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人名教师,要在班级里举行主题活动。为了让这个活动能够举办成功,首先要做一份活动策划方案。希望以此游戏活动,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在写活动方案时会不会遇到不会的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独自带娃旅行 对妈妈是场历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过的人都说,日本太适合带宝宝去了,有无数便捷措施。的确,大阪街头到处都是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很多怀里还用背带抱着一个,来去如风。每个地铁站里都有母婴室,大百货店婴儿用品区,通常还有个休息区。

饶是如此,我还是第二天就累垮了。日本人多,走路快,不比在东南亚或大理这种地方,走多慢都没人催。在那边,抱着孩子几乎一天都是一路飞奔。又不停上下地铁楼梯电梯,不熟悉经常找不到直梯,有时候懒得跟大堆人马挤电梯。

晚上在酒店房间,儿子高兴地吃着樱桃,我刚歇了5分钟,忽然看他在白色床单上擦来擦去,床单上全是血红色的樱桃汁,不禁整个人都崩溃,旺季订的酒店要1000元一天,小得转不开身,如果因为床单再赔钱,实在受不了这种气。只好又抱他下去,便利店买了瓶漂白剂,回来哄他睡觉后,独自一人吭哧吭哧擦到半夜。

我再也受不了了,从来没那么累过。隔天醒来,直奔攻略中的推车店,一定要买个推车。也顿时明白了,为什么大街上所有的妈都推着一个车,在大城市不搞个推车,等于自寻死路。

推车店看中一款折叠车,二话没说买了单,madeinchina也无所谓,买完推车后立刻发现第二个好处,像日本妈妈一样,我可以把所有买的购物袋都装在上面,路过的小吃,便利店的水,忽然看到的玩具,没地方扔的垃圾,统统塞进去,双手彻底解放,只需要轻巧地推着小车就行。可看到头戴凉帽,脖子里挂着大珍珠项链的优雅日本母亲,还是自愧弗如,你永远没办法像人家那么优雅。

大部分时间,更像只大笨熊,在奈良喂鹿,他两只脚都踩满新鲜鹿屎,刚想骂两句,一看我脚上也是。去京都看寺庙,刚推进去他就睡着了,无奈只好再推出来,跑到小公园里喂喂肥鸽子算数。进饭馆吃饭,他把勺子摔在桌上哈哈大笑,我不停摆手你轻点不要给中国人丢脸,直到听到后面土生日本娃也在摔碗,才松了口气。路过百货店不死心想进去血拼,他坐在车上尖叫:要走,要走!

本来我以为行程太短,才6天时间,临走那天才发现,能回国真是太好了。这个国家太勤奋太高效,连天都是4点多就大亮,女人几乎没什么胖子,全是细瘦身材。活得这么辛苦,哪里胖得起来。回去后,我安心地又吃又躺了一天,才算回了回血。

亲子活动扩展阅读

带娃旅行,是增长见识还是瞎折腾?这篇有答案!


带小小孩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又到了放暑假的季节,无意中翻开朋友圈消息一看,有孩子的家庭几乎不是在晒旅行过程,就是在转发类似《哪怕孩子才几个月,也要带他去旅行》之类的文章,然后配上一句“下周准备带孩子去XX玩”。

总之,好像每个人都恨不得带着孩子上演一出“旅行的意义”的剧本!而且孩子越小,去的地方越远,就越成功似的!

其实,我个人并不反对带孩子出去旅行,事实上,也曾无数次被所谓“旅行的意义”之类的洗脑,毕竟在这个全民都想赢在起跑线上的时代,只要对孩子有利的事情,哪个家长不是愿意赴汤蹈火呢?

就比如带小小孩去旅行这事!

大家都在说带孩子出去旅行可以开阔他的视野,形成多元价值观,宏大世界观,多重人生观等等!而且国外那些旅行达人父母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我们的旅行神经,还记得那个带十个月孩子去全球旅行的英国妈妈吗?

不可否认,不管多大的孩子,出去旅行都是有意义的:新鲜的环境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经常接触陌生的人可能让孩子更加会交际等等!

但是,请千万不要为了实现这所谓的“意义”而匆忙带着年幼的孩子去旅行!

因为,你一定会失望的!

你会发现当你兴致勃勃出发,累的猪狗不如的坐了一趟长途车,终于辗转到达目的地时,却意外的发现他不过只是换了个地方看蚂蚁搬家!他感兴趣的不是当地的特色,而是你家门口就有的儿童摇摇车!

那个时候,你会怎么办?你一定有失望有气愤,可能还会强迫孩子去看你指定的景点,玩你指定的玩具,最终大家都闷闷不乐!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

那孩子才几个月的时候带出去呢?那估计不过就是换个地方带娃而已!年幼的孩子会把你折腾的身心疲惫,那个时候还谈什么“旅行的意义”?

说起旅行,朋友琳琳妈有些话说的特别在理,她说她的观点就是“孩子三岁以后可以一天来回自驾游,五岁之前不远行”,她说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借着带孩子旅行的理由,想要自己出去玩罢了,她说你千万别为了满足拍亲子照,晒朋友圈就去折腾孩子……

真TM太对了!

跟大家讲个“伤心”的例子,有位邻居是个旅行达人,自然她的孩子也是从小就是看遍世界的,总之,最近也是要自驾游周边玩,按理说这样的孩子应该大胆、活泼、有见识的!

可结果呢?大家不但看不出孩子有多大胆,反而看到的是一个又瘦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旅行啊!随便吃,不按时吃,吃不好不是经常的事吗?

当然,说这些也不是想要完全否认带年幼的孩子出去旅行这件事本身,只是希望大家在盲目跟风冲动之前想清楚:你和你的孩子,你的家庭此时此刻真的适合出去旅行吗?

你们有充足的时间吗?千万不要带孩子跟旅游团,孩子需要见世界,更需要足够的休息,所以时间不够,走马观花似的旅行就算了吧!

你们有充足的资金吗?带孩子别跟我提什么穷游,那都是虐待孩子加虐待自己!

你身边有足够的人帮你照顾孩子吗?最低配也该是你和老公一起带孩子出门,一个人想带孩子去旅游?反正我是想象不出那个场景!

你做好足够的功课了吗?你有没有想过,万一孩子生病了怎么办?你了解过那里的什么菜适合孩子的口味?

你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了吗?不要以为带孩子出去旅行全过程都会很美好,事实上,都是一地鸡毛!你能忍受车上孩子哭闹吗?你能忍受你花了N多钱,结果孩子只想待在宾馆睡觉吗?你能忍受当你急着想去看某一个景点时,孩子却磨蹭着不肯动吗?你能……

如果你都能做好,那么就去吧,带孩子去看看这个大大的五颜六色的世界吧!孩子多大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做不到,那么请再等等吧,等孩子再大一点再出远门啊,不用担心孩子会落后,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新鲜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小区也能够他探索很久很久……

何必那么担心呢?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生其实很漫长,要走的要看的东西太多,无法一蹴而就;比如这次的非洲之行,我因为没有去过非洲,怕疾病怕那边的落后让孩子无法适应,所以我选择自己去,因为我有我的生活,或许我老了就去不成那样的地方了,但是孩子还小,将来她一定有机会去的,不是么?

多带娃旅行,他们的大脑会起神奇的变化!


因为自己喜欢旅行,所以有了第一个孩子后,也会闲来没事带着她到处看看。

女儿6个月,坐飞机去成都;一岁半,跟着我们坐车十小时去厦门;三岁时,已经横扫华南和港澳。

“她这么小,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记不住,干嘛那么累带她到处跑呢?”那时候总是会有很多人这样问。

对此,我也一直没找到特别科学合理的解释。直到我看到美国生物学家马克·罗兹维格(Rosenzweig)的科学实验:

在上世纪60年代,他进行了著名的老鼠实验:把基因资质一致的老鼠分三组,第一组放铁笼作为参照组,第二组养在光线昏暗、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贫乏环境”组);第三组养在一只大而宽敞的笼子里,里面光线充足、设备齐全,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等各种“玩具”(“丰富环境“组)。

几个月后,丰富环境组的老鼠机灵好动,贫乏环境组的老鼠却呆滞老实。老鼠大脑被解剖后发现,前者的大脑皮层在厚度、蛋白质含量、细胞大小等方面都比其他两组的老鼠有优势。

这也意味着,即使资质一样的孩子,在不一样的养成环境里,大脑发育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旅行,恰恰是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环境!他们挖土、玩沙、不经意间观察花草鸟虫,感受大千世界的种种。

女儿18个月,第一次在鼓浪屿吃到了椰子。她抱着椰子,边走边喝,突然停下来,一声感叹:像酸奶一样!

弟弟们27个月去上海,住进酒店的47层。他们俩兴奋地大喊,和香港一样,高楼大厦。

站在房间的落地玻璃窗前往下看,弟弟看着马路上陆家嘴川流不息的车流,边用手比划着,边嘴里叨叨着:汽车都变得那么小、那么小,像小虫。

女儿30个月去济州岛,看海女捞贝。后来我们去泡温泉,她不小心掉到池里。等我们把她捞出水面还有点后怕时,她却笑嘻嘻地说:我是海女哟!

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吧。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旅行是不一样的。

3岁之前的孩子,主要靠体验来感受世界,在生活、玩耍中去观察学习;3-4岁后,孩子解读符号的能力开始发展,到6岁时,孩子就可以通过看书来学习。

所以,带两三岁的孩子外出旅行,你就只管着陪他漫无目的地玩耍就好。在海边挖一整天沙,对他们都是非常有趣的经验。沙子是细的、是软的、是会流动的,抓一把一会儿就从指缝间流光了,踩一脚,就会陷下去,他能感受到这些足矣。

但是,带一个7岁的孩子去海边,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挖沙的阶段了。海洋的形成、沙滩的作用、海底的生物……孩子们都会希望并且应该让他们了解。

女儿7岁暑假去俄罗斯之前,我带她一起看《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了解一些欧洲绘画、建筑的简要发展史。可是每次听我讲这本书,她都是百无聊赖的样子。

不过真到了现场,看到童话般的升天大教堂,她整个人就亢奋起来,兴致盎然地数到底有几个洋葱顶。而在圣彼得堡,沿着涅瓦河,对着河边的古典建筑,她还会考我,是爱奥尼亚柱,还是柯林斯柱。

从俄罗斯回来后,她自己从图书馆借来一本《献给孩子们的世界建筑之旅》。之后知晓了英国的水晶宫、世界博览会。

所以后来我和她说莫奈,说到世博会给法国吹去的东瀛风,她居然很爱听。

这就是一种属于孩子们的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之间的相互缠绕和依附,让她能把所学到的东西更深刻地印在脑海中。

小孩旅行,真的记不住吗?三岁之前没有记忆,出去了也等于白搭?

谁说的?肯定不是心理学家说的。事实上,3岁之前的孩子,不仅有记忆,而且这些记忆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影响。

女儿8个月再四川喝羊肉汤,吃了一口羊血,就兴奋地嗷嗷叫,面前的碗再也拿不走。现在她8岁,说起这段往事,就像从来没有忘记,听起来太过神奇。

事实是,她的确曾经忘记。但经过我们不断的提醒,以及各种有图为证,她又神奇地“恢复”了记忆。

关于记忆,德国脑神经学教授和医生,哈佛大学客座教授Spitzer在一次演讲中阐述过一个新信息是如何被记忆,以及如何消失的。下图的磁共振图就显示了,信息在第四天经过强化后,脑神经变得发达,而不再强化后,第八天脑神经就出现退化。

所以,想要孩子们记住,你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提醒他,帮助他记忆就好。旅行中那些难得的体验和感受。

在不断回忆中,逐渐就会转变为长期记忆,成为孩子储备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光芒会在不经意间突然绽放!

世界那么大,我想跟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小编像一头冲出栅栏的猪狂奔狂奔(万年加班狗),准备三天浪到晨昏颠倒的时候,被以下这波景象吓退回来在家做了三天安静的美男子。

全国各地都不好了,兴冲冲准备带娃亲子游做了一堆攻略的爸妈们也不得不望着人人人从从从众众众一脸懵逼。

现在假期过去了,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还有一群拉仇恨的人带着娃刚刚踏上旅程。

机智的爸妈错开了五一高峰,给孩子请上几天假,机票价格回落,火车不挤公路不堵,景点从头到尾没有多少人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爽翻。

老师抑郁了,每逢小长假前后班里总要消失掉那么几个孩子。有请病假的,请事假的;还有直接说带娃出去玩几天的(老师: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短的两三天,长的直接半个月。

身边少了同学,孩子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原因。小编当年为人师表的时候,问小盆友(幼儿园小班,三岁半):

你的好朋友XX呢?

小盆友十分不开心地说:

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友谊的小船是这样翻的↓

家长:反正幼儿园不上课就是玩,请一星期假好好带娃出去走走,看看世界。

老师:……接近一半的孩子都请了假,剩下的孩子零零落落情绪不高;请假回来的孩子短时间内也会适应不了原本的幼儿园生活。

在小学,老师和家长信任的火苗是这样灭的↓

老师:希望广大家长不要在正常教学期间请假出游,以免耽误学习进度,影响其他同学情绪(严肃脸)

家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趁孩子这几年课业还不重错开高峰期开阔视野。

小编蹲在路边采访了几个不同年龄段的成人,看看大家的看法。

孩子请假去旅行,你接受吗?

@70后:旅行本身是好的,但不能用上学的时间。孩子好好学习是最重要的,不能养成习惯随便请假。

@80、90后:这个可以有。请几天假对学习影响不大,过来人都懂得~走到远方比当下埋头在教室里更重要。

接受派68%VS不接受派32%

那么问题来了

1你接受孩子请假去旅行吗?

2你会主动给孩子请假带ta出去看世界吗?

3你觉得哪个年龄段之前请假旅行影响不大?

玩具买了那么多,娃喜欢的竟然是……


美国这边有个传统,在宝宝出生前几周,闺蜜们会给孕妈弄一个babyshower,给还没出生的宝宝送礼物。当时苏妈的朋友们也给我开了这么一个小趴体,收到了好多衣服、玩具,大家还用尿不湿给苏妈做了个萌到哭的babyshowercake:

苏宝出生了,我才发现我屯那些潮爆的小衣服没有什么机会穿,成天睡觉的新生宝宝基本上都穿那几件棉质连体衫,醒着的时候也不过是喂奶换片儿,哪有什么时间打扮娃和拍照啊。

苏宝大一些后,开始对玩具感兴趣了,不过很快我发现她喜欢的玩具不多。对很多玩具都是五分钟热情,拿到手后“啃咬扔三部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中不乏苏妈下血本买回来的有N多按钮的复杂玩具,真是心塞。好吧,自己玩玩得了……

苏宝半岁时我们参加了美国这边父母陪伴的早教,发现早教班玩具并不多,一次上课老师用的教具之一竟然是几把刷子。后来我慢慢的我发现,开发宝宝每个阶段的发展需求,比如颜色认知、感官发育、精细运动、物体恒存意识、空间意识等,确实需要一些优质玩具来辅助,但同时一些简单的家庭用品也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甚至这些东西在宝宝心目中比玩具更好玩。

洗菜盆

苏宝8个月的时候,我做饭会把她放在厨房地板上,给她一些锅碗瓢盆打发时间。

我发现她对家里那种有洞的洗菜盆特别感兴趣,总是不厌其烦的把小勺子塑料碗之类的东西捡起来放进去拿出来,再放进去再拿出来。而且她对各种物品放进盆里发出的声音也很着迷。苏宝一岁半后,我们经常会用洗菜盆玩这个”穿绳“游戏:

把碎纸机里彩纸的细条拿出来,穿进菜盆上的洞洞,彩纸也可以用软吸管、细绳取代。苏宝每次都能玩上十几分钟,既能锻炼精细运动能力,又解放了妈妈的时间来做饭。

纸杯

聚会剩下来的纸杯可以做非常好的玩具,因为它轻,很小的宝宝也能拿得动。在之前的文章也和大家推荐过纸杯的玩法,一岁以下的宝宝就可以玩。比如把它们堆起来变成纸杯塔,宝宝能在爸妈帮助下轻松的堆积和推倒:

宝宝两岁后,纸杯还可以做亲子手工素材,这些好玩的动物纸杯、圣诞纸杯是怎么做出来的,在以后的文章里苏妈会慢慢写:

纱巾

纱巾也是美国儿童图书馆和早教班用得最多的认知工具,常见玩法就是把纱巾盖在宝宝头上,然后和宝宝玩躲猫猫:

五颜六色的纱巾对宝宝的视觉发育是很好的刺激,即使是还不会坐的宝宝,大人也可以轻轻握着宝宝的手,抚摸纱巾沙沙的质感,是种简单的感官游戏。

刷子

第一次知道刷子也可以用来做感官游戏,是在美国这边上早教时,老师拿着一把粉刷墙的软刷,轻轻的刷小宝宝们的脚心和手臂,宝宝对这种痒痒的新鲜感非常着迷。

后来带苏宝去社区的游泳池,发现原来刷子这个玩具好流行啊,孩子们特别喜欢用它沾上水,在水泥地上刷出一条条的印迹,干了又可以继续做画,还不用担心衣服弄脏:

瓶子

相信每个宝宝家里都有些大大小小空瓶子吧,在娃的眼里它们可好玩了。宝宝一岁前,可以找一些透明的小塑料瓶,在里面装上沙子,豆子或者几枚硬币,宝宝拿着晃动就能发出不同声音,是很好的听觉启蒙。

(感官瓶子)

我还会在瓶子里用食用色素和清水混合,五颜六色的很炫酷,苏宝经常拿起一个摇摇,再拿另外一个看看,脸上一会吃惊一会愉快的表情很好玩。

等宝宝再大一些,就可以在你的”认知瓶“里加入其它元素了,比如闪粉啦、珠子啦、纽扣啦、彩色橡皮筋什么的,大家自由发挥就好:

除了感官瓶,还可以给宝宝做促进触觉发育的感官板(戳这里看制作方法)。但要提醒大家做“感官瓶”尽量用盖子大的那种广口瓶,如果用矿泉水瓶的话,务必要在大人陪同下和宝宝玩,避免宝宝误吞瓶盖。安全是第一位的,别嫌苏妈啰嗦哈。

你所谓的亲子旅行,不过是在浪费钱!


现在有个很流行的词叫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很洒脱,但对于带孩子的家长来说,我是不赞成的。

说走就走,要么浪费钱,要么没有规划好浪费时间,万一旅途中再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影响行程就更麻烦。

那么究竟该如何规划呢?我总结了旅行大致需要考虑的因素大致有:时间、经济、景点美貌程度、孩子年龄、大人和孩子的共同兴趣。

?时间

时间是制约旅行的最重要因素,一年能有几次假,什么时候放假,放多长,都直接影响旅行目的地远近选择及花费多少。

不过即使大家不像我一样有寒暑假,一年至少还可以有春节、端午、五一、中秋、国庆以及年假等等长短不一的五、六次假。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假期,也可以有足够丰富美好的旅行人生。

经济

有了时间,就要考虑经济问题,钱多可以去自己想去的远方,钱少就短途旅行。我觉得,旅行,最重要的是一种欣赏并发现美好事物的心态,而非目的地在哪里。

至于吃住行就更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丰俭由人。我比较推崇带孩子俭朴地旅行,古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带孩子旅行,我希望她把关注点放在那些新鲜的事物上,而不是享受本身。

?孩子的年龄

2岁以下的小朋友我个人是不建议带着长途旅行的,一是孩子还小,身体抵抗力比较差,二是带这么小的小朋友出门,要带要牵挂要操心的东西太多,这会让旅行本身的美好程度打折扣。

我本来是不建议2岁以下的小宝宝出远门的,但是如果家长有需求,我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建议,就是要回归到旅行的本质是什么。

有一句话大家大概听过,就是说旅行不过是从你熟悉的地方去到别人熟悉的地方。我们为什么会对旅行这件事充满了热情,就是因为目的地的东西很多对我们而言都是新鲜的。

所以其实对于宝宝而言,旅行也是一样,只要目的地对她而言是新鲜的,可以给予她感官各种之前没有过的刺激的,孩子就都会觉得很好。尤其是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孩子,很多公园或者郊区,都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安排上可以循序渐进,先从周边的公园或者郊区玩起,慢慢过渡到外地,如果要去外地,也尽量选择有海有沙的地方,符合这个年龄段宝宝的认知特征。

2岁以后到5岁之前的小朋友,对于各地的悠久历史以及博大的人文景观还不大懂,所以重点是去接触大自然,接触小动物,体验民族风情,增长直观可见的见识。

也就是我说的可触摸的文化体验,比如可以去海边,看无边无际浩瀚的大海,玩永远玩不厌的沙,可以去爬崂山这样不太险峻的山,既能游历美好景致又能锻炼身体。

身在拥有56个民族成员的中国,仔细地去看看少数民族的习俗装扮和生活方式,欣赏一下他们多是热情奔放的歌舞,了解不同民族的特点,懂得尊重文化的多元,懂得别人生来和我们不一样,进而逐渐懂得尊重别人。

甜甜的第一趟行程选在了青岛,后来又连续去了海南,大连,马尔代夫,就都是亲水之旅。后来又去了云南两次,观察了纳西族/傣族/侗族等等少数民族的建筑和服饰等文化,后来在学校里老师问起来傣族舞,她立刻大声地回答,我知道,他们在云南,在西双版纳。

五六岁之后可以多去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比如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平遥等等,在古建筑和历史遗迹中去体会和触摸历史这种本来空洞而抽象的概念。这同样是我要强调的可触摸的文化之旅的概念。

各地的各种文化载体,比如四川的皮影戏、变脸,苏州的评弹,北京的大鼓,天津的相声,陕西的信天游等等,都可以列为旅行的体验项目,让小朋友从小知道我们国家的各种艺术民粹,我始终认为,爱家爱国,是因为感知深刻自然而生,而非天天看墙上的标语而来。

上小学之后目的地就没有太多限制了,另外重点可以根据经济状况每年安排一到两次国外游,因为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注定是拥有全球视野的一代,出国长见识几乎是成长的必选项。

而且,这时候随着小朋友见识逐渐积累,储备了一些音乐、绘画、雕塑等方面的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以及一些简单的世界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开展各种艺术之旅,让那些在书本里见过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亲眼所见,亲手触摸。

景点美貌程度

旅行,其实也像谈恋爱一样,要努力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在最美的时刻遇到最美的景,那种美好和震撼会是非常难忘的。

网上有很多流行甚广的旅行时间攻略可供参考。就国内而言,比如一二月去海南,三月去江南各地,四月去桂林、黄山、庐山等地,五月去厦门、台湾,六月去张家界,七月去云南,八月去青岛、大连、草原,九月去新疆,十月去九寨,十一月去贵州,十二月去香港。可以作为我们出行目的地的选择指导。同样国外也有这样的旅行时间攻略,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但是这些攻略也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和实际的兴趣来选定旅行目的地。比如一月的哈尔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滑雪和度假胜地,但是五六岁以下的小朋友是不推荐的,天寒地冻,小朋友身体抵抗力没有那么强,万一生病则只剩麻烦没有乐趣。不过夏天的哈尔滨天气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

再比如,都说十二月去香港是好时节,但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赶在圣诞节去并非优选,商场活动力度不大,机票酒店价格却大幅上涨,同时孩子的乐园迪斯尼、海洋公园等等地方人很多,很多时间都要浪费在排队上。

?大人和孩子的兴趣

如果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是旅行达人,走遍了国内外很多地方,就可以着重考虑孩子的需求,不过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可能是带着小朋友去圆自己未曾圆过的周游世界之梦,这时候就要大人和孩子的兴趣综合考虑。

另外也要综合家庭的其他情况,比如如果是我自己规划,就不大会在小学之前带着去美国这么遥远的国度,但是我们家爸爸每年只有国庆有假期,所以国庆出行会着重以爸爸的兴趣为主。

▌我的亲子旅行规划表

总体而言在孩子上学前我主要集中在国内,每年国庆会出国一次,出国主要是为了避开国庆期间国内汹涌的人潮,保证一次高质量的旅行。

中国的美好河山我希望能带着孩子在她小学毕业前走完,让小朋友能够见识各地不同的河流大川,四季不同的景致变换,从小培养对于吾国吾民的感情。

上中学之后会把重心放在国外,一是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二是去了解世界上那些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以及背后的成因,为她今后人生当中一些重要的选择做积累。

当然结合现在的形势,上小学之后的暑假也会带她去文化历史悠久的世界名城去体验。

比如,去印度看悠久历史和文化甚至是种姓制度导致的贫富巨大差距;

去土耳其看特洛伊城遗址,去看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等等西方历史文化的发源地;

去布拉格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城市建筑,甚至是颜色革命带给东欧国家的不同影响;

去法国看星罗棋布的博物馆;

去罗马看书本里已司空见惯的街头雕塑;去佛罗伦萨看那从中世纪到现在一成不变却让无数中国现代城市汗颜的城市规划……

我相信在这样的旅行中,历史和地理会因为有趣有故事而深深刻入孩子的脑海,不再是我小时候课本上那些面目可憎的单调概念。

▌我为亲子旅行做了哪些准备

接下来我想重点讲一下旅行的准备,这种准备不是指出门要带哪些衣服和行李,而是为出门远行做身体上,心智上,尤其是文化上的准备。

系统的文化课程

针对世界其他国家,我现在正在给甜甜系统讲解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通过各种绘本讲解各国风土人情,朗读各国的童话和诗歌,播放电影和动画等方式,建立她对于这些国家的初步印象及兴趣。

我希望她将来到达那些地方的时候,一定会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和熟悉感,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一定非常棒!

?音乐素养的准备

平日里进行古典音乐的熏陶(当然熏陶并非仅仅为了旅行),从4岁开始上音乐素养课,培养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以及对于中外古典音乐界巨擘们的了解。

这样当她以后再去那些以音乐艺术见长的德国、奥地利等国时,那些景和人对于她来说就是鲜活的。

?艺术兴趣的培养

从小开始多带她去各种博物馆、美术馆等等熏陶,让她从不排斥开始到觉得逛博物馆稀松平常,再到喜欢看。

这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如果她5岁去了,我相信很难有超过半个小时的耐心。那么不妨让巴黎的博物馆之行再等一等(当然不排除个别五六岁的孩子会在博物馆流连忘返一整天,这种超常儿童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语言学习

我希望带孩子旅行的过程不仅仅是家长给予和指点的过程,而更应该是孩子自己发现新奇和美好的旅程。

如果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周围人对她说什么她一脸茫然完全听不懂的话,旅行的乐趣肯定会打折扣。

当然学很多种语言是不现实的,能够用世界通用语英语做基本的交流就会为旅行加分不少。

身体锻炼

带孩子出门,最怕孩子生病,一生病整个行程就会受干扰,另外在外的医疗条件参差不齐,所以我从小就有意加强孩子身体的锻炼,当然锻炼好身体绝不仅仅是为了旅行。

好在甜甜特别争气,出去这么多趟,每一次旅行都像小鹿一样蹦蹦跳跳,特别欢实。

以上所有工作还在进行中,并将终其一生不断进行下去。

练就“18般武艺”,带娃出行带娃嗨


外面的天气温差大,

清晨凉,中午晒……

别人一会冻的打冷战,一会晒的皮肤痛~

wuli宝宝都不怕!

冷了随时盖毛毯,晒了妈妈就撑伞,

外在的保护做的好,就是这么嗨皮~

宝宝是萌萌哒小吃货,

千万不能被饿着。

旅游中的营养别疏漏,

吃好了才有力气接着high~

白天要想玩的好,

晚上必须要睡好。

盖着常用的小被褥,

外面也有熟悉的味道~

出行时间安排好,

不过早、不过晚,

宝宝作息不打乱。

安全细节做到位,

玩的才能更安心!

你看,只要学会秘籍,一切尽在掌握~

想带wuli宝宝出去旅行,

你要有“18般武艺”,掌握亲子游秘籍!

当然,最最重要的秘籍

还是wuli宝宝拥有好的抵抗力,

宝宝身体棒、抵抗力好,才能玩的更开心!

从独自游戏走向集体游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孩子会从最初的“独自游戏”阶段过渡到“集体游戏”阶段。集体游戏就是两个或几个儿童一起玩,但独自游戏的经验是集体游戏的基础。

回忆起童年,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游戏的影子。其实游戏对童年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玩耍,它更多的是对人一生发展的影响。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学会遵守规则,与人交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心智得到充分发展。你知道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孩子也会渐渐从最初的“独自游戏”阶段过渡到“集体游戏”阶段。

爱心提醒:

父母在这段时间要尽量让宝宝同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和共同玩一个玩具或同一种游戏,使宝宝逐渐摆脱依赖父母的习惯,从而在集体游戏找到乐趣。

 

“模仿游戏” 

一般出现在三到四岁,游戏内容大都是模仿成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例如模仿成人的做法经营商店、办医院等等。他们在模仿社会生活的游戏中不断地认识事物,探索世界,在游戏中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同时他们也在游戏中了解到:在游戏中每个人都遵守一定的规则。

有不少孩子在游戏中了解了你我之间的联系,学会谦让玩具,互相借换玩具这个最基本的交往技巧,也有的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何帮助小伙伴等。

爱心提醒:

1、孩子在这个时期还特别爱提问,成人应该尽量给孩子满意的答复,不能因为怕麻烦而敷衍他,对于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都要积极引导,让孩子始终保持着一颗探索之心。

2、模仿游戏阶段是儿童游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父母最好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孩子充分施展他们的模仿技能。

3、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可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如娃娃最好有四肢、眼睛能转动、衣服能穿脱等'

让孩子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创造性游戏” 

大都出现在五六岁左右,在这段时期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飞速提高他们能够认真思考,逐渐萌发独立的萌芽,开始注意事物的形体而不仅仅是颜色,精力也更加集中,对趣味性强的游戏能专心致志地玩很长时间。

这时孩子已不再满足于对社会生活的简单模仿。他们开始能够零零碎碎的讲述小时候的故事,能够用积木创造出人和动物的形象,能够用粘土非常合理地造出房子的轮廓'做出大象的鼻子、动物的脑袋、人的双手等等。

爱心提醒:

1、这时成人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智力型玩具,如橡皮泥、积木、智力拆装车、绘图板、计算玩具等

2、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棋类、球类活动,让孩子的智能和运动技能同时发展。

独自游戏是宝宝自立的萌芽


很多宝宝愿意爸爸妈妈陪着自己玩,而爸爸妈妈工作再忙,每天也应该抽出一定时间和宝宝一起享受游戏的乐趣。但是培养宝宝独自游戏的能力也是有必要的。独自游戏是宝宝游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宝宝自立能力的萌芽,对其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宝宝专注于某一个玩具或游戏,一定是因为他对其有兴趣,而不是大人要求他这么做的,这就很有意义。它可以培养宝宝的注意力,学习专心做事,宝宝会在独立探索事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并从中得到乐趣。是有利于宝宝智力发展的。否则,如果你的宝宝离开大人就不知道自己该玩什么,怎么玩,那说明他的依赖性太强了。

独自游戏也有益于培养宝宝独立思考,并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的能力,帮助宝宝树立自信心,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独自游戏又是集体游戏的基础,宝宝只有学会自己玩,才能逐渐学会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专家发现,有独自游戏经验的宝宝和没有这种经验的宝宝,在一起玩耍时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会独自游戏的宝宝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具有主动而积极的游戏能力,往往会出主意、想办法,成为小朋友中的“头儿”,长大了也较有主见。而没有独自游戏能力的宝宝,在家里是一会儿也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必须有人陪着他玩才行,上幼儿园以后,往往也是总围着老师转,不会自己玩,也不会和小朋友玩,表现出胆小和怯懦的性格特点。

因此,培养宝宝享受独自游戏的乐趣是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为此,爸爸妈妈要为宝宝创造一定的条件。比如说给根据宝宝年龄特点,为宝宝准备一些安全的、可以独自玩耍的玩具,像积木、上发条的小车、娃娃、木工玩具、一套玩具小家俱,甚至给他一些废纸、一把旧算盘、几个大小不一的空纸盒、空药瓶,有些东西大人看来不是玩具,而在宝宝手里却成了宝贝,能翻来覆去摆弄上半天,玩得很带劲。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宝宝自己在房间里玩了几分钟,没有要人陪,这时千万不要去打扰他,这是宝宝独自游戏的开始,你应该为宝宝感到高兴,而不是觉得宝宝可怜,急于去陪伴宝宝,剥夺他享受独自游戏的机会和乐趣。也可以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全家人都安静下来做自己的事,爸爸妈妈可以看看书报,让宝宝自己一个人玩一会儿。

当然让宝宝独自游戏并不是对宝宝不闻不问,放任不管,而是应该暗中给宝宝以照看和保护,但不要让宝宝发觉。如果宝宝一个人玩得很好,爸爸妈妈应该予以表扬,强化宝宝独自游戏的意识,给予积极肯定,让宝宝知道自己独自游戏是一件能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以后他就会知道,在爸爸妈妈忙的时候,应该自己一个人玩,这样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抽出时间来做一些必要的家务。

独自游戏的时间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适当延长,1岁宝宝即可开始试着让他独自玩一会儿,每次从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