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后4大状况:

1.想法以偏概全

幼儿园的生活,对宝贝来说是个蛮大的冲击。首先,他原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在却要在十几、二十人当中,争取老师的注意和喜爱。以前在家随便堆个积木,众亲友热烈的掌声立刻随之而来,但现在认真堆得比天高,老师却只忙著处理那两个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别的小朋友,老师就会注意到我?”孩子无法任意转换观察焦点、顾及事实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为吸引焦点就是被喜爱,于是他们开始夸大重复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为,譬如粗鲁的动作、大声说话等。回家后,爸妈反而不习惯:我那个秀气斯文的宝贝哪里去了?

2.兴致勃勃学说话

3、4岁小孩爱说话,兴致勃勃学著各种语词和声调,爸妈开车时遇到冒失鬼,随口一句“会不会开车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宝贝可能就开心地学上一百遍。上幼儿园之后,接触的人变多,学习的对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大人的口头禅,或者交流在电视听到的话语,难免会讲出几句让大人头痛的话来;即使爸妈严词厉色说“不可以”,但不久后宝贝却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词…。

这是因为宝贝不懂这些话语真正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表达“生气”的感觉,或者像谐星可以逗人发笑。除了爸妈及时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现后,这类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3.我想与众不同

3岁以上的宝贝,有别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等外表,慢慢地发展出“心理我”,他们自我介绍时会以“我能做什么”为主轴,譬如“我上中班”“我会自己穿衣服”“我喜欢骑三轮车”等。为了树立自我形象、为了彰显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展现自己很棒,宝贝插嘴或唱反调的情况便增加许多。这不是因为宝贝上幼儿园“学坏”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现。

4.适应新环境过度期

幼儿园与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们也要学习纪律。有些孩子天生气质趋避性高、适应性低,本来就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环境,所以刚上学个性变安静或变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宝贝还在摸索学习:老师讲话时要安静坐著,爸妈讲话时是不是也要?所以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现。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幼儿入园的“四个学会”标准


宝宝上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要独立生活,面对一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和集体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主持的一项近期调查主要围绕心理健康的六个维度进行: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并认为幼儿在上述六个维度上分别存在从高到低的心理问题,比如:紧张、恐惧、焦躁引发的情感脆弱、意志薄弱、自立精神差、抗挫折能力低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小学生不会自己回家,他一边走路一边数着马路旁边的电线杆,非得要到一个固定的数目才知道到家了,万一数错了就要返回到学校在从头数起。

这种情况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的确是缺乏生存能力、自立精神差的表现,但是如果把这种行为放到一个5、6岁的幼儿身上,恐怕要算他表现出较高的生存能力和探索愿望了:他的方向感已经发展的很好;走一段路还能数数,反映出其注意稳定性、记忆力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方富熹研究员提出:要按照“四个学会”的标准来开展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即:

1.学会生存:对身边(变化)的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更好的生存;

2.学会做事: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学与人打交道,学计划,学组织,学管理,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实现个人目标,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3.学会认知:即发展个体认知能力,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拓展自己的思维;

4.学会共同生活:做到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还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关心环境,参与环保,以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这“四个学会”在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又有着相应的具体要求。对幼儿而言,四个学会就意味着:

1、具有基本的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比如: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会找吃的、穿的,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街上走丢了会寻求帮助;

2、能用恰当的方式完成指定的简单任务,比如:听妈妈的话自己洗手帕、自己穿衣服,大一些的孩子应该懂得玩完了玩具自己收好,会用恰当的方式跟别的小朋友要东西玩;

3、能积极主动地或者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住、记得好。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概括。肯动脑筋,想象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

4、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不因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游戏输了不胡闹、对人有礼貌、会说礼貌用语、有同情心、能比较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

幼儿园新生入园“动”起来


新学期开始时,不少家长准备将年满三岁的幼儿送入幼儿园里学习。那么,新生入园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心理准备

增加宝宝对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熟悉感与认同感。父母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将幼儿园有趣的描述给孩子听。全家模仿幼儿园的游戏、上课情景。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

2.环境准备

提前适应环境,家长不妨在入园之前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里游览、观摩,看看教室、操场、游戏器材、花草树木,随机给孩子介绍相关知识;观看教师和小朋友的学习、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参与体验并积极评价,让孩子意识到入园学习真有趣。同时多让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园玩耍。

3.能力准备

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脱鞋袜及简单的衣服等,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4.时间准备

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5.物质准备

提前预备开学用品,与孩子一同准备并告诉孩子这些用品的名称与作用。选择一些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的衣服;软底鞋;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

日本幼儿园新生入园仪式


目的

记住老师和班级名字,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

准备

·写上班级、幼儿姓名的一览表。

·剪成樱花状的班级标记牌,各班的颜色不同。

·沙包、指偶。

活动

·幼儿入园

幼儿状态:有的幼儿拉着家长的手,高高兴兴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有的幼儿则胆怯地紧跟在家长的后面。

老师指导上的注意事项:在大门口迎接幼儿的老师要以亲切的口吻不断地说“早上好”,以消除家长和幼儿的紧张感。

·看一览表,了解所在班级的名字

幼儿状态:幼儿从家长那里知道自己的班级后,有的很高兴:“我在红色樱花班。”有的则不安地看着家长,小声地嘀咕着:“我在黄色樱花班。”

老师指导上的注意事项:可以询问幼儿在哪个班,告诉该班的标志性颜色,引导家长带领幼儿向下一个场所走。

·领标记牌

幼儿状态:在保育室(即各班的活动室)前,家长从本班老师那儿领到了写有幼儿姓名、班级的标记牌,绝大多数幼儿笑眯眯地从家长手中接过了标记牌。进入保育室后,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自己的衣帽柜等。

老师指导上的注意事项:班级老师一边看着幼儿手中的标记牌,一边与幼儿亲切对话:“XX君,早上好,你是XX色的XX班噢。”让幼儿安心。

·进入游戏室(幼儿园里面积最大的可集会的场所,类似于我国幼儿园的多功能室、小礼堂)幼儿状态:有的幼儿哭着找家长。

老师指导上的注意事项:让情绪不安的幼儿坐在后部靠近家长座位的小椅子上。

·听园长讲话

幼儿状态:听园长介绍自己班级的名字和老师的名字,有的幼儿小声地议论:“这是我哥哥的老师。”“这是小勇的老师。”也有的幼儿一脸的不安。

老师指导上的注意事项:当园长介绍到某班的某位老师时,该老师要指着胸前的标记牌亲切地说:“我也有一个和你们同样颜色的标记牌。我是XX班的XX老师,从明天开始我们一块儿做游戏吧!”

·回到保育室听老师讲话幼儿状态:幼儿有的大声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有的哭着寻找家长。

老师指导上的注意事项:老师可以允许幼儿边玩指偶、沙包;边听老师讲话。老师将幼儿的标记牌集中到一起,将自己的标记牌也放进去,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记住班级和老师的名字。

·与老师一道拍手、唱歌。

幼儿状态:有的幼儿模仿老师积极地拍手唱歌,也有的幼儿望着老师一声不吭。

老师指导上的注意事项:可走到一声不吭的幼儿身边,拉着他的小手边拍边唱。

·离园

幼儿状态:少数几个幼儿紧紧地拉着家长,大多数幼儿愉快地向老师挥手说“再见”。

老师指导上的注意事项:老师与每一位幼儿道“再见”,同时用鼓励的语气提醒幼儿明天快快乐乐地来上幼儿园。

参考事项

·入园式当天,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很多,如班级的名字、保育室的位置、放书包的地方等都需要家长告诉幼儿,以上这些仅靠一天的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醒家长不断地反复指导。

·家长及幼儿初到一个新的集体中,既有喜悦又有不安,老师要面对每一个幼儿细致入微地做好迎接工作。

·入园式的方式、年级的组成,让幼儿知道老师和班级名字的方法等,可根据各园的实际情况而定。

幼儿园宝宝必须掌握的四个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进入幼儿园的宝宝要学会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哪些自理能力是上幼儿园宝宝必须掌握的呢?

一、自己吃饭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开始自己吃饭,老师不可能给每个宝宝喂饭,如果孩子不会,“吃饭”这种简单的事情,都会引起宝宝的紧张情绪,不仅影响宝宝的健康,还会影响宝宝对幼儿园生活的认可,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会拿勺吃饭,不挑食不偏食,吃饭时要专心,并且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吃完。

二、自己入厕

由于宝宝刚入园时,会对新环境产生陌生和惧怕感,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容易造成憋尿或尿频情况,不仅增加老师的负担,还会引起宝宝的紧张情绪,从而拒绝上幼儿园,对孩子的心身伤害很大。让孩子能入厕自理,家长平时要训练孩子练习使用厕所,帮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大便习惯,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

三、自己穿衣穿鞋

到了幼儿园后,看到别的小朋友会自己穿、脱衣裤,不会穿衣的孩子内心会产生紧张甚至自卑的心理,这对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家长可先教宝宝分清衣裤的前后里外以及鞋子的左右,为宝宝做示范动作,引导孩子穿衣穿鞋,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对穿衣穿鞋的兴趣,当孩子学会了一项本领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

四、睡眠和洗漱习惯

幼儿园每天中午都有午睡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下午孩子的精力。孩子如果不能在小床上安静入睡,也会影响到别人,造成别人反感。幼儿容易被传染,所以良好的盥洗习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入园宝典


Part1入园准备篇

一、确定幼儿园。

孩子马上三岁了,在孩子入园前一年,家长需要做的是确定一个范围——我在哪里住,想把孩子往哪个幼儿园送。比如我住天心区-—侯家塘——贺龙体育场附近。那就要看看贺龙体育场附近有没我相中的幼儿园?能去的有几家?公立私立都有哪些,托费赞助费合起来再拆分一下觉得哪个更合适,离家远的再筛掉一些,最后留下4-5家幼儿园,就要您亲自去考察一下了。先去看看幼儿园的面积,硬件设施,活动区域大不大,绿化好不好,周边有没有不利于孩子学习和休息的建筑。最好能在家长接送的时候,看一看幼儿园老师对待孩子和家长的态度,顺便还能和家长聊一聊孩子平时的餐食啊、卫生啊什么的,做一个比较综合的客观评价。

最后确定下来2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趁着园所开放日的时候带着孩子去看看,看看孩子更喜欢哪个,尊重孩子的意见很重要(或者在该园放学时间,向接送孩子的家长们问问情况)。基本确定幼儿园之后,想办法和幼儿园老师,甚至园长聊一聊。看看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否一致,最终选择一家距离合适、费用适中、观念统一、孩子喜欢的幼儿园,就它了!

确定幼儿园之后,就要开始行动了。了解幼儿园的报名时间,填写报名表,基本园所的报名时间都在5-6月进行。这个时候可以有意识但别刻意的训练孩子关于面试的一些内容了。这样,8月初接到入园通知,9月底就要面试和体检了。

Part2入园适应篇

一、入园不适

每年有小朋友新入园的时候,幼儿园都是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爸爸妈妈送自己的心肝宝贝去幼儿园,宝宝哭声一片,妈妈也泪水连连,满眼都是断桥离别式的苦情戏,更有的孩子还会拒绝睡觉、不肯吃饭来表示抗议。这就是所要面临的“入园不适”,都哪些孩子容易有不适的状况发生呢?

1)包办过多。这主要指的是生活上包办过多的孩子,容易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因为面对新环境不能自理,手足无措,所以不适。

2)过于溺爱。平时都是三千宠爱于一身,六口人围着一个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当孩子到了幼儿园,失去了做焦点的感觉,一旦被要求分享或无法独占玩具和老师的时候,容易不适。

3)环境单一。是指孩子平时社交机会太少,社交能力弱,所以一下到陌生环境,很难融入大群体当中。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被孤立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敢张口求助,这种恐惧和压抑也会让孩子不适。

4)显示落差。入园之前,家长把幼儿园的蓝图绘制的太美好,把幼儿园说的像个大游乐场,而孩子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会觉得没这么好,失望之下想要回家也是正常的。所以家长在和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时候,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切忌太夸张。

二、分离焦虑

其实我们所说的入园不适,根源来自亲子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宝爸宝妈们千万别觉得孩子怎么这样:娇气、任性、没起子……你想,你初到一个新的环境,你就完全放得开吗?孩子更单纯,更直接,他不会掩饰,而且他是那么依赖你,所以他能表达出来的就是哭闹,找爸爸找妈妈。家长们一定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说焦虑的根源又是什么呢?焦虑的根源在于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对新环境心里有没有底。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这有一个入园准备金字塔,位于金字塔底端,最基础的就是——

1)生活用品

看幼儿园是否有规定统一购买被褥或生活用品,否则也要给孩子带上备用衣服、纸尿裤、小书包。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他的某一个玩具,可以先给他带上,这样让他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个精神慰藉。给孩子带去幼儿园的东西要写上名字,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一下子记住这么多东西是哪个小朋友的,这样也算我们配合老师的工作。

2)熟悉环境和“打预防针”

现在的幼儿园为了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都会开设亲子班、早教班之类的,通常在头一年的春天或寒假,家长可以提前去幼儿园问一问。如果不上亲子班,也可以带着孩子,每天花上半个小时在幼儿园门口看看,嘴里还得跟孩子念叨着:“你看小哥哥小姐姐玩的多开心呀。那个漂亮阿姨是幼儿园的老师,她带着哥哥姐姐们做游戏,滑滑梯,画画、讲故事。将来宝宝也会去,到时候你也画画游戏讲故事好不好?”孩子看久了,知道幼儿园是做什么的,幼儿园阿姨也很和蔼可亲,就不那么害怕了,等将来他自己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抗拒。

3)习惯培养

即使孩子已经入园,但他对幼儿园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一定不太适应。所以这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幼儿园,保证孩子的作息和幼儿园的一致,也就是说在家也要继续训练孩子的习惯。比如自己大小便(或学会表达),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睡午觉、自己系鞋带……尽量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金字塔的顶端,最重要的,是“决绝的心”。我们总说孩子,你怎么就不能接受幼儿园生活呢?那我想问问家长,您准备好了吗?扪心自问——您有没有下定决心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幼儿园?您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牵挂孩子的念头而跑到幼儿园去偷偷看他?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您一再犹豫,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一旦体察到这种情绪,那么他会变本加厉,一哭二闹吃定你。因为他知道你会考虑不送他去幼儿园。您觉得这样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所以,决绝的心很重要。

“决绝”这个词,看起来非常残忍。确实如此,面对自己的孩子,可爱的脸,懵懂的眼神,当他知道自己即将独自一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亲人照顾的时候,他是一定会抱住你的大腿,或嚎啕或委屈的说妈妈我不要去!这时候你心软了,说宝贝那好咱不去了,成吗?那以后小学也别上了,行吗?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这个时候必须横下心来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任。而且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做除了拉长入园适应的战线之外没有任何作用。不要等别的孩子都已经快乐的享受起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您家的孩子还在跟您进行拉锯战,家长和孩子都痛苦,对不对?

三、入园初期

孩子终于顺利的开始融接受幼儿园生活,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开始享受幼儿园、爱上幼儿园,还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幼儿园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果你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可以歇口气那你可是大错特错了。我教给大家一些小方法,可以体会一下。

1)保持冷静。保持家庭中平静的氛围,尽量降低你表现出对孩子幼儿园生活的担心和关注。比如有的妈妈可能一天没有看到孩子,接到孩子的时候马上抱着孩子说:哎呀宝宝,一天都没见找你,妈妈可想死你啦!快来然我看看,幼儿园怎么样?老师对你好吗?你们都玩什么了?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过于兴奋和关注,孩子会被你的情绪感染产生紧张情绪。其实今天只是很普通的快乐的一天,让你这么一问,立刻觉得有种奇怪的感觉。

2)忍耐、包容。继续你的耐心和包容,接受孩子的反抗并且不断地安慰他。因为终有一日孩子会在幼儿园里有好朋友,会喜欢听老师唱歌,滑滑梯……只要熬到那一日,这一关就过了。

3)作息一致。孩子周末在家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生活。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还要保证一定量的户外活动。不能因为孩子在家就让他赖床或者吃零食什么的,目的就在于不要造成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对比,因为毕竟家庭生活更安逸,一旦这样,孩子就会对家庭生活产生依赖感。等假期一过,孩子又要重新经历入园的挣扎,咱何必呢?

4)家园沟通。在这个敏感时期,家长不放心,老师对孩子不了解,所以很多时候家园沟通很重要。好在现在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随时联系。比如电话、微信等等。如果孩子一切正常,老师就不会给家长打电话的,所以家长也尽量不要问老师孩子的情况,让老师回复也不是,不回也不是,不要打乱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

5)正面引导。为什么要把他放在最后呢?因为这是一个对孩子受益终身的教育课题,而不仅仅是帮助孩子过渡入园不适的方法。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了,我要少对孩子说“不”,但是有时一火起来,“你别XX”“不许XXX”还是会脱口而出。这是因为家长的思维定势就是要否定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去教他怎么做。引导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往积极的、开放的方面去引导他的思维。

我这里有几句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仿照这种正面引导的方式和孩子聊天。

“今天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这句话是在情绪方面的积极引导。让孩子回味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欢乐。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价值观。有的孩子认为吃了肉就是开心的事,有的孩子则认为帮助了小朋友是开心的事。对于您了解自家宝贝有一定的帮助。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这样问是让孩子增强对自己的认知。只要孩子回答了,我们就要给予鼓励,但要注意,不是一味的说:“你真好,你真棒!”此类粗糙概括的形容词。如果要夸孩子,一定要夸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说:“今天我在班里帮助老师收拾了玩具。老师夸奖了我。那我们就要及时的肯定孩子的行为:对,你做的非常对。老师带着你们做游戏,很辛苦,你能帮助老师一起收玩具,这样就可以让老师多休息一下,对吗?你真是个体贴的好孩子。这样对于孩子就知道,原来这样做是体恤别人的行为,所以我做得对。而不是,我帮老师收拾了玩具我就棒,如果某天我不帮老师收拾玩具了,我就不好了吗?所以肯定孩子也是有方法的。

“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可以给妈妈讲一下吗?”

这样是帮助孩子回顾学习的一个问题。孩子会很热情的告诉你,今天我们做了手工,我们唱了歌,我们学了体操……无形中就是一个复习。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特别强调了一下,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所在,将来可以着重培养。

“什么需要我帮你的吗?”

这句话的目的在于,爸爸妈妈是非常关注你的,但是你要知道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你、辅助你。所以从潜意识上要独立起来,不要太依赖爸爸妈妈。

一些沟通的小技巧,可以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孩子不太擅长表达,你就可以用“问小不问大”的原则。比如“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可以换一种方式“今天老师都带你们学什么啦?”孩子也许回答“老师带我们读书了。”“哦?是什么内容呢?可以跟妈妈讲讲吗?”也许这样孩子就会很愿意和你交流。另外还要注意——中国的家长啊,太好为人师。家长作风严重,孩子还没容说3、4句话,家长马上就开始说教:哎呀你这样不行,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吗?……我要是孩子我就会心想,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我马上就闭上嘴,听你说教就好啦,还聊什么天呢?另外一定要注意肢体语言,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拉着小手,面带笑容,或者抱着孩子,这样的互动会让孩子很放松,而不是“妈妈在质问我”的感觉。孩子会更喜欢和你交流。

除了和孩子交流,还要和幼儿园老师保持联通。你既然把孩子都放在了幼儿园,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信任幼儿园老师,用配合的态度来协助老师管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发现什么问题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双方一起帮助孩子更好的成。最后一点更重要,就是要彼此理解。一级一类园3-4岁的师生比是1:5,5-6的是1:10左右。一天下来是很辛苦的,我们应该体谅老师的劳动,出了问题,和老师一起解决,而不是一味的认为自己孩子就完全正确,全是老师的问题,要保持同理心。

Part3学习规划篇

孩子3岁之后,上了幼儿园,就不再是0-3岁的小娃娃了,大脑发育几乎完成,大小肌肉的发展也到了一定程度,也基本具备了语言交流的能力和生活常识。我们应该有意而不刻意的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思维方式。

一、关键期

一般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大脑的重量是350g—400g,相当于成人大脑的25%,3岁的时候,相当于75%,到了6岁的时候,就95%了。13岁的时候就基本发育完全。在这期间如果如果人受到的刺激越多,那么大脑里的神经元就会链接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神经元就会粗的越多,什么意思?就是人会思维非常敏捷,记忆力好,非常聪明。

3-6岁这个阶段则是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各个方面的萌芽。比如专注力、想象力、观察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都大脑所支配的能力,最后融合为一种表象,就是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越强,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不管有多么淘气,多么不爱读书,但他依旧聪明,聪明不止体现在学习知识方面,他各个方面都会很优秀。比如适应力强,情商高,领导能力强……所以抓住孩子的大脑发育关键期,是孩子学习规划的关键。

二、八大智能

我们家长总说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除了学习条件支持之外,科学的学习规划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就从八大智能说起。

八大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识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8个方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大智能。八大智能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幼儿教育当中,所谓的潜能开发特色元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1、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

方法案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反复读,利用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加强孩子对故事的记忆。但切记不可强求他背下来。等孩子基本能复述下来的时候,我们在用手指点读,将字音和字形对应起来,这样识字的难度就降低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切不可急于求成,反而会有反效果。

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

方法案例:家务活。刷碗、扫地、拿碗筷等等。对应的数学能力分别为:分类整理、按顺序思考、一一对应等。

3、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

方法案例: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培养孩子,比如东西的大小、树的远近、近大远小、房子的高矮,目测东西的距离来进行教育。还有一种方式非常好,就是让思维能够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转变,这是思维上一个质的飞越,你会发现孩子的方向感会非常好,专注力也更强。是个什么方法呢?就是画地图。先从家里的布局开始,让孩子看床、沙发、柜子、书房卫生间的位置,再画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反之,让孩子拿着地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探险,这是从立体到平面的思维转变。大家可以让孩子试一试。

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方法案例:手指操。

5、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

方法案例:人际关系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参加团体活动,如足球、篮球等,不喜欢游泳这样的运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喜欢向别人求助,喜欢帮别人出谋划策,往往是群体中的领导者。如果孩子这方面稍弱一些,家长就要多帮助孩子创造群体环境,如团体运动、小聚会等,让他多锻炼,多表达。

7、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

方法案例:最好的增加自我认知的方法就是让他参与社会。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社会性活动。现在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如义卖报纸、各种比赛、夏令营等等。通过在社会中的成功或失败,来增强自我认知。咱们家长普遍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保护过度。但实际上放手让孩子遭受点挫折挺好的,他会知道谁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在自信和自负中找到自己的一个平衡点,人格就会慢慢健全了。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

方法案例:我的理解就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不仅能够探索,还能够在未知世界中学到新鲜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养养花种种草,养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到青山绿水间走走,大风大雨里感受一下,给孩子讲一讲什么叫做: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古老的哲学,孩子会受益匪浅。我记得摩比思维馆有一个理念说的特别好,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300万年来,从人猿进化到人类,我们的祖先从大自然中发现了科学,而今我们再将科学应用到不同领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三、教育误区

了解了八大智能,我们就可以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取长补弱,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家长请注意,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通常都有几个误区,我给列举了几项,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重硬件轻软件。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硬件,学校选最贵的,教材选最贵的,IPAD、电脑选最高配的,但老师的资质、课程的设置或是学习规划、学习的环境首先是非常重要的。

2、重名气轻自量。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幼儿园、学校、课外班的时候都会特别看重这个学校的排名和名气。但实际上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辛苦,家长吃力,极其容易造成家长的心理失衡,很容易说出:我如此这般都是为了你!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就像上有个帖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辛辛苦苦把孩子送到某名小,孩子的同学各个是精英,孩子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很严重,各个都比他强,在那孩子生存压力很大,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非常不开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与其这样,还不如选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让孩子在快乐的前提下成长,家长也会轻松很多。

3、重识字轻阅读。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孩子识字量,目的好像是为了让孩子识字后语文能够出类拔萃……其实错了,就好像计算好不能代表数学好一样,识字量也不能代表语文水平。字是什么?字是一个工具,最终的目标是要阅读。独立的字如果不从书法的角度去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字和字连接起来,做营造出来的那种意境才是语言之美。所以不仅要识字,还要阅读。

4、重学校轻家庭。有的家长在孩子上了学之后,就变成“甩手掌柜”了。孩子一有点什么事儿就找学校,其实这本末倒置了。两边都一样重要,哪边都不能偏颇,必须要学校和家庭一同努力,孩子才会成才。

5、重智育轻德育。为什么会有“熊孩子”这个词?就是因为现在的家长轻德育的结果。忽略了礼貌、规矩的教育。试想,就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你一张嘴就是骂人,动不动就打人,到人家就乱翻柜子,公共场合嬉笑打闹…这样的孩子也很难招人喜欢。多带孩子学习《弟子规》,做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天使吧!

6、重智育轻体育。孩子四岁了不会双腿跳,走着走着就摔跤,写字歪歪扭扭不成样,这其实全都是轻体育的结果。大小运动都是由大脑来支配的。足够的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的发育,让大脑反应更灵敏。而且孩子生而好动,你不让他动,不就是扼杀天性吗?让孩子动起来,回归天性吧!

7、重知识轻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轻视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一味的给孩子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等孩子用不到时立刻就忘了(比如我们的英语)。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利用他能理解的知识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激发他思考。数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数学涵盖了计算、分析、推理、空间、图形等思考方式,我们经常说理科好的人很聪明,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养成了条理清晰、归纳整理、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他们聪明,这就是思维的魅力。

宝宝入园谨记四个“早一点”


宝宝即将入园。马上要进入新的环境,如何才能更快适应呢?看看以下四个小妙招吧!

早一点认识幼儿园

家长应对幼儿园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孩子入园的细节,带孩子认识幼儿园,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

全面了解幼儿园。家长要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规模、办园特色、教师情况、作息时间、接送须知等内容。关注其中的一些细节,在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参观幼儿园环境。为了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走走,让孩子知道这就是自己要去的幼儿园。看看幼儿园里漂亮的大型玩具,看看哥哥姐姐在上面快乐游玩,让孩子产生去幼儿园的欲望。家长还可带孩子进入幼儿园参观,熟悉班级环境,让丰富的玩具、漂亮的环境设计、舒适的小床吸引孩子,减少孩子入园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浏览幼儿园网站。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建有自己的网站,栏目齐全,内容丰富。家长可以常和孩子一起浏览幼儿园的网站,欣赏幼儿园里孩子们快乐的活动画面,向孩子介绍活动的内容,告诉他们:“宝宝马上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也可以在这里看见你的照片了。”慢慢地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向往。

早一点熟悉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有诸多不同,家长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生活,逐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调整作息时间。孩子在家与在幼儿园的生活规律有所不同,例如在家孩子不想午睡,可以不睡,或晚一点睡,可在幼儿园有固定的午睡时间。家长需要了解幼儿园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使孩子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较好衔接。

培养规则意识。有些孩子在家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性强,规则意识差。入园前,家长可以提前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共同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好吃的大家分享、好玩的大家一起玩、玩具要收归等。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言行一致,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提高自理能力。家长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家里,家长通过关注孩子的动作与神情了解孩子的需求。入园前,家长可以适当延缓自己的回应,让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喝水、我要小便……当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需求时,家长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家长还要教孩子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孩子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洗手,擦嘴,穿脱鞋子和简单的衣服等。在家里,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先去尝试,要教给孩子准确的操作方法,孩子在做的时候,家长要有耐心,学会等待,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孩子自理能力强,适应新环境也就较为容易。

早一点产生安全感

孩子在家,时时刻刻都有家人陪伴左右,并得到他们的细心呵护,家人给了他们很大安全感。来到幼儿园,对老师、小朋友和环境都不熟悉,因此,家人要提前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重视第一次家访。很多幼儿园都会在幼儿入园前组织老师家访。家访是父母、孩子与老师沟通的好机会,家长要安排出时间,尽量家人都在家。家长要考虑好咨询老师的话题,要如实反映孩子的喜好、自理能力及一些特殊情况,如孩子有过敏史,过敏源是什么,孩子平时不愉快时会有攻击性行为,其他的特殊关照等。家访中,家长、老师和孩子最好一起拍摄合影,家中留几张,平时可以经常让孩子认一认,尽快熟悉自己的老师。幼儿园班级里老师也会贴一张,以便孩子入园后能看到自己和老师的照片,这样逐步让孩子产生安全感。

常和小朋友交往。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和准备一起入园的小朋友交往,让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玩具、食品,帮助他们建立友谊,成为好朋友。当孩子们来到幼儿园,找不到自己的亲人时,还能和自己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

关注特殊的孩子。对于个别特别恋家的孩子,家长要事先和老师沟通,准备一些孩子喜欢的、平时常用的物品,让他们带在身边,如有的孩子不肯独自午睡,可以让他带个喜欢的玩具,陪他一起睡,有的可以带上孩子在家午睡时盖的小毯子,让他们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早一点模拟入园情景

孩子从熟悉的环境突然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不知道如何与周围人相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帮助孩子减少负面心理,入园前,家长可以模拟入园情境,让孩子早一点适应。

模拟分离情境。早晨入园,孩子与家长分离很痛苦。家长可以创设与孩子分离的机会,让孩子与其他人在一起,也就是让孩子有与父母分离的经历。可以让他独自在小朋友家做客,逐步淡化孩子对家人的依赖性。可以把孩子交给同事,并告诉孩子过会儿来接他,家长和孩子告别时,要拥抱一下,挥挥手说再见,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暂时离开自己了。

模拟上课情境。家长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模拟上课,妈妈当老师,孩子和爸爸当小朋友,也可以让孩子当老师,让孩子产生自豪感。家长还可以利用家里的空间,创设一些与幼儿园类似的活动区域,引导孩子做一些模拟练习,如娃娃家游戏,点心店游戏等等,帮助孩子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模拟入厕情境。幼儿园的厕所蹲厕较多,部分女孩子会不适应。入园前,家长可以让孩子事先练习蹲厕,家长要解除孩子的紧张心理,告诉他们在幼儿园里蹲厕比坐厕要干净、方便,扶着小把杆很安全。入厕时,鼓励孩子自己拉裤子,当孩子成功时,及时鼓励,让他产生自信心。

入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不适应其实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家长放松心态,带着孩子一起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可以缩短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开始全新的幼儿园生活。

最全幼儿园入园宝典


Part1入园准备篇

确定幼儿园

孩子马上三岁了,在孩子入园前一年,家长需要做的是确定一个范围——我在哪里住,想把孩子往哪个幼儿园送。比如我住天心区-—侯家塘——贺龙体育场附近。那就要看看贺龙体育场附近有没我相中的幼儿园?能去的有几家?公立私立都有哪些,托费赞助费合起来再拆分一下觉得哪个更合适,离家远的再筛掉一些,最后留下4-5家幼儿园,就要您亲自去考察一下了。先去看看幼儿园的面积,硬件设施,活动区域大不大,绿化好不好,周边有没有不利于孩子学习和休息的建筑。最好能在家长接送的时候,看一看幼儿园老师对待孩子和家长的态度,顺便还能和家长聊一聊孩子平时的餐食啊、卫生啊什么的,做一个比较综合的客观评价。

最后确定下来2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趁着园所开放日的时候带着孩子去看看,看看孩子更喜欢哪个,尊重孩子的意见很重要(或者在该园放学时间,向接送孩子的家长们问问情况)。基本确定幼儿园之后,想办法和幼儿园老师,甚至园长聊一聊。看看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否一致,最终选择一家距离合适、费用适中、观念统一、孩子喜欢的幼儿园,就它了!

确定幼儿园之后,就要开始行动了。了解幼儿园的报名时间,填写报名表,基本园所的报名时间都在5-6月进行。这个时候可以有意识但别刻意的训练孩子关于面试的一些内容了。这样,8月初接到入园通知,9月底就要面试和体检了。

Part2入园适应篇

入园不适

每年有小朋友新入园的时候,幼儿园都是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爸爸妈妈送自己的心肝宝贝去幼儿园,宝宝哭声一片,妈妈也泪水连连,满眼都是断桥离别式的苦情戏,更有的孩子还会拒绝睡觉、不肯吃饭来表示抗议。这就是所要面临的“入园不适”,都哪些孩子容易有不适的状况发生呢?

1)包办过多。这主要指的是生活上包办过多的孩子,容易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因为面对新环境不能自理,手足无措,所以不适。

2)过于溺爱。平时都是三千宠爱于一身,六口人围着一个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当孩子到了幼儿园,失去了做焦点的感觉,一旦被要求分享或无法独占玩具和老师的时候,容易不适。

3)环境单一。是指孩子平时社交机会太少,社交能力弱,所以一下到陌生环境,很难融入大群体当中。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被孤立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敢张口求助,这种恐惧和压抑也会让孩子不适。

4)显示落差。入园之前,家长把幼儿园的蓝图绘制的太美好,把幼儿园说的像个大游乐场,而孩子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会觉得没这么好,失望之下想要回家也是正常的。所以家长在和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时候,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切忌太夸张。

分离焦虑

其实我们所说的入园不适,根源来自亲子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宝爸宝妈们千万别觉得孩子怎么这样:娇气、任性、没起子……你想,你初到一个新的环境,你就完全放得开吗?孩子更单纯,更直接,他不会掩饰,而且他是那么依赖你,所以他能表达出来的就是哭闹,找爸爸找妈妈。家长们一定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说焦虑的根源又是什么呢?焦虑的根源在于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对新环境心里有没有底。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这有一个入园准备金字塔,位于金字塔底端,最基础的就是——

1)生活用品

看幼儿园是否有规定统一购买被褥或生活用品,否则也要给孩子带上备用衣服、纸尿裤、小书包。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他的某一个玩具,可以先给他带上,这样让他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个精神慰藉。给孩子带去幼儿园的东西要写上名字,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一下子记住这么多东西是哪个小朋友的,这样也算我们配合老师的工作。

2)熟悉环境和“打预防针”

现在的幼儿园为了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都会开设亲子班、早教班之类的,通常在头一年的春天或寒假,家长可以提前去幼儿园问一问。如果不上亲子班,也可以带着孩子,每天花上半个小时在幼儿园门口看看,嘴里还得跟孩子念叨着:“你看小哥哥小姐姐玩的多开心呀。那个漂亮阿姨是幼儿园的老师,她带着哥哥姐姐们做游戏,滑滑梯,画画、讲故事。将来宝宝也会去,到时候你也画画游戏讲故事好不好?”孩子看久了,知道幼儿园是做什么的,幼儿园阿姨也很和蔼可亲,就不那么害怕了,等将来他自己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抗拒。

3)习惯培养

即使孩子已经入园,但他对幼儿园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一定不太适应。所以这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幼儿园,保证孩子的作息和幼儿园的一致,也就是说在家也要继续训练孩子的习惯。比如自己大小便(或学会表达),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睡午觉、自己系鞋带……尽量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金字塔的顶端,最重要的,是“决绝的心”。我们总说孩子,你怎么就不能接受幼儿园生活呢?那我想问问家长,您准备好了吗?扪心自问——您有没有下定决心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幼儿园?您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牵挂孩子的念头而跑到幼儿园去偷偷看他?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您一再犹豫,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一旦体察到这种情绪,那么他会变本加厉,一哭二闹吃定你。因为他知道你会考虑不送他去幼儿园。您觉得这样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所以,决绝的心很重要。

“决绝”这个词,看起来非常残忍。确实如此,面对自己的孩子,可爱的脸,懵懂的眼神,当他知道自己即将独自一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亲人照顾的时候,他是一定会抱住你的大腿,或嚎啕或委屈的说妈妈我不要去!这时候你心软了,说宝贝那好咱不去了,成吗?那以后小学也别上了,行吗?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这个时候必须横下心来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任。而且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做除了拉长入园适应的战线之外没有任何作用。不要等别的孩子都已经快乐的享受起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您家的孩子还在跟您进行拉锯战,家长和孩子都痛苦,对不对?

入园初期

孩子终于顺利的开始融接受幼儿园生活,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开始享受幼儿园、爱上幼儿园,还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幼儿园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果你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可以歇口气那你可是大错特错了。我教给大家一些小方法,可以体会一下。

1)保持冷静。保持家庭中平静的氛围,尽量降低你表现出对孩子幼儿园生活的担心和关注。比如有的妈妈可能一天没有看到孩子,接到孩子的时候马上抱着孩子说:哎呀宝宝,一天都没见找你,妈妈可想死你啦!快来然我看看,幼儿园怎么样?老师对你好吗?你们都玩什么了?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过于兴奋和关注,孩子会被你的情绪感染产生紧张情绪。其实今天只是很普通的快乐的一天,让你这么一问,立刻觉得有种奇怪的感觉。

2)忍耐、包容。继续你的耐心和包容,接受孩子的反抗并且不断地安慰他。因为终有一日孩子会在幼儿园里有好朋友,会喜欢听老师唱歌,滑滑梯……只要熬到那一日,这一关就过了。

3)作息一致。孩子周末在家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生活。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还要保证一定量的户外活动。不能因为孩子在家就让他赖床或者吃零食什么的,目的就在于不要造成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对比,因为毕竟家庭生活更安逸,一旦这样,孩子就会对家庭生活产生依赖感。等假期一过,孩子又要重新经历入园的挣扎,咱何必呢?

4)家园沟通。在这个敏感时期,家长不放心,老师对孩子不了解,所以很多时候家园沟通很重要。好在现在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随时联系。比如电话、微信等等。如果孩子一切正常,老师就不会给家长打电话的,所以家长也尽量不要问老师孩子的情况,让老师回复也不是,不回也不是,不要打乱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

5)正面引导。为什么要把他放在最后呢?因为这是一个对孩子受益终身的教育课题,而不仅仅是帮助孩子过渡入园不适的方法。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了,我要少对孩子说“不”,但是有时一火起来,“你别XX”“不许XXX”还是会脱口而出。这是因为家长的思维定势就是要否定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去教他怎么做。引导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往积极的、开放的方面去引导他的思维。

我这里有几句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仿照这种正面引导的方式和孩子聊天。

“今天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这句话是在情绪方面的积极引导。让孩子回味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欢乐。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价值观。有的孩子认为吃了肉就是开心的事,有的孩子则认为帮助了小朋友是开心的事。对于您了解自家宝贝有一定的帮助。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这样问是让孩子增强对自己的认知。只要孩子回答了,我们就要给予鼓励,但要注意,不是一味的说:“你真好,你真棒!”此类粗糙概括的形容词。如果要夸孩子,一定要夸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说:“今天我在班里帮助老师收拾了玩具。老师夸奖了我。那我们就要及时的肯定孩子的行为:对,你做的非常对。老师带着你们做游戏,很辛苦,你能帮助老师一起收玩具,这样就可以让老师多休息一下,对吗?你真是个体贴的好孩子。这样对于孩子就知道,原来这样做是体恤别人的行为,所以我做得对。而不是,我帮老师收拾了玩具我就棒,如果某天我不帮老师收拾玩具了,我就不好了吗?所以肯定孩子也是有方法的。

“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可以给妈妈讲一下吗?”

这样是帮助孩子回顾学习的一个问题。孩子会很热情的告诉你,今天我们做了手工,我们唱了歌,我们学了体操……无形中就是一个复习。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特别强调了一下,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所在,将来可以着重培养。

“什么需要我帮你的吗?”

这句话的目的在于,爸爸妈妈是非常关注你的,但是你要知道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你、辅助你。所以从潜意识上要独立起来,不要太依赖爸爸妈妈。

一些沟通的小技巧,可以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孩子不太擅长表达,你就可以用“问小不问大”的原则。比如“今天有什么好的收获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可以换一种方式“今天老师都带你们学什么啦?”孩子也许回答“老师带我们读书了。”“哦?是什么内容呢?可以跟妈妈讲讲吗?”也许这样孩子就会很愿意和你交流。另外还要注意——中国的家长啊,太好为人师。家长作风严重,孩子还没容说3、4句话,家长马上就开始说教:哎呀你这样不行,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吗?……我要是孩子我就会心想,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我马上就闭上嘴,听你说教就好啦,还聊什么天呢?另外一定要注意肢体语言,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拉着小手,面带笑容,或者抱着孩子,这样的互动会让孩子很放松,而不是“妈妈在质问我”的感觉。孩子会更喜欢和你交流。

除了和孩子交流,还要和幼儿园老师保持联通。你既然把孩子都放在了幼儿园,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信任幼儿园老师,用配合的态度来协助老师管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发现什么问题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双方一起帮助孩子更好的成。最后一点更重要,就是要彼此理解。一级一类园3-4岁的师生比是1:5,5-6的是1:10左右。一天下来是很辛苦的,我们应该体谅老师的劳动,出了问题,和老师一起解决,而不是一味的认为自己孩子就完全正确,全是老师的问题,要保持同理心。

Part3学习规划篇

孩子3岁之后,上了幼儿园,就不再是0-3岁的小娃娃了,大脑发育几乎完成,大小肌肉的发展也到了一定程度,也基本具备了语言交流的能力和生活常识。我们应该有意而不刻意的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思维方式。

1

关键期

一般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大脑的重量是350g—400g,相当于成人大脑的25%,3岁的时候,相当于75%,到了6岁的时候,就95%了。13岁的时候就基本发育完全。在这期间如果如果人受到的刺激越多,那么大脑里的神经元就会链接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神经元就会粗的越多,什么意思?就是人会思维非常敏捷,记忆力好,非常聪明。

2

八大智能

我们家长总说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除了学习条件支持之外,科学的学习规划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就从八大智能说起。

八大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识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8个方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大智能。八大智能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幼儿教育当中,所谓的潜能开发特色元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1、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

方法案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反复读,利用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加强孩子对故事的记忆。但切记不可强求他背下来。等孩子基本能复述下来的时候,我们在用手指点读,将字音和字形对应起来,这样识字的难度就降低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切不可急于求成,反而会有反效果。

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

方法案例:家务活。刷碗、扫地、拿碗筷等等。对应的数学能力分别为:分类整理、按顺序思考、一一对应等。

3、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

方法案例: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培养孩子,比如东西的大小、树的远近、近大远小、房子的高矮,目测东西的距离来进行教育。还有一种方式非常好,就是让思维能够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转变,这是思维上一个质的飞越,你会发现孩子的方向感会非常好,专注力也更强。是个什么方法呢?就是画地图。先从家里的布局开始,让孩子看床、沙发、柜子、书房卫生间的位置,再画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反之,让孩子拿着地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探险,这是从立体到平面的思维转变。大家可以让孩子试一试。

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5、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

方法案例:人际关系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参加团体活动,如足球、篮球等,不喜欢游泳这样的运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喜欢向别人求助,喜欢帮别人出谋划策,往往是群体中的领导者。如果孩子这方面稍弱一些,家长就要多帮助孩子创造群体环境,如团体运动、小聚会等,让他多锻炼,多表达。

7、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

方法案例:最好的增加自我认知的方法就是让他参与社会。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社会性活动。现在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如义卖报纸、各种比赛、夏令营等等。通过在社会中的成功或失败,来增强自我认知。咱们家长普遍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保护过度。但实际上放手让孩子遭受点挫折挺好的,他会知道谁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在自信和自负中找到自己的一个平衡点,人格就会慢慢健全了。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

方法案例:我的理解就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不仅能够探索,还能够在未知世界中学到新鲜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养养花种种草,养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到青山绿水间走走,大风大雨里感受一下,给孩子讲一讲什么叫做: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古老的哲学,孩子会受益匪浅。我记得摩比思维馆有一个理念说的特别好,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300万年来,从人猿进化到人类,我们的祖先从大自然中发现了科学,而今我们再将科学应用到不同领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3

教育误区

了解了八大智能,我们就可以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取长补弱,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家长请注意,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通常都有几个误区,我给列举了几项,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重硬件轻软件。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硬件,学校选最贵的,教材选最贵的,IPAD、电脑选最高配的,但老师的资质、课程的设置或是学习规划、学习的环境首先是非常重要的。

2、重名气轻自量。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幼儿园、学校、课外班的时候都会特别看重这个学校的排名和名气。但实际上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辛苦,家长吃力,极其容易造成家长的心理失衡,很容易说出:我如此这般都是为了你!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就像上有个帖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辛辛苦苦把孩子送到某名小,孩子的同学各个是精英,孩子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很严重,各个都比他强,在那孩子生存压力很大,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非常不开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与其这样,还不如选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让孩子在快乐的前提下成长,家长也会轻松很多。

3、重识字轻阅读。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孩子识字量,目的好像是为了让孩子识字后语文能够出类拔萃……其实错了,就好像计算好不能代表数学好一样,识字量也不能代表语文水平。字是什么?字是一个工具,最终的目标是要阅读。独立的字如果不从书法的角度去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字和字连接起来,做营造出来的那种意境才是语言之美。所以不仅要识字,还要阅读。

4、重学校轻家庭。有的家长在孩子上了学之后,就变成“甩手掌柜”了。孩子一有点什么事儿就找学校,其实这本末倒置了。两边都一样重要,哪边都不能偏颇,必须要学校和家庭一同努力,孩子才会成才。

5、重智育轻德育。为什么会有“熊孩子”这个词?就是因为现在的家长轻德育的结果。忽略了礼貌、规矩的教育。试想,就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你一张嘴就是骂人,动不动就打人,到人家就乱翻柜子,公共场合嬉笑打闹…这样的孩子也很难招人喜欢。多带孩子学习《弟子规》,做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天使吧!

6、重智育轻体育。孩子四岁了不会双腿跳,走着走着就摔跤,写字歪歪扭扭不成样,这其实全都是轻体育的结果。大小运动都是由大脑来支配的。足够的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的发育,让大脑反应更灵敏。而且孩子生而好动,你不让他动,不就是扼杀天性吗?让孩子动起来,回归天性吧!

7、重知识轻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轻视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一味的给孩子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等孩子用不到时立刻就忘了(比如我们的英语)。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利用他能理解的知识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激发他思考。数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数学涵盖了计算、分析、推理、空间、图形等思考方式,我们经常说理科好的人很聪明,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养成了条理清晰、归纳整理、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他们聪明,这就是思维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