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并不容易,但是请不要在无时无刻给孩子灌输“我们养你多么不容易......”不要在孩子耳边喋喋不休的说“都是为了你.......”不要每时每刻跟孩子灌输“金钱来之不易,这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挣来的......”这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以及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生活质量并非由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决定。一位朋友富有而且修养气质很好,兄弟姐妹也都如此。她的童年时代,物质上大家都很贫乏,但他的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从来不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流动,所以后来到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各个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见过几个这样家庭出来的人,出生于中国最贫乏的年代,父母一贫如洗,但即使半年只能吃一顿肉,也愿意叫上孩子和朋友们一起快乐分享,孩子们精神气质如贵族一般。后来等政治环境一好转,他们总是能最先找到出路。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必须三代财富才够培养出贵族,而是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所以说,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未来能否丰盛。很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童年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动?带着匮乏感来到社会上,潜意识指挥着自己,也容易处处体验匮乏与沉重。

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总是找吃力不赚钱的活,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容易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浪费。例如曾经总被父母说不要浪费护肤品,自己赚钱后忍不住买大量护肤品,却舍不得用,最后都过期浪费。

如果父母经常传递的是:物质攀比可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那么孩子未来很可能收入一般,赚钱上“不思进取”,却又同时物欲难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盲目囤积。

一位妈妈观察发现,给女儿买的玩具或手工材料,若教育说要爱惜,不要弄坏或浪费,基本上这玩具或材料就被女儿闲置,时间长了不是放坏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违背当初买它们的初衷,造成更大浪费。还有妈妈反馈说,给儿子买了颜料和画笔,教育儿子不要浪费颜料,结果儿子只用画笔画画,不用颜料。

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

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大人认为道理多正确,孩子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大人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如果父母持续不断以正确为理由强加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也就变得如大人一般,活得沉重压抑,制约在所谓的“正确人生道理”中。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心穷之人一旦拥有权力便容易穷奢极欲,刘志军成克杰等著名贪官都回忆说,出身穷苦是“思想走偏”的原因之一。所以爸爸妈妈们别在不停地给孩子灌输你们多不容易,挣钱多辛苦,一切都是为了等等的观念了。

相关知识

“穷养儿,富养女”OUT了吗?


“穷养儿,富养女”是传统的育儿方式,可是,时代变了,流传恒久的古训是否也要变通?怎样“变脸”才能更适应现在的孩子?本次专题,记者采访几位家长及相关育儿专家,为你一一答疑解惑。

调查:六成家长赞同古训

“穷养儿,富养女”是一句育儿古训,流传至今,是否还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的家长对此又是怎样看待?日前,某门户网站针对这些问题做过一项调查,近千家长参与其中,热烈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家长认为有必要按照性别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此外,有17%的家长认为,现代社会,男女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样,所以在教育方面也应该采取相同的方式。

另外,有64%的家长认同“穷养儿,富养女”的古训,但也有将近10%的家长觉得,“无所谓,现在条件好了,做不到‘穷养’。”网友沙沙妈说道:“就这么一个掌中宝,确实舍不得让他太吃苦,家里有好吃、好玩的,大人肯定先让给他。”

家长观点对对碰

观点一:古训有理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总是有一定的道理,我很赞同“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因为我自身就有很深刻的体会。我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比她弟弟大五岁。在他们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差,所以我总是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给孩子。

可是,在生活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总会偏向小儿子一些,物质方面的满足比他姐姐要好些。等他们长大后,一些弊病就出现了,女儿虽然很听话,可也有些自私,很少将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儿子渐渐有些贪图享受,遇事自己不愿解决,总想依靠别人,看来真是“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

如今生活条件虽然宽裕多了,但男人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主要支柱并没有改变。作为父母更要注重培养他坚强意志及生存能力,如果太娇惯就会变得文弱,失去男儿本色。女孩要富养,长大了才不至于在荣华富贵面前栽跟头,当然也要注意引导,不要养成一味贪图享受的寄生虫。

——刘阿姨50岁医生

观点二:现代社会男女平等

我觉得这个观念太绝对,过去提倡“穷养儿,富养女”,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男孩自出生以来就被赋予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需要不断磨炼,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来才有所作为;而女孩最终是要嫁人的,“富养”的女孩才可以有更多的见识,有更优雅的气质,为钓“金龟婿”做好一切准备,而且也不至于被别人一点点好处及花言巧语所俘获。可现代社会,男女地位一致,女人照样要在社会上打拼,养家糊口,所以教育方式也不应该区别对待。

其次,该“富养”还是“穷养”,并不完全由父母意愿决定,这还受每个家庭经济实力、个人素质等具体境况所限制,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去做就行了。

——吴女士32岁职员

观点三:“穷养”物质“富养”精神

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情况下,我生育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从物质方面来说,我觉得都应该“穷养”。

儿子8岁了,我几乎很少给他买零食,对于他喜欢的玩具,也并不是全部满足他的要求。女儿5岁,从小时候起我就注意培养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比如,吃东西不能浪费,外出不乱买东西等。我觉得在“穷养”孩子的基础上,更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长大后创造财富的能力。

虽然物质上要“穷养”,但精神上应该“富养”,比如偶尔到高档饭店吃吃饭,或者是去听听音乐会,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有空的时候,带他们出去旅游,让孩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山水,尊重各地的风土人情。

我们希望“富养”出孩子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大气的为人、得体的举止及文明高雅的生活习惯;“穷养”出孩子的坚强不息、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奋发图强等优良品质。

——卢先生38岁公司老板

专家观点: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有家长说,现在生活条件好,想“穷养”孩子都不容易,果真是这样吗?

广州市某幼儿园赖园长指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家长在无形中确实“富养”了孩子,总是倾其所有给孩子最好的,如果再去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穷养”,就有些言过其实,现在的“穷养”其实更要讲究方法。“穷养”是要从小培养他自立和受挫的能力。等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可以尝试适当地给些零花钱,但要教给他理财的方法,比如记账,知道哪些东西应该买,哪些是浪费。

其次,要让他意识到,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没有理所当然的索取。现在独生子女普遍比较自我、霸道,家长在生活细节上还要学会对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长给个“六、七分”就好,必要的时候跟他讲讲条件。

另外,要培养孩子有正确的心态,接受一些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这些财富。

再者,做一个“懒妈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喜欢参与家务的,而大多数妈妈太勤快,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机会,才使孩子变得好吃懒做。此外,“穷养”也要注重挫折教育,让他在不断碰壁中变得更成熟。

一般来说,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比如对待男孩,可以多一点自强不息的教育,不服输,愿意吃苦,要对未来有大志向;对待女孩子,有条件的话学学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在家里,有意创造环境,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早教知识:宝贝你知道我是多么爱你


它是来源于杭州市的一个服务热线。我敬佩这名妈妈,她是一位顽强而杰出的女士。针对那样的家中,针对幼年的宝宝,大家无私奉献自身的善心,对她们而言是日常生活极大的精神寄托。

我是多么的爱着你

我一直想就我女儿的状况开展资询,我认为她真的是有心理健康问题。我爱她,我不愿意舍弃她。

在闺女10个半月的情况下,老公得了癌病,刚开始接纳各种各样医治。以便照料病危的老公,我还在闺女十五个月大情况下就送她上幼儿托班了。一开始她还很融入,可之后,她每日一定叫我亲身专车接送,不然也不上幼稚园。如今,闺女乃至害怕独立和爸爸在家里待着。

她不上一岁就刚开始咬自身的下嘴唇,焦虑不安的情况下咬得更为强大,睡觉前也咬得很厉害了,直至入睡才行。我说了她一次次,仍在她的嘴巴上涂朝天椒,乃至因此打了她,但都无论用。口腔牙科的医生说她的上牙早已一些业务外包,将会之后要戴牙齿矫正器,想听了简直急。并且,闺女从一岁多刚开始在很生气和痛哭的情况下就会尿裤子,到现在早已有一年多了,眼见气温逐渐凉了,我该怎么做呢?

您所承担的各种各样压力或许是平常人无法想象的。尽管您沒有告知宝宝,可是宝宝会敏锐地感受到您所承担的极大压力,进而对她本身也产生一股压力。现阶段,宝宝的个人行为:咬下嘴唇、在很生气和痛哭的情况下就会尿裤子、不上幼稚园、害怕独立和爸爸在家里待着这些,全是这类压力的外在反映。家中的忽然转变,让宝宝忐忑不安、手足无措,她缺乏安全感,唯恐丧失爸爸妈妈的关爱。因此,她就用自身独有的方法来造成您的留意,召唤您给她关怀。

您最先必须做的便是给宝宝归属感,由于宝宝传出的数据信号表明她很必须这种。您能够积极地用语言表达能力对宝宝的爱:“商品,我喜欢你!不管发生了什么,我还在你旁边,我都是协助你的。我也爱你父亲,我能始终守候大家的。”您还能够大量地应用肢体语言,跟宝宝有大量的身体接触:相拥、轻轻拍打宝宝的背或是前额、握紧宝宝的手等,那样能够带来宝宝大量的归属感。

次之,您必须把家中的具体情况慢慢向宝宝表明,让宝宝学好认清实际,从而她才可以面对现实,才可以提高她的承受力。“不管产生哪些,父亲始终是爱着你的。”宝宝仅有接纳了父亲,才敢与父亲独立交往。假如宝宝不在乎的说说,她是沒有承受能力可谈的。她总是忐忑不安、手足无措。因此,她在焦虑不安时咬下嘴唇咬得更强大,在很生气和痛哭的情况下就会尿裤子,一定要您亲身专车接送才肯上幼稚园,更害怕独立和爸爸在家里待着。

第三,任何时刻,要是您离去宝宝的身旁,都应当宁静地、确立地告知她您要到哪去、要去做什么、会离去多久,让宝宝心里有数。假如宝宝想跟随您一起去,您能够酌情处理。那样,既让宝宝了解了真正的实际自然环境,又提升了您与宝宝亲子游相处的時间。最终,我衷心祝愿您的宝宝快乐成长。

网友谈“富养女穷养儿”


现在很多妈妈都说要富养女儿,穷养儿子。

其实这同中国传统的观念是非常接近的,自古中国人就需要儿子顶天立地,要能撑得起家业,娇儿多败家。所以,儿子要能守住财,就不能太娇惯。

女儿呢,女儿是人家的人。女人吗,不需要那么能干,做个好太太、好主妇,能做家里体面的女主人,就行了。所以,女儿的生活需要富养,这样才能应对未来的幸福生活。

目前的世界,同以前的世界并不相同,世界的交流在加剧,尽管性别分配给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但是,女孩子拥有的机会更多了,如果还是要把女儿限定在贤妻良母的角色,这会让女儿失去更多的人生选择,失去很多的乐趣。

富养不是说要给孩子充分的物质条件,以免孩子以后承受不住对物质的渴望而陷入诱惑。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抵抗不住的物质诱惑,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针对于某种物质,而是针对这种物质背后带来的心理的渴望。除非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就目前的条件下,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足够的交流,孩子不会像想象中那么没有自控力。

但是,一个人的眼界,对一个人的帮助则是巨大的,这比家长能提供多少物质支持要更能帮助孩子的成功和成长。张朝阳,能有成功的搜狐,不就是因为到美国看过了,了解了,体验了,然后搬回中国占了先机吗。

在现在这个社会,信息量巨大,信息的更新速度如此的快速,人才的更替更是短促。是什么能让我们成功?是我们的眼界、思想、智慧和情感。

有一次,我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期节目,是“实话实说”关于孩子要不要早上学展开讨论,台上的一个女嘉宾深深的吸引了我。她那么睿智,那种自信让她的脸上增添了很多光彩。后来我知道她叫陈晓薇,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毕业后,留学美国,为了自己的梦想,回国在央视做主持人,为了家庭再一次回到美国,任中华网CFO,现任第九城市总裁。

陈晓薇的优秀同学多得是,大家都是聪明人,为什么她能出类拔萃,因为她的思想,她的智慧,她的能力。纵观幸福的人,成功的人,大多都具备智慧、心胸、眼界、丰富的阅历。

所以,如果要富养孩子,就给孩子丰富的阅历、博大的胸怀、开阔的眼界、独立的见解、正确的判断力。

物质的支持并不需要刻意约束或者无条件提供,只要给孩子同她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物质就最好不过了,只有这样,才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太好的物质和太差的物质一样,都会让孩子产生孤独感,都会让孩子自卑。

关于穷养会让孩子失去物质抵抗力,我想可能妈妈们最担心的就是,等女儿成年了,很轻易就被一个男人一杯有情调的咖啡吸引了,或者,由于对物质的贪求,而丧失自己。这对于女孩子来说,是很可怕的。

可是,穷养是什么?穷养和富养都是超越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周围的环境,针对孩子做一些改变。富养是超越自己经济实力,而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物质支持。穷养是故意苛求孩子,让孩子体会同自己的家庭经济和周围环境低一层次的生活水准。

大家关于穷养和富养的困惑,是以这个为前提的,否则,讨论起来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我的经济能力就只能这样,给孩子提供一碗粥,一杯水,你还说是不是该穷养的问题,这有什么意义呀,我也想富养呀,不是没办法吗。所以,我们说穷养富养,是针对你周围的环境和你自己的实力。

从这个角度看,大魔其实不能“穷养”,因为你接触的人群和小魔的同学和朋友们已经决定了,你不能所谓穷养,否则,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困惑,和社交障碍。你只要按照你的实力给孩子提供你能提供的生活就好了。

其实,所有有经济实力的妈妈,都不必刻意去追求穷养。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上学的环境中,同学们绝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如你家,你就有必要穷养了。因为从小孩子的心理来看,能同周围人趋同,而获得认可,是很重要的。否则,他们会自卑,会孤独。尤其是在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还没有对物质好坏有判断力的时候,他们的判断就来自周围人群,周围人都在用,他们就觉得好,这东西就对他们有吸引力。否则,再好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也不会喜欢了。

关于穷养不会对物质丧失抵抗力,其实,只是穷养,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是不要苛求孩子。只有两种情况下,会让孩子失去抵抗力,一种是虚荣、攀比。另一种就是不独立,没主见,不自信,没有判断力的时候,孩子会轻易相信别人。

所以,是否给孩子提供物质支持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是否给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思想。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判断,没有自信,那么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都容易失去物质的抵抗力。因为永远有你更富的人,永远都有你没见过没得到过的东西。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单靠经济支持,是否穷养和富养,而是综合教育决定的,而这个综合教育比物质提供更重要。

关于猫说的,富养要靠钱堆,这个我很不赞同。难道眼界的开阔只能通过出国、旅行、看高价电影吗?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就是武汉的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武钢的工人家庭,自己出生的时候还稍微有点缺陷,后来做了手术弥补了一下,不过还是能看得出来。她从上大学就开始到大公司打工,在公司里见了很多事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自己也比较善于学习思考。24岁时,就已经是独当一面的经理人了。现在不到30岁,在业内的名气很响亮。她的成功来自她比同龄人的见识更广阔,经历更丰富,而她的见识就来自她打工的经历,来自她的用心。

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都需要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如果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相一致,而刻意追求穷或富,那确实会造成问题。

所以,我认为,现在讨论是否穷养还是富养,都不必要,给孩子适合你们家庭的物质条件,同孩子周围大环境一致的生活,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有思想、心胸开阔,经历丰富,这些才是孩子未来能否幸福、能否有竞争力的加油站。

孩子喜欢游戏而非“灌输”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儿童早期教育研究者玛斯博士指出:早期教育是21世纪儿童要在早期教育中获得影响未来的能量,不是通过灌输而是通过游戏。

婴幼儿教育应该讲究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内心就渴望学习。对整个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想触摸、探索整个世界,而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也是最为自然的学习方式。

似在游戏实在学习

孩子天生内心就渴望学习,对整个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想触摸、探索整个世界,而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也是最为自然的学习方式。只是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娱乐只是打发时间的事,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其实,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充分展示爱玩的天性。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他们应该通过游戏来学习技能。0-6月,宝宝在人生的最初几个月里,通过看、听、摸、闻探索一个充满惊奇的物质和感官世界。这几个月他们逐渐熟悉自己的身体,有了自我意识,并开始建立与父母之间永久的情感联系。6-12个月的宝宝飞速成长,他们很快就将迈出人生第一步,10-18个月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行走,这时的游戏将使他们学会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14-28个月的孩子已经强壮起来,运用他们想象力玩各种假扮游戏,可以使他们对个人和团体产生更大的兴趣,并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际上,游戏也会为孩子的情感、生理和智力的发展带来诸多益处。大部分时间,孩子好像是在玩,但孩子们正是在游戏中学习很多重要的技能。比如与人沟通、算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个性,同时游戏还为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孩子是在0-3岁期间,更应该对孩子进行的是一种亲人和家庭感觉的培养。游戏还可以为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提供宝贵的机会。父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老师,与孩子快乐的互动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认知、社交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许多实际案例表明,接受过健康快乐早教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也往往比其他的孩子表现更好。当然,父母首先要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游戏需要花许多时间

首先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父母往往由于工作比较繁忙,感觉自己腾不出很多时间来照顾孩子,与孩子游戏、互动。实际上,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与孩子的互动游戏,为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每周除了可以定期在专业的早教中心和孩子一起参加互动而娱乐互动不一定是要在专门的娱乐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如每天给孩子着装、喂食、洗澡等的过程中,做一些有趣的互动,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厨房中的一些锅盆或者纸箱,这些也许比昂贵的玩具更有效,它们所发出的不同响声会激发孩子们创作音乐的渴望。

误区二:任何游戏都是对儿童有利的

有家长认为任何游戏都是对儿童有用的,因此各种游戏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尝试。其实早教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游戏都是平等的,对孩子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一些难度较大的游戏,可能会让孩子们觉得太多东西无法接受,从而失去对学习的渴望。

误区三:母亲角色更重要

在孩子的早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对于孩子来说是同等重要的,父亲更注重与孩子之间进行一些有挑战性的体能方面的游戏,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所要做的事情是允许和鼓励父亲参与孩子进行的游戏和互动。

误区四:“功利性”的传统教育理念

中国教育很注重知识的灌输,家长对早教的看法比较“功利性”,专业的早教学家指出早教不应该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大强度的灌输只会导致孩子最终放弃努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教育是早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中国家长工作繁忙的状况,家长应当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正面的积极的关系,如果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接触,也可以在替孩子穿衣洗澡、喂食喂奶的简单过程中运用游戏式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家长还要注重孩子的社交和制造他们与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而对于没有兄妹的独生子女,高质量的早教中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