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明白孩子为什么哭养育孩子最开始困惑的是“不明白孩子哭的原因”,对吗?

有的育儿书上说“如果注意婴儿哭的方式,从他的哭声就可以知道他的要求”,但是,这个时期的婴儿还不能将自己的身心状态,比如,因为肚子饿了哭,因为尿布湿了哭,因为热哭,因为冷哭等区分开来。

出生不久的婴儿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欲求的最重要手段是“哭”和“笑”,婴儿在出生时就被输入了“身体感觉不适的时候就哭”的命令系统。

所以,婴儿开始哭的话,妈妈爸爸只要理解“啊,一定是哪里感到不适了”,就足够了。

孩子哭的话不要不管他,应该温柔地回应重要的是其后的对应。婴儿哭的话不要置之不理,要看看他怎么回事,说说话什么的,温柔地回应他。

哭对婴儿来说是项运动,也是发散压力的方式,多少可以让他哭会儿,不过,孩子哭了要去看看,查查他的尿布,看看他身体的状态。妈妈有时很忙、很累、很困,所以会忽略孩子的哭闹,即使这样也一定要做到。当然,不一定非得是妈妈,爸爸、保育员或其他人都可以做这件事。

“宝宝怎么了?”走到孩子身边,温柔地跟他说说话,“是不是尿布湿了?”“后背太热了吧?”“噢,想吃奶了?”

重复这种行为,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用哭的手段来表示某种诉求,就会得到大人的回应,使自己心情舒畅,这是一种因果关系。

故意哭是成长发育的表现孩子明白了这种因果关系,在5~6个月以后,为了让爸爸妈妈来到自己身边,会故意哭,或者根据不同的欲求选择不同的方式哭。这是他健康成长的标志,原本是本能的行为发展成了有意识的手段,这说明孩子的智慧得到了发展。

再过不久,孩子将用叫“妈妈”来代替哭。发育到这里马上就会说话了。正因为有了这种准备,孩子过1岁后就会一点点吐字了。

让孩子哭好吗?那么,孩子哭时置之不理会怎样呢?那样的话,孩子会明白即使哭也不会有人来。用稍复杂一点的词来说,就是“获得的(学习来的)无力感”,无论做什么都没有用,这种情绪会根植在婴儿的心中。

结果,婴儿渐渐失去与父母交流的欲望,与人交流的意识得不到发展,也不想模仿父母的行为,慢慢地变成一个缺乏自发性行动欲望的孩子。

孩子笑的话你也对他笑,这是“培养行动欲望”的第一步不想使孩子失去自发行动的欲望,其实要做的很简单,孩子哭了要温柔地、认真地回应他,只是重复这件事就可以了。

婴儿情绪好的时候也是如此。最初婴儿微笑是出于本能,当他明白自己微笑的话妈妈也会对自己笑的时候,那种快乐体验就会变成记忆,以后他可以进行更好的交流。

婴儿哭和笑这种简单的表现手段,父母要好好重视,认真地对应,这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说,这才是父母最该重视的早期教育。本文节选自《育儿那些事儿:0-3岁孩子就要这么养》汐见稔幸著。

本书以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悦纳孩子的个性、想法为基点,将父母关心的0-3岁孩子的各种育儿问题娓娓道来,旨在帮助零经验的父母、被各种育儿“伪科学”所误导的父母、力求轻松育儿的父母走出育儿困惑,用理智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培养出具备自身独特个性和能力、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更具良好的社会性基础的优秀宝宝!

亲子活动扩展阅读

1周岁,迈出人生第一步


孩子要挣脱父母的双手,独自行走了。不到1周岁,孩子就会开始“巡游”—喜欢绕着家具走来走去—这是他迈出自己人生坚实第一步的最后冲刺阶段。孩子会不断增强自我满足感和肢体灵活能力,去探索新鲜的世界;出于这个原因,这段时间是让孩子了解“限制”概念的好机会。偶尔向孩子说“不”,让他知道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同时帮助孩子远离危险环境,保障安全。

会单手扶物、下蹲,单手捡东西之后,意味着孩子已经具备独立站稳的能力,只是还没有足够的自信放开扶着依靠物的手。这时候,可以让孩子拿一些较大的、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大皮球、充气玩具等,要拿稳它,就必须用双手接住,这样,孩子就会暂时放掉扶着东西的手来接玩具,迫使自己双脚站稳。有的孩子会用身体靠在家具上,伸出手来拿。这时,家长可以转动身体,使孩子不得不离开他身体依靠着的家具,来取递给他的玩具。

牵着孩子学步的时候,趁他两脚一前一后分开时,轻轻放手,让他自己站一会儿。如果孩子站不稳会往前一扑,但在你手臂的保护下,他会很安全。而且他也会喜欢这种有惊无险的游戏。

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勤学苦练,孩子们学会了站立,大多数的孩子们都会依靠着家具走上两步。所谓“巡游”,就是说,孩子两只手抓牢家具的边缘,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慢慢地,他会大胆地把所有的重量都放在双脚上,双手只用来掌握平衡。在摆脱一切束缚,迈出第一步之前的最后一项预备工作就是,当他要迈过两个家具之间的空隙时,一只手抓住一边的家具,另一只手去够另外一边的家具,从而迈出与众不同的一大步。

孩子开始“巡游”的时候,要注意保证家具的安全性。为了帮助孩子练习走路,可以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比较牢靠的家具,这样就可以放心地让他围着房间转了。最好让孩子光着脚练习,在避免滑倒的同时,锻炼足弓和脚踝的力量。如果天气比较冷,可以给孩子穿上底部有防滑胶粒的袜子或者有防滑底的鞋子。

迈出第一步,可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孩子的头和躯干相比,他的腿和脚太小了,但却要承受全身的重量。在前进的过程中,他必须要学会如何调整臀部、膝盖和脚踝的协调性,以免摔倒。这也是孩子们在摇摇晃晃走路的时候,还需要伸出双臂来保持平衡的原因。

不要强行催孩子走路,看到孩子独立行走进程较慢,也不要着急。在孩子生长过程中不同的发育阶段,都会有这种近乎发育停滞的现象,也许孩子是在专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一阶段,也会有语言方面和物体认知方面的发展,或者只是在凝聚勇气。一旦真正鼓起勇气站起来,孩子们一定会勇敢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爱心提示

不要急于求成。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帮助孩子增强肢体的运动能力,比如:

不要让孩子呆在婴儿护栏中超过20分钟。

当孩子会爬时,鼓励他爬到你的大腿上或者柔软的沙发上,以增强肌肉力量。

不要到哪儿都抱着他—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着走,不要依赖你。

保证家里的设施尽量安全,这样就用不着总是在对孩子说“不”了。

运动的时候,要冲孩子微笑或者大笑,提高孩子兴趣感,逐步让运动变成孩子生活中极有趣、最健康向上的一部分。

6游戏助BB跨出人生第一步


核心提示:

宝宝从生下来到一岁,大动作能力变化最快,从笨拙的被动运动,到自己行走,都在短短十二个月内完成。爸爸妈妈往往惊喜地发现这一变化,觉得宝宝的每个一进步都是那么可爱,也希望宝宝迅速成长。

爸爸妈妈不仅仅需要给宝宝鼓劲,也可以成为宝宝的成长动力,在宝宝笨拙地努力的时候扶一把、拉一下等等,都是宝宝运动的助推力。宝宝会觉得有爸爸妈妈参与的运动不再孤独,充满快乐。

下面介绍几个锻炼宝宝大运动的游戏,让宝宝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踢出第一腿、抬起小小的头、翻动肉肉的身躯、成功的学会坐、爬出精彩的天空、勇敢迈出第一步。

四肢被动操

踢出第一步:四肢被动操

游戏目的:这个游戏可以强健宝宝的上肢与下肢的肌肉,并开发宝宝的节奏感。尤其是通过下肢被动游戏来锻炼宝宝的下肢肌肉,促成宝宝踢出第一步。

准备工作:柔软的地板垫、较硬且整洁的床、干净的床单或者浴巾。

游戏方法:

1.宝宝清醒时,让宝宝仰面躺着,将宝宝置于铺好垫子的硬板床上,为宝宝唱儿歌或者播放乐曲。播放音乐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3-5分钟即可,防止宝宝疲劳。

2.按照歌谣的节拍轻轻移动宝宝的胳膊和腿,使宝宝感到舒适、愉快。如果宝宝紧张、烦躁,可暂缓做操,改为皮肤按摩,使之适应。

3.接着做上肢运动,妈妈握住宝宝的双手,做“上、下、内、外、屈肘、伸肘”,就好像让宝宝划桨一样。妈妈边唱儿歌边做动作,配合的儿歌是“我是个小小划桨手”:划呀划,划呀划,我是个小小划桨手,带着妈妈去游玩。划呀划,划呀划,我是个小小划桨手,小小船儿被我划得飞快。

4.妈妈再握住宝宝的双脚做一前一后地帮他做“上、下、内、外展、合拢、屈膝、伸直”,就好像让宝宝踩自行车一样。同时配合的儿歌是“我来踩自行车”:踩呀踩,踩呀踩,我是个小小的赛车手,带着妈妈去比赛。踩呀踩,踩呀踩,我是个小小的赛车手,自行车被我踩得飞快。

5.然后用手掌在宝宝身体两侧上推拿一下,再让宝宝俯卧,在背部再上推拿一下。做完这套游戏再给宝宝洗澡。在给宝宝换尿布、洗澡后穿衣服时,都可以玩一会儿以上的四肢被动游戏。

青蛙望天

抬起小小的头:青蛙望天

游戏目的:训练颈部肌肉,使之能支撑头部抬起时的重量,开阔视野。生后30天时宝宝的下巴可支在床上向上看,60天时下巴可离床3—5厘米抬头向上看。

准备工作:较硬的床,或者地板垫子。小红球。

游戏方法:

1.让宝宝趴着斜躺在妈妈的胸腹部,双手放在胸前,妈妈双手放在宝宝头侧,唱着儿歌,吸引宝宝抬头。

2.儿歌是:一只小蝌蚪呀,变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对着天空望一望,对着妈妈笑不停。一只小蝌蚪呀,变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对着天空望一望,对着爸爸笑不停。

3.如果宝宝经过努力看到了妈妈的脸,妈妈就将脸碰碰宝宝的脸,奖励下宝宝。

4.接着还可以试着使用道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如使用红色小球,在他眼前的高处晃动,还可以配儿歌:小青蛙,望呀望,天上有什么?宝宝使劲儿抬——头!加油!加油!加一—油!看看这是什——么?这是一个红球球。

5.念这首儿歌的时候应注意节奏;宝宝感觉语言的节奏美。每个宝宝的动作发展差异较大,妈妈应仔细观察,等宝宝有了相应的能力再开展这个游戏,且游戏时间不宜过长。

6.如果宝宝看到这个红球了,很兴奋,就将球拿回来,轻轻的放在宝宝的手里,让他玩会儿,就算是他视觉捕捉到的奖励。

烙烧饼

翻动肉肉的身躯:烙烧饼

游戏目的:练翻身90度,熟练地向两侧翻身是为下月作180度翻身做准备。要让宝宝自如地向两侧翻身,才有可能顺利地作双侧180度翻身。

准备工作:柔软的床、能发出响声的彩色小玩具

游戏方法:

1.妈妈和宝宝一同仰卧在床上,妈妈翻身,示范给宝宝看,引导宝宝和自己一起翻身。

2.如果宝宝不会翻,妈妈就把双手放在宝宝臀部和颈部的下面,边说儿歌边给宝宝翻身,翻身的速度不要太快。儿歌的内容是:烙、烙、烙烧饼,烙出一个大烧饼,翻、翻、翻烧饼,翻了一下又一下,哟!烧饼烙熟了,烧饼香喷喷。

3.给宝宝翻身的时候,亲亲宝宝,逗宝宝笑。

4.接着让宝宝仰面躺着,妈妈坐在宝宝头顶的前面,把一个能发出响声的彩色小玩具举到宝宝的面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然后把玩具移到一侧。动作要慢并鼓励宝宝伸手抓取玩具。

5.如果宝宝自己翻过身来了,就把玩具给宝宝玩。在做帮助宝宝翻身这些动作时,妈妈可以边帮助翻身边唱:翻身、翻身、小家伙,从肚子到后背。翻身,翻身,小家伙翻过去后,还得翻过来。

6.在宝宝头部的另一侧重复同样的动作,如果宝宝自己已经翻过部分身体,还需要一点点帮助的话,那就轻轻地推一下。

拉一拉,坐起来

成功的学会坐:拉一拉,坐起来

游戏目的:练坐,也可以锻炼宝宝全身的肌肉,对他日后练爬行和学走路都有帮助。

准备工作:柔软的床

游戏方法:

1.宝宝仰卧在床上,你用双手紧握住宝宝的双手,感到宝宝在用力时,慢慢地将他拎起来,使他从躺的姿势变成坐的姿势。每天可以玩三四次。

2.妈妈抱着宝宝,爸爸拉住宝宝的肘部和前臂,边唱儿歌边扶宝宝坐起。儿歌内容是:“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根据儿歌的节奏,把宝宝轻轻地拉起再放下。

3.慢慢的宝宝能半坐起来时,妈妈半躺在床上,让宝宝面对面坐在妈妈的大腿上。

4.妈妈拉住宝宝的双手,妈妈的双腿前后摇摆,让宝宝有骑在马上的感觉。宝宝自然的前后坐起。来回拽动,唱以下的歌谣。“骑大与,骑大马,上高山,跨过河,咔噔咔噔,跨过河!”。

八爪鱼爬行法

爬出精彩世界:八爪鱼爬行法

游戏目的:练爬

准备工作:宽敞的空间

游戏方法:

1.在卧室里腾出一块地方铺上毯子或泡沫塑料板让宝宝学爬。将床架、桌子腿及硬的能碰伤宝宝的地方用旧布缠裹,把床底下打扫干净,因为宝宝会爬进去够取东西。

2.让宝宝做出爬的姿势,腹部离地,妈妈叠在宝宝上方,跟宝宝姿势一样。

3.妈妈两手握住宝宝两手,并用膝盖顶住宝宝的脚底板,手把手教宝宝爬。4.注意宝宝练习爬行的顺序,爬行时先出右手和左膝,再出左手和右膝,在出右手时身体扭向左而出左膝,在出左手时身体扭向右而出右膝。有条不紊才能保证身体平衡。

5.妈妈与宝宝叠一起,就像一只八爪鱼,反复地爬。还可以唱儿歌:爬呀爬,爬呀爬,我是一只小小的八爪鱼;爬呀爬,爬呀爬,妈妈是一只大大的八爪鱼;妈妈带着我一起爬呀爬。

怀抱学步法

勇敢迈出第一步:怀抱学步法

游戏目的:学走路,训练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同时给宝宝很好的保护,让亲子之间的感情充分交流,爸爸妈妈别忘了鼓励宝宝,用爱的怀抱鼓励努力行走的宝宝。

准备工作:平滑的地板

游戏方法:

1.爸爸与妈妈各蹲一边,相距几步远,伸开双手迎接宝宝。让宝宝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间行走。

2.宝宝先从妈妈这边走出,爸爸在另一边呼唤宝宝的名字。让宝宝独自向爸爸走几步,扑向爸爸的怀抱,宝宝扑向爸爸的时候,爸爸给宝宝一个亲吻和拥抱。

3.宝宝再从爸爸这边走,妈妈在另一边唱着儿歌,吸引着宝宝。“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开开左门,开开右门。妈妈回来了。快来迎接妈妈,快来抱抱妈妈。宝宝真乖”。宝宝又转身走几步,扑向妈妈的怀抱。

4.这样往返,让宝宝成功脱离手牵手的学步方式,勇敢迈出第一步。

5.也可以这样做,爸爸蹲下,与宝宝面对面,扶着宝宝双臂站着,爸爸拉着宝宝的双手,双臂按节奏打开、合上,然后带着宝宝分别往左、右走,再向前向后走,拉着宝宝的小手对拍手。整个游戏是有节奏的,爸爸嘴里唱着儿歌,让宝宝的动作也随节奏。

以上是每个发展关键期的游戏,妈妈们可以举一反三锻炼宝宝各个阶段的大动作。而且,爸爸妈妈别忘了鼓励宝宝,宝宝一有进步,就对他说:“宝宝真棒!”宝宝学不会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也不要着急,耐心教他,用游戏伴随整个过程。

笑和哭的游戏


准备:

录音机,磁带,哭脸和笑脸的图片。

做法:

1、谁的笑声:录下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笑声,把这些笑声放给孩子听,让孩子辨别是谁的笑声。再说一说,爸爸为甚麽笑了?妈妈为甚麽笑了?宝宝为甚麽笑了?

2、笑声和哭声:录下孩子的笑声和哭声,再把笑声和哭声放给孩子听,同时出现“笑脸图”和“哭脸图”,让孩子听声音举图片,放出哭声时举哭脸,放出笑声时举笑脸,边玩边议论,甚麽声音好听?甚麽表情的脸好看?让孩子对笑有好感,对哭产生反感,“哭起来的声音真难听呀”。

3、笑脸和哭脸:让孩子听录音对着镜子做表情,听到笑声,就做笑脸,听到哭声,就做哭脸。大人在一旁评议,孩子做笑脸时,大人就说:“真好看,我喜欢”,孩子做哭脸时,大人就说:“真难看,我不喜欢”。

提示:若以后孩子哭了,就举出哭脸让他看,“真难看,快别哭了。”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

每天和孩子玩来玩去就是老三样,你差的是这一步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们意识到了玩的重要性,但有不少妈妈给我留言,觉得自己不知道每天和孩子玩什么?最后玩来玩去的还就是那些老三样。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每天是如何给小D安排玩的。

学龄前孩子早期启蒙的关键

现在早期启蒙这个概念越来越普遍了,但我就常常看到身边朋友对孩子的早期启蒙容易跟风缺少规划,绘本热了每天就是只读绘本;孩子喜欢乐高积木就恨不得把整个乐高店搬回家;听说运动有好处就每天只干一件事在户外玩。早期启蒙需要围绕“全脑启蒙“,大脑的不同区域都要照顾到,多元化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关键词。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爱画画有的爱搭积木。我们可以鼓励这样的偏好,但也需要有意识让孩子接触“多样性”,孩子的大脑有无限可能,不要过早地让大脑区域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更不要因为父母的偏好或者局限而给孩子设限了。

多元化的“玩耍”有哪些?

要学会规划,那第一步就要先了解孩子的玩有哪些?不同的幼教理论派系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我今天分享的是我自己用下来觉得挺不错的一个划分概念,供大家参考。

1、运动游戏(ActivePlay)

顾名思义,就是走啊、爬啊、跑啊、跳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放电”活动,或者也可以叫没有规划的玩,让孩子撒开了疯。这类玩耍最方便发生的地方就是公园、游乐场等,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孩子主动在运动,推着或者抱着孩子逛公园不算的。

如果冬天天气冷了,或者空气污染严重不能出门,那在家可以玩像枕头大战、障碍爬等室内游戏;或者可以买一个隧道在家玩。

2、操作性游戏(ManipulativePlay)

这类的玩耍需要孩子专注于一个目标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把套圈拿出来套上去,对于1岁后的孩子可能是拼图、搭积木;对于3岁以后的孩子可能就是自己组装一个玩具等。

这类游戏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孩子弄了几下完不成就放弃了,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沮丧而大发脾气。但正因为难,也说明了这类游戏是孩子都需要锻炼的,对于专注力、情绪控制、自控力都是有好处的。

3、角色扮演/假装游戏(Pretendplay)

我们俗称是“过家家”,但不局限于扮演爸爸妈妈,和娃娃玩,也可以是厨师、医生、消防员等等。甚至根据孩子的想象力,任何一个道具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玩耍,比如一个闲置的快递盒子,可能就是孩子的城堡,她在里面装修城堡,邀请她的伙伴们来做客等等。

假装游戏对于孩子的想象力、语言启蒙、认知发展的帮助特别大,如果运用得当,还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比如运用假扮医生的游戏,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恐惧。

4、创造力游戏(Creativeplay)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早期艺术启蒙的都是属于这一类,比如橡皮泥、画画,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是做手工等。尽管这类游戏叫创造力游戏,但这里有个误区,一定要提醒大家避免。

那些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示范去捏出一模一样的橡皮泥兔子,或者一定要求孩子画出很像的卡车,每个手工作品一定要规定贴这里放那里,这些都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只会适得其反。这个阶段的孩子就该天马行空,而不该用我们的标准去禁锢。

5、学习类游戏(Learningplay)

孩子在玩中学,尽管所有的游戏都是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学习”,但还是有一类游戏是更加偏”学习的。对于学龄前孩子最多的就是读绘本,等孩子再大一点玩益智类的桌游、数学启蒙游戏等也是属于这一类的。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学习类游戏并不指望孩子非要学会什么,那有个关键就是要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小D读绘本读到一半不要读了,对于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我理解专注力不可能是半小时以上,所以我是允许的,毕竟让她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是更关键。但我会要求她“有始有终”,就是当不要读时,可以告诉我,“完了/不读了”,然后可以去把书放回书架。不要小看多加这一步,却是未来学习习惯的基础。

我是如何给小D规划的?

有了上面这个大概念以后,我就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给小D进行规划的。我基本上是每两周规划一次,每次都会先回顾一下小D上两周的表现,哪些方面发展比较好,哪些方面还要有待进步。比如,最近小D解决问题类游戏玩的不是很好,常常容易“半途而废”,那这就是我接下来陪玩的重点了。

从下面这张图你们可以看到,我保证每天都会有运动和读绘本,然后每天给自己定一个陪玩的小目标,剩余时间就都是小D自己可以主动选择玩任何她感兴趣的(最近永远都是假装游戏)。

这样的规划一点也不难吧,但千万不要小看了。父母的关注就像阳光,照到哪里,孩子的那块土壤就会发芽。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说长的,就是两周以后他们都会给我们惊喜。这几个月来,小D的操作性游戏就明显进步了。

而且自从我开始规划后,我家的玩具也不再灾难了。我绝对是“剁手”妈妈,家里以前游戏垫上的玩具多到脚都无法放。现在我每两周从每一种“玩耍”类型下面选1~3个玩具,其他的都收起来,两周到一个月再进行轮换一批,再也没有玩具到处都是了。

每次剁手之前,我都会根据这个表想一下,小D缺少什么?哪些方面是她比较弱的,那我可以买些这方面的新的玩具来提高她练习的兴趣?

以前工作时,对于任何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我都会特别看重一点,计划性。英文里有句话说,Failtoplan;plantofail(不做计划的人,注定要失败)。对我来说,计划性是掌控自己人生的很重要的能力。

大道至简,育儿也是这个道理,不要光急着去往前赶,和标准比,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而是先停下来做个规划。保证自己没有瞎忙,而是在正确的跑道上。

规划,意味着我们在思考;思考,意味着我们把关注点放在了自己身上。这样,我们就会少了无谓的比较和焦虑,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可以掌控自己带娃的节奏。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小荷听了一阵赛琳·狄昂的歌,问道:当歌星必须唱自己的歌吗?

爸爸答道:有时也不一定,不过要想真正出类拔萃就要会编会唱。

小荷露出了沉思的神态,在编歌呢。

回到家里,小荷哼唱起自己刚编的歌。歌词大意是:我在厨房洗碗,看见一只小鸟,落在变黄了的树叶上。词很简单,但曲调婉转优美。

前两天老师跟小荷妈说:你的孩子很卓越(Sheisaspecialchild)。姥姥认为这是对姥姥教育理念的肯定,乐于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让每一位读姥姥文章的爸妈都培养出卓越超群的孩子。

首先,姥姥的教育方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小荷的行为很让大人省心,这孩子没出现过2岁叛逆期,从不发脾气、撒泼、犯急,这该给爸妈省了多少烦恼,也减少了因孩子行为不良所引发的家庭不和。其次,strongmind,strongbody(头脑坚强的人身体坚强),小荷自信乐观、心情好,所以健康好,很少生病,这又省了大人多少辛苦。

非常幸运的是,荷爸是位真正的大丈夫,他听俺娘们儿的话,不论姥姥传递什么理念,妈妈必照做并传递给荷爸,荷爸也必照做。不过,这只是荷爸的一小部分贡献,更大的贡献在下面:

荷爸酷爱音乐。从小荷刚会坐开始,荷爸就爱搂着小荷一起听音乐:有经典,有摇滚,有歌唱。可以想象父女二人蜷坐一起的样子是多么幽默,爸爸身边的小荷像颗豌豆那么小,而神情又酷似她爸,专注、入迷。每星期的两个傍晚都这么做。这一举措的成效是难以计量的:音乐能调动左右大脑一起工作,右脑处理音律,左脑处理文字,双边大脑都得到开发,孩子自然智力好。

荷爸遵循西方人的习俗,特别有时间观念。从2岁起,每晚8点小荷必须换睡衣,8点半必须上床,睡前必定给小荷读书,雷打不动。有一阵子荷妈“嫉妒”荷爸独占搂抱小荷的幸福感,曾使用隔天一次爸妈轮流的做法,遗憾的是荷妈很快败下阵来,因为小荷坚持只听爸爸读书,可能爸爸浑厚低沉的嗓音更让孩子平静,有利入睡。这事不知该为荷爸每晚独占亲子之爱而高兴呢,还是为他多年如一日坚持亲子阅读而道声辛苦?

有一点可以肯定,荷爸的努力使小荷阅读能力开发很好,那天不是一个傍晚完成128页阅读吗?姥姥还忘记告诉大家,小荷阅读三四个小时,期间只休息一次,而且爸妈就在一旁看电视她也不分心。姥姥说,小荷的阅读能力强应该归功于荷爸呀,荷妈说,我也有贡献,是我负责给小荷借书。确实,荷妈每星期给小荷借书一次,一次十多本,风雨不误,的确也是功劳大大的。

那姥姥的贡献呢?

抓早教有节气感:小荷脱掉脐带的第二天,姥姥便利用新生儿的浮水本能,将她放入浴缸“游泳”,因此小荷学习游泳没费事,如今已经游得很好了。(提醒一下:只让宝宝仰泳,不要让宝宝肚皮朝下以免窒息)。智力方面,姥姥最先开发的是听力:让新生儿小荷听揉搓塑料袋的声响,听姥姥读书的字律和腔调。小荷3个月就开始听姥姥用成人语言喋喋不休:这是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叶子,你可以摸摸叶子,感觉一下叶子的质地(姥姥拿着小荷的小手让她触摸叶子);这是花,很美很娇嫩,不能像拽叶子那么拽,来,咱们闻闻,花好香对吗(开发孩子的嗅觉感官)……

常在公众场合看到爸妈对已经会走会跑但不会说话的孩子一言不发,甚感遗憾,他们误了早教节气。开发口语一定要趁早,等孩子会说话再跟孩子说话就晚了。

坚持顺养:姥姥在捣弄面粉,1岁5个月的小荷要求说:我要和面!姥姥愣了,让,还是不让,这是个问题!估计那一刻姥姥的大脑细胞至少有3万个在急速运转,是节约面粉还是任孩子快乐?是节约精力不让孩子动还是宁愿腰酸背痛也要让孩子为所欲为?是让孩子“乖”还是让孩子乐?很幸运,那日姥姥的脑细胞工作状况良好能作出正确思索,思索过后决定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允许小荷玩面粉。呵!那叫个messy,一塌糊涂,厨房几乎到处是面,小荷全身是面,孩子玩了三分钟,姥姥收拾半点钟。旁边有人说:她哪会和面,她就是祸祸。姥姥说:为了孩子的成长,没办法,只好让她祸。好就好在,从那以后小荷明白了玩面粉是怎么回事,满足了玩面粉的好奇心,以后就不再要求玩面粉了。

坚信孩子的成长高于器物的价值:家有爷爷世代相传的整套英国品牌瓷器,不幸被1岁8个月的小荷发现了,要玩。顺还是逆,这是个问题!又是一番愣怔和思索,决定顺养,器物比起孩子的成长算得了什么。小荷大玩特玩,将所有的碗盘拖出来,推进去,重新摆放,上下摞迭,不亦乐乎……终于,啪,一个花碗碎成了两半,小荷那惊奇的神情呀,够获奥斯卡奖了。她明白了瓷器是会摔碎的。从此小荷再不玩碗盘,而且每每端盘子拿碗都小心翼翼,再没摔过碗盘。

小节不小,细致观察:姥姥发现2岁的小荷图省事,将食指废而不用,以中指和拇指拿捏东西,姥姥每次见了就提醒小荷:用食指。这类教导看似琐碎,却疏忽不得,俗话说“小洞不补,大了一尺五”,6岁前孩子世界无小事,爸妈需调动全部的耐心来关注孩子,将问题纠正在萌芽期。小荷3岁时姥姥说:妈妈的呼吸太浅,不健康,你要跟爸爸学呼吸,爸爸的呼吸又深又长。令人吃惊的是,当天晚上小荷就跟爸爸倾诉忧虑:我不会好好呼吸呀,Dada。考虑到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之后不久,姥姥送妈妈跟亚历山大健身理念师专修呼吸,妈妈的呼吸好了,小荷自然也就没问题了。近来,姥姥又发现妈妈说话带有多数青岛人的懒散:咬着牙说话,下颌打不开,严重的是小荷也学到了。于是姥姥建议妈妈去学发音技巧。学习过后妈妈很会开放下颌,小荷也就不再出现这一问题了。

育儿就是细碎之中建大功啊。

学习用孩子的思维解决问题:1岁3个月的小荷走路歪歪倒倒,姥姥带她去花园要牵她的手,小荷如同所有孩子,有自尊讲平等,她甩掉了姥姥的手说:我要自己走。问题是,她不知道草地不平会摔倒,姥姥知道。怎么办?灵机一动,姥姥说:我年纪大了,需要你帮助,你拎着姥姥走吧。于是姥姥跟小荷成功牵手。过后每次去花园小荷都牵起姥姥的手,说:姥姥年纪大了,需要我帮助。嘿嘿!

开发创造性要趁早:2岁的小荷背过了“小老鼠”和“鹅,鹅,鹅”,此后便坚决不背诵,姥姥甘为孺子牛,不背就不背,咱创作吧。姥姥即兴编唱儿歌、顺口溜,有时有曲调,有时没曲调,看到什么编什么。这正是小荷爱编唱歌曲爱编故事的起源。

由此我想到在国内,为什么早教机构和家长们那么偏重背诵呢?显然一方面是传统导势,另一方面是早教人员甚至小学老师的水平有限造成了误导。背诵为哪般?锻炼孩子记忆力?可记忆力是人类进化后的基本智能,与培养无关。笔者不得不再次强调让孩子背诵只是在嚼他人的剩馍,是开发大脑的低级办法,不能说一点用没有,但效率很低,是条不该走的弯路。

兴趣是培养孩子的才艺的关键


1、培养兴趣不一定靠上课

如果父母还在考虑要不要送宝宝上才艺课,那专家建议,不妨先试试其它方法来培养宝宝的兴趣,不需要急着下决定。

从日常生活中制造让宝宝接触各种事物的机会,例如,宝宝没有学乐器,不代表就无法培养音乐方面的兴趣,如果家里常有欣赏音乐的机会,也能为宝宝和音乐之间牵上一条线;又如带宝宝亲近大自然,了解环境生态,就不一定送他们去上自然科学的课;语言能力则可以借着看外文绘本、卡通电影等来学习。从日常生活中边玩边体验,有时候比中规中矩的上课更能让宝宝乐于学习。

参与小区的团体活动或学校的社团,也都是学习及培养兴趣的方法。在这些活动中,宝宝自己会发现最有兴趣的事,或让父母从中找到宝宝的天份,然后再集中资源栽培,把钱花在刀口上,那就不用塞给宝宝一堆他兴趣缺缺的课,亲子之间还为此搞坏关系。

不论宝宝上不上才艺班,更重要的是让宝宝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及热情,那即使不安排他们上才艺课,也不会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及乐趣。

2、不要将宝宝的艺术潜能简单定位

即使宝宝表现出扭扭唱唱或涂涂画画,也不能简单地推断说宝宝的艺术兴趣点就在画画或唱歌上。在宝宝的早期发展中,兴趣点有可能是多方面的,过早地、简单地把宝宝的艺术表现定位在某个方面,往往会造成宝宝片面发展。

3、重在艺术的审美体验

许多父母往往追求宝宝会弹几首曲子、会画几幅画,有的甚至过早追求过级考证。这些不仅不利于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而且使宝宝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艺术潜能,要培养宝宝对审美要素的感受力。可以带宝宝到大自然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美的要素。生动的、活的审美源泉,可以激发宝宝内在的艺术潜能。

4、培养宝宝耐心

一位3岁的孩子能背许多唐诗,还会背乘法口诀,但老师拿着一样东西问他:“这是什么颜色?”他却摇头说:“不知道。”大多数家长总希望通过早期教育使孩子更出色。于是,不少家长早早地就让孩子识字、算术。还有家长让孩子背诵唐诗、圆周率,认为孩子背得越多,就越聪明。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现在听不懂,以后早晚会懂啊!早一点引导他,可以学得更快”。

孩子应该学符合自己年龄的知识,不能“拔苗助长”。相信很多家长会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一些高难度的知识,但这样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儿童会在不同年龄很自然地吸收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必刻意灌输。

宝宝学才艺的过程中,尊重他的特质和学习步调也很重要,更不要拿他和别的宝宝的表现做比较,增加亲子双方不必要的压力。每一个宝宝天生个性及学习能力都不同,即使上一样的课,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每个人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也有差异,重要的是宝宝能享受上课和做这件事的乐趣。让宝宝在学猜才艺的同时,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宝宝的个性特质,天,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才艺。

心智训练培养孩子自控能力


婴幼儿期是宝宝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控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宝宝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培养自控能力是促进宝宝成材的关键举措,尤其是对坏脾气的宝宝和多动的宝宝,及早培养自控能力更显得重要。

妈妈要有自己的意识

妈妈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白控能力,这种“有意识”并不需要特别的设备,而是需要妈妈融入到宝宝的运动认识世界中,从而很自然地引导宝宝观察和体验,宝宝的自控能力就随之提高了,认知能力也得到发展了,这样的运动就称之为运动性心智训练。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运动性心智训练”机会,你也能充当“训练师”角色哦。

设计心智训练内容

将身体运动与动手动脑联合起来,每天固定开始时间(建议用闹钟提示),在进行运动性心智训练时,妈妈与宝宝一起专心进行。运动内容爬行或蹦跳等运动,去找目标物品。

运动准备:妈妈事先设计好目标物品,种类不定,安全而轻便(可以用实物或画),让宝宝自由编故事内容,并且讲出来,比如钓鱼目标物品。也可以根据宝宝喜欢的玩具内容设计各种情景的目标物品内容。

第1~2天小朋友(男女、大、小多个)、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3~4天 全家人、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5~6天 猫、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7~8天 鸡、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第9~10天 鸭、各种不同的鱼、山、树(多棵)、钓鱼竿、水荷叶(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撑杆(1把)等。

实施步骤:

1 寻找目标 运动开始时,引导宝宝到不同地方找到目标物品,并不断鼓励他找更多的目标物品。如果宝宝一直兴趣很高,就继续进行;当宝宝没有继续寻找目标物品的欲望,就停止,这时,妈妈记录下宝宝实施运动的时间。

2 组合目标物品 妈妈引导宝宝观察所拿到的目标物品,根据不同的种类,组合成一个画面。2岁内的宝宝,可以帮助他做,边做边讲故事;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引导他针对画面中的内容编故事,开始时你先起个头,让他接着尽情发挥,并记录下他讲述的故事内容。同时引导他回忆,每天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妈妈再记录宝宝组合目标物品的实施的时间。

训练后的效果

每天锻炼了身体。宝宝在找目标物品时,是在完成指定的任务;先运动,后组合目标物品,在情景中宝宝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思维、想象和记忆能力;每天记录,可以观察到宝宝的注意力时间逐渐延长;宝宝在这样的游戏运动中,动身体、动手,动脑,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感觉到宝宝的自控能力明显提高,脾气好了,讲道理了,能够静下心来玩一段时间。

培养孩子良好应变能力的4件小事


孩子的应变力怎么体现呢?如果你家的宝宝能就一个问题提出多个有效可行的方法;或者面对一些陌生环境时依然能够很好地适应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就说明他具有良好的应变力哦!但生活经验不足的孩子遇到事情大多慌张、害怕,更多时候是寻求爸妈的帮助,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去培养孩子的良好应变力?

1、鼓励孩子参加不同的活动

丰富的活动与经验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孩子平时积累的经验越多,应变力就会越强。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动脑、动手能力。

【解决办法】比如一些野营训练、模拟逃生游戏,孩子在模拟的游戏之中通过积极思考,动手实践来解决眼前困境。必要时,家长也要在身边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提示,甚至在某些时候给孩子亲身示范的机会,你会发现你家孩子的应变能力正是在这多次的实践锻炼和观察模仿中渐渐增强哦!

2、经常向孩子提问,刺激他思考

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力使得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也许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状况”比较少,缺乏实践的机会和经验。但家长经常向孩子提问,以此刺激他思考,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比如,在和孩子一起在电视上看到火灾的场面,妈妈可以问他:“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引导孩子思考的同时也是教会孩子一些遇到危急情况自救的技能。

【解决办法】多给孩子提出实际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逛街的时候走失了怎么办?有人在众人面前诋毁自己该怎样对待?小朋友之间出现矛盾如何解决等等。家长有意识地通过提问来锻炼孩子随机应变的思维方式,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帮助他分析最佳处置方法。这样你家宝宝遇到突发事情的时候也能保持冷静头脑,并快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3、帮助孩子建立“到达目的可以有不同方法”的观念

我们大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会有一般的套式,因此当宝宝遇到问题困难时,我们不妨不要急着去为宝宝出谋划策,鼓励宝宝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想更多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家长可以启发宝宝寻找去超市的新路线,或者让宝宝学习用双手写字等,这些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迫使宝宝去开动思维。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一个问题多途径解决的思维方式,让他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孩子3岁开始想象力和创造力快速发展,你会发现孩子总是有说不尽的奇怪点子:妈妈跟他说“小兔子开门”的故事,孩子听完后就会说,为什么小兔子不从“猫眼”里面看是不是妈妈回来了?为什么小兔子不打开窗去瞄一下?……

【解决办法】你会惊讶,孩子这些童稚的想法其实也是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呢!所以家长不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多引导孩子建立“到达目的可以有不同方法”的观念。

4、让他有独自承担一件事情的经验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生活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只会让孩子的生活难以自理,缺乏独立意识的孩子难以长大。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而不是为他们包办一切。

【解决办法】让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这不但能够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事件,也是让孩子能够在经验教训中学会成长。或许孩子一开始不懂得如何面对处理眼前困境,家长可以在头一两次时给孩子一个示范:遇到问题先保持冷静头脑,制定初步计划,思考一些事情变化的可能性,自己要有心理准备的同时也多思考相应的后备方案。让孩子懂得思考解决问题的这个套路,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大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孩子即便会经受或大或小的挫折,但是在这些实际动手中“吃一堑,长一智”,孩子自然会逐渐变得机智、灵活,同时培养出自信、坚毅的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