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多入幼儿园,读完大班还不到6岁,由于不够上学年龄被学校拒收,只得重回幼儿园大班“复读”。近日,记者从部分幼儿园了解到,大班里的“复读生”越来越多。

儿子彬彬2岁半时就上了幼儿园,今年5岁半刚好读完大班。原本打算今年秋季开学时,让儿子入学的。结果学校以儿子年龄未满6周岁为由,拒绝接收。黄女士无奈地说,眼看平常和儿子在一起玩的小朋友都背着书包走进了小学,而儿子却因为年龄不够,不得不再次走进幼儿园,成了幼儿园里的“复读生”。

据了解,如今像彬彬这样的幼儿园大班“复读生”有不少。幼儿园园长介绍,该园今年大班共毕业87个孩子,其中有30个孩子留园复读,比例约占34%,与前年相比有所提高。育才幼儿园沌口分园园长吴云洲说,该园大班每年都有数十个孩子复读。

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园复读生变多?吴蕾表示,有些孩子未满3岁就入园,而小学入学年龄门槛为6岁,毕业时年龄达不到小学要求,是幼儿园复读生增多的主要原因。Zj09.Com

吴蕾说,复读的孩子有自身的优势,他们在班级中年龄较大,生理和心理发育比同班孩子好,对他们的自信心养成有很大帮助。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孩子看到身边的小伙伴都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自己却留下了,难免会有失落感,一些敏感的孩子甚至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吴蕾建议,对已经复读的孩子,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引导孩子利用年龄优势,在班里多表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对复读敏感,可以考虑换一个环境。

延伸阅读

大班复读潮 几岁入小学更好?


由于今年小学入学严格录取“2003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满6周岁的孩子,致使许多9、10月份出生的幼儿园大班生不得不选择在幼儿园里多呆一年,使得不少幼儿办起了“复读班”。

家长无奈:出生晚10天被拒

出生于2003年9月6日的丹丹两岁半就被送进了幼儿园小班。4年过去了,本该大班毕业准备登记入小学的她却被告知,因为不符合“2003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入学规定,不能跟别的小朋友一样,在今年9月背着书包进入小学。

“我们离入学规定的时间就差了10天,却因为人为设置的这道槛而要多等一年,真是挺冤的。”丹丹妈无奈地说。听说不能上学读书,丹丹这几天也是闷闷不乐的,老问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背上小书包啊?”不忍心看女儿渴望的眼神,丹丹妈四处打听,终于在一家少年宫举办的学前班给女儿报了名,准备先让孩子在这里学一年。

丹丹妈认为,小学入学标准不能采取“一刀切”,对于离规定日期比较接近,且各方面发展符合上学要求的孩子,应该“人性化”一些,允许他们提前就读。

孩子入“复读班”

家住西城区的靳女士也遇到了和丹丹妈一样的问题,她的儿子果果出生在2003年10月8日,同样也是没有达到今年上小学的年龄,她却决定让儿子留在幼儿园里多呆一年。

靳女士说,这个决定还是果果自己拿的主意。儿子幼儿园大班毕业后,因为不能如期进入小学,面临着三条路选择:要么继续留在幼儿园再多读一年;要么找一个学前班提前读书;或者家长花点钱想办法择校进入一个小学。究竟选哪一个?妈妈把决定权交给了儿子。

“孩子几乎没有犹豫地告诉我们,想在幼儿园多呆一年。”果果在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呆了3年,特别喜欢那里的老师,听说还有机会留在幼儿园,小家伙自然乐得当个“复读生”了。对于儿子的这个选择,靳女士也很泰然,“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儿子多读一年幼儿园就能多享受一年无忧无虑的生活,也挺好的。”

幼儿园:返园条件宽松

北京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表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幼儿园不会像小学入学那样对孩子的入园年龄严格限制,特别是对于这些9月份以后出生的“小月份孩子”,只要家长有意愿、孩子也具备一定能力,就允许入园。

与幼儿园较为宽松的入学做法不同,本市大部分小学都严格执行着“开学前必须满六周岁”的入学规定。

花家地实验小学刘书记介绍,该校每年办理新生入学时都会碰到几个没有达到入学年龄的孩子,但政策毕竟是政策,必须严格执行。

复读班组织新教学活动

再过一个多月,果果就要重新回到幼儿园,开始他的第二个“大班”生活了。为了避免像果果这样的“复读生”因为重复上大班而产生厌倦情绪,北京第一幼儿园特地将10个小“复读生”们随机混编入新的班级。

冯园长介绍,虽然大班的教学内容大致相同,但每个老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多有不同,同样可以给孩子以新鲜感。同时,对于“复读生”,幼儿园会要求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任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让他们回答更具难度的问题,在集体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这些都将有助于他们心智的进一步成长。

小杰今年在市区一家小学读4年级。他出生在年底,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之一。由于从小能说会道,妈妈认为小杰聪明、接受能力快,便在他5岁时将他提前送入小学。可是小杰上课老是坐不住,成绩一直在班里摆尾。为了不让儿子掉队,妈妈给他报了好几个补习班,自己也在家辅导孩子,但成绩依旧上不去。

对于是否应该提前入学,记者在网上做了一项调查,约有7成赞成让孩子推迟一年入读小学,而支持孩子提前入读的仅占3成。采访中,一些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年纪小的孩子,他们的生理、心理都还没发展到需要的水平,过早上学很可能影响孩子正常成长。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几岁入读小学更好?

官方说法:开学前必须满六周岁

北京市教委“年满六周岁才能入小学”的规定并不是随便定下来的,是综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等科学因素做出的规定。同时,《义务教育法》中的相关条款也对此给予了法律保障。至于为何将“年满六周岁”的生日节点选在了“8月31日之前”,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中小学新学年都是从9月1日开始,按照小学入学必须年满六周岁的规定,就意味着学生在开学前必须达到6周岁的要求。

专家说法:六周岁是入学最佳年龄

中科院心理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梅玲教授认为:6周岁孩子大脑功能的发育已经达到健康成人的70%,孩子的思维能力、控制能力、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幼儿时期有了较明显的提升,5岁或7岁的孩子都没有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适合入学。

“当然,晚一两个月满六岁,与已经满六岁的孩子在接受能力方面究竟有多少不同,真的很难说。对一些接受能力特别突出的超常儿童,也可以弹性一些,允许他们提前入学。”就大多数没有达到适龄条件的儿童,晚读一年也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等他们进入小学后,在认知能力、集中注意力等方面会显得比较突出,班级活动中反而会更有优势。

幼儿园最易出现的3个意外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实际上幼儿园事故的发生率是很低的,一旦发生了,妈妈觉得堵心,幼儿园老师觉得棘手的事情。虽然谁都不愿遇到这个问题,但是一般的碰伤、摔伤等,在幼儿园里还是时有发生。

最好的老师可以保证教学几十年从没有被家长投诉的现象,但不敢保证几十年教学她所教的孩子里没有被磕、碰的

孩子在活动时,经常会突然跌倒;抛接物落在自己或同伴身上;从滑梯上或大型运动器械上不慎摔下来;彼此之间躲闪不及,发生冲撞磕碰等“意外”。

分析宝宝在幼儿园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幼儿园里存在一些不安全隐患。硬件上的:用具用品放置不当,玩具设施不符合安全规范,门卫管理疏漏,房屋建筑不适合幼儿活动等。软件上的有:老师教学经验少,组织活动的能力差,该提示的没提示。个别老师安全意识淡薄等。幼儿园和老师应及时排除这些隐患,家长们发现了也要及时反映。

2、宝宝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大脑对身体动作变化不能做出相应的灵活反映。还有宝宝生活经验缺乏,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没有预见性。比如:奔跑过程中看见小朋友迎面而来,不能安全躲闪,回避;不知道在滑梯上推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两个小伙伴做游戏,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或者扑空了,或者一个一弯身子就把另一个顶摔交;大一点的孩子冒险精神萌芽,也是事故的隐患之一,这些需要老师和家长严密注视和有目的的引导。

3、妈妈的错误观念为宝宝安全留下隐患。

把孩子扮的酷酷的,厚底鞋,还有紧身裤,宝宝穿上迈腿、走道距离产生偏差。也有妈妈为了省钱,一个孩子,穿了一双大了好几号的鞋子,自己一跤摔去磕破了眼角的皮肤,缝了一针,还把临近的小朋友给撞摔。

还有的妈妈对自己孩子的能力缺乏全面的了解,让宝宝上大一个年龄班。比如,一个四岁的孩子,应该就读于中班,架不住这位妈妈找了老师找园长,并以退园相威胁,结果上大班不到一个学期,孩子摔伤了。

幼儿园大班VS学前班怎么选?


不少中班幼儿的家长会有些疑问:到底该让孩子继续在幼儿园里上大班?还是应该出去报个学前班?

上大班——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儿子即将上大班的李娟是快乐教育的坚定支持者。“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没必要让他这么早就去适应竞争。我希望尽可能让他有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以后学习的机会多着呢。我可不想把孩子宝贵的幼儿园生活再剥夺一年。”李娟坚持在幼儿园期间不给孩子报任何课外班,“每个周末我都会带孩子出去玩。能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光。我要慢慢体验这个过程。而且,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并不是一定要坐到教室里孩子才能学习。周末我会带孩子去沙滩放风筝、河里捞蝌蚪、在儿童乐园陪着孩子一起‘嗨’,我们收集到了满满的幸福时光。这是我和孩子最幸福的回忆。孩子在这个玩耍的过程中,自然会了解到很多常识。”如今李娟五岁半的潼潼热爱运动,滑轮、自行车、踢足球都是小家伙的爱好。而看着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他能给你说出一大堆动物常识,邻居感慨道:“小家伙脑袋里装了好多东西哦。”

和李娟持同样态度的父母如今越来越多。这些以“80后”独生子女为主力的一代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幸福体验。“我打小就是在妈妈的强迫下学钢琴,我知道每天被逼着坐在钢琴前消磨半个小时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再经历这样的痛苦。我希望她快乐地长大,不必担负我的期望。”30岁的毛佳茹对女儿的教育坚持放养的方式。

采访中,很多年轻父母提到了李云龙现象。看了“最强大脑”中国天才少年李云龙和意大利少年安德烈的较量。很多人都在反思,我们强迫孩子去学习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学习是为了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得到快乐,而不是仅仅为了拿到一个好成绩。

上学前班——让孩子“抢跑”一步

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有着让孩子上学前班的冲动。4月7日,记者在微信中发起了“您认为孩子在入学前是否需要上学前班提前学习拼音等知识”的调查。在不定向的调查中,共有298人参与调查,其中5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孩子学习好坏和是否上学前班并无直接关系,而4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上学前班。

有家长宁愿放弃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而去投奔学前班。对于这样的选择,一位王姓家长这样解释:“如果孩子去上学前班,能提前学习一下小学的知识,到上小学时适应得就更快了。而且我听朋友说,上了学前班的孩子上一年级不会因为没写过字而被老师撕了本,不会因为拼音不会而落后。我希望孩子一上学就有优势,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听起来,仿佛这是一条很站得住的理由。话说,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一上学就卓尔不群,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爱。学习好、写字好的孩子显然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但是,且慢。谁说提前学习就一定会出类拔萃?“抢跑”就一定是好事?

对于“抢跑”到底有没有好处,有专家这么解释:孩子的发展不是百米冲刺,抢跑未必就能永远领先。“其实家长应该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学习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发现,家长们不会因为孩子一岁不会走路就逼着他早走;不会因为孩子两岁不会穿衣服就逼着孩子学习;可为什么在孩子六岁的时候,就因为孩子不会拼音而开始担心孩子会落后呢?如果家长能一直用当初看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学穿衣服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压力会小很多,孩子的生活会轻松很多。”

教育专家提醒:提前学习弊大于利

对于孩子入学前是否需要提前学习知识,记者通过微信圈进行调查,无论是公办幼儿园的园长还是小学的教师、校长都明确表示:不需要!

某小学校长贾嵘介绍:幼小衔接,要衔接的是孩子对学校生活的认识了解,明白进入学校将开始一段和幼儿园不同的生活。家长在这个阶段,要帮助孩子培养倾听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绝对不是要让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去学习小学的知识。”她详细阐释道:首先,让孩子提前去学习他们认知范围之外的知识,这本来就不符合教育规律;有些学前班的老师在专业能力上不如学校老师,有可能养成孩子不良的学习方法;即使老师讲得正确,一般小学老师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统一学习,提前学习的孩子可能会面临要改变过去学习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会在整个一年级不断地重复学习拼音,学生肯定能学会,根本没必要为此就让孩子去上学前班。

心理专家建议:家长与其担心不如祝福

其实,校长、老师已经不止一次地和家长探讨这个问题,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认定了学前班,这是为什么呢?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去咨询心理专家李巧英,她说:“从家长这样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家长满满的焦虑,他们害怕孩子跟不上,害怕孩子不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害怕老师会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我们看到了家长太多太多的‘害怕’。”

她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和耐心反问,“不上学前班,孩子就真的跟不上别的同学?还是家长害怕孩子跟不上?”大家给出的答案是,家长害怕孩子跟不上。她表示,既然是家长的担心而不是事实,为什么就一定要牺牲孩子一年的快乐童年而去提前学习不该学习的知识。用孩子一年的童年换家长一个安心?家长是不是自私了一点。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是为了孩子好,为孩子将来担心。“但是请家长一定看到,你怎么知道孩子不上学前班就一定不如别人呢。你紧紧抓住不放的,还是自己内心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这个恐惧是家长的,不是孩子的。而且,家长这样的担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而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

最后,李巧英给出这样的建议:对待孩子的未来,家长与其担心不如祝福。祝福孩子越来越好吧。让孩子带着这样的正能量开始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园易出现的3个小意外


1、同伴抓伤或咬伤

争夺玩具或图书、受欺负、意见不合、不会谦让……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中,不可避免地带来抓伤、咬伤、打伤等“恶果”。

·小提示:

争执的源头是不会协商。预防的关键是教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交往。比如,对于想加入游戏的中大班的孩子,可以教他说:“请带我一起玩行吗?”如果遭到拒绝,会说:“那我等会儿行吗?”

2、跌伤或撞伤

孩子在活动时,经常会突然跌倒;抛接物落在自己或同伴身上;从滑梯上或大型运动器械上不慎摔下来;彼此之间躲闪不及,发生冲撞磕碰等“意外”。

·小提示:

观察孩子的活动,将可能发生的确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与应变技能。如:在玩抛接球时,告诉他应该和小伙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抛接物落在周围同伴的身上;危险及时告诉他,同时教给他一些正在奔跑中,不能低着头向前猛冲,应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与其他同伴相互碰撞而跌倒;如果不慎跌倒,可采用前趴的方法,防止头着地等。

3、烫伤、烧伤

孩子的皮肤稚嫩,很容易被开水、热粥烫伤,烫伤部位大都集中在头、脸、颈及胸部。

·小提示:

这同样是在家庭中最容易发生的意外之一。注意热水不要放在孩子可以触碰到的范围内。一旦烫伤发生了,马上用自来水冲洗,减轻疼痛和消除水肿。如果伤口严重,立即送往医院。

安全主张:

安全教育不等于限制孩子的活动

我们经常会发现,所谓的“调皮”孩子似乎要“经摔”些,在小意外中摔伤、骨折的大多是体能和协调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事实上,注意安全并不等于限制孩子的活动,为了避免安全事故而减少活动的想法是得不偿失的,只有让孩子更强壮、协调、灵活,才能更好地预防受伤。

幼儿园“插班生”的是是非非


幼儿园新生,都要经历一次精神“断奶”。每每想到宝贝不可避免的撕心裂肺的哭声,尤其是每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孩子们集体痛哭的场面,妈妈们就不免心疼肝颤。于是,一些人将目光锁定在春季插班上,或许,在一个少有哭声的群体里,自己的宝贝更容易喜欢去幼儿园。插班与正常入园,哪种方式对宝宝更好呢?

春季开学后,佳佳到幼儿园插班了。刚开始,她哭着说“不去”;到了教室门口,听到老师热情的招呼,佳佳虽不情愿,却也能乖乖地进去,只是边走边回头看妈妈,一副委屈的样子;有时也哭几声,但绝不属于声嘶力竭那种。一周后,她也能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妈妈说,如果不是去插班,佳佳恐怕不会这么快就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每年2、3月份,为孩子选择插班的父母为数不少。那么你将为宝贝做出怎样的选择,是秋季开学正常入园还是春季插班?我们不妨看看一些妈妈们对二者所做的分析比较——

选择插班的理由

1、避免不良情绪的传染

程茜公司职员女儿萧萧 3岁2个月

我为女儿选择插班,一是因为正常入园时她还不满3周岁,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每年秋季,新生入园第一周,班里的哭声此起彼伏,甚至是二十几个宝宝哭成一片。在这种“悲伤”的氛围中,即便是那些不怕生的孩子,也很难抵御不良情绪的传染,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大放悲声。而春季插班,绝大多数“老生”情绪稳定,为新来的宝宝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欢乐的气氛中,插班宝宝比较容易忘掉“悲伤”,积极融入新环境。

2、得到更多的关注

郑焱广告文案儿子健健 3岁7个月

如果选择秋季入园,我儿子刚好3周岁,但他自理能力不强。我想,二十几个新生在一起,肯定有被老师疏忽的时候。相比之下,春季插班的新生少得多,而原有的老生已基本适应,不太需要老师分心,这时,老师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照顾插班的孩子。而且,没有了集体痛哭的困扰,老师的心情也好,能充分地给插班的孩子倾诉的机会、更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理感受,帮助孩子排解分离焦虑、缩短“家园过渡”的过程,一周后,我儿子就喜欢去幼儿园了。

3、减少生病机会

谢怡然律师儿子超超 3岁3个月

我儿子体质弱,经常生病。如果选择9月入园,赶上秋冬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加之最初去幼儿园,少不了哭闹和生活上的不适应、喝水少,导致上火,还有班里孩子之间的交叉感染,我担心儿子患感冒的几率会增加。而开春以后天气一天天转暖、户外活动也多起来,抵抗力相对增强,能减少生病的几率。现在看来,我为儿子选择插班是对的。

4、多了一份选择

方晓燕财务总监女儿乔乔 2岁8个月

多数幼儿园,在一个年级中有几个平行班。将女儿插入小托班之前,我有机会和那些已经入园的孩子家长聊聊,从他们的口碑中得知哪个班的老师更细心、更有经验;带女儿去幼儿园玩的时候,问问她从直觉上更喜欢哪个老师。在插班前我向幼儿园表达了自己希望把孩子插入哪个班的意愿,结果,孩子去了以后真的很高兴。而9月入园,幼儿园统一分班,家长较难拥有这样的“主动性”。插班有利于孩子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生活。

插班的不利因素

1、“新来的”加深孩子的陌生感

秦嘉小学教师女儿涵涵 3岁半

涵涵到一家幼儿园插班后,每天总是不大情愿地说:“小朋友说我是新来的,不想去……”幼儿园与家里的环境完全不同,孩子一时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父母要帮孩子慢慢适应;如果孩子内向,插班后不容易合群,适应期会比正常入园要长些。而小朋友们“新来的”这个说法,强化了她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样,容易使她产生被排斥、被孤立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其陌生感,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孩子的自卑,造成心理隐患。

对策:

◎权衡孩子的性格

宝贝的性格与插班有很大的关系,开朗的孩子能较快融入新集体,反之就比较困难。所以,内向的孩子最好不插班;如果非插不可,父母要给孩子打好心理预防针,并和老师沟通、商量对策,给宝宝最大的帮助。

◎给出恰当的解释

告诉孩子,小朋友这样说的真正意思是他们又有了一个新朋友,并不是不喜欢你,他们很愿意和你玩儿呢!这个解释能帮孩子驱除心中的孤独感和被排斥的感觉。如果孩子担心自己被欺负,则让她明白,老师不允许小朋友欺负人,帮孩子在新环境下建立起安全感。

2、跟不上小朋友的节奏

儿子丁丁2岁10个月插入小班,那时他不熟悉幼儿园生活,又比别的孩子小几个月,在上课、游戏和一些集体活动中,感到无所适从,别的小朋友做得很娴熟的事情,他却总也做不好,凡事还比别人慢半拍,那种谁都比不了的挫败感让丁丁很郁闷,最初一个月,他几乎天天回家后发脾气。原因是他和其他小朋友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对策:

◎不要人为地“拔高”宝宝

将宝宝插入年龄相当的班级,比如将2岁多的宝宝插入到托班或小小班,孩子更容易适应。因为,年龄相差几个月,小宝宝们各个方面能力的差异很大。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总处在被照顾的位置,做什么事都处于弱势,长此下去,孩子将没有成就感,失去自信心,不利于个性发展。

◎摸清“底细”

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他以前没有学过这些,现在一下子做好不容易,但是宝宝不要怕,妈妈和老师都会帮他的,安慰他放宽心。然后,再给孩子的具体困难指一条“明路”,力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缓解其心理压力。同时,帮他一起解决,比如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折纸飞机,孩子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有了赶上小朋友的信心,也就不甘心当“小尾巴”了。

3、从优越感到失落感

周恬恬医生女儿乐乐3岁半

春季入园后的最初那段时间,乐乐得到了老师比较多的关注和照顾,她总是很自豪地说:“我是老师最喜欢的宝宝”,不知不觉产生了优越感,并有事事争宠的苗头。过了一阵子,乐乐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对她的特殊照顾减少了,对她和对其他小伙伴没什么差别了,没想到,老师态度的“降温”竟引发了乐乐的失落感,一旦没被夸奖就不高兴,甚至对其他被表扬、被关注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和敌对情绪。我想,如果选择正常入园,乐乐和小朋友们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她或许不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这个角度讲,插班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策:

◎所有的宝贝都可爱

给宝宝灌输“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可爱的,老师都喜欢”的观念,让他知道,小伙伴们尽力0把该做的事做好,也能和他一样能得到夸奖的机会;老师表扬别的小伙伴,并不等于不喜欢他,使孩子平和对待表扬,淡化嫉妒心理。

◎理解公平

告诉宝贝,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长处,老师表扬他们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或者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只有这么做,才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如果老师给予宝贝你太多的关注,其他小朋友会不会也觉得委屈呢,就像老师表扬小伙伴时你的感觉一样?借助讲道理和一些小事来引导宝贝理解公平,克服失落心理。

转园YesorNo

每年春季开学,也有一些父母尝试给宝贝转园,这可以被看做是另一种形式的插班。

转园的原则

孩子上幼儿园,最好“从一而终”,但假如孩子在一所幼儿园里,一家人都觉得心力交瘁,就不妨试试转园。

◎路途远

幼儿园离家很远,孩子、父母都很不方便、很辛苦,宝宝的睡眠不足,上幼儿园成了全家的负担,就该给孩子换所幼儿园。选择的标准之一要相对就近。

◎目标不一致

所在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和自己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设想不一致。比如幼儿园强调学知识,而父母注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由于教育定位上产生分歧,可以考虑转园。

◎强烈逆反

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表现为逆反;或者在老师面前很乖,回到家里出奇地疯,说明孩子白天过得很压抑。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性格扭曲或双重人格。

◎谁是主角

决定是否给宝宝转园,还要看看一所幼儿园是以孩子的发展为主,还是以老师的方便为主?老师的行为是不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台?在一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中是否蕴涵着教育的理念?这些基本上做到了,它就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些情况下不必转园

◎大环境出入

爸爸妈妈发现前期园里承诺的一些事情、尤其是父母最看重的事情和实际理解的不一致,比如宽松的教育方式、启发式教学等等。这多半是因为不同的老师在理解和落实园长的办园思路、意图和理念上有差异,不妨请园长与相关的教师沟通,协助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小环境不好

对老师的能力不满,或因为一些小事,父母和老师产生误解……遇到类似情况,父母需要做的是和老师交流,相互理解,对症下药。信任老师是不可少的。

◎生活护理不到位

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父母要和老师多谈谈,以便老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基本情况心中有数,比如大便的时间、喝水的多少、饭量的大小,在特定的时间老师会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了、怎么做。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能解决宝宝的大问题呢!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幼儿园的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孩子们入园后在各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有的孩子从第二个星期开始就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父母、老师的引导下,响亮地问候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与老师很好合作;有的孩子则不然,抢椅子,抢积木,或随便走动,对老师的提醒置之不理;还有的孩子一直由父母“护送”到座位上,还拖着父母的衣服不肯放;甚至有个别孩子,居然一直不肯自己动手吃饭,要由父亲、奶奶每天轮流来喂他。造成孩子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那些适应性强、和同伴老师友好合作的孩子,一般父母都非常尊重他的决定,对他言行给予肯定的评价,并表示钟爱。例:浩浩的奶奶听到孙子要求留下来陪一陪时,马上笑着答应说:“行,但你要记住在家里的协定“石头、剪子、布”游戏,连猜三次,你赢了,奶奶就在旁边陪一会儿;你输了,奶奶马上就走(有时进行1-10的数数)。”小浩浩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在自愿许好的诺言中,高兴地跟奶奶告别。

2、父母对孩子管教太严厉,甚至用恐吓的手段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粗暴、发脾气。所以这些孩子与老师、同伴的合作就差,攻击性行为就多。例:轩轩的爸爸送孩子进园,很少提醒孩子主动问候别人和向父母告别,对轩轩提出的要求,往往不假思索一口回绝,而且总绷着脸,几次在园门口训斥和打轩轩的耳光。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几乎没有,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也不加以制止,放任自流。

3、有的父母把爱溢于表面,溺爱过度,不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使孩子对大人的依恋感加重,离不开大人半步。例:琳琳的奶奶每次对琳琳提出的陪一会儿、再陪一会儿总是无条件满足,还一个劲地讲述琳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由她操劳和代劳,总之,只要有她奶奶在,孙女是不会有任何委曲的。可她不知道,正由于她过度的关心、爱护,每天,老师都要化很大的精力,引导、教育琳琳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欣欣的妈妈每天午饭时间都要来喂欣欣吃饭,原因是从小到大孩子一直是由她喂大的,生怕孩子自己动手会吃不饱,使欣欣形成一到午饭时间就等着家人来喂的习惯……

家庭不仅是孩子生活的地方,也是孩子接受最初教育的场所。家庭的结构状况、情感气氛、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能力发展。一个良好的家庭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正当的行为模式,明朗而又能克制的情感,以及对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责任感和灵活的交往能力,而所有这些正是孩子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

幼儿园宝宝也有压力 小园生压力事件簿


小园生的压力事件簿

记得梅子涵在回忆自己女儿上学的场景时,说:“我不明白她的特别伤心,所以每天都责怪。那么好的幼儿园,那么有趣,为什么伤心呢?我总是牵起她很小的手,不顾她的特别伤心,把她送到那里。”孩子们究竟在担心害怕什么呢?

【数字版初入园宝宝状况调查】

张彩云博士曾对启明幼儿园托小班孩子的入园状况连续记录了1个月,下面是统计结果:

引发哭的4大环节

来园时:46.9%

午睡前:28.1%

进餐时:12.5%

提到有关亲人的词汇时:12.5%

·哭的时间

只哭一两声:40.6%

哭5~10分钟:18.8%

10分钟以上:15.6%

不哭:25%

·进餐

愉快进餐:46.9%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进餐:34.4%

哭,但不影响进餐:15.6%

哭,不能进餐:3.1%

·集体活动

能够参与集体活动:59.4%

偶尔能够参与集体活动:15.6%

看着大家参加活动:18.8%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6.3%;

·依恋物

不需要:65.6%

偶尔需要:25%

离不开:9.4%

·与家人分离时

拉拽家人,很难与其分离的孩子:18.8%

能与家人分离,但情绪不好的孩子:28.1%

不能主动与家人分离的孩子:9.4%

能主动愉快与家人分离的孩子:43.8%

·午睡

很快独自入睡:43.8%

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入睡:34.4%

哭一段时间后,能在成人帮助下

入睡:9.4%

不愿午睡:12.5%

【童话版孩子们想象的幼儿园】

·他的担心

1小兔汤姆想:“爸爸妈妈告诉我,在幼儿园我会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可是,他们并不认识我的老师啊。”

2小阿力担心会在学校里迷路。

3小浣熊想和妈妈留在家里,和“我”的朋友玩游戏、玩“我”的玩具、看“我”的书、荡“我”的秋千。

他的理由……

1汤姆说:“妈妈,我觉得我好像生病了,不能上幼儿园了。”他还说:“能不能让幼儿园的老师带着所有的同学到我们家,到我的房间?”

2小阿力在入学前的一天“一点儿也不想吃早餐,他只是不停地想着那个超级大的学校和学校里那么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他希望“要是能一直和妈妈待在家里该有多好”。

3小老鼠阿文说:“我要带小毯子上学。”

妈妈的办法

1浣熊妈妈说:“有时候我们都必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就算那些事刚开始看起来很陌生又令人害怕,可是只要你去上学就会爱上学校噢。”

2小阿力的妈妈把小阿力的名字写在他的衣服上、书包上、铅笔盒上,然后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3小兔汤姆在幼儿园门口觉得太难和妈妈分开了,妈妈给了他一块手绢,说:“在你伤心的时候,就看看手绢,想想妈妈。”走进幼儿园的时候,汤姆紧紧地抓着妈妈的手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