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托对孩子的“四宗罪”。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托对孩子的“四宗罪”,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现在的家长,要为事业打拼,为生计奔忙,缺少照顾孩子的时间,因此,虽然寄宿制幼儿园价格昂贵,但家长还是趋之若鹜。家长觉得,孩子“全托”,独立性得到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人际关系智能也会得到提升。然而,没有人注意,“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

“四宗罪”:

故事一:从“将军”到“士兵”

3岁的振刚,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有时主意上来,任何一个人都管不了他。例如,他说了,要看完动画片才睡觉,要听一个故事才准关灯,那就一定要这样才行。振刚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根本没时间照顾、管教他,爷爷、奶奶经常向振刚父母抱怨:家里的一切都要听这孩子的命令,好像他是个小将军,我们是他的士兵。他太有主意、太任性,这样下去不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振刚父母认为,以振刚现在的情况,有必要把他放进寄宿制幼儿园,让他学学与人相处的方式,同时也能学些知识。于是,他们每月向当地的一家私立全托幼儿园交2000元,把振刚“全托”了起来。

一段时间之后,振刚果然发生了变化,变得十分乖巧、听话,甚至学会了看眼色行事。

有一次,振刚被爸爸接回来,和爷爷、奶奶看电视,看到电视里一头狮子追赶小羊的镜头。爷爷和奶奶故意逗他:“看,那条大狗真厉害,把小羊追得四处跑。”“是啊,那是大狗,大狗都厉害。”没想到,振刚竟然也随声附和:“小羊当然怕大狗了。而且,它可能是牧羊犬呢。”爷爷奶奶把他抱在怀里:“傻孩子,那是狮子呀,你不认识狮子吗?”“是狮子吗?”小振刚挣扎着扭过头去,仔细看了看:“真的是狮子呀,和狮子王一样呢。”于是,祖孙三人都笑了。

振刚的父母感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是件绝对正确的事情。现在,让他什么时候睡觉,他就什么时候睡,虽然有时也会有不同意见,但只要大人稍稍强制,就立即遵从,尽管有不满,但不会有异议。

“‘全托’好啊,”爷爷感叹,“把振刚从小‘将军’变成了小‘士兵’!”

振刚的爸爸听了这话,感到心里怪怪的。将军毕竟是有主见的人,而士兵却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是个生意人,隐隐地觉得其中有些什么不对,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却又没有头绪……

旁敲侧击: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作为成年人,始终控制着孩子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是绝对的权威,而且,老师很快会指定某个自己喜欢的孩子,由他来带领大家进行活动及生活、内务自理,其他的孩子就由主动变成了配合,渐渐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遇事喜欢往后缩,而幼儿园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更是对这种退缩给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视自主思维的缺失为正常。这种隐性的伤害,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呈现出来。

表面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遇事没有主见。

发生时段:入园后。

危害指数:★★★☆☆

故事二:没办法的情绪化

当年,小郭夫妇是从外地来这个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同一所学校做教师。女儿3岁多时,他们学校需要上“等级”,工作一下子变得繁重起来,没办法,他们把孩子送进了寄宿制幼儿园。他们想,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知识,起步要比其他孩子早,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比自己更好的未来。

然而,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不愿进幼儿园。她不愿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认为爸爸妈妈在幼儿园门前离开后,就再也不会回来。孩子哭得小郭夫妇肝肠寸断,真想带着她一走了之。可是,钱也交了,而且现实情况的确不允许两个人带孩子,所以,还是硬起心肠,把她留下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小郭夫妇经常能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

“您女儿不吃饭,只要没有活动,就跑到幼儿园门口去等你们,说什么也不愿回教室。”老师的语气里带着焦虑,同时也有些夸耀、表功的成分,“后来是我把她硬拉回教室的。晚上她也不愿睡觉,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不过,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把她管好的。”

“谢谢,”说这两个字时,小郭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让您多费心了。”

这样的电话多了,小郭还真就打算给老师买点礼物。小郭的妻子每次接到电话,想的却是自己的女儿,她想去看看女儿,被小郭阻止住了,他不想让孩子的情绪有太大的起伏。送了几次礼物后,小郭接到电话的内容变了:孩子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变得听话了许多。小郭夫妇这才安心。

时间过得飞快,学校如愿以偿地上了“等级”,孩子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中学,一切都在向成熟和完美发展。然而,小郭却发现,女儿变得非常情绪化,有一件事不顺心,她就会摔东西,如果批评她两句,竟然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有一次,她半夜才回家,小郭的妻子批评了她,她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急得小郭夫妇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差点把整个城市翻过来找她。两天后,她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回来了,原来,她去同学家住了两晚……

旁敲侧击: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纽带。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无法排解的分离焦虑。他们时刻地期待着父母亲的到来,但都是以失望而归,有种被家庭抛弃的感觉。而且,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无力感,让他觉得完全被孤立了起来,会产生一种绝望的不安全情绪,加上有些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强,可能无法完成老师规定的活动,被抛弃的感觉将越来越强烈,并根植于他记忆与情绪体验中,长大后,将造成他人格价值中的透视点,轻易地便发生情绪与情感的冲突。

表面特征:人格机构中情绪和情感的极化,精神障碍。

发生时段:脱离基础教育后。

危害指数:★★★★★

故事三:什么时候才“断奶”

张航不明白,自己的儿子怎么了,已经上了初中,说话还是奶声奶气的,向妈妈撒娇,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而且,最近他发现,儿子竟然开始用奶瓶喝水了,虽然没有奶嘴,但一个大小伙子,拿着个奶瓶,看起来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他想在自己的家庭教育方面寻找原因,但找来找去也没查找到相应的失误。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难道是孩子小时全托出来的问题?这个念头一闪就过去了,他并没有去深想其中的问题。

儿子出生后,张航的单位正在对张航进行考核。这项考核直接决定张航政途的发展,他当然要全力以赴,家务就都落到了妻子身上。可是,妻子恰好被单位派到外地工作。虽然张航也知道,不应该让孩子这么早就离开父母,但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把孩子送去“全托”。

不过,张航对儿子的表现还是满意的,他并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大哭大闹,而且,很快就融入幼儿园的小伙伴中去了。

有一次,张航不放心,趁着有时间,就到幼儿园去看看儿子。

隔着栅栏,远远地,他看到儿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其他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那位老师很年轻,也很活泼,带着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张航觉得放心了,只要儿子开心,他的负疚感也就减轻了很多。

儿子从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张航也没发现儿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儿子经常会像小孩子一样,向他和妻子撒娇,要求这要求那,但张航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孩子么,无论多大,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更何况,作为家长,自己和妻子还是对儿子有所亏欠的。

只是有一次,张航觉得儿子表现得过火了:那天,他带着已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到超市买东西。儿子看中了一个公仔玩具,那个玩具价格挺贵,而且,分明是给小孩子玩的,张航就没有同意。没想到,儿子竟然坐到地上大哭起来,引得周围的人都过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张航只好难堪地把那个公仔玩具放进购物车。

回家的路上,张航狠狠地批评了儿子,谁知儿子并不认错,而且噘着嘴,一脸不愿意地回到家,竟然接连几天都不和张航说话。

当时,张航用孩子还小来安慰自己,长大了就好了。

现在,儿子上了初中,这种情形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愈演愈烈。张航禁不住问自己:儿子已经大了,但什么时候才能在言行上真正地“断奶”呢?

旁敲侧击:孩子进入寄宿制幼儿园,表面上看来,似乎锻炼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不足取的。在家庭里,家长就是家长,是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寄宿制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最多的成人就是老师,然而,幼儿园老师由于职业关系,会永远保持童心四溢的职业特质,并不自觉地在生活和工作中表达出来,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同时,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同伴中间,缺少不同年龄人物的样板,年龄和行为之间的空间被迫压缩,行为风格被固定,因此,他们在与父母及社会接触时,本能地倾向于用幼儿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只有这样,他才感到舒适,而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所以也乐于接受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更强化了他的这种心理和行为反应形式。

表面特征:心理年龄滞后,对父母撒娇,服饰、语言、行为幼儿化,惯于用孩子的行为方式作反应。

发生时段:初中以后。

危害指数:★★★★☆

故事四:情感“铁甲人”

芒芒今年5岁,不过,她的园龄却已经2年了。

芒芒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不高,本来不想让芒芒进寄宿制幼儿园,因为“全托”的费用很高。不过,由于几个亲戚的孩子都是“全托”,芒芒的父母觉得,自己的面子事小,不能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起码也不能让她觉得自己低人一头,所以,省吃俭用地把孩子送到本市最贵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

开始也没觉得怎么样,放假时接芒芒回来,芒芒背唐诗,整理自己的衣物,表现得还是蛮大方、得体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芒芒的父母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孩子根本没有亲情的概念,对父母的态度非常生硬。

有两件事,芒芒的父母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年春节,芒芒的小姨带着孩子来家里玩。两家大人在一起聊些家常,小姨家那比芒芒小一岁半的小弟弟,完全交给了芒芒。刚开始,两个孩子还玩得挺好。不过,不大一会儿,小弟弟就大哭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两家父母忙跑过去,发现芒芒正板着脸,手里拿着小弟弟的棒棒糖。

“为什么抢弟弟的糖?”芒芒爸问她,“你要爱护小弟弟。”

“我的糖!”芒芒针锋相对,“我要吃糖,他不是我家人,让他走!”

“这糖是小弟弟自己带过来的,”爸爸抢过她手里的糖,“怎么会是你的?”

“是我的,是我的!”芒芒坐在地上哭叫起来,“就是我的!”

最后,小姨息事宁人地把棒棒糖送给了芒芒。芒芒马上躲到角落里,满足地捏着棒棒糖,看起了电视。她并没有吃,不过,她却要求小弟弟看也不能看棒棒糖,因为那是她的。

另外一件事是,妈妈在做饭时,手被刀划伤了。爸爸让芒芒为妈妈找“创可贴”。芒芒当时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图画书,坐在那里一动也没动。后来,爸爸因为急着找“创可贴”,不小心踩到了芒芒的书,芒芒急得狠狠地踢了爸爸一脚……

芒芒爸看着一脸冷漠的芒芒,愣住了:这还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么?

旁敲侧击:孩子对家长、环境的安全感依恋,是孩子成长的亲子心理对应机制。孩子需要这种对应机制,因为只有如此,家长和孩子才能直觉地对对方的需求和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关系,将对孩子与父母间架构起安全、稳固的亲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全托”却把这种对应关系,转移到了老师与幼儿园身上。随着教师的更换和学业的深入,这种依恋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造成孩子认知失调,无法与亲情正确地对接,造成人际关系的思维落差和情感上的冷漠,长大后,也不善与人交往,缺少交际的真诚心理基础。

表面特征:行为刻板、偏执、恃强凌弱,少情感变通,亲情淡漠。

发生时段:入园中后期。

危害指数:★★☆☆☆

当然,“全托之罪”并非仅限于以上提到的4宗,“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也难以在各个年龄段体现出来。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家庭不可替代,亲子关系不容忽视。作为人,情感与生俱来,是一切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失去这个基础,一切都将不复存在。面对“全托”,家长们真的需要擦亮眼睛,不要把孩子作为筹码,推向难以设想的、疯狂旋转的罗盘赌。

精选阅读

成人10宗罪致儿童性早熟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有效的节约时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人10宗罪致儿童性早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性早熟是现代社会“高度文明”的不和谐因素,亦或是整个社会的“怪胎化”发展。根本原因是社会性的,但是孩子的衣食父母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呢?因为并非所有孩子都早熟,为啥偏偏你家孩子早熟了呢?请看下文

综编的“儿童早熟十宗罪”,你“罪”了几条?!

儿童接受有关性内容后,在大脑神经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性信息,促使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使体内性激素旺盛,出现早熟现象。统计证明儿童性早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

现在,人们觉得许多孩子的言语和行动越来越不像孩子了。有资料证实,孩子们正在被成人的不良养育方法和周围的不良环境“催熟”。

儿童性早熟,成人十宗罪

第一宗给男孩戴墨镜换一身酷装

给女儿烫一头卷发,再穿上成人味儿十足的长裙;给儿子戴上墨镜,再换上一身酷装,这是有些家长爱做的事。只要广告里说什么保健品好,当家长的就会买来给孩子试试。儿童营养专家则认为,给孩子盲目地进补、乱用保健品,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上升,还会造成孩子肥胖,进而导致性早熟。

第二宗幼儿园老师速配“小伴侣”

“妈妈,今天你得给我的媳妇买一双新鞋。”一个3岁多的男孩这样对妈妈提出了要求。这位妈妈经过调查才知道,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在班里“速配”了好几对“小伴侣”,平时总是拿“小夫妻”们开玩笑。在一些幼儿园老师看来,拿自己班上的小朋友开开玩笑并没有什么,可家长们大多认为这不合适,因为现在的孩子懂的东西并不少,所以从小就该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友情关系。

第三宗让孩子跟成人学“荤段子”

很多家长都有带孩子去上班的经历,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同事拿孩子当“开心果”,拿孩子找乐儿,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好。一位家长就说,她带着4岁多的孩子去了单位以后,孩子就学了很多“大人话”,什么“出来混”、“包二奶”、“抱粗腿”之类,甚至还学了一些“脏话”和“荤段子”,这让家长很是担心。

第四宗三四岁孩子学唱爱情歌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中多了一种“小孩当嘉宾”的内容。主持人用一些奇怪的问题和表演形式来折腾孩子。说是让孩子展示才艺,实际上是孩子越能出洋相越好。有的节目中孩子们打扮得非常成人化,三四岁的孩子就去模仿摇滚歌星或是唱爱情歌曲。而主持人还会故意让孩子去做一些抛媚眼、搔首弄姿的动作。这些娱乐节目中的语言和行为,会被幼小的孩子当作模仿的对象。

幼儿教育工作者郭建国认为,孩子语言和行为上的“早熟”不可掉以轻心。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别让孩子这面镜子照出我们成人的不文明和不健康。

推荐您读读这篇新闻:父母看情爱戏致孩子性早熟

第五宗孩子与大人一起看成人电视

第五宗孩子与大人一起看成人电视

据《新闻晨报》报道,5岁的男孩竟然长出了胡须,6岁的女孩乳头已增大。上海市中医性早熟特色专科接待了这样两名罕见的小“大人”,而临床诊断的结论更令两位家长吃惊———成人电视惹的祸。原来两孩子都是电视迷,常跟着家长看成人电视系列剧。

一份统计资料也证实,儿童性早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而该专科每天诊治的近百名性早熟儿童中,约占三成是观看成人电视而引发的。

据上海市中医性早熟特色专科负责人俞建介绍,时下许多家长都知道,儿童多吃煎炸食物、过度肥胖会引起性早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加以注意,但对看成人电视也会引起性早熟的道理却了解不多。最新临床研究证实,儿童接受成人电视的有关性内容,在大脑神经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性信息,促使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使体内性激素旺盛,出现早熟现象。

儿童性早熟是一种疾病,还会带来许多心理和社会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和发育水平落后于同龄人。专家提醒儿童家长,应该重视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儿童不宜”的电视,绝对不要给孩子观看。

随着现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爸爸妈妈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护理和营养健康,经常给孩子喂补品,使用保健用品,但这往往容易导致宝宝性早熟。要预防孩子性早熟,我们必须先了解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因素和原因。

第六宗:给孩子吃含性激素药物

案例:李女士给佳佳洗澡时,发现女儿内裤上有血迹,居然来了月经,乳房隆起,有个小硬块。经医生提示,李女士才发现家里的避孕药少了,原来是给佳佳偷吃了。

医生诊断:佳佳属于假性性早熟,可能是误服了避孕药所致,目前不需要治疗,避免给孩子吃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性早熟症状会慢慢自行消退。

第七宗:忽视食物激素 比如西红柿上的催熟剂

案例:吴女士的女儿静静才4岁,胸部便开始发育,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嘲笑她。经检查,静静是因频繁食用家中种植的用了催熟剂的西红柿而导致性早熟。

医生诊断:造成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但饮食是最主要的原因。有调查显示,性早熟患儿常吃饲养鸡鸭、黄鳝等各种肉类,而这些动物在饲养过程中往往喂食含雌激素、促生产激素的饲料;另外,各种抗生素、食物添加剂、蔬菜水果中的催熟剂等,都会不同程度造成儿童性早熟。

第八宗:肥胖是导致女孩子早熟的重要原因

案例:郑州市一名8岁女孩,体重41公斤,出现乳房增大、来月经、阴毛发育并且开始排卵。

医生诊断:肥胖也是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女孩内分泌失调。当女孩体重达到30公斤左右时,就会出现性发育。

第九宗:营养保健品含有性激素

案例:7岁的李颖特别讨奶奶的喜欢,奶奶把叔叔、阿姨带来的营养品全给了她。她最爱喝蜂王浆,每天都要喝五六支。结果有一天,她的下身长出了阴毛,小乳头也变得黑黑的……

医生诊断:儿童尽量从天然的动、植物食物中直接摄入营养最为关键,也尽量不要吃含有激素的滋补保健食品。对部分“儿童增智”滋补品的实验证明,其中确实含有性激素。人参和蜂王浆、鸡胚、冬虫夏草等,都可引发儿童性早熟。

第十宗:让孩子使用成人化妆品

案例:小冬只有三岁,生来天真活泼,前几天妈妈给她洗澡时发现她胸脯上的小乳房胀了起来,近两天又发现她的内裤里面有血迹。仔细检查小冬的阴部,证明血迹确实来自阴道。小冬妈急忙带小冬到门诊找医生,医生一问才知,原来是小冬妈经常给小冬使用的美容霜在作怪。

医生诊断:儿童不宜使用化妆品,因为美容品中除了含有营养和滑润皮肤的成分外,加上一定量的雌激素,可使局部皮肤更加润腻光泽,还可通过局部皮肤吸收,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使乳房更加丰满。因此不要随便给你们尚未到青春期的女儿涂用美容品,小孩皮肤嫩弱,一定要选用儿童专用的护肤品。

推荐您读读这篇:反季水果易致孩子性早熟

对孩子更好的入园方式:全托or半托?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都听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孩子更好的入园方式:全托or半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岁的女儿该上幼儿园了,因工作较忙,张女士想把孩子送到附近的一家寄宿制(全托)幼儿园。她感觉全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又听说全托可能会阻碍孩子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成长,如果半托,每天就有机会与孩子在一起。到底是“全托”好,还是“半托”好?

全托:可弥补家庭教育不足

市人大代表柏万青回忆起自己孙子进入某市立全托幼儿园后发生的变化:记得孙子刚进幼儿园时有三个特别难改的坏习惯,一是睡觉一定要口咬毛巾,否则不睡;二是吃饭一定要拿勺子,不拿不吃;三是喜欢咬手指。为改掉这些恶习,家长没少花功夫,但就是不见效。谁知进幼儿园不到一个月全改了。

“孙子刚进幼儿园时很怯场,一次我与老伴陪他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欢乐蹦蹦跳’节目,全场100多位小朋友都很配合,唯独孙子因怯场独自一人哭下场,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同时我也为他的将来担心。但是现在,经幼儿园‘调教’,孙子在众人面前说话、表演不胆怯了。说实话,开始我们全家对孙子全托还是半托意见也是不统一的。”

一些家长认为,现在年轻父母一般都很忙,每天回到家已筋疲力尽,哪有精力去关心教育孩子。孩子通常是独自一人与电视机为伴,缺少社会交往,也就缺少了智力开发所需要的前提,全托则解决了这些问题。

曾把孩子全托的家长陈莉称,全托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全托给孩子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场所,与同龄人在一起生活、学习,遇到困难自己解决,让他们能逐步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去,而不是跳跃式地进入社会。”

半托: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利

“全托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几岁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爱了。”医务工作者何萍则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何女士认为,“幼儿期是培育亲情的重要时期,全托的孩子也许在幼儿园能得到规范的教育,但在父母亲情教育方面却有所缺失。孩子进了全托,就很难形成家庭教育的氛围,这些孩子交际的能力或许较强,但在家庭关系的协调方面却明显存在不足。”

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身边有很多外国妈妈,她们不少人有两三个孩子,她们中有的还是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繁忙,但她们的孩子大多是半托,“有的请保姆接送孩子,有的则是自己接送”。听说中国有全托幼儿园,她们大多感到不理解: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还要把孩子送走?

据了解,不少国外父母都不主张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全托,他们觉得早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焦虑感,对孩子的早期情感、性格的发展不利。因此,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父母送孩子上半托幼儿园,为的就是要在家创造一个更好的有利于交流与沟通的环境,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

专家:父母要参与带养孩子

教育专家认为,选择“全托”还是“半托”,还是要看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如果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或其他因素必须全托,建议父母不要突然把孩子送去全托,而要先半托,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再考虑每周偶尔全托一天、两天,一点点试着来,慢慢增加全托的时间,直到孩子能完全适应。每个周末接孩子回家后,父母要想方设法多和孩子一起玩耍,尽量利用这个机会让他意识到老师很爱他,父母也很爱他,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曹子芳认为:孩子从小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种最直接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可以满足孩子安全感的需要,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活泼的性格。“孩子是这个世界的小天使,每一对父母都有抚育他们的责任,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外,心理上的育儿有时显得更为重要,这也关系到孩子日后基本心理素质的养成。父母一定要多参与带养孩子。”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四)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同学们都会为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做一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学准备知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该不该对孩子说“不”(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Beautifulmind'非常同意你上面陈述的观点。如果把他放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里,他感受不到任何界限又如何明白‘纪律’呢!

我的观点是:该对孩子说NO的时候就一定要说。当然,NO的时候不要太多,否则孩子会很沮丧。俗话说:话有三分说。用孩子最能接受方式给予他拒绝,我想孩子是会接受的。我不认为拒绝孩子就会使他没有创造力,阻碍他的聪明才智;同时我也不认为溺爱出来的孩子就一定有出息。我不清楚说NO跟孩子的自信心到底有多大关系,但我非常清楚某些时候不说NO就是对孩子的损害。

我不知道至今有没有权威对孩子的自律能力作出科学的严格的界定,谁又知道孩子的自律能力究竟有多大。但我知道也看到孩子之所以知道纪律是因为大人的教育,是因为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矩。很难想象一个在家被千般娇宠的孩子到了公共环境里会一下子知道干什么是被人应允的,干什么是遭人谴责的。一旦坏的习惯养成,对他自己对他人有什么利处呢,他的未来能好到哪去?

孩子最终是属于社会的,他不仅仅要和家庭成员发生关系,还要和家庭以外的人发生关系,也许在自己家,无论做什么都是被应允的,但出却不见得会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与其让孩子到了社会上以后遭谴责和白眼,还不如在家时候就教育好。

4岁的娃娃非得要在饭前吃冰棍,妈妈说NO,并告诉她因为这样会影响她的胃口,所以不给她吃。如果有家长这时候还给孩子做主的权利,我就很想不通了,这不是害自己的孩子吗?再说,就拿孩子喜欢翻包一事做例,在家翻妈妈的包,大人的态度要是无所谓,放任自流,等孩子在社交场合翻别人的包时,恐怕最窘的是大人吧。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想想别人的感受吧。

为什么社会要制法律,是因为人的自律性太低,所以要规章和法律。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我们连成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都无法相信,又如何去相信一个头脑中没有规矩概念的孩子?

相对于那些非常相信自己孩子有自发的自律性的人们,我自己根本无法被说服去相信这样的理论。孩子从胎里到人世,所有的意识都是无形的,后来的一切也是大人灌输,难道再灌输一些NO的概念,就是大人自私地想到自己的利益才这样说,这样做吗?

内向的孩子不宜全托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内向的孩子不宜全托”,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儿童人格的发展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发展任务。多项调查显示,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孩子进了全托幼儿园,接受的第一个思想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被父母包办的吃饭、穿衣等,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学会并尝试去做,因此比同龄人更早地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另外,孩子离开父母的庇护,和同龄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发生争执自己和解,这能够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较早地融入社会。

内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

但是,如果孩子小于三岁半,阶段任务就不是培养主动性,而是让他们感受关爱,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就不适合入全托。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全托,可以让他们接受专业的生活护理、心理保健和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自己周末也会把他们接回来好好“补偿”,不会因此影响和孩子的关系。可实际上,再专业、再敬业的老师也无法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心理需要和对亲情的渴望,家长的这种做法,说严重了,是对孩子的情感剥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滞后,很难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但情感已经发展完全,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如果一连五天见不到亲人,他们会产生不安全感,万一再受到委屈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对其身心发展更是不利。

另外,和性格外向的孩子相比,内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实际上,天性害羞、胆怯的孩子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经常会潜意识地压抑自己的需要,受了委屈、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会藏在心里。而幼儿园的老师又不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孩子身上,所以他们的心结很难被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压抑,不利于将来个性的发展。

补偿孩子得注意方式

不管家长是出于工作的压力,无奈地选择了全托,还是出于培养孩子的考虑,对全托寄予厚望,都得首先了解,全托幼儿园并不能替代家长的关爱和教育。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第一反抗期,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不好管教,这时父母千万不能有“孩子太调皮,干脆送幼儿园算了”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此外,父母必须在双休日多花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补偿对他们感情上的亏欠。不过,一些家长因为送孩子全托,觉得内疚,所以一到周末就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甚至纵容他们发脾气、耍性子,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补偿主要应针对情感,注意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培育他们开朗的性格,帮他们建立起心理的安全网,而不应为了求得自己的心理安慰,把补偿变成溺爱。

内向孩子不宜全托


大孩子入全托增强主动性

儿童人格的发展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发展任务。多项调查显示,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孩子进了全托幼儿园,接受的第一个思想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被父母包办的吃饭、穿衣等,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学会并尝试去做,因此比同龄人更早地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另外,孩子离开父母的庇护,和同龄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发生争执自己和解,这能够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较早地融入社会。

内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

但是,如果孩子小于三岁半,阶段任务就不是培养主动性,而是让他们感受关爱,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就不适合入全托。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全托,可以让他们接受专业的生活护理、心理保健和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自己周末也会把他们接回来好好“补偿”,不会因此影响和孩子的关系。可实际上,再专业、再敬业的老师也无法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心理需要和对亲情的渴望,家长的这种做法,说严重了,是对孩子的情感剥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滞后,很难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但情感已经发展完全,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如果一连五天见不到亲人,他们会产生不安全感,万一再受到委屈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对其身心发展更是不利。

另外,和性格外向的孩子相比,内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实际上,天性害羞、胆怯的孩子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经常会潜意识地压抑自己的需要,受了委屈、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会藏在心里。而幼儿园的老师又不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孩子身上,所以他们的心结很难被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压抑,不利于将来个性的发展。

补偿孩子得注意方式

不管家长是出于工作的压力,无奈地选择了全托,还是出于培养孩子的考虑,对全托寄予厚望,都得首先了解,全托幼儿园并不能替代家长的关爱和教育。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第一反抗期,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不好管教,这时父母千万不能有“孩子太调皮,干脆送幼儿园算了”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此外,父母必须在双休日多花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补偿对他们感情上的亏欠。不过,一些家长因为送孩子全托,觉得内疚,所以一到周末就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甚至纵容他们发脾气、耍性子,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补偿主要应针对情感,注意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培育他们开朗的性格,帮他们建立起心理的安全网,而不应为了求得自己的心理安慰,把补偿变成溺爱。

全托利弊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入学准备可以避免我们在开学报名时的手忙脚乱,你都听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托利弊”,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日托和全托各有利弊。

日托最大的优点是亲子关系(pasentchildfoud)容易保持紧密,而亲子关系良好,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有很大关系;其次,儿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利于他吸取各种环境里的知识;第三,对性格较内向的儿童更好,使他有更多的安全感;第四,由于是一家只带一个孩子,在饮食起居方面,会照顾得更周到些;第五,如果孩子发展比较快或比较慢,日托的孩子回家可以超前培养,让他多学一点或“吃偏饭”,让他可跟上班里孩子的学习。

但日托也有缺点。第一,每天接送,对家长是一种负担,特别是双职工家长,家里没有其他人,还往往要请假;第二,容易养成任性的毛病。家长总有一种“孩子送幼儿园有点约束,回来让他自在些”的想法。于是有些小毛病,不去纠正,发展成为不良行为;独立性差,家长总觉得孩子小,他可以做到的事(比如自己吃饭、穿脱外衣鞋袜、大小便坐盆等生活上的事)不让他做,以使生活自理能力远不如同龄的全托儿童强;第四,家长要照顾孩子自己的学习进修就顾不上了,而当今市场经济下,竞争激烈,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等。

全托最大的优点是独立性、自信心的培养比较容易。由于老师一个人带十几、二十几个孩子,不可能个个都由老师帮忙穿衣、喂饭,孩子就会得到更多的锻炼,能力得以开发;其次,免去接送的麻烦,免去每天和家长分开时的情绪波动,老是在幼儿园,也就惯了,情绪比较稳定;第三,由于是整天在幼儿园,孩子的能力,性格,老师会掌握得更好,教起来更有针对性;第四,家长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己的学习、进修。

但是,全托也有缺点:第一,亲子关系短期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孩子碰到了情绪上的事,没有亲人的关爱,会较长时间走不出来;第三,偶尔会有寂寞想家的时候,心里会难过;第四,由于老师少,饮食起居可能不能每个孩子都照顾到;第五,假日回家,家长和亲人表现出来的疼爱,会使孩子在周一不想去幼儿园,这一天都过不好等等。

以上谈到全托和日托一般的优缺点,可是具体到某个家庭、某个孩子,那具体情况又要具体了。

一般来讲,日托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好,送孩子上幼儿园,日托也可以考虑。比如:1、这里这一段时间确实没有人晚上可以照顾孩子(比如:工作太忙、考研、长辈有病要照顾家长中有一人较长期出差、出国进修等);2、至少四岁开始全托较好,这时,孩子的害怕陌生人的主要阶段已经过去,可以懂道理,生活自理能力已基本掌握,已经有了比较要好的小伙伴了;3、对集体生活有了一点兴趣,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等等。

除了上述考虑以外,送孩子全托还要照顾到他的性格。如果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早一点送他全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内向、不大爱讲话、生活自理能力又比较差的孩子,最好晚一点送。年龄与其他这些条件相比,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也有关系,至少可以表达他的成熟程度。

你的孩子三岁入幼儿园,属于细腻型、有点腼腆。不知他生活能力怎么样、在家里独立性是不是强、和小朋友相处好不好、幼儿园办得好不好(比如:环境、设备、卫生条件、夜班值班人员责任心、生活起居的照顾等等)、是否一定得送他入全托等。如以上这些问题,你的回答都是下面的(如:是、好、强等),那么你就可以现在就送孩子入全托。如果不全是这样,我建议你花一点时间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独立性上、和小朋友相处上,甚至选择幼儿园上,多下点工夫再决定送他入全托。孩子一周回来一次毕竟和天天回来不一样,除非必不得巳,等孩子再成熟一点适全托(或一直不送全托)更好。

全托幼儿园的四大不利影响


假期的余热还没有完全褪去,新的学期即将来到,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全托幼儿园的四大不利影响”,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

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作为成年人,始终控制着孩子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是绝对的权威,而且,老师很快会指定某个自己喜欢的孩子,由他来带领大家进行活动及生活、内务自理,其他的孩子就由主动变成了配合,渐渐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遇事喜欢往后缩,而幼儿园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更是对这种退缩给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视自主思维的缺失为正常。这种隐性的伤害,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呈现出来。

二、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纽带。

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无法排解的分离焦虑。他们时刻地期待着父母亲的到来,但都是以失望而归,有种被家庭抛弃的感觉。而且,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无力感,让他觉得完全被孤立了起来,会产生一种绝望的不安全情绪,加上有些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强,可能无法完成老师规定的活动,被抛弃的感觉将越来越强烈,并根植于他记忆与情绪体验中,长大后,将造成他人格价值中的透视点,轻易地便发生情绪与情感的冲突。

三、孩子进入寄宿制幼儿园,表面上看来,似乎锻炼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不足取的。在家庭里,家长就是家长,是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寄宿制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最多的成人就是老师,然而,幼儿园老师由于职业关系,会永远保持童心四溢的职业特质,并不自觉地在生活和工作中表达出来,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同时,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同伴中间,缺少不同年龄人物的样板,年龄和行为之间的空间被迫压缩,行为风格被固定,因此,他们在与父母及社会接触时,本能地倾向于用幼儿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只有这样,他才感到舒适,而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所以也乐于接受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更强化了他的这种心理和行为反应形式。

四、孩子对家长、环境的安全感依恋,是孩子成长的亲子心理对应机制。

孩子需要这种对应机制,因为只有如此,家长和孩子才能直觉地对对方的需求和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关系,将对孩子与父母间架构起安全、稳固的亲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全托”却把这种对应关系,转移到了老师与幼儿园身上。随着教师的更换和学业的深入,这种依恋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造成孩子认知失调,无法与亲情正确地对接,造成人际关系的思维落差和情感上的冷漠,长大后,也不善与人交往,缺少交际的真诚心理基础。

童话故事对孩子的影响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