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好几个月的父母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样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扶持。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园后您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4、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希望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父母们能做得更好!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孩子入园后的教育技巧


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孩子入园后,父母要讲究教育技巧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父母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样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扶持。

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园后您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4、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希望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父母们能做得更好!

家长对孩子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宝宝入园后您必须做的三件事


您了解孩子入园后的教育技巧吗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孩子入园父母必学的教育技巧


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园后您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让宝宝更好地发展同伴交往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2、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你懂得如何鼓励孩子吗?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3、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家园积极互动,宝宝健康成长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4、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孩子为何听老师话,不听妈妈话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

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希望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父母们能做得更好!

孩子入园适应期的教育技巧


宝宝进入幼儿园是走向社会群体的第一步,对于孩子的心理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如何让孩子融入家人之外的生活乐趣之中,是父母需要做好的功课。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宝宝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对孩子、对父母、对长辈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宝宝入园后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会不会哭闹?一个个问号不停地在家长的脑中盘旋。其实不用担心,只要做好入园前准备、入园后调整,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提前做准备克服入园焦虑

“家长事前需做足准备,以最放松的、胸有成竹的状态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前几天又哭又闹,其实就是心理上难以接受上幼儿园这个事情。因此,家长需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幼儿园,预见幼儿园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宝宝3岁左右入园最好

市民张阿姨的外孙优优刚满2岁,由于张阿姨身体不好,再加上女儿工作繁忙,无力照顾优优,一家人决定,让刚满2岁的优优去上幼儿园。

8月1日,优优在张阿姨的护送下顺利入园,没有哭闹,显得很平静。一连三天,优优在学校都没有哭闹。不过,老师却反映,三天来,优优没有跟老师和同学说一句话,十分沉默。同时,优优在学校也很少吃饭、很少喝水,甚至很少上厕所。张阿姨担心优优年纪太小,很难适应幼儿园,她甚至已经向老师提出了退学的想法。张阿姨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进入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将从完完全全的游戏世界逐渐走进规律世界。经常看见入园情况不好的孩子,往往在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以及步入工作岗位时也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甚至常常会逃避现实。

一般认为,孩子3岁左右入园比较合适。一些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主要跟他的成熟度有关。如果孩子能达到以下要求就可以尝试送幼儿园:用别人理解的方式提出要求,寻求帮助;孩子和亲人分离时能比较平静,没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一般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孩子哭闹家长态度要坚决

对孩子来说,去上幼儿园是一段冒险的旅程。他们第一次离开妈妈,第一次孤身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第一次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焦虑,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对于陌生环境里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一无所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指出,孩子对于与父母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接触,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而且,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需要面临幼儿园里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孩子对入园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抵触的情绪。

王彦玲表示,与其说入园是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如说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适应。乐观的人往往容易些,所以,从小应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乐观的心态。而父母管教太严的孩子,往往交往能力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差。

家住西马金润小区的市民郑女士有一个快4岁的儿子,回忆起一年前送儿子入园的情景,至今她还心有余悸。初入园时,儿子天天哭闹不止;随后,感冒发烧不断袭来;再后来,别的孩子都上全天,自己的孩子却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上着学。直到最近,孩子才能像别人一样正常地去上学。

郑女士坦言,可能由于自己是全职妈妈的缘故,她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儿子一去上学,她的心里就像有小猫在挠似的,非常难受。“刚入园的时候,我曾经一整天待在他们学校外面,不停地眺望幼儿园,虽然什么都看不见。”

王彦玲表示,家长接送孩子时态度要坚决,切不可自行停止送孩子入园。王彦玲说,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会妨碍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一定要坚信,孩子终将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没有哪个孩子是送不进学校的。此外,从一开始上学时就不要给孩子迟到、早退、缺课找借口,一定要让孩子遵守相关的规则。

回家后注意亲子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那几天,一回家,妈妈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你开心吗?喝水没?跟小朋友玩了吗?……”专家指出,千万不要“审犯人”般的盘问孩子。

王彦玲表示,作为家长当然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关心孩子的感受,多问好的方面,不要问不好的方面。此时,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见到孩子后告诉他:“妈妈好想你,宝贝,我想亲亲你。”妈妈不用问“宝贝有没有想我”,只负责跟他亲热,告诉他,妈妈知道他很努力了。

孩子如果有极端的郁闷,不开心,反而是不愿讲出来的,逼他讲,是一种刺激。等他感觉好点,他一定愿意主动和妈妈分享。

除了亲亲抱抱,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段妈妈和孩子完全拥有对方的时间。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是要和你在一起,我对你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期望必须做点什么”。

王彦玲表示,母子沟通是一种从小需要养成的习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太小,可能还不能完全明白沟通的全部内容,但是只要坚持母子间的沟通,会在初中、高中,孩子到青春期时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孩子是一辆汽车,家长靠沟通来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防止老人产生无用感

姗姗是个3岁的小姑娘,自出生起,就由姥姥、姥爷一手带大。8月1日,姗姗开始上学,每天由姥姥、姥爷负责接送。每天早上7点半将姗姗送进幼儿园后,姥爷都会在幼儿园门口徘徊到近中午才回家。下午三四点钟,太阳正晒的时候,姗姗姥爷就已经来到幼儿园门口排队,等候孩子放学,其实孩子5点才放学。

王彦玲表示,孩子上学后,长期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也会产生焦虑和无用感等负面情绪。通常表现为,很容易对子女发脾气,闹情绪;或者对孙辈过度保护,让孩子更加依赖他们,阻碍孩子独立的发展。此时,作为子女一定要理解他们。

王彦玲建议,作为子女要提前跟老人沟通,告诉老人,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不是因为老人照顾不周。同时,子女们要安排好老人今后的生活,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爱好。

入园体检需空腹抽血

入园体检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准备之一,家长需根据幼儿园通知的体检时间带孩子前往相关的妇幼保健站。

8月7日,记者见到不少家长就带着即将入托的宝贝来到位于嘉园二里的丰台某妇幼保健站,等待体检。由于幼儿体检扎堆,承担体检项目的各科室前,都可见到家长领着孩子排队的场景,不少幼儿家长也因此发过牢骚。工作人员建议,准备入园但尚未确定幼儿园的家长,最好将孩子的体检时间提前或者推后,避开高峰时段进行入园前体检。

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孩子入园体检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不能再进食、进水,直到次日抽血前。

发生意外允许孩子情绪发泄

在幼儿园,跌倒、摔伤、碰撞等意外也容易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做好心理调整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高欣表示,伤害可以给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带来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在遭遇伤害后,孩子出现一些退缩、胆小、愤怒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应该尽量地安抚孩子,不要轻易责怪他们,要允许孩子将这些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将负面情绪发泄后,经过一段时间会自愈,他们又会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如果孩子在遭受伤害后,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回避发生伤害的场景,易受惊吓,经常做噩梦,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高欣说。

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小矛盾、小打闹。家长不要教他们打、骂等方式,不要过多地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寻找处理方式。对于天性内向、懦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到对方沟通。

关注细节预防疾病

由于环境的变化,上幼儿园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时期。疾病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帮助孩子少生病。

三大原因导致孩子易生病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上幼儿园孩子之所以老生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环境的改变,二是饮食的差异,三是集中生活容易交叉感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成为致病的那根稻草。

以孩子最常见的感冒发烧为例,许鹏飞表示,孩子会不会感冒发烧主要取决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对比,人体主要的力量是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保护上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性IGA,这个球蛋白产生于肠道淋巴样组织和扁桃体。

大便干的时候分泌性IGA就减少,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所以大便干是感冒发烧的主要诱因。此外,病原微生物生长离不开人体的鼻腔分泌物,鼻子敏感是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常见的原因,所以过敏体质的孩子也容易感冒发烧。

凉水洗脸有助控制鼻涕

流鼻涕也是孩子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许鹏飞表示,鼻涕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温度,很多孩子对环境的温度变化很敏感,冷热变化就会刺激鼻腔产生大量鼻涕,预防的办法主要靠锻炼,可以给孩子用凉水洗脸。

二是环境的过敏源,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孩子遇到较多过敏源的时候,孩子的鼻子就会过敏,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或者清除周围的过敏源,尽量选择干净整洁的幼儿园。

三是运动,部分孩子剧烈活动以后就会形成运动血管性鼻炎,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在运动以后鼻子堵或者流鼻涕的孩子,要控制运动量。

大便干燥需警惕

许鹏飞表示,很多孩子都有大便干的问题,但不是所有大便干的孩子都会发烧。大便干只是一个诱因。如果孩子大便干,周围正好有人感冒发烧,孩子同时有鼻子堵或者流黏鼻涕,孩子感冒发烧的机会就很大。

所以平时就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定时大便的习惯。长期便秘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蛋白过敏的现象。

同时,还要关注嘴里的臭味。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嘴里有臭味,说明孩子已经有细菌感染,必须给孩子多喝水。

当然,孩子会否生病还有很多因素,如果家长注意了以上常见的因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生病,但孩子生病几率会明显降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