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学准备
2020-02-24 幼儿园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幼儿园 幼儿园幼儿入学准备什么宝宝在幼儿园吃饱了吗?。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学时有条不紊,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宝宝在幼儿园吃饱了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营养专家指出,孩子每天所需热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目前一些幼儿园的一周菜谱的确存在问题。
吃没吃饱算算热量
有些孩子在家不爱吃饭,可一从幼儿园回来就叫饿,于是家长开始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饿肚子了。
对此,中国营养协会常务理事、临床营养分会主任李淑媛表示,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表现出“饿”,可能是在幼儿园没有吃饱,也可能是在幼儿园活动量大,食欲提高了,因此家长此时应该多方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吃了多少。
事实上,对于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般来说一天需要的热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也可以从孩子的每餐搭配中了解到孩子到底饱没饱。
据李淑媛介绍,幼儿园的孩子多在3岁-6岁之间,每天能量需要量为男童1300~1700千卡,女童1300~1600千卡。其中蛋白质45~55克,脂肪应占全天能量的30%~35%,其余能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
每天食五餐最科学
从用餐的次数分配上来看,李淑媛介绍,幼儿园的孩子宜每天正餐三餐,加餐两次,其能量分配是:早餐25%,加餐5%,午餐35%,加餐5%,晚餐30%。如果睡前加餐,午餐可以30%或者晚餐25%。睡前2~3小时加餐比较适宜,太晚会影响宝宝睡觉,极易发生食积。
具体说来,1300~1700千卡折合成食物大约200~225克,蔬菜200克,牛奶250ml,鸡蛋一个,鱼肉类100克,烹调油约20克,水果150~200克。
多吃深色蔬菜
上幼儿园的宝宝消化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所以给孩子食用的食物要容易消化。专家指出,特别是最重要的午餐,应该干稀结合,食物质量要尽量精而少。由于孩子的胃容量较小,应少吃多餐,每次吃饭要保证食物品种多样。
此外,李淑媛还强调指出,在给幼儿园宝宝的食物分配中,食物要多样化,以谷类为主,粗细要搭配。在蔬菜的选择上,李淑媛表示,宝宝的幼儿园每餐要有青菜,要选多种蔬菜,特别是深色的。
对于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每天不可或缺的还有奶及大豆制品。在荤菜类的选择上,应多选鱼虾类和瘦肉。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给上幼儿园的宝宝做饭,不管做什么食物,都要做到清淡少油、易咀嚼、易消化。
zj09.com小编推荐
宝宝遭遇幼儿园面试了吗?
伴着春天的脚步,一个崭新的新学期又在我们的面前了,同学们都会为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做一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遭遇幼儿园面试了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现在教育方式真是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上个幼儿园都要面试,难道BB每次检查身体的保健卡就不能说明问题吗?小小年纪就要面临这样的压力,为什么?太累了,孩子累,家长更累!我家BB明年正好上幼儿园,现在就要烦这些事了!谁能告诉我要面试些什么?唉,真没办法!”网友“阿哇壹”在网上“抱怨”。你家宝宝遭遇幼儿园面试了吗?幼儿园的面试,都问些什么问题呢?你会为幼儿园的招生面试提前准备吗?
宝贝的第一次考试
“面霸”,原来是指参加过很多次面试的求职者,其背后蕴藏着求职压力。如今,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都快被逼成“面霸”了。由于幼儿园的招生名额有限,通过“面试”来筛选部分“合格”的孩子入园,已经成为南京不少幼儿园的招生手段之一。
近日,不少妈妈在西祠讨论版发帖求助“过来人”,希望能获得面试法宝。
一位妈妈的日记:
今天带轩去公立幼儿园面试,八点多起床了,吃了早餐,就出发了,路上还又问了轩简单的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多少岁,家里电话多少,爸爸妈妈名字,这些轩都快速回答了。
一到幼儿园,报上名字,老师叫开始问问题了,没想儿子却要出去看小朋友在课室跳舞。看轩的迹象似乎就是不肯回答问题,这可急坏我了,老师说那就下次再来面试吧。
坐上车回家时,在车上还问他叫什么名字,轩还大声回答。可是在老师面前,就不肯说。唉,面试失败。回家想想,看下午怎么让轩开口……(节选)
不是所有幼儿园都面试
近日,记者走访了南京市区几家幼儿园。据南京市育英幼儿园刘园长介绍,育英幼儿园的招生工作大概4月份启动,到时会按照实际名额张贴招生简章,公示后接受报名,先报先得。除去小托班的孩子直升小班外,大概还会对外招收一个班的孩子。根据往年经验,基本上半天就结束报名。不过,刘园长很反对幼儿园的“面试”一说,“我们幼儿园不会通过这样的面试来筛选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根据实际名额,该招多少就接受多少报名。我们会有一个跟家长孩子沟通的环节,叫‘与宝宝的初次见面’,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孩子有个初步了解。”
凤凰幼儿园的丁园长介绍,该园目前还没有张贴招生简章,但家长已经陆续开始报名了,基本上到3月底招生就结束了。托班只有50个名额,今年的报名人数预计会达到100名。报名截止后,幼儿园会举办一系列公开的亲子游戏,在这些游戏中让幼儿园和家长做出合理的双向选择。丁国春园长表示,面试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并不公平,不能靠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判断孩子的综合能力。作为鼓楼区人大代表,丁园长还建议教育部门应该干预幼儿园的招生面试,不能让面试和成人的对错判断破坏了孩子的自由想象和天性。
相比之下,一些公办的幼儿园、特色幼儿园、名园等的“面试”则显得有点严肃了。一位妈妈在西祠发帖称,孩子参加了某名幼儿园的面试,现场要求孩子表演一段才艺,孩子紧张得额头直冒汗,虽然有所准备,但因为太紧张表现得还是不好。
“面试”题目家长抢答
在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参加“面试”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虽然老师问的题目不难,但孩子一紧张就会卡壳,什么都答“不知道”,“连妈妈的名字都回答不知道,没办法,我看着很着急,就忍不住替孩子回答了。”
据某幼儿园老师介绍,所谓的“面试”并没那么可怕。记者统计,一般的面试题目都不算难,比如让孩子回答姓名、年龄、父母名字、家庭住址等;或者拿一些玩具让孩子辨认,如玩具颜色、辨认卡片上的动物;如果孩子有特长并且愿意展示,老师也会让孩子展示一段。
针对幼儿园的面试问题,网上还盛传一些,“幼儿园面试攻略”,“先去中等水平的幼儿园面试,一来防小家伙怯场,二来当成去优质幼儿园的彩排,提高命中率。面试家长时,要着重夸夸宝宝的自理能力,如能自己大小便、自己用调羹吃饭等。当老师的,都喜欢省心的孩子”。这些经验之谈被年轻的家长们视为经典。
育英幼儿园的刘园长建议家长在择园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离家近的幼儿园,其次要考虑幼儿园的特色是否符合自己的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还小,离家近可以让孩子免受上学路上的奔波,最起码每天能让孩子能多睡一会,遇到特殊情况家长也能及时赶赴学校。幼儿园的好坏也是家长和社会人为划分的,“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父母心声
“周六带丫头去面试,总共5项,总体来说不错,很配合,老师说很大方,就是家乡口音有点,平时都是老婆婆带,所以可能普通话不是太好,其他都不错,很高兴。学费1200。吃饭一个月154,总共一个月1354.我觉的蛮高的呢。”——网友“田心弓玄”
“有的上就上吧,贵点就贵点吧。总比没有的上要好啊。带儿子面试了2家幼儿园,结果都没戏,我们很可能上不了幼儿园了。”——网友“百年一剑”
“今天带宝宝去幼儿园面试了,一开始还很认生,一句话都不说。老师(可能是园长)又问了几个问题,她才慢慢活泼起来。不知道这个影响孩子入园吗?还有,老师说报名的孩子很多,我们的月份也小了点,要等通知。今天面试是宝宝的人生中第一次考试,妈妈小小的紧张了一把。”——网友
“今天,宝去面试,不错,老师奖他一个贴花,他拣了个最大的,老师说这个孩子不用试了,很好,我小骄傲了一下呵呵!”——网友“BOBOKING75”快报记者何海燕
宝宝在幼儿园会交朋友吗?
宝宝在幼儿园会交朋友吗?
入园之后,有的宝宝没多久就完全适应了,可有些宝宝,入园都好几个月了,还是孤独的样子,没有好朋友。其实让宝宝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感受到幼儿园带给他的快乐,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宝宝学会和小朋友交往,才能体会到同伴交往的乐趣。宝宝学会如何与老师交往和沟通,才能形成更好的师生互动。能够与小朋友、老师友好相处的宝宝就会更喜欢幼儿园了。
学会与同伴交往
1.每天放学的时候,妈妈可以多在幼儿园(或者幼儿园门外)呆一会儿,让宝宝和其他宝宝玩一玩。如果宝宝有抵触心理,妈妈就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放轻松,比如问他:“都哪个小朋友是你们班的?那个淘气的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你看他们在玩游戏,你也去玩吧!”有了妈妈的带领,宝宝会放松并且不再害怕。
2.在与小朋友玩的过程中,身体的互相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小女孩特别娇气,刚碰一下,就哭哭啼啼,这样小朋友们就不爱和她玩了。如果你的宝宝也是这样,就要格外注意,提醒宝宝:“其他小朋友不是故意要打你,他是不小心。你一定疼了,但你非常坚强对不对?”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就会逐渐改变并适应的。对那些鲁莽的小家伙,你也可以提醒他们要小心一些。
3.家长也可以领着宝宝走到其他小朋友的面前,和宝宝一起询问小朋友的姓名和年龄、班级,并让宝宝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让他们彼此熟悉一下,拉起小手让他们成为朋友。这样宝宝今后就学会如何交朋友了。
4.有的宝宝在幼儿园中好多小朋友都不和他玩,究其原因原来是他老是独霸玩具,不懂得谦让,会欺负小朋友,因此小朋友都不和他交往。由此看出,交给幼儿一些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必须告诉宝宝,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友好,要懂得谦让;不能随便打人等等。
5.教给宝宝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如小朋友要抢玩具时,让宝宝告诉他:“玩具是我先拿到的,如果你很想玩的话,等我玩完以后你再玩好吗?”或者是和小朋友商量说:“你真的很想玩吗?我们也可以一起玩。你说好吗?”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和与同伴沟通的能力。
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宝宝找到不少朋友,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宝宝与人交往的技能。
学会和老师交往和沟通宝宝离开妈妈到老师的身边,对于宝宝来说生活环境是一个极大的改变。为了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他学会与老师交往也是非常必要的。师生之间形成很好的互动对于宝宝非常有益,因为有时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会让宝宝高兴好多天。
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和老师交往——
1.告诉宝宝老师很慈祥,她很爱你们。不要对宝宝说:“再不听话,给你告诉老师。”之类的话。要让宝宝感觉到,老师也像妈妈一样,是他们的朋友和保护者。
2.告诉宝宝当他有一些必需的要求,如小便、喝水时,可以让他轻轻地走到老师的旁边,小声地告诉老师:“老师,我想小便。”或者举手告诉老师:“老师,我口渴,可以
喝水吗?”引导宝宝面对老师适当地提一些必要和简单的要求。
提醒父母:
父母也要和老师做一些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让老师了解宝宝的基本情况,如宝宝的兴趣、习惯,以及宝宝不敢和老师讲的问题等等。对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宝宝,父母要多协助他,帮助、鼓励幼儿积极地与人交往,让他体会到交往的乐宝沟通,说好把他送过去后,自己会离开。以她的经验看,多沟通宝宝还是会理解。
教您应对宝宝在幼儿园吃饭慢
伴着春天的脚步,一个崭新的新学期又在我们的面前了,学生大多数的都会去调整心态为自己做好入学准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做好入学准备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你都听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您应对宝宝在幼儿园吃饭慢”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您应对宝宝在幼儿园吃饭慢
有的宝宝在幼儿园用餐很慢,一般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宝宝还没怎么吃。除去宝宝的疾病因素,家庭因素是重要影响,在家里大人经常包办代替,从不让孩子自己吃饭,甚至允许孩子边吃边玩等,如果你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针对上述情况不妨试试下列方法,即使在自己家里,父母也可以参考一下哦。
一、提供宽松愉快的用餐环境。
用餐的环境十分重要,用餐时给孩子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进行用餐,切忌在餐前或用餐过程中批评孩子,造成紧张用餐氛围。
二、家庭教育和幼儿园要保持一致。
老师要和家长沟通,及时把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求得家长配合。让家长在家里要求孩子,也像在幼儿园一样学会自己用餐。
三、合理安排孩子的用餐时间。
对于用餐慢的孩子来说,如果是最后一个端上饭碗,即使孩子再努力争取,仍然会落到别的孩子后面。因此,为了使孩子有自信心,应不露声色地先给这些孩子盛饭吃。用此法来缩短他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
四、巧妙运用少盛多添的方法。
给吃饭慢的孩子碗里不能盛得太满,应采取少盛多添的方法,来消除孩子视觉上的恐惧感,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优势。
五、采取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
设立“好宝宝”吃饭评比表,每日进行。或采取奖励小贴画、小动物头饰等方法来激励孩子尽快用餐。另外也可尝试让用餐慢的孩子经常报菜单,做品尝员,让他们介绍饭菜的名称和味道,来激发孩子的食欲,加快用餐速度。
怎样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心情(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有妈妈求助,说宝宝自从上的幼儿园之后就常常心情不佳,这让大多数的家长们很无奈,以下就让我一起来看看宝宝们的幼儿心情是怎样的吧,但愿父母们都能够相办法消除孩子们的不良心情!
如何知道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呢?
西方国家幼儿家长经常为幼儿园做义工。有专家就建议家长:每月只需花一个小时在孩子班里义务做点事情,就能看到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同时也能有机会看到老师对班级的管理,了解孩子与同伴的关系: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入园指导
出于我国现状,家长可通过询问孩子有关幼儿园的问题了解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美国专家建议:“关键是沟通交流,甚至是与那些很难较长时间专注于交谈的学前儿童。”既然孩子不能主动表达他的感觉,家长就可以询问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班里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今天在课堂上制作了什么?……如果你的孩子拒绝回答这些问题,或在谈到幼儿园的事情时紧张不安,就可能出现问题了。
家长应该保持和老师的联系。老师每周有五天的时间和你的孩子共处。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忽然不高兴或与同伴关系出现了问题,老师肯定比家长先发现并了解得更多。
孩子在幼儿园不开心时有一些常见的警告信号,如:去幼儿园之前肚子疼或腹泻。如果这种情况偶然发生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反复发生,你的孩子就可能正为幼儿园的某些事情担心。
紧张:表现为一些反常的举止,如敲指、吮指、拽头发、尿床等。
沉默:表现为当你提及老师、幼儿的同伴或与幼儿园有关的事情时,孩子会停止谈论或变得紧张。
厌倦:表现为对幼儿园失去兴趣,不再想去幼儿园。入园须知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应试着与宝宝谈谈找出原因。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于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幼儿阶段的小宝宝不知道如何向家长们表示在幼儿园的不开心,久而久知,若是父母们也看不出来,往往很容易影响到宝宝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家长们了解宝宝上幼儿园的心情很重要!
宝贝在幼儿园丢面子了(图)
关键词:
导读:宝贝是父母一生最得意的作品,父母都希望他不断往自己脸上“贴金”,可是当宝贝在幼儿园令你“丢面子”的时候,你不自觉地会采取什么态度呢?忽略、掩盖、回避、训斥,还是劝慰、教导、矫正?避开4个心理陷阱例1:忽略离园的时间到了,月月老远
宝贝是父母一生最得意的作品,父母都希望他不断往自己脸上“贴金”,可是当宝贝在幼儿园令你“丢面子”的时候,你不自觉地会采取什么态度呢?忽略、掩盖、回避、训斥,还是劝慰、教导、矫正?
避开4个心理陷阱
例1:忽略
离园的时间到了,月月老远就看见爸爸往教室方向走来,快到门口的时候,月月大声叫了一声:“爸爸??”同时把门口的一只垃圾袋当做皮球向爸爸踢去,但是垃圾袋口没有扎紧,结果垃圾散落出来,旁边有几个小朋友就踢起垃圾来。正好老师走出来,发现地面一片狼藉:“这是谁干的?垃圾怎么到处都是?”小朋友就互相“指认”起来,你告发我,我告发你,也揪不出真正的“肇事者”。月月爸爸亲眼所见儿子所造的“事端”,但这时已经乱成一团,他像没看见任何事情一样,拉着月月说:“跟老师说再见,咱们回家了。”
分析:月月爸爸的心理活动是,儿子也不知道垃圾袋没有系紧,再说后来其他孩子也参与制造混乱局面了,凭什么要单独拎出我的孩子受教育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走为上!
例2:掩盖
放学的时候天色还很亮,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玩耍。岁岁玩着玩着就开始拆起一把小椅子,拆掉的一条腿被他随手扔到路边上,妈咪一直在旁边陪着。这时老师发现了椅子腿儿,说:“岁岁,这玩具是你拆的吗?幼儿园的玩具能拆吗?拆坏了,小朋友就不能玩了。”岁岁正要点头承认,妈咪马上说:“岁岁,这是你拆的吗?妈咪怎么没看见!”岁岁看一眼妈咪,又看一眼老师,慢慢地摇着头。老师接着教育孩子:“岁岁,做错了事情没有关系,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妈咪则接上话:“岁岁,别害怕,你跟老师说这不是你拆的。”有妈咪撑腰,岁岁说话有胆量了:“不是我拆的!”
分析:岁岁妈妈认为,有证据才能有发言权,老师没亲眼看见,就是不承认,这样省得你受老师的批评,也省得让人觉得我连“爱护公共财物”的简单道理都不懂。干脆来个“不认账”,一了百了!
例3:回避
在一次家长开放日,金金在小椅子上坐不住,妈咪却没有及时制止,不一会儿,把旁边的一个小女孩儿惹哭了,老师发现了,走过来正要教育金金,妈咪却对老师说:“你忙你的吧,我来说说孩子。”但是她只把金金换个位置,并没有说服教育孩子。
分析:金金妈妈就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担心老师批评孩子,孩子受不了,不愿意让孩子承受责任和压力,于是给孩子撑了一个大大的遮阳伞以躲避雨水,躲一阵儿是一阵儿!
例4:训斥
恬恬上幼儿园已经半年了,一直表现很不错。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中午在幼儿园睡觉的时候总是尿床。这天晚上,奶奶去接她,老师轻声地告诉她:“恬恬中午尿床了,裤子已经换下来洗干净了,现在还没有干,拿回家再晾晾吧。”奶奶一听,嗓门就大了:“这孩子怎么了?在家里从来都不尿床!以后中午你就别让她睡觉了。”老师说:“那怎么行呢?别的孩子都睡了,让她一个人坐着多孤单呀?”这时奶奶牵过来恬恬对老师说:“以后中午不要睡觉了,你自己玩!”老师劝奶奶:“您让孩子放心地睡吧,我们会经常叫她的,别这样对孩子说话!”从这以后,不管老师怎么安慰恬恬,她都不再睡午觉,她静静地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就是不闭眼睛,二十分钟左右就要上一次厕所,其实也没太多的尿。尿床现象确实消失了,但是恬恬不敢在幼儿园睡午觉的“心病”一直存在。
分析:孩子有什么问题,恬恬的奶奶确实不像很多家长爱“护短”,并且毫不留情地“揭短”,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尽到责任、有要求了,有什么问题可不能怪家长教育没到位,结果,不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以上情形都是发生在幼儿园人多拥挤的时候,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公共形象”优异,但孩子毕竟单纯幼稚,他不会做样子给别人看,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让家长觉得自己脸上被“抹黑”了。出于心理防御本能,有的家长采取忽略、掩盖、回避等“护短”策略,有的家长采取类似训斥的“揭短”策略,现在大部分家长爱子心切,“护短”比较多,但是“揭短”也不少见。不管护短还是揭短,都是家长为挽救孩子或大人的面子而采取的一些下策,不属于正确的教育方式。
挽回“面子”的4个方略
以上4个情景一摆出来,是非对错一目了然,但是重复发生的几率仍然很高。将心比心,“护短”的家长有一个合情的心理:孩子在众人面前出了错,现在要遭到公开批评,多伤自尊!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受到这种打击呢?“揭短”的家长心理则是:孩子出了错误,并不是我教子无方或者缺乏管教,恰恰相反,你看我对孩子的教育是严格严厉的。但是,合情的未必是合理的。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家长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教育,以上办法并不能真正“挽救面子”,旁观者一看就能判断出孰是孰非,即使当时面子上过去了,但是如果教育跟不上,孩子以后还会出现问题,那时可能就“丢大面子”了。
当然,幼儿“丢面子”是由于年幼无知造成的,他们身心发育很稚嫩,特别需要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那么,家长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既能挽回 “面子”,又能教育孩子,是再好不过的了。
方略1:背后教子
中国有句俗话:“家丑不可外扬。”目的是维护家庭形象,内部矛盾自己消化。孩子出现问题被众多家长当做“家丑”的一种,不愿意向外人公开,这倒是维护孩子形象的一个保守策略,但是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能回避。例1中的爸爸当众“供出”自己的孩子,月月肯定不服气,因为别的孩子也参与了,他的面子确实不好受。但是垃圾袋不能当做皮球踢,这一点是肯定的,爸爸回家后要跟孩子说明白。如果对此事只字未提,就是放任孩子的错误了,孩子所需要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就错过了。可见,当面“蒙混过关”后,背后教子不可少。
方略2:现场补救
有教育智慧的家长总是可以想出巧妙的办法既不“丢面子”,又教育孩子。例2中的岁岁可能在家里就比较喜欢拆装玩具,妈咪也支持孩子的这种探索行为,这会儿妈咪却忽略了公共财物不能当做自己家里的玩具随便拆装。当老师发现后,妈咪可以灵机一动:“岁岁,跟老师说,你还要把它装好,行吗?”但是妈咪生硬地矢口否认事实,逼着孩子说谎,错误指数攀升高峰,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好,家长给老师留下的印象更是欠佳。
方略3:配合教师
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上,家园共育非常重要。如果老师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孩子特别容易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作风。月月、岁岁和金金的家长教育方式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只要老师的教育是对的,家长就不应该“护短”,即使孩子被老师批评哭了,家长可以劝慰孩子:“以后宝贝不这样做了,老师和妈咪都相信你。”另外,孩子有什么小毛病,家长一般都比较清楚,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家长更是要“留一手”,善于控制局面,预防孩子制造麻烦。例3中的妈咪如果早点制止孩子,金金“丢面子”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方略4:维护自尊
当孩子不知错、不认错的时候,家长需要批评教育宝贝,如前三例;当孩子已经知错、认错的时候,家长需要维护宝贝的自尊,如最后一例。孩子尿床可能是白天喝水比较多,然后又玩累了,也可能一时贪玩忘记睡前撒尿,老师和家长应该不断提醒孩子按时尿尿、学会照顾自己。恬恬的奶奶虽然“铁面无私”,但是教育方法不当,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恬恬只能用“牺牲”午觉的代价,挽回奶奶和自己的“面子”。
宝宝在幼儿园打不还手
我属于比较不太在意的妈妈,女儿基本是外向型的,很活泼,也比较憨,被人打两下也不太在意。
小小班是在北京开始上的,幼儿园就在小区里,还算是比较正规的幼儿园。我开始一直没有注意到有什么问题,一直有一天接孩子的时候老师一见我就道歉说孩子被推、摔着了,我随口说没事的,没事的。等走出教室楼才发现孩子脑门上有个好大的包,已经有点青了。我问孩子,她说不痛了,老师已经给冷敷过了。已经冷敷了,还有这么大的包,我真是觉得很心疼孩子。原来孩子是被从厕所的台阶上推下来摔的,要是平地里可能不会这么大的包。不过,想想老师道歉时说的话,我就没有再去找老师,我女儿后来在那里呆了大约一年时间,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后来孩子3岁半的时候,我们到了上海,我已经把打不还手的事给忘了。在上海上幼儿园的第二个月,有天早上洗脸的时候发现孩子的脑门上有齐齐的4道指甲印,很深,一问才知道是睡在旁边的孩子给抓的,女儿回家时居然没有告诉我,在幼儿园时也没有告诉老师,这件事似乎也没有影响她的心情。后来,我去找了老师,给孩子换了床位。这样的事后来直到上小学再没有发生。
上小学一年级了,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我女儿最喜欢阅读,拿上一本不管什么书就能坐在那里看上半天,老师很喜欢她。有时回来还有青一块紫一块的时候,但是都说是大家一起玩得时候不小心碰的,她没有觉得是别人欺负她,每天上学心情都不错,我也就不再问了。
今天看了LZ的帖子,我回想了一下,好象在幼儿园时期我采取的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平时多和老师沟通,而沟通的内容也并不是请老师注意保护我的女儿,只是问问今天吃饭如何?大便了没有?老师讲话的时候,她在听吗?中午睡得如何?等等每天都差不多的问题,虽然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老师没有注意就可能打不上来。我每天都要问,即使只是为了到时候能回答我的问题,老师也会每天都注意他的情况,她被注意得多了,可能被人欺负的时候就少了。当然,我得说,我女儿在呆过的三个幼儿园和一个小学都遇到了很好、很用心的老师。
还有,其实,我也想过要不要建议女儿,如果谁欺负她就打回去?但是,最后我没有那样做,我觉得,那样可能会给孩子很大压力,孩子心里会不舒服的,即使打回去了,孩子自己也并不快乐。
两岁宝宝能上幼儿园吗?
伴着春天的脚步,一个崭新的新学期又在我们的面前了,同学们都会为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两岁宝宝能上幼儿园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妈妈和奶奶之间为了宝宝的喂养进行争论,出发点都是为了宝宝的茁壮成长。所以,婆媳之间要相互尊重,经常沟通,一起努力,找到最科学、最利于宝宝成长发育的喂养方法。
奶奶:两岁的宝宝太小,送他去幼儿园花钱不说,那里孩子多,肯定会互相传染疾病,还会受别的孩子欺负。再说了,宝宝吃惯了家里的饭,在幼儿园能吃饱吗?
妈妈:宝宝快满两岁了,平时太忙我没办法亲自带他,考虑到宝宝各方面的发展,我想送他上幼儿园,不然宝宝天天只能和奶奶玩,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他的发育。
北京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张峰:宝宝两岁半就完全可以送去幼儿园了,这是因为宝宝满了两岁以后,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身体和智能也逐渐成熟,不仅具备了语言能力,而且生活上也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去幼儿园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照顾自己了。这时也是求知欲最强和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把他送到幼儿园去学习,多接触人,接触各种事物,语言会发育得更好,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两岁的小宝宝多数是在父母、家人身边长大的,总有一天要走出父母的视线,应该及早与同龄儿童接触,接受更多科学的教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为入学做好准备。
独生幼儿三岁以后仍然由家人带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利于成长。上幼儿园可以克服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为伴的不足,让孩子在交往中磨炼自己,促进心理健康。所以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应该入园接受教育。
两周岁以前,应该尽可能地多带宝宝去亲子中心进行些亲子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以家长带孩子一起参加为主,它在开发宝宝智能的同时也能增进母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