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淘气男孩是好的,调皮女孩是巧的!”,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有一个故事很有寓意。妈妈让姐妹俩去玫瑰园采花。一阵过后,两姐妹中一个满脸愤怒,而另一个却兴高采烈。问其原因,愤怒的姐姐说:“玫瑰花真是讨厌,它们浑身都长满了刺!”而兴奋的妹妹却说:“玫瑰花好可爱呀,每一个刺的上面都长着一朵美丽的花!”

正如故事中所描绘的,玫瑰花这样一个美丽的事物,却因为不同的看待方式,获得了不同的评价。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她满怀着对孩子们的挚爱,寄语少儿父母和教师要正确看待“淘气”和“调皮”。俄国当代教育家阿莫纳什维里也认为,顽皮是儿童智慧的表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儿童一点儿也不淘气,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如果整个童年他都呆头呆脑地度过,长大成人之后,任何力量都不能唤醒他这种沉睡着的智慧和创造潜能。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作为教师应看到顽皮儿童的另一面。同时他还建议当面对顽皮儿童时,“教师不是要经常用心拔除野草——根除恶习,而是要十分小心地保护好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如果美好的品质得到蓬勃发展,那么恶习就会受到排挤而在儿童自己不觉察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消失。”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顽皮儿童是富有创造性和有希望的儿童。

顽皮儿童是聪明伶俐、思维活跃、反应迅速的儿童,对于教学内容经常一点就通,于是常把剩余精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以外的事情上,也因此常被教师批评为不守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

顽皮儿童是头脑灵敏、机智的儿童,他们善于在一些突然发生的情况下施展自己的才能,有许多“鬼点子”,常出乎教师所料与所控,对教师的“权威”或“常规”形成挑战,故而受到误解和斥责。

顽皮儿童是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儿童,通常他们的运动能力也很强,做事并不循规蹈矩,常常在教师要求之外做一些“出轨”的事,因此常会遭到老师的责罚。

顽皮儿童是有幽默感的儿童,他们往往把严肃的事看成很可笑的事,他们的情绪和笑声会感染别的孩子,但有时也会善意地取笑别人。这些常被老师认为是故意破坏纪律的恶作剧而还以白眼。

顽皮儿童是好奇心极强的儿童,他们通常精力过剩,不知疲倦,对任何事情都想看个明白、弄个究竟,并喜欢动手,常在探究时会因把东西弄坏而受到惩罚。

顽皮儿童是乐观、愉快的儿童,他们热情、主动,乐于与人相处,有正义感,善于帮助别的儿童,有时也因好事没做好而带来麻烦。

此外,顽皮儿童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他们是积极的幻想家,总是尽力设法去认识和改造身边的事物,由于他们的大胆、勇敢,他们的世界总是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顽皮儿童是具有创造性的儿童,他们的“异想天开”、不拘一格,使得他们做事情并不墨守成规,通常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因此,常常获得丰富的体验,产生创新的想法。由于顽皮儿童聪颖、好奇、好动、乐交往,同时他们又有一颗敏感、丰富的心,所以往往会获得比一般儿童更多的体验,也能更多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多彩。

总之,顽皮儿童是很有“个性”的,他们的这些“个性”恰恰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突出特征,因此我们切不可视他们为“异类”而频频批评指责他们。相反,应认识到他们个性中蕴涵的独特价值,予以欣赏。

相关阅读

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


在婴儿时期,女孩儿的听力比男孩儿好,特别是在人类的语音范围内。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珍·卡西迪(JaneCassidy)做的一项包括350个婴儿的研究发现,女孩儿的听力要比男孩儿敏感得多,这使女孩儿能够更准确地分辨人类的言语。

这些发现与其他一些研究结果相一致,这些结果表明,音乐治疗能够对早产的女孩儿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是对男孩儿没有任何效果,或者也有可能在实验中所使用的音乐——梵天摇篮曲——并不适合男孩儿。

这项研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思考,因为它表明男孩儿聆听世界和父母声音的方式可能会影响他们被父母养育的方式。男孩儿可能更多依恋线索而不是声音。它还提示了为什么男孩儿不能像女孩儿那样快速地掌握语言。

男孩儿不能像女孩儿那样快速地学会语言或者有效地使用语言

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女孩儿和女人比男孩儿和男人能够更好地使用语言,而且,这些差异从小就有。女孩儿比男孩儿说话早。她们的拼写(书写)和阅读能力都比男孩儿强。与男人相比,女人使用的句子更长,她们的语法结构和发音更标准,她们回忆单词也比男人更容易。

这些是天生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吗?有证据表明的确是的,因为男人和女人用大脑的不同部分来完成语言任务。

在班尼特·施威茨(BennettShaywitz)和他在耶鲁大学的同事完成的一个著名研究中,男性和女性被试被要求完成一项押韵分辨任务。结果发现,有一半女性激活了左侧布洛卡区——这是一个重要的语言中枢——和右侧同源区。相反,男性只激活了左侧布洛卡区。这个令人兴奋的发现说明,男孩儿和女孩儿可能用大脑的不同部分学习语言。

这项发现与其他大量的研究也相互印证,表明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倾向于以非对称的方式使用大脑。这就是说,他们的大脑半球更加专门化,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更少。

虽然科学家无法验证这些差异完全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而不是文化的塑造作用——养育男孩儿会影响你的大脑结构,使你的脑结构更像“男孩儿的脑”——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这些语言差异不仅在小时候有,而且终生都存在。

了解这个事实,很多家庭里有男孩和女孩的父母就应该知道在平时的教育中如何加强了。

晚点上学是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日前,一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所以专家建议,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男孩教育应“因性施教”。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施建农教授是研究超常儿童的专家,他再三说明超常儿童只占同龄人的1~3%。但相当多的妈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儿童,而且认为即使暂时不达标经过努力培养似乎也可以成为超常儿童。于是,在讨论儿童发展的时候,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

近日,有心理专家特别提醒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想让孩子尽可能早入学,想尽一切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这对于男孩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结果很可能成为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

男孩“麻烦”天生就比女孩多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日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份调查报告更加深了社会对“男孩危机”的关注。

这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主持的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所以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

“男孩危机主要体现在学业、心理、体质等方面。”孙云晓指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危机。以学业为例,2006年~2008年连续两个年度,在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再看心理危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比例达68.64%,远远高于女性的31.36%。

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更已成为国际性现象。在英国,女生几乎在所有的考试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辍学,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

4个对策挽救“男孩危机”

“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因生理发育迟缓所致。”研究组认为,三大原因造成目前的男孩危机:一是忽视男孩发育落后的事实。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为此,孙云晓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二是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三是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爱冒险、爱跑动,许多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等。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表示,在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练习、记忆优先,这样更加容易发挥女孩的优势。

如何拯救男孩,造就新时代的男子汉?“改变对男孩的态度,建立按照性别施教的教育模式非常关键。”孙云晓提出了4个具体对策: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勇于“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按照性别施教。

国外已尝试让男孩晚一年上学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从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许多。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仍落后于女孩。

当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把宝贝送进学校,他们往往会得到一个难以相信的结果,儿子怎么什么都不如别人?居然还成了问题儿童?在小学里,绝对是女孩的天下,她们聪明乖巧,处事伶俐,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所以班队干部几乎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即使与男生发生冲突,发育领先的女孩也完全能把男孩打得落花流水,且不说还有诸多计谋使男孩甘拜下风的。

正是基于对男孩发育迟于女孩的发现,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已经在尝试让男孩晚一年上学,甚至认为这是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让男孩明白:钱是怎么来的


男孩最初遇到的金钱问题,体现为购买东西的欲望。从刚刚会走开始,他就会要这要那——吃的、玩的,等等。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金钱到底是什么,他认为金钱就好像是从父母口袋里冒出来的,可以用它换来很多好东西。

因此,父母对男孩进行的第一项金钱教育,就应当是——告诉他,钱是怎么来的!

如果此时,父母对孩子不进行必要的金钱教育,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在孩子眼中,父母就会成为无限提款机,他们甚至会对父母说:“没钱,就去银行取啊!”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需要,父母就会像变戏法一样拿出钱来……这类孩子长大后,不仅会缺少赚取金钱的能力,更会严重缺乏感恩的心态,一味向父母索取,而不知回报。

每个孩子都是天性善良的,在没有受到教育和影响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而引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带领你的男孩一同去“消费”!

小明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决定带他一道去交学费。在交学费的路上,小明像很多小朋友一样,他歪着脑袋问父母:“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交给幼儿园呢?”

爸爸妈妈于是顺着问题,给他讲上学要交的这些钱主要是用于支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用于买玩具、学习用品,用于买饮料、水果,还用于给小朋友修建玩耍的场所。同时,爸爸妈妈又给他讲,这些钱是他们工作得来的,跟幼儿园的教师一样,他们只有通过工作才能获取金钱。

虽然只是交学费路上的简单对话,却可以让幼小的孩子明白了这样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为什么交钱才能上幼儿园。

二、让孩子意识到,钱是一种货物之间等价交换的中介,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的东西,并不是凭空就有的。

给父母的建议

男孩的特性之一,就是自控力不强。于是,很多男孩在无形中就养成了花钱随便和爱跟别人攀比的不良习惯。

一位父亲就曾沉痛地反思道:

一次,家里发生了意外事件,财产几乎损失精光。就在我和孩子的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儿子却对我说:“爸,明天是我们班长的生日,他和我特好,给我300块钱,我请他到卡拉OK包厢过生日。”

儿子的话,使我惊愕。区区小孩,竟然要拿钱给同学包包厢过生日?儿子的消费观念,令我担忧。我说:“儿子,咱家最近出了意外,你是知道的,爸爸哪有钱给你请同学过生日?再说,同学过生日,你为何非要请他到那种场所消费?”儿子不以为然:“我知道你最近没钱,可300块总拿得出吧。再说,请班长过生日,我是想让别的同学看看,我们哥们多酷多帅。”

听着儿子理直气壮的回答,我只有哀叹不已!

面对家庭困境,儿子不仅不闻不问,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跟父亲要钱去消费。想必故事中的父亲此时一定会悔恨不已,后悔自己之前的无度给予,后悔自己之前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生活中,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不理解父母的苦衷、贪图虚荣、讲究排场的孩子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其根源就在于,孩子并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的道理。

因为不知道金钱的获取是需要付出辛劳的,所以孩子学会了不珍惜;因为不清楚父母为这个家庭承担着多大压力,所以孩子学会了不理解;因为不了解生活残酷与现实的一面,所以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生活多么幸福……

所以,身为父母,就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珍惜并尊重大人为此付出的劳动,进而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

方法一: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

父母每天都会对自己的男孩说:“儿子,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每到月末,父母也都会拿回为数不少的工资。孩子尚且稚嫩的思维,还不能明白“工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对工资最直接的感受只能是,爸爸妈妈用工资为自己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所以工资是个好东西。于是,大多数孩子都会将目光聚焦在金钱之上,而忽略了父母在工作中的辛劳付出。

所以,不管孩子的年龄有多大,父母最应做的一项理财教育就是——带儿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

一天,儿子对我说:“我们同学都骑××牌电动车,不到2000块,爸你也给我买一辆吧,要不我那老土的自行车太没面子了。”听完儿子的话,我惊诧无语,怎么在儿子的口中,钱就像大风刮来似的呢!妻子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劳动强度特别大,我决定带儿子到妻子打工的工厂,让儿子感受一下妈妈挣钱的辛苦。

到了工厂,我问:“妈妈工作苦不苦?”儿子没说话,只是点点头,看得出他有所感受。我又问儿子,你妈一天挣20几块钱,你却一张口就要一辆上千元的豪华电动车,妈妈要干多少天这样劳累的活,才够买你要的那辆电动车?儿子虽然不说话,但眼眶里含满了泪水。

只有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工作是多么辛苦,他才会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才会明确地知道金钱是从何而来的。正如某位哲人所说的:“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付出了代价,才拥有了现在的生活。”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即便是一些金钱无忧的家长,也应当在生活中施行这一教育方法。要知道,即使你可以让孩子永远远离缺少金钱的烦恼,但再多的金钱都不能给予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看到你的付出是汗水、是辛劳,而非单纯的金钱,才会更加地敬你、爱你!

方法二:让不谙世事的男孩体味到你的辛苦

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你顽皮的孩子很可能会缠着你陪他玩。此时,你会怎样回答他?

“妈妈(爸爸)很累,自己玩去!”

“妈妈(爸爸)很累,因为妈妈(爸爸)想在六一儿童节为你实现一个心愿。所以,妈妈(爸爸)要辛苦地工作赚钱。你能给妈妈(爸爸)捶捶背吗?”

很显然,前一种回答实在很糟糕,因为你忽略了孩子的心情,他多么想念一天没见面的妈妈(爸爸),多么想在你的身边撒撒娇啊,但是你打碎了孩子的梦想。

后一种回答则一举两得,你不仅告诉了孩子,你为什么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能陪他玩,而且告诉了孩子,妈妈(爸爸)赚钱很辛苦,让孩子体会到你的辛苦,为你捶捶背、揉揉腰。这样,既告诉了孩子挣钱不易,要体会大人的艰辛,而且密切了孩子和你之间的感情。

方法三:让男孩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男孩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钢琴,他也想要,于是整天缠着妈妈说这件事。聪明的母亲没有立刻满足他,她不想让儿子成为呼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皇帝”。在她确认了儿子对学习钢琴的确有兴趣后,她认真地告诉儿子:“钢琴很贵,要用掉好多好多的钱,妈妈要认真地工作一段时间,把钱攒够后才能给你买,你得等一等。”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儿子一直记着妈妈的话,当他再次向妈妈提到这件事时,母亲故意面露难色,十分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钢琴实在是太贵了,妈妈还没有攒够钱,你能不能再等一等呢?”儿子虽然有点儿失望,但还是答应了妈妈的请求。

到了向儿子履行诺言的时候了,妈妈拿出3万元钱,故意叫工作人员将它们换成每张10元面额的,然后将一大堆钱带回家摆在儿子面前,告诉他要花这么多钱才能买到一架钢琴。孩子看到面前的这么多钱,惊讶得张大了嘴。

就这样,儿子通过妈妈的苦心,理解了一架钢琴的价值,他不仅很自觉地爱护这架钢琴,并且非常认真地学习钢琴,因为这是妈妈辛苦工作很长时间,用“很多很多”的钱买来的。

这位母亲是聪明的。对于孩子来说,买一件东西究竟需要多少钱,他是没有概念的。但当一大堆具体的钱放在他的眼前,他就会突然醒悟,原来要购买的这个东西如此珍贵。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学会了懂得珍惜,更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男孩和女孩的交往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一般孩子长到3岁时,就已产生社会交往的欲望,他们对同龄儿童发生兴趣并且需要找小朋友一起玩耍。在他们心目中,这时的男女伙伴并无什么差别,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天真纯洁的,认为只要能在一起学习玩耍就是好朋友。

其实,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有很多好处:可以使孩子消除性别的神秘感,培养自由交往、自由发展的天性;有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发展。

如果成人禁止异性孩子在一起活动,会使孩子对异性产生神秘感,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孩子也失去了与异性交往、学习的机会,使其以后可能因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而导致对社会不能很好适应。

在指导男孩、女孩之间的交往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孩子在区分男女时,往往是根据衣服、发型或语声,如果改变了人的外表特征,许多孩子就认为性别也随之改变了,所以,男女孩子在一起游戏时,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早熟,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之间天真纯洁友谊。

2、防止交往中的不良现象。

(1)男女孩子之间出现拥抱亲吻等行为。一般来说,他们并不理解这些动作的真实含义,而只是用模仿来的动作表达自己对某个伙伴的喜爱之情,家长不必担忧或斥责孩子,可以引导他们玩一些更有趣的游戏以转移其注意力。另外,家长应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影视画刊中的性爱动作,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2)防止孩子性别错位。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都已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6岁是孩子性别认定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交往中喜欢模仿异性伙伴的行为、服饰等(一般指男孩模仿女孩子),就要引起注意。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想把他当异性孩子的言行,如果有,尽快纠正。要按孩子的性别给孩子起名字、打扮,要告诉孩子,他的性别正合父母心意。其次,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所在的伙伴群体里是否异性太多,使孩子产生了模仿心理。如果有,可一边加强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边考虑让孩子进入一个同性伙伴较多的群体,给他较多的模仿同伙伴行为的机会。

(3)孩子之间出现纠纷。如果不是严重事件,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同时培养孩子友爱、合作、分享、谦让等品质,教育他珍惜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另外,尤其要教育男孩不要凭借力气大而去抢别人玩具或欺负别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