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现在已经能在马桶圈上套个小马桶圈,自己解决BB问题了。在这件事情上不但可以完全独立,还掌握得相当熟捻。

最初几年都是我端着他,好不容易会坐马桶了,我还得全程陪伴,拉的时候闻味,拉完了负责善后。什么事都一样,熟能生巧,操练的多了,也就巧了,也不用我陪了,我偶尔想去凑热闹还会被他赶出来,说妈妈我怕熏着你。擦PP也自己来,冲马桶也自己来。我就负责给洗PP。

到这个程度,中间也有个很有些复杂的过程呢!

铭上了幼儿园两年来,从没尿过床,只有一次闹肚子,拉在裤子里了,但自从那次以后,铭的大便问题就成了我的心病。

铭不到2岁就能自己尿尿,夜里也不起夜,能一觉睡到大天亮,再起来尿一大泡尿。所以上幼儿园对他尿尿方面很放心,唯一尿湿了裤子那回,也很蹊跷,只是裤子的后面湿了,前面却没湿,老师们也没发现,我去接的时候,抱起他才发现裤子有点湿,当时为了保护儿子的自尊心,还没马上问他,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关于拉屎,铭其实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大约也是2岁左右就可以自己蹲在地上拉了,但他都是在客厅里拉,而且是拉一下就挪个地方,这样大人收拾的时候就得跟着他到处跑,扯了无数的手纸满地“包包子”,拉完屎之后铭还能自己擦屁股。后来是奶奶觉得这样满世界拉屎不太象话,让这么小的孩子自己擦屁股偶尔擦的小手上都是屎也怪恶心的,所以就开始把他。我当时也没太坚持,也跟着这样做,后来孩子和大人都习惯了,铭大便的时间是比较规律的,一般是在家里开晚饭的时间,只要妈妈一动筷子,他的屎马上就来了。

上了幼儿园,因为他都晚上在家拉过了,所以也没多大的影响。但做为一个细心的妈妈,我还是找三位老师都说了这个问题。老师每天都会在门口小黑板上贴张纸,写着在幼儿园拉了大便的孩子的名字,每天的名单都不短,但铭每天都榜上无名,虽然在家拉也是一样的,但孩子的肚子哪能保证得了啊,一天在幼儿园呆十个小时,万一有情况,他自己没有单独上厕所的经验,也不太敢找老师怎么办啊,所以也请老师多盯着点他,老师们也都问了他,他都表示肥水不流外人田,一定要拉到家里才行,后来老师们也就放弃了。一直都没事,我也就没再坚持让他自己蹲着拉,还是一如既往地把着他。

但在幼儿园拉了一回,而且是非常规形式地拉了一回之后,我下决心要让训练他自己拉了,家里也没有幼儿园那条沟,只好从低做起,让他坐在自己的小马桶上,没想到,从妈妈的胳膊上转移到那小便盆上的难度超乎了妈妈的想像。

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而告终。一听说要让他自己坐盆,他就哭闹起来,但是害怕妈妈生气,还是坐在便盆上了,小嘴里面一直嘟囔着:“妈妈总让我自己拉屎,没意思,妈妈不管我了,没意思。”听听,才第一次放手,就被他说成了他妈总让他自己拉屎,后来他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越哭越委屈,好像他妈妈要把他一个人扔在荒郊野外喂大野狼了似的。其实他那亲爱的妈妈正托着腮帮子蹲在他对面花样百出地安抚和鼓励他呢。这样又哭又闹地僵持了一会儿,他就说不拉了,没屎了,说要第二天上幼儿园拉去,一听这话,妈妈就软下来了,上幼儿园拉去,那万一……,所以就向儿子妥协,要把他,结果把了半天,他也没拉出来,合着这第一次坐盆把屎都给吓回去了。

第二次让他自己坐盆,他可怜巴巴伸出一个手指头向妈妈恳求:“妈妈,你再把我最后一次,我以后都自己拉。”妈妈心里一酸,觉得这孩儿太可怜了,不就是自己拉个屎嘛,怎么就可怜成这样了,妈妈一答应他,他马上就喜笑颜开了,而且伸出了一把的手指头说:“妈妈再把我五次,”没等他说完,我就按住了他。

第三次,虽然已经是第三次了,而且已经答应了妈妈要自己拉了,铭还是哭的很厉害,还是嚷嚷着:“总是让我自己拉屎,没意思!”坐在便盆上跟屁股长了针似的,一会儿就要站起来,还要转移到大人的马桶上去,我也给他准备了小一号的马桶圈,他坐了一下就下来了,说太高了害怕。后来就坐在自己的小便盆上哭,我又给他唱歌,又给他讲笑话,他是笑一阵,哭一阵,屎是一点儿也没拉出来。后来又把便盆搬到客厅里边看儿童节目边拉,看节目倒是看的很投入,但屎还是拉不出来。看完了节目,又站起来说没屎了,还是明天到幼儿园拉去吧,我一听又急了,说还是妈妈把你吧,他马上就过来了,一上了妈妈的胳膊,马上就开始运气,使劲,马上屎就要来了,在那千钧一发的一刻,我一下把他坐在了便盆上,他已经刹不住了,只好在便盆上了,但拉完一坨以后,马上就要站起来,说拉完了,我一看,·#¥%—*·#¥,嗯,这便盆太小了。我又把他拉了一大条,这才作罢。擦完PP,铭很兴奋地跑到他爸爸那报喜:“爸爸,我自己会拉屎了!谁说我不会自己拉屎,谁敢说!”

这三次之后又是一个反复期,反复了一段,有一回,他拉屎时间我没在家,他自己就去洗手间了,自己套上小圈儿,然后踩着小凳子上去拉了一泡儿,至此以后算是会了。

zj09.com小编推荐

幼儿园应该教孩子什么?


刘女士的孩子在山东某大学读幼儿园大班。她对于该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很满意:学校开设有田野课程和生活课程。所谓田野课程,就是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学校会在春天组织孩子们到野外活动。此外,幼儿园里还设置了种植园,种植园里种着各种瓜果蔬菜,可以让孩子体验种植的乐趣。所谓生活课程,就是在班内设有生活角,有区域活动,如模拟售货员,或者让孩子包水饺,炒西红柿鸡蛋等。通过一些常见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日常知识。

其实一直以来,关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下面以健康和语言为例,幼儿园在这两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健康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语言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幼儿园到底该教孩子什么?


幼儿园到底该教孩子什么?或许,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问这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

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专家观点

多关注孩子情感和习惯培养

“过早教给幼儿知识,如同一把剪刀,将孩子想像的翅膀剪掉,使他们由天鹅变成了家鸭失去了天空,得到了池塘。”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曲虹打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幼儿教育是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孩子将来要为此付出很高的成本。

幼教专家孙毅表示,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是幼儿的权利,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就是玩,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致力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

宝宝上幼儿园前必知的规矩


时间转瞬即逝,昨日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宝宝,今天就要背着小书包开始幼儿园的独立生活了。作为妈妈是不是有几分不舍,有几分牵挂。可是更重要的是帮助宝宝提前做好准备,顺利度过入园的适应期。尤其是一下这些规矩,一定要在宝宝入园前教给小家伙们哦!

1.学会排队和等待

在幼儿园,不服从老师的分配,也不管园里的纪律,见到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上来就抢,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在“排队守秩序”一课上败下阵来的。

在家庭环境中受“独我意识”熏陶,家长一味让孩子优先,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集体环境中不容易交到朋友,团队协作上也容易一意孤行。

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立下规矩,要求他们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一家人吃饭时先到者先动筷,后来者只有“没菜吃”;早起上厕所、洗漱也是先到先得,让孩子尝尝“憋尿”等待的滋味……小小的惩罚能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还能避免自私,形成平等交往的观念。

2.做错事情要道歉

我们常常看到,年幼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衣服,除了哭闹,就是对大人拳打脚踢;大人不小心破坏了他的东西,觉得“孩子没关系,不用道歉”;因此当孩子们犯错了,也会轻易原谅他们。

专家指出,家长对犯错的孩子过于“宽容”,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没什么,反正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理了,要趁此时教育他“无论是谁,做了错事就要道歉,这样才能被大家喜欢。”与此同时,父母犯错了,也不能碍于大人面子而不跟孩子道歉。只有以身作则的父母,才能教出懂礼貌的好孩子。

3.不可以粗鲁无礼

采用暴力行为和言语恐吓,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比如把泡泡糖黏在同学的凳子上、用玩具蛇吓唬女同学、抢夺他人的玩具、说粗话打架等等,这类行为一定不可取。

早教师邓明建议: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粗俗言行,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这是不好的行为,要挨批评。”其次,大人要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如果要达到目的,有没有其他改进的措施?当孩子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大人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举一反三教给孩子处理同类型的事件,加深他对“粗野行为”的理解,学会正确应对的方式。

邓明认为,之所以将杜绝粗野行为作为学龄前孩子必学的首要规矩,是因为这是成长期的孩子在没有遇到指引前,为解决问题都会产生的原始意识。如果帮助孩子树立这一规矩,他就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成人后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4.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同样是四岁的孩子,有些吃饭、穿衣、整理书包都依赖大人,而有些孩子已经开始照顾弟弟妹妹。有些家长总是以为:孩子还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点没关系,他大一点自然会学会。当孩子今天说自己上厕所,明天要妈妈帮忙时,大人并未在意;孩子主动要求报的兴趣班,去了不到一星期就耍赖不好玩,大人也并不劝阻。儿童心理研究者陈颜认为,父母的态度,将纵容孩子习惯性地将分内的事情当“甩手掌柜”。

专家专家陈颜建议,当孩子两三岁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个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自己做的决定要承担后果。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和退却心理,父母应该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克服。长此以往,孩子会学习理清“分内事”和“分外事”,会主动接受“分内事”,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耐性的良好时机。

“我们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就怕孩子吃苦头。四五岁了还要抱在身上,出趟门几个大人包里不是吃的就是玩的,这会让孩子的概念和思维混淆,他会认为‘服务’是他应该享受的。”陈颜认为,针对容易退却、做事虎头蛇尾、爱推脱责任的孩子,一定要加强他们“自己事自己动手”的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职场竞争非常有帮助。

再见,幼儿园(上)


要离开幼儿园了!告别心爱的老师,告别好朋友,甚至还要告别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这些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是一次伤感的情感经历。

在幼儿园最后一天的最后时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是这样表现的:她在幼儿园里四处走走,看看,看完她爱玩的秋千和小木船,又跑去看她和好朋友常玩的沙坑。她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告诉妈妈她真的很伤心,因为她不能再看见她们班的夏老师了,也风不到她的好朋友了。

这是让很多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在将要结束的幼儿园生活的时候,却对幼儿园依依不舍。

因为要告别幼儿园,孩子可能会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又恢复了小时候的坏习惯。

的确,会有一些孩子在告别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父母发现这些情况后,通常会用“你上小学一年级了,是大孩子了。”这些话鼓励孩子,或者向孩子许诺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肯定安排得丰富多彩。遗憾的是,这些鼓励和许诺很可能并没有使孩子感觉好受些。成年人考虑的是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五六岁的孩子们看到的仅仅是眼前发生的事儿。即使有的孩子曾经在幼儿园里经历过转班,比如从日托转整托,但等到要上小学的时候,他还会担心他交不到新朋友,因为他知道他要到一个新的班级里,会有一个新老师。

刚入学在学校里,虽然新老师会对孩子们的每次进步都鼓励和赞赏,但是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仍然会感到自己生活中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不过令人惊奇的是,班里的孩子们之间会很快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国外的学者对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们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之间的分离几乎和母子分享的程度一样了。这是因为六岁的孩子已经清楚地知道朋友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对离开幼儿园的反应也很强烈。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离开幼儿园引起的失落感将会发展成为轻微的焦虑和沮丧。如果要求这些孩子画张自画像,或者把他们的感受画下来,他们很可能画一个残缺不全或被扭曲的小人,也可能把嘴角画得向下撇。但是,他们不会告诉父母他们的感受是这样的。因为六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表达忧虑、伤心和迷惑混合在一起的这种复杂感受,所以要求他们说出来就有些勉为其难了。这些孩子也不会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被看作一个大孩子了,不能哭,所以他们常常抑制自己,不让眼泪掉下来。那么,他们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他们是不会通过语言来向父母传达这样一个模糊的信息的。他们很可能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好争斗,不好好睡觉或吃饭,对自己喜欢的活动也失去了兴趣,还有不知什么原因又恢复了小时候的一些坏习惯,比如让大人抱着,或者吃手指头。

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和孩子一起安排一个丰富的暑假。

即使你的孩子没有伤心的明显表现,你也最好试探性地问问他。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有些孩子当他们升入高一个年级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心。因为他们不得不去面对大孩子所面对的一些问题,还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接着父母可以说明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但是不要说得过多。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被一大堆问题和建议包围着。还是看到孩子有了小小的改变,或者自己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再因势利导:“记得你第一次要在外面过夜的前一天你有多紧张和不安吗?虽然你说你不想去,但是你去了,而且过得特别高兴。第一年上学也是这样。因为你遇到的都是新的事。新的人,所以你最初的担心,但是新的东西也会给你带来许多快乐,对不对?”有了实例,就能够使孩子更加明白和接受你的建议。(转下文)

再见,幼儿园(下)

怎样接送孩子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了,接送孩子就成为家长每天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那么,怎样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呢?家长们的常见做法是:

一、遇到天气骤冷,怕孩子着凉,等天气暖和点再送。

二、孩子不肯起床,便让孩子睡个懒觉。

三、家中一有事,或来了客人,或单位组织娱乐活动等,便不送孩子上幼儿园。

四、如果孩子说:“爸爸妈妈早点接我。”父母便不顾离园时间,就早早去接。

五、按时接送孩子,让孩子感到上幼儿园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要守时、守纪律。

这些做法哪一种好?肯定的回答是第五种。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不管天冷、天热、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家长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去不去幼儿园的事情,如果经常强调客观原因不去幼儿园,会养成孩子怯懦、娇气、任性、自由散漫的不良品德和行为。这些品德和行为形成以后,对他一生都有不利影响。长大以后,他会把这些品德和行为不自觉地带到学校乃至工作中去。因此,家长要按时接送孩子,培养他的纪律性,同时也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如果家长工作忙,单位制度比较严格,那么可请家里其他人帮助接送。有条件的单位会安排“幼儿接送车”,帮助接送本单位幼儿。这样既可节省家长的时间,又让孩子上幼儿园有伴儿,从而更乐意上幼儿园。

三、对于孩子“早点来接我”的愿望,家长不能盲目满足,应养成准时接送孩子的习惯,尽量不要破坏常规。万一不能按时接送孩子,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原因,免得孩子误解。

总之,作为父母既要养成按时接送孩子的习惯,也要培养孩子每天按时入园和离园的习惯,让他觉得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要一如既往,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底,而不能退缩或半途而废。

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我会努力家长也要配合

老师名片:林安娜,11年幼师经验。

我会蹲下身来多和孩子用眼睛“说话”

今年三月份接手了一个新开的班级。全部的孩子都是新生,我也调整好心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他们适应期的哭泣。

第一周的教学主要是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和教室环境,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座位等,以玩玩具、讲故事、做游戏为主,积极鼓励正面教育,尽早地稳定幼儿的情绪,努力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把孩子送到三位完全陌生的老师手中,不光孩子有焦虑情绪,家长也有。你们最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吃饭好不好等,但这种焦虑常常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因此家长要树立一种观念:小鸟长大了,就会飞,为了让小鸟飞得高,飞得远,父母应该推他一把。既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就要让他学习独立生活。

有些家长送孩子来,孩子好好的,大人倒先哭起来了,结果弄得大人、小孩一起哭。还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后,总是不放心,不肯离去,陪着孩子玩,有的躲在窗外偷看。这样,孩子永远都无法学会独立,等到别的孩子都已适应集体生活时,你的孩子上幼儿园还要哭闹。

所以,当你们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上时,就应该以信任的心态和孩子说再见。

怎样让孩子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实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一、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孩子坐着等老师来喂,有的孩子还有比较严重的偏食挑食现象。

在家里可以试着让孩子这样做:1.吃饭时先鼓励孩子自己吃,孩子不愿吃了再喂;2.饭前不要让孩子吃零食;3.吃饭时不要让孩子离开饭桌;4.教会幼儿如何使用勺子。

二、不爱护玩具:玩具随地乱扔不会整理,并且有抢夺玩具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包办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与别人分享的经验。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孩子学习整理玩具。我们提醒他们玩具也有自己的家,我们玩好后应该把他们都送回家。对于要抢玩具的孩子,我们要求多跟孩子说,“大家一起玩好吗?”“你玩好了再给我玩好吗?”等等语言。家长平时在家也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来收拾玩具。

三、行动自由散漫:孩子刚上幼儿园,从一个自由的环境到一个相对来说有规范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比如上课或游戏时还有几个孩子随意走开,集体观念差。而且孩子们好模仿,一个走开了,后面会有很多小朋友跟着一起离开。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会在选择教学内容游戏时,多考虑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会对小朋友有一定的纪律约束。

幼儿园挑选经验大分享


虽然离幼儿园正式报名招生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家长们早已“摩拳擦掌”,有些甚至从年前就已开始做“功课”了,选幼儿园、找门道、托关系,忙得不亦乐乎。家长这样做也实属无奈,处在生育高峰期,不但入园难,现在连上托班都要“排队”。

[现场声音]

声音一:公立进不了私立也完全可以考虑

闵行区朱小姐的女儿乐乐今年3岁半。朱小姐从去年7月份就开始选择幼儿园了。起初朱小姐考虑的是公立一级幼儿园,但由于所在区公立一级幼儿园比 较少,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一所私立幼儿园。朱小姐说,她在选择的时候会考虑很多的因素,比如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情况、硬件设备、老师的态度、离家的距 离、班车情况等,相对师资,朱小姐更注重幼儿园的硬件和环境。朱小姐认为,幼儿园不是学校,只要孩子能够学会自理,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了。孩子小容易 生病,孩子多的话更加容易传染,好的环境相对会减少这种情况发生。

声音二:只钟情公立平民幼儿园

虞小姐说,自己找幼儿园并没有花很大力气,小区旁边就有一所新开不久的二级公立幼儿园,所以就给女儿多多报了名,但是要等到7月份才能正式入 学。这所幼儿园是新开的,设备、环境都还不错,老师也都比较年轻,关键是离虞小姐的家很近,接送都很方便。虞小姐说:“自己也曾考虑过私立的幼儿园,但是 价钱太贵,平均一个月最少也要2000块,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了上公立幼儿园。周围很多邻居为了能让孩子到知名的幼儿园读书,费了好大的力气。找人、托关 系,还要准备入园考试,最后还不一定可以录取,就算被录取了,可是里面不是高官的孩子,就是有钱人的孩子,老师什么时候才能照顾到自己的孩子呢?所以还是 安安稳稳上平民幼儿园的好。”

声音三:选择幼儿园性价比是硬道理

林先生的女儿只有2岁9个月,虽然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但是林先生已经开始着手找幼儿园了,并且还有一套自己的选择标准。首先,要有足够的活 动场地满足孩子的体能运动需要,学校周围的环境、噪音、空气等要达到一定的环保要求。其次,要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会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如睡 眠、排泄、盥洗等。再有就是要求老师要用游戏的方式教学,给孩子灌输的知识要中西结合。

林先生说自己考虑的是性价比,只要达标,贵一点无所谓的。现在都讲竞争,选幼儿园当然也不能马虎。目前已经有几家比较满意的,还在斟酌中,而且 好的学校也是双向的选择,所以虽然女儿还不到3岁,现在每天要学的东西还不少。林先生表示,如果不能够去满意的幼儿园的话,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反正名单 很长,总是能上一所的。

声音四: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入一级幼儿园

陈先生的宝宝今年已经到适龄入园年龄,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陈先生已经为孩子入园的事忙活了。陈先生家旁边就有一所一级幼儿园,但是“僧多粥 少”,周围符合入园条件的宝宝太多,为了以防万一,陈先生托关系提前弄到了一个入园名额,现在就等开学了。很多示范幼儿园及一级幼儿园的一些入园名额早已 内定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了。

在开学前的这几个月里,陈先生打算把宝宝送到幼托班先适应一段时间,但现在幼托班的名额极其紧缺,自己的宝宝又是插班就读,能够顺利送进去的希望十分渺茫。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陈先生决定继续托关系。

[专家建议]

解决宝宝入园难家长选择可以多元化

其实宝宝入园难主要问题在于优质教学资源不均衡,但事实上除了示范园和一级园,很多幼儿园办学都很有特色,这一点在私立幼儿园上表现得更突出和 明显。据徐汇区民办金贝贝幼儿园园长杨斐介绍,很多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都比较注重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为此,该园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语言类、英语、 思维等特色课程,从托班到大班逐步递进,通过特色课程的培养为小朋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很多小朋友入小学后在学习方面表现突出,得到家长的认可。而事实 上,由于适逢入园高峰,很多入不了理想的公立幼儿园的幼儿家长也开始考虑和认可私立幼儿园。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幼儿园的出现,以后家长的选择会越来越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