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孩子乐意上幼儿园。

一般的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是对幼儿园的第一印象不好,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在家很可能没有人说过她,所以老师的批评对她来说是强刺激,再加上也许宝宝看到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哭了,那种情绪的场面,也给她很深的印象,使她一听到要上幼儿园去,就想到这两件事:一件是老师的批评,另一件是许多小朋友哭的场面,心里就产生厌恶这个地方的感觉。

1、你自己不要太紧张,往往你的紧张会影响到她的情绪。

2、她曾经有过好几个月去幼儿园的经验,而且很适应,你就不要怕她现在这种不适应情况会长期延续下去,毕竟这个环境她是喜欢过的。

3、一定要和老师联系把孩子近来的变化以及她对孩子的批评的影响告诉她,当然也要说孩子的性格比较敏感),让她平时多和孩子交谈,在班上小朋友面前多表扬她,把她带到集体中去和小朋友一块儿玩。相信这样一些工作做好了,孩子的自尊心提高了,人际关系好了,她一定会喜欢老师和小朋友,也会爱幼儿园的。

4、讲道理是可以的,但对两岁半的儿童来说,抽象的说教不会起多大作用。

日本着名的小儿科医师,也是育儿专家(被誉为“育儿之神”)的内藤寿七郞博士提倡:“实行符合年龄的教育”。他曾说:“从3岁半至4岁左右,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可以对孩子逐渐开始进行‘语言的教育’了”。这就说明你在孩子两岁半,就对孩子讲大道理,是太早了,效果恐怕是不会好的。你说她也听道理,但上幼儿园时还是哭,就证明效果不大。听,只是形式地听,并非真懂。

5、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看图讲故事来开导她。如说小熊猫可喜欢到幼儿园啦!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喜欢他,幼儿园有许多玩具小朋友都可以玩。他家还没有电动小汽车。那儿就有,小熊猫在幼儿园玩得可高兴啦……,也可以结合故事书的内容讲点她要幼儿园怎么怎么好玩的情节。切不可空谈大道理。

6、也要和奶奶做工作,下次孩子再去,不要表现得过份宠爱,否则她回来,又会有一定时间的不适应。

精选阅读

怎样使孩子愉快地进入幼儿园


孩子入幼儿园,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也是最头疼的事。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愉快地入园,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入园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孩子的独立性越强,对环境适应得就越快。

从婴儿1周岁左右就应当开始培养其独立性了。这时,孩子们的心理既有一定的独立需要,又有强烈的依恋和依赖与父母的习惯。因此,做父母的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满足他们的独立需要,锻炼他们的独立活动能力。同时,要使孩子建立安全感,尽量避免碰撞伤之痛苦,减少和消除孩子们的担忧和害怕心理,这就需要父母们充分注意照顾孩子,鼓励孩子,但又要切忌过分的“保护”。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便开始对外界事物感兴趣,喜欢尝试新事物,什么都愿意“看看”“摸摸”,注意的中心逐渐从妈妈转向外界事物,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们就应当顺应孩子们的这种兴趣的转移,大胆放手,积极鼓励,让孩子去探索外界新事物,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功。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孩子的独立性。这就需要家长们有耐心,不能怕孩子弄坏物品,弄脏衣服或是摔着碰着而限制孩子自由自在的探索活动。也不能处处包办,事事代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要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好入园前的动员诱导工作

入园前,父母们要重视对孩子的动员诱导。充分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性质,作用,情况以及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好处等等。当然,介绍的要通俗易懂,孩子爱听。例如,幼儿园在什么地方,幼儿园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们都很友好,还有阿姨,老师,她们会向妈妈一样疼你,爱你的。幼儿园还有好多好多家里玩不到的玩具,家里看不到的图画书,老师们还会教你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等等,好多好多的英雄模范和科学家、诗人、文学家也都是经过幼儿园和以后各级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孩子对幼儿园有所了解,产生去幼儿园的兴趣和愿望。

孩子入园前,父母们不妨带孩子到幼儿园去实地“考察”“考察”,看看小朋友的活动,认识幼儿园的各种场所,父母加以必要的解说,还可以让孩子和园里的孩子们一快玩玩,充实孩子对幼儿园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入幼儿园的兴趣、愿望和爱好。

注意孩子入园的情感转移

孩子刚开始入幼儿园,要实现由家庭到幼儿园的转移,孩子的心理上总会遇到一定的矛盾和挫折,生活上也会感到陌生。所以有时哭闹也是难免的。怎样才能减少哭闹,使孩子早一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家长送孩子要坚定果断。家长把孩子交给幼儿园老师后就马上离开幼儿园,千万不能流连忘返。要相信老师会想办法哄好孩子,使他们适应的。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哭,想法设法多呆一会儿,总想多陪陪孩子,这样更会使孩子哭闹不停,百般依赖。对懂点事的孩子,家长最好事先跟孩子说好:“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去幼儿园要听话......”不能让孩子讨价还价,讲条件。否则,会使之形成习惯,难以纠正。

使孩子的受挫心理得到安慰

孩子入幼儿园后,有家庭到陌生的幼儿园,改变了生活环境,离开了亲人,心理上总会遇到矛盾与挫折。有的孩子由于心理的挫折,入幼儿园没几天就会闹病。如何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呢?可采取一些措施,给孩子以心理安慰和心理补偿。

孩子入园时,可带件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其他“依恋物”,大小以孩子能拿在手里方便为宜。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依恋于某一玩具或物品的现象,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具有过渡性意义。这样会使孩子在父母离开后,有一个精神依托,以减轻幼儿受挫心理。等孩子适应后,再去掉这些依恋物。

孩子离园回家后,父母应多给孩子些爱抚和温暖,多抽些时间陪孩子一起活动,使孩子的感情得到补偿,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小的鼓励,如奖给些小玩具、好吃的等。等孩子适应后就可取消了。

再见,幼儿园(上)


要离开幼儿园了!告别心爱的老师,告别好朋友,甚至还要告别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这些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是一次伤感的情感经历。

在幼儿园最后一天的最后时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是这样表现的:她在幼儿园里四处走走,看看,看完她爱玩的秋千和小木船,又跑去看她和好朋友常玩的沙坑。她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告诉妈妈她真的很伤心,因为她不能再看见她们班的夏老师了,也风不到她的好朋友了。

这是让很多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在将要结束的幼儿园生活的时候,却对幼儿园依依不舍。

因为要告别幼儿园,孩子可能会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又恢复了小时候的坏习惯。

的确,会有一些孩子在告别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父母发现这些情况后,通常会用“你上小学一年级了,是大孩子了。”这些话鼓励孩子,或者向孩子许诺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肯定安排得丰富多彩。遗憾的是,这些鼓励和许诺很可能并没有使孩子感觉好受些。成年人考虑的是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五六岁的孩子们看到的仅仅是眼前发生的事儿。即使有的孩子曾经在幼儿园里经历过转班,比如从日托转整托,但等到要上小学的时候,他还会担心他交不到新朋友,因为他知道他要到一个新的班级里,会有一个新老师。

刚入学在学校里,虽然新老师会对孩子们的每次进步都鼓励和赞赏,但是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仍然会感到自己生活中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不过令人惊奇的是,班里的孩子们之间会很快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国外的学者对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们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之间的分离几乎和母子分享的程度一样了。这是因为六岁的孩子已经清楚地知道朋友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对离开幼儿园的反应也很强烈。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离开幼儿园引起的失落感将会发展成为轻微的焦虑和沮丧。如果要求这些孩子画张自画像,或者把他们的感受画下来,他们很可能画一个残缺不全或被扭曲的小人,也可能把嘴角画得向下撇。但是,他们不会告诉父母他们的感受是这样的。因为六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表达忧虑、伤心和迷惑混合在一起的这种复杂感受,所以要求他们说出来就有些勉为其难了。这些孩子也不会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被看作一个大孩子了,不能哭,所以他们常常抑制自己,不让眼泪掉下来。那么,他们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他们是不会通过语言来向父母传达这样一个模糊的信息的。他们很可能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好争斗,不好好睡觉或吃饭,对自己喜欢的活动也失去了兴趣,还有不知什么原因又恢复了小时候的一些坏习惯,比如让大人抱着,或者吃手指头。

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和孩子一起安排一个丰富的暑假。

即使你的孩子没有伤心的明显表现,你也最好试探性地问问他。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有些孩子当他们升入高一个年级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心。因为他们不得不去面对大孩子所面对的一些问题,还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接着父母可以说明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但是不要说得过多。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被一大堆问题和建议包围着。还是看到孩子有了小小的改变,或者自己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再因势利导:“记得你第一次要在外面过夜的前一天你有多紧张和不安吗?虽然你说你不想去,但是你去了,而且过得特别高兴。第一年上学也是这样。因为你遇到的都是新的事。新的人,所以你最初的担心,但是新的东西也会给你带来许多快乐,对不对?”有了实例,就能够使孩子更加明白和接受你的建议。(转下文)

再见,幼儿园(下)

怎样接送孩子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了,接送孩子就成为家长每天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那么,怎样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呢?家长们的常见做法是:

一、遇到天气骤冷,怕孩子着凉,等天气暖和点再送。

二、孩子不肯起床,便让孩子睡个懒觉。

三、家中一有事,或来了客人,或单位组织娱乐活动等,便不送孩子上幼儿园。

四、如果孩子说:“爸爸妈妈早点接我。”父母便不顾离园时间,就早早去接。

五、按时接送孩子,让孩子感到上幼儿园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要守时、守纪律。

这些做法哪一种好?肯定的回答是第五种。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不管天冷、天热、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家长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去不去幼儿园的事情,如果经常强调客观原因不去幼儿园,会养成孩子怯懦、娇气、任性、自由散漫的不良品德和行为。这些品德和行为形成以后,对他一生都有不利影响。长大以后,他会把这些品德和行为不自觉地带到学校乃至工作中去。因此,家长要按时接送孩子,培养他的纪律性,同时也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如果家长工作忙,单位制度比较严格,那么可请家里其他人帮助接送。有条件的单位会安排“幼儿接送车”,帮助接送本单位幼儿。这样既可节省家长的时间,又让孩子上幼儿园有伴儿,从而更乐意上幼儿园。

三、对于孩子“早点来接我”的愿望,家长不能盲目满足,应养成准时接送孩子的习惯,尽量不要破坏常规。万一不能按时接送孩子,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原因,免得孩子误解。

总之,作为父母既要养成按时接送孩子的习惯,也要培养孩子每天按时入园和离园的习惯,让他觉得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要一如既往,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底,而不能退缩或半途而废。

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我会努力家长也要配合

老师名片:林安娜,11年幼师经验。

我会蹲下身来多和孩子用眼睛“说话”

今年三月份接手了一个新开的班级。全部的孩子都是新生,我也调整好心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他们适应期的哭泣。

第一周的教学主要是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和教室环境,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座位等,以玩玩具、讲故事、做游戏为主,积极鼓励正面教育,尽早地稳定幼儿的情绪,努力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把孩子送到三位完全陌生的老师手中,不光孩子有焦虑情绪,家长也有。你们最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吃饭好不好等,但这种焦虑常常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因此家长要树立一种观念:小鸟长大了,就会飞,为了让小鸟飞得高,飞得远,父母应该推他一把。既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就要让他学习独立生活。

有些家长送孩子来,孩子好好的,大人倒先哭起来了,结果弄得大人、小孩一起哭。还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后,总是不放心,不肯离去,陪着孩子玩,有的躲在窗外偷看。这样,孩子永远都无法学会独立,等到别的孩子都已适应集体生活时,你的孩子上幼儿园还要哭闹。

所以,当你们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上时,就应该以信任的心态和孩子说再见。

怎样让孩子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实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一、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孩子坐着等老师来喂,有的孩子还有比较严重的偏食挑食现象。

在家里可以试着让孩子这样做:1.吃饭时先鼓励孩子自己吃,孩子不愿吃了再喂;2.饭前不要让孩子吃零食;3.吃饭时不要让孩子离开饭桌;4.教会幼儿如何使用勺子。

二、不爱护玩具:玩具随地乱扔不会整理,并且有抢夺玩具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包办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与别人分享的经验。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孩子学习整理玩具。我们提醒他们玩具也有自己的家,我们玩好后应该把他们都送回家。对于要抢玩具的孩子,我们要求多跟孩子说,“大家一起玩好吗?”“你玩好了再给我玩好吗?”等等语言。家长平时在家也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来收拾玩具。

三、行动自由散漫:孩子刚上幼儿园,从一个自由的环境到一个相对来说有规范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比如上课或游戏时还有几个孩子随意走开,集体观念差。而且孩子们好模仿,一个走开了,后面会有很多小朋友跟着一起离开。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会在选择教学内容游戏时,多考虑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会对小朋友有一定的纪律约束。

专家说:孩子多大上幼儿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宝宝上幼儿园越来越低龄化。很多家长都会问,小孩多大上幼儿园好?入园前要准备什么呢?下面,让我们听听教育专家怎么说吧!

教育专家建议,两岁半上幼儿园最好!

据专家介绍,现在的幼儿园有公办和民办两种,民办幼儿园一般设置有小班、中班、大班、大大班,其中大大班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过渡班。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六岁半—七岁的宝宝可以升级上小学,按照这个年龄倒着推算,宝宝从两岁半开始上幼儿园最合适。

两岁半的宝宝身体免疫力有所增强、宝宝的独立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已经显现、宝宝的智力例如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已达一定的水平。此外,两岁半的宝宝主动探索的需求非常大,幼儿园提供的非家庭之外的探索环境,比较能科学合理地满足宝宝的探索心,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入园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孩子入园前,家长一定要带宝宝去学校周边和里面转转,减少孩子的陌生感;也可以和附近的宝宝一起去幼儿园,这样他有伴就会很好地融入幼儿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说一些积极的话语,激励宝宝对幼儿园的向往;在入园前的几个月里,家长要放一放手,让宝宝学学生活自理,包括学习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穿衣服、自己大小便,培养孩子的作息习惯、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等;家长可与宝宝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增强他去幼儿园的意愿。

解决孩子上幼儿园的恐惧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可以他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恐惧,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们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呢?

“妈妈,我舍不得你!”

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要离开所有熟悉的东西——特别是爸爸妈妈,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要上学之前带他到幼儿园参观游玩几次,让他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你可以让孩子参加里面的活动,或者在操场里面玩。如果每次去幼儿园的时候孩子都脸挂笑容,同时又能看到你笑的话,他就能接受到这是一个能够得到快乐的信息。如果孩子总是粘着你不肯离开的话,你可以跟他说今天的安排,然后跟他说再见,老师就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画一个心性放在孩子的口袋里,告诉他想妈妈的时候就可以摸一下它。

“我会在这里迷路!”

当你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的时候,可以先通过一些标记教他辨认幼儿园的环境,给他数有多少层楼,告诉他洗手间在那里,同时咨询一下老师哪些课室是平时经常需要用的,就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带孩子熟悉这些教室。

“我不可以带我的小熊玩具了!”

带一些孩子熟悉的玩具或者棉被等去幼儿园现在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到了大一点的话可能会被其他同学取笑,所以最好还是鼓励孩子把他的玩具暂时留在家里,当孩子回家以后玩具就会迎接他回家了。

“我害怕老师!”

在上学的第一天到来之前,小孩子可能都会想象老师的桌子里面藏着大怪物。所以你可以在他上学之前介绍老师给他认识,或者给他举例子说有亲戚也是当老师的。当孩子上学以后,由于老师所做的可能会跟孩子的想象有区别,或者是老师批评过教育过他,所以孩子也可能会产生恐惧,你要做的就是向孩子解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老师的目的都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听故事,所以要遵守课堂的纪律等。

“我没有朋友!”

如果孩子是惧怕交不到朋友的话,你可以告诉他见到陌生的人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其他小朋友也会有这种情况,所以自己先要主动地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你还可以跟坐在附近的小朋友沟通一下让他们跟你的孩子一起玩。如果你的孩子是特别害羞的话,就可以先告诉老师,老师会协助你的孩子尽快融入到其他的小朋友之中去的。

孩子必须要上幼儿园吗?


想看看其他妈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一个帖子说:“现在,我正处在犹豫中。总觉得独生孩子一个人太孤独,想让孩子多跟其他人接触。但上周看了一个私立的双语幼儿园, 至少在我去的时候他们都在上课(托班),所有的孩子都规规矩矩坐成一排,前面有个老师拿着五颜六色的圆环在问他们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回答,有的孩子沉默。看了一圈(托班、小班、大班)下来没见一个面带笑容的小孩,除了我身边那兴奋不已的儿子。可问了问周围其他的人,说幼儿园都是这样。”还有一个妈妈这样说:“俺家宝宝加起来上了有一个星期的幼儿园了,死活不想上,现在一听说要上幼儿园,就好像要打针一样大哭。勉强送过去,也是大哭着看我走,在幼儿园里就像个小傻子一样发呆。接的时候就像受了多大委屈,见到有人接就哭。早晨起来不吃饭,不洗脸,总是说困了想睡觉。真是烦死我了!!!是不是要随她去啊,什么时候想上了,再让她去?我想让宝宝在家玩,不上幼儿园了。”有个小城市的妈妈说:“我们也大概七八个月起就去上早教中心的亲子班。但我总觉得早教中心只学到了一些教育理念的形,而没有学到神。女儿到了28个月后,我开始给她找幼儿园。考察了家附近的幼儿园,无论收费高低,都是传统的幼儿园。我选择了一家公办的。女儿一开始进去的时候一点都没哭。可是幼儿园的老师非常的严厉,对‘不听话’的孩子用很多威胁的办法,比如说,要让警察抓走、关黑屋子之类的。而且老师和家长基本没有主动沟通……后来又去考察了其他的幼儿园,管教的方式基本也差不多。我不是全职妈妈,但是我和我老公的工作时间有点互补,一个星期大概有一两个白天大家都上班。我现在的想法是宝宝不要上幼儿园。因为感觉在幼儿园受到的心理伤害太大。想自己和老公了解一下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自己带孩子。到上大班的年纪再送幼儿园。防止和其他小朋友脱节。大家觉得可行吗?顺便插一个话题,附近有一家幼儿园举行吃饭比赛,哪位孩子吃得最快,可以拿一份大奖,我们小区里有一位孩子最终摘冠,他的妈妈还异常得意地说: ‘我家那个孩子以前吃饭那叫个慢,现在好了,每天吃饭的速度比我还快。’我听了以后总感到很别扭,我就不知道养成快速吃饭甚至囫囵吞枣的习惯有什么好,长大以后他的胃能好到哪里去,凡事都应有个度,吃饭更是如此,吃饭过快或过慢都不好。”亲子论坛上的妈妈们还分析了在家带孩子的优势。第一优势,也是最大优势,在家里可以进行科学饮食。尤其是对那些身体比较弱的孩子,因为不适应幼儿园里的饮食环境造成心理压抑和身体免疫力下降。这样的孩子至少可以不上小班,等孩子身体强壮些再直接上中班。第二优势,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波动状况,杜绝了幼儿园某些不良事件带来的心理影响。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承受程度不同,许多幼儿园在对待和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仅仅从管理方便和控制管理成本的角度考虑而使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法。但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往往使很多孩子承受了莫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有些孩子拉尿拉到裤子上都不敢说,还不到喝水的时间渴了想喝水却不敢讲。但如果选择不上幼儿园也会有一些很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不足,培养自主独立性的环境有所欠缺。在家里没有小朋友们互相竞争的环境,再加上父母的宠爱,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孩子自主独立性的快速养成。第二不足,缺乏团体活动和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氛围。由于在幼儿园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一起唱歌跳舞,一起运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氛围,在家里辅导由于没有这样的环境,加上家长不注意创造类似的环境让孩子去体验,对孩子不仅是一个遗憾,更是少了一个学习的通道。第三不足,缺乏和同龄人交流的环境。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就跟大人成天呆在一起,结果造成孩子只会跟成人沟通不会跟同龄人互动。而成人的活动和创造力总是有限的,不足以影响到孩子,使孩子获得丰富的学习机会。温娜一向觉得如果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不好,让孩子3年都生活在压抑中,还不如让老人带。其实孩子那么容易宠坏吗?孩子受父母影响是最大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即使刚开始有点“被宠坏了”,但最终还是以父母为楷模的。但转念一想,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毕竟是不同的。看来,上不上幼儿园是妈妈们最纠结的问题,她们恨不能让宝宝一直在自己身边长大,但事实上肯定是不可能的,在选择上不上幼儿园的问题上有人总结了几点建议。第一,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开心不开心,有没有伙伴玩,离开妈妈会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被老师批评时心里会怎么想。只有通过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孩子排解痛苦,放大在幼儿园获得的快乐,才能让孩子开心地上幼儿园。很多妈妈在对孩子共情中,寄托了一种超出孩子能承受的东西,并不是理解孩子,而是过多地掺杂了成人自己的主观感受。第二,如果决定不送去幼儿园,而是家长自己带孩子,则需要评估一下家长的能力,孩子周围有没有同伴,是否能让孩子与外界有足够的接触,是否能让孩子在心智、社交等各方面都茁壮成长。最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环境是不是宽松自由得能帮助孩子获得提升。还要注意和孩子保持距离,不要让孩子的心情牵制自己。要给孩子提供的是帮助,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全家的主导。第三,父母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并愿意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相关技术。温娜看了这些,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她也在网上看了一些不上幼儿园的孩子的情况。有个妈妈说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说起来,我儿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其次就是老人使劲塞吃的给他,唯恐不胖。头一个问题没法解决,天冷了,我又没时间,儿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需要预热一下才能表现出真实的他来,要不他的行为就让人头疼,现在被打了知道不能随便还手,但会找奶奶和妈妈号啕大哭。第二个问题更头疼,吃饭不规律导致胃肠不好,我在家里要给他吃补脾益肠的药。跟婆婆提过,在孩子吃饱之后不要反复说“最后一口、最后一口”。本来儿子吃饱了多一口都不要,可现在经常嘴里含着饭,到处玩,奶奶在后面抓到时机就又喂他两口。对于不让儿子吃太多的问题,婆婆家所有人包括老公对我都颇有微词,而我舅他们又反复告诫我不要让我儿子吃得太胖,对他不好。到底多胖是个限度,胖了有什么不好,能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特别对他成人后有什么影响,也没有准确的分析和数据,所以无法说服公婆。还有就是运动量不足,儿子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小腿的肉结结实实的,结果现在不上了,肉是松的。成人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孩子的判断。我婆家善于打造孝顺父母和孝顺长辈。孝顺不是一件坏事,可是一些如养儿防老之类太功利的东西,会让他们做一些很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事情,而且主观上给了孩子一个观念,孩子认为这就是对的,这么做奶奶爷爷会高兴,他不再按他自己的想法去说话做事,更多的时候说,我听话,我乖,我不做什么什么,爷爷喜欢我等等这样的话,好多父母也爱听孩子这么跟自己说话,非常有成就感,觉得孩子懂事,可我觉得不太好。有关研究表明,送孩子上幼儿园,能使孩子在行为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智力开发特别是交往能力与技巧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如果不去幼儿园只在家庭中度过幼儿期,这些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如果有条件,应当送孩子去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孩子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第一次将自己融入小社会中,这是家庭给不了的。的确,孩子不一定非要上幼儿园,但是孩子迟早是集体的、社会的。家是社会化的第一步,那第二步、第三步呢?如果孩子需要,你得转身离开,是否能做到?娜又上亲子论坛,想看看其他妈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一个帖子说:“现在,我正处在犹豫中。总觉得独生孩子一个人太孤独,想让孩子多跟其他人接触。但上周看了一个私立的双语幼儿园, 至少在我去的时候他们都在上课(托班),所有的孩子都规规矩矩坐成一排,前面有个老师拿着五颜六色的圆环在问他们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回答,有的孩子沉默。看了一圈(托班、小班、大班)下来没见一个面带笑容的小孩,除了我身边那兴奋不已的儿子。可问了问周围其他的人,说幼儿园都是这样。”还有一个妈妈这样说:“俺家宝宝加起来上了有一个星期的幼儿园了,死活不想上,现在一听说要上幼儿园,就好像要打针一样大哭。勉强送过去,也是大哭着看我走,在幼儿园里就像个小傻子一样发呆。接的时候就像受了多大委屈,见到有人接就哭。早晨起来不吃饭,不洗脸,总是说困了想睡觉。真是烦死我了!!!是不是要随她去啊,什么时候想上了,再让她去?我想让宝宝在家玩,不上幼儿园了。”有个小城市的妈妈说:“我们也大概七八个月起就去上早教中心的亲子班。但我总觉得早教中心只学到了一些教育理念的形,而没有学到神。女儿到了28个月后,我开始给她找幼儿园。考察了家附近的幼儿园,无论收费高低,都是传统的幼儿园。我选择了一家公办的。女儿一开始进去的时候一点都没哭。可是幼儿园的老师非常的严厉,对‘不听话’的孩子用很多威胁的办法,比如说,要让警察抓走、关黑屋子之类的。而且老师和家长基本没有主动沟通……后来又去考察了其他的幼儿园,管教的方式基本也差不多。我不是全职妈妈,但是我和我老公的工作时间有点互补,一个星期大概有一两个白天大家都上班。我现在的想法是宝宝不要上幼儿园。因为感觉在幼儿园受到的心理伤害太大。想自己和老公了解一下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自己带孩子。到上大班的年纪再送幼儿园。防止和其他小朋友脱节。大家觉得可行吗?顺便插一个话题,附近有一家幼儿园举行吃饭比赛,哪位孩子吃得最快,可以拿一份大奖,我们小区里有一位孩子最终摘冠,他的妈妈还异常得意地说: ‘我家那个孩子以前吃饭那叫个慢,现在好了,每天吃饭的速度比我还快。’我听了以后总感到很别扭,我就不知道养成快速吃饭甚至囫囵吞枣的习惯有什么好,长大以后他的胃能好到哪里去,凡事都应有个度,吃饭更是如此,吃饭过快或过慢都不好。”亲子论坛上的妈妈们还分析了在家带孩子的优势。第一优势,也是最大优势,在家里可以进行科学饮食。尤其是对那些身体比较弱的孩子,因为不适应幼儿园里的饮食环境造成心理压抑和身体免疫力下降。这样的孩子至少可以不上小班,等孩子身体强壮些再直接上中班。第二优势,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波动状况,杜绝了幼儿园某些不良事件带来的心理影响。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承受程度不同,许多幼儿园在对待和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仅仅从管理方便和控制管理成本的角度考虑而使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法。但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往往使很多孩子承受了莫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有些孩子拉尿拉到裤子上都不敢说,还不到喝水的时间渴了想喝水却不敢讲。但如果选择不上幼儿园也会有一些很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不足,培养自主独立性的环境有所欠缺。在家里没有小朋友们互相竞争的环境,再加上父母的宠爱,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孩子自主独立性的快速养成。第二不足,缺乏团体活动和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氛围。由于在幼儿园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一起唱歌跳舞,一起运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氛围,在家里辅导由于没有这样的环境,加上家长不注意创造类似的环境让孩子去体验,对孩子不仅是一个遗憾,更是少了一个学习的通道。第三不足,缺乏和同龄人交流的环境。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就跟大人成天呆在一起,结果造成孩子只会跟成人沟通不会跟同龄人互动。而成人的活动和创造力总是有限的,不足以影响到孩子,使孩子获得丰富的学习机会。温娜一向觉得如果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不好,让孩子3年都生活在压抑中,还不如让老人带。其实孩子那么容易宠坏吗?孩子受父母影响是最大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即使刚开始有点“被宠坏了”,但最终还是以父母为楷模的。但转念一想,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毕竟是不同的。看来,上不上幼儿园是妈妈们最纠结的问题,她们恨不能让宝宝一直在自己身边长大,但事实上肯定是不可能的,在选择上不上幼儿园的问题上有人总结了几点建议。第一,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开心不开心,有没有伙伴玩,离开妈妈会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被老师批评时心里会怎么想。只有通过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孩子排解痛苦,放大在幼儿园获得的快乐,才能让孩子开心地上幼儿园。很多妈妈在对孩子共情中,寄托了一种超出孩子能承受的东西,并不是理解孩子,而是过多地掺杂了成人自己的主观感受。第二,如果决定不送去幼儿园,而是家长自己带孩子,则需要评估一下家长的能力,孩子周围有没有同伴,是否能让孩子与外界有足够的接触,是否能让孩子在心智、社交等各方面都茁壮成长。最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环境是不是宽松自由得能帮助孩子获得提升。还要注意和孩子保持距离,不要让孩子的心情牵制自己。要给孩子提供的是帮助,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全家的主导。第三,父母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并愿意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相关技术。温娜看了这些,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她也在网上看了一些不上幼儿园的孩子的情况。有个妈妈说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说起来,我儿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其次就是老人使劲塞吃的给他,唯恐不胖。头一个问题没法解决,天冷了,我又没时间,儿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需要预热一下才能表现出真实的他来,要不他的行为就让人头疼,现在被打了知道不能随便还手,但会找奶奶和妈妈号啕大哭。第二个问题更头疼,吃饭不规律导致胃肠不好,我在家里要给他吃补脾益肠的药。跟婆婆提过,在孩子吃饱之后不要反复说“最后一口、最后一口”。本来儿子吃饱了多一口都不要,可现在经常嘴里含着饭,到处玩,奶奶在后面抓到时机就又喂他两口。对于不让儿子吃太多的问题,婆婆家所有人包括老公对我都颇有微词,而我舅他们又反复告诫我不要让我儿子吃得太胖,对他不好。到底多胖是个限度,胖了有什么不好,能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特别对他成人后有什么影响,也没有准确的分析和数据,所以无法说服公婆。还有就是运动量不足,儿子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小腿的肉结结实实的,结果现在不上了,肉是松的。成人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孩子的判断。我婆家善于打造孝顺父母和孝顺长辈。孝顺不是一件坏事,可是一些如养儿防老之类太功利的东西,会让他们做一些很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事情,而且主观上给了孩子一个观念,孩子认为这就是对的,这么做奶奶爷爷会高兴,他不再按他自己的想法去说话做事,更多的时候说,我听话,我乖,我不做什么什么,爷爷喜欢我等等这样的话,好多父母也爱听孩子这么跟自己说话,非常有成就感,觉得孩子懂事,可我觉得不太好。有关研究表明,送孩子上幼儿园,能使孩子在行为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智力开发特别是交往能力与技巧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如果不去幼儿园只在家庭中度过幼儿期,这些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如果有条件,应当送孩子去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孩子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第一次将自己融入小社会中,这是家庭给不了的。的确,孩子不一定非要上幼儿园,但是孩子迟早是集体的、社会的。家是社会化的第一步,那第二步、第三步呢?如果孩子需要,你得转身离开,是否能做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