和老师倾诉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渐从他们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谈更容易变成了说教、批评与斥责,而到孩子13岁以后,孩子甚至连批评的机会也不给你了。

戒律五:尽量避免消极教育

我们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的认识。我们习惯“做大事”,取得“大成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喜欢批评、否定和消极暗示。一件事情你还没尝试,有人就会提醒你肯定做不好,一件事情稍有点难度,马上想到的就是退缩,一件事情只要不合父母的心意,很可能就会遭到挖苦与讽刺。这些情况,在家庭文化中都很严重,作为父母,改变自己就要从克制批评的欲望开始,从改变“正话反说”的习惯开始,从改变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励、不期待”的习惯开始。不是对孩子的不足、缺点、短处视而不见,而是在孩子有勇气去尝试、去改变时,助他一臂之力。

戒律六:尽量避免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

就餐时间应该是家庭的一个温馨时刻,应该是我们能够健康、美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感恩的时刻。吃饭就是一种享受,吃饭就是一种交流,美好的交流,美好的聚会。成年人要增加美好的聚会,减少无聊的应酬。而美好的聚会,首先应该在家庭里面。所以不要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战战兢兢,最后对食物都丧失了好感。我也看到有一些孩子,吃饭非常快,为什么很快呢?就为了使你来不及批评他。他吃这么快,对胃也不好,对食物的吸收也不好,更谈不上有什么餐桌的礼仪。

而在孩子要睡觉的时候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但无效,而且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孩子进入梦乡的时候,满脑袋都是这些批评的信息,他会做噩梦的。我还有一个观点,实际上一个人睡好了,第二天,看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第二天开窗户,哇,就会感觉到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如果老是噩梦连连,三天没睡好,就满眼都是仇人了。所以让孩子睡好了,让孩子吃好了,即使他犯了错,你也要找到一个更为恰当更为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教育。这其实就是对孩子做善事。

戒律七:别用别人的孩子简单对比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差异,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这个样子”的理由。教育孩子,你最好就针对他的“这个样子”。莫扎特五岁就拉一手好提琴,七岁就会谱曲,那是莫扎特。李白,我们也知道他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但是他成为大诗人还是天分最重要。对一个孩子而言,简单的对比解决不了问题,不妨就耐心地和他说话,耐心地为他作分析,这样孩子既不会自卑,也可以减少很多对他人的妒忌和敌意。

戒律八: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首先说明你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关心得太少,没有尽到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其次,也说明你比较“记仇”,喜欢翻旧账。有时不是你的话没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对。方式不对,教育一定没有效果。为人父母,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样的责任逼着我们要改变。

上面我说的“八条”,其实就是八个人文常识,你要培养正常人,你就要用正常的方法,你尽到责任了,你就不会后悔,至于孩子最后会成为“谁”,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