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胎教吗
2020-05-19 一定要胎教吗 童话故事一定要八百字 告诉道理的童话故事一定要告诉宝宝这些话。
孩子是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长,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会直接影响孩子。有些道理是我们自身或者我们的爸爸妈妈以及长辈经过挫折之后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可以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因此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孩子!
什么才是最重要1.旅行比上课重要。
2.主见比顺从重要。
3.兴趣比成绩重要。
4.良知比对错重要。
5.幸福比完美重要。
6.信仰比崇拜重要。
7.成长比赢输重要。
8.察己比律人重要。
教育篇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WwW.zj09.Com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
娱乐篇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扩展阅读
离开宝宝时,要不要告诉她呢?
我觉得应该告诉她。要让孩子知道妈妈不是永远都跟她在一起的。妈妈要工作、做饭、买菜……做这些事的时候是要离开她的,等做完了就会回来。我想,只要妈妈们不是有意失约,孩子对于妈妈的暂时离开是会接受的。我从宝宝生下来时就跟她讲“实话”,只要我离开,就告诉她我要去干什么,而且一定告诉她我什么时候会回来,从没骗过她。所以,她很放心让我去,从不哭闹。
喵喵妈妈的回复:(写于9/1/20011:10:54PM)
快两岁的宝宝应该是能听懂大人讲道理的,你不妨和她沟通一下。我常常和喵喵沟通的,把他当成大人,用和大人说话的语气同他讲话。他很快能接受的,而且妈妈走开时他会主动的和妈妈再见,心情很好。
cissy1016的回复:(写于8/21/20012:57:33PM)
郑好属于那种粘妈妈的孩子,但每次我上班时都能顺利和她告别,现介绍与宝宝说再见的一个小经验,那就是描绘与宝贝见面的情景(但最好是以前经常发生的):
每天早上和郑好说:“再见”,她总要哭上几嗓子抗议,这时,我总要把她抱在怀里,轻轻给她说:“宝宝,妈妈晚上下班回来,一按门铃,叮咚,叮咚,宝宝来开门,就问谁呀?……妈妈呀”,或者说:“宝宝,下午跟阿姨在外面玩,远远看见妈妈,妈妈蹲下张开双臂,你就扑过来跟妈妈来一个热烈拥抱”。这样屡屡见效,每次宝宝都能很通情达理的跟妈妈说:“再见”。虽然小泪珠还挂在脸上。
最近我开始把最后几个字留给宝宝让她来说,她也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然后跟妈妈说再见,有时候甚至不用再来这一套程序了,宝宝也许明白肯定会很快和妈妈再见面的。
前天当我说到:“……扑过来跟妈妈来一个热烈……什麽来着?”正等着宝宝给妈妈说:“拥抱”二字,就看这郑好看了我一眼,忽然摆摆手冲妈妈说:“再见吧”。一副不屑回答的样子,把我给逗得笑起来了……
lices的回复:(写于8/21/200111:52:01AM)
赞同晴晴妈的观点,我也是那样。每次出去上班都要告诉瑞瑞我要上班,因为妈妈要挣钱给瑞瑞和姥姥花。有时候是需要对讲几遍的,也有的时候瑞瑞会告诉你他不花钱,舍不得你走,但大部分时间都会跟你说再见。刚开始会有一些困难,花费的时间要多一些,一定要坚持。
yj94的回复:(写于8/21/200110:17:16AM)
洋洋20个月,和顺顺一样,每天早上睁开眼,就开始缠着妈妈,妈妈走时,总要大哭大闹。不过,据奶奶说,洋洋只闹一会儿,妈妈走后,表现非常好。最近几天,洋洋睡得晚,起得也晚,妈妈就省心多了。昨晚十一点了,洋洋还在和爸爸玩牌呢,边出牌边說,“-打-打”,真是受不了他。
hanshome1999的回复:(写于8/21/20019:36:21AM)
晴晴从三个多月开始,我上班都告诉她妈妈上班去了,下班回来陪晴晴。到能说话时就与她说妈妈上班去赚钱给晴晴买牛奶,否则晴晴就要没牛奶喝了哦!一直来除了生病时我出门时要哭闹,她都能主动与妈妈说再见。有时我还在穿鞋,她看见我要出门的样子就来与我说,再见然后就走开了。有时不舍时就自己安慰说:妈妈去赚钱买牛奶,下班了马上会回来的!当然我一下班马上回家。
我觉得一定要告诉宝宝,正因为你是偷偷的走才使宝宝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啊!二十二月的宝宝已经很懂事了,一定要快快改过来!
somestone的回复:(写于8/21/20019:28:53AM)
我总是反复的告诉宝宝,妈妈要上班,要不就不能给他买玩具和食品了。有时候很挺话。
aleta的回复:(写于8/21/20012:07:27AM)
要告诉她,但尽量把告别的过程缩短,说妈妈要去上班,下班回来陪宝宝,然后让她跟妈妈说再见,就可以走,不要偷偷溜。
如何培养宝宝的健康人格?一定要记住这些准则!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这些坏习惯最容易被宝宝模仿,一定要注意了!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无论要做什么一定要注意言行,不要让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影响孩子的一生。
宝宝喜欢模仿,那么作为整天与宝宝亲密接触的父母,你的行为将会是宝宝模仿的对象,如果作为父母的有以下的这些坏习惯,趁早改,否则被宝宝模仿,会影响宝宝的一生。
一、没礼貌
所谓的言传身教,作为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父母要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宝宝,让宝宝学习。
在社会上,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人际关系上,没有礼貌都会很难行事,会给自己大打折扣。
二、对宝宝太过“大方”
很多父母对自己舍不得,但是会大手大脚的对待孩子,凡事都给孩子最好的,以至于孩子长大后形成奢侈的习惯,不懂得量力而行,这样子会害了宝宝,到时候你可别说宝宝不懂节约,这都是作为父母的你们从小给惯的。
那么父母应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给宝宝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要选合适的就好,使宝宝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喜欢比较
有一种比较是“别人家的孩子”,相信很多人都是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长大的,小时候父母总说别人家谁多好多好,真是一直在伤害中度过的,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过得很自卑,很多时候都没有自信。
其实父母不应该总是把宝宝与别人作比较,这样会让宝宝失去自信,很自卑。
四、宣泄自己的情绪
有些父母生气了,不高兴了,会在宝宝面前发泄情绪,这样会使宝宝形成不良的习惯,当自己不开心了,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让宝宝学会了挑毛病,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应该正视事情,和宝宝心平气和的说事情,用公正的眼光。
五、说谎
我们知道谎言不一定都是错的,但是你对宝宝说谎,一定会影响到宝宝的,会让宝宝觉得说谎是对的,也使宝宝学会了说谎,而且很有可能使宝宝形成意识的偏差。所以在宝宝面前,父母一定不要说谎,就算是善意的也不行。
宝宝哭闹一定要抱
不知道什么时候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孩子哭闹的时候一定不要抱,这样会惯坏宝宝,导致宝宝会以哭闹为手段,养成一直要抱着的习惯。你妹,小编真的想说,这真是最坑爹的育儿谣言,没有之一。
新生儿不会说话,哭闹是唯一的表达方式,而他们之所以哭闹,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情感性依附的需要新生儿身心方面的能力有限,需要仰赖父母的照顾才能够生存。在这种依存的关系中,婴儿逐渐发展出对父母亲的情感依附。到了六个月大开始认人的时候,婴儿更会因为看到陌生人就焦虑,父母离开就哭闹,这些都是情感性依附的表现,也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我们了解幼儿有这方面的需要,便会接纳他、抱抱他,减低他的焦虑。等到这段时间(六个月至一、两岁间)过去后,此种依附的需要便会逐渐减低。
2.工具性依附的需要婴幼儿在学会爬行、走路以前,都需要藉助父母或家中其他成员的拥抱,来移动身体、扩展生活的空间。这方面的需要,在孩子能够爬行、走路之后,就逐渐消失。
3.制约习惯的反应许多父母在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常是听到孩子哭就把他拥入怀里,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学习到︰不舒服、有需要时就哭;哭了以后就期待着被抱。如果没有人抱,便哭闹不休。哭是婴儿借以表示他饿了、尿湿了、想睡,或是想要亲近家人的一种本能。他哭了,我们就该去抱他,观察他、了解他哭的原因,不要因为怕给他过度的疼爱,而不肯抱他。如果我们对于宝宝的呼唤(哭)不加理会,恐怕幼小的心灵会有挫折感,反而会影响日后他对这个世界的信赖感。
许多研究显示,母亲拥抱初生婴儿,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婴儿从母亲的子宫初到人世,新的环境、新的生存条件,难免有不适的无助之感。把他拥入怀里,让他体验温暖的肌肤接触,聆听熟悉的心脏跳动,自然能减低他适应新世界的焦虑,感受到亲人对他的欢迎。等他渐渐长大,就会用各种方式传达需要被抱的讯息。所以,宝宝哭闹,家长一定要正视需求,给与拥抱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