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胎教
2020-04-03 孩子胎教 不胎教 孩子入学准备不能让iPad“拐走”孩子。
不能让iPad“拐走”孩子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赵女士近日通过电话向本报反映,她不满3岁的女儿点点最近迷上了平板电脑iPad。“本来是想买来自己用的,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孩子的游戏机。”赵女士无奈地说:“点点只要在家,就会抱着iPad看动画片、玩游戏,碰都不让我碰一下。对着闪烁的屏幕,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顺着赵女士提供的话题,本报记者又采访了孩子刚4岁的陈女士。她说,偶然一次为了让孩子不哭闹,她将iPad放到孩子面前。“本以为他只是随便拿小手点着玩玩,没想到却上了瘾。虽然现在不哭闹了,但也变得不爱搭理人了。”
喜欢玩iPad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据“39健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511名被调查者中,有82.19%的家长会让宝宝接触iPad,这些孩子的年龄基本都在3岁左右,他们最初希望利用iPad对孩子进行“早教学习”,但没料到最后不少孩子对游戏着了迷。另有媒体报道,在浙江某幼儿园进行的防拐演练中,iPad对孩子的吸引力远大于零食和玩具,全班36名小朋友,竟有10名被iPad“骗走”。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卫生保健部研究员蒋竞雄提醒家长,教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很重要,但不能让iPad偷走孩子健康。
蒋竞雄表示,两三岁的孩子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重,接受能力也强。iPad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孩子能直观地针对物体进行操作。逼真的互动模式加上悦耳的声音和超炫的动画元素,孩子很容易上手,并沉迷其中。但对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明亮的色彩和过于强烈的视觉刺激,可能会引发孩子视神经疲劳。长时间久坐不动,对孩子身体发育也没有好处。而且,过分依赖iPad这种电子产品,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孩子和其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技巧,长时间独自玩耍也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单和寂寞。
“家长在给孩子提供电子产品之前,应该仔细考虑清楚。”蒋竞雄指出,以下几个方面是家长需要顾及到的:
1.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电视或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
2.如果孩子特别感兴趣,可以将每次玩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一天不超过1小时。
3.在玩手机和iPad等比较小的电子产品时,最好将它们架起来,垂直放置,让眼睛平视,避免颈椎受累,但不要让孩子蜷在沙发上玩,更不要在行驶的汽车和地铁上玩。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4.选择游戏时多挑一些寓教于乐的益智游戏,避免玩画面过于血腥和激烈的对战游戏。5.增加和孩子的互动活动,多花时间陪孩子聊天、运动,别为了解放自己,让孩子变成“电子娃娃”。
延伸阅读
保定小女孩被拐 如何防止孩子走失?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保定小女孩被拐 如何防止孩子走失?”,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最近网上一则保定漂亮小女孩被拐的新闻点击率高居不下,万幸小女孩是走失而不是被拐,其身份已经确定,亲身母亲也被找到。我们感谢网友的热心,同时也要反思如何才能防止我们自家的孩子走失呢?
1.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去到远一点的地方玩,如果孩子在门口玩,一定要时常看一下,防止他走远了,你还不知道。如果是住在路边的就要特别注意,路上会有车子,容易发生危险。
2.如果和孩子一起去逛街,一定要抓紧孩子的手,不要光顾看东西,而把孩子的手放开。也许你一走远,孩子就走失了。
3.如果是庙会或者其他之类的特别活动,人特别多的时候,最好不要带孩子去,如果带去,一定要抱着孩子,以免孩子被挤丢。
4.不要把孩子放到一边,自己去旁边买东西,孩子有可能会去找你,也有可能因为好奇,去别的地方看看,等你回来时,也许孩子就走丢了。
5.还要在孩子脖子上,带上一个上面有你电话号码或住址的项链,假设孩子走失,别人也可以根据上面的电话和住址联系你。
如何让孩子上课不走神呢?
孩子上课走神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多数的孩子都有上课走神的习惯,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不走神呢?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小宝宝们的表现,让他们对听课感兴趣,以下就来看一篇有关此类的小文章吧!
海洋上小学以后我和丈夫更加忙碌起来,担心他跟不上或是不习惯,毕竟小学和学前班也还是有差别的。这个时候,父母总想和老师尽可能地多沟通,但又没时间成天往学校跑。当时海洋的小学老师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孩子每天带回一个本子,家长写完后放进孩子书包让他们第二天交给老师,第二天老师填写好放学时再交给孩子带回去。这叫家长联系本,就是为了方便双方的沟通。
我们每一次填写或翻看联系本时总会当着海洋的面,并和他讨论。因为那上面写的都是关于他的,他是有权力知道的,背着他反而会令他觉得家长和老师不可信任。
有一天我们打开本子的时候发现上面写着“上课走神,不认真”。这令我有些警惕,虽然我从不要求海洋的学习要多好,但态度和能力是两码事。刚上小学就发生这样的事,不及时纠正,很可能养成习惯。早教网
“海洋,为什么上课要走神呢?”我并没有严厉地审问他,“是不是你在看其他东西?或者在玩什么东西?”我翻开本子让他看老师写的话,虽然我不确定他是否事先已经看过了。
“啊,妈妈,窗外有一只黄色的小鸟!”海洋想起了什么似的。
“小鸟?”
“嗯,可漂亮了!全是黄色,哦,不对,嘴巴是黑色的!它一直停在那棵树上看着我。”海洋有些兴奋地描绘着那个画面。
我突然有些明白了,“你是说你上课的时候看见窗外有只小鸟,所以你在看它?”
海洋点了点头。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那样的情景——一个孩子和一只鸟,隔着窗户就那样看着,虽然窗户里的老师正在讲课。那些枯燥的拼音啊、数字啊,又怎敌窗户外那一双透明的小眼睛来得吸引?噢,这个世界对于海洋来说,还有比听课更有意思的事——那些大自然的奇迹,那些宇宙的奥秘,那些生命的灵动,无一不在吸引着一个7岁的孩子。我该怎么去责怪他?就因为他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就要因为那些天性里的兴趣而承受责骂吗?
“海洋,那你想知道那只小鸟叫什么名字吗?”
“它有名字吗?”
“每种鸟都有自己的名字,周末的时候妈妈带你去图书馆,我们查查图鉴就知道了。”
“好啊好啊!周末,说定了!”海洋拍手。
“妈妈相信小鸟对于你来说比课堂更有意思,不过,海洋,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台上讲课很辛苦,如果你不认真听,就是一种不尊重,老师会伤心的。何况不听课你就学不到知识,也做不了作业,对不对?”
“恩……”海洋点点头,“那下次它飞过的时候我只看它一眼,就一眼,好不好,妈妈?”
“好吧,就一眼。”我同意了,毕竟有很多东西是课堂无法给他的,“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带你去郊外,那时候我们可以看个够!”早期教育
“好!”
于是我在联系本上写下“我们已经和孩子说好了,相信他不会了,谢谢老师”。从那以后,海洋的联系本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走神”的记录。
没有孩子是天生不爱学习、不爱听课的,因为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内心是渴望不断吸取知识的。对他们说“你必须认真听课”只会令他们感到自己的快乐被“上课”这件事剥夺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宝宝们上课爱走神,大多数的都有其原因,做为家长首先要弄清楚孩子走神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但愿以上的文章可以帮助父母正确的看待小孩子走神的问题!
儿童早教: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d?勿让孩子成为“宅童”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能够提高孩子后期的学习效率,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早教: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d?勿让孩子成为“宅童”,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儿童如今许多的小孩子都喜爱玩ipad,所导致的不良影响便是孩子都喜爱宅在家里玩ipad不肯去玩。这可让许多妈妈苦恼了,那麼哪些玩具可以pk掉ipad呢?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
“哪些玩具能让孩子玩得久一点?能PK掉iPad。”暑假一半以上,在QQ群中,卡卡妈的难题难住一片。立刻4岁的卡卡眼底下iPad这一个手机乐在其中。做为手握着电脑鼠标出世的一代,我们无法防止孩子触碰电子设备,“相比电视、电脑上、手机上这种,哪些lego、布书、儿童绘本真是都弱爆了,下月大家准备送她到乡村家乡玩一段时间了。”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d?儿童
年轻化的“毕加索”、“居里夫人”
“我们家孩子能够 说成‘居里夫人’,一到礼拜天我也发愁,煞费苦心该如何诱惑她外出。”钱卖报玩会的卡卡妈说,每礼拜天都尽可能给孩子分配不一样的“综艺节目”,“我和她爸都有点儿近视眼,不愿意让她看电视剧。”
尽管非常少来,小男孩丢丢却对妈妈公司办公室很了解,直接来到妈妈坐位上,打开计算机,熟练地进到游戏网页。新学期开学上小学二年级的他告知新闻记者,自身很羡慕嫉妒一些同学们,暑假爸爸妈妈没给他报兴趣班,每日在家玩游戏。“到住宅小区花园里玩?索然无味。”
“索然无味”变成许多小小的“毕加索”、“居里夫人”的口头语。一旦感柒“宅病毒感染”,便会越来越不喜欢室外,很多钟头不挪窝。新闻记者在访谈中发觉,一些刚上幼稚园乃至还没进园的小孩子也是有此病症。小宅男宅女们一般都喜爱在电脑上或iPad、手机打游戏,小宅女们则喜爱看电视剧。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d?儿童
在苹果应用商店的莱单里,对于低龄化少年儿童的系统软件上千种,有报导称,少年儿童运用已经变成“苹果应用商店”除开手机游戏之外的第二大营收新项目。对于全国性10个大城市0~16岁少年儿童或父母开展调研,产生的《2012年城市儿童快乐指数报告》显示信息,孩子在平常下课后的随意時间里,超出80%都会看电视剧、日本动漫,上外网,打游戏。就算是在周末,出游、报名参加体育竞赛的時间也不上20%。
拼养不实际,上兴趣班成“休闲度假方法”
许多 妈妈跟新闻记者大倒苦水,自己孩子一到暑期就这样,不喜欢去玩,要不看动画,要不看手机。“一到暑期孩子原先的生活规律就被彻底弄乱,原本每日定好上外网一个小时,但我大白天工作压根管不了。”“孩子跟我义正言辞,家中没事儿干,姥姥也在看电视剧。”
一些父母刚开始勤奋把自己家的宅童“赶”出家门口。钱卖报玩会的老粉絲Tina一直在试着各种各样方式。“大家曾试着过拼养,但不实际。”
如何让小孩不沉迷玩iPad?Tina说,事前自身还不断掂量带哪本去跟大伙儿共享,每日的计划表到底如何适合,没过两天,新难题五花八门。“五岁的孩子来跟我说,为何某某某家的房屋那么大?什么是富有?更要我烦闷的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跟大伙说,爸爸是老总,仅有初中文化,还并不是很富有。”Tina说,几个人关联也是多少有点儿尴尬了。“2020年還是把他送至兴趣班,学习钢琴,每星期有3次课。”Tina说,“休闲度假式的兴趣班,对孩子对成年人全是一种释放压力。”
让孩子走出忧郁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孩子走出忧郁”,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儿童是无忧无虑的,不会有忧郁。果真如此吗?殊不知,儿童正用他们的眼睛在观察与感受,儿童对周遭事情形成的解释,往往出乎家长意料;事实上,因为儿童不像家长那样会使用语言来表示心情不好,他们只是不知如何诉说罢了,并非没有忧郁的心情。
你家孩子忧郁吗
案例一:5岁的明明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经常不肯去上幼儿园。一到早上,就赖床不肯起,就算勉强起来也是不吃不喝的,一会儿又说肚子痛、头痛。妈妈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身体很正常,也没有发烧。明明以前很爱玩的玩具,现在动也不去动它,真是把妈妈给急死了。
案例二:7岁的亮亮连续三个月行为乖张,不但在家打妹妹,还在学校咬同学,并破坏玩具桌椅,不论老师采用说的、骂的、打的,甚至罚坐在角落,都不能控制他的行为。校长要求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否则不同意亮亮进入学校,以免再伤害到其他的同学。
儿童心理专家分析:儿童的情绪早在出生后即可从表情来判断,例如哭、笑,随着幼儿逐渐成熟,情绪的分化和种类也愈来愈多。比如:头痛、肚子痛、吃不下东西、睡眠过多或不足。行为上也可能会出现无理哭闹、破坏东西、闷不吭声、无精打采、退缩、紧黏家长、疑神疑鬼、忧心忡忡、不活泼、不爱玩耍、不合群、不听话、不快乐,甚至还会有想自杀的念头。
父母亲若是发现孩子的行为突然改变,情绪不似从前那样稳定,都可能是儿童正在忧郁。这时家长们先不要发脾气,认为儿童是在无理取闹要好好教训他,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亲子间的紧张冲突,更糟的是,问题不但没消除,儿童的焦虑反而会节节升高。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能预料的事,教孩子学做情绪的主人,学习用有效行为来控制抒发情绪,并化解压力;不要让忧郁成为亲子关系的杀手,并影响到心理健康。
孩子为何也有忧郁
儿童为什么会忧郁呢?儿童的世界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呀!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自我中心特征,儿童难以分辨自己与外界的独立性,对种种外界刺激无法建立一个防护网,而导致心理的脆弱性。
例如:儿童常以为是“自己”做错事,所以父母才会吵架。假如在此时,家中发生变故造成伤亡,家长们又缺乏适当的解释,儿童内心的恐惧罪恶感有可能悄然而生,而成为代罪羔羊;另一特征,是儿童无法做抽象式的思考,只能了解清楚具体的事项,对事情的因果判断也很直线式单纯。所以儿童无法接受正负两面同时存在的矛盾情感,例如爱恨交织、趋避冲突,假设父母无缘无故就打小孩,但又说这是爱他才如此,久而久之,儿童在这互相冲突的讯息中,分不清行为与情绪的关联。这样混淆不一致,不可预测的因果关系,也会造成儿童的忧郁感。
除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特色之外,他们的气质与父母亲特质的适合性,其互动关系的品质,也是造成忧郁感强弱的因素。另外,突发或慢性累积的生活压力事件,例如家庭变故、亲人伤亡、家庭成员变动、失去原有的支持系统、转学、搬家及移民,儿童必须重新去适应新环境;自己或至亲好友意外伤亡住院、目睹灾害,都迫使儿童得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落,然而,儿童需要较长的调适期间,在过渡期间容易产生忧郁。儿童常常会保有奇迹式的幻想,希望时光倒流,可以回复以往的原状,而非必须去面对现实的残酷情况;因此,家长若在能力范围内,应该尽量事先预告,好让儿童有心理准备。
让孩子走出忧郁
案例一:5岁的明明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经常不肯去上幼儿园。一到早上,就赖床不肯起,就算勉强起来也是不吃不喝的,一会儿又说肚子痛、头痛。妈妈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身体很正常,也没有发烧。明明以前很爱玩的玩具,现在动也不去动它,真是把妈妈给急死了。
案例二:7岁的亮亮连续三个月行为乖张,不但在家打妹妹,还在学校咬同学,并破坏玩具桌椅,不论老师采用说的、骂的、打的,甚至罚坐在角落,都不能控制他的行为。校长要求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否则不同意亮亮进入学校,以免再伤害到其他的同学。
儿童专家表示,忧郁的儿童长大之后,会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忧郁症,且性格违常、品行不良,也会造成日后身心的痛苦,而从小开始的EQ教育,或许可以预防往后的心理障碍。忧郁的儿童如何走出阴霾呢?
●快乐玩具抒发情绪。儿童有时会藉由玩玩具,或扮家家酒来抒发情绪,但有时则需要靠家长的协助。家长们可配合孩子的理解程度,教孩子去认识并标示它,例如生气、害怕、难过、挫折。家长用语言来表示关注,帮助儿童将其忧郁的心情说出来。说出来的好处是在于让孩子认识并标示情绪,而不是用生闷气或不良行为来发泄。儿童若觉得被了解,无形中不安的情绪将被释放出来,也能逐渐转移心中积压的不舒服。
●有趣活动走出忧郁。接下来,家长可以提供两个孩子可以接受的活动选择,让孩子走出忧郁困境。例如: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标示情绪),因为车子被弟弟拿去玩(指出原因),弟弟玩5分钟之后再换你玩(接纳感);这样做,即使儿童在受挫后,仍可进行其他的活动,而不是僵在那里。另外,家长一定要预留时间、空间给孩子做选择,就算孩子都得不满意,家长也不必硬逼孩子;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教孩子学会了体察情绪变化,学会了等待、轮流、忍耐、分享。好比人生一样,不是时时完美,只要孩子尽力便是。事后家长可强调孩子做到自我控制,夸奖孩子EQ进步了,逐渐地,儿童对忧郁的反应方式会逐渐成熟。
●教孩子接受情绪。至于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如失去亲友、生病这类较严重的失落与痛苦,家长不要故意去避免谈它,愈不谈在小孩心中的疑虑就会愈多,还可能会误以为是自己不好,因为做错事才会发生不幸;日后可能形成自卑的心理和过度消极悲观退缩的性格。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能预料之事,父母要教孩子学习认识及接受情绪,去做情绪的主人,学会用有效的行为来控制抒发情绪,化解心中不满的压力,不要让忧郁成为亲子关系的杀手,或变成长大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