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平时在家里调皮好动,但只要一出门就表现得特内向。幼儿园老师跟她说话,她总是不回答,只是看着老师点点头或者摇摇头。这是怎么回事?为啥 孩子会反差这么大?妇幼心理专家表示,很多孩子都会或多或少有“选择性缄默症”,患“选择性缄默失调症”的儿童一般是3至5岁,实质是孩子出现了社会适应 困难,而不是语言本身出现了障碍。

专家说,出现选择性缄默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 是孩子很敏感,去幼儿园突然打乱了他原来熟悉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来的又天差地别,这让他们感到恐惧和不安。第二,孩子从熟悉的环境突然到一个自 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他们无法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和周围的人相处。最后,孩子在家是众星捧月般被呵护和照顾着的,到了幼儿园,不再是唯我 独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共同使用玩具等,老师也不会对他特别关注,宝宝能敏感地察觉到各种“待遇”上的差异,从而产生挫折感,并通过情绪反映出来,出现选 择性缄默现象。

专家说,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不一样,出现选择性缄默症后,都很着急,担心他语言发展有障碍,因此拼命地引导孩子说话。其实,强迫 宝宝说话,他会更加紧张,说得磕磕巴巴的再被误解为口吃,情况就更加糟糕了,家长也会更加慌乱。所以家长一方面要重视宝宝的选择性缄默;另一方面又不要急 于求成,要求宝宝马上就改变状况,要尽量营造一个宽松自在的家庭环境。其次,对处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要尽量避免各种精神上的刺激,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和开 朗豁达的性格。适当改善其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此外,对孩子的选择性缄默不要过分注意,可采取转移法,如父母陪孩子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在情绪松弛的基础上,让孩子主动说话,孩子张口讲话就给予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耐心地让孩子慢慢开口说话。

精选阅读

宝宝入园后 父母5 个“小动作”别做


宝宝准备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的时候,在家里的时候家长总是周全地照顾着宝宝的起居饮食的,但是到了幼儿园,宝宝就要自己学着照顾自己了。很多爸 妈担心宝宝入园不适应,因此会不自觉地做一些“小动作”。然而这些小动作不但不会缓解宝宝入园的不适,反而会加剧宝宝的入园焦虑哦!家长们看一下你有否这 些小动作吧!

1、教室外偷偷看

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不放心还在教室外面偷偷看,担心老师照顾不好,担心孩子没人管、受欺负或者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家长的担心虽然说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像这样的不放心,家长这样的做法其实显示着对幼儿园的不信任。

若宝宝发现家长这样的小动作,宝宝就会受到心理暗示:原来连妈妈都对幼儿园不放心,从而更加坚定了“在幼儿园不开心”的错误认识了。

宝宝本来就对幼儿园有抗拒的心理,如果家长在言行举止中都表现出这些不信任态度,宝宝就更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了。因此,家长在平时应尽量少在宝宝面前说幼儿园或者老师的“坏话”,建议家长多跟宝宝讲讲幼儿园发生过的事情,来帮助宝宝唤起在幼儿园的趣事。

2、叮嘱老师照顾好宝宝

宝宝将要入园了,爸妈非常担心宝宝在幼儿园吃不饱或者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因此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总是千叮万嘱,希望老师能够特殊照顾好自己的宝宝。虽然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每个家长都要求老师特殊关照宝宝,这样难免有点和入园的初衷相悖。

宝宝进入幼儿园,就是为了走出家庭的小圈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学习如何交朋友、如何和不同的人相处、如何照顾自己。老师的作用并不是做一个 保姆,而是在这个新环境中引导宝宝去学习,协调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教他们学习自理生活。因此,家长请放心地将教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老师吧!

如果老师对待小朋友有失公平,甚至搞特权主义,这样一方面会给宝宝不好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受到特别照顾的宝宝有可能会变得傲慢、自我中心,这样不利于小朋友相互的交往,而且还有可能令到你的小朋友被“杯葛”哦!

3、偷偷离开幼儿园

送宝宝上幼儿园,家长要离开的时候宝宝难免会分离焦虑,总是哭闹着不让妈妈走,但是家长又要赶着上班,只好趁着宝宝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离开。

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非常的不可取,宝宝一开始还和父母有说有笑,但是一转眼便发现父母已经一声不吭地走了,宝宝心里除了有极大的落差外,更多的 是一种被抛弃的恐惧,认为父母不爱他了,要把他丢在幼儿园不回来了。正是因为父母没有一句正式的道别,也没有给宝宝任何解释,这样宝宝会哭闹得更厉害,下 次他也不愿意再去幼儿园了。

因此,家长要在离开之前,好好跟宝宝分别。和宝宝解释清楚你要去上班了,答应他放学的时候会回来接他回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同时让他知道你不是要抛弃他,你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和他分离一些时间

尝试让宝宝去理解你的原因,要鼓励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去面对暂时的离别,给宝宝一个亲吻,让爸爸感觉到你是爱他、充分尊重他的,这样宝宝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你的离去,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等你回来接他。

4、帮宝宝占玩具

一些家长希望宝宝在幼儿园开心快乐,因此有时候会出手帮宝宝霸占玩具,让他可以玩得到他想玩的东西。像家长的这种保护主义,虽然说不让孩子受到 委屈,但是却是建立在别的小朋友的委屈之上。而且家长的这种行为是一个不好的示范,宝宝会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要不择手段地占有它,这样宝宝很容易会 变得霸道、自私。

因此,让孩子可以快乐地玩玩具,同时又能收获友谊,学习好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宝宝学会分享。家长在平时就应该要注意培养宝宝分享的意 识,邀请别的小朋友到自己家玩的时候,建议孩子们交换玩具,让宝宝懂得将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这样能够收获到更多玩具,充分享受分享的快乐。

家长也可以鼓励宝宝大胆地加入他人的游戏圈子,当别人在玩玩具的时候,如果自己想要参与,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能够和他们成为朋友并一同玩乐。家长的鼓励与引导,能让宝宝通过在幼儿园交友的实践锻炼,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社交小王子哦!

5、心太软

宝宝哭闹着死活不要上幼儿园,看着宝宝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妈妈心都酸了,或许就答应宝宝今天就不送他去了吧?

妈妈这样就做错了!宝宝尝了一次甜头下次肯定会闹得更凶,妈妈的心软和纵容只会让宝宝有了更多逃避上幼儿园的机会,这样宝宝很容易会养成依赖、逃避困难的习惯哦!

因此,爸妈在教育宝宝上要有原则并坚持一贯作风,不能因为太过溺爱、惯宠孩子而丧失原则,对孩子过于迁就。让孩子感觉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不准就 是不准,没有空子可钻,让宝宝知道无论他怎么耍赖都不能动摇爸妈的态度,这样就能够建立爸妈的权威,也就能比较轻松地“管理”你的宝宝了。

另外,家长应该要和宝宝沟通,了解宝宝为什么不喜欢上幼儿园,只要了解了情况,对症下药地解决困难,才能让宝宝真正地享受这种集体的生活。

宝宝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对孩子、对父母、对长辈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宝宝入园后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会不会哭闹?一个个问号不停地在家长的脑中盘旋。其实不用担心,只要做好入园前准备、入园后调整,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提前做准备克服入园焦虑

“家长事前需做足准备,以最放松的、胸有成竹的状态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前几天又哭又闹,其实就是心理上难以接受上幼儿园这个事情。因此,家长需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幼儿园,预见幼儿园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宝宝3岁左右入园最好

市民张阿姨的外孙优优刚满2岁,由于张阿姨身体不好,再加上女儿工作繁忙,无力照顾优优,一家人决定,让刚满2岁的优优去上幼儿园。

8月1日,优优在张阿姨的护送下顺利入园,没有哭闹,显得很平静。一连三天,优优在学校都没有哭闹。不过,老师却反映,三天来,优优没有跟老师和同学说一句话,十分沉默。同时,优优在学校也很少吃饭、很少喝水,甚至很少上厕所。张阿姨担心优优年纪太小,很难适应幼儿园,她甚至已经向老师提出了退学的想法。张阿姨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进入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将从完完全全的游戏世界逐渐走进规律世界。经常看见入园情况不好的孩子,往往在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以及步入工作岗位时也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甚至常常会逃避现实。

一般认为,孩子3岁左右入园比较合适。一些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主要跟他的成熟度有关。如果孩子能达到以下要求就可以尝试送幼儿园:用别人理解的方式提出要求,寻求帮助;孩子和亲人分离时能比较平静,没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一般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孩子哭闹家长态度要坚决

对孩子来说,去上幼儿园是一段冒险的旅程。他们第一次离开妈妈,第一次孤身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第一次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焦虑,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对于陌生环境里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一无所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指出,孩子对于与父母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接触,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而且,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需要面临幼儿园里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孩子对入园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抵触的情绪。

王彦玲表示,与其说入园是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如说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适应。乐观的人往往容易些,所以,从小应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乐观的心态。而父母管教太严的孩子,往往交往能力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差。

家住西马金润小区的市民郑女士有一个快4岁的儿子,回忆起一年前送儿子入园的情景,至今她还心有余悸。初入园时,儿子天天哭闹不止;随后,感冒发烧不断袭来;再后来,别的孩子都上全天,自己的孩子却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上着学。直到最近,孩子才能像别人一样正常地去上学。

郑女士坦言,可能由于自己是全职妈妈的缘故,她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儿子一去上学,她的心里就像有小猫在挠似的,非常难受。“刚入园的时候,我曾经一整天待在他们学校外面,不停地眺望幼儿园,虽然什么都看不见。”

王彦玲表示,家长接送孩子时态度要坚决,切不可自行停止送孩子入园。王彦玲说,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会妨碍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一定要坚信,孩子终将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没有哪个孩子是送不进学校的。此外,从一开始上学时就不要给孩子迟到、早退、缺课找借口,一定要让孩子遵守相关的规则。

回家后注意亲子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那几天,一回家,妈妈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你开心吗?喝水没?跟小朋友玩了吗?……”专家指出,千万不要“审犯人”般的盘问孩子。

王彦玲表示,作为家长当然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关心孩子的感受,多问好的方面,不要问不好的方面。此时,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见到孩子后告诉他:“妈妈好想你,宝贝,我想亲亲你。”妈妈不用问“宝贝有没有想我”,只负责跟他亲热,告诉他,妈妈知道他很努力了。

孩子如果有极端的郁闷,不开心,反而是不愿讲出来的,逼他讲,是一种刺激。等他感觉好点,他一定愿意主动和妈妈分享。

除了亲亲抱抱,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段妈妈和孩子完全拥有对方的时间。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是要和你在一起,我对你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期望必须做点什么”。

王彦玲表示,母子沟通是一种从小需要养成的习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太小,可能还不能完全明白沟通的全部内容,但是只要坚持母子间的沟通,会在初中、高中,孩子到青春期时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孩子是一辆汽车,家长靠沟通来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防止老人产生无用感

姗姗是个3岁的小姑娘,自出生起,就由姥姥、姥爷一手带大。8月1日,姗姗开始上学,每天由姥姥、姥爷负责接送。每天早上7点半将姗姗送进幼儿园后,姥爷都会在幼儿园门口徘徊到近中午才回家。下午三四点钟,太阳正晒的时候,姗姗姥爷就已经来到幼儿园门口排队,等候孩子放学,其实孩子5点才放学。

王彦玲表示,孩子上学后,长期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也会产生焦虑和无用感等负面情绪。通常表现为,很容易对子女发脾气,闹情绪;或者对孙辈过度保护,让孩子更加依赖他们,阻碍孩子独立的发展。此时,作为子女一定要理解他们。

王彦玲建议,作为子女要提前跟老人沟通,告诉老人,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不是因为老人照顾不周。同时,子女们要安排好老人今后的生活,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爱好。

入园体检需空腹抽血

入园体检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准备之一,家长需根据幼儿园通知的体检时间带孩子前往相关的妇幼保健站。

8月7日,记者见到不少家长就带着即将入托的宝贝来到位于嘉园二里的丰台某妇幼保健站,等待体检。由于幼儿体检扎堆,承担体检项目的各科室前,都可见到家长领着孩子排队的场景,不少幼儿家长也因此发过牢骚。工作人员建议,准备入园但尚未确定幼儿园的家长,最好将孩子的体检时间提前或者推后,避开高峰时段进行入园前体检。

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孩子入园体检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不能再进食、进水,直到次日抽血前。

发生意外允许孩子情绪发泄

在幼儿园,跌倒、摔伤、碰撞等意外也容易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做好心理调整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高欣表示,伤害可以给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带来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在遭遇伤害后,孩子出现一些退缩、胆小、愤怒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应该尽量地安抚孩子,不要轻易责怪他们,要允许孩子将这些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将负面情绪发泄后,经过一段时间会自愈,他们又会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如果孩子在遭受伤害后,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回避发生伤害的场景,易受惊吓,经常做噩梦,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高欣说。

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小矛盾、小打闹。家长不要教他们打、骂等方式,不要过多地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寻找处理方式。对于天性内向、懦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到对方沟通。

关注细节预防疾病

由于环境的变化,上幼儿园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时期。疾病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帮助孩子少生病。

三大原因导致孩子易生病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上幼儿园孩子之所以老生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环境的改变,二是饮食的差异,三是集中生活容易交叉感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成为致病的那根稻草。

以孩子最常见的感冒发烧为例,许鹏飞表示,孩子会不会感冒发烧主要取决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对比,人体主要的力量是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保护上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性IGA,这个球蛋白产生于肠道淋巴样组织和扁桃体。

大便干的时候分泌性IGA就减少,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所以大便干是感冒发烧的主要诱因。此外,病原微生物生长离不开人体的鼻腔分泌物,鼻子敏感是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常见的原因,所以过敏体质的孩子也容易感冒发烧。

凉水洗脸有助控制鼻涕

流鼻涕也是孩子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许鹏飞表示,鼻涕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温度,很多孩子对环境的温度变化很敏感,冷热变化就会刺激鼻腔产生大量鼻涕,预防的办法主要靠锻炼,可以给孩子用凉水洗脸。

二是环境的过敏源,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孩子遇到较多过敏源的时候,孩子的鼻子就会过敏,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或者清除周围的过敏源,尽量选择干净整洁的幼儿园。

三是运动,部分孩子剧烈活动以后就会形成运动血管性鼻炎,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在运动以后鼻子堵或者流鼻涕的孩子,要控制运动量。

大便干燥需警惕

许鹏飞表示,很多孩子都有大便干的问题,但不是所有大便干的孩子都会发烧。大便干只是一个诱因。如果孩子大便干,周围正好有人感冒发烧,孩子同时有鼻子堵或者流黏鼻涕,孩子感冒发烧的机会就很大。

所以平时就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定时大便的习惯。长期便秘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蛋白过敏的现象。

同时,还要关注嘴里的臭味。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嘴里有臭味,说明孩子已经有细菌感染,必须给孩子多喝水。

当然,孩子会否生病还有很多因素,如果家长注意了以上常见的因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生病,但孩子生病几率会明显降低。

让宝宝入园后能快速入群


每个宝宝在入院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不适期的,但是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让孩子在幼儿园入园的时间的长短也是不相同的。让我们了解一下盼盼入园后迟迟不肯入群的原因什么,幼儿园老师又是如何帮助盼盼的。

案例:盼盼转来的第一天,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她虎头虎脑,有点黑,看似个聪明伶俐的一个女孩子,却沉静地像一只乖乖的“小羔羊”,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集体活动时,她端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老师,然后又低下头;吃饭前,孩子们都去洗手了,她还是端坐着;起床时,如果不叫她不抱她起床,她就会一直躺在床上;游戏时,孩子们全体出动了,只有她仍坐在那里,活动室里欢快的游戏气氛与她的沉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之后,老师在一日生活中尝试着与她近距离接触,并更细心地观察她。发幼儿教育现盼盼其实是个非常棒的女孩子,她不仅饭吃的多,而且从不挑食,自己动手的能力较强,可是她就是不愿动手做,不愿和老师沟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通过几天的观察,老师渐渐发现盼盼主要问题是胆小孤僻,缺乏自信,与同伴交往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她克服胆小,树立自信,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呢?

通过与盼盼家长的一次长谈,老师了解到盼盼从小由奶奶扶养,父母早已离婚。由于缺少父爱母爱,以及奶奶对她的百般爱护,又怕她在外受别人的欺负,就整天让她在家看电视,玩玩具,不和同龄人交往。造成她现在的胆子孤僻,更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

了解情况后,老师提出要帮助盼盼融入集体,学会和同伴正常交往,就要帮助她树立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议家长适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盼盼奶奶非常配合。过了几天,盼盼在私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讲话了,而且吃饭时也不用老师刻意地过去叫了,老师表扬之后,盼盼开心地笑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盼盼朝着大家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着,但是并不明显。虽然现在愿意和老师交流,但仍不怎么愿意和同伴交往,游移于集体之外。老师又鼓励一些能力强,人缘好的孩子去找盼盼玩。开始时,别人找她,她也不太愿意,但时间一长,她也就接受了。虽然她只是在同伴的支配下拿一块积木,递一块橡皮泥等,但这是良好的开始。

像盼盼这样的孩子,除了老师在园的鼓励外,家长也需要教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能,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交往,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最终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活泼开朗的孩子。

只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就不难让孩子入群,虽然盼盼在当时还没有表现的完全融入的集体,但是盼盼的举动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样的成绩是老师和盼盼奶奶看了很欣慰的,也让盼盼恢复了原来活泼的性格。

宝宝入园选择日托OR全托


在宝宝入园前总是有问题在困扰着家长,当一个问题解决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随着宝宝入园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目前家长唯一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应该应孩子上全托还是日托成为家长们的头等大事了。

挺“全”派

有利于培养独立性

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离开父母那么久,亲情有疏远的感觉;如果是全托,鼓励家长星期三过来看孩子一次,多一点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心灵距离。以我们园为例,多开一些专家讲座,跟家长互动,让他们对全托教育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息和饮食更有规律

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端正其学习态度,这一点在全托孩子身上的表现是最明显的。很多家长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所以选择了全托。如果孩子日托,回到家里以后,那么作息和饮食可能不会太有规律,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感。

挺“日”派

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日托,好事情,我全力支持家长送孩子日托!日托可以让父母关系更加融洽,亲情得到更多的交流,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而且日托还可以及时地了解问题,纠正不当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得与失都可以看得到,其实独立性这个东西在家里一样可以锻炼出来,不一定非要全托才可以培养。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日托和全托不能等量齐观,比如日托有利于提高宝宝口头表达能力,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后,一天没见到宝贝的爸爸妈妈会和他单独说话,比如会问他幼儿园里吃什么了,和小朋友玩什么了等等,宝宝很愿意说出来。再者扩大宝宝视野,在接送宝宝的过程中,宝宝在路上会看到许多有趣的人、事、景,从而开阔了宝宝视野。而全托对幼儿园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老师的责任心要更强,工作要做得很细致。

中立派

两者区别不大

日托和全托区别不大,全托主要是因为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而托给了幼儿园去照顾,但也要强调“家园合作”,父母也是老师,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可以更加细腻和全面地感受到爱。现在很多家长由于职业身份不同,文化素质有别,对幼儿园的工作理解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都尽量将工作做得细致一点,无论是日托还是全托,老师都通过打电话或者家访等方式去跟家长沟通,防止因信息不畅造成的弊端。

都可培养独立性

全托和日托没有什么区别,全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日托也可以。我们幼儿园是日托的,我目前手头的工作还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需要家长对幼儿园工作配合的话,会直接沟通,或者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联系,欢迎家长对幼儿园提出宝贵意见。

关于日托与全托相对来说教育方式是没什么区别了,主要是看家长是朝那边考虑了,日托全托各有优点各有不同,希望家长可以通过上面介绍的内容为的就是要帮助家长做出合理的分析让家长那个注意。

入园后帮助宝宝减轻分离焦虑


大部分孩子入园都会哭,第一次分离,进入陌生情境里,多少都会有些害怕。事先准备胜于事后补救,不妨将“入园适应”看作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工作项目,纳入时间规划之中。在入园前精心准备,入园后多做工作。你付出的努力价值在于帮助宝宝跨越人生第一个成长的阶梯。

1、像过节一样入园

设计一个熟悉的道别仪式。有的妈妈分别时会依次亲亲宝宝的额头、脸和手;有的妈妈会和宝宝约好在大门口时会转身向他挥手道别。如果你发现宝宝和你也是难舍难分,不如和他一起设计一部分告别仪式。例如:“你说你再哭几下我再走呢?”然后和宝宝一起数。当然,有时候静静抱一会儿,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2、在园里找到归属感

在幼儿园里为宝宝提供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比如,有自己的椅子,放自己书包、杯子、毛巾的地方;有自己的照片,自己的画;幼儿园里有自己的好朋友;有支持、帮助自己的老师等等,让宝宝感到自己不是局外人。

3、和宝宝一起爱上老师

宝宝入园后,一天的生活就要靠老师来照顾、指导了。无论是在这个初入园的阶段还是未来3年里,和老师建立坦诚、积极、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都是你的重要工作“议程”。如果宝宝能感受到你对老师的喜爱,那么他也会很快接受老师的。4、接纳包容不良情绪

尽管作了很多准备,但是宝宝还是可能会哭。如果这时候批评他或者讲道理:“哭有什么用?”其实一点儿也没用,只能让宝宝觉得,你一点儿不理解他的难处。还不如抱一抱他,告诉他,你知道他很难过,好多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但你相信,他会找到办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的态度和你给他的信心,就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慰,宝宝会感觉得到的。

春季宝宝入园 如何让病菌远离他


宝宝每年的入园季,可能是许多妈妈的一块心病。一方面,宝宝对于陌生的环境可能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入园之后,接触的人群变得多而复杂,某些细菌的传播很有可能会给宝宝带来健康的威胁,特别是流感问题。那么,如何在宝宝的入园季帮助他抵御外来的病菌侵略,在宝宝的成长路上为他搭起健康的桥梁呢?

1、日常衣物的清洁

宝宝的身体不同于成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没有完全地发育好,所以更加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犯。在这样一个入园季,且是各种疾病高发的时段,需要我们更加细心地做到彻底的清洁除菌。尤其是在日常衣物的清洗上,更需要多下功夫。许多妈妈都知道,宝宝的衣物需要经常换洗,那么你们知道宝宝的衣物也需要经常消毒吗?通常,宝宝衣物的清洗和消毒都是分开进行的,但是这样无形中加大了妈妈们的困扰。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清洁剂,能够做到洁净和除菌二合一呢?汰渍全效除菌系列产品会告诉你答案。它特有的舒肤佳成分能够清除衣物表面的各类细菌和病毒,而且它的成分中性,更能在清洗的同时呵护妈妈的双手,同时不伤害宝宝幼嫩的皮肤。

2、使用物品的清洁

其实,宝宝日常使用的物品也是流感病毒的一个传输通道。很多妈妈平常可能更加注意宝宝吃进嘴里的物品是否清洁,如喝水杯、碗筷、饮料壶等等。殊不知,宝宝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物品,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病菌盲点。例如,幼儿园和家里里的玩具、家里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等。为了消除这些病菌盲点,建议幼儿园和咱们妈妈群体定时定期给宝宝日常使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流感病毒的打扰。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季节里,从点滴做起,才能给宝贝十分的呵护。

3、适当注射流感防御疫苗

一些抵抗力较弱的宝宝,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给到一个多重的保护。流感疫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个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作用。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的症状。但是同时它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妈妈们根据宝宝的不同体质和不同情况,进行一个科学的选择。

宝宝入园防流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妈妈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宝宝在入园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危险和面临的病菌挑战。不放松,不懈怠,用心去消灭许多病菌盲点,才能够让宝贝成长的背影越来越矫健。各位妈妈,请加油哦!

宝宝入园后家长该放手就放手


宝宝长大了,到了入园的年龄,证明家长到了放手的时候,家长若是过分的限制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的这个家长是怎样对待教育孩子的。

晚上,我正在喝水,小家伙就急着要睡觉了。“妈妈,我在床上等你。”、“自己可以吗?”、“我会的。”长本事了啊。悄悄地站在门口观望。小家伙认真地脱了鞋,爬上床,脱衣服,进被窝,没有一点点拖拉,很专注很认真;反而比我在身边表现得好。“真是很好啊。”我进去后给了他一个表扬。孩子对着我开心地笑了,又得意又骄傲:“妈妈,我自己睡觉了,不用妈妈帮了。”

其实以前,我对孩子什么都不能放手。我也看了很多育儿的书,听了很多故事,知道这样不对,应该要锻炼孩子。可是,吃饭洒一地,喝水弄一身;让收个玩具吧,全捅到沙发底下去了。弄得我脑袋都大了,还不如我自己干,免得还要收拾。

开学半个月召开家长会,真是受益匪浅。老师很了解家长不放心的心理,先是放了一段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录像。家长们都惊呼孩子的变化和进步;接着是告诉家长教学计划,其中生活能力包括自己吃饭,饭后把餐具放到规定的地方;自己喝水,水杯放在固定的位置;自己上厕所;自己上床入睡;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成入帮助等等。最后,希望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学,周末不要过于溺爱包办,以免孩子产生“星期一情绪”……哎,说得我脸都红了。

去年,我把2岁3个月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从此不得不放开我的手。虽然,孩子会用勺子吃饭,会用杯子喝水,甚至会自己脱鞋子爬上他的小床;可我还是担心,每次去接孩子,部忍不住要问老师。老师总是说,“不错啊,有的时候吃饭还会得第一呢。”我惊讶的同时,甚至有些怀疑老师的话是不是有水分。尽管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周末的两天,我还是忍不住要插手孩子的事。

自从我的手和我的心郡彻底放开后,孩子的进步真是突飞猛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每当孩子自己做好一件事:我都会夸张地竖起大拇指对他说“宝宝你真棒!”孩子做不好的时候,我会鼓励他:“咱们再来一遍吧。”孩子连续几次都不成功,准备放弃时,我会告诉他:“和妈妈一起做好吗?”孩子经常会骄傲地对我说:“妈妈,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时候简直就是瞎捣乱。有一天,和妈妈就这个事发起了牢骚:“都说让小孩子自己动手,好多时候还要我重新干,真是费时又费力。”妈妈笑了:“你以为呢?我以前还偷偷把你们姐妹俩洗过的衣服重新洗一遍呢。”“真的呀?那你为什么不指出来,还自己重新洗。”妈妈一点我的鼻尖:“你以为我没说啊!不过想想你们那时只有十几岁。我就一边教你们干,一边帮你们干。现在,你们不是都很能干了。小孩子嘛,哪能一开始就干得很好。”是啊,妈妈说得太对了。做父母的,不能因为孩子刚开始干得不好就剥夺了他们练习的机会。反而,应该给孩子创造锻炼的环境,给他正确的指导和热情的鼓励。

当宝宝长大了以后,就需要一定的独立的空间,因为他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事事都依靠爸爸妈妈的小孩子了,我们应该对孩子充满信心,让孩子可以好好的去锻炼体验生活,感受美好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