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动量较大,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喜欢玩“顶牛”、头倒立、翻跟头等;中小学开展垫上运动等体育活动,如果准备不充分、技术不熟练,也容易造成颈椎损伤。如果从单杠、双杠、高低杠摔下,应高度重视。

三阶段、三对策,将颈椎病遏止在婴幼儿期

医学研究表明,困扰中老年人的颈椎病,相当一部分归咎于孩提时代的颈椎损伤。另外,颈椎病病人日趋年轻化甚至低幼化,也给人们敲响警钟:应将颈椎病的预防提前到婴幼儿期。换言之,从小呵护颈椎,消除种种“天敌”,将颈椎病遏止在婴幼儿期,可惠及您的一生。

那么,儿童的颈椎有哪些“天敌”,该如何防范呢?本文将分三个年龄段为您一一解说。

3岁之前

3岁的巍巍老嚷头晕、脖子痛,而且症状越来越严重,脖子发硬不说,晃动脖子还会发出“嘎巴、嘎巴”的响声。到医院一检查,发现他小小年纪竟攀上了颈椎病。追问病史,却与产伤有关。原来,巍巍妈当年在一家乡镇医院分娩,分娩期间曾动用过产钳。巍巍出生后颈部皮下有一个小肿块,医生说是血肿,过段时间就没事了,父母因而没有在意,谁知……

医生点评:第一个“天敌”是产伤,在0~3岁小儿颈椎“天敌”的黑名单上高居首位。原因在于,胎儿的颈椎关节在出生时多处于半脱位状态,加上多数胎儿以头部率先娩出,余下的最大关卡就是肩部,此时助产医生常常前屈、后伸和左右扭动胎儿头颈,以帮助胎儿双肩及时娩出。在这期间,如果助产者缺乏经验或操作粗暴,则容易造成胎儿颈部肌肉、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甚至颈椎脱位——巍巍的病根就是这样落下的。虽然婴儿出生后经平卧3~4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这种产伤多可修复,但个别伤重者还是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患,如造成颈椎小关节错位,成为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天敌”当推“父母或保姆养护失当”,比如抱姿不当等。原来,婴儿头部较大,其重量所占体重的比例较大,加上出生后半年内颈部肌肉韧带发育不全,难以支撑头颈部的重量。因此,大人抱起婴儿时稍有不慎,即有可能造成其头颈过伸过屈,从而增加颈椎损伤的概率。再如,不少家庭都购置了婴儿车,年轻父母将宝宝放在婴儿车内逛大街,宝宝低头睡着了,还一直往前推着婴儿车,无疑又给宝宝的颈椎损伤“创造”了机会。

第三个“天敌”则要算外伤了,如宝宝会爬、会走时,不慎从床上掉下而损伤颈椎等。更为糟糕的是,宝宝掉下床时如果头部着地,多数父母甚至医生都只会想到并注重应对脑外伤,却疏忽了颈椎的损伤。殊不知,颈椎外伤的情况远比脑外伤要多。道理很简单,脑部有坚硬的颅骨保护,而颈椎却没有,因而婴儿常在头着地时受到间接暴力的冲击,形成压缩伤。

此外,在学前和中小学时期颈椎损伤,更多以戏耍运动和意外造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动量较大,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喜欢玩“顶牛”、头倒立、翻跟头等;中小学开展垫上运动等体育活动,如果准备不充分、技术不熟练,也容易造成颈椎损伤。如果从单杠、双杠、高低杠摔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知识

电子产品让孩子很受伤


每逢周日下午四五点钟,家住北京海淀区万柳的李女士和秦女士都会出现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为她们的女儿摇绳,两个10岁左右的女孩穿梭于摆动的大绳之间,玩着、说着、笑着……

李女士告诉记者,院子里的孩子不少,但遗憾的是每次都没能吸纳到更多的孩子参加,有的匆匆路过,不是忙着回家就是赶去外面上课,而年纪小的不会跳、也不敢跳,所以本该是众人参与的活动,每每就变成了两个女孩的游戏。

不必讳言,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迷上了电子产品。

远离运动类游戏

北京海淀区八一中学初一的赵谦平时爱打篮球,“男生大都喜欢球类运动,不过因为场地、同伴等原因,每周也只能在放学后玩一两次,周末有时间会上网打游戏,或者打几局台球。”初二女生张丽阳玩的方式是用MP3听音乐、上网聊天或看电视。她说,女生课间和课后运动都不多,唱唱歌、聊聊天、发发短信就是一种放松。

在一些小学的课间自由活动时间,操场上满是兴奋不已的孩子们,花季少年们在追逐打闹,男生不是在你追我赶,就是几名同学把其中一名小同伴摁倒在地,然后起身跑掉;女生们多数都是三五成群地结伴聊天、嬉戏。只有少数学生在操场跳绳、踢毽子。记者发现,课间10分钟,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游戏项目就是疯跑、打闹。

“现在说到游戏,孩子们能说出来的只有网络游戏,他们确实不太会玩,怎样才能让自己玩得开心,这还得由老师教。”一位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如是说。

与运动游戏形成反差的,是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热衷。

上个周末,单女士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大家提前说好都把孩子带去,给小伙伴们创造一个交往的机会。可是,无论是十几岁的大孩子,还是三四岁的小朋友,无一例外地在餐桌旁安安静静地坐着,手里都拿着平板电脑或手机,自顾自地玩着“切西瓜、赛车游戏、植物大战僵尸”。

单女士主动帮儿子“外交”,可孩子们都不大“领情”。无奈之下,儿子只能拿妈妈的手机玩,回家的路上还一个劲抱怨妈妈为什么没带ipad来。

约束过多内容受限

之所以热衷电子产品类的游戏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孩子们摆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以不受学习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平时学习忙,我还上了手风琴、围棋、绘画、英语、奥数、跆拳道6个课外班,每天玩的时间最多半个小时。我喜欢打电脑游戏,户外活动很少。我觉得在家里玩比在外面玩好,在外面容易摔跤,车也多,不安全。”11岁的邹佳这样说。

北京西城区某中学初二班主任丁老师介绍,由于面临激烈的升学竞争,学生普遍缺乏闲暇时间,休息日所做的仍是与学习有关的事。那些将学习看得很重且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在休闲方式和休闲意识上要比其他学生还差,因为他们给自己的压力更大。

孩子们之所以不会玩,与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太多,与社会现状也有一定的关系。“考虑到安全问题,一些有一定危险性的游戏都不允许孩子们玩了,而一些球类游戏,在课间一般也不会让孩子玩,这样孩子会玩的游戏自然就少了。”北京海淀区一所小学体育老师表示。除了考虑安全问题外,卫生也是学校和家长考虑的主要问题,“比如弹玻璃球这种游戏,因常常弄得孩子身上很脏,家长也很反感。”

除了安全和卫生让很多游戏远离孩子之外,缺乏足够的空间是导致网络游戏成为了孩子们游戏单调的客观原因。“以前想玩游戏,随便找个地方就能玩,像警察抓小偷、捉迷藏等需要一定空间的游戏,现在孩子们想玩都不好找合适的场地了。”女儿读三年级的家长申女士告诉记者。

会玩比学习更重要

如此一来,孩子们在“可怜”的业余时间里大多只能是和机器玩,和不会说话的玩具动物玩。且有更多的幼儿也加入到“屏幕宝宝”的行列,那大大小小的屏幕成为他们感知世界的窗口,而这引发的不良影响正在不断显现:突出的问题是视力下降,还有就是缺乏观察力、思考力,学习被动、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等。

据报载,陈女士的女儿小丁丁,3周岁半,往日活泼好动,正上幼儿园小班。“前一阵子,我常常让孩子在家里玩电脑游戏,看到她安安静静地,还挺高兴的”最近,丁丁经常眨眼睛,这才引起陈女士的重视,赶紧带了女儿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的眼睛出了问题,我现在在家基本都不开电脑,连电视也很少给孩子看了。”陈女士说。

“这些高科技产品让孩子的眼睛很受伤,在周末就诊高峰期,有时候一上午10个验光近视就有6个。”北京市一家妇幼保健院小儿眼科主治医师不无担忧地说。

翻开这位医生的“门诊工作日志”,随意挑一个周末简单统计——

3月24日,星期六,门诊人数为37人,临床初步诊断有18个,来复查的有10个,近视的7个,其中年龄最小的4周岁。“现在来看眼科门诊的病人是越来越多,年龄却是越来越小。”

不少孩子正是因为把玩电子产品而戴上了眼镜。小姑娘晨晨今年12岁,在读小学四年级,去年下半年视力0.8,今年去医院查视力只有0.2了。“过年的时候正逢自己出差,没想到,晨晨就每天连续在家玩电脑”晨晨的妈妈如今非常后悔,她说,“因为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差,爷爷奶奶又管不了,一时没管住晨晨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戴眼镜的现象显而易见,而其他伤害却令许多父母一时半会儿难以察觉。像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老鹰捉小鸡、堆沙等传统游戏现在还有多少孩子知道?在这些传统游戏被淘汰的同时,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化、个人化,孩子到户外玩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少,体质不断下降;同时玩耍的伙伴过少,孩子的性格逐渐变得孤僻,缺乏团队精神,时常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2010年,一位成绩优秀的上海高中生参加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面试,当被问道:“你课余玩些什么?”时,这名学生回答:“我是从来不玩的。”对方以“不会玩的孩子往往是书呆子,缺乏创造力,没有发展潜力”为由,毫不犹豫地将其淘汰。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曾提出孩子在10岁以前应做的32件事情——在河边草地上打滚、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在我们身边,现在有多少孩子经历过这些快乐?

在一家网站的家长论坛上,网友半颗牙表示,“家长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玩乐和游戏的能力。”他认为,孩子玩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比如在草地上打滚,是在培养生活的野趣;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是提高探险和挑战意识;养小动物、采草莓,是让孩子独立担当,学会生活;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是要激活科技意识,提高动手能力;丢沙包、跳皮筋、斗鸡、滚铁环,是让孩子学会竞争、合作,对体力、耐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专家认为,会玩的孩子,往往对事物充满探究的兴趣,成绩一般都不会差;而那些努力学习、不怎么玩的学生,可能会做到功课门门拔尖,但朋友很少,进入社会后反而不如会玩的同学能适应。

儿童的时间不应该被学习、培训挤满,应该有大量的自由玩耍的时间。无论是独自玩,还是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对于儿童的认知、体能、人际交往和情感健康都十分重要。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试着用已知的知识去解释发现的疑问,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用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他们的身心也得以滋养,并能拥有一个充满趣味和韵味的金色童年。

一句话:会玩,对于孩子来说,甚至比学习更重要。难怪有舆论对此很是感慨,对这样的现象很是担忧:“如果连玩也不会了,将来还能指望孩子干什么呢?”

儿童学芭蕾 小心足弓受伤


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培训班,其中芭蕾舞以其优雅而成为热选,但可否知道,过度的芭蕾舞练习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中山大学附属三院骨科副主任戎利民强调,儿童练习要注意控制强度,通常一天最好不超过两个小时。

芭蕾舞要求讲究技巧,其中最典型的动作是要两脚打开180度。这要在肌肉柔软的六七岁时开始练习。而此时的小孩的韧带和骨骼尚处于生长阶段,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控制训练的时间和强度,以防孩子受伤。

芭蕾是足尖上的艺术。从医学的角度看,施加于关节的异常压力会导致扭伤。戎利民透露,曾有过因跳芭蕾扭伤致骨折的病例。因此训练时,要让孩子的双足及时放松。

少儿芭蕾舞艺术培训学校一天上课的时间多为两小时,一般不会引起对孩子韧带骨骼的损伤。但全国统一的芭蕾舞考级预计在11月底进行。为了能顺利通过考级,不少家长要求孩子在课后也进行练习,可极少家长知道如何掌握训练的度,这可能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如小朋友的足弓还不成熟,长期超负荷地踮足,影响足弓韧带以及足底内在肌的发育,容易导致扁平足。

“芭蕾舞的优美源于其柔软。而柔软除了肌肉的力量、韧带弹性的合理匹配,还有部分原因是韧带松弛。”戎利民指出,“一旦韧带过度松弛,就会造成关节不稳,进而使骨骼老化,即‘30岁的人,60岁的关节’。”

除了避免超负荷的训练,戎利民还建议,每次训练完毕后,可对小孩的四肢肌肉进行轻手法按摩、热敷等,以加快放松紧绷的肌肉,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磨牙症状


小孩磨牙是什么原因?依据磨牙的不一样状况,而出現不一样的磨牙症状,主要表现以下三种:

一、磨牙型

小孩子磨牙常常在晚间入眠之后磨牙,就是说大家常说的夜磨牙,睡眠质量时病人做磨牙或紧咬牙姿势,因为门牙磨动常常伴随嘎嘎响的响声,一般也叫咬牙。又因它多产生在晚间睡眠质量时,又叫夜磨牙。病人自己多不了解,常以他人所告之,因危害别人。

小孩磨牙,欠缺维他命,身患维他命D缺乏性佝偻病症状的孩子,因为身体钙、磷新陈代谢混乱,会造成人体骨骼脱钙,肌肉痛和神经衰弱,经常会出現容易出汗、夜惊症、焦躁不安和晚间磨牙。

二、咬紧型。

经常出现大白天集中注意力集中化时不主动地将牙紧咬,但沒有左右牙磨动的状况。针对难除的磨牙症,在大夫的具体指导下可应用牙垫、牙齿咬合板。遇到情感问题?0元领取1次专业分析

三、复合型。

小孩磨牙是什么原因?兼具夜磨牙和大白天紧咬牙的状况 。小孩子磨牙这种要立即给这种孩子填补鱼油、钙片,平常多让她们晒日晒,那麼,晚间磨牙的状况会慢慢降低,临睡前不必让孩子太激动。

早教咨询:让孩子学芭蕾要小心脚受伤


芭蕾因为优雅的动作和一定的难度性,成为很多父母们在给孩子报名艺术培训的首选之一。但是,你知道过度的芭蕾练习时会孩子的身体造成足弓伤等严重的伤害吗?

芭蕾是需要从小开始打基础,最后是在肌肉柔软的六七岁就开始练习。而小孩子的韧带和骨骼在此时正好事处于生长阶段的。

芭蕾在讲究技巧的同时,最典型的动作就是两脚打开180度,同时足尖着地。但是这从医学上的角度来说,会对关节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导致扭伤。就有过很多孩子因为跳芭蕾舞而导致扭伤甚至是骨折的病例。

为了避免孩子们在学习芭蕾的过程中引起足弓伤甚至是骨折,首先就压在练习时让孩子的双足即使的放松下来。一般来说一天的上课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是不会对孩子的韧带和骨骼造成损伤的。但是为了顺利通过在11月底进行的全国统一的芭蕾舞的等级考试,通常家长就会要求孩子在课后也不断的进行练习。正是由于加装不懂得如何去控制训练的度,才可能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足弓发育都是不成熟的,长时间超负荷的进行踮足,会很容易影响足够高的韧带以及足底内在肌的发育,就会造成我们常说的额扁平足。

芭蕾舞的美很大一部分是源于非常的柔软,而这份柔软不仅是肌肉的力量,还是韧带弹性的合理的匹配,当然也有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韧带的松弛。而长时高负荷的运动,会很容易造成韧带的过度松弛,这样就会造成关节的不稳,进而使骨骼产生老化,也就是30岁的人,69岁的关节。

除了尽量避免孩子们超负荷的踮足训练之外,每次训练完,家长还可以对孩子的四肢就行轻轻的按摩或者是热敷等,这样可以加快放松紧张的肌肉,还可以扩张血管,加快血液的循环,消除孩子的疲劳感。而且会让孩子很容易接受接下来的训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