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后,作为家长的我们苦口婆心地提出建议或者给他一个小批评,但孩子听了还是无动于衷,一次又一次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有时候我们很纳闷,孩子总是不买账,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吗?

1、“我不知道我哪里错了!”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比如3岁左右的小孩,他们常常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大一点的男孩子特别顽皮,将玩具拆散了,跟别人抢玩具打架……这些都是孩子生理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错误的教育方法:不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

家长一次又一次地批评孩子“又错了”一气之下甚至责骂“你真笨”“你真没用”,类似这样的责备不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得不到教育的效果。不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再多的“批评教育”都难以传入到孩子的耳里、心里。

你应该:告诉他怎么做

孩子不懂得自己哪里做错了,那么你就给他明确地指出他哪方面做得不对,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孩子因为抢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了,你先指出打架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但身体容易受伤而且还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欢。然后告诉他怎么做:“宝宝乖,先去跟抢玩具的小朋友握手和好,然后和他商量轮流玩或者一起玩这个玩具吧。”

2、“认错太丢人了,我就不认!”

有的孩子个性好强、倔强、自以为是,因此虽然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比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了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这些都是造成孩子拒不认错的原因。

错误的教育方法:混淆孩子是非观

一些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孩子认错的习惯,做错事不需道歉,家长的这种不了了之的态度会让孩子太“放松”,不把认错当一回事。一出现问题,某些家长就怨天怨地甚至帮着自己的孩子找借口,家长的错误榜样其实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还容易纵容孩子撒谎隐瞒行为,孩子当然不懂得自觉承认错误了。

你应该:帮助孩子承认错误

对于不认错的孩子,家长先不要去追究错误的大小,而是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家长首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不要帮孩子找借口,以免混淆孩子是非观。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宽容的姿态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

等到孩子表示认错后,应该及时肯定他的进步,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指导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3、“我错了,爸妈要惩罚我怎么办?”

一些孩子做错事后怕受惩罚,只好用撒谎或者拒不认错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只是预见自己承认错误后所遭受的后果,因而也就死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了。

错误的教育方法:除了责罚就是打骂

一些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要确立家长权威,这样孩子才会听教听话。但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动辄就打骂责罚孩子,只会让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孩子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不良行为,反而容易产生叛逆、撒谎、心理疾病等问题。

你应该:正面教育激励他

千万不要高高在上地训斥孩子,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也有自尊心。当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以冷静宽容的心态,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错事的原因。

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当孩子能认识错误,真诚道歉,你不妨给他温暖的鼓励“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相关阅读

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认识错误,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错事不肯认错,倔强、执拗,确实令人生气。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教育。

1、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是错的。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等。而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2、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有的孩子个性强,倔强、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首先,家长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孩子做错事,怕受惩罚,不敢认错。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制的作风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

早教知识: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不认错?


心存侥幸

“假如我不会认错,也有将会逃过一关;假如认错,就一定会被训或被罚。”

剖析:“担心被家长斥责,它是许多 孩子死不认错的缘故。”南宁银兴双语教学造型艺术园长颜媛剖析,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的作法,决策了孩子在下一次犯错时候挑选采用哪些方法来防止遭受“损害”。当孩子第一次犯错时,他将会早已意识到自己做不对,但他不晓得该如何去应对和处理,因此孩子会属实向家长报告。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不认错?

这个时候,一些家长会觉得,应当给孩子一点经验教训。假如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常常那样做,孩子在又一次犯错时或许便会考虑到:“假如我不会承认错误,妈妈是否就不容易斥责我了?”因此孩子刚开始试着撒谎或用找牺牲品的方法来防止遭受处罚。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不认错?

防范措施:桂林市七田文化教育教师赵秋艳觉得,当孩子犯错时,不论是家长還是孩子,假如在其中一方那时候有心态,就应当先将事儿放一放,直到彼此理智时再解决难题。赵秋艳强调,家长在发觉孩子犯错时,假如在恼怒之中指责孩子,非常容易让孩子觉得担心,危害亲子沟通;假如孩子有心态,家长在没解决好孩子的心态以前,采取任何方法文化教育孩子,都不可以达到效果。

家长能够 采用过后追忆的方法问孩子:“商品,你刚刚是否做不对哪些?希望你可以告知妈妈,尽管这一不正确是妈妈不期待见到的,但假如你能诚信地承认错误,妈妈会非常高兴的。”那样的教育方式,实际效果比斥责或惩罚孩子好些。

羞涩心理状态

“我不愿意让那麼多的人了解我做不对。”

剖析: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堂前训子,身后教妻”,意思是文化教育孩子能够 在众目睽睽下开展,而教育 老婆则要照料她的情面。但南宁市七田文化教育·聪慧源院校校领导朱海瑕觉得,孩子是单独的个人,也必须与成年人一样遭受重视。假如家长当众很多人的面强调孩子的不正确,或是斥责孩子,将会会致孩子造成侮辱感和排斥心理状态,这时候即便孩子了解自身不对,也不愿意认可。

除此之外,颜媛觉得,家长在别人眼前不照料孩子的自尊,还会继续造成 孩子出現不自信等心理健康问题,

防范措施:朱海瑕觉得,家长看待孩子应当像看待盆友那般,把孩子放到与自身公平的部位上。

当孩子在众目睽睽下犯错时,家长何不给孩子一个楼梯下。朱海瑕举了一个事例:家中来啦顾客,忽然,妈妈听见屋子里传出夹层玻璃的粉碎声。妈妈了解,一定是闺女又在玩自身的护肤品了,此次还摔碎了物品。这时候假如妈妈马上冲入屋子责怪闺女,闺女是不容易承认错误的。聪慧的妈妈会缓兵之计问闺女:“刚刚你与小狗在屋子里,小狗是否把妈妈的擦脸油摔碎了?

你能不能去告知小狗,乱跑妈妈的护肤品不是对的,让小狗下一次千万别乱跑物品了,好么?”小狗由于闺女的过错而遭受了责怪,闺女心里会觉得内疚,顾客走后,闺女积极向妈妈认可了不正确:“妈妈,擦脸油并不是小狗摔碎的,就是我摔碎的,我之后从此不玩你的护肤品了。”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不认错?

固执心理状态

“我压根没犯错!”

剖析:有时候孩子不认错,是由于他压根不清楚自身哪儿做不对。颜媛表明,孩子本性好奇心,喜爱探寻各种各样新生事物,经常把家中的物品弄得遍体鳞伤。这时候,家长发火就无可避免了,但孩子压根搞不懂,对和错的界线究竟在哪儿。

防范措施:赵秋艳提议,平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应确立给孩子定好老规矩,和孩子说清晰,啥事能做,啥事不可以做。那麼当孩子犯错时,当然就了解自身错在哪儿了。

假如发生意外的不正确,家长应当在平静下来以后,协助孩子剖析缘故,确立地告知孩子犯这一不正确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让孩子了解自身到底错在哪儿,之后应当怎样做等。

赵秋艳说,简易的处罚或逼迫孩子认错并不可以让孩子真实搞清楚他的不正确,反倒会让孩子搞混对与错观,即便要处罚孩子,还要让孩子清晰地搞清楚,他究竟是由于哪些遭受处罚的。

仿效心理状态

“父亲妈妈不也常常不认错吗?”

剖析:一些家长一直趾高气扬地经验教训孩子,让孩子听从自身的意向,但她们却从不反省自身的个人行为,一旦自身做错事,也不会积极向孩子认错。 防范措施:“以身作则胜于言教,家长平常如何做,孩子当然会学习培训和效仿。因此家长言传身教十分关键。”赵秋艳说。

以便改正孩子死不认错的坏习惯,当家长犯错后,要给孩子认错。如家长一不小心踩坏了孩子的小玩具,这时候家长应当学会放下情面,积极告知孩子小玩具是自身一不小心踩坏的,真心诚意恳求孩子宽容。另外,家长还能够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搞清楚,每个人都犯错,但假如能敢于认可自身的不正确,并积极主动填补过失,便会得到他人的宽容。

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不认错?一位家长已经和小孩子沟通交流。文化教育专家认为,当孩子不肯认错时,家长不必急切改正,要找寻孩子不肯认错的心理状态。

远离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


父母期望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绝不能获得有效地教育孩子的效果。所以,恳切希望天下的为人父母者,不要再打自己的孩子了,不妨试试以下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育方式。

从多方面了解孩子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父母一定要抽时间常与孩子、与孩子的保姆以及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当行为的时候,父母心里也能明白应该如何去管教孩子。

冷静,冷静,再冷静、

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如果是脾气暴躁的父母,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骂。其实,此时父母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尝试着走入孩子的内心,耐心地询问孩子如此行为的真正原因。当父母把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上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同时也会释放掉自身的很多负面的情绪,因而也会避免打骂孩子了。

调整对孩子的期望

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可以理解,但是,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达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所以当孩子由于种种因素,某些方面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许多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打骂仅是一种感情发泄,对改变孩子的现状无济于事。与其如此徒劳无效,不如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选择前进的道路。如果父母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放下父母的架子,尊重孩子

有些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对孩子要真正地放下父母的架子,从内心里尊重孩子,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父母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父母无法平静下来的时候,要暂时离开孩子所处的环境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来管教孩子。

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但无数事例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的。而且,打骂孩子是对孩子正当权利的侵犯。其实,不打骂孩子一样可以教出优秀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应该牢记这个教育理念,把孩子当朋友,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所以,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地成才,现代父母必须拒绝打骂孩子,改变以打施教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一片快乐的天空。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打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要遏止打孩子的现象,必须充分认识到打骂孩子的危害:

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经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于是悲观厌世。现实中,由于遭受父母打骂,出走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再者,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比如,因为物理没考好而挨打,他便会憎恨物理知识、物理老师,甚至憎恨学校。一旦有机会,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报复性的事情来。

导致孩子说谎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促使孩子陷入孤独的深渊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

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而且,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成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破坏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造成孩子人格畸形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善良、上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格。然而,经常打骂孩子,肯定会使孩子走向这种希望的反面。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等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为什么打孩子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受传统教养观念的影响。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许多为人父母者仍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没有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

二是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骂,于是在教育自己孩子时继承了上一辈的“光荣”传统。尽管他们也深知被父母打骂的滋味,心里也会产生怨恨、反抗,但毕竟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于是就糊里糊涂地把打骂当成了教育孩子的一种顺理成章的措施。

三是有些父母觉得教育孩子是个“苦差”,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有了问题,就直接动棍棒,特别是脾气暴躁的父母更会容易这样做。

四是父母自己的生活状态。有的父母自己不成功,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失落,往往会把全盘控制孩子作为一种逃避和满足,甚至把自己在社会中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等。

也许有的父母打孩子,是出于一时冲动,但是,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吃过晚饭后,齐齐和爸爸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刚开始他们在看双方都喜欢的晚会节目,但当晚会结束时,爸爸想看球赛转播,齐齐想看动画片,于是父子间的冲突开始了。齐齐跳下沙发把遥控器抢在手里,立即把频道调到他熟悉的少儿节目上。爸爸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儿子的挑战,一伸手就把遥控器从儿子手里夺了过来,随即把频道换到了他想看的体育频道。

齐齐看到爸爸调换了频道,不让他看动画片,大哭了起来。爸爸被吵得不耐烦,同时觉得儿子用哭声抗议老子的行为,应该受到教训,所以,爸爸站起来一边打齐齐,一边把他拉进洗手间关起来,嘴里还骂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齐齐的妈妈也附和着说:“就是,不听话就该打,不打不成才。”结果,从那以后,齐齐变得胆小、懦弱,再也不敢和爸爸抢着看电视了。

既然打骂孩子是错误的,那么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远离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吧。

想孩子听话教育方式需改变


1、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对孩子的学习及日常行为要求很严格。因此,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比较大,久而久之,孩子就像一根被长期压制的弹簧,终于在其第二个生理逆反期爆发了。2、家长性格比较急躁,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尤其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么暴跳如雷冲孩子大发脾气,要么态度冷淡,对孩子置之不理,从而使孩子对家长产生排斥心理。3、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随意性强,比较情绪化。虽然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但经常会因为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对待孩子,有时甚至前后不一致。这种家庭教育中的“人治”色彩使得孩子的规则意识比较淡薄,在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很自然会通过叛逆行为验证父母的权威。例如:他明知应该把字写工整,可他偏写得很潦草,家长越提醒,他越反感,越不好好写,使得家长无可奈何。这都是对抗与管制互相斗争的结果。4、家长错误的关注与管教方式激化了孩子的对立行为。当孩子开始出现逆反现象时,由于家长已经习惯于严厉的管教方式,因此,往往忽视孩子的良好行为。而每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总会加重语气进行反复提醒,甚至训斥。这种惯用的、以往比较有效的管教方式,此时不仅不再管用,反倒容易刺激甚至激怒孩子。这种持续的、负性关注和严厉管教方式,不仅无法使孩子改正缺点,反而导致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更加剧。

正确关注孩子,变管教为引导,多肯定少指责,实现自我管理。

改善亲子关系是解决孩子“不听话”的前提。

正确的关注孩子,就要专门花时间挖掘孩子的优点和兴趣点,并用笔写下来。如:您最喜欢孩子的哪方面。老师向您说过孩子有什么优点。孩子觉得自己哪方面最强。孩子有什么业余爱好。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等等。了解孩子的点滴优点,有助于家长从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孩子。这种正确的关注,可以有效帮助家长学会欣赏与理解孩子。而孩子的兴趣点是最好的奖励工具,它可以准确告诉家长,用什么来鼓励孩子的好行为,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成功。这样做家长就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到渠成。

尊重和理解孩子是解决孩子“不听话”的根本。

家长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变管教为引导,和孩子平等相处,共同成长。孩子是6年级的学生了,家长可以从某一学科入手与孩子共同学习提高。例如,在作文方面和孩子共同积累好词佳句、好的开头结尾;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新鲜事写下来,读给孩子听;和孩子共同做些阅读卡片等。让孩子记录家庭开支账,引导他把每个字写工整。6年级的孩子要升初中了,这是孩子冲刺的阶段,学习十分紧张。此时,家长要精心设计孩子的每个休息日,带孩子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做他喜欢的游戏,让孩子的身心得到舒展,孩子会用最好的成绩回报父母的。通过这些方式,重新赢得孩子对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欣赏和理解孩子是解决孩子“不听话”的妙法。

孩子写字潦草是他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造成的,仅凭家长的几句提醒就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家长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孩子写字时不但提醒还要有要求,并对他说:“我知道你想把每个字都写好,但有时为了图快,就写潦草了,没关系,写慢些,把下面的字写好。”用理解的口吻说出的话,孩子感到亲切,不会有对抗心理。接着认真欣赏孩子写的每一个字(包括那些潦草的字),指出他写字有很大进步,并鼓励他说:“你写的字一个比一个好,继续努力吧!”家长鼓励的话语会成为孩子好习惯形成的催化剂,同时让孩子自己在比较中找出不足。家长要认真记录孩子每次写出工整字的数量,在日积月累、有目的的培养下,孩子会写出工整规范的字来。在培养孩子书写的好习惯的过程中,作为家长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好多时候,不是孩子坚持不了,关键是家长,如果家长能持之以恒带着孩子执行下去,孩子就会觉得家长很认真,自己也就进入自觉的轨道运行了。家长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提醒,自我监督,就会达到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由“家长管教”到“孩子自我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