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进入幼儿园的宝宝要学会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哪些自理能力是上幼儿园宝宝必须掌握的呢?

一、自己吃饭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开始自己吃饭,老师不可能给每个宝宝喂饭,如果孩子不会,“吃饭”这种简单的事情,都会引起宝宝的紧张情绪,不仅影响宝宝的健康,还会影响宝宝对幼儿园生活的认可,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会拿勺吃饭,不挑食不偏食,吃饭时要专心,并且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吃完。

二、自己入厕

由于宝宝刚入园时,会对新环境产生陌生和惧怕感,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容易造成憋尿或尿频情况,不仅增加老师的负担,还会引起宝宝的紧张情绪,从而拒绝上幼儿园,对孩子的心身伤害很大。让孩子能入厕自理,家长平时要训练孩子练习使用厕所,帮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大便习惯,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

三、自己穿衣穿鞋

到了幼儿园后,看到别的小朋友会自己穿、脱衣裤,不会穿衣的孩子内心会产生紧张甚至自卑的心理,这对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家长可先教宝宝分清衣裤的前后里外以及鞋子的左右,为宝宝做示范动作,引导孩子穿衣穿鞋,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对穿衣穿鞋的兴趣,当孩子学会了一项本领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

四、睡眠和洗漱习惯

幼儿园每天中午都有午睡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下午孩子的精力。孩子如果不能在小床上安静入睡,也会影响到别人,造成别人反感。幼儿容易被传染,所以良好的盥洗习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如何增强宝宝入园后的自理能力


如何增强宝宝入园后的自理能力

对于刚入园的宝宝往往都哭闹不止,在加上自理能力很差,所以常常让老师感到很苦恼,也往往忙得不可开交,以下是多年从事幼教的老师所总结出的工作经验,可以供老师或家长们借鉴!

1、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也是百依百顺。比如饮食方面,许多的孩子都是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青菜,挑食的现象非常严重。进入幼儿园以后,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课件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吃蔬菜的好处,必要时带幼儿到厨房参观叔叔阿姨怎样为小朋友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

还可制作“不挑食的好宝宝”的评比栏,鼓励幼儿不挑食,尽量把饭菜都吃完,不要剩饭、倒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午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下午孩子是否有精力参加活动。原来带过小班的一位女孩因为没有睡午觉,下午吃加餐的时候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所以一定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首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午休环境,比如:可以给幼儿放轻音乐,让幼儿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安睡;其次要安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安静、愉快的进入睡眠状态。

3、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

小班幼儿的抵抗力较差,也比较容易被传染,所以要把好盥洗这一关,防止病从口入。可以把洗手的顺序编成一个儿歌教给幼儿,先引起他的兴趣,他们就非常喜欢洗手了。

冬天的水比较凉,老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好温水,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安装热水器。有了热乎乎的水,孩子们更喜欢洗手了。

4、培养幼儿良好的排泄习惯。

教过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小班幼儿经常有尿裤、拉裤的现象。这就需要与家长配合,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

5、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所以当老师面对三、四十个孩子时就有点手忙脚乱。比如大多数幼儿不会穿鞋,老师就要一个个的穿,既耽误许多时间,老师还特别的累。

如果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既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又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因此一定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幼儿的衣服穿的越来越多。进教室要脱外套,出去做操、户外活动要穿外套。

想要尽快的管理好孩子就应先教会孩子们学会自理,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忙的头重脚轻,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习惯,不仅仅是对其现在有好处,也对孩子的将来有很大的益处!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心得: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自我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洗手脸,刷牙,独立进餐,擦屁股等,但现在的大部分幼儿在入园前,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举例子:小班新入园的一名幼儿,老师让洗手准备进餐,这名幼儿把手伸到水龙头下面不动,老师与家长交流这个情况得知,每次洗手都是爸爸拧开水龙头帮助她洗手,她什么也不干就等着,作为幼儿园的小班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开展有效的教育培养,原因一:家庭成员的包办代替,针对这一原因教师与家庭成员开展面对面的交流谈心,谈一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在家中不要一味的包办代替,让幼儿自己动手,允许幼儿做得不好,不要急于求成,给幼儿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

原因二:幼儿没有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如穿鞋,幼儿分不清左右,就谈不上穿对鞋了,缺少自理能力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我们教师针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把自理能力的方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的儿歌、故事、户外游戏活动中。举例子,把幼儿能看懂的,洗手流程图贴在墙上,让幼儿边看边洗,幼儿之间边说边做,轻松愉快的接受。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原因三:针对幼儿的差异,开展落差式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幼儿的差异,相对提高要求水平,或者降低要求水平,让幼儿循序渐进,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来积极培养幼儿的兴致,以免挫伤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强化,巩固,让幼儿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要求我们教师做好,家园共心,耐心细致,言传身教,以“滴水穿石”的信心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春季新生入园的四个状况


宝宝入园后4大状况:

1.想法以偏概全

幼儿园的生活,对宝贝来说是个蛮大的冲击。首先,他原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在却要在十几、二十人当中,争取老师的注意和喜爱。以前在家随便堆个积木,众亲友热烈的掌声立刻随之而来,但现在认真堆得比天高,老师却只忙著处理那两个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别的小朋友,老师就会注意到我?”孩子无法任意转换观察焦点、顾及事实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为吸引焦点就是被喜爱,于是他们开始夸大重复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为,譬如粗鲁的动作、大声说话等。回家后,爸妈反而不习惯:我那个秀气斯文的宝贝哪里去了?

2.兴致勃勃学说话

3、4岁小孩爱说话,兴致勃勃学著各种语词和声调,爸妈开车时遇到冒失鬼,随口一句“会不会开车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宝贝可能就开心地学上一百遍。上幼儿园之后,接触的人变多,学习的对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大人的口头禅,或者交流在电视听到的话语,难免会讲出几句让大人头痛的话来;即使爸妈严词厉色说“不可以”,但不久后宝贝却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词…。

这是因为宝贝不懂这些话语真正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表达“生气”的感觉,或者像谐星可以逗人发笑。除了爸妈及时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现后,这类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3.我想与众不同

3岁以上的宝贝,有别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等外表,慢慢地发展出“心理我”,他们自我介绍时会以“我能做什么”为主轴,譬如“我上中班”“我会自己穿衣服”“我喜欢骑三轮车”等。为了树立自我形象、为了彰显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展现自己很棒,宝贝插嘴或唱反调的情况便增加许多。这不是因为宝贝上幼儿园“学坏”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现。

4.适应新环境过度期

幼儿园与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们也要学习纪律。有些孩子天生气质趋避性高、适应性低,本来就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环境,所以刚上学个性变安静或变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宝贝还在摸索学习:老师讲话时要安静坐著,爸妈讲话时是不是也要?所以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现。 

幼儿入园的“四个学会”标准


宝宝上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要独立生活,面对一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和集体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主持的一项近期调查主要围绕心理健康的六个维度进行: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并认为幼儿在上述六个维度上分别存在从高到低的心理问题,比如:紧张、恐惧、焦躁引发的情感脆弱、意志薄弱、自立精神差、抗挫折能力低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小学生不会自己回家,他一边走路一边数着马路旁边的电线杆,非得要到一个固定的数目才知道到家了,万一数错了就要返回到学校在从头数起。

这种情况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的确是缺乏生存能力、自立精神差的表现,但是如果把这种行为放到一个5、6岁的幼儿身上,恐怕要算他表现出较高的生存能力和探索愿望了:他的方向感已经发展的很好;走一段路还能数数,反映出其注意稳定性、记忆力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方富熹研究员提出:要按照“四个学会”的标准来开展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即:

1.学会生存:对身边(变化)的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更好的生存;

2.学会做事: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学与人打交道,学计划,学组织,学管理,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实现个人目标,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3.学会认知:即发展个体认知能力,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拓展自己的思维;

4.学会共同生活:做到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还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关心环境,参与环保,以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这“四个学会”在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又有着相应的具体要求。对幼儿而言,四个学会就意味着:

1、具有基本的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比如: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会找吃的、穿的,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街上走丢了会寻求帮助;

2、能用恰当的方式完成指定的简单任务,比如:听妈妈的话自己洗手帕、自己穿衣服,大一些的孩子应该懂得玩完了玩具自己收好,会用恰当的方式跟别的小朋友要东西玩;

3、能积极主动地或者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住、记得好。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概括。肯动脑筋,想象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

4、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不因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游戏输了不胡闹、对人有礼貌、会说礼貌用语、有同情心、能比较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

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整理玩具

他们能够:将玩具从地上捡起来,根据分类将它们放置到相应的玩具箱中或者玩具架上。

他们不能够:花上一段时间来整理乱得不成样子的房间。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帮助:在孩子的房间里整理出专门摆放玩具的区域,使每个玩具都有固定的地方摆放,避免房间变得过于凌乱。

收拾衣物

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夹克衫或者外套挂在钩子上,将自己的鞋子放入鞋柜。

他们不能够:区分干净的衣服和脏衣服。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帮助:在进门处放置一个矮衣柜(矮的挂衣钩),在孩子的房间或者浴室里放一个有盖子的大篮子专门用来摆放脏衣服。在家里制定一条家规:回家以后和睡觉前要将衣服挂好。

餐前准备

他们能够:放置碗、勺、筷子。

他们不能够:足够小心到不打破一只碗、一个勺子。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帮助:铺好桌布,鼓励孩子帮助家人做必要的餐前准备,在孩子不小心打破餐具时不要吹胡子瞪眼。

幼儿园宝宝需掌握的安全规则


昨天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儿园里安全吗?最容易出现的“小意外”是什么?哪些安全规则是宝宝需要掌握的?请看我们总结的25个幼儿园“放心之道”。

一个安全主张:

安全教育不等于限制孩子的活动

我们经常会发现,所谓的“调皮”孩子似乎要“经摔”些,在小意外中摔伤、骨折的大多是体能和协调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事实上,注意安全并不等于限制孩子的活动,为了避免安全事故而减少活动的想法是得不偿失的,只有让孩子更强壮、协调、灵活,才能更好地预防受伤。

三个最容易出现的“小意外”:

1、同伴抓伤或咬伤

争夺玩具或图书、受欺负、意见不合、不会谦让……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中,不可避免地带来抓伤、咬伤、打伤等“恶果”。

·小提示:

争执的源头是不会协商。预防的关键是教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交往。比如,对于想加入游戏的中大班的孩子,可以教他说:“请带我一起玩行吗?”如果遭到拒绝,会说:“那我等会儿行吗?”

2、跌伤或撞伤

孩子在活动时,经常会突然跌倒;抛接物落在自己或同伴身上;从滑梯上或大型运动器械上不慎摔下来;彼此之间躲闪不及,发生冲撞磕碰等“意外”。

·小提示:

观察孩子的活动,将可能发生的确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与应变技能。如:在玩抛接球时,告诉他应该和小伙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抛接物落在周围同伴的身上;危险及时告诉他,同时教给他一些正在奔跑中,不能低着头向前猛冲,应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与其他同伴相互碰撞而跌倒;如果不慎跌倒,可采用前趴的方法,防止头着地等。

3、烫伤、烧伤

孩子的皮肤稚嫩,很容易被开水、热粥烫伤,烫伤部位大都集中在头、脸、颈及胸部。

·小提示:

这同样是在家庭中最容易发生的意外之一。注意热水不要放在孩子可以触碰到的范围内。一旦烫伤发生了,马上用自来水冲洗,减轻疼痛和消除水肿。如果伤口严重,立即送往医院。

五条来自父母的建议:

1、打扮宝宝,要适可而止

“给孩子准备的衣物简单、舒服就行了,绳子、亮片、小坠子……能免就免吧。团团刚上托班时,非要带着奶奶给他的小金锁,结果晚上老师就告诉我,团团玩滑梯时,小金锁卡在滑梯缝里……”——蜜糖团团

2、选择幼儿园,安全细节放首位

“选园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细节之处,首要的就是看它对孩子的安全考虑得是不是周到。比如,户外场地的地面是否平整,是否有严格的接送制度,老师在孩子活动时照顾得够不够仔细等等。窥一斑可见全貌,只有细节照顾到了,才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蕊蕊妈

3、时时细心,才能刻刻安心

“经常能见到一些‘粗心’的家长,比如,并没有把孩子送到老师的手里,只是送到幼儿园门口就匆忙离开了;离园时,太专心于与别的家长聊天,孩子在旁边出现明显的危险动作却不阻止……这些都可能造成意外的发生。要安心,还是先细心吧。”——爱依依

4、孩子之间争执,你的态度很重要

“木木上小班的时候,时不时会和小朋友来上一架。赢了他爸爸就表扬他,输了就教他‘打回去’。木木听了爸爸的话,开始变得霸道起来,成了班里的小刺头,小‘意外’也变得越来越多。唉,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木木娘

5、让老师随时都能联系到你

“更换了电话、住址,一定要告诉老师!万一孩子发生了小意外,需要家长签字的时候找不着人,后悔都来不及!”——木槿宝贝

七条孩子应该知道的安全清单:

1、在教室里不要跑,小心撞到桌角。

2、不带小刀等危险物品上幼儿园。

3、走楼梯时,要看好脚下,不能推别人。

4、小玩具、小饰物等不要衔在嘴里玩,也不要放进自己或小朋友的鼻子里和耳朵里。

5、身体不适、跌倒、摔伤要及时告诉老师。

6、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离开集体时要和老师打招呼。

7、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家长姓名电话、住址。

九个安全屏障:

1、“晨检”。

可以防止孩子将传染病及危险物品带入幼儿园。包括:询问在家饮食、睡眠情况,有无不适;检查孩子是否发烧、感冒;查看精神是否良好,五官、皮肤、眼结膜有无异常;检查孩子是不是携带了可能造成外伤及引发意外的物品、器械入园。

2、严格的接送制度。

在大多数幼儿园里,家长接孩子时必须持有接送卡,经门卫核实后方可出入幼儿园。委托他人接送时,需要事先通知园方。

3、安全预案。

针对火情、停电、设施设备损坏等情况设有完善的预案,制定安全疏散演习计划,让孩子熟悉安全疏散线路。

4、膳食安全。

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食品有专人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生、熟板,洗涤池(盆)与洗菜池(盆)严格分开。

5、设施安全。

园舍建筑的边沿及拐角处处理成圆滑角,楼房加有防护网,电源插座与地面距离不少于1米,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6、定期的安全检查。

消除园舍、活动场地、活动器具、玩具、用具的安全隐患。

7、定期体检。

入园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园。入园后,每年体检一次,离开园所3个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孩子经体检证实健康后方能回班。

8、健康、专业的工作人员。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合格才能上岗。从事饮食工作的人员要接受有关儿童营养及食品卫生方面的专门培训。

9、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会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增加孩子的自护能力,比如,“开门、关门要小心”,“安安全全过马路”、“着火了怎么办”等。

自理的孩子不喜欢幼儿园(下)


灿灿妈好,我们妮妮跟灿灿差不多大,都上幼儿园了,所以你的贴子我基本都看了。你的问题,我有时也会想到。

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因为不适应,妮妮哭起来嗓门很大,老师关心得较多,而且进了幼儿园感觉老师就是救命稻草,总让老师抱,还不让老师去碰其它小朋友,占有欲很强。

随着慢慢适应,加上她自理能力很强,老师慢慢会忽略她而去对其它不太能自理或较她小的小朋友照顾得更多点(有时早上匆忙送去没时间跟老师交流的情况下,我也能感觉得到),不过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一下,我也能理解。

有天晚上我问妮妮:“老师现在还抱你吗?”妮妮边玩边答:“不抱了”,“那老师还抱其他小朋友吗?”“抱的”,“那你要老师抱吗?”“不要!”,听到这里我也放心多了,现在的妮妮心态还算好。

不过,只要早上有时间我都会在送妮妮去幼儿园时,跟老师交流一下。多说说她在家的表现及从幼儿园回来说些关于小朋友、老师有趣的事(假装听错了,问老师是不是这样啊?),还有今天又从老师那儿学到了什么回来跟妈妈表演了,老师很喜欢听的。

最近可能是我交流得较多,妮妮天天很开心去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表现得也好,老师一高兴就把自己的巧克力、糖分给妮妮吃,结果妮妮几天晚饭都不好好吃,现在我又发愁了。

灿灿现在的情况,确实跟老师的关心程度有很大关系,多跟老师交流一下吧。灿灿听话、自理能力很强,此时妈妈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心情,非常能理解。

愿灿灿能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