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自己一定要坚强。”这是某园长特别叮嘱给家长的话。她特地教了一些方法帮助家长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晚送早接。

这毕竟是一段特殊的过度期。幼儿园的学习时间一般是早上7点半到下午4点,家长可以8点送来,3点多接走,缩短在园时间。即使工作忙,也要委托其他人早点接孩子,帮助孩子慢慢适应。

带上熟悉的小玩具。

这段时间,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所以,不妨让孩子带上家中熟悉的玩具,例如抱着睡觉时的玩具,大小要适中,差不多和小朋友的脑袋一样大小,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一种安全感。

理解孩子。

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反应会有些多样,或是特别安静,或者哭得特别厉害,或者晚上噩梦连连。家长要顺应孩子的这些反应,理解和接纳,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担心,而是要把孩子入园当成全家的一件大喜事去宣扬:“我们宝宝上幼儿园了,真是太棒了。”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最要坚持的是每天正常送孩子上幼儿园,千万不要因为心疼而放弃。

制作小档案。

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密切沟通。家长制作一个小档案,双方步调保持一致。

延伸阅读

教育孩子 首先要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张扬正在玩积木游戏,妈妈想让他先去做作业,叫了两遍,张扬没动,还是聚精会神地垒着宝塔。妈妈这下急了,一下把积木推倒,大声呵斥道:“让你先做作业没听见啊!”

张扬吓了一跳,狠狠地瞪了妈妈一眼,打开门跑了出去。妈妈赶紧追出来,问:“你去哪里?”孩子哭着说:“你是个坏妈妈,我不要你了。”妈妈听后很诧异。

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在家庭中应该有和父母平等的地位。妈妈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不懂事,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把孩子当成服从的工具,这不仅会使孩子丧失被尊重的权利,也会让妈妈和孩子产生隔阂。

家里遇到的事情,有些是不需要孩子知道的,但在关涉到孩子的事情上,就应该让他们知晓,并且参与到讨论决策中来。父母应该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的机会,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妈妈对孩子采取什么态度,孩子就会对妈妈回馈什么态度。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独立的人,孩子也会把自己当成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与妈妈合作,这是两代人良好沟通的前提。

所以,妈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来决定,而是要以认真的态度征询孩子的意见,大家以民主的方式来决定事情,这样孩子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能更好发展自己的能力,也避免了孩子一意孤行,走向极端的可能。

建议一不做专制的妈妈

孩子小时候,在许多事上妈妈可能会替孩子做主,但到孩子稍微懂事之后,很多事就会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时妈妈应该适当放手了。

敏敏刚上小学一年级,一天吃完晚饭,想要帮妈妈洗碗。妈妈认为她还小,怕她洗不干净,或者把碗打碎了,就不同意她洗。敏敏自己拿起碗,学妈妈的样子开始洗起来。妈妈看她做得还像个样子,就出去看电视了。

刚刚坐下,就听见“啪”的一声,敏敏打碎了一只碗。妈妈对敏敏吼道:“说不让你洗,你偏洗,看到了吧。”敏敏很委屈地哭着说:“老师说家长上班很累,应该帮助父母做家务,可是……”

孩子的行为可能会有所失误,可是孩子有了一种行动的思想,并且是正确的,妈妈就应该鼓励、尊重,而不是打击、呵斥。

建议二对孩子说话要用商量的口气

没有人喜欢别人用高高在上命令的口气对自己说话,孩子也一样。妈妈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语气要温和,语调要轻柔,让孩子去做事时要用商量的口气。

齐馨的妈妈是个音乐老师,唱歌的声音很优美,可是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就让人感觉特别刺耳。一天小馨在给自己的洋娃娃梳头,妈妈说:“别玩了,马上穿上鞋跟我一起出门。”齐馨还没给洋娃娃梳好头,所以没有动。

妈妈马上就发火了:“你没听见吗?再梳我给你扔了!”齐馨吓了一跳,生气地说:“我不去。”妈妈硬拉她穿鞋,她立刻把鞋子扔了,两个人就这样僵持了半天。妈妈对孩子说话时语气要缓和,不能强迫命令。特别是对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孩子,要和他商量,孩子有权决定是否配合妈妈的要求。

建议三关系到孩子的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妈妈对于关系到孩子的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是自己行为的主体,只有孩子自己决定要干什么,他才会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否则,有违孩子的意愿,孩子不但不会配合把事情做好,反而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糟。征求孩子的意见是民主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积极应对妈妈提出的问题,想出最适合的对策,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建议四尊重孩子的意见

妈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即使这个意见不实际,也一定要对孩子的意见表现出兴趣。这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思想是被重视的,会激发孩子遇事开动大脑,积极想办法。如果妈妈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把孩子的意见批得一文不值,就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以后即使有想法也不会说了,并且会越来越懒于思考,因为他潜意识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想法妈妈都会否定的”。

建议五孩子能自己决定的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现在很多妈妈对孩子的事情会“越俎代庖”,认为孩子的事自己不过问就会出问题,很不放心。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事孩子都能自己做出合理的选择、决定。孩子能做的事妈妈就不应该再过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妈妈如果事事过问,甚至替孩子拿主意,就会丧失孩子的自主性,并且使他感觉自己不被尊重。在孩子自己能做主的事情上,妈妈应该学会放手。

小编总结: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

孩子入园——妈妈首先要过心理关


孩子入园——妈妈首先要过心理关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妈妈的心也揪起来了:第一次过集体生活,要接受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要遵守幼儿园的制度,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总担心宝宝的心理承受不了。

要提到宝宝的入园焦虑,妈妈们都能说出个一二来。可是,恰恰被妈妈们忽略的,却是她们自己的心理:妈妈们同样也要面临着入园的心理关,而且,这一关过得不好,把你的焦虑“泄露”给了宝宝,那可是“后患无穷”啊——

千叮咛万嘱咐——担心老师照顾不周

妈妈的表现:小宇刚上幼儿园,妈妈一百个不放心,每次送小宇到幼儿园,都反复嘱咐老师看好小宇,该给他吃什么,什么时候喝水,户外活动应该注意什么……面对小宇不舍的哭闹,小宇妈妈又一再向小宇保证,会很早来接小宇回家,会给小宇带礼物来。

潜台词:几个老师面对十几个孩子,能照顾得像家里那么好吗?会不会不小心让他受伤了?如果老师忘记提醒他喝水,他不好好吃饭,渴了饿了怎么办?……

宝宝的反应:入园一段时间了,小宇仍然不愿意上幼儿园,每次妈妈送他到了园里,他都紧紧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愿意松开。每天下午妈妈来接时,他都表现得非常高兴,不和老师说再见就迫不及待地要走。

专家进言:小宇妈妈对老师不放心,所以才会左交待右嘱咐,小宇在旁边的感觉是妈妈迫不得已才把自己送到幼儿园,幼儿园老师肯定不如妈妈照顾自己照顾得好,所以,小宇也对老师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不愿意在幼儿园多呆一会儿。小宇妈妈需要表现出自身对于幼儿园的热爱和信任,多和孩子讨论幼儿园有趣的事情,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不安。

入园,妈妈先过心理关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妈妈的心也揪起来了:第一次过集体生活,要接受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要遵守幼儿园的制度,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总担心宝宝的心理承受不了。

要提到宝宝的入园焦虑,妈妈们都能说出个一二来。可是,恰恰被妈妈们忽略的,却是她们自己的心理:妈妈们同样也要面临着入园的心理关,而且,这一关过得不好,把你的焦虑“泄露”给了宝宝,那可是“后患无穷”啊——

千叮咛万嘱咐——担心老师照顾不周

妈妈的表现:小宇刚上幼儿园,妈妈一百个不放心,每次送小宇到幼儿园,都反复嘱咐老师看好小宇,该给他吃什么,什么时候喝水,户外活动应该注意什么……面对小宇不舍的哭闹,小宇妈妈又一再向小宇保证,会很早来接小宇回家,会给小宇带礼物来。

潜台词:几个老师面对十几个孩子,能照顾得像家里那么好吗?会不会不小心让他受伤了?如果老师忘记提醒他喝水,他不好好吃饭,渴了饿了怎么办?……

宝宝的反应:入园一段时间了,小宇仍然不愿意上幼儿园,每次妈妈送他到了园里,他都紧紧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愿意松开。每天下午妈妈来接时,他都表现得非常高兴,不和老师说再见就迫不及待地要走。

专家进言:小宇妈妈对老师不放心,所以才会左交待右嘱咐,小宇在旁边的感觉是妈妈迫不得已才把自己送到幼儿园,幼儿园老师肯定不如妈妈照顾自己照顾得好,所以,小宇也对老师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不愿意在幼儿园多呆一会儿。小宇妈妈需要表现出自身对于幼儿园的热爱和信任,多和孩子讨论幼儿园有趣的事情,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不安。

抢占玩具——怕孩子受委屈

妈妈的表现:轩轩进入幼儿园一个多月了,情绪逐渐变好。有一天,妈妈在幼儿园看到轩轩因为抢一个玩具轿车和另一个孩子发生了争吵,轩轩被推了一下。

妈妈在旁边心疼得要命,以后每次都帮孩子占好这个玩具。每天早上催轩轩入园都会说:早点走,我们就能玩到这个玩具了。

潜台词:我的孩子从来没有受过这种委屈,幼儿园这么多小朋友,玩具毕竟有限,如果他玩不上,该多失望啊!

宝宝的反应:轩轩每天到幼儿园都很积极,入园后也会占着这个玩具不撒手,其他小朋友想玩,轩轩不给,实在不行就开始哭,然后大声喊着找妈妈。

专家进言:因为妈妈的默许,轩轩霸占玩具的欲望得到了强化,无形中让轩轩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很正常的。而且妈妈以玩具为入园的诱饵,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长期下去,一旦这个玩具对轩轩失去了吸引力,他对幼儿园的兴趣就会下降。在幼儿园,孩子可以在争夺玩具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和他人友好交往,所以妈妈应该和老师配合,鼓励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感受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乐趣。

园长建议

因为和妈妈或者其他抚养者产生了稳定的依恋情感,孩子在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焦虑”,作为妈妈,一定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在孩子入园前后尽量做到:

入园前和孩子兴致勃勃地谈论幼儿园,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入园时需详细咨询幼儿在园的各个细节,准备好一切入园材料,并和老师做好沟通。

充分配合幼儿园做好入园过渡,在每一个环节中观察孩子的情绪状况,决定下一步的过渡引导行为。

在孩子入园后要和孩子经常探讨他(她)在幼儿园的趣事,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和幼儿园的老师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彼此信任。

做个配合幼儿园教学的家长


上周五,收到女儿小若所在的幼儿园短消息:请家长在下周一给孩子准备好三棱镜,教学需要,谢谢。

周六上午,大雨,到了西湖边的购书中心,结果没有;又来到城东号称杭州最大的文化用品市场,楼上楼下三层跑遍,还是没有,好几个店员也很诧异地说:今天怎么那么多人来问三棱镜?三棱镜是什么东西啊?我倒,我来买东西,他们反问我那是什么东西了!和老公两人无奈地对望,突然我又想到,老城区中山中路附近有几家光学仪器门市部,说不定会有。连忙又开车40分钟的样子,到了中山中路,一看傻眼,原来在造地铁,那一片封起来了。

这样跑了大半天,回到家已经下午2点多,煮了点方便面吃,小若还瘪着嘴拖着哭音说:“老师说一定要的,买不到可怎么办啊……”

我爸爸忍不住开始抱怨幼儿园,我连忙一个眼色制止他,很没有底气地开始安慰小若:“别担心,妈妈再上网看看……”

我老公已经很灰心了,说:“我看网上也没有希望的,真买不到,也没有办法啊,又不是我们不想买,等周一给老师打个电话说明一下情况,算了。”

小若已经叫起来:“不行的,不可以没有的!”

我只能对小若说:“别担心,来,要不和妈妈一起看看,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我们一定要努力,对不对?”

小若点头。我登录淘宝,搜索三棱镜,哇,一下出来200多条结果!我一阵高兴,小若也开始拍手——谁知道一细看,全是照相机上用的三棱镜头!价格更是吓人,都几百几千的,根本就不是教学用的光学三棱镜。

每一条卖家信息都看了,到了下午4点,彻底失望。还真的没有卖三棱镜的卖家。

愣了一会,出于平日的工作习惯,还是进入阿里巴巴企业网做最后尝试,结果,还真的有做三棱镜的企业!再筛选了一下江浙沪供应商,居然还有三家!连忙根据上面留的电话打过去,一家没有人接,一家回复说100个起卖,每个2元;最后一家,也说100个起卖,我好说歹说,终于同意先给个样品,不过样品费是30元一个,寄费再外加10元另算。

周日上午就收到了那个三棱镜——底边长1厘米的,柱体高2厘米的这么个小东西,小若在开心地跳啊叫啊的时候,我和老公互相看看,笑笑,又摇头叹气。

周一晚上回家,小若开门,啪地扑进我怀里,大叫:“好妈妈!老师说谢谢你!全班就我一个人带去了三棱镜!”

再登录他们的班级论坛,发现老师还特意发了一帖,说谢谢小若妈妈,真是位配合老师工作的好妈妈……我心底暗叹:做个好妈妈,还真的不容易啊!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开学在即,不少家长向记者了解,幼儿入园后,如何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北城幼的江老师。江老师建议,家长首先要对幼儿园有信心,要相信老师一定会照顾好孩子,然后配合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江老师表示,在入园前,在老师进行家访时,父母最好将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情况如实告之,或者打印成文字资料交给老师,方便老师处理。

在新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并可能出现身体不适。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如孩子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此时家长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其有安全感,并引导孩子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帮助他们亲近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

江老师还建议家长,入园后,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以及电话联络等各种方式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生活、游戏、交往等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配合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父母担心初入园的孩子,回家后总是问长问短,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要尽量多说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么高兴的事,和小朋友们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讲一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等。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宝宝更为伤心,进而更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

选"特色"幼儿园家长须慎重


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方面都没有定性。因此,家长不要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定性培养”。没有必要让孩子学这学那。

家长们在给孩子选幼儿园时,以下几点一定要特别注意!

一、路途远近是基本的考虑点

不要为了好学校而舍近求远,这样做将带来接送孩子的难题,也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以至于对孩子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二、不要盲目追求幼儿园等级

有些幼儿园因受场地限制无法达到示范园,但办学严谨、教师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在园孩子的家长满意率高。这样的幼儿园是最值得选择的。

三、根据经济条件量力选择幼儿园

每月的管理费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收费标准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家长不必为此背包袱。

四、选“特色”幼儿园须慎重

幼儿阶段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诸多方面的关键期,孩子需要通过广泛接触周围的环境,促进语言、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如果在此阶段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某一技能,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五、尽量不要选全托幼儿园

学龄前儿童处于感情发展的关键期,渴求家人的关爱,如果此时送进幼儿园全托,孩子缺乏与亲人亲昵的接触,会失去安全感、信任感。除非万不得已,家长不要这样做。

六、尽量不要进比孩子实际年龄高一级的班级

因为正常的孩子智力年龄随生理年龄同步增长,一个聪明的3岁孩子进入4岁的班级,他的能力有可能不如别人,这对孩子自信心、好胜心的培养十分不利。而且,当孩子大班毕业该进小学时,将面临“留级”的打击。

七、入园勿进行“定性培养”

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方面都没有定性。因此,家长不要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定性培养”。没有必要让孩子学这学那。幼儿园招生是不允许考试的,面试只是看看儿童的健康状况、是否认识数字、颜色辨别等。家长有目的性地强迫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选特色幼儿园家长须慎重


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方面都没有定性。因此,家长不要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定性培养”,有必要让孩子学这学那。

家长们在给孩子选幼儿园时,以下几点一定要特别注意!

一、路途远近是基本的考虑点

不要为了好学校而舍近求远,这样做将带来接送孩子的难题,也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以至于对孩子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二、不要盲目追求幼儿园等级

有些幼儿园因受场地限制无法达到示范园,但办学严谨、教师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在园孩子的家长满意率高。这样的幼儿园是最值得选择的。

三、根据经济条件量力选择幼儿园

每月的管理费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收费标准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家长不必为此背包袱。

四、选“特色”幼儿园须慎重

幼儿阶段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诸多方面的关键期,孩子需要通过广泛接触周围的环境,促进语言、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如果在此阶段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某一技能,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五、尽量不要选全托幼儿园

学龄前儿童处于感情发展的关键期,渴求家人的关爱,如果此时送进幼儿园全托,孩子缺乏与亲人亲昵的接触,会失去安全感、信任感。除非万不得已,家长不要这样做。

六、尽量不要进比孩子实际年龄高一级的班级

因为正常的孩子智力年龄随生理年龄同步增长,一个聪明的3岁孩子进入4岁的班级,他的能力有可能不如别人,这对孩子自信心、好胜心的培养十分不利。而且,当孩子大班毕业该进小学时,将面临“留级”的打击。

七、入园勿进行“定性培养”

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方面都没有定性。因此,家长不要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定性培养”。没有必要让孩子学这学那。幼儿园招生是不允许考试的,面试只是看看儿童的健康状况、是否认识数字、颜色辨别等。家长有目的性地强迫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建议:孩子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让儿童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以开朗的心态面对困难,是家长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家长与幼儿园老师沟通策略


家长与幼儿园老师沟通策略

宝贝上了幼儿园,每次问老师,宝贝表现怎么样,老师总说“挺好的”,但是宝贝的小毛病却从来没断过。难道老师只报喜不报忧?

老师总是报喜不报忧的原因

1.宝贝的客观因素

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在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影响下,有的宝贝在幼儿园确实比在家里表现好,尤其是在独立生活和游戏活动方面,宝贝常常显得更加能干和会玩,可是一回到家里,宝贝就恢复依赖和磨人的状态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妈咪发现这种情况以后,可以跟老师及时沟通,调整自己和其他家人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使孩子在幼儿园的好表现在家中也得到延伸和巩固。

2.老师的主观因素

现在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所以对于宝贝在成长中遇到的正常问题,老师往往从正面进行理解和引导。再说老师也见得多了,知道宝贝自我成长的力量会促使他自我矫正,因而对宝贝的问题态度比较从容,这些职业思维特点使得老师可能出现“报喜”多于“报忧”的状况。

3.家长的微妙因素

这是当今许多老师报喜不报忧最微妙的原因。因为每个家长都有一个宝贝,幼儿园是宝贝走出家庭大门的第一步,所以家长对离家在外的宝贝充满了关爱,对老师和幼儿园的状况也有一个渐渐了解和信任的过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长对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方法存有疑虑,于是选择了向幼儿园领导反映情况或者与其他家长交流的方式,这些都会被老师理解为“告状”,影响她在幼儿园和家长群体中的威信,所以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有的老师就出现了报喜不报忧的情况。

喜忧只报一半教育效果也会减半“少小若天成,老大自然成。”幼儿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有许多关键期,有些问题需要早发现早教育,为宝贝打造最好的启蒙开端。可是喜忧只报一半会产生一半的教育,使家长和老师错过一些关键信息和教育时机,进而影响宝贝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园关系透明一些,家长就能及时了解宝贝各方面的状况,并及时寻求到老师的专业指导,家园通力合作,让宝贝发展得更好。

让老师报喜又报忧的家园沟通策略:

1.不要接了宝贝就走,抽时间跟老师多聊几句。

常看见有的爸爸妈妈来接宝贝的时候,总是跟老师说声“再见”就走;有的家庭则总是保姆、阿姨来接宝贝,一个学期也难得见爸爸妈妈接几次。因为爸爸妈妈很少跟老师沟通,保姆、阿姨的交流水平和主动性又有限,这两种情况都导致老师没有机会把问题及时、有效地反映给家长。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很忙,可以想办法单独安排一次充分的交流时间,以便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

还有一个办法是主动培养保姆、阿姨跟老师交流的积极性,增强她暂时作为代理看护者的责任意识。有的家长采取发手机短信的方式跟老师做简短但又频繁的交流,效果也不错。

2.不要总是问问,要说细节和故事。

常听见有的爸爸妈妈问:“宝贝怎么样呀?”“宝贝没什么问题吧?”话题还没有打开,就拉着宝贝走了。如果要了解宝贝真实而丰富的信息,就得把话题展开,随机抓取一些有价值的细节,跟老师探讨进一步的教育问题。

例如宝贝的交友问题在家里不容易出现,因为大人都让着孩子,可在幼儿园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孩子是否容易引起冲突?他面对冲突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这些事情不细致交流是不知道的,不知道的信息导致教育关注的盲点,教育关注的盲点导致孩子的发展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所以,跟老师进行事无巨细的交流,经常说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会促进家园双方更好地捕捉教育的关键点。

3.客观、坦城地看待自己的宝贝。

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它又很重要,让老师真实地感觉到你不是一个护短的人,是让老师“报喜”又“报忧”的关键策略。每个家长都最爱自己的宝贝,也觉得自己的宝贝是最完美的,但是不要因此护短,即使不同意老师的看法,也要给老师反映问题的机会。就像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胸怀和气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据调查,有的老师对家长的口头承诺并不完全信任,例如她们发现真要是遇到问题了,个别家长可能不依不挠,所以个别不安全的经历和体验使老师产生的一个心理便是还要观察一段时间,觉得家长确实比较客观、坦城,她才会有报喜又报忧的心理安全感。

4.“喜”不忘情,“忧”不紧张。

听说自家宝贝好,妈咪都高兴,但是有的妈咪可能由此得出宝贝“一好百好”的结论,恰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听说宝贝哪方面发展稍慢了点,有的妈咪就着急,于是过度紧张,对宝贝要求严厉起来。其实,童年时代宝贝的发展变数最大,暂时领先的宝贝不久就可能失去明显的优势,暂时落后的宝贝不久就可能与同龄宝贝持平。所以,不管妈咪听到老师“报喜”还是“报忧”,大可不必太忘情、太紧张,平静地面对宝贝发展中的波折现象,以理性的态度促进宝贝的健康发展才是良好的启蒙教育,老师才会放心地与你交流。

5.谨慎采取“告状”策略。

就像中小学生最怕老师“告状”一样,老师也最忌讳家长“告状”。除非教师有严重的师德缺失或责任事故,普通的问题直接跟老师沟通是比较有效、比较和谐的解决办法。因为你的建议和批评如果是通过其他渠道间接地传输给老师,老师会觉得你不信任她,她反过来也降低了对你的信任度,这些微妙的不良感受会影响老师报喜又报忧的心理安全感。

6.利用“喜讯”给宝贝成长空间。

个别妈咪有“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的观念,这对于自我认识比较客观和成熟的大孩子来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不适用于婴幼儿。有一位老师表扬宝贝:“今天很勤快,帮老师收拾玩具。”妈咪却当着宝贝的面说:“在家里是个小懒虫,吃饭还要人喂!”宝贝那本来熠熠闪光的大眼睛瞬间就失去光彩,低下了头,而妈咪还在跟他说:“别总是听老师说好的,你改掉坏毛病才是个好孩子!”老师的表扬确实只是宝贝的一次好行为,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宝贝更适宜接受正面要求而不是反面激将,表扬的主要目的是给宝贝提出继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激起他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希望,所以“言过其实”之处,妈咪不必“揭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