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父母们的担子越来越重,再加上养小孩子,更是让现在的父母没有闲歇的时候,因此才会出现“拼养”现象的发生,那么对于这种照顾孩子的方式到底是不是可行的呢?

几对父母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将几家孩子来集中起来,由其中一对父母轮流照看,这就是目前兴起的“拼养”。在一项400多人参与的网络调查中,大约有七成参与者愿意参加“拼养”。早教网

虽然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但另一方面,对于拼养,也有很多人持谨慎态度。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这说明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得开、放得下,观念开放,拼养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好处,但也要慎重,抚养孩子不仅是义务和责任,不是吃饱穿暖,不摔跤就可以,还需要有亲情的培养。

拼养的得失

“孩子有玩伴,不再是孤单一人,家长也能有休息时间,不必把全部的时间都绑在孩子身上”,看起来似乎是双赢的选择,然而,即便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也应该慎重衡量得失。

夏学銮说:“几个小孩一起照顾,对小孩子来说,可以培养社会意识、平等意识。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家人又过于溺爱,往往会养成过于自我的性格。几个孩子在一起,则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而照顾孩子的人,也不是照顾他一个,这会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天下第一,更不是唯一。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创举。”

然而,好处之外,也并非没有需要担忧的事情,夏学銮说:“就具体的实践来说,第一,照顾孩子的家长不是职业的老师、阿姨,那么多孩子,能不能照顾周全,孩子活动时的安全,饮食的卫生等等,是否可以得到保证?其二,妈妈们是不是真的大公无私?几个孩子都哭了,先照顾谁?是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能不能平等对待……这些都是对妈妈们的考验,做得不好,不仅仅会影响到大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小孩子懵懵懂懂,一切由父母做主,然而拼养难免有利益交换的嫌疑,夏学銮说:“孩子们现在不懂,但是以后知道了,也有可能觉得父母嫌自己烦,因此生父母的气”。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

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因此,家庭也成为每个人人生至关重要的场所。

夏学銮说:“拼养,在传统社会中显然不可能出现。在传统社会中,家庭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家庭,或者说,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家庭的一分子。传统社会中,对于家庭伦理也有无数的理论和典籍。家庭教育同样如此,比如养不教、父之过,比如礼义廉耻这些基本的伦理和价值观念,都是从家庭开始最先形成。所以,家庭是传统价值教育的第一位,怎么样培养孩子形成这些观念,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仅仅是传统,现代社会学理论中,家庭也同样重要,夏学銮说:“有社会学家曾提出,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没有那个机构比家庭更好。学校有学校的好处,家庭也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地方。所以,尽管拼养有它自己的好处和优越性,但不能因此轻视家庭的作用,好在现在出现的多是在周末,时间不长。”

自我意识和抚养意识

抚养孩子本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和经历之一,然而是什么让年轻人选择了拼养?

夏学銮说:“现在年轻人自我意识较强,享受生活的观念很深。周末原本想休息,可是一个孩子占据了所有的精力、时间和空间,自己的空间没有了。另外这也说明年轻人对人的信任感在增强,相信同龄的父母可以对孩子一视同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拼养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必过多的指责。”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种自我意识的伸张不应该以抚养意识的缺失为前提,夏学銮说:“自我的空间很重要,抚养孩子的意识也同样重要,家庭生活不是经济学选择,也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地方,同时,家庭生活并非全部是理性的,更多的是感性的,让孩子有玩伴,学会与人交往乃至尊重他人,是好事,但是家庭的亲情、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也不能或缺。”

或者,拼养并不仅仅可以轮流照顾,也可以用更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比如说几家人一起度周末,孩子们有了玩伴,大人也并非没有事干。早期教育

抚养不仅仅是义务

到底该如何为人父母,从来都是最需要重视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并不仅仅是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

夏学銮说:“家庭有责任、义务,也有基于血缘关系上的亲情,有理性也有感性,养孩子从来都是应该慎重的问题。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跟单身不一样了,没生孩子之前养成的习惯很多都要改变,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说,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很赞同他的话,孩子生下来,父母也面对着新的课题。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慢慢认识这个世界,父母也在学习,学习孩子的心理特征,学习应该怎么样和孩子相处、交流等。传统社会中往往是家长权威,在今天显然是不行的,但同样,放弃家长的职责也不行,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平等对待。孩子是很敏感的,大人欺负孩子,他能感觉到,大人漠视他,他同样能感觉到。家庭生活中,对孩子有好处的,应该提倡,但是不要因此太多计算,商业意识不要太强。”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小孩子拼养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因此希望家长们在考虑让孩子参加的时候多三思,仔细的了掂量下是利大还是弊大吧,敬请关注更多的早教知识吧!

延伸阅读

拼养孩子有风险 需谨慎


对于“拼客”这个词,80后应该很熟悉了:拼房、拼饭、拼玩、拼车、拼游……这些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过,还有一种“拼”法已经在80后父母中悄然流行,那就是“拼养”孩子!尤其是暑假快到了,年轻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他们认为,“拼养”孩子不仅能为孩子找个伴,还可以为自己孩奴的生活空出时间,工作孩子两不误。专家提醒,拼养孩子有风险,还是谨慎为好。

■“拼妈”心声

渴望个人空间,“拼”养受益无穷

舟舟孩子7岁“拼龄”2年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基本上就没逃脱过“孩奴”的境地。我又不是全职太太,平时在单位低声下气、拼死拼活,下班还得死命往幼儿园冲,唯恐接晚了老师给孩子脸色看。好容易盼来个周末、假期的,只能比平时更忙。要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偶尔有那么点豆腐块儿大小的时间,孩子吵着去翻斗城玩。看她一天到晚苦得跟个小大人一样,就带她去乐一乐吧,然后就是半天休息又没了。

和人“拼养”之后,时间就相对灵活一点了。我“拼”的主要是平时晚上八点半前接下课并照顾孩子和双休日接送兴趣班,这样我下班后要么可以奔奔事业加个小班,要么可以和老公有点二人世界。而且轮流负责也相互制约,大家总是能够将心比心善待别人的孩子。

■“拼养”利弊面面观

“拼养”之后孩子的习惯大进步

Kaka孩子4岁“拼龄”半年

孩子进幼儿园不久,刚形成比较规律的生活习惯。但一遇到长假放到爷爷奶奶家没几天,回来的时候生物钟都要重新调整,往往得折腾上一个星期。而且父母烧菜都是浓油赤酱,又喜欢给孩子填饭,加上缺乏运动,真怕宝宝长成小胖墩。尝试拼养半年,发现孩子在生活习惯上都大有进步。因为“拼”的伙伴都有比较接近的育儿观,大家都能在负责带孩子的一天甚至几天中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地饮食。

另外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孩子更加独立了。有时候孩子需要住在别人家里的,这样就不得不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而不能动不动就撒娇、耍赖。以前不给买玩具他就当众躺在地上大哭大闹,现在虽然也会哭,但不会有“大闹天宫”的情况了。屡教不改的“小霸王”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影子了。

“拼养”的时候孩子受伤

小欣孩子6岁“拼龄”1个月

说到“拼养”,我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孩子大班暑假的时候我正好被派到欧洲学习,又怕放到长辈那里寄养被宠坏了,一上小学就跟不上,就和小区里的一对夫妇结对“拼养”。

那户人家的孩子也是开学上小学,而且家长还是教师,暑假自己在家会辅导一下。所以我们就约定由我先生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他们家,晚上接回来。周末由我先生负责照顾两家的孩子。结果有一天下午先生接到电话,说孩子在小区里被车撞了。吓得他火急火燎地赶回家。原来是那家父亲让两个孩子独自下楼买冰棒,小孩一路打闹导致我儿子被过路的助力车刮了一下。

虽然最后只是缝了两针,但我还是后怕无穷:如果当时是一辆汽车呢?而且“拼养”这种事,也没有什么正式的协议或者合同,完全是看个人的责任心了。遇上不负责的,出了事都没地方哭。

[专家意见]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邻里又相互隔绝,容易造成孩子大多数性格内向、过分自我等问题。“拼养”可以弥补这代孩子没有兄弟姐妹的遗憾,并让孩子在与玩伴的相处中,培塑性格,改掉自私、任性、蛮不讲理等许多恶习。

但“拼养”中也存在一些“雷区”。比如被“拼养”的孩子主要集中在3到8岁,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拼养”过程中的幼儿安全多依靠各个家长的责任心。一旦出现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界定责任。

而且太长时间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照顾,也容易让孩子疏远家长。抚养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而不是负担。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拼养”才不会损害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养宠物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妈妈,给我买只小狗吧。”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孩子类似的请求。这让家长非常烦恼:养宠物除了又脏又麻烦,还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那么,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呢?假如宠物死了,要不要告诉孩子?读了下面的故事以及专家的意见,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决定。

兔子走了,我们给它举行个葬礼吧

林女士之前也是坚决反对养宠物的,但经不住女儿的要求,在春节的时候买了只兔子。可没多久,兔子就死了。当时怕女儿伤心,林女士选择了隐瞒:说兔子跑走了。不想,却惹来女儿的大哭大闹。女儿想念兔子的心思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淡,反而变得越来越迫切。

一次外出游玩,看到有人卖兔子,女儿眼泪汪汪地央求把兔子带回去。“我答应了,但提出要求:兔子必须由她自己负责照顾。”孩子很开心,觉得兔子又回到了她身边,每天尽心地照顾着。但一周后,女儿发现兔子死了。“女儿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挺难过,但情绪控制得还可以,没有出现痛哭的场面。”林女士说,“看来之前是我们低估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林女士和孩子十分正式地给兔子举行了“葬礼”,女儿也答应下次养宠物得好好考虑,以免伤害一条无辜的生命。

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记者就此采访了温州市瓦市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杨素琴和温州医学院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庆健。两位专家都对孩子养宠物的积极意义予以了肯定,认为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教育。

杨校长说,她女儿小时候就养过一只小老鼠。“通过养小动物,可以培养孩子对他人的爱心和责任心,还有利于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以后写作文也有很大的好处。”对此,陈主任也表示了赞同。他认为,在做好卫生和预防感染的情况下,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学会对他人和生命的尊重。“但是,家长最好有时间跟孩子一起照顾宠物,既可以预防一些不利影响,如抓伤、咬伤等,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杨校长如是强调。

宠物的寿命很短,极易成为孩子接触死亡的第一次经历。这时,该不该跟孩子说?对此,陈主任说,此时家长最好不要回避,应借机进行生命教育。像林女士第一次用“兔子逃走”来解释兔子的离去,孩子就会觉得不甘心,老想着要找回来。而第二次,亲眼见证兔子离去,孩子反而甘心,虽然有一定的悲伤。此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解释小动物离去的原因:可能是没照顾好或者小动物对环境不习惯。最后,再让孩子做个告别仪式,即像林女士后来“给兔子举行葬礼”的做法。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认识到死亡,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快乐地认识人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如果适时给孩子这样的教育,相信孩子拥有下一只宠物时,会更加珍惜。

“女要富养、男要穷养”是啥标准?


近日,和网友聊天,赫然一则“女要富养、男要穷养”的教育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有评论说:生男孩是建设银行,生女孩是招商银行,因此,为了更好的“招商”,唯有对女孩的富养,才能为女儿谋求长远的幸福!

闺女富养究竟是啥道理?据发表者说:“书中有言,说男孩子要穷养,激发他男子汉的魄力,将来奋发图强;女孩子要富养,培养公主气质,最重要的就是将来搞对象时眼光高,一般的穷小子看不上了,否则,被人家请顿肯德基、麦当劳之类就不知姓什么,就和人家跑了。”

●教育标准:女孩PK男孩!

对此教育标准,编者不禁惊讶!不可否认,大凡那些举止优雅、充满自信的淑女,一般都是出自家境比较优越的环境。她们往往乐观、开朗、热情,有同情心,有主见,心智成熟,眼光独特,魅力不凡,她们更能抵挡外界的诱惑,清楚的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由于女子相应承担社会的责任、压力低,就娇惯点养,不需要经历磨难,这样能培养出品味不凡的女性,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找个家境富裕的丈夫,顺利的从父母的呵护过渡到未来丈夫的呵护,过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夫贵妻荣母以子贵的生活,如此便可安渡一生。

而男孩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将来所承受的社会责任和压力都比较大,家庭责任也大,所以不能宠,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必须吃得苦中苦,从吃苦中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练。所谓“穷养儿”,就是无论家境多好,都要“劳其筋骨”,让他们从小就明白赚钱的艰辛,让他们懂得要生活得好,就必须努力读书、发奋图强,就必须考大学、读研究生、找好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由此看来,对男女教育标准的差异,由来已久。且不论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标准公平与否,单就现实的教育结果来看,是出人意料的。据网友为期三个月的“富养”实验下,果不其然,孩子在学校的攀比心理逐渐萌发,并有“我觉得咱们家条件还挺好的呀,您看,您给我买的衣服和鞋子也都一二百呢,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不如我呢。您说我爸爸和您挣的不多,可是我觉得我消费水平挺高的呢。”诸如此类的认知。

编者要问:如此富养,养出来就究竟是怎样的女性?骄纵、自大、不食五谷?还是经不起生活打击的人?如此教育,对国家,乃至民族又有多少益处?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富养女,其实是一种教育投资,教育上的富足,并等同于吃喝玩乐的生活高水平。女孩富养的观点,并不反对,但是“富养”的同时,各位父母应该重视孩子对明辨是非的教育。编者相信:一个明辨道理的好孩子,才是正确教育的核心。

虽然,俗语云,“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富养20年,芙蓉出水;穷养20载,宝剑出炉”,尽管男女教育标准有所差异,但差异基础上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个对国家、家庭有用的人,一个敢于承受生活挑战的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论你用什么穷养、富养的理论,去养闺女、儿子,让她做一个明辨道理、学会生活的好孩子才是核心。

BB“难养”要看气质选方法


不少年轻家长觉得孩子“太难管”或“太依赖”,又不知道怎么应对,这时候,不妨带孩子到医院做一做“气质测试”。医生将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家长正确抚养、教育孩子。

儿童的气质特点,有易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主要类型。有些家长认为,是不是“易养”就比“难养”的孩子更优秀?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气质各有长处和短处,无所谓好坏。

易养型——积极阳光,仍需注意引导

圆圆从小在家长眼里就是一个很“懂事”的宝宝。刚上幼儿园时,许多小朋友不适应,圆圆则很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即使不高兴也很少哭闹。游乐场里,她总能在老师的鼓励和保护下勇敢攀爬,从不莽莽撞撞。经过悉心培养,圆圆逐渐养成按时起居,生活规律的好习惯。学习上遇到困难,她也不轻易放弃。

点评:圆圆的气质属于“易养型”,其生活习惯、精神状态、适应能力等都表现适度,许多方面还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建议:易养型的孩子相对让人省心,不过,年轻父母不能因此采取“放任”的方式。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融洽的氛围对宝宝有很大影响。孩子“懂事”,父母更应鼓励和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其均衡发展。

难养型——坚韧不拔,也是可造之材

小康康从出生起就爱哭闹,睡觉不准时,大便无规律,让父母忙得“焦头烂额”。随着年龄增长,小康康的脾气似乎越来越大,固执、难哄。有一次,妈妈要康康换新买的衣服,他哭着不肯穿,妈妈越哄、爸爸越骂,康康越“变本加厉”地哭闹。

点评:康康是“难养型”孩子,生活规律性和适应能力较差,固执、任性。

建议:“难养”是相对的,家长应平静、宽容些,找到与孩子气质特点相适应的抚养方式。

1.不要只看孩子短处。孩子固执和坚持,说明他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可借此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2.家长需反省自身。宝宝发脾气,有时难以避免、有些却能找到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别硬塞给宝宝吃不喜欢的东西;别强迫宝宝穿不喜欢的衣服等。

3.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切忌因宝宝哭闹,就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应耐心等待宝宝冷静下来。

4.别轻易对孩子说“不”。如果宝宝哭闹,可以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多陪孩子做游戏、讲故事,激发积极的情绪,循序渐进培养生活技能。

启动缓慢型——内向安静,潜质大可挖掘

莎莎刚上小学一年级,最近老师反映,莎莎的学习进度较慢,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平时也不积极回答问题。如果她和别的同学闹矛盾觉得委屈,就一个人呆在座位上生闷气,什么活动都不参与。妈妈越听越着急,回家后狠狠批评了莎莎,没想到她的这种“不配合”愈演愈烈,甚至开始厌学。

点评:小莎莎属于“启动缓慢型”,退缩、适应慢,会生闷气但很少发脾气。

背景链接: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医生主要从儿童的活动水平、生活规律性、适应性、坚持性等9个方面评估。除上述3种典型气质类型,还有一些“中间型”气质。当家长和环境的要求与儿童气质相协调时,就会获得最佳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