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条件非常完备的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无疑成为每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心中的头等大事。可是面对林林总总的幼儿园该如何选择就成了头等大事。在这里专门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学者及家长们的建议提供给大家,打算送孩子入托的家长们不妨仔细关注。

首先园址应设在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活动室要具备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色调柔和三大条件,桌椅要适合幼儿高矮,桌椅的角最好用圆的,质料要坚固耐用。活动室以生动、可爱、多变化为原则,并且注意游戏场所的安全性,最好以木地板或地毯为佳,避免水泥地和打蜡的地面。玩具设备器械等以启发性大、危险性小为宜,最好有防护装备,以保护幼儿的安全。

为符合孩子喜爱活动的特性,幼儿园的空间要宽阔,能让孩子尽情地跑跳玩耍,此外,消防设备、饮水、用电安全也是家长要注意的。当然小细节也是不错的评量点,孩子饮水用的杯子有没有污垢、毛巾干不干净、教室里有没有幼儿的作品、玩具是否够幼儿使用都应注意。图书、教具的陈列最好是采用开放式,方便幼儿拿取,顺便看看孩子对这些用品是否能自由使用,有没有受到限制。另外还可以特意选择午餐时间实地考察一下幼儿吃饭时饭菜的品质如何,是否搭配合理,是否适合宝宝进食,孩子的饮食习惯如何,孩子是否心情愉悦及满足感如何等。

其次教学方面也尤为重要,幼儿教育是一种学前教育,所以有些幼儿园让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写字读书,那真是抹杀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太早地开始课堂教学会造成幼儿的反感,而且会伤害到幼儿的手腕肌肉,有的幼儿因为在幼儿园已经学了一年级的课程,产生“我都会了”的心理,上了小学反而不好好学习。幼儿园教学应区别于学校教学,注重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达到德、智、体的兼顾,认字不应占教学的主导地位。

另外幼儿园是否注重幼儿的个性化教育,是否能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来因材施教,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幼儿园对教育课程的安排是不是符合教育部门的规定,是不是有自己的独特教育内容和方式,在一些课程中有哪些科研成果,这都是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准。家长对幼儿园所有教学和游戏、生活方面的安排说明一定要清楚,从中可以了解一个幼儿园的总体实力。对于班容量,教育部门都有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不得超过30人。在选择幼儿园时,家长一定要问清楚每班招生人数,如果班容量过大,老师照顾不过来,最好主动放弃。家长咨询时还可以了解一下幼儿园的师生比例,作为参考依据。

再就是教师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敬业,而且要专业,要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和理念,善于和孩子、家长交流,不断提升家庭的教育功能。有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精神。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一定要仔细地考察幼儿园的师资队伍,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启蒙教育,没有好教师,让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很多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会邀请家长到园内参观,家长可以从教师是否和蔼可亲,言谈有礼,便可略知教师素质。如果在育儿方面有什么问题,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跟老师交流,一方面解疑释惑,另一方面也可了解老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问问往届小朋友的家长。

选择幼儿园还要顾及所选择的幼儿园是否近便是否近便,这样不至于耗费家长和孩子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找一个离家比较近的幼儿园,不仅方便家长接送,每天早起孩子也不至于特别紧张,尤其是冬天,如果幼儿园离家太远,很多孩子要早起不说,到了幼儿园往往带着一肚子凉气吃早饭,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家园共育也很关键。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地联系,才能了解幼儿的个性及真正的生活情形,从而进行正确指导。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情形及问题,可以从旁协助老师。可以采用宝宝手册、家庭拜访等形式,设施配备较好的幼儿园一般会定期拍摄幼儿一天的学习活动情况视频通过网络传输给家长,家长可以更全面、直观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全过程。家庭、幼儿园的同方向、同步调前进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老师和家长交流越多,双方对孩子的了解就越深入,双方就可以共同指导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要了解家园联系的形式有哪些,何时开展活动,家长如何参与等等问题。

不宜选择的幼儿园

1.幼儿老师没有足够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幼儿园;

2.不能给幼儿提供充足游戏空间的幼儿园;

3.单纯追求赢利为目的的幼儿园;

4.对幼儿要求严苛的幼儿园;

5.管理不规范的幼儿园。

精选阅读

如何选择好的幼儿园?


孩子不上幼儿园行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最好还是上幼儿园。孩子在家即使有职业妈妈,甚至家庭教师的陪伴,但单纯的家庭教育还是具有自身不可抗拒的局限性。一是孩子在家地位特殊,没有同龄人竞争、做伴,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性。二是妈妈(或者老人、阿姨)一个人(或几个人)照顾一个孩子,未免太细致、太周到,本该由孩子自己来做的事情,全由妈妈代劳了,影响了孩子自身能力的培养。三是孩子每天就和几个最亲、最疼他的人待在一起,交往范围有限,势必影响他与外人打交道的能力。四是妈妈(或家庭教师)与幼儿园里受过专门训练的经验丰富、能歌善舞的幼儿老师相比还是有所不同。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进入集体,融入集体,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应该是最为有利的。

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合适呢?不是迫不得已,最好别让三岁前的孩子提前上幼儿园。

幼儿园的老师再好,毕竟是外人,不可能与孩子建立血肉亲情。幼儿园的阿姨照料婴儿,跟养殖场的饲养员照料牲畜有些类似——穿衣、喂饭、洗澡、换尿片……都是一气呵成。虽然她们的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比妈妈的动作还规范、标准,但是她们的每个动作都是机械操作,不带多少感情色彩,不能给予孩子心灵、情感的启迪与慰藉;不像妈妈照料自己的孩子,边说边做边亲吻,连给孩子收拾粪便都有说不完的话,传不完的情。

三岁以前的孩子,正是与父母、亲人待在一起,建立骨肉亲情的关键期;只有躺在父母的怀抱里,听着父母的声音,闻着父母的气息,感受着父母的亲吻爱抚,孩子才有被爱、被接纳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如果孩子早早地就被迫离开父母,去过一种机械化的生活,那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创伤,像个弃儿漂泊在外,体会不到家的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

家是孩子的心灵港湾,父母是孩子的情感依托。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家的概念,没有骨肉亲情的滋养,等孩子长大后,梦中的景物都是飘浮不定的,遇着困难、挫折,心无所依、情无所托,很容易陷入情感危机、信任危机。并且,有了危机,不知向谁诉说,不知往哪儿排遣,只能闷在心里,使自己的危机越陷越深,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结局。所以,三岁前的孩子,最好与父母、家人待在一起,享受家庭的温暖。

孩子三岁了,能自己大小便,自理能力增强了,走出家门的欲望强烈了,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事了。

到底送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合适呢?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最好别送全托幼儿园——两三岁的孩子,还处在恋父恋母期,一下就与父母全天候分离,晚上见不到父母,会有被抛弃的感觉,这将拉大亲子的距离,影响以后的教育。所以,送个日托幼儿园,对孩子、大人都是有利的。

怎么选择幼儿园呢,是不是越贵、越超前的幼儿园越好呢?当然不是。一些新建的幼儿园,贵得离谱,喊的口号也离谱。一些富裕家庭,以为贵的、超前的、培养超常儿童的幼儿园,就是好的幼儿园。其实,贵不等于好,学历高、喝过洋墨水的老师,不一定都是好老师;就是好老师,也有与环境、他人磨合的过程。新建的幼儿园,要招聘、培训新教师,要负担房屋租赁费、装修费、设施购置费、场地维护费等等,办学成本比老幼儿园高得多,但办学质量不一定就比老幼儿园好。口碑好、环境好的老幼儿园,老师都是有经验的老师,管理员都是有经验的管理员,他们深谙幼儿生理、心理成长规律,不会拿孩子做实验,不会空喊一些时髦的、诱人的口号,他们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有根有据、有条不紊,把孩子交给他们能够放心。

有些家长,觉得现在的外语很吃香,花高价、走远路也要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如果父母有外语基础,在家能跟孩子用外语交流,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父母对外语一窍不通,不能在家帮助孩子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不过是流于形式。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就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简单的动脑动手能力的地方。在这里,孩子能学些文明礼仪、生活常识,学些儿歌、做游戏、讲故事、歌舞、手工制作,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锻炼锻炼身体,长长见识就足够了。幼儿园不是学书本知识的地方,不能赋予幼儿园太多的学习功能,早早地就让孩子进入正襟危坐的学习状态,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反而不利。

幼儿园的孩子,学是玩,玩也是学,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个时候,最活跃、最会玩、最能玩的孩子,就是最聪明、最能干、最有本事的孩子。好的幼儿园老师,就是带着孩子玩,在玩中教孩子学知识、学礼仪、学本领、学做人,孩子仿佛什么都没学,却学的是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好东西大家分享、排队洗手、取东西、不能称王称霸、不能扰乱游戏规则、做事要完整有条理、公平竞争、不怕失败、失败再来等等,都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的行为准则。

一些家长,盲目信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就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超常儿童培训基地、神童园地等等,以为智力开发早,文化课学得早,各种技能技巧练得早,就能一招“先”吃遍天。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片面的。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正因过程漫长,才使孩子具有无限充足的发展后劲。如果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过早开发、过快开发、过度开发,会使孩子的身心遭遇一场劫难——人未老心先老、事未成体已衰。

什么样的幼儿园不能上?可以肯定地说:凡是注重知识灌输、技能培训的幼儿园,都是不懂行、不入流、不能上的幼儿园。表面看来,那里的孩子本事不小,学的知识不少,走在了别的孩子前面,其实,那只是一种假象——孩子不知知识的来源,不知知识的结构、关系,不知怎么去获取知识,孩子学些不能理解、不能消化、不能运用的死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学得多,忘得也多,还不如那些玩得多、玩得好的孩子,能开动脑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孩子的早教问题上,不能只看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学了多少,而要看孩子在幼儿园过得怎样,与老师、小朋友的关系处得怎样,都有哪些新变化?孩子都在想什么、做什么?都对什么感兴趣?好的幼儿园,不会给孩子灌输很多的知识,而是给孩子提供条件,提供机会,提供帮助,让孩子自己去学,自己去悟,自己动手去做。省略孩子自己观察、自己琢磨、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一来就让孩子跟着学,这样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样的老师最多不过培养一些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照抄照搬别人东西的匠人、艺人,而不能培养一些具有独特思想、独特见解、独特感悟、独特表现力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孩子越小,越不能送到这样知识性、技能性很强的幼儿园。

除非孩子在某个方面有着特别的天赋、才能,比如,体育天赋、舞台天赋……需要特别的培养、训练,错过时间,就错过了最佳培养期;只有这类孩子,才需送专门的幼儿园,接受专门的训练。绝大多数孩子,最好还是就近选个好的幼儿园,广泛学习,广泛参与,广泛运动,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雄厚的思想、体能、生活和学习基础。

如何让内向孩子适应幼儿园?


网友疑问1:我小孩四岁上中班了,以前是在家里上的,现带到南京上了一个月了,可老师反映他在学校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谈,还有点喜欢打小报告,比如某某小朋友掉饭粒了什么的,怎么办呀?

网友疑问2:本想让宝宝和小伙伴一起开开心心地玩,可是宝宝却不愿加入到玩耍着的小朋友们中间去,只想自己在旁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玩,或者是只粘着爸妈玩,爸妈感到很无奈,

原因解析:

1.气质使然or一次创伤

先天胆小、谨慎、性格内向的宝宝会自觉表现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为,他在与人交往时容易退缩。这点气质决定,实在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但是如果是一段时间对自己不够自信、经常说“我不会”或“我不行”的宝宝也可能会不合群,这二者注意区分。

2.父母阴影or亲子关系不良

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比较内向退缩,不爱与人交往,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宝宝“学而时习之”就是人之常情了。当然,如果你对宝宝过度保护或者撒手不管,造成宝宝的依恋或者安全感极度缺乏,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会比较紧张而出现交友退缩现象,所以宝宝不合群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3、老师不理or难觅知音

那些被老师忽视、冷漠的宝宝,经常处于压抑、孤独中,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集体归属感,对老师、同伴及他人失去兴趣,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变得退缩。小伙伴是宝宝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一个有好朋友的宝宝会在交往中学会与朋友交流,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强,朋友会越来越多,走到哪里都不会害怕。而一个没有朋友或者总是在同伴交往中受欺负的宝宝则会越来越封闭和退缩。

教养方法:

策略1:为宝宝酿造自信

对于害羞、内向的宝宝,多鼓励他,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对宝宝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参与宝宝的成长过程,和宝宝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对宝宝提出具体的合理的要求,要积极满足并加强指导,帮助宝宝实现目标,增强他的自信心。

策略2:机会加技巧培养“外交家”

婴儿期的宝宝就已经会主动与其他宝宝交流,他会盯着对方看、朝对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吸引对方注意。一岁左右,宝宝就出现同伴交往行为,如微笑、打手势、彼此互相模仿对方的行为等。这些都是最初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对后来的社会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多带宝宝走出家门,给宝宝创造多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宝宝的人际交往圈,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

帮助宝宝选择合适的小伙伴。经常带宝宝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宝宝与人交往,使宝宝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策略3:老师作用不可小瞧

年龄越小的宝宝,老师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宝宝已经上了幼儿园,那就要注意观察宝宝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良性的、积极的。

一旦发现宝宝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幼儿园,就要积极地与老师沟通交流,使老师多注意宝宝,鼓励宝宝,并指导宝宝的社会交往行为,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这样,宝宝才会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幼儿园,变得不再退缩了。

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


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当孩子走进幼儿园时,也就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这段期间,孩子难免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时老师就要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让孩子尽快的习惯这个大集体,感受下集体的温暖!

幼儿入园前一天还生活在熟悉温暖的家庭中,受到一家人的宠爱,而到幼儿园后,却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及素不相识的老师,一切都难以接受。所以幼儿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甚至害怕的情绪。并且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等。所以怎样才能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又应当如何去引导孩子稳定孩子们的情绪呢?这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觉得对待不同的新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而且我发现新生大致分三种类型:依恋型、抗拒型、新奇型。

入园指导依恋型的孩子在家里一般非常的粘人,而到幼儿园以后没有了依靠,往往会选择第一个去迎接他的老师作为他的依恋对象,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我们老师要让他认识到我们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他的亲人,可以给他依靠并能保护他。

仔仔小朋友刚入园时,一直跟着第一个去迎接他的老师,不愿意参加任何日常活动,于是其他老师就亲切地拉拉他的小手,跟他聊天,喂他吃饭等等。让他感受到老师妈妈般的温暖。一天下来,老师们基本得到了仔仔的信任。但对于这类的孩子老师也不能一味的安抚,在他情绪相对稳定后,老师应多引导他与其他小朋友接触,通过一些游戏活动融入到小朋友的圈子里去。因为一直粘着老师对他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很不利,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应懂得放手。

抗拒型的孩子性格相对都是比较倔的,对他们空洞的讲道理往往是行不通的,而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找到一个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

萱萱从小由保姆带大,什么事情都依她,比较娇惯。来园后天天哭,老师抱她就躲开,跟她讲道理她就跟你烦,嘴巴里不停的念“妈妈来接,阿姨来接~~~~~~~”,不吃东西也不喝水。有一天我看她实在哭得渴了,就倒了杯水给她喝,她不肯喝,于是我就说:“妈妈喜欢喝水的小朋友”,于是她就勉强地喝了一口,边喝边说:“喝光了妈妈就来了”。于是我就顺着她说:“对”。就在这她说我哄的过程中,一杯水喝光了。吃饭的时候,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哄她吃了饭,虽然没有吃光,但总也吃了一些。暂时答应孩子的要求是对孩子的慰籍,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时间观念还没有建立,在一个个的慰藉中,孩子会在满怀希望的过程中渡过在幼儿园的一天。从而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当然我们老师要对他们的进步及时作出鼓励和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也要及时的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家里多给孩子讲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好玩的故事等等。还有就是新奇型的孩子了,这类孩子往往刚入园的前几天不哭不闹,反而很开心地玩玩具,也很愿意参加日常活动。但是老师切不可以为没哭没闹就“万事大吉”了,而要积极主动地去亲近他们,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并引导他们认识新伙伴,进而加入到同伴的集体活动中。不然,一但他的新鲜劲过去了反而会哭的更厉害。

川川小朋友性格开朗,颇有些小男子汉的味道。一来幼儿园,看到到处都是玩具开心地到处翻到处跑,并且高兴地跟奶奶说再见。我们一边陪他玩一边跟他聊天培养感情,一会儿又拉着他的小手跟大家一起进行游戏。开饭的时候又跟他介绍幼儿园的饭菜。在他对某样东西失去兴趣情绪开始波动时,我们通过手偶讲故事给他听、或者给他介绍新玩具及时的转移了他的注意力。让他继续对幼儿园产生好奇,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川川产生了对幼儿园的好感,情绪也一步步地趋向稳定。

做为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孩子学习东西,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样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爱,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如何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孩子背上小书包,走入了幼儿园。这个时候,妈妈有多么不舍,宝宝也有多少不情愿。可是,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阶段,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妈妈在处理孩子入园问题时,总是不够果断,不够坚决,所以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以,妈妈们一定要避免以下事件的发生,因为,它们只会加剧孩子入园的焦虑,不利于孩子顺利入园。

一、妈妈过于担心和焦虑

孩子是敏感的,是聪慧的。他们可以感受大人的情绪。你悲伤时,他们也悲伤,你焦虑时,他们也焦虑。所以,妈妈过于担心孩子的吃饭,午睡,小孩子之间的争吵,孩子是否受欺负等情况,会把这种不好的情绪传染给你的孩子,让他们也跟着焦虑和不安,从而让他们不能在幼儿园安心生活,这样会导致孩子适应较慢。

正确做法:充满信心,不要质疑。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相信孩子的处事能力,相信他们的自理能力。如果不是很放心,应该事先进行训练,这样做到胸有成竹,也不会造成内心的恐慌。

二、家人送宝宝入园,偷偷走掉

很多家长在起初送孩子入院时,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趁着孩子不注意就偷偷走掉。他们认为这样做会减少孩子哭闹的机会。岂不知,这样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他们认为,爸爸妈妈和家人不要他了,他们会因此更加畏惧来幼儿园,更加依恋父母和家人,这样造成孩子入园更加困难,无法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正确做法:轻轻的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爸爸妈妈上班了,宝宝听老师的话,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睡个午觉后,妈妈就来接你了。妈妈保证,我们拉钩吧。”孩子听到了爸妈的承诺,他们会欣然接受,更为安心。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和亲人是会来的,不是不要他们了。他们会耐心的等待,这样做比偷着走掉效果好很多。

三、事无巨细,每天向教师询问情况

作为父母,咨询孩子的情况是正常的。起初,每天打个电话向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孩子调整心情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然而,过犹不及。尽量不要过多的咨询孩子的情况,每天一个电话,过于关注。如果有事情,老师和阿姨自然会给你电话的。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所以,尽量不要事无巨细的每天打电话唠叨,这样会引起教师的反感。

四、上幼儿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孩子一开始读幼儿园一定会上火感冒,这是难免的 。如果生病了,在家休息几天。如果好了,就尽快送孩子去幼儿园。更不要因为小孩子哭闹而心软,不送孩子去幼儿园。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加长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时间。

综上所述,想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还是要尽量避免以上的几种做法的。只有妈妈放心,孩子才可以安心。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相信,宝宝很快就会适应幼儿园生活。

如何让内向宝宝适应幼儿园


如何让内向宝宝适应幼儿园

孩子本应该是和伙伴一起玩得废寝忘食的,但是独生子女和邻里不相往来,让很多孩子习惯一个人的童年,一旦接触到其他孩子,却变得呆若木鸡,不知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玩,这可令一些父母着急上火。

网友xing0924:我小孩四岁上中班了,以前是在家里上的,现带到南京上了一个月了,可老师反映他在学校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谈,还有点喜欢打小报告,比如某某小朋友掉饭粒了什么的,怎么办呀?

网友famami:本想让宝宝和小伙伴一起开开心心地玩,可是宝宝却不愿加入到玩耍着的小朋友们中间去,只想自己在旁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玩,或者是只粘着爸妈玩,爸妈感到很无奈,

【原因解析】

1.气质使然or一次创伤

先天胆小、谨慎、性格内向的宝宝会自觉表现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为,他在与人交往时容易退缩。这点气质决定,实在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但是如果是一段时间对自己不够自信、经常说“我不会”或“我不行”的宝宝也可能会不合群,这二者注意区分。

2.父母阴影or亲子关系不良

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比较内向退缩,不爱与人交往,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宝宝“学而时习之”就是人之常情了。当然,如果你对宝宝过度保护或者撒手不管,造成宝宝的依恋或者安全感极度缺乏,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会比较紧张而出现交友退缩现象,所以宝宝不合群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3、老师不理or难觅知音

那些被老师忽视、冷漠的宝宝,经常处于压抑、孤独中,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集体归属感,对老师、同伴及他人失去兴趣,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变得退缩。小伙伴是宝宝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一个有好朋友的宝宝会在交往中学会与朋友交流,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强,朋友会越来越多,走到哪里都不会害怕。而一个没有朋友或者总是在同伴交往中受欺负的宝宝则会越来越封闭和退缩。

【教养方法】

策略1:为宝宝酿造自信

对于害羞、内向的宝宝,多鼓励他,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对宝宝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参与宝宝的成长过程,和宝宝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对宝宝提出具体的合理的要求,要积极满足并加强指导,帮助宝宝实现目标,增强他的自信心。

策略2:机会加技巧培养“外交家”

婴儿期的宝宝就已经会主动与其他宝宝交流,他会盯着对方看、朝对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吸引对方注意。一岁左右,宝宝就出现同伴交往行为,如微笑、打手势、彼此互相模仿对方的行为等。这些都是最初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对后来的社会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多带宝宝走出家门,给宝宝创造多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宝宝的人际交往圈,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

帮助宝宝选择合适的小伙伴。经常带宝宝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宝宝与人交往,使宝宝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策略3:老师作用不可小瞧

年龄越小的宝宝,老师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宝宝已经上了幼儿园,那就要注意观察宝宝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良性的、积极的。

一旦发现宝宝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幼儿园,就要积极地与老师沟通交流,使老师多注意宝宝,鼓励宝宝,并指导宝宝的社会交往行为,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这样,宝宝才会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幼儿园,变得不再退缩了。

如何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宝宝上幼儿园都是一件大事,而宝宝是否喜欢上幼儿园更是一件让许多人头痛的事。那么,如何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呢?张女士有一番好经验。

儿子呱呱两岁七个月,幼儿园“园龄”已近四个月。送儿子入园时正值夏季,天气燥热。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们要准备些降火药,说刚入园的宝宝多因“火”大而生病。并一再告诫:任由他撕心裂肺地哭,拳打脚踢地闹,你都要“岿然不动”;不论抱着,扛着,只要送到,就是胜利。为此,我们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入园前的一个月里,每天下午抱他去幼儿园,坐滑梯、乘飞机、骑木马,玩得不亦乐乎。我们还帮他与附近一个已入园的宝宝交上朋友。入园前一天的晚上,问他明天去不去幼儿园,回答干净利落,“去!”尾音还高高扬起透着得意与自豪。

那天早上,呱呱像往常一样醒来,我悄悄对他耳语:“儿子,起床,该上幼儿园了。”话音未落,他“咕噜”一下爬起来,嚷着要穿衣服。看来前些日子的工作还真见效。可是一进学校,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推开小班的门,传来宝宝们的一片哭声;十几个宝宝,站着哭的,坐在小椅子上抹眼泪的,哭哭停停等着老师去抱、去哄的,令人怜惜;老师个个手拉怀抱两三个宝宝,又拍又哄。儿子开始意识到某种不安,紧紧向我怀里靠,小手死死抓住我的衣服。为稳住他,我忙拉他到桌边吃饭。可他哪里还吃得下饭,没半分钟,儿子也加入了小朋友们的悲伤大合唱。我是在儿子撕心裂肺般的哭声中,冲出教室的。回到空荡荡的家里,心仿佛被掏空一般,又好像让什么利器划伤,一揪一揪地疼,而且没着没落,不知疼到几时。

未到放学的时间,烈日下接宝宝的家长已在校门口站了一片。门一开,家长们蜂拥而进,个个奔跑如飞。儿子看见第一个冲进教室的我,“哇”地一声扑到我怀里嚎啕大哭起来,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怎么哄也无济于事,直到离开学校很远,还在啜泣。回到家里的辰光是快乐的。一进家门,儿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与逍遥,搜出汽车,跳上沙发,嘴里嚼着饼干,又开始嘿嘿哈哈地唱起来,全然忘了刚才大哭的是谁。

接下来的两周变化不大,时有哭闹,第三周情况开始好转,接送时脸上不再滚“小金豆”,但也难见笑容。我们适时表扬,逢人便说呱呱上幼儿园不哭了。他呢,回家就说谁谁今天又哭了,没出息。这样,儿子开始习惯并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全家也为他顺利过关而欣喜。

如何让宝宝快速融入幼儿园?


“几乎每一个宝宝初到幼儿园的时候都会产生焦虑感,我们称之为分离焦虑,具体表现为一到幼儿园就哭闹不停,甚至在夜里也会哭醒,不愿意和小朋友玩、喜欢自己躲在角落里、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金太阳幼教集团总院长孙磊告诉记者,由于孩子同原来熟悉的环境、依恋的照顾者突然间分离,进入崭新而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会感到不安进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对此,长春儿童之家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春中海国际幼稚园园长张宏伟表示认同,“哭也是一种语言,孩子用这种语言表现他对换环境的不安心理,对于成人来说,从一个熟悉的环境突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工作,也需要适应,更何况小孩子,他本身的秩序感被打破,失去了安全感。”

这些话不能随便说

专家告诉年轻的爸爸妈妈,虽然宝宝年龄小,但说话也不能“口不择言”,尤其是在宝宝初入园这个敏感的时期,说话更要注意。哪些话不能随便说,专家列出以下几个:

1.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

有些孩子在家不听话,家长喜欢用“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了”来吓唬孩子,孙磊认为这样不合适,“把去幼儿园作为恐吓孩子的语言,可能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潜意识中认为去幼儿园是件可怕的事情”,久而久之,不利于孩子面对幼儿园,更不利于孩子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

2.今天在幼儿园哭没哭

“对于特别焦虑的孩子来说,‘幼儿园’三个字要少提。”张宏伟提醒家长,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每天回到家里是很高兴的事,这时候家长不要和孩子讲“今天在幼儿园哭没哭”、“老师对你好不好”、“明天去幼儿园不哭给你糖吃”之类的话,这些话对于孩子的情绪是一种不良的暗示,这样一来会更加强化孩子焦虑的情绪,“尽量不要提‘幼儿园’三个字,不要过于强化让孩子焦虑的环境,可以陪孩子玩他感兴趣的游戏,让孩子从焦虑情绪中出来。”

3.妈妈上厕所一会儿就回来

有些妈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怕孩子哭闹,往往编个理由,告诉孩子“妈妈上厕所,一会儿就回来”,然后把孩子一扔就是一天,孩子还可怜巴巴地等待妈妈回来。长春维思德儿童潜能开发教育中心负责人冯斌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当,“对于初入园的宝宝而言,很少离开家长身旁,陌生的环境本身就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此时他最依恋的人也让他得不到安全感,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

4.孩子哭这次就别送了

“我曾经看到一些家长,尤其是老人,一看到孩子哭就心软了,想算了,今天先抱回去,下次再来吧,有这么一次开头,这就坏了。”张宏伟提醒家长,这样的暗示可能会导致孩子焦虑心理时期过长,他建议家长,“如果孩子比较依恋某个家庭成员,那么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尽量避免由他(她)送,最好换个人来送,一旦开始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坚持让孩子每天都去,没有严重的病,不要留在家里。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如何让宝宝快速融入幼儿园?

宝宝入园不适应,可能是还没准备好,对于低年龄段的宝宝来说,虽然语言能力不够,但在家里像众星捧月一般,他的需求都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进入幼儿园后对于自己的欲求他不会表示,无法沟通,从而引发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如何适应幼儿园,专家从吃喝作息等方面为家长支了几招。

作息:作息时间跟幼儿园同步

“为了让孩子的作息时间跟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同步,家长需要有意识地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孙磊解释说,为了让孩子慢慢适应,一般这项训练需要提前几个月来进行。

吃:训练孩子用勺

对于低龄宝宝,幼儿园老师会喂宝宝吃饭,但有时候孩子多,老师可能无法顾及到每个人,冯斌建议家长,在家里要训练孩子用勺吃饭,最好不要用易碎的瓷质勺,刚开始宝宝的动作可能不规范,更可能把饭菜吃得到处都是,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能够独立吃饭。

喝:从奶瓶过渡到杯子

和家里不同,在幼儿园小朋友都用水杯喝水,因此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从使奶瓶过渡到使用杯子的阶段,“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有漂亮图案的杯子,并且要轻便而且耐摔,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宝宝来抓握。”孙磊告诉家长,训练孩子的时候,要少倒一些水,帮助孩子控制杯子的倾度,避免孩子呛到。

如厕:会用小便盆

“两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使用小便盆大小便。”孙磊认为,虽然幼儿园的老师会定时安排宝宝们如厕,但是作为家长,也要训练并鼓励孩子使用小便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