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该不该早点上学?。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孩子到底该不该早点上学?”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孩子早上学还是晚上学”的问题会困扰不少家长,尤其那些九十月份出生的孩子,由于8月31日这个上学“年龄坎”,更是让家长头疼。

那么,孩子到底是提早上学,还是错后上学好呢?北京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专家鲁杰认为,孩子并非入学越早越好,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和“入学成熟水平”。建议家长分析一下孩子的综合条件。再做决定。

看性别:一般而言,男孩成熟得相对晚些,对知识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比女孩弱一些。如果男孩比较贪玩、好动,专注于一件事的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且难以复述完整一个简单的故事、经常答非所问,则不必早早跨入学校大门。否则,孩子累、大人也累。而那些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的女孩,可以考虑不满6岁上学。

看性格: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软弱或心理脆弱,和小朋友在一起总当“小尾巴”,经常被别人欺负,又不知如何解决,往往哭哭啼啼地求助于大人。那么,即便他刚满了6岁,也不妨把入学时间往后推一年。相反,如果孩子性格外向、懂得倾听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回应、遇事能自己解决,父母可以让他们早上学。

看发育:儿童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6岁的孩子身体机能、视觉功能和脑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身体是否健壮,自理能力、自制力是不是比较强尤为重要。假如你的孩子在身体条件和运动协调性、注意力、理解力、对知识的接纳程度等方面并不比大孩子差,那可以突破年龄限制“背起书包上学堂”。反之,孩子瘦小、体弱,一累就生病,那多享受一年轻松的童年时光大有必要。

看心智:儿童是否真正到了适宜上学的程度,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其中,身心发展程度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包括一定的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学习压力的能力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达不到学龄孩子的水准,不可揠苗助长,等到7岁上学也不算迟;不然,处于“劣势”的孩子会产生焦虑情绪和自卑感,自信心无从建立,甚至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但是,在这些方面明显“早慧”的孩子,早起跑或许更有利。

鲁杰提醒,对于推迟一年上学的孩子,家长也不能放任。这一年,他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培养好习惯。比如讲礼貌、讲卫生、守时、珍惜时间、善始善终、认真、专注、有责任心,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

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教具体的知识。比如引导孩子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知色彩、辨认形状;教孩子学会自己发现、区分事物的不同,学会简单地归纳;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单单着眼于结果。

强化自我保护的概念。让孩子知道危险的地方不去、危险的事情不做,因为学校老师不可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时刻跟着学生,很多情况要靠自己。

从整理玩具、文具、自己的小书包入手,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承担责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家长多创造孩子之间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欢笑和争吵中懂得团结、友爱、宽容、忍让,学会理解、关心、帮助他人。如此,孩子在来年融入新集体就不会觉得难了。

精选阅读

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该上?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幼儿园毕业了,再过两个多月,他们将走进小学课堂。最近,不少家长都在咨询要不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哪里的培训班比较好。

“入学前掌握1000个汉字,熟练掌握23个声母24个韵母,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这样的广告宣传单随处可见,上小学之前一定要先上幼小衔接班吗?亲子群里的家长们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认为,有必要去上,这样在小学学习起来轻松,孩子有优越感;有的则认为没必要,他们坚持快乐暑期,让孩子主动学比强迫孩子学更好。

你知道幼小衔接班里教的啥内容?即将上小学的孩子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为此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并邀请小学老师来探讨。

记者调查

大多私立园有穿插小学课程

“入学前掌握1000个汉字,熟练掌握63个拼音并会拼写,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从幼小衔接班的招生简章上看,培训的主体内容都以拼音、汉字、算术为主,同时结合一些体能、思维能力训练等。

除了各大早教机构,记者发现,一些私立幼儿园也会办暑期班为大班孩子做幼升小培训。比如福州仓山区万升幼儿园,7月份就开办了幼小衔接班。“现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进度特别快,我们聘请了名校的小学资深高级教师来执教。”该园的林园长介绍,每周2节课,主要围绕小学一年级拼音,书写、20以内加减法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的幼儿园除了开展幼小衔接班,还开展了国学班。

其实,不单是在暑假,许多私立园在大班年段的常规授课中,就已经穿插了一些小学课程的知识内容,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阅读量、会简单的书写、初步认识拼音以及做简单的算术等。

相比私立园,公立园对大班孩子教授的内容要少,但在毕业前也会展开幼升小的主题活动。如晋安实验幼儿园和旗汛口幼儿园,最近就开展了让孩子认识小学的主题活动,邀请小学老师来上一节小学的语数英,或者带领学生去附近小学进行参观,为的是让孩子提前了解小学生活。

小学一年级都学啥

语文:一个月学完拼音、第一学期认400个汉字、会写其中的100个字

数学:两个学期学会100以内加减法、认人民币、空间与图形

英语:一些小学一年级开始教,一些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教

家长希望孩子提早接受小学知识,不输在起跑线上,但家长并不了解,福州各大小学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到底有多高。

记者调查发现,福州各大小学的教学提纲都是一样的。第一学期的第一个月,语文老师会教完63个拼音,包括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课上老师会配上儿歌等有趣的方式,让孩子轻松掌握,后面进入儿歌和认字的学习。第一学期学会认400个汉字,“认”要求会认会读知道意思,同时要学会写其中的100个汉字,“写”要求更高,不但会写还要会运用该字组词等。到了二年级,需要认2000个汉字,而幼小衔接班2个月就让孩子学认1000个汉字太“超前”了。

英语方面,大多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教英语,但有些学校是从三年级开始才教英语的。一年级整个学年,数学只要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第一学期还会教简单的空间与图形,认识人民币等,二年级开始才有学九九乘法表。

如果不上幼小衔接班,孩子升入一年级后真的会跟不上课程吗?老师们都说,只要上课能集中精力,一般都能跟得上。因为教材是科学的。往往跟不上的学生,都是那些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没培养好的孩子。要是幼小衔接没做好,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隐性问题,比如拖沓、没有时间规律、生活不能自理能问题,一上小学就都暴露出来了。

专家讨论

上不上幼小衔接班?

幼儿园和小学老师都认为,让孩子提前掌握知识容易适得其反。

福州竹屿小学教务处林主任:花两个月时间提前让孩子学习,这会造成孩子提前掌握了知识后课堂上就不爱听讲了,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旗汛口幼儿园陈园长:孩子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相应的知识接受能力,提早强迫他去学,这种强化记忆、填空式教育对孩子不好。你让孩子提前就把小学一二年级要学的东西都给学了,看似很厉害,但是到了二年级,所有的孩子也照样学会了这些知识,那你家不就和其他小孩一样吗?

学知识是其次行为养成最关键

学拼音、认汉字、做算术不是重点,关键是学习习惯、生活技能和情商的培养。

福州中山小学邓老师:对待孩子的教育,家长在认识上有误区,如何促进孩子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孩子的认知问题,孩子的汉语拼音问题,可能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孩子入小学最大的一个难点,其实这是以偏概全的一个概念。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准备,应该更多的是能力的准备,比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生活技能以及情商。

竹屿小学教务处林主任:小学不像幼儿园,每个班级配备厕所,想去的时候随时可以去。家长要对孩子讲清规律和时间。一些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女生辫子掉了不会绑,男生鞋带松了不会系,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没掌握,比不会认拼音算术更糟。家长还要为孩子做好情商储备,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这样孩子上了小学,跟老师、同学相处交往好了,每天心情愉快,学习自然也好了。

鼓山苑小学总辅导员林老师:现在小学生入学早都取消了入学考试,所以拼音汉字算术不是升学的必备基础,我倒认为要多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对学好数学特别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知识掌握挺好,但思维能力不行,比如同一知识点的题目,换一种题型学生就转不过弯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强迫孩子提前学拼音数学,多锻炼思维能力更有用。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陪孩子阅读调整作息在家也能做好衔接

不去上幼小衔接班,家长可趁暑假自己为孩子做好衔接。比如每天抽空陪孩子阅读,调整作息时间,掌握生活自理能力,这也有助于让孩子顺利地进入小学一年级。

旗汛口幼儿园陈园长:趁着暑期,家长可以在家教孩子一些东西,首先是主动阅读的培养,小学课程以书本为主,不像幼儿园有教具、玩具,而且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自己读故事,家长要每天抽半个小时陪孩子看书,逐步让孩子学会主动阅读;其次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小学生到校上课要准时不迟到,不像幼儿园有半个小时的入园时间,傍晚一放学要养成先做作业的习惯,而不是拖沓或玩耍,这些需要家长帮忙调整;拼音书写、算术方面,家长可以自己教一点,但是笔画笔顺等不要教,这些留给专业的小学老师去教,因为家长没教对再让孩子纠正更难。

福州仓山区万升幼儿园林园长:幼儿园里的小孩累了可以随便坐,但上了小学后就要端正坐姿,家长要教孩子正确的握笔方式和阅读距离,同时要培养孩子自我安全意识,因为幼儿园里有老师跟着,小学老师可能上完课就走了。

晋安实验幼儿园高园长:在家里要教孩子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保管、收拾自己的物品,整理自己的玩具、衣橱等,做事情学会定时,慢慢地养成规律守则。

你的孩子到底该不该上全托幼儿园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的孩子到底该不该上全托幼儿园,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个家长都为孩子该不该上全托幼儿园而烦恼,面对着孩子的分离焦虑,家长的心理也十分矛盾。儿童教育专家邢爱玲对此进行了分析。

开学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在为孩子是否要去寄宿学校或全托幼儿园而烦恼,一边是眼泪汪汪、找各种理由不去学校或幼儿园的孩子,一边是个人职场发展不能放弃的现实,每天工作忙碌的家长该如何抉择?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不同家长有不同的想法,本报特约请教育专家针对这一话题做出专业的建议,希望对处于困惑中的家长能有所帮助。

案例

最近,儿童教育专家邢爱玲屡屡接到朋友和并不熟悉的一些家长打来的电话,他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的孩子到底该不该上全托幼儿园?

其中一位家长向专家描述了被送进全托幼儿园的女儿月月的状态:每到上幼儿园时,女儿便早上不起床,好不容易送到幼儿园,就紧紧地拉着爸爸的手,眼泪汪汪地说:“你一定要周三来接我,我不想住四天,连续住两天可以吗?”爸爸心软了,答应周三一定来接。女儿又央求道:“爸爸周三能不能早点接?第一个来接?”爸爸心里酸酸的,他知道老师对孩子很好,孩子在幼儿园也很高兴,但就是不愿意住幼儿园。

现在,女儿开始找各种理由不上幼儿园,“我肚子疼,在家休息一天再去吧!”爸爸、妈妈开始对自己最初的选择产生怀疑:本来住全托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以后能适应住宿学校,针对孩子的状况是否应该重新考虑呢?

家长看法

董先生(民营公司老总):孩子全托挺好,我的孩子从2岁半就开始上全托幼儿园,现在已经习惯了,从周一住到周五,每次接回家时,都会自己想着将自己的衣物带回来,周六、周日回来也都是自己做事情,独立性很强,我已经准备好让他上寄宿学校。

王女士(证券经理):我就不主张让孩子住在幼儿园,孩子需要的情感交流多,在幼儿园老师照顾得再周到,也不可能像家里一样,每天接回来和孩子一起聊聊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心里所想,这样孩子慢慢就会习惯有什么事儿都与家长讲一讲,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是有好处的。

周女士(外企员工):我不主张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我的孩子从小就是单独给他做一份饭,到幼儿园吃的没有家里好,虽然营养能保障,但孩子还是得不到满足,每次接回家,他都会吃很多。当然还是家里照顾得更好一些。

肖先生(公司业务员):我觉得孩子如果能一周在幼儿园住两次,也挺好的,一方面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时也让家长可以喘口气儿,要不然,每天下班六点半,接回来七点,等到自己吃完饭,孩子也就该睡觉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不太多,让孩子在幼儿园住反倒可以有规律地早睡早起。

是否寄宿或全托因人而异

孩子是否适合上寄宿学校或全托幼儿园因人而异。全托幼儿园在生活习惯的养成、膳食管理及日常教学中都较家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像月月这样的女孩子,性格内向、敏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不善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会压抑自己的情感,由于对住宿的恐惧,发展到对上幼儿园的恐惧,并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焦虑,这样的孩子就不适合上全托幼儿园了,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选择日托制幼儿园,至于以后上学,也要根据孩子的性格,重新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不是每个孩子都不能选择全托,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家长的实际需求适当地在幼儿园住宿一两天,有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改掉挑食、吃零食等一些不良习惯,同时对于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建立有益处。

1、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全托幼儿园,孩子会更早地习惯独立入睡,晚上在幼儿园住时也会尝试做一些“自我服务”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服、洗袜子、洗漱、叠被子等,这对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学前期幼儿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一些任务。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园的生活是相对有规律的集体生活,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必须遵守一些社会规则,这也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如定时进餐,定时户外活动,定时睡眠,以及一些必要的社会游戏规则,取放玩具的规则,排队等候的规则,与人交往的规则等,这些生活习惯的建立对于孩子的社会化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3、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在全托的幼儿园,孩子会比较独立,会慢慢习惯自己解决问题,如遇到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也会努力用孩子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解决,这样的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面对陌生人时,表现大方、主动,不胆怯,这对于发展孩子的社会性品质,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有好处的。

小贴士

家长选择全托后的注意事项

如果家长因工作需要,并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让孩子全托,就要考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的补偿,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积极的个性。

孩子选择全托与否要视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而定,家长的原因不论怎样都是可以调整的,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漠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而言是不可补偿的,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帮助孩子建立社会信任感

童年期是儿童安全感、信任感建立的重要时期,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安全感的儿童则难以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特点,而像月月这样的孩子,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中,情感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孩子就会对周围环境出现不信任,甚至产生怀疑、害怕、焦虑,这种不信任感在童年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满足,长大后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畏首畏尾、凡事退缩的人。

孩子选择全托,也可以考虑让孩子先连续住两天,待逐步适应后,再变成全托,并给孩子反复重复住宿的原因:“你住幼儿园是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你是帮助爸爸、妈妈解决困难,爸爸、妈妈有时间会去接你的。”同时,也要与老师充分沟通,让孩子习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不压抑自己的情感。孩子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才能使孩子对周围环境产生安全感,才能建立对周围环境的信任。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无价之宝

亲子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无可替代的,家长不能用“忙”作为理由而忽视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形成的“安全依恋”是帮助孩子适应社会,与人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住宿的孩子常常会出现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机会减少,一旦回家,就会蛮横、撒娇,甚至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而在幼儿园则会表现出爱发呆,不爱说话,情绪低落等。家长对待孩子这样的行为一定要反思了:“自己对孩子内心的关注足够吗?”因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成人的及时回应,自身又无从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会对周围事物反应冷淡,长大以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亲情淡薄。

孩子到底上不上学前班?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学准备知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孩子到底上不上学前班?”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妈咪的“小心思”:上吧,孩子抱怨,不上吧,又怕学得少

我听说过在学前班学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一年级的内容,而且学前班的收费还蛮高的,每个月的学费在3000多,重复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钱。@悠悠妈咪

幼儿园就是玩,上学前班拼音、算术练习的多,为上重点小学做准备,我特别担心孩子一年级有可能跟不上。就让儿子辛苦点吧。@你来我往

本来打算让孩子上学前班,将来考入好的小学,可孩子刚上了几天课,就抱怨,上学好累啊,学习没意思。会不会天提前给孩子压力了呢?@你若安好便是晴

幼儿园教师“真心话”:为了让孩子习惯小学,已做衔接

幼儿园大班的学习会通过游戏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言语表达以及同伴交往能力,就是让在孩子在玩中学。@启明教师

我遇到过孩子父母为孩子到小学做个过渡,要求我上课多教孩子写字,其实这是个误区,长时间坚持一种姿势,对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发展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李英教师

家长真正应该注重孩子的时间性和规则性。要让孩子知道上下课的时间,知道课堂要遵守纪律,这对小学生很重要。@韩越教师

小学教师“心里话”: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我有一个学生上了半年的学前班,可现在英语发音还不准,汉字笔画不按顺序,就是因为当时学前班教师没有经过专业教师培训,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后,上小学重新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刘伟教师

我班上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刚开始反响比较快,老是抢着回答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构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孩子上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了。@白一鸣教师

听听专家:上学前班,你要思考什么?

当父母面临“学前班,上不上”的选择难题时,不妨重点思考:学前班能同时提供给孩子适宜的言语、科学、艺术教育?教师有爱心、懂得尊敬、鼓励孩子?有适宜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吗?在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这个问题上,父母要坚持理性的头脑,不随波逐流,做出您认为最稳当的选择。

幼儿园的孩子到底该学啥?


现在很多家长非常热衷于智力开发,不少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就按学科开课,还没课桌高的孩子就成天进行课堂学习,学拼音,学算术,背古诗,背单词,有些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待了一天,放学了还要上兴趣班,那么小的人儿,看着都累。

家长也心疼,但你不学吧,别的孩子都在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呀,很多家长都这样想。于是,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了严酷的人生竞争。其实这是不明智的。智力开发不是不可以,但过度开发,危害甚大。

★实例: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请了几个说不同语言的保姆来照顾自己的儿子,要求他们和儿子说话必须用自己的母语,于是孩子自然地学会了好多种语言,后来在学术上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这个故事经教育家宣讲之后广为流传,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儿童语言培训机构的法宝,似乎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孩子就一定能够成才。

且不说那个专家的理论是否正确,孩子之间有差异,从自己孩子身上得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最近几年,国内媒体就报道过好几个相反的事例。上海一名男孩,生活在语言刺激非常丰富的环境里,为了培养儿子的语言天赋,爸爸在家说日语,妈妈在家说英语,祖辈在家说上海话,还有保姆在家说家乡话,但遗憾的是,孩子并没有成为天才,反而到2岁还不会说话,不是声带、听力有问题,而是患上了“失语症”,原因竟是他过早处于多种语言环境中,导致语言思维混乱,无法用一种明确的单纯的语言来表达,结果难以开口。

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很可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长远的损害也许当时显现不出,但终会爆发。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急功近利,心急则短视,短视是不可能成大器的。

★思考:我们被广告忽悠了吗?

所谓的早期教育,有时候我很怀疑它的科学性,怀疑又是一个商业陷阱,因为太多人靠它吃饭、靠它致富了。

很多家长都熟悉那句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我没记错,这句话应该是某个儿童产品的广告词,借助大众传媒的神威,它已经深入人心了。

广告是个什么玩意儿?!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它会不惜一切手段,制造概念,强化概念,把人圈进去。商家为了卖产品,不惜投入巨资做广告,在巨资的诱惑下,一大帮所谓的社会精英、专业人士,纷纷奉献出他们的脑力和体力,搞出精彩的创意,做出诱人的作品;而一大堆高高在上的媒体们,纷纷奉献出黄金版面、黄金时段,让这些创意隆重登场。身为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攻势下,往往不知不觉就中了招,乐呵呵地当了俘虏。这就是现代商业文化的可怕之处——不知不觉中,霸权就温柔地行使了!

孩子的一生,不是奥运会的百米决赛,短短10秒时间,起跑慢一点,就要吃大亏。人生就像马拉松,起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坚持,在于持续不断地努力。当然,儿童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很多东西不是不能学,而是看以什么样的状态去学。

★实例:五岁女孩,为何不爱跳舞?

我认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父母想让她学舞蹈,她不干,说太累。表面上看,好像是这个女孩怕吃苦,性格有问题,但实际上却有更深的原因。我问她母亲,她还没有开始跳舞,怎么就会觉得累呢?“累”这个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她母亲说,她在幼儿园跳过,就觉得累。难怪,病根其实在幼儿园。

跳舞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所有的艺术和体育活动,都带有娱乐性质,都是能够给人乐趣的。可是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据她妈妈说,平时很爱美,买了新衣服会对着镜子照半天,“六一”儿童节化了妆,到晚上睡觉也舍不得擦掉,这样一个女孩,为什么会对舞蹈这种美的艺术害怕呢?就因为太累!

累的感受超过了美的感受,超过了娱乐的感受,这不能不说是幼儿园的极大失败,甚至是一种罪过,因为它扼杀了孩子对这种艺术的好感,扼杀了孩子学习这种艺术的热情,更扼杀了孩子在这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思考: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学习乐趣?

其实,不光是艺术和体育,所有的学习都是包含着乐趣的,阅读有乐趣,数学有乐趣,做物理、化学实验有乐趣,观察生物的习性有乐趣,了解宇宙奥秘有乐趣……可以说,一切认识世界的活动都是有乐趣的,上帝赋予我们这样的禀性,让我们在乐趣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认识世界、认识真理,人类文明的进步才有了最根本的动力。

但中国的孩子,却往往把学习等同于吃苦,是需要用毅力去坚持的事情,很多原本有乐趣的学习,变成了孩子的噩梦、家长的负担。孩子们成天唉声叹气地学着,为一个写纸上的分数而努力,这不是等于和上帝作对?这样的学习是不能持久的。以牺牲乐趣为代价的学习,其严重后果也许一时表现不出来,但在孩子漫长的一生中,它所扼杀的可能就是孩子对于学习知识、探索真理、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悲呢?

其实,过早的、过强的智力开发,不仅危害大,而且没有必要。

4个月会爬的孩子和6个月会爬的孩子,长大后走路并没有什么区别。3岁会背唐诗的孩子不一定比6岁会背唐诗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作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开发得早,只能说起步早些,但起步早如果走得慢,优势也保持不了多久。相反,起步晚一点,但后劲足,大步流星,也许走得更远。

★关注:人生是一场比赛吗?

人生是一场比赛吗?为什么不可以把人生看成是一次旅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每一天都有自己的意义。为了将来的某一天而牺牲掉前面的任何一天,都是一种损失,这意味着很多生命的乐趣和意义,都同时被省略掉了。

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人的成长就是畸形的,他的人生就有很大的欠缺,哪怕最终他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难说他的人生就很圆满。

关键举例:孩子要不要学乐器

孩子一到四五岁,很多家长就开始考虑要不要学乐器了。

学乐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旦确定要学,你就要做好准备,经济上、精力上都要有极大的付出。

1。要做好财力上的投入

首先是买乐器,乐器便宜的几百,中等的几千,贵的上万。一般人会选择中等的,音质不会太难听,看上去不是太刺眼,用起来还行,价格也还合适。既然买了乐器,轻易停下来就是浪费。往下学,花钱如流水。课时费,一节课少则二三十,多则八九十,一周一次,似乎还可以承受。学到后来,大课变小课,老师变名师,学费自然也涨上去了。当然,到了这时,孩子学得也有些水平了,家长更是舍不得停下,再贵也得硬着头皮上。到后来,考级、表演、参赛,都是花钱的事,只不过这时的家长已经麻木,脑袋都进去了,还在乎耳朵?花再多钱也只能认了!

2。要做好精力上的投入

再说精力上的投入。每次上课的接送就不必说了,很多学琴的孩子,上一次课要跑半个城,路上就要耗费几个小时。初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能力差,几乎都需要家长陪着,家长实际上成了家庭教师,不仅要帮孩子记谱,还要和孩子一起听,你先学会,回家再指导他。慢慢孩子长大一些了,也有了基础,领悟力也强了,不再需要家长陪学。但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回家以后怎么保证足够的练习呢?只能家长督促。很多时候,在练琴的问题上,孩子和家长之间仿佛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每天都在斗。

所以学乐器,真的是前途很光明,道路很曲折。父母总是对孩子抱着最美好的希望,看见人家的孩子背着乐器去上课,学着学着,就能演奏曲子了,自己的孩子也不笨,凭什么呀?不甘心,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一门,增加点艺术细胞,也增强点竞争力。但真学起来了,才知道不容易,能坚持下来的人实在不多。

3。家长要有迎接一切可能的心态

我认识一些学琴的孩子,钢琴买了放在家里,弹了几次就厌烦了,开始家长还逼着学,后来逼也逼不出来了,实在学不下去,钢琴就成了一架摆设。当初花了那么多钱,现在连碰都不碰一下,让家长看着就烦。

学音乐确实是需要天赋的,以前我在这个问题上体会不深,儿子学架子鼓后,因为经常去看他上课,就越来越有感受。同一个班的学生,起点是一样的,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敲出来的感觉确实就不一样,越往后学,差异越大。所以,孩子学琴,家长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这很重要,如果只是培养素质,作为娱乐,那还好办,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什么时候都可以停,也不一定非要学到什么程度。如果是为了将来在音乐上有所发展,或者是为了考级,为择校加分,那孩子就苦了,家长也苦了。

练琴没有不苦的,不管有没有兴趣,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每个孩子,每个家长,在报名的时候,在第一次摸乐器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准备。

★关键:我们重视孩子的意愿吗?

学不学乐器,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愿望,要孩子真正喜欢。

话又说回来,孩子一开始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也许当时他确实是很喜欢,吵着闹着要学琴,但是学不了几次,热情消失了,兴趣转移了,他确实不喜欢了,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也怪不得他。

如果已经发现孩子不喜欢了,那又怎么办呢?要么果断地停下,不要再花冤枉钱。要么鼓励他,激发兴趣,用意志去坚持。一个事情做久了,做熟了,也会产生感情,哪怕不是很喜欢,坚持学下去,待技术的障碍突破之后,慢慢也会找到演奏的乐趣,也会陶醉在音乐之中,也会有成就感,这就是另外一个境界了。

对待孩子的学习,家长不要控制太多,在孩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安排孩子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我们到底该不该要二宝呢?


我们到底该不该要二宝呢?

满足生育第二个孩子条件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多了,但是拥有权利,不代表一定要使用权利。因为第一个孩子就已经让你领悟:孩子一旦生下来,就再也不能退回去。而两个孩子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恐怕超乎你的所有想象。

焦点问题一:要,还是不要?

两个孩子的家庭生活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带你体验一番。

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还能够保有很多有孩子前的生活方式,但当第二个孩子到来时,一切都变了。

无论你事先从多少人那里了解情况,你还是很难想象两个孩子家庭的生活。我们目睹了很多悠闲自得、轻松随性的妈妈,竟然变得形容枯槁、精神疲惫。我们听很多人感叹,两个孩子的生活使得他们巴不得从来没有过孩子。的确,当你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你还能够保有很多有孩子之前的生活方式,比如外出就餐、设计二人世界或者安排长途旅行,但是当第二个孩子到来之后,一切就都改变了。

最大的变化是你再也没有独处的时间了。一个孩子的时候,当他午睡、自己玩或者和奶奶外出时,你还能够做些自己的事情。但当第二个孩子来临之时,这些偷欢时刻就不复存在。好不容易把老大哄睡觉了,老二还在那里等着你陪;老二刚刚肯坐进餐椅好好吃饭,老大却囫囵两口之后准备抹嘴离开了。两个孩子,给你更多的事情和更少的时间。

那么,对这种生活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有。深呼吸,并且接受现实。

你的大孩子和你的老公都会比那个小宝宝显得更嗷嗷待哺,尽管你一千一万个不愿意,还是难免忽视他们。

所有人都在强调,我们应该给小宝宝尽可能多的关怀和爱,毫无条件地拥抱、爱抚和关注。但是,当你有两个宝宝的时候,你该如何分割你的注意力、精力、体力和爱呢?趁老大不注意的时候,好好抱一抱老二?还是借着给老二哺乳的空闲,给老大读两篇童话故事?

此外,你和你的伴侣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你们几乎没有时间单独相处,他可能会觉得你史无前例地忽视他。很多妈妈会以为,爸爸当然能够知道你有多累,你需要帮忙。但是你错了,如果你不说,他不会觉得。

那么,对于这些矛盾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有。给自己找个非常得力的帮手。

好在,驾轻就熟的心态和超乎想象的乐趣将成为你最大的心理支撑,帮你度过最艰难的阶段。

好在,无论有多难,你都会被拥有两个宝宝的乐趣所激励,特别是随着他们的长大,你会发现你再也不用成为老大召之即来的玩伴了,因为已经有弟弟或者妹妹来完成任务了。

慢慢地,你还会被他们相处时的情景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吸引和安慰。他们在一起接触的时间越长,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和游戏、合作就越多。可能你有一天会突然发现,你已经很难打进他们的圈子中了。

还有一点是你安慰的就是,养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你已经是半个专家了,很多曾经困扰你的问题将不复存在。有了第一个的经验,在吃喝、睡眠以及行为纪律方面,你会更明确和轻松。你会觉得,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好养多了。

当你变得从容不迫的时候,你也就更容易享受其中了。养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由于紧张,你可能错过了很多里程碑。但是第二个就不一样了,一切都在你头脑中的时间表里,你知道哪些可以一笔带过,哪些需要着重关注。

现在,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一个孩子与两个孩子的利与弊。

※一个孩子

利:只有一个孩子,你就可以有更充足的精力、时间、心思和财力去照料他、教育他和陪伴他,孩子也更容易获得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一个孩子当机会来临时更容易把握。

弊:因为得到了全部的关注与爱,一个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成材的压力。他知道他是家里唯一的寄托和期望。另外,当父母老去时,没有人和他分担赡养的压力,而他们辞世的时候,孩子将再也没有一个亲人去分享和交流,他只有孤单地留在这个世界上。

该怎么办: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编织一张亲戚关系网,尽早给自己上一份养老和疾病保险。

※两个孩子

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伙伴,每天生活中的争抢可以让孩子很早就学会分享、轮流甚至竞争等人际关系,父母不用再刻意去教授这种社交技能。而且两个大人养育两个孩子,可以按照每个人的想法,实现自己的计划。

弊:兄弟姐妹间的竞争会经常出现,特别是那些年龄段比较接近的孩子之间,而家长常常要充当调停人的角色。每个孩子都不可能得到全家人100%的关注,永远会有人和他争夺家人的注意力。

该怎么办:除非两个孩子将要伤及对方,否则家长不要卷入孩子间的矛盾当中。避免两个孩子间的相互比较和不公正对待。

焦点问题二:什么时候要?

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会给实际情况带来很大差别。所以,请根据我们的提示,决定你是现在就着手准备,还是等一等再说吧。

※年龄差距在2岁以下

利:

*并肩成长的好朋友。两个年龄如此接近的孩子,会像朋友一样成长。即使他们会有争端甚至动手,最终也会像一对搭档那样相互信赖地长大。年龄差距在2岁以内的兄弟姐妹,相互之间的嫉妒也不那么明显,因为大孩子并没有真正感觉到生活的变化。

*类似的成长阶段。比较近的年龄差距,让你很容易给他们找到一起玩耍的内容。你不必先给一个孩子讲“小兔乖乖”,再给另一个读“哈利波特”,或者是一个要去翻斗乐,而另一个想去博物馆。

*1+1<2。虽然经常遇到一个困了,另一个也开始啼哭;一个饿了,另一个也嚎叫的情况,但是如果你能巧妙安排,把他们一起哄到床上睡觉或者做一锅饭一起吃的话,你就不会比原先多付出太多。

*爸爸也投入战斗。也许短时间内添两个宝宝,对你们的婚姻有促进作用。如果是一个宝宝的话,通常是妈妈坚守岗位,爸爸无所事事,最终不是妈妈抱怨爸爸袖手旁观,就是爸爸抱怨妈妈满眼都是孩子,没了老公。现在好了,妈妈给老二洗澡的时候,爸爸势必要陪着老大刷牙,谁也别说谁了。

*妈妈尽早重返职场。如果你希望先当全职妈妈,等到孩子上学之后重新开始工作的话,生孩子紧凑一些绝对对你有好处,那样你的事业生涯就不会被割裂得很长。

弊:

*体力透支。毋庸置疑,一个接一个地要孩子对身体肯定是个巨大消耗。而且同时带两个还不懂事的宝宝,对于精神和情感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如果没有人能够帮助你的话,这会是很劳累的事情。

*巨大的开支。很可能会同时缴纳两笔很大的开销,比如保姆费、托儿费。

*上班妈妈的困扰。如果短时间内享受两次产假,恐怕很难给单位一个交代。

※年龄差距在2~4岁之间

利:

*两个宝宝都享受到充分爱护。当第一个孩子还是上幼儿园之后要第二个宝宝,那么他们两个在3岁以前都能享受到充分的母爱。两个孩子同时争抢母亲怀抱的情形会相对少一些。

*缓解夫妻关系的危机。过些年再要一个孩子,可以让你们的夫妻关系有一段喘息的时间。你们就不至于只盯着孩子,顾不到彼此。

*妈妈自我恢复。休整三年时间,可以让你有机会使自己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精力和神志都从第一个孩子带来的忙乱中恢复回来。

弊:

*不易玩到一起。因为很多时候要一起做一件事,所以他们之间肯定会有矛盾。这个年龄段之间的友谊,通常是被迫建立起来的。

*抢妈妈。超过3岁的孩子,会很难接受另外一个小东西占用自己的妈妈,因为他已经独享惯了。当你确实要照顾小的而没有时间和以前那样陪伴他的时候,他会有很强的失落感和挫败感。

※孩子的年龄差距在5岁以上

利:

*多一个援手。如果你幸运的话,你的第一个孩子已经能够成为你的小帮手,当你给小宝宝换尿裤的时候,可以让老大帮忙递湿纸巾。

*榜样的力量。你的大孩子已经能够成为小孩子模仿的对象,并从中受益无穷。老大可以按照你给他制定的规矩来约束小的,并且在从小到大的很多事情上都成为老二的坐标。

*财政压力平缓。你可以有一个段积攒期来应付老二的到来,比很短时间内连番轰炸要舒服很多。

*平静而自信。你现在已经比好几年前游刃有余多了。你们可以告别很多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忧。而且,当你们为老大的迅速成长而伤怀的时候,可以再享受一次养育小生命的乐趣。

弊:

*完全不同的生活内容。你的两个孩子会按照各自的阶梯成长,他们的需求也是南辕北辙的,可能一个要你给他讲故事的时候,另一个肚子饿得咕咕叫而拼命地啼哭。你们可能很怕一个人同时面对两个孩子的情形。

*不同的童年。你的孩子们不会像年龄很接近的同胞那样合作和分享,而且他们也会拥有很多不同的童年记忆。

*重新经历折磨。你可能已经习惯了孩子完全自理之后的轻松自在,但是现在,你又要重新回到事无巨细的阶段。每到出门的时候,你又要带上充足的尿裤、奶瓶、奶嘴和换洗衣物,你又要回到没有午睡的阶段,又要经历教走路、教吃饭的劳累过程。

好了,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建议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看你得决定了。当然,在最终决定要还是不要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你和老公是否已经达成一致。两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你们必须一起考虑利弊和责任分配,那样才有可能顺利、平稳地启动双核生活;

2.你家的财政状况。两个孩子带来的经济负担是不言而喻的,不要以为你能够跟超生游击队相比;

3.你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如果你基本坚定了要第二个孩子的想法,看看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是否允许你马上或者再等待几年怀孕。

4.尊重内心的意愿。如果你的内心里强烈地希望在拥有一个宝宝,而你的老公也不反对的话,那么就尊重血液里的东西吧。

孩子上幼儿园了,却抗拒学习,到底该怎么办?


假期的余热还没有完全褪去,新的学期即将来到,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孩子上幼儿园了,却抗拒学习,到底该怎么办?”,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我六岁的侄女在幼儿园上大班,可是她偏偏喜欢去小班上课,她不愿意学习,就愿意和小班朋友一起玩。还有很多孩子不喜欢课程学习,抗拒学习?家长给孩子买很多礼物,给很多物质刺激,或者用语言训斥,这些能制止孩子抗拒学习情况的发生吗?不能,因为你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懂”得很多,我们需要发现孩子这个现象背后的心理秘密。

孩子对学习的身心需求

孩子对学习的身心要求包括:生理及活动的需求;被爱、被关怀;归属感;自尊心;好奇心:成就感。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从下到上,表示的是先后顺序。

缺乏爱,学习难出色

(1)按照这个表,首先是被爱与被关怀,孩子的学习和思考就像一扇门,当孩子觉得自己缺乏安全感、缺少关怀的时候,这扇门就会关闭。

棍棒之下不出好成绩

(2)孩子总会在学习中犯错,比如做错了数学题,有的家长很恼火,教给孩子正确方法,对孩子讲:“你懂不懂?”孩子答:“懂了。”家长很负责任地说:“你会不会了?”孩子答:“会了。”家长终于长舒一口气,可是发现孩子依然会做错了题。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家长训斥时,孩子的回答并非出于内心,而是应急的机械性反应。孩子并非明白了家长的指导,而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应付家长,进行自我保护。所以,棍棒下面出不了好成绩,训斥对提高孩子成绩没有任何积极帮助。

对孩子不要赞美,要鼓励

(3)成就感对于学习非常重要。孩子的成就感是外在对他的支持和认同。但是要注意赞美和鼓励的区别。

赞美孩子是消极的,因为一是着重外在评价,会让孩子过分依赖他人评价;二是教孩子和别人比较,只为个人的目标而努力;三是孩子为得到称赞而努力表现,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价值是取悦别人。四是若得不到称赞,容易因放弃而失去信心。

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一要着重内在评价,肯定孩子自我能力的发挥;二要帮助孩子肯定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的贡献;三要借外在的肯定与鼓励,形成孩子内在的动力,进而培养主动负责的习惯;四要引导孩子从自我肯定中,提升自尊与自信,建构正向价值观。

教育孩子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建立温暖的亲子关系,才能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早教班,该不该上?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教班,该不该上?,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早教,顾名思义,就是一项对婴幼儿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力图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某方面的发展。

中国的早教事业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人们观念及认知上的差异,一直到本世纪初才渐渐为人们所接受。近几年,早教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特别是大中城市更是形式多样。主要有依附于幼儿园而开设的早教班,还有连锁经营的早教品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0-3岁需要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这已经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不过,宝宝该不该上早教班,家长们观点不一,有人赞赏,有人反对。

【赞赏派】

早教改变内向性格

莉莉今年两岁有余,年初,在朋友的推荐下,莉莉妈带着莉莉到了现在就读的这家早教机构试听。一向比较胆小的莉莉刚开始非常羞涩,也放不开,甚至在玩第一个游戏的时候还哭了。但随着早教老师活泼而耐心地指导,莉莉慢慢就笑了起来。在后来与小朋友一起互动的时候,莉莉也表现出乐意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意愿。一节试听课下来,莉莉妈决定就报这家机构的早教课,虽然一年的课程费并不便宜。

现在上了早教课程大概三四个月,每周只有两节课,但莉莉的性格有了明显的改变,见到人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而是会主动地与人打招呼、说再见等等。在外面如果遇到陌生的小朋友,也会自报家门,并问对方叫什么名字。此外,在和小伙伴玩的时候,莉莉更是积极地参与其中,有时候还有点领导的“范儿”,用莉莉妈妈的话说:“小家伙变化特别大,原本我还担心明年上幼儿园莉莉会不适应,现在看来,这个早教课上的我一点儿都不担心了。”

家长观点:让莉莉去早教的目的并不功利,因为莉莉一直比较胆小,上早教就是希望能锻炼她的胆量,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在上早教的这三四个月里,她的变化非常明显,很显然,与同龄孩子接触,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非常必要,而这些方式往往又是我这样的新手妈妈所缺乏的。所以,我很主张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送孩子去接受早教,百利而无一害。

语言需要提早开发

婷婷爸爸在外企上班,因此接触到更多的异域文化,对语言尤其看重。因此,婷婷两年前刚生下来时,婷婷爸爸就决定让孩子尽早接触英语的语言环境。两个月前,婷婷爸爸千挑万选,选中了一家国际知名的早教机构,除了良好的硬件,便利的交通外,他最看重的是其双语的早教环境。一个班级里配备了一名中教及外教,外教负责全英文教学,当然,除了教学之外,还会带着孩子一起做游戏,参加集体活动,而中教则起到辅助的作用,中教与外教的结合,可以保证早教效果更好。

现在两个月时间过去了,婷婷爸爸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有时候别人用外语与婷婷对话,她不一定能回答得上来,但是在家里游戏的时候,有时候会冒出一两句在早教中心学到的英语口语对话,甚至直接将早教中心的游戏搬到家里来玩,英语更是脱口而出。婷婷爸爸觉得,这就是早教的效果,未来婷婷爸爸将会把早教进行到底。

家长观点:早教早教,强调的就是个“早”字。对孩子来说,智力开发就要趁早,特别是语言开发。这个时期一过,后面再怎么培养开发都达不到早教的效果。所以,我主张让孩子早点接触语言。当前的社会强调与国际接轨,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以后想要在人群中胜出,流利的英语必不可少,所以我认为语言一定要趁早学,当然,坚持也很重要。今后,我还会为孩子选双语幼儿园。

【批评派】

教育需要尊重自然

淇淇的生日有些尴尬,碰巧在9月2日,今年9月2日刚好三周岁的他因为晚一天出生上不了幼儿园。与其他妈妈急于让孩子上幼儿园或早教中心不同的是,淇淇的妈妈讲究的是顺其自然。

其实早在生淇淇的时候,就有人提醒过淇淇妈,最好早点剖腹产,可是淇淇妈认为还是等到“瓜熟蒂落”比较好,就这样,淇淇在比预产期晚一天的时候降临了。现如今,只差一天赶不上当年的幼儿园,但淇淇妈讲究自然。白天,淇淇早晨七点半起床,吃好早饭就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中午回家吃好饭后午睡两小时,起床后吃点点心,去小区的中心花园找小朋友一起玩,傍晚五点钟再回家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吃晚饭,晚饭后和爸爸玩喜欢的游戏。淇淇每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淇淇的妈妈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淇淇这样的小孩子,最好尊重她的生长规律,上学之前该玩的就玩,上了学再学一点儿不晚”。

家长观点:人生其实是一次长跑,一开始跑得快的未必就赢。我认为,人与所有的生物一样,有自己的规律所在,所以尊重自然就是我的教育理念。更何况,即使没有接受所谓的早教,在平时和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孩子也一定会学到她这个年龄该学到的东西。我不认为把孩子放到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人一起玩就是早教,真正的教育就应该是自然的,而非人为的刻意。

亲自体会成长乐趣

小勇爸爸一下班就回家,除非有推不开的应酬,否则什么都阻挡不了他与孩子晚上的亲子时间。与其他男人不同,小勇爸爸非常细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经常抽空写育儿博客,或者到亲子论坛与同龄的家长交流。

在所有的教育中,小勇爸爸认为,再好的早教都比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他和小勇有个约定,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的时间属于小勇。这个时间段里,他会分享一天下来小勇发生了哪些事,遇到了哪些人,在倾听中其实也锻炼了小勇的叙述能力,同时也让小勇感受到爸爸的爱一直在身边。小勇还喜欢阅读,爸爸便陪他一起看书,分析故事里的人物及情节,有时候,还使用一点点小技巧让小勇重复故事的内容,以考察他的记忆力。有人觉得不如花点钱送到早教机构,但小勇爸爸却不这样认为:“有些东西是钱买不来,譬如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我更愿意亲自去体会那份快乐,而不是花钱让机构去做。”

家长观点:我中年得子,所以特别珍惜与孩子间的这份感情。其实以我家的经济实力,把他送到早教中心不是问题,但是我宁愿自己陪孩子、教孩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早教中心不能替代的,现在有不少家庭父母忙着赚钱,忽略了对孩子成长的关注,这是不对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一不可。我之所以选择用晚上的一小时陪孩子,也是希望孩子得到的爱更均衡。

【专家观点】

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营

宝宝在每个阶段应当学什么,又该发展哪方面的能力呢?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0-3岁教育的重要性,却不明确该如何施教,这恐怕是家长目前对早期教育最大的困惑。

专家指出,想要更好地开展早期教育,家长首先要具备一定科学育儿的能力,学习一定的早教知识。早教班因为在专业上的优势,的确可以提供适合宝宝年龄发展的课程,而且可作为家长学习早教知识的补充手段,家长可以学习将早教班的内容和方法延伸到家里。对于那些不知道该如何和宝宝互动,不知道如何展开教养的家长来说,通过参加早教班的课程,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启发和指导的。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营,父母才是宝宝早教最好、最重要的老师,早教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父母要把早期教育结合在宝宝平时的生活活动中,鼓励、诱导和帮助宝宝致力于自我活动以此获得实际的知识和经验,让早教融于生活之中。

在对早教内容的认识上,其实不少父母也存在误区。了解一下早期教育的相关内容,相信会对家长如何选择专业的早教班,甚至要不要宝宝上早教班之类的问题有所帮助。

早教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智力开发,早教也不是传统教育的提前。无论何种教育,都必须建立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适时的训练,这是基本的科学规律。早教内容其实非常广泛,良好性格习惯、健康情感情绪、创造力的培养等其实都是早教的重要内容,早教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有些专家还提出要把宝宝性格培养作为早教的首要任务,优先培养宝宝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性这6大性格,因为良好性格才是未来成功之母。

当然,根据每个宝宝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因材施教,敏感地捕捉宝宝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倾向,进行强化发展,也是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宝宝在音乐、语言、运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早慧倾向,如果得到有针对性和适宜的引导,很可能发展为优秀的才能。宝宝的天分倾向一旦被忽略,没有得到强化和发展,就很有可能不再出现,这样就非常可惜了。

无论如何,都不要强迫宝宝去做他不喜欢、没兴趣的事情,避免让早教走入另一个极端。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带给宝宝更多的快乐、更好的发展,是不会带给宝宝任何压力的。

大学新生入学该准备啥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