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怪小朋友,老师要不要道歉?。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错怪小朋友,老师要不要道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前,一名幼儿家长在网上求助说,孩子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动手嬉闹,不仅被抓伤,还被老师“罚站”,受了不小的委屈。后来经调查,是老师错怪 了这个孩子。在事后如何进行处理上,该家长很是纠结:“如果老师不道歉并纠正其错误行为,我怕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但如果要求老师道歉,又担心以后会给 孩子‘穿小鞋’。我该怎么办呢?”

认错无碍“师者尊严”

老师犯错,尤其是错怪孩子时,应当现场道歉,可以及时消除对孩子的负面心理影响。且不说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孩子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自尊心,老师错 误批评而且拒不道歉,很可能让孩子走向逆反。即便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也渴望获得正面评价,一旦被错怪,受委屈的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一句道歉,对 老师来说很简单,对孩子来说却是“如释重负”,能够帮助其放下包袱,恢复自尊与自信。

不少老师认为,当众向孩子认错有损为师的尊严和权威,以后学生更难管。但其实,老师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相处和交往,很多时候比老师“高高在上” 的传统模式更有效。市北高中数学特级教师金荣生深受学生喜爱,他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千万别在学生面前装权威”。以前,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具有很高的权 威,但如今很多方面学生已经超过了老师,老师再“装”,板起面孔拉开距离,学生哪能服气?老师勇于认错、积极改进不足,这种态度反倒更容易赢得学生认可, 有助于提升师德修养和权威。

教育是老师倾心育人的工程。教学水平高低固然影响老师的“人气”,但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更能影响学生一生。善于与学生和家长互 动、多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心声,老师才能更理解学生、走入学生内心;勇于接受学生和家长的批评,大气包容、虚心改正,老师才会成为学生从善如流的高尚人格之 师。

管教不能“因噎废食”

今天的师生关系强调平等和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但是,不能因为部分家长“过度维权”,小题大作要求老师给孩子道歉,而导致教师放任学生不敢管,“因噎废食”影响孩子成长。

记者在不少学校采访时,常听到教师倾诉苦衷:现在的孩子批评不得,有些小事批评孩子说了几句“重话”,孩子就受不了、家长也不满意。一名高中教 师说,一次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斥责:“上课时不要聊天,如果要说话,请到教室外,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不料第二天家长就上门,以罚站和侮辱孩子为 由,请校长开除这位老师。许多教师无奈地说,如今的独生子女都是宝贝,家长一旦“过度维权”,容易让师生关系陷入尴尬。

家长动辄到学校理论、要求老师给孩子道歉,容易导致老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继而放任学生。为此,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将批评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权利规定下来,以保障教师的地位和权益,扶持教师承担教育责任和义务。

掌握好批评尺度,是每位教师需要修炼的“内功”,也是避免师生和家校矛盾的重要能力。孩子即便犯错,老师也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维护学生自尊为前提,多用建议而不是下命令等。这样的批评既能避免孩子和家长的对立情绪反弹,又能“入耳入心”,真正让孩子受益。

zj09.com小编推荐

到底要不要讨好幼儿园老师?


与幼儿园老师的相处之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园里的情绪和表现,于是很多家长开始犯嘀咕:讨好一下老师吧,对宝宝有百利而无一害。可是同样有不少家长反对这种看法,认为老师本来就该爱孩子的,不用家长特别的做什么。

到底要不要讨好幼儿园老师?

观点PK:

支持派:讨好老师好处多

讨好老师是随风就俗:三月份新学期开始,Lily就把两岁半的宝宝送去幼儿园了。前些天过三八节,Lily想:“是不是应该趁机给宝宝的老师送点礼物呢?”思来想去,Lily给老师买了套500多元的高级内衣。“少了觉得不好意思,希望这样老师能对孩子好点!”大部分家长都觉得“送礼早已是潜规则,随风就俗也没什么。毕竟孩子白天一直在幼儿园,对于孩子的感受来说,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如果给老师送点礼就能对孩子有所帮助,我们愿意这样做。”

无可奈何还是要做:谈起讨好老师,在国企工作的区先生却觉得有点无奈。“开学了,看到家长们都大包小裹地给老师送东西,我本来是不想送的,但后来想想这样可能对孩子会不好,还是送了。”“现在,送礼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如果不遵守的话,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只是这种规则还是让人心里有点不舒服。什么时候真正的规范多一些,老师怎样对待孩子有一种细化的规章制度就好了。”

讨好和不讨好就是不一样:“幸好我给老师送礼了!”辛小姐说:“送和不送就是不一样。我儿子班上有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老师我每人给了一张500元的购物卡,保育员我给了200元的。三个老师当时的表情就很让我放心,果然,儿子当天回家心情就特别好,说老师在上课时表扬了他,给他一朵小红花,还多给了一个苹果。”黄小姐觉得“这个社会还是很讲究人情礼仪的”。“要是送了,老师会对你的宝宝很关照,吃饭的时候会多盛,把肉多给宝宝。宝宝和别人打架了或者上课溜号也不会批评太厉害,也不会体罚,好处很多。”

反对:讨好老师未必有用

歪风邪气不该助长:“‘送礼’的确是社会上的一种风气,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这种风气不是会愈演愈烈了吗?给幼儿园老师的送礼风我看该杀一杀。”梁先生这样看待“讨好幼儿园老师”:“老师爱孩子,是师德、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良心。如果因为家长没有送礼或和老师发生了矛盾,老师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或者因为家长给了好处就对这个孩子另眼相看,这种人完全没有资格当老师。老师如果都图这个,肯定是看不好孩子的。”

应该让孩子自己努力:小秋认为,虽然就目前而言,讨好老师能暂时让宝宝得到好的照顾,但长期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虽然现在孩子还小不懂事,但他迟早会明白:只要送礼我就会有好日子过。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荣誉、成绩和老师的爱,这也是能力的一种见证。现在我的儿子快上大班了。他的学习、他的能力让同学们佩服,让老师们喜欢,让我们家长欣慰。所以当务之急我们考虑的不是送礼,而是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对孩子来说才是终生受益的。”

有时候送礼未必有用:身为幼师的唐小姐坦言:“工作中常常遇到爱送礼的家长,但其实有时候送礼未必有用。”唐小姐说:“我们老师中间已经流传了家长们惯用的‘三部曲’:孩子刚进幼儿园,家长百般讨好老师,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以便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孩子长大一些后,家长开始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特意找来一些配合老师教学的物品让孩子带到幼儿园,以获得老师对孩子的好感。等孩子到了大班后,由于对幼儿园的情况有了很多了解,家长便开始评头论足,甚至与其他家长一起来揭发一些早已发现的问题。要么言谈之中表示出不满,要么向老师发难。”“所以,家长们一时的讨好,老师们已经不太放在心上了。”

专家意见:要懂得和幼儿园老师打交道

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之后,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得到怎样的待遇。因此,幼儿园的重中之重——老师,就成了家长们特别关注的对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栽培,怎样处理好和宝宝幼儿园老师的关系呢?专家为家长们支招:

一、调教出热情有礼的宝宝:“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如果你的宝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每天早上送宝宝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宝宝和老师打个招呼,放学也别忘了和老师说再见。”

二、别对老师太多要求:幼儿园的生活是集体生活,孩子又多,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要太特殊。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尚不足以保护好自己,而且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拉在身边不给他们自由,因此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请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送礼给老师,她也不见得就会忘记你平时的苛刻,而对宝宝更加关爱。

四、感谢老师的付出: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繁杂也很辛苦的。所以,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你对老师说一句:“活动太棒了,老师辛苦了!”这表示老师们的辛苦得到了认可,老师们即使辛苦也会觉得欣慰的。

五、准时接宝宝离园:工作了一天,老师也想按时下班。当然有很多家长下班很晚,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说声:“谢谢!”

六、和老师多沟通:当你发现园里有不适合孩子的地方时,应恳切地对老师提出,及时与老师交流。每天都要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主动告诉老师,并要经常向老师询问孩子在班里的表现。

焦点:春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快到春节了,过年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如果送的话送什么?家有儿女的我们为此又要煞费心思了。一些家长怕“人家都送我不送,孩子会不会被歧视”?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号召广大家长“共同抵制过节给老师送大礼”,引发一阵热议。也有很多校长呼吁,家长们不要把老师“宠坏”,过节不要送大礼。

网友呼吁过年家长不送大礼

有网友在帖子中写道:寒假到了,很多家长都在为给老师送礼的问题发愁。如今大家都指望着给老师送礼后,老师会对自己的孩子多些照顾,因此,互相攀比着送大礼,甚至把这个风气“流行”起来。

还有网友认为,为了感谢一学期来老师对孩子的培育而表示心意是应该的,但他提出应该“控制送礼的价值”,他列出了一张礼物清单,比如“团购一束鲜花100元”、“一盒给老师减压的轻音乐CD60元”、“一个普通的保温杯30元”等,号召家长不妨试试。

另一位网友呼吁家长:不要再给老师礼物了,还教育一片净土!这位网友认为,老师需要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和孩子们每天见面后发自内心的一声问候,是家长的理解与尊重,是孩子们十年二十年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骄人成绩,是像居里夫人一样当自己取得成绩之后给轮椅上的老师一个深深的拥抱。

送礼给幼儿园老师费思量

幼儿时期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都深谙这个道理,很多家长给幼儿园老师送的礼物不是一束花、一张贺卡的事情。王老师是一名小学老师,从事教师事业已经十年了。这十年里,她收过学生的鲜花、手绘贺卡,孩子们真挚的心让王老师一直感动。“记得有一年,我的一个学生,是个小男生,送了我一朵黄菊花,当时我真是又感动又想笑”,王老师对笔者说,在她的印象中,鲜花和贺卡是很美好的礼物。但是今年王老师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了。

王老师认为,孩子才上幼儿园,送一束花完全可以,而且幼儿园的学费很贵,一个学期算起来要9000元。可是,她的朋友告诉她,就是幼儿园才更要注意,你给他们的生活老师送个礼,她会对你小孩好很多;给他们的班主任送礼,你小孩受关注的情况肯定不一样,比如提问呀、搞活动呀,出头的机会也会多很多,对小孩的自信心提高很有好处。听了这些,王老师称:“如果别的家长都送,我不得不入这个俗套了。”

个别家长明确表示不送礼

逢年过节,家长会给老师送一些鲜花、月饼、化妆品、购物券等礼品,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请老师出境游等项目已经不新鲜。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送礼有几种心态:真心的尊敬教师,送上一份心意,礼物多为鲜花和孩子动手制作的贺卡;为了让孩子懂得尊敬师长,替孩子准备一份礼物送给老师;表达自己的爱子之心而送礼物给老师,目的是想让老师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别人送了,自己不送害怕老师不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而被动地送礼。

有家长认为,自己尊敬老师或为教育孩子尊敬师长给老师送一些表达敬意的小礼物本无可厚非,人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经常有亲朋好友礼尚往来的习俗。学生赠礼给老师,老师也可以回赠学生,这是一种亲善礼仪尊师爱生的表现。至于非要送老师大礼以求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这更多的是社会上人与人交往中的不良习惯。这位家长表示,如果是教师明目张胆或暗示性地向家长要礼物,着实可恶,师德难容;如果是家长臆度老师心理,把社会上的一套“有钱能办事”的法则套用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来,那就玷污了教育这片净土,更玷污了孩子们那颗纯洁的心。

家长怀念自己儿时送礼纯真年代

李先生说:“我们小时候,给老师送的礼物就是一杯胖大海、一张节日卡片,高级一点的是一张带音乐的卡片。毕业时,同学们把一件签满全班同学名字的T恤送给老师,老师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李先生还说,现在的孩子思路开阔多了,如果能自己做出有点实用价值的礼物会让老师更高兴,比如自制的一些小发明,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张女士说,小时候送老师一张1元钱的贺卡,老师还会说“花这么多钱”,老师最常告诉学生的就是“你们好好学习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如今,张女士的孩子也上小学,她准备和孩子一起给自己的老师和孩子的老师都发送一封电子贺卡,祝他们春节快乐,桃李芬芳。张女士说,她教育孩子从小就尊敬师长,但不会花钱给老师买其他礼物,学校里不应该沾染上社会的习气,“如果孩子们都送老师礼物,互相之间也会攀比,对孩子成长不好。”

老师称收贵重礼物压力大

某小学教语文的老师说,先不说教师有多么的高尚,但绝大多数老师还是有自己的职业道德的,尽职尽责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与家长送不送礼是无关的。不排除个别教师素质不高,对个别送礼的学生另眼看待,但多数教师会对自己的学生都一视同仁。有个别家长可能觉得孩子有进步,出于感谢,或者说有所求助,于是和老师联系一下而送个心意,但这对整个教育队伍来说这是个别的。

这名老师说,作为有师德的老师,不会希望家长送礼,但现实是,很多家长都主动送礼,你不接他还三番四次地找你,生怕没送到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是中国大环境造成的,不能单怪罪老师,家长就没错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幼儿园老师表示,“以前有过直接送钱或者送贵重物品的家长,但我从来不敢要,收这些东西自己心理压力很大不说,对孩子也不好客观地进行教育监督,对哪方都没有好处。”她表示,特殊日子里比如教师节接受家长送的花是比较愉快的。

不要禁止我和男生做朋友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要禁止我和男生做朋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妈妈,我对你说

妈妈:

我真不能理解,您作为现代家长,怎么也用老脑筋看待问题?这些天我是跟班里的一个男同学关系很好,这有什么不妥的吗?值得您这么大惊小怪的吗?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您居然跟我们班主任反应情况,不让我俩再接触!

妈妈我已经跟您解释了,我们之所以经常打电话是因为班里最近组织“一帮一”互助小组,我的帮助对象是那个男同学,所以晚上他写作业遇到了问题就会给我打电话。可是您根本就不听我的解释,还批评我说:“你刚上五年级就开始和男生走那么近,这还了得,以后你还不得早恋啊!我警告你,不许你再跟那个男生来往了!听到没有?”

妈妈,您把问题也想得太严重了吧?我没想到的是,您居然真的去找老师说这件事。结果老师真的把我们的互助小组解散了。有的同学知道后,就大喊着我和那个男生的名字,说我们早恋……我现在都快在班里待不下去了。

妈妈,本来什么都没有的事儿,让您这么一折腾,什么事儿都出来了。这下您满意了吧?妈妈,大家在一起学习就肯定有接触,为什么您一定要用成人的眼光来干涉我呢?妈妈,我现在特别苦恼,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您的女儿:湾湾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正常的异性交往,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很多妈妈聚到一起聊天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真是早熟!幼儿园开始就知道找男女朋友了。”孩子的这种早熟趋势让妈妈对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过密,产生如临大敌之感。实际上,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异性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幼儿期,而“女朋友”只是模仿成人世界的一个称呼,在他们心中,女朋友和小伙伴是一个意思。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是每个告别学龄期的孩子迈向青春期的一个节点。在这一阶段,孩子对于异性刚刚有了深一层的认识。不再单纯地认为“男生和女生的区别就是去不同的厕所”了。他们开始注重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了,并且逐渐掌握了交往的礼仪,男孩变得有绅士风度,女孩也开始向淑女迈进。这些都要归功于孩子对异性交往的渴望。由于男生和女生的心智、性格并不相同,因此在男孩和女孩交往的过程中,双方都可以从对方那里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这对孩子青春期的发展很重要。

很多家长和老师对于高年级男女生交往特别关注,交往稍一频繁,家长就会和老师双双出击,直到浇灭孩子间的“火花”为止。这种做法看似是关心孩子,实际上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以至于孩子在今后选择伙伴上会出现对异性的排斥和恐惧。这种恐惧会造成孩子的交友障碍,甚至会让孩子变得不会和异性交往,这种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总之,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出现问题就把孩子与异性隔离开来。

换种方式爱孩子

1.孩子和异性同学来往,妈妈不要小题大做

苗苗妈妈发现:隔三差五就会有一个男生打电话找苗苗,两个人还聊得十分起劲,女儿对着电话总是笑呵呵的。她想:女儿一定是早恋了!在小升初的节骨眼儿上,可不能让女儿为了这事儿分心啊!

为了阻止女儿和那个男孩再通电话,每次那个男孩打电话找苗苗时,妈妈都说苗苗不在家,有时妈妈还会偷偷地翻看苗苗的书包,希望从书包中能发现女儿早恋的蛛丝马迹。可是,苗苗的书包里除了课本、作业本和文具就没有其他的了。

这天,苗苗放学一回家就跟妈妈哭喊起来:“你为什么私自不让我接电话?妈妈,你太专制了!”妈妈听到女儿的话,知道自己的做法一定是被苗苗发觉了,于是就直接跟苗苗摊牌了:“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小升初的考试一天比一天近,你不好好地复习,还跟男生早恋!我要再不管你,还指不定你成什么样子呢!”

苗苗听了妈妈的话,哭得声音更大了,她拿起一封信塞到妈妈手里,哭喊道:“谁早恋了,你凭什么这么说我?呜呜……”妈妈打开信,看完之后心里后悔极了。

原来苗苗班里的班长转到其他学校去了,而苗苗是中队长,两个人之前一直共同处理班里的事情。班长走后,班里的事情就由苗苗独自承担了,有时候苗苗忙不过来,班长才定时地给她打电话,和苗苗共同商量一些问题。哪儿有什么早恋的倾向啊?

妈妈知道是自己把事情想得太严重了,她跟苗苗道歉,苗苗也不理她。直到妈妈保证以后再也不胡乱地干涉苗苗的事情,苗苗才点头答应。

在“苗苗早恋事件”中,无疑是苗苗妈妈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个像苗苗妈妈一样的家长啊?家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孩子出现的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常常将孩子单纯的世界搞得复杂化,因此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困扰。

这种由于妈妈小题大做而引发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妈妈在关注孩子的同时也要相信孩子,如果妈妈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即使孩子真遇到了问题,也会找妈妈帮忙解决的,这自然能够避免产生误会了。

2.用幽默化解孩子的“感情困扰”

这天,小程神秘兮兮地把妈妈叫到自己的房间。

“妈妈,我告诉您一个秘密,您得替我保密啊!我喜欢上我们班的班花了。”

“噢!能喜欢上班里的班花,说明我儿子的眼光不错呀!”

“那是!”小程不无自豪地说。

“嗯,可是你们小学的人不多,女生也不是特别多。如果你以后上了好的初中,就会遇到更多优秀的女生,肯定选择的机会要比现在多;等你上了重点高中后,全市的优秀女生全都聚集到一起了,你的选择机会就更多了;再到你上了重点大学……”

“等我上了重点大学之后,全国的漂亮女生都在一起了,呵呵呵。谢谢妈妈,我知道该怎么做啦。我的目标就是上重点大学之后,找到全国最漂亮的女生!”小程说完,母子俩目光相遇后,都笑作一团,随后小程就拿起书开始学习了。

小程妈妈的这种幽默式的幻想,不仅解决了孩子早恋倾向的问题,而且还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动力,很值得妈妈们学习。早恋倾向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的小秘密,小程能够将这个秘密坦诚地告诉妈妈,说明妈妈在小程心中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朋友。

小程妈妈面对孩子的信任,并没有让小程失望。她用巧妙的方式,让小程认识到现阶段学习才是他的首要任务。相对于严厉的家庭禁令,这种幽默式的引导无疑更能让孩子接受。能让孩子从心里接受的建议才是好的建议。妈妈面对孩子的早恋倾向时,一定要保持冷静,正确地引导孩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正视孩子的异性交往问题

鲁迅先生曾批判过一个旧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的事情,他说:“同学同泳,偶尔皮肉相触,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同吸着天地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简直淆乱乾坤。还不如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而今的部分家长对男女同学交往的事情严加禁止,实在比旧官僚还官僚。

家长为杜绝孩子出现早恋的现象就禁止孩子和异性交往,这种过激的行为很容易让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心生不满。有的孩子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故意跟家长作对,原本没有早恋的倾向,也可能在家长的三令五申下对早恋产生好奇心,结果事与愿违。还有的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熏陶”之下,对异性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心理,害怕和异性相处交往,逐渐转变成对同性的好感,从而产生性别转移,出现青春期的同性恋倾向。

家长应当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鼓励孩子公开地、大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以消除孩子的好奇心。当然,家长正视孩子与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也是信任和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

做错事,你会向孩子道歉吗?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错事,你会向孩子道歉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有一次,4岁的楠楠在大厅里玩,突然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原来是花瓶摔在地上了。我第一反应就认为是楠楠撞上柜子,让柜子上的花瓶掉在地上的。我已经多次提醒她不要在柜子附近玩,所以那天我非常生气,没有多听她解释就在她手心上轻轻打了一下以示“惩戒”。后来发现,花瓶不是因为楠楠碰撞而掉地上的,是风吹窗帘拉扯到花瓶才掉下去的。我已经打过楠楠了,要不要向她道歉呢?还是做点她喜欢的菜,然后当没事发生过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人做错事了,相互之间会道个歉,然后就可以握手言和了。但情况若出现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时,事情就未必这么简单了。因为很多家长,尤其是父亲一方,总希望保持做家长的权威,要他们在孩子面前认错真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家长认错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机

如果家长真的做错事了,或者误会孩子了,道歉是必须的。道歉不单有利于改善家庭关系,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益于提高父母的权威。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做错事了就要道歉。不应该说父母是大人,做错事就不用道歉。如果父母道歉时,态度是谦卑诚恳的,并且愿意为过失负责的,那么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学到这种好的品质。而且他们会知道,以后他们做错事了,就要向父母或者被伤害到的人道歉,也要负上相应的责任。家长们要记得,以身作则始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怎样认错?态度最重要

做任何事,都需要技巧,家长的道歉也一样,但前提是真诚。家长既然有道歉的心,那么态度一定要跟上,不然孩子会觉得你在敷衍他。比如“你等妈妈很久了吧?妈妈今晚很多工作,路上又塞车。妈妈买了宝宝最喜欢的棒棒糖哦,不要生妈妈气吧。”如果在一开始就说一句“对不起”,然后再解释,这样道歉的效果就好多了。家长想获得孩子原谅时,首先要坦然承认自己是错的。毕竟,小孩子是敏感的,他能分得出你是在道歉还是在化解尴尬而已。

有些家长知道自己做错后,往往过几天才向孩子道歉。对于此,不少孩子是不买单的,觉得家长道歉太迟,没诚意。其实家长冤枉了孩子,要及时道歉,知错能改,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教育。

道歉也要讲方法

为你的行为道歉,而不是人格。记得要对事不对人,不能为了得到孩子的原谅而过分贬低自己。

对于年纪很小的孩子,说大道理未必听得懂。这时父母可通过手势、表情、行动等,表达父母知道自己做错了,在向他们道歉。

道歉时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很多家长在道歉后喜欢加一句“其实都是你不好……”,也许是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但这时候说这样的话其实是再次伤害孩子稚嫩的自尊心。

老师要来家访(下)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相信大家在开学前都会做好相应的入学准备吧,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入学准备的知识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老师要来家访(下)》,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卫生检查团”要来了!我婆婆要来我家的时候,我也这样打扫:)

JennyChang的回复:

爱儿女的心情看见一斑!

happy星妈的回复:

就要开学了吧,祝顺利!可爱的宝妈.

dangdangma的回复:

hahaha,好可爱的宝妈,我虽既未目睹,又未闻声,却能想象你那接电话时的一脸笑容哪!祝宝宝及家长顺利开始新生活!

mimimama的回复:

dangdangma,差一点碰到你!

上午就看到了宝妈的帖子,一直回不了,数据库连接不上。下午过来一看,当当妈来过了!这个周末不忙吗?家长班办的怎样了?

宝妈的回复:

宝妈感谢各位!

宝妈是个从小怕老师、长大怕领导的平凡小卒,一直以来,都认为别人眼中的自己可能是很重要的。我的确很紧张宝宝上幼儿园的每个细节,以致从心里上和行为上都略显出有点儿“神经质”。

看了心痕的留言,很受启发,又想了想与身边所有好朋友的亲密关系,不都也是因为平等、和谐才越走越近吗?好了,我知道了,要想取悦别人,先行取悦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也许会有个好结果。

雨儿在乒乓球吗?那是一项非常能锻炼人运动能力和思维敏捷度的运动,宝舅舅从4岁开始练习,到16岁,虽然没出什么特别优异的成绩,但现在长大后,对人处事和工作方式上都很令我“满意”(不愿用那个特好的词,怕宝舅骄傲)。坚持吧,祝一切顺利。

老师要来家访(上)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老师要来家访(上)》,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2001年3月22日老师要来家访

昨天,宝宝的老师打电话来说今天要来家访。

宝妈第一次要以“家长”的身份面对老师,宝宝也要第一次面临真正的老师的观察,这可不是件小事儿!

宝妈设想了好几种开门和瞬间微笑的姿态,即不能太僵硬又不能太显献媚。接着,又准备了一份“宝宝现状”预备交给老师,以便把真实的、客观的宝宝提前展现在老师面前。

回家吃过晚饭,宝妈便开始突击“大扫除”,把所有“有碍观瞻”的东西统统收起来,又把宝宝的一堆玩具摆了一回又一回,可怎么看都是一个“乱”,然后站在客厅中间上下左右的审视,最后决定把地板重新擦一遍!于是,拿起布趴在地上一点点仔细干起来,全然不顾一家人的存在。擦完了客厅擦卧室,两个卧室一个也不能落下!宝爸爸几次来阻止,都险些被宝妈给抓了“壮丁”。这时,宝姥姥看不下去了,说“不是都已经很干净了吗,明天来的是老师,又不是卫生检查团”!

是呀!宝妈伸了伸早已酸痛的腰,决定今天的战役到此为止。于是,叫来宝宝,一个劲儿的叮嘱“要有礼貌,要大方”,宝宝很不在乎地边玩边说“可以”,一副“口服心不服”的样子。哎,明天来的可是老师!宝啊,你知道老师是谁吗?是你20几岁之前一直要面对的人!儿时老师对你的态度真的会影响你的一生呢!可这话我又没法说出,真让我起急!

今天一早,宝妈没有上班,在家恭候老师的到来。老师昨天说了,上午第一个就要到我家!一大早叫醒全家人,个个洗漱整齐,上班的赶快走,在家的全部衣帽齐整。一看这架式,不上班的宝姥爷“吓得”逛早市去了,说要午饭的时候再回来。“走吧,人越少越好,省得人多嘴杂、话多语失”宝妈这么想着,可没敢说出来。

一切停当,就等老师敲门了。宝妈精心挑了一本宝宝的书,坐在沙发里给宝宝讲起来。故事一个接一个的讲完,宝宝要求喝水(宝宝极爱喝水,并总喜欢用水杯,那样一次能喝得很多;而且喝的时候总爱翘着腿,很是不雅),宝妈送上水之后,一再催促“快点喝”,恐怕让宝宝从“仰八叉”做为第一形象出现在老师眼里。还好,一瓶水喝完,平安无事----老师没来。

又讲了一本书,宝宝开始趴在地上自己玩玩具了。宝妈看了看表,9点多了,怎么还不来?是不是找不到地方了?做了妈妈的人,大凡都有过等待的经历:心情由“忐忑”变成“焦虑”,又由“焦虑”变成“无奈”,最后发展到“烦燥”!等到了最后阶段,宝妈又看了看表:10点半。不成,不上班不行了。赶快叫来宝姥姥,把预备跟老师说的话,一一说与她老人家,再递上“宝宝现状”,叮嘱必要交到老师手上。宝姥姥双眉紧锁地记下了宝妈的话,好象领到了一份很艰巨、很艰巨的任务。

宝妈带着“烦躁”来到公司,心里还是惦记着家访的事。刚坐定,电话响了。“你好,是宝妈吗?我是宝的老师,刚到您家,不好意思,访问线路临时改动了一下”,“没事儿没事儿,已经很感谢您亲自来做家访了,孩子的情况您可以向宝姥姥询问,宝宝的表现您可以慢慢的观察;老师挺辛苦的,我们家长尽量配合您的工作”,宝妈满脸堆笑着、没有一点儿情绪地说完以上的话。然后,暗自庆幸刚才路上没堵车,才得以恰巧接到这个电话,才得以有机会把昨天的演练派上用场!

(不好意思,这次家访,宝宝并无惊人表现,而宝妈却足足表现了两天!)

老师要来家访(下)

面对老师无理要求家长怎说不


近日朋友带孩子上早教班,课后老师给全班家长出了道“难题”:身边亲友家若有适龄儿童,请透露其手机号码,因公司有指标任务压下,恳请诸位帮忙,数量自然多多益善。一时间,大家面面相觑,明知若给了号码,自己也就成了隐私泄漏链上的灰色一环,可想想一旦拒绝了老师,以后对孩子不好怎么办?最终,家长们人人点头,这位妈妈报三个,那位爷爷找四个,不约而同要求老师“别说是我给的”……

不能对老师说不,似乎早已约定俗成。幼儿园要求2岁娃娃购买校服,家长觉得孩子太小不想买,老师丢下一句“别的孩子都买,你的孩子不买,难道要特殊对待?买不买自己看着办吧”,家长只好忍气吞声掏钱,哪怕最小号的裤腰到孩子肩膀。有学校要求家长清早轮流到校门口值勤维持秩序,可现在大多是双职工家庭,来值勤了,上班怎么办?但最终还是拗不过老师,无奈专门请假,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面对老师、面对教育机构,这个“不”为何难以出口?原因无非有二:其一,“要听老师的话”是每个读书郎都牢记的叮咛,无形中也过度放大了老师在社会中的“权威”,哪怕说法做法有不妥,也不容置疑。其二,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在当今已经掺杂了太多的杂音——如果质疑、拒绝老师,很可能就会影响孩子在班里的“待遇”。如今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宁可自己多花点钱、或明知不对而为之,也好过儿女“吃闷亏”。这样的担忧也令家长和部分老师之间的关系蒙上阴云,变得不再那么纯净。

家长如此“失声”,可能纵容教育领域一些不良风气的生成,也令教育管理部门失去了一面监督的镜子。从长远来说,父母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范本,在他们幼小清澈的眼中,若看不到是非边界,未来又将如何?这是家长、老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都应深思的。

胎教小闹钟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