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准备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的时候,在家里的时候家长总是周全地照顾着宝宝的起居饮食的,但是到了幼儿园,宝宝就要自己学着照顾自己了。很多爸 妈担心宝宝入园不适应,因此会不自觉地做一些“小动作”。然而这些小动作不但不会缓解宝宝入园的不适,反而会加剧宝宝的入园焦虑哦!家长们看一下你有否这 些小动作吧!

1、教室外偷偷看

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不放心还在教室外面偷偷看,担心老师照顾不好,担心孩子没人管、受欺负或者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家长的担心虽然说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像这样的不放心,家长这样的做法其实显示着对幼儿园的不信任。

若宝宝发现家长这样的小动作,宝宝就会受到心理暗示:原来连妈妈都对幼儿园不放心,从而更加坚定了“在幼儿园不开心”的错误认识了。

宝宝本来就对幼儿园有抗拒的心理,如果家长在言行举止中都表现出这些不信任态度,宝宝就更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了。因此,家长在平时应尽量少在宝宝面前说幼儿园或者老师的“坏话”,建议家长多跟宝宝讲讲幼儿园发生过的事情,来帮助宝宝唤起在幼儿园的趣事。

2、叮嘱老师照顾好宝宝

宝宝将要入园了,爸妈非常担心宝宝在幼儿园吃不饱或者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因此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总是千叮万嘱,希望老师能够特殊照顾好自己的宝宝。虽然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每个家长都要求老师特殊关照宝宝,这样难免有点和入园的初衷相悖。

宝宝进入幼儿园,就是为了走出家庭的小圈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学习如何交朋友、如何和不同的人相处、如何照顾自己。老师的作用并不是做一个 保姆,而是在这个新环境中引导宝宝去学习,协调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教他们学习自理生活。因此,家长请放心地将教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老师吧!

如果老师对待小朋友有失公平,甚至搞特权主义,这样一方面会给宝宝不好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受到特别照顾的宝宝有可能会变得傲慢、自我中心,这样不利于小朋友相互的交往,而且还有可能令到你的小朋友被“杯葛”哦!

3、偷偷离开幼儿园

送宝宝上幼儿园,家长要离开的时候宝宝难免会分离焦虑,总是哭闹着不让妈妈走,但是家长又要赶着上班,只好趁着宝宝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离开。

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非常的不可取,宝宝一开始还和父母有说有笑,但是一转眼便发现父母已经一声不吭地走了,宝宝心里除了有极大的落差外,更多的 是一种被抛弃的恐惧,认为父母不爱他了,要把他丢在幼儿园不回来了。正是因为父母没有一句正式的道别,也没有给宝宝任何解释,这样宝宝会哭闹得更厉害,下 次他也不愿意再去幼儿园了。

因此,家长要在离开之前,好好跟宝宝分别。和宝宝解释清楚你要去上班了,答应他放学的时候会回来接他回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同时让他知道你不是要抛弃他,你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和他分离一些时间

尝试让宝宝去理解你的原因,要鼓励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去面对暂时的离别,给宝宝一个亲吻,让爸爸感觉到你是爱他、充分尊重他的,这样宝宝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你的离去,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等你回来接他。

4、帮宝宝占玩具

一些家长希望宝宝在幼儿园开心快乐,因此有时候会出手帮宝宝霸占玩具,让他可以玩得到他想玩的东西。像家长的这种保护主义,虽然说不让孩子受到 委屈,但是却是建立在别的小朋友的委屈之上。而且家长的这种行为是一个不好的示范,宝宝会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要不择手段地占有它,这样宝宝很容易会 变得霸道、自私。

因此,让孩子可以快乐地玩玩具,同时又能收获友谊,学习好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宝宝学会分享。家长在平时就应该要注意培养宝宝分享的意 识,邀请别的小朋友到自己家玩的时候,建议孩子们交换玩具,让宝宝懂得将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这样能够收获到更多玩具,充分享受分享的快乐。

家长也可以鼓励宝宝大胆地加入他人的游戏圈子,当别人在玩玩具的时候,如果自己想要参与,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能够和他们成为朋友并一同玩乐。家长的鼓励与引导,能让宝宝通过在幼儿园交友的实践锻炼,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社交小王子哦!

5、心太软

宝宝哭闹着死活不要上幼儿园,看着宝宝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妈妈心都酸了,或许就答应宝宝今天就不送他去了吧?

妈妈这样就做错了!宝宝尝了一次甜头下次肯定会闹得更凶,妈妈的心软和纵容只会让宝宝有了更多逃避上幼儿园的机会,这样宝宝很容易会养成依赖、逃避困难的习惯哦!

因此,爸妈在教育宝宝上要有原则并坚持一贯作风,不能因为太过溺爱、惯宠孩子而丧失原则,对孩子过于迁就。让孩子感觉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不准就 是不准,没有空子可钻,让宝宝知道无论他怎么耍赖都不能动摇爸妈的态度,这样就能够建立爸妈的权威,也就能比较轻松地“管理”你的宝宝了。

另外,家长应该要和宝宝沟通,了解宝宝为什么不喜欢上幼儿园,只要了解了情况,对症下药地解决困难,才能让宝宝真正地享受这种集体的生活。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宝宝入园后父母应做的事情


宝宝入园后父母应做的事情

从孩子离开家,走向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你和他都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甚至冲突。事先准备胜于事后补救,不妨将“入园适应”看做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工作项目,纳入时间规划之中。这份特殊的工作,背后的价值在于帮助孩子跨越成长阶段,适应集体生活;而你,也得以开始了解,如何做一个学校教育的合作者。

3大主张缔造家园合作同盟军

宝宝入园后,一天的生活就要靠老师来照顾、指导了。无论是在这个初入园的阶段还是未来3年里,和老师建立坦诚、积极、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都是你的重要工作“议程”。

1.老师和你是互补型的伙伴关系。

在幼儿园里,当各种挑战出现时要充分相信老师,该放手时就放手。但是,也不能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了,就可以把养育的责任转移给老师。

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互补的优势。幼儿园里培养的好的品质,幼儿园坚持的好的习惯和好的生活节奏,在家里也要予以呼应;跟老师及时沟通孩子在家的情况,询问你们怎样才能一起把问题解决好。比如,孩子在穿衣吃饭、大小便上有什么问题,或者睡眠是不是很安稳,在家你所做的一些尝试等。这种积极的交流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适应得更好;老师也会给你一些建议,或者在幼儿园里配合你解决孩子在家的问题。

2.将对老师的信任“传递”给孩子,将孩子可爱的一面“传递”给老师。

做好宝宝与老师之间良好情感的连接者,这样,孩子也会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而不是火上浇油,在孩子“还不确定老师对自己是什么情感”的时候,就将自己对老师的不信任、不满意、不喜欢等信息传递给孩子。

另外,将孩子在家里表现出的快乐的、可爱的信息传递给老师。第一,增加老师对孩子的了解,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孩子。第二,当老师看到孩子时,想到那些好玩、可爱的事情,自己的心情也会跟着积极起来,更能平和地处理孩子的事情。

3.成为家园沟通的主动一方。

老师毕竟需要面对二三十个孩子,很可能关照到每个孩子时的程度不及你仔细。主动提出你的困惑,让老师清楚你想知道哪方面的事情。

提问尽量具体。如果你问:“老师,我宝宝怎么样?”是吃饭怎么样还是睡得怎么样?是上课时表现怎么样还是户外活动时怎么样?是自己情绪上怎么样还是和其他幼儿相处得怎么样?范围太广,不如具体问:“老师,他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如何?需要我在家里怎么配合?”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如何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

宝宝入园 家长千万别这样做


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肯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不仅仅是孩子,对家长来说也是,心中的牵挂和不舍,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在宝宝入园的时候怎样才能帮助宝宝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有千万不能做哪些事情呢?

一、孩子入园不适应的表现

1.情绪方面

孩子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

2.饮食方面

孩子入园后,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所以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做到多流质、多清淡、多饮水。

3.睡眠方面

少数孩子会出现夜惊、夜哭现象,这是家长不必惊慌,经过一段时间,待孩子情绪稳定后会自行消失。

4.行为方面

入园后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变化,比如:依恋增强,行为退缩,胆小,沉默不语,反抗性增强等。这也是对新环境的一种反应,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5.身体方面

少数孩子入园后因为哭闹,不爱吃饭,可能会导致体质减弱和体重下降。

二、孩子入园后,家长切忌这样做!

1.一味妥协,今天送不下,明天送。

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孩子哭了,家长很心疼。去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坚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儿园,那么当你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会更加变本加厉。

2.送两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吃饭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家长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几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3.孩子哭,我也哭。

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宝贝,又见到自己的宝贝哭闹的厉害,家长的心疼也在清理之中。可是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感染实在太强了,这种家长陪着孩子哭的情况在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接待中司空见惯,造成孩子们错认为家长不要他们了,让他们认为上幼儿园不管对于他们自己,还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距,不利于孩子的适应。

4.“我在外面等着你!”“我去给你拿进毛衣来!”

在祖辈送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张嘴要哭,马上对孩子说:“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着你哈!”“奶奶去给你买奶,这就回来!”这种说法可能暂时有效,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他会感觉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儿了,这让他们没有了安全感。

5.“别哭,我第一个来接你!”

许多家长会这样许诺孩子,当孩子哭着对你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你忍心拒绝孩子吗?于是好多家长随口承诺:“好,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们当然并不反对这种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长,您能保证您是第一个吗?如果不能,请不要这样回应孩子,请换一种方式回应孩子:“妈妈会早来接你!”“妈妈四点来接你!”如果轻易的承诺没有兑现,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那么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而且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家长欺骗了自己,会推理到其它,那么家长会不会来接他?孩子便没有把握了。

6.“再哭,再哭了就不接你了!”

这是家长气头上的急话,可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却常常听到。家长这话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厉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来接他了,这种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恐惧幼儿园,恐惧老师,更恐惧分离焦虑。

7.“孩子哭了,我多和孩子呆一会就好了!”

许多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来的,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会,就一定能够是孩子愉快的跟家长说再见。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家长的多呆一会儿,只会让孩子的适应时间拉长,让孩子的哭闹和分离焦虑时间拉长。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意识到家长可能走,分离焦虑已产生,便开始哭闹。而家长毕竟是要离开,那是孩子还是要独自去面对,尝试着去适应。

8.“不许哭!”

诚然,每个家长都不愿听到自己孩子哭泣,哪怕是自己走了,听不到,心里能够接受的了,可是却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掉眼泪。其实,面对分离焦虑,孩子选择以哭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感情,是孩子正常的表达方式,压抑孩子哭,以强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的。

9.喂完饭再走

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早上总想喂饱了孩子再走。然而孩子吃饱了后再和家长告别,很容易因为哭而呕吐,而且,家长长时间逗留在活动室,会让其它的孩子产生情绪感染,不利于孩子适应。

10.窗子外面看一看

家长送下孩子后,难免会不放心,于是有的家长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可是如果一旦让孩子发现,孩子的哭闹会变本加厉。

11.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12.“有小朋友打你吗?”“老师凶你吗?”

家长对孩子的关切溢于言表,可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负暗示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幼儿园的生活,不自觉的建立起幼儿园不好,小朋友打我,老师凶我之类的联想。这当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今天你认识哪个小朋友了?”“老师表扬你了吗?”帮助幼儿回忆幼儿园一天的美好时光,建立对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13.在家一定要好好补

孩子入园得头几天,吃饭一般都不如在家的时候吃的多,所以有些家长会刻意给孩子带奶晚上吃饭的时候也想多做些鱼虾肉蛋给孩子补充营养。其实,孩子刚入园容易上火,在吃饭上应当注意多饮水,多吃清淡食品,而对于鱼肉之类容易生痰上火的东西,应当尽量少吃,多吃蔬菜,有利于孩子免疫力的提高。

14.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15.休息的时候无节制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星期天,好好陪孩子玩玩,放松一下吧!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星期一的时候特别不容易适应,这一方面是由于休息了两天,对环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作息规律和幼儿园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作息秩序紊乱。休息日时,家长应当尽量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3至5岁,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宝宝入园后父母该知晓的4个教育技巧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父母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样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扶持。

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园后您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

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4、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希望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父母们能做得更好!

宝宝入园前夕 5个“心理免疫”


9月1日,又一轮大规模入园开始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作为父母却暗自担心——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上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友好的相处?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过渡期,以解决每年开学时的“入园不适应”问题?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容易、更迅速地喜欢上集体生活?就此,相关专家为家长朋友们提出了一些专业而又贴心建议。

父母准备篇

宝宝入园前 父母积极的心理暗示不可少

幼教专家景映霓告诉记者,作为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多数孩子比较黏人、胆小,在入园之前,家长应该多说一些鼓励性质的话,比如有的父母告诉孩子:“宝宝,今天妈妈到了幼儿园,那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小朋友,我们去找他们玩好不好啊?”等之类的话。这样的鼓励对孩子会产生很积极的影响,在心理上引导孩子向往上幼儿园。

其次,带着孩子提前熟悉环境,减少孩子的焦虑和恐惧。建议家长在孩子入园前,提前去看看幼儿园整个大环境,看看班里面的布置,看看周围的活动场地,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这样,孩子在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第三,信任幼儿园教育,相信自己的孩子,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园还很开心,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新鲜劲已过,发现自己不在熟悉的家里,而是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于是就哭着闹着不想去幼儿园了,这是正常的现象。孩子刚到幼儿园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在幼儿园过的很好,也要信任幼儿园教育,幼儿园里的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放心把孩子留在幼儿园,更好的信任和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

第四,有目的性的培养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及老师的喜爱之情。面对尚不懂事的孩子,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对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做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多介绍一些幼儿园各种有趣的活动和详细情况,让孩子对幼儿园、对幼儿园老师,不会轻易产生抵触和防备心理,从而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好奇和向往,以及对幼儿园老师的喜爱。

第五,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是从幼儿期就应该开始的,在孩子入园前,父母要调整孩子的作息,积极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各项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相关的睡眠、吃饭、如厕、穿衣等训练,帮助孩子养成必要的生活习惯。

你还可以阅读专题:宝贝愉快入园的父母必修课

宝宝准备篇

宝宝入园前 要进行必要的生活能力训练四大方面

宝宝准备篇

宝宝入园前 要进行必要的生活能力训练四大方面

景映霓提醒,对幼儿的生活能力训练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睡眠训练家长要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逐步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是孩子的必修课程。晚上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早上起床后,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穿衣、洗漱、吃早饭、去幼儿园路途等所需要的时间,保证各项环节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既不耽误家长上班,又不影响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园一般都会安排午休,家长要帮助孩子在家中养成午睡的习惯,每天午睡,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保证和健康成长。此外,许多孩子在家中习惯家长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但到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数量有限,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的身边,这就需要家长在家中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习惯和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吃饭训练家长不要给孩子喂饭,鼓励让孩子自己吃,不偏食不挑食,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吃饭的时间,让孩子独自拿着小勺吃饭,如果吃得好时家长要及时奖励或肯定,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如若孩子不小心碰撒了,也不要随意责怪,耐心的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厕训练很多孩子在家习惯用马桶,家长也会在孩子如厕时帮忙。但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父母不在身边,这就要求孩子能够大小便自理。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孩子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于孩子没用过,家长就得提前对孩子进行训练。

穿衣训练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衣服,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可以独立的穿衣、脱衣。父母要有耐心,有意识的对孩子穿脱衣的能力和速度进行训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家长不需非得要求孩子,必须按照家长的意愿和步骤来进行穿脱衣。一般幼儿园的午休时间会让孩子脱衣入睡,所以孩子到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只要孩子能够独立的将衣服脱下、穿上,就应该积极鼓励。

专家表示,即将走进幼儿园的孩子,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和挑战。对此,在入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相关训练,是孩子顺利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关键所在。总之,孩子的入园适应过程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第一步,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紧密合作、有效沟通,为孩子顺利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你还可以阅读:为什么初入园的孩子容易得病

宝宝入园后选择性缄默 别强迫他说话


玲玲平时在家里调皮好动,但只要一出门就表现得特内向。幼儿园老师跟她说话,她总是不回答,只是看着老师点点头或者摇摇头。这是怎么回事?为啥 孩子会反差这么大?妇幼心理专家表示,很多孩子都会或多或少有“选择性缄默症”,患“选择性缄默失调症”的儿童一般是3至5岁,实质是孩子出现了社会适应 困难,而不是语言本身出现了障碍。

专家说,出现选择性缄默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 是孩子很敏感,去幼儿园突然打乱了他原来熟悉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来的又天差地别,这让他们感到恐惧和不安。第二,孩子从熟悉的环境突然到一个自 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他们无法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和周围的人相处。最后,孩子在家是众星捧月般被呵护和照顾着的,到了幼儿园,不再是唯我 独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共同使用玩具等,老师也不会对他特别关注,宝宝能敏感地察觉到各种“待遇”上的差异,从而产生挫折感,并通过情绪反映出来,出现选 择性缄默现象。

专家说,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不一样,出现选择性缄默症后,都很着急,担心他语言发展有障碍,因此拼命地引导孩子说话。其实,强迫 宝宝说话,他会更加紧张,说得磕磕巴巴的再被误解为口吃,情况就更加糟糕了,家长也会更加慌乱。所以家长一方面要重视宝宝的选择性缄默;另一方面又不要急 于求成,要求宝宝马上就改变状况,要尽量营造一个宽松自在的家庭环境。其次,对处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要尽量避免各种精神上的刺激,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和开 朗豁达的性格。适当改善其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此外,对孩子的选择性缄默不要过分注意,可采取转移法,如父母陪孩子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在情绪松弛的基础上,让孩子主动说话,孩子张口讲话就给予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耐心地让孩子慢慢开口说话。

宝宝平稳入园父母必做准备


孩子入园的年龄不一定是最关键的,如果他的能力达到了入园的水平,那么一岁半的孩子都可以直接入幼儿园。在入园能力准备这一块,他的表达不一定说得很清楚,只要像尿尿、喝水、我要什么,这些基本的能表达就可以了。

不需要一个年龄限制,未必说到三岁才能入园?

最小的孩子有18个月就入园的,但是他的适应能力也发展很快,现在的自理能力很强,而且入园的时候孩子年龄小分离焦虑不是那么明显,这样孩子适应反而更快一些。

一般入园所需要的条件

首先孩子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比较黏人、霸道、胆小,跟小朋友相处的问题可能家长会比较担心,要划分清楚一点的话,入园前的准备工作,第一个是心理上要让他向往上幼儿园。第二,从环境方面,比如提前去幼儿园参观适应一下环境。另外,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刚才大家说到的黏人、霸道、胆小都属于跟人交往的意识。最后还有语言这一块,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这样跟别人交往比较容易一些。在心理准备这儿,可以多跟孩子说:“宝宝我们要去幼儿园了,幼儿园里面有很多跟你一样大的小朋友,很多好玩的玩具,老师还会带你做很多有趣的游戏……”从我们家长来说对孩子有一个正向的引导。千万不要跟孩子说再不听话给你送到幼儿园去,这样的话到幼儿园老师就会怎么怎么样,如果说这些,孩子首先会觉得幼儿园是一个恐怖的地方,会比较紧张。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更多带着孩子去外面看一看,比如看一看幼儿园整个大环境,看看班里面的布置。刚入园的孩子,家里面的布置比较家庭化,孩子一看比较亲切的娃娃家,有这样一些场所,孩子一去看有很多好玩的毛绒玩具,小男孩比较喜欢的小汽车等等,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的玩具材料幼儿园会准备好。

在周末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带着小朋友去看一看,做一个环境的准备。

再往下习惯准备这块,这个是比较显性的大家能看到的,生活习惯这一块,首先幼儿园早晨8点左右就开始早餐了,10点左右有一个加餐,再到中午11:30左右开始吃中午饭,午休,两三点起床加一个间点,老师带着做户外的游戏活动,4:30、5点开始吃完饭,很规律。我们在家里不是很规律,如果想入园,提前一段时间在这些方面开始做一个这样的准备。这样孩子入园之后不会觉得我的生活习惯完全被打乱,就会不适应。

家长现在培养的话,是不是需要每天给孩子设定一个活动时间

不一定非有严格的时间表,但是孩子的生活应该有规律,早晨10点左右幼儿园是户外时间,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户外玩,吃饭和早晨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休息,最好时间给固定下来,否则的话到幼儿园中间还有午睡,可是有的孩子睡觉不太规律,可能早晨睡一觉,下午三四点睡一觉,到幼儿园把生理习惯打乱,会延长他的适应期,会觉得更困难。

宝宝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对孩子、对父母、对长辈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宝宝入园后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会不会哭闹?一个个问号不停地在家长的脑中盘旋。其实不用担心,只要做好入园前准备、入园后调整,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提前做准备克服入园焦虑

“家长事前需做足准备,以最放松的、胸有成竹的状态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前几天又哭又闹,其实就是心理上难以接受上幼儿园这个事情。因此,家长需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幼儿园,预见幼儿园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宝宝3岁左右入园最好

市民张阿姨的外孙优优刚满2岁,由于张阿姨身体不好,再加上女儿工作繁忙,无力照顾优优,一家人决定,让刚满2岁的优优去上幼儿园。

8月1日,优优在张阿姨的护送下顺利入园,没有哭闹,显得很平静。一连三天,优优在学校都没有哭闹。不过,老师却反映,三天来,优优没有跟老师和同学说一句话,十分沉默。同时,优优在学校也很少吃饭、很少喝水,甚至很少上厕所。张阿姨担心优优年纪太小,很难适应幼儿园,她甚至已经向老师提出了退学的想法。张阿姨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进入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将从完完全全的游戏世界逐渐走进规律世界。经常看见入园情况不好的孩子,往往在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以及步入工作岗位时也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甚至常常会逃避现实。

一般认为,孩子3岁左右入园比较合适。一些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主要跟他的成熟度有关。如果孩子能达到以下要求就可以尝试送幼儿园:用别人理解的方式提出要求,寻求帮助;孩子和亲人分离时能比较平静,没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一般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孩子哭闹家长态度要坚决

对孩子来说,去上幼儿园是一段冒险的旅程。他们第一次离开妈妈,第一次孤身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第一次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焦虑,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对于陌生环境里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一无所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指出,孩子对于与父母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接触,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而且,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需要面临幼儿园里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孩子对入园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抵触的情绪。

王彦玲表示,与其说入园是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如说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适应。乐观的人往往容易些,所以,从小应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乐观的心态。而父母管教太严的孩子,往往交往能力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差。

家住西马金润小区的市民郑女士有一个快4岁的儿子,回忆起一年前送儿子入园的情景,至今她还心有余悸。初入园时,儿子天天哭闹不止;随后,感冒发烧不断袭来;再后来,别的孩子都上全天,自己的孩子却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上着学。直到最近,孩子才能像别人一样正常地去上学。

郑女士坦言,可能由于自己是全职妈妈的缘故,她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儿子一去上学,她的心里就像有小猫在挠似的,非常难受。“刚入园的时候,我曾经一整天待在他们学校外面,不停地眺望幼儿园,虽然什么都看不见。”

王彦玲表示,家长接送孩子时态度要坚决,切不可自行停止送孩子入园。王彦玲说,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会妨碍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一定要坚信,孩子终将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没有哪个孩子是送不进学校的。此外,从一开始上学时就不要给孩子迟到、早退、缺课找借口,一定要让孩子遵守相关的规则。

回家后注意亲子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那几天,一回家,妈妈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你开心吗?喝水没?跟小朋友玩了吗?……”专家指出,千万不要“审犯人”般的盘问孩子。

王彦玲表示,作为家长当然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关心孩子的感受,多问好的方面,不要问不好的方面。此时,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见到孩子后告诉他:“妈妈好想你,宝贝,我想亲亲你。”妈妈不用问“宝贝有没有想我”,只负责跟他亲热,告诉他,妈妈知道他很努力了。

孩子如果有极端的郁闷,不开心,反而是不愿讲出来的,逼他讲,是一种刺激。等他感觉好点,他一定愿意主动和妈妈分享。

除了亲亲抱抱,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段妈妈和孩子完全拥有对方的时间。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是要和你在一起,我对你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期望必须做点什么”。

王彦玲表示,母子沟通是一种从小需要养成的习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太小,可能还不能完全明白沟通的全部内容,但是只要坚持母子间的沟通,会在初中、高中,孩子到青春期时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孩子是一辆汽车,家长靠沟通来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防止老人产生无用感

姗姗是个3岁的小姑娘,自出生起,就由姥姥、姥爷一手带大。8月1日,姗姗开始上学,每天由姥姥、姥爷负责接送。每天早上7点半将姗姗送进幼儿园后,姥爷都会在幼儿园门口徘徊到近中午才回家。下午三四点钟,太阳正晒的时候,姗姗姥爷就已经来到幼儿园门口排队,等候孩子放学,其实孩子5点才放学。

王彦玲表示,孩子上学后,长期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也会产生焦虑和无用感等负面情绪。通常表现为,很容易对子女发脾气,闹情绪;或者对孙辈过度保护,让孩子更加依赖他们,阻碍孩子独立的发展。此时,作为子女一定要理解他们。

王彦玲建议,作为子女要提前跟老人沟通,告诉老人,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不是因为老人照顾不周。同时,子女们要安排好老人今后的生活,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爱好。

入园体检需空腹抽血

入园体检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准备之一,家长需根据幼儿园通知的体检时间带孩子前往相关的妇幼保健站。

8月7日,记者见到不少家长就带着即将入托的宝贝来到位于嘉园二里的丰台某妇幼保健站,等待体检。由于幼儿体检扎堆,承担体检项目的各科室前,都可见到家长领着孩子排队的场景,不少幼儿家长也因此发过牢骚。工作人员建议,准备入园但尚未确定幼儿园的家长,最好将孩子的体检时间提前或者推后,避开高峰时段进行入园前体检。

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孩子入园体检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不能再进食、进水,直到次日抽血前。

发生意外允许孩子情绪发泄

在幼儿园,跌倒、摔伤、碰撞等意外也容易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做好心理调整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高欣表示,伤害可以给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带来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在遭遇伤害后,孩子出现一些退缩、胆小、愤怒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应该尽量地安抚孩子,不要轻易责怪他们,要允许孩子将这些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将负面情绪发泄后,经过一段时间会自愈,他们又会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如果孩子在遭受伤害后,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回避发生伤害的场景,易受惊吓,经常做噩梦,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高欣说。

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小矛盾、小打闹。家长不要教他们打、骂等方式,不要过多地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寻找处理方式。对于天性内向、懦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到对方沟通。

关注细节预防疾病

由于环境的变化,上幼儿园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时期。疾病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帮助孩子少生病。

三大原因导致孩子易生病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上幼儿园孩子之所以老生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环境的改变,二是饮食的差异,三是集中生活容易交叉感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成为致病的那根稻草。

以孩子最常见的感冒发烧为例,许鹏飞表示,孩子会不会感冒发烧主要取决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对比,人体主要的力量是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保护上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性IGA,这个球蛋白产生于肠道淋巴样组织和扁桃体。

大便干的时候分泌性IGA就减少,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所以大便干是感冒发烧的主要诱因。此外,病原微生物生长离不开人体的鼻腔分泌物,鼻子敏感是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常见的原因,所以过敏体质的孩子也容易感冒发烧。

凉水洗脸有助控制鼻涕

流鼻涕也是孩子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许鹏飞表示,鼻涕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温度,很多孩子对环境的温度变化很敏感,冷热变化就会刺激鼻腔产生大量鼻涕,预防的办法主要靠锻炼,可以给孩子用凉水洗脸。

二是环境的过敏源,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孩子遇到较多过敏源的时候,孩子的鼻子就会过敏,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或者清除周围的过敏源,尽量选择干净整洁的幼儿园。

三是运动,部分孩子剧烈活动以后就会形成运动血管性鼻炎,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在运动以后鼻子堵或者流鼻涕的孩子,要控制运动量。

大便干燥需警惕

许鹏飞表示,很多孩子都有大便干的问题,但不是所有大便干的孩子都会发烧。大便干只是一个诱因。如果孩子大便干,周围正好有人感冒发烧,孩子同时有鼻子堵或者流黏鼻涕,孩子感冒发烧的机会就很大。

所以平时就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定时大便的习惯。长期便秘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蛋白过敏的现象。

同时,还要关注嘴里的臭味。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嘴里有臭味,说明孩子已经有细菌感染,必须给孩子多喝水。

当然,孩子会否生病还有很多因素,如果家长注意了以上常见的因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生病,但孩子生病几率会明显降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