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过大半,数数日子,还有两周又到开学日。每年这个时候,那些迈入新学段的学生及其家长都成为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皆因为孩子们做好学段衔接,是一项“技术活”。

然而,“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开始发愁了:收费和师资参差不齐的幼儿园该怎么选?从幼儿园小娃娃到一年级学生,应该作何准备?面对几乎一年一变的“小升初”政策,如何才能提前谋划,冲击名校?精品课)新政即将出炉,“准高中生”们又该如何保持后劲,迎接高考?……

究竟要选择一所怎样的幼儿园才适合孩子的成长?近期,网友接力在多个网站晒出某地区各区230多所不同区幼儿园的保教费、教育、伙食、设备设施情况,以及家长们对幼儿园的各种不同评价。

除了关注直观的幼儿园收费问题,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师资设备、校园安全、营养伙食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不少家长还集中吐槽关于公办幼儿园摇号难中签,同地段幼儿园收费差距大等问题。zJ09.cOm

记者梳理发现,家长们接力晒出的多所幼儿园基本包括了目前广州各类型幼儿园,公办、民办以及民办中的普通收费及高价收费幼儿园,包含了年收费5000元到10万元的各个类型。

不同幼儿园收费相差20倍,究竟有什么不同?幼儿学龄阶段究竟该选择怎样的幼儿园?记者为你一一梳理并邀请教育科学学院专家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与您共同探讨。

价格相差20倍究竟哪儿不同?

记者梳理网友们晒出的各幼儿园收费情况发现,在广州,一年收费几万甚至十万的幼儿园并不少见。那么,相对于一个月收费四五百的幼儿园,年收费几万的高价幼儿园究竟有什么不同?

从家长们反馈最多的教育理念、师资设备、校园安全、营养伙食四个方面来看,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成为高价幼儿园吸引家长的“利器”。除了现在时兴的双语教学,有的幼儿园提出引进欧美儿童教育专家教育理论、为幼儿提供国际多元文化教育,以及武术教学、民间工艺等特色课程。

另外,不少家长愿意让孩子上高价幼儿园,也与幼儿园提供的良好园区环境有关。比如有的年收费五六万的幼儿园就提出为学生配备游泳池、幼儿电影院、农场、图书阅览室、各种运动场等高端硬件设施,同时还满足家长们提出的如安全直饮水、安全走廊、儿童专用小号坐便器等细节要求等。此外,家长挂心的儿童安全问题也在这些万元级别的幼儿园的设施中得以体现,比如有的幼儿园内便安装了指纹认证系统等。

不过,从家长们反馈的信息来看,普通民办幼儿园与豪华幼儿园在伙食费上体现出来的差距并不大,大致都在每天10—20元不等。但相较于普通幼儿园,豪华幼儿园的伙食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一些,有些学校聘请五星级酒店的厨师,甚至有专门的营养专家为孩子制定菜谱。

公办园家长愁摇号难中签

除了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师资设备、校园安全、营养伙食的关注,家长们在晒出各幼儿园基本情况的同时,不少家长吐槽公办幼儿园学位紧张很难进,“师资环境都不错,公立挤破头”。

记者留意到,在点评各区公办幼儿园时,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与设施等都表现很满意,但“摇号难中签“却成为家长们的共同感受。

除了公办园,家长网友还晒出了不同民办幼儿园的区别。在不同的民办幼儿园中,除了有年收费相差20倍的迥异之外,更让家长们感到纠结与难办的是,在不少老城区的相同地段,存在民办幼儿园价格差别很大的情况。

以网友晒出的天河区100多间私立幼儿园为例,私立幼儿园的每年收费从五六千到五六万都有,同一地段园区不同价格相差迥异,尤其让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家长难以取舍选择。同样的情况在海珠区、番禺区也不少见。家长们晒出的费用显示,同样条件民办园在郊区收费相对较低,而中心地段的中高档小区配套私立园每月收费要比郊区贵1500元至2500元不等。收费最高的是类似双语幼儿园、国际幼儿园等,一年收费比同类条件幼儿园要贵2、3万。

这些不同幼儿园之间的收费及条件相差不一,让不少家长感到纠结与无奈。不过,记者了解到,幼儿园尤其普惠性幼儿园在今后的差距会逐步缩小。据广州市教育局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广州共有幼儿园1606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31所,占民办幼儿园比例58.3%,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比例达到71.9%。未来,广州还将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的普惠力度,争取到明年实现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到80%。意味着,未来大部分民办幼儿园之间的差距将缩小,家长们关心的公办幼儿园学位资源也将增多。

专家建议

培养学习品质比学习内容更重要

究竟要怎样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幼儿学龄阶段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培养?记者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张博,教育科学院心理学博士李思娴共同探讨这一家长关心的话题。

更应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南方日报:在3—6岁的学龄阶段,应重点把握哪些方面的培养?

张博:6岁前儿童的发展与家庭教育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此阶段培养的重点,除了要充分保障儿童生理发展所需要之外,重在培养儿童的有益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积累儿童未来发展的潜能。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包括学习习惯、能力、方法等,这些学习并非指具体的知识学习,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学习。

李思娴:这个阶段应该更注重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注重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的培养,注重学习品质与学习兴趣的引导,这三大类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比如情绪的控制能力、语言的交际能力、早期的阅读能力,这些也是在这个阶段需要重点培养和发展的。

家长要懂得观察孩子

南方日报:在幼儿阶段,有的家长会送孩子进行多种兴趣培训,有的则坚持多让孩子自己玩,您有何建议?

张博:兴趣不一定是吹拉弹唱,比如孩子喜欢捡东西,那他可能是喜欢动手、研究;孩子喜欢看树枝花草,那他可能是喜欢动植物。因此,家长的观察、对孩子发展的理解非常重要,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引导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

李思娴:家长为孩子提供多种兴趣培训,也是为孩子拓展爱好的一种方式。有些家长让孩子“玩”,其实是探索。两种观点的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快乐的童年,但应该坚持从孩子角度出发。

尽量“就近入学”

南方日报:从儿童成长角度来看,您对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有何建议?

李思娴:要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能力,尽可能就近就学。我不认为这些天价幼儿园就一定比普通的幼儿园好,它或许只是有了自己的特色才会吸引家长。

张博: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货比三家”是人之常情。在选择幼儿园时,除了要了解幼儿园的办园性质、条件等外,还要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宗旨。当然“就近入园”也是一个基本的考虑。在考虑小孩的教育方面,应该坚持“儿童为本”而不是“成人本位”或家长本位的观念,倡导生活教育、自然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同时,我主张PAP的理念,即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伙伴(parents as partner)。为此,家长应该尊重儿童,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精选阅读

对话:中美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


美国的幼儿园什么样?美国的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里都做些啥?美国幼儿园和中国幼儿园有哪些不同?请看记者与来自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的幼教专家盖尔·斯托奇进行了对话。

零下30℃也要到户外活动

记者:您看过这么多美国的、中国的幼儿园,您觉得中美幼儿园的不同在哪里?

盖尔:孩子都是孩子,中美孩子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如果说幼儿园,首先是幼儿园的环境。美国的幼儿园既有室内部分也有室外部分,而且,室内室外都很大,室内室外的布置一样用心。这与中国的幼儿园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幼儿园更注重室内部分,室外的场地比较小、室外的活动也比较少。

记者:美国幼儿园一般是怎么布置的?

盖尔:比如室内,他们会把房间分成不同的区域,图书角、娃娃家等,室外放上各种运动器材,写生板、动物植物也都会放在专门的区域,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有让孩子随意玩的沙坑。

美国人对户外活动强调多,他们认为要让孩子自己去感知冷热,让孩子的身体自己去调节。因为做评估,我几乎走遍了美国的各个地区的幼儿园。在全国最冷的阿拉斯加,气温低到零下30℃,孩子们戴着厚厚的帽子、围巾,每天还都要坚持一定的户外活动;在全国最热的佛罗里达,气温高达40℃,孩子们照样也要在太阳下做户外运动。美国孩子的体能不错,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很强,这和幼儿园、家庭都很重视有关。

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中间餐

记者:我听说美国幼儿园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视,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参与分餐、收拾碗碟这样的劳动?

盖尔:是的。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参与拿碗碟、分餐、收拾餐桌,这些是美国联邦政府写入相应规定的。美国的教育强调的是让孩子通过闻、听、触、摸等方法自己感知,我们认为第一感官非常重要。

比如什么是冷、什么是热,老师绝对不会讲概念,而是会倒两杯水,让孩子自己去摸、去体会。有时候幼儿园中间餐的制作,老师也会让小朋友参与进去。比如,幼儿园要做一道水果蛋糕,小朋友可以一起和老师认识烤箱,一起和面,一起剥香蕉。

记者:小朋友是否都愿意这样做呢?

盖尔:很愿意,这些都是玩,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

美国近些年对幼儿的饮食很重视,以前孩子随便啃个鸡腿、开个罐头就是一餐了,现在不是了。幼儿食谱中增加了蔬菜尤其是新鲜蔬菜的量。奥巴马的太太在白宫里辟了一块地专门种蔬菜,这个方法被很多幼儿园效仿了。它们现在也都辟出了一块地,种上蔬菜,让孩子参与进去。这样,孩子们不仅可以吃到更多的新鲜蔬菜,还学到了种植蔬菜方法和知识。现在很多幼儿园自己种的蔬菜都吃不完,还分给家长回家吃。

没人逼孩子吃这样吃那样

记者:如果孩子对吃蔬菜不感兴趣,幼儿园会不会逼着孩子吃?

盖尔:不会的。在美国,不能强迫孩子吃东西。美国的法律规定,不能以食品作为奖励或者惩罚。因为,在美国,很多孩子会对这样那样的食品过敏,强迫孩子吃东西会发生意外。不过,美国人一直就认为,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平等的,他饿了就会吃,喜欢了就会吃,吃东西是孩子自己的事,不需要强求。

孩子们睡觉的房间也有书

记者:美国的教育强调的广而博,中国的教育强调的是专而深。在幼儿园的教学里,这是怎么体现的?

盖尔:从幼儿园的教学看,中国比较注重上课,美国比较注重阅读。美国适合孩子看的书非常非常多。

上世纪60年代,我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那时候美国让孩子一看就喜欢、就爱不释手的图书很少。后来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现在的中国和那时候的美国很像,中国的一些出版商也在重视这个问题。

中国的幼儿园目前顶多就是一个图书角。美国的幼儿园里放了大量的书籍,教室里、睡觉的房间,到处都是图书,而且书的种类特别多。

记者:种类怎么个多法?

盖尔:比如小孩洗澡的时候,有洗澡看的书;做游戏的时候,有一边游戏一边看的书。书里的画面是立体的,书里面还有仿真的小动物、小虫子。小孩读的书都配有教具、玩具。中国的书好像更喜欢讲个什么道理,启发孩子发展的简单的图书不多。而实际上,对于这样的简单的书,孩子非常喜欢。

记者:中国市场上现在给孩子读的书也挺多的,书店、网上也有很多国外翻译过来的图书。让幼儿园、家长困惑的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盖尔:美国政府每年都会对图书进行评选,好的图书都会免费发给幼儿园。目前中国的书店里确实有不少专门给幼儿的图书,但是我去看过,好的不多,这和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情形很像。这需要有个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也教认字

记者:中国的幼儿园很多都教识字,而美国的幼儿园通常被认为就是玩,听说,这两年美国的幼儿园也在改变,孩子也要学这些?

盖尔:这其实是对美国幼儿园的误解。美国的幼儿园不会专门去教孩子认字,但是孩子在阅读中可以认识很多单词,他们不仅认单词,还写单词。一般到幼儿园结束时,他们都可以写日记了。

记者:他们也学写字啊?

盖尔:为什么不学呢?他们从两三岁时就学拿笔,最开始的时候是瞎画,到后来学写字母,学写自己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管孩子写得好不好、对不对,要建立他写字的一个兴趣,锻炼他小手肌肉的能力。

中国的老师也教小孩认字、写字,可能方法、目的都不一样。所以,中国幼儿园和美国幼儿园的不同,说了这么多,既重要也不重要。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

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记者:美国幼儿园老师任职资格怎样?

盖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如果没有研究生学历,也需要修研究生的课程,才能当。我当时考到教师资格证时,其有效期是99年,也就是终身制的,10年前这个政策已经变了。美国政府规定,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每5年还要修满720个学分,你可以选择去大学进修,也可以选择参加相关的培训。

美国整个社会对教育都很重视,在美国,很多哈佛、耶鲁毕业的高材生都会选择去幼儿园当老师。事业成功的人士,也会去当老师。

在美国,师生比有严格的规定。1岁以内的孩子,师生比是1:4;2—3岁的孩子,师生比是1:6;4—6岁的孩子,师生比不超过1:9。中国的孩子多、老师少,即使老师有一些好的理念也很难去实践,这是现实。

人物档案

今年62岁的盖尔·斯托奇在美国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30多年,曾在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幼教司任职,是美国全国幼儿教育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成员,曾担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教育局培训中心幼儿教育与技术咨询部主任。目前还担任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幼教评估工作。2004年以来,几乎每年她都来到中国,接触过多所中国幼儿园。

为什么男孩女孩不一样?


友:我女儿今年5岁10个月了,9月份她就要上学了。在幼儿园里男孩和女孩使一个厕所,她对男孩的性器官表示出好奇。她问过我为什么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有时她还突然一把抓一下她爸爸或姑父,然后哈哈笑。我们不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在这类事上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请您在百忙中答复一下。

茅于燕:幼儿对自己的“某部”(性器官)与另一个异性同体不一样时,会产生疑问,这是很正常的。家长也同样应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支支吾吾。

你的孩子已经5岁10个月了,可以对她讲一点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不同的事实了。相信她能理解。

至于她“突然一把抓一下爸爸或姑父”,是好奇心使然,可以和她单独谈一谈:“这样做不礼貌、不好,不要这样做”;“爸爸或姑父不喜欢这种行为”;“你会把爸爸或姑父弄疼了”;“使他们吓一跳”等等。

相信懂了男性、女性的性器官不同的事实后,那种“突然行为”会消失。千万不要躲躲闪闪或训斥,因为这样做,她更好奇,更想探个究竟。

8组图告诉你中日不一样的幼儿教育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这是日本的一个口号,可见日本是一个非常注意教育的国家。而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尤其是幼儿教育方面,借鉴世界先进教育观念,形成一套系统化、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将中国幼儿教育与之对比,也许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学到些什么。

1. 早晨上学

在日本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小孩子们手肩背则拿了好几个不同的包。

在中国,很多小朋友上幼儿园时两手空空,都是家长拎包,而这一拎,甚至拎到了大学。

2. 穿换衣服

在日本幼儿园,小朋友们都有统一的服装,另外一天往往要多次换衣服,不同的活动需要穿不同的衣服。而这些行为都需要小朋友的自己来。

在中国有些幼儿园有统一服装,但是不要求每天都穿,小朋友们大多穿自己的服装。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都注重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因此也会让小朋友们自己穿衣服,不过对一些年纪较小的,老师还是会帮忙。

3. 上课教育

日本一些幼儿园会进行混班教育,在一些时段不同年纪的孩子们会一起上课,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让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

在中国,幼儿园一般根据年纪分为大小中班行进不同的课程教育。

4. 幼儿午餐

日本小孩上幼儿园一般会自己带午餐便当,所带的便当往往营养均衡,造型可爱充满想象力。

中国小朋友一般都在幼儿园统一用餐。

5. 性教育

日本小朋友一入幼儿园就需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厕所,性教育伴随着清洁身体展开。清洁身体包括:手纸的使用、擦屁股的方法、内衣的清洁。在这过程中教授孩子们性知识。

曾经有新闻报道,因为幼儿园男女同厕,有女童回家站着小便。也因此幼儿性教育问题摆在眼前,现在许多幼儿园已经逐步改变,也在想办法用合适的方法教授给孩子们性知识。

6. 身体锻炼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短裤上学。冬天甚至还会组织裸着上半身跑马拉松。日本的幼儿园还经常举办体育比赛,有针对不会走的孩子的的爬行比赛(日本小孩上幼儿园很早),还有一些比较激烈的足球赛等。

中国的小朋友,到了冬天总是会被家长包得肿肿的,生怕被冻着。幼儿园会定期举办运动会,而小朋友们常进行的锻炼就是做操。

7. 避难教育

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日本幼儿园几乎每月都会进行防震抗灾的演练和知识教育。

因为近年来重大灾害的频发,让教育部门也重视到幼儿防震抗灾的教育问题。因此一些幼儿园也相继开始组织学习相关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在中国幼儿园并未完全普及,而且方法及设施并不完善。

8. 课外活动

日本幼儿园一年到头总会组织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名目多多。事实上,日本幼儿园似乎并不重视知识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孩子们性格和能力的培养。

中国幼儿园更加注重的是知识性的教育,课外活动大多少儿单一。

幼儿园入学准备物品有啥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入园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揪心的是父母: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小朋友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入园,在进幼儿园之前,作为父母应该作好哪些物质准备?

服装类:为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衣服放在写有孩子姓名的小包内,既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鞋的大小要适宜,尽量选择底软、跟脚、轻便的鞋子,适合跑跳活动。由于孩子年龄小,家长可多为孩子准备两套衣裤放在幼儿园备用,以备孩子尿裤子、呕吐时更换。

开学用品: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开学要用到的必需品,如彩笔、跳绳、皮球、沙包、小书包等,带领孩子一起选购或制作,孩子自己挑选和参与制作的用具和物品,会让孩子爱不释手,也会带来他们对新学期的期待。

随身物品:对于依恋性强的宝宝,家长可让孩子选择一样最喜爱的玩具或物品带到幼儿园,使其产生安全感。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尤其注意开学前帮孩子剪指甲,不让孩子带细小的物品入园,以免发生危险。

收集废旧材料DIY:可以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变废为宝”亲子DIY,既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又增进了亲子感情。另外提示孩子开学后将成品带到幼儿园进行展示,在激发孩子上幼儿园愿望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成就感,真可谓一举多得。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别大包大揽,要与孩子一同准备并告诉孩子这些用品的名称与作用。

外国幼儿园都注重些啥


奥地利。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发展动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把音乐作为基本素养,激发对音乐兴趣,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同时发展其他艺术能力。

他们充分利用童话、太空世界等素材,让宝宝通过扮演童话人物、自编童话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戏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想象与现实的比较中,宝宝还掌握了理性的对比方法。

幼儿园里有专门的手工间,有专供宝宝使用的刨子、锯子等工具;有专门的厨房,里面的设备也是适合宝宝使用的。宝宝在游戏般的劳动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还对社会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奥地利是一个“音乐国”,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幼儿园也是如此。为了培养宝宝的乐感和节奏感,规定音乐老师必须会弹奏吉他,同时老师至少还要会其他一种乐器。但重视音乐教育不是强制孩子学习,不为学习音乐而扭曲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没有“督促”孩子学习音乐(包括乐器)的做法。

他们还将画画与诗歌欣赏相结合,鼓励宝宝为自己的图画、雕塑、木刻作品,创作出三言两语的儿歌来描绘,并朗诵出来。这些似乎是艺术家做的事,可对宝宝说,绝大多数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

美国。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对成人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有信任感、责任感、自尊心。

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不断提高肢体动作的准确性、手眼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游戏丰富知识、经验,并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分类。

通过培养艺术技能和认知技能,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

培养学习技能,如读、写、算,但不强迫他们学习,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进行学习。

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幼教工作者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电脑区、图书区、泥塑区、植物区、动物区、积木区、玩沙区、玩水区、烹调区等,让宝宝自己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场所。

培养宝宝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将玩具、物品等分类摆放,显示清晰,宝宝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觉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为了让宝宝学会友好相处,准备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宝宝都能得到,无须争抢。同时,不同的区域使得每个宝宝都能自由地与几个伙伴在一起活动、交流,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经验。如果宝宝之间发生争执,老师就引导他们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沟通。

为了让宝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他们将宝宝做的各种功课:图画、剪纸等,贴在宝宝平视就能看到的地方。

法国。提高机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积极地与教师、同伴交往。

发展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发展自由探索、独立创造的精神。

获得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粗浅知识与技能。

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跟家长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宝宝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家长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

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什么样的幼儿园称得上优秀幼儿园?


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优秀幼儿园?幼儿园的“课程表”实际上包括这样一些事:快餐时间、休息、个人和小组活动、外加我们认为传统教育的一些活动。 在此阶段,孩子们已渴望学习和拥有一颗天赋的好奇心。具有早期幼儿教育和儿童开发丰富背景的老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他们身体、情感和智力成长所需的教育。

幼儿园的“课程表”实际上包括这样一些事:快餐时间、休息、个人和小组活动、外加我们认为传统教育的一些活动。在此阶段,孩子们已渴望学习和拥有一颗天赋的好奇心。具有早期幼儿教育和儿童开发丰富背景的老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他们身体、情感和智力成长所需的教育。

对孩子们来说,幼儿园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扩展他们的普通知识,强化他们与别的孩子匹配的能力,促进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幼儿园标志着从学 前到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让幼儿园的孩子准备上小学并非意味着以学习知识来取代游玩时间,强迫孩子们掌握一年级的“技能”,或依靠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估孩子 们的成绩。

通过对幼儿园管理学的研究,美国幼儿教育专家提出一个优秀幼儿园的10个标志:

1、孩子们正在玩玩具或与别的孩子玩。他们不是无目的地四处活动或强迫他们长时间安静坐下来。

2、一天下来孩子们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象搭积木、扮演游戏、图画书、涂料和其它艺术材料,另外还有桌上玩具。孩子们不总是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

3、一天中,老师要分别与个别孩子、小组和所有孩子工作在一起。

4、教室用孩子们自己的艺术作品、他们自己发明的拼写字和口述故事来装饰。

5、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孩子们学习数字和字母。探索动植物自然世界、烹饪、服务、准备快餐等都是对孩子们有意义的活动。

6、填写工作表不应是他们的基本活动。

7、只要天气许可孩子们每天有机会到室外活动。户外游戏决不能被太多的教学时间所占用。

8、全天任何时候老师可以读书给孩子们听,不要只限于小组讲故事的时间。

9、课程表适用于那些比别的孩子强的孩子和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因孩子们的经验和背景不同,他们不会在同一时间以相同的方法学同样的东西。

10、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期待上学。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感到安全。孩子们感到高兴,因他们不会哭叫或常生病。

个性化幼儿园各种各样,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背景课程也是各种各样。但所有发展适当的幼儿园教室将有一个共同点:焦点聚在孩子的整体发展上。

幼儿园的孩子到底该学啥?


现在很多家长非常热衷于智力开发,不少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就按学科开课,还没课桌高的孩子就成天进行课堂学习,学拼音,学算术,背古诗,背单词,有些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待了一天,放学了还要上兴趣班,那么小的人儿,看着都累。

家长也心疼,但你不学吧,别的孩子都在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呀,很多家长都这样想。于是,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了严酷的人生竞争。其实这是不明智的。智力开发不是不可以,但过度开发,危害甚大。

★实例: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请了几个说不同语言的保姆来照顾自己的儿子,要求他们和儿子说话必须用自己的母语,于是孩子自然地学会了好多种语言,后来在学术上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这个故事经教育家宣讲之后广为流传,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儿童语言培训机构的法宝,似乎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孩子就一定能够成才。

且不说那个专家的理论是否正确,孩子之间有差异,从自己孩子身上得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最近几年,国内媒体就报道过好几个相反的事例。上海一名男孩,生活在语言刺激非常丰富的环境里,为了培养儿子的语言天赋,爸爸在家说日语,妈妈在家说英语,祖辈在家说上海话,还有保姆在家说家乡话,但遗憾的是,孩子并没有成为天才,反而到2岁还不会说话,不是声带、听力有问题,而是患上了“失语症”,原因竟是他过早处于多种语言环境中,导致语言思维混乱,无法用一种明确的单纯的语言来表达,结果难以开口。

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很可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长远的损害也许当时显现不出,但终会爆发。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急功近利,心急则短视,短视是不可能成大器的。

★思考:我们被广告忽悠了吗?

所谓的早期教育,有时候我很怀疑它的科学性,怀疑又是一个商业陷阱,因为太多人靠它吃饭、靠它致富了。

很多家长都熟悉那句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我没记错,这句话应该是某个儿童产品的广告词,借助大众传媒的神威,它已经深入人心了。

广告是个什么玩意儿?!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它会不惜一切手段,制造概念,强化概念,把人圈进去。商家为了卖产品,不惜投入巨资做广告,在巨资的诱惑下,一大帮所谓的社会精英、专业人士,纷纷奉献出他们的脑力和体力,搞出精彩的创意,做出诱人的作品;而一大堆高高在上的媒体们,纷纷奉献出黄金版面、黄金时段,让这些创意隆重登场。身为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攻势下,往往不知不觉就中了招,乐呵呵地当了俘虏。这就是现代商业文化的可怕之处——不知不觉中,霸权就温柔地行使了!

孩子的一生,不是奥运会的百米决赛,短短10秒时间,起跑慢一点,就要吃大亏。人生就像马拉松,起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坚持,在于持续不断地努力。当然,儿童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很多东西不是不能学,而是看以什么样的状态去学。

★实例:五岁女孩,为何不爱跳舞?

我认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父母想让她学舞蹈,她不干,说太累。表面上看,好像是这个女孩怕吃苦,性格有问题,但实际上却有更深的原因。我问她母亲,她还没有开始跳舞,怎么就会觉得累呢?“累”这个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她母亲说,她在幼儿园跳过,就觉得累。难怪,病根其实在幼儿园。

跳舞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所有的艺术和体育活动,都带有娱乐性质,都是能够给人乐趣的。可是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据她妈妈说,平时很爱美,买了新衣服会对着镜子照半天,“六一”儿童节化了妆,到晚上睡觉也舍不得擦掉,这样一个女孩,为什么会对舞蹈这种美的艺术害怕呢?就因为太累!

累的感受超过了美的感受,超过了娱乐的感受,这不能不说是幼儿园的极大失败,甚至是一种罪过,因为它扼杀了孩子对这种艺术的好感,扼杀了孩子学习这种艺术的热情,更扼杀了孩子在这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思考: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学习乐趣?

其实,不光是艺术和体育,所有的学习都是包含着乐趣的,阅读有乐趣,数学有乐趣,做物理、化学实验有乐趣,观察生物的习性有乐趣,了解宇宙奥秘有乐趣……可以说,一切认识世界的活动都是有乐趣的,上帝赋予我们这样的禀性,让我们在乐趣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认识世界、认识真理,人类文明的进步才有了最根本的动力。

但中国的孩子,却往往把学习等同于吃苦,是需要用毅力去坚持的事情,很多原本有乐趣的学习,变成了孩子的噩梦、家长的负担。孩子们成天唉声叹气地学着,为一个写纸上的分数而努力,这不是等于和上帝作对?这样的学习是不能持久的。以牺牲乐趣为代价的学习,其严重后果也许一时表现不出来,但在孩子漫长的一生中,它所扼杀的可能就是孩子对于学习知识、探索真理、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悲呢?

其实,过早的、过强的智力开发,不仅危害大,而且没有必要。

4个月会爬的孩子和6个月会爬的孩子,长大后走路并没有什么区别。3岁会背唐诗的孩子不一定比6岁会背唐诗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作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开发得早,只能说起步早些,但起步早如果走得慢,优势也保持不了多久。相反,起步晚一点,但后劲足,大步流星,也许走得更远。

★关注:人生是一场比赛吗?

人生是一场比赛吗?为什么不可以把人生看成是一次旅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每一天都有自己的意义。为了将来的某一天而牺牲掉前面的任何一天,都是一种损失,这意味着很多生命的乐趣和意义,都同时被省略掉了。

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人的成长就是畸形的,他的人生就有很大的欠缺,哪怕最终他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难说他的人生就很圆满。

关键举例:孩子要不要学乐器

孩子一到四五岁,很多家长就开始考虑要不要学乐器了。

学乐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旦确定要学,你就要做好准备,经济上、精力上都要有极大的付出。

1。要做好财力上的投入

首先是买乐器,乐器便宜的几百,中等的几千,贵的上万。一般人会选择中等的,音质不会太难听,看上去不是太刺眼,用起来还行,价格也还合适。既然买了乐器,轻易停下来就是浪费。往下学,花钱如流水。课时费,一节课少则二三十,多则八九十,一周一次,似乎还可以承受。学到后来,大课变小课,老师变名师,学费自然也涨上去了。当然,到了这时,孩子学得也有些水平了,家长更是舍不得停下,再贵也得硬着头皮上。到后来,考级、表演、参赛,都是花钱的事,只不过这时的家长已经麻木,脑袋都进去了,还在乎耳朵?花再多钱也只能认了!

2。要做好精力上的投入

再说精力上的投入。每次上课的接送就不必说了,很多学琴的孩子,上一次课要跑半个城,路上就要耗费几个小时。初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能力差,几乎都需要家长陪着,家长实际上成了家庭教师,不仅要帮孩子记谱,还要和孩子一起听,你先学会,回家再指导他。慢慢孩子长大一些了,也有了基础,领悟力也强了,不再需要家长陪学。但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回家以后怎么保证足够的练习呢?只能家长督促。很多时候,在练琴的问题上,孩子和家长之间仿佛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每天都在斗。

所以学乐器,真的是前途很光明,道路很曲折。父母总是对孩子抱着最美好的希望,看见人家的孩子背着乐器去上课,学着学着,就能演奏曲子了,自己的孩子也不笨,凭什么呀?不甘心,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一门,增加点艺术细胞,也增强点竞争力。但真学起来了,才知道不容易,能坚持下来的人实在不多。

3。家长要有迎接一切可能的心态

我认识一些学琴的孩子,钢琴买了放在家里,弹了几次就厌烦了,开始家长还逼着学,后来逼也逼不出来了,实在学不下去,钢琴就成了一架摆设。当初花了那么多钱,现在连碰都不碰一下,让家长看着就烦。

学音乐确实是需要天赋的,以前我在这个问题上体会不深,儿子学架子鼓后,因为经常去看他上课,就越来越有感受。同一个班的学生,起点是一样的,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敲出来的感觉确实就不一样,越往后学,差异越大。所以,孩子学琴,家长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这很重要,如果只是培养素质,作为娱乐,那还好办,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什么时候都可以停,也不一定非要学到什么程度。如果是为了将来在音乐上有所发展,或者是为了考级,为择校加分,那孩子就苦了,家长也苦了。

练琴没有不苦的,不管有没有兴趣,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每个孩子,每个家长,在报名的时候,在第一次摸乐器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准备。

★关键:我们重视孩子的意愿吗?

学不学乐器,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愿望,要孩子真正喜欢。

话又说回来,孩子一开始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也许当时他确实是很喜欢,吵着闹着要学琴,但是学不了几次,热情消失了,兴趣转移了,他确实不喜欢了,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也怪不得他。

如果已经发现孩子不喜欢了,那又怎么办呢?要么果断地停下,不要再花冤枉钱。要么鼓励他,激发兴趣,用意志去坚持。一个事情做久了,做熟了,也会产生感情,哪怕不是很喜欢,坚持学下去,待技术的障碍突破之后,慢慢也会找到演奏的乐趣,也会陶醉在音乐之中,也会有成就感,这就是另外一个境界了。

对待孩子的学习,家长不要控制太多,在孩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安排孩子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