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的“小心思”:上吧,孩子抱怨,不上吧,又怕学得少

我听说过在学前班学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一年级的内容,而且学前班的收费还蛮高的,每个月的学费在3000多,重复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钱。@悠悠妈咪

幼儿园就是玩,上学前班拼音、算术练习的多,为上重点小学做准备,我特别担心孩子一年级有可能跟不上。就让儿子辛苦点吧。@你来我往

本来打算让孩子上学前班,将来考入好的小学,可孩子刚上了几天课,就抱怨,上学好累啊,学习没意思。会不会天提前给孩子压力了呢?@你若安好便是晴

幼儿园教师“真心话”:为了让孩子习惯小学,已做衔接

幼儿园大班的学习会通过游戏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言语表达以及同伴交往能力,就是让在孩子在玩中学。@启明教师

我遇到过孩子父母为孩子到小学做个过渡,要求我上课多教孩子写字,其实这是个误区,长时间坚持一种姿势,对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发展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李英教师

家长真正应该注重孩子的时间性和规则性。要让孩子知道上下课的时间,知道课堂要遵守纪律,这对小学生很重要。@韩越教师

小学教师“心里话”: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我有一个学生上了半年的学前班,可现在英语发音还不准,汉字笔画不按顺序,就是因为当时学前班教师没有经过专业教师培训,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后,上小学重新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刘伟教师

我班上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刚开始反响比较快,老是抢着回答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构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孩子上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了。@白一鸣教师

听听专家:上学前班,你要思考什么?

当父母面临“学前班,上不上”的选择难题时,不妨重点思考:学前班能同时提供给孩子适宜的言语、科学、艺术教育?教师有爱心、懂得尊敬、鼓励孩子?有适宜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吗?在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这个问题上,父母要坚持理性的头脑,不随波逐流,做出您认为最稳当的选择。

延伸阅读

幼儿园大班VS学前班怎么选?


不少中班幼儿的家长会有些疑问:到底该让孩子继续在幼儿园里上大班?还是应该出去报个学前班?

上大班——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儿子即将上大班的李娟是快乐教育的坚定支持者。“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没必要让他这么早就去适应竞争。我希望尽可能让他有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以后学习的机会多着呢。我可不想把孩子宝贵的幼儿园生活再剥夺一年。”李娟坚持在幼儿园期间不给孩子报任何课外班,“每个周末我都会带孩子出去玩。能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光。我要慢慢体验这个过程。而且,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并不是一定要坐到教室里孩子才能学习。周末我会带孩子去沙滩放风筝、河里捞蝌蚪、在儿童乐园陪着孩子一起‘嗨’,我们收集到了满满的幸福时光。这是我和孩子最幸福的回忆。孩子在这个玩耍的过程中,自然会了解到很多常识。”如今李娟五岁半的潼潼热爱运动,滑轮、自行车、踢足球都是小家伙的爱好。而看着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他能给你说出一大堆动物常识,邻居感慨道:“小家伙脑袋里装了好多东西哦。”

和李娟持同样态度的父母如今越来越多。这些以“80后”独生子女为主力的一代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幸福体验。“我打小就是在妈妈的强迫下学钢琴,我知道每天被逼着坐在钢琴前消磨半个小时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再经历这样的痛苦。我希望她快乐地长大,不必担负我的期望。”30岁的毛佳茹对女儿的教育坚持放养的方式。

采访中,很多年轻父母提到了李云龙现象。看了“最强大脑”中国天才少年李云龙和意大利少年安德烈的较量。很多人都在反思,我们强迫孩子去学习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学习是为了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得到快乐,而不是仅仅为了拿到一个好成绩。

上学前班——让孩子“抢跑”一步

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有着让孩子上学前班的冲动。4月7日,记者在微信中发起了“您认为孩子在入学前是否需要上学前班提前学习拼音等知识”的调查。在不定向的调查中,共有298人参与调查,其中5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孩子学习好坏和是否上学前班并无直接关系,而4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上学前班。

有家长宁愿放弃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而去投奔学前班。对于这样的选择,一位王姓家长这样解释:“如果孩子去上学前班,能提前学习一下小学的知识,到上小学时适应得就更快了。而且我听朋友说,上了学前班的孩子上一年级不会因为没写过字而被老师撕了本,不会因为拼音不会而落后。我希望孩子一上学就有优势,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听起来,仿佛这是一条很站得住的理由。话说,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一上学就卓尔不群,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爱。学习好、写字好的孩子显然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但是,且慢。谁说提前学习就一定会出类拔萃?“抢跑”就一定是好事?

对于“抢跑”到底有没有好处,有专家这么解释:孩子的发展不是百米冲刺,抢跑未必就能永远领先。“其实家长应该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学习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发现,家长们不会因为孩子一岁不会走路就逼着他早走;不会因为孩子两岁不会穿衣服就逼着孩子学习;可为什么在孩子六岁的时候,就因为孩子不会拼音而开始担心孩子会落后呢?如果家长能一直用当初看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学穿衣服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压力会小很多,孩子的生活会轻松很多。”

教育专家提醒:提前学习弊大于利

对于孩子入学前是否需要提前学习知识,记者通过微信圈进行调查,无论是公办幼儿园的园长还是小学的教师、校长都明确表示:不需要!

某小学校长贾嵘介绍:幼小衔接,要衔接的是孩子对学校生活的认识了解,明白进入学校将开始一段和幼儿园不同的生活。家长在这个阶段,要帮助孩子培养倾听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绝对不是要让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去学习小学的知识。”她详细阐释道:首先,让孩子提前去学习他们认知范围之外的知识,这本来就不符合教育规律;有些学前班的老师在专业能力上不如学校老师,有可能养成孩子不良的学习方法;即使老师讲得正确,一般小学老师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统一学习,提前学习的孩子可能会面临要改变过去学习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会在整个一年级不断地重复学习拼音,学生肯定能学会,根本没必要为此就让孩子去上学前班。

心理专家建议:家长与其担心不如祝福

其实,校长、老师已经不止一次地和家长探讨这个问题,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认定了学前班,这是为什么呢?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去咨询心理专家李巧英,她说:“从家长这样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家长满满的焦虑,他们害怕孩子跟不上,害怕孩子不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害怕老师会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我们看到了家长太多太多的‘害怕’。”

她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和耐心反问,“不上学前班,孩子就真的跟不上别的同学?还是家长害怕孩子跟不上?”大家给出的答案是,家长害怕孩子跟不上。她表示,既然是家长的担心而不是事实,为什么就一定要牺牲孩子一年的快乐童年而去提前学习不该学习的知识。用孩子一年的童年换家长一个安心?家长是不是自私了一点。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是为了孩子好,为孩子将来担心。“但是请家长一定看到,你怎么知道孩子不上学前班就一定不如别人呢。你紧紧抓住不放的,还是自己内心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这个恐惧是家长的,不是孩子的。而且,家长这样的担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而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

最后,李巧英给出这样的建议:对待孩子的未来,家长与其担心不如祝福。祝福孩子越来越好吧。让孩子带着这样的正能量开始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园禁班学前班苦了谁呢?(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现在许多的幼儿园都取消了学前班,这使许多的小孩子在上完大班的时候都不知道何去何从了,有的小孩子不得不只能选择复读,那么针对这种的现象应该怎么办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尴尬:半大儿复读,“不是我不用心”

昨日一大早,市民高先生向单位请假,联系女儿下学期的去处。高先生的女儿刚满5岁半,在城区一所公办幼儿园就读,即将从大班毕业。不久前,老师给他打电话,让他联系转园。老师告诉高先生,幼儿园现在没有学前班,因为班额原因,孩子又不能重读大班,孩子只能毕业离园。跑了一天,高先生终于在一所民办幼儿园大班为女儿报了名。

记者发现,有着高先生这样烦恼的家长还不少。张女士的儿子3岁半,刚读了半年的小班,她算了一下时间,如果跟着升入中班,2年后,孩子也将面临没地方可去的尴尬。经过多方咨询,她选择今年秋季让孩子重读一年小班,“周围很多朋友是这种情况,也只能采取这种形式。”

像高先生、张女士这样的“烦恼”来自一项规定:今年年初,宜昌市教育局出台规定,明确要求幼儿园不能设置学前班,小班只能招收3—4岁的幼儿。

城区一所幼儿园负责人私下透露:教育部门的规定没错。但问题是在这以前,一些幼儿园对幼儿的入园年龄没有作严格规定,招了一些2岁半左右的孩子。与此同时,当时教育部门也没有对学前班“说不”。“不少幼儿园决定从秋季学期起,关闭学前班”。入园指导

调查:部分幼儿园“变通”开衔接班

出生于2006年4月份的思思,在2岁4个月大时,被妈妈送进幼儿园小班,是当时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因为认知能力不错,她的妈妈坚持没有让她“留级”。去年9月,她从大班毕业,随一部分同学升入“幼升小”衔接班。

思思妈妈告诉记者,衔接班和大班学的内容差不多,都是科学、语言、社会、音乐、拼音、数学、美工等,但是老师要求严格些。

昨日,记者打听到一家正在招收学前班幼儿的民办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学前班报名火爆,但只招收30多名学生,主要是学手指算、拼音、英语口语、识字。

记者了解到,少部分幼儿园下学期仍将开设衔接班,“之前没有严格的规定,今年这个规定出台后,肯定有一些孩子会面临学习的断层。”一名公办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因为存在特殊情况,这项规定在不少幼儿园难落实。他们目前仍在开设衔接班,随着以后对入园年龄的限制,“幼升小”衔接班将逐步取消。入园须知

提醒:入园别太早,不建议复读

一位公办幼儿园园长表示,出现幼儿园大班和小学的入学年龄衔接不上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家长让孩子读小班过早。对此,她建议,在孩子入园前,就要早做准备。因为现在严格规定幼儿园只能开设小、中、大班,家长如果希望孩子提前接受教育,可以考虑早教班或亲子班,等到3岁后再送孩子上幼儿园。

对于目前这批半大不小的孩子,如果目前就读的幼儿园没有学前班,最好不要在同一所幼儿园重读大班,因为教学内容一样,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对此,西陵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禁止幼儿园开设学前班,就是因为在之前的检查中发现,部分幼儿园为了追求利益,对入园年龄控制不严,让一些“超低龄”幼儿入园,导致一些孩子读完大班达不到年龄读小学,又重读大班或学前班。“变通办衔接班的做法也是不允许的。”对半大不小的孩子的上学问题,这名负责人称,虽然他不赞成孩子重读大班,但眼下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本网站小编总结:出现教育空白让家长们感到很是焦急,这对于小孩子们的教育也是很不利的,希望家长们看了此篇文章都能够结合现在的幼儿园现象让孩子适龄上学,勿要因为取消了学前班而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不要急着把孩子从幼儿园转到学前班(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前一段时间,5岁的贝贝由一所幼儿园转到了东方金子塔幼小衔接班。在金子塔学前班,贝贝比以前显得更有学习兴趣了,仅仅两周竟会认上百个汉字,而且一回家就喜欢给妈妈讲故事。《白雪公主》、《睡美人》……一拿起这些自己喜欢的童话读物,就绘声绘色的读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看拼音,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直缠着妈妈读故事了。在数学上也进步很快,加减法算的又快又准。这些变化让妈妈开心极了。

一些小学老师认为,上过学前班和直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相比,在刚入学时可能有一点差异,但两个月后这种差异就没有了。主要表现在学拼音的时候,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对拼音有一定的了解,拼读的能力稍强一些。其他像数学、体育和音乐方面没什么区别,而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正式上课时反而不专心,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改起来比较难。所以,家长们没必要在意学前班里学的那点“知识”。

现在,所有的幼儿园都把“小幼衔接”当成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对孩子们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整,对入学前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储备。所以,在规范的幼儿园里学习的孩子大可不必去上学前班。(入园指导)

天津的教育专家认为,四种孩子应该去学前班。一是没有进过幼儿园,长期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为了培养学习习惯和一些知识应该考虑上半年或一年的学前班。二是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不规范的孩子,幼儿园没有给孩子进行应有的学前知识和能力储备,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孩子不能得到良好学前教育的。三是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缺乏时间观念,在家庭中没有科学作息时间的。四是在幼儿园经常缺勤,没有连续并正规地参加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孩子。

对于众多的家长来说,不要急着把孩子从幼儿园转到学前班,更需要做的就是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入学准备。父母应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安排好作息时间,也帮助孩子树立自觉学习的习惯。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小学进行参观,了解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本网站小编总结:调查发现,那些在学前就掌握大量知识的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厌学。扎实的知识基础反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在课堂上会更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与老师互动,从中体味学习乐趣,将知识掌握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延伸,进而品学兼优。

孩子到底该不该早点上学?


“让孩子早上学还是晚上学”的问题会困扰不少家长,尤其那些九十月份出生的孩子,由于8月31日这个上学“年龄坎”,更是让家长头疼。

那么,孩子到底是提早上学,还是错后上学好呢?北京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专家鲁杰认为,孩子并非入学越早越好,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和“入学成熟水平”。建议家长分析一下孩子的综合条件。再做决定。

看性别:一般而言,男孩成熟得相对晚些,对知识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比女孩弱一些。如果男孩比较贪玩、好动,专注于一件事的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且难以复述完整一个简单的故事、经常答非所问,则不必早早跨入学校大门。否则,孩子累、大人也累。而那些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的女孩,可以考虑不满6岁上学。

看性格: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软弱或心理脆弱,和小朋友在一起总当“小尾巴”,经常被别人欺负,又不知如何解决,往往哭哭啼啼地求助于大人。那么,即便他刚满了6岁,也不妨把入学时间往后推一年。相反,如果孩子性格外向、懂得倾听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回应、遇事能自己解决,父母可以让他们早上学。

看发育:儿童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6岁的孩子身体机能、视觉功能和脑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身体是否健壮,自理能力、自制力是不是比较强尤为重要。假如你的孩子在身体条件和运动协调性、注意力、理解力、对知识的接纳程度等方面并不比大孩子差,那可以突破年龄限制“背起书包上学堂”。反之,孩子瘦小、体弱,一累就生病,那多享受一年轻松的童年时光大有必要。

看心智:儿童是否真正到了适宜上学的程度,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其中,身心发展程度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包括一定的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学习压力的能力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达不到学龄孩子的水准,不可揠苗助长,等到7岁上学也不算迟;不然,处于“劣势”的孩子会产生焦虑情绪和自卑感,自信心无从建立,甚至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但是,在这些方面明显“早慧”的孩子,早起跑或许更有利。

鲁杰提醒,对于推迟一年上学的孩子,家长也不能放任。这一年,他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培养好习惯。比如讲礼貌、讲卫生、守时、珍惜时间、善始善终、认真、专注、有责任心,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

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教具体的知识。比如引导孩子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知色彩、辨认形状;教孩子学会自己发现、区分事物的不同,学会简单地归纳;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单单着眼于结果。

强化自我保护的概念。让孩子知道危险的地方不去、危险的事情不做,因为学校老师不可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时刻跟着学生,很多情况要靠自己。

从整理玩具、文具、自己的小书包入手,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承担责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家长多创造孩子之间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欢笑和争吵中懂得团结、友爱、宽容、忍让,学会理解、关心、帮助他人。如此,孩子在来年融入新集体就不会觉得难了。

兴趣班成学前家长关注热点


近日,在2009国际儿童教育与发展论坛之“开放式公众论坛”上,越发焦虑的家长竞相比拼谁起跑得更早,如何选择兴趣班成为现场咨询热点,为此,专家们也进行了解惑,是跑得更早好还是飞得更远好?

4个月宝宝也报兴趣班?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一直都很有耐心,但今天我拿到了三份某知名小学的测验卷,就再也坐不住了,难度之高简直令人望而生畏。”一位家长的话音刚落,现场便炸开了锅。

这位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现在还没有接触过英语,但一年级就出这么难的试卷,居然还有听力测试,“孩子拿到这张卷子肯定要睁眼瞎了,我能不着急吗,能不赶紧给孩子报一个培训班吗?”这位母亲的焦虑立即“传染”了周围的家长,她们纷纷点头附和。

“我也知道超前教育不好,但一听到身边好多朋友都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学英语、学思维训练,我就很焦虑。孩子刚上小班,我就给他报了两个兴趣班了!”、“宝宝今年只有4个月大,可以参加哪些兴趣班、早教班开发智力?”……现场,连专家们都颇感震惊,“4个月大的孩子,连视力都没发育健全,这起跑线也前移得太早了吧!”家长们的焦虑由此可见一斑。

“加餐”剥夺孩子快乐童年

“有一回,我在幼儿园大班听课,一位孩子的回答简直让我哭笑不得,他说,我想快快长大,像爸爸一样就好了,每天喝点老酒,打打麻将,多开心啊!”听完家长的提问,华东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张明红教授颇为感慨地说,这几年,家长过早地拔苗助长,为孩子“加餐”奔名校,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令他们小小年纪就患上了厌学症。

“其实,家长不必太心急,儿童都有顿悟,在合适的时间他自然会理解。家长要学会正确评价并鼓励孩子,耐心等待花开的声音!”张明红教授还现身说法,当初,看到读小学的儿子课本上画满了奥特曼,曾暗地欢喜儿子说不定有绘画天赋,于是满怀期待地将儿子送进少年宫。没想到,儿子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因为他每次连5分钟都画不到,就开始指手画脚指导别人该如何画。

当看到小伙伴们都拿到了等级证书,儿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失败”。而张教授反过来鼓励他说,即使不做画家,也可以当一名鉴赏者,只要开心就好。

习惯培养重于知识灌输

针对家长为幼儿园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兴趣班的现象,不少专家都表示,跑得早不如飞得更远。南西幼儿园园长洪晓琴表示,关于知识的学习,家长大可不必太焦虑,在学前阶段,应该关注孩子学习习惯、能力和态度的培养,以及兴趣的引导,而不是单一知识的灌输,“通过实验发现,儿童从2岁开始弹琴弹到7岁,与从4岁开始弹到7岁,最后他们考级的水平都差不多,除非孩子有天赋,所以说,起跑线前移得太早,没有实际意义,关键是给孩子一个富有幸福感、快乐感、成功感的童年。”

“我儿子现在四年级,从小到大,参加过的唯一一个兴趣班就是游泳班。”在这个问题上,南西幼儿园特级教师徐则民现场传授“育儿经”,替孩子选择兴趣班,先考虑两个问题,孩子有没有兴趣?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效率?兴趣班的选择也要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孩子不足六岁就上学到底好不好


每年一到小学招生时,总有一些家长为了让不到年龄的孩子提前入学,想法设法,托人情、找门路,甚至不惜更改户口本上孩子的出生日期。也有的家长千方百计将不够入学年龄的孩子“塞进”入学年龄卡得不太严的学校,然后再转学,来了个“曲线入学”。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入学越早,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因此,为此费尽心机。

据一项对100名提前入学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56%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16%的孩子上课坐不住。据老师反映,提前入学的孩子在自立能力、注意力集中、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明显比其他孩子差一截。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一般处于中心地位,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使孩子生活自立能力差。那些年龄偏小的孩子,甚至吃饭、上厕所都需要老师照顾,学习上更是力不从心。由于孩子年龄小,老师和家长往往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处处给孩子以特殊的照顾,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长期得到别人特殊照顾的孩子,不知不觉就会产生依赖性和自卑感。另外,当前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一般学生都感到课业负担重,如果再提前入学更是吃不消。

一位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分析说:“家长让孩子提前入学,其理由是认为他的孩子聪明。”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认识一些汉字,会做几道算数题,甚至会背几首唐诗,便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具备条件,那些孩子学到的那点知识和能力,是家长提前、强化培养的结果。那点“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是虚假的,可以说是“泡沫优势”,上学后过不了多久,就会不复存在了。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常识的积累、生活自立能力、反应速度等,与年龄大小有相当大的关系。我们成年人,在年龄上有几年、甚至十年的差异,在能力上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差别。而对小孩子来说,不用说相差几岁,就是差几个月,在能力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千方百计地把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提前,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一位提前入学的孩子的家长后悔不迭地说:“由于孩子提前入学,在班里各方面都一直处于劣势,始终‘赶不上趟’。由于学习的不成功,使他对自己丧失自信心,小学六年级毕业时,竟然没有勇气面对初中学习的激烈竞争。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他们只好将他转到另外一所小学,重新读了一个小学六年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棕种人居住地区,基本上都是规定6岁以上的儿童才能入小学读书。这种入学年龄的规定,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是以游戏为主,即使是学一些书本知识,也是在玩中学,并且没有固定的统一的要求,伸缩性很大。而进入小学以后就不同了。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开始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小学教学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每个孩子必须要达到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这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压力是很大的。不能还像在幼儿园那样,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想学多少就学多少,那是不允许的。

许多家长只是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让孩子提前入学,使孩子过嫩的肩膀承担起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重担,那是不明智的举动。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过难的知识和过重的负担,容易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刚开始读书学习,就厌烦学习,那可不是好的征兆,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甚至一生都会产生持久的副作用。家长要慎之又慎,不可盲动。

孩子上学后


孩子上学二个多月了,我摇身一变,成了小学生妈妈!二个多月以来,我改变了以前很多想法:

首先,100的必要性?

女儿最近在学算术,应该说,都是很简单的加减口算,对女儿来说也不难。但是,真想全对,也不是太容易,比如偶尔看错的加减号,也就错了!所以,100分比90分,其实困难多了,为了100所付出的代价,比90分多付出的,不是10%,很可能是100%。所以,多付出这么多,跟100分较劲,有这个必要吗??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干了这个就干不了那个,成绩好了损失的可能是别的。

其次,放学就做作业?

孩子上学前,我就打定主意,一定要让她形成好习惯,一下学先做作业,可是,上学二个月以后,我自己打破了这个想法。我女儿是每周有作业,每周五提前于三点放学,我当时想,周五回来,先做作业,周六周日就可以轻松了,后来我发现,周五根本就不是好的安排,第一,周五到周末了,孩子已经是玩的心,即使强按住做作业,她精神也不在这儿,效率也不高。第二,刚学的功课,还在脑子里,而回顾功课,效果最好的时候,是在“遗忘临界点”,也就是将忘未忘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来讲,需要一个时间让它沉淀。这样回顾的效果才最好!所以,如果把作业当成任务,确实先完成比较轻松,如果将做作业当成回顾课程的契机,反而先放放效果更好!

再次,小学的知识要提前学?

女儿没上过学前班,幼儿大班最后半年又赶上非典,停了几个月,小学知识几乎没学什么。本来上学前有些担心,也曾潦草的恶补了一下,现在开学了,我发现根本就没有问题。忽然觉得原来的担心没必要,甚至庆幸自己没让孩子放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我想,就算储备一些知识,开学之际让孩子能领先一些,又能储备多少呢?一年级先学了,二年级怎么办?往后怎么办?其次。入学初始,成绩并不是第一位的,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用而最受益终身的,所以,孩子面对全新的知识,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更加认真的面对眼前的功课,而不会因短时间的遥遥领先而掉以轻心。所以,我现在是只复习,不预习,任何新课都要她在课堂上来接收,这样她体现出来的学习成效是真实的,我会发现她学习中薄弱的地方而对症下药。

再次,课外补习?

从女儿上学开始,各种课外补习的兴趣班信息全来了,也想过是不是该给孩子报一二个。可是,算一算,孩子实在是没时间,首先她现在是准住校(也就是三餐全在学校吃)晚上7:30回家,为了保证第二天起床,差不多9:30应该睡觉,只有二个小时,减去洗漱,只有一个半小时,这部分时间,得让她在户外和室内游戏一下,如果再加上学习,就一点儿自己的时间都没了。再说周末,周日上午一直在学跳午,以前下午学琴,孩子在赶场,效果不理想我就给停了。如果再安排第二个课外辅导,周六比较合适。可是这样一天一个课外班,孩子就没法出远门了。想想,大人一天八小时,还觉得挺累的想放松呢,何况那么小的孩子呢?所以,要保障孩子在上学后还有放松的时间,我只好暂时放弃了课外辅导。

仔细想想,带孩子的事儿,也有一个“要过程”还是“要结果”问题,要过程,就是指孩子每一天的成长都是健康而自由的,可能她没有显著的成绩,但她始终自由快乐。要结果,就是家长要更多的约束和管理她,给她设计好一条路,孩子可能损失了一些自己,但可能会有即定的成绩。学钢琴就是这样,每个学琴的孩子家长都会跟孩子有一番战斗过程,过程并非全是快乐,但结果确实令人欢欣。如果想要过程,也想要结果,确实需要父母更用心,更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