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的发展
2020-01-27 胎教的发展 智力胎教 智力童话故事利用宝宝天生的模仿力促进智力发展。
影响宝宝智力发展的因素有两个:大脑的营养和宝宝的成长环境。大部分的家长都知道给宝宝吃鱼肝油、配方奶粉,这些效果肯定是好的。但是不要忽略环境的作用,实际上,环境的作用远胜于营养,它比营养更关键。
宝宝智力发展过程需要外界信息的大量输入才能完成,外界信息的输入直接促进大脑的发展。输入就发展,不输入就不发展。缺少哪方面的输入,就必然在哪方面得不到发展,长大后这方面会不如别人。
新生儿在安静觉醒状态,不但会注视你的脸,还有模仿你脸部表情的奇妙能力。当向对面和宝宝对视时,你慢慢地伸出舌头,每20秒钟一次,重复6~8次。如果宝宝仍注视着你,他常会学你的样,将舌伸到口边甚至口外。宝宝还会模仿其它脸部动作和表情,如张口、哭、悲哀、生气等。
不模仿的新生儿也是正常的,只是他们不愿意和你玩这种游戏罢了。
如何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从出生到2岁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刺激对婴儿促进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极为重要。研究证明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儿智力发展。
当宝宝觉醒时,可以和他面对面地说话,当宝宝注视你的脸后再慢慢移动你的头的位置,设法吸引宝宝的视线追随你移动的方向。在宝宝耳边(距离约10厘米左右)轻轻地呼唤婴儿,使他听到你的声音后转过头来看你,还可以利用一些能发出柔和声音的小塑料玩具或颜色鲜艳的小球等吸引宝宝听和看的兴趣。在宝宝床头上方挂一些能晃动的小玩具、小花布头等,品种多样,经常更换,可锻练宝宝看的能力。
平时无论喂奶或护理新生儿时,都要随的·随地和宝宝说话,使孩子既能看到你,又能听到你的声音。也可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听。经常爱抚宝宝,使宝宝情绪愉快,四肢舞动。有时俯卧,可锻练宝宝抬头和颈部肌力。但新生儿很容易疲劳,每次训练时间仅数分钟。疲劳表现为打哈欠,喷嚏,眼不再注视你,瞌睡或哭等,应暂停片刻再进行。细心理解宝宝哭的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并可用说话声和抚摩宝宝腹部,利用声音和触觉刺激给予安慰。
相关推荐
宝宝乱扔东西 促进智力大发展
家中宝宝喜欢乱扔东西,一开始爸妈以为宝宝是在发脾气了,但看他嘎嘎地笑出声来似乎是乐在其中。爸妈很担心宝宝乱扔东西的淘气行为会逐渐成为坏习惯。有专家表示,扔东西是宝宝独有的学习方式,宝宝正是在了解周围世界的运行规律呢!真的吗?宝宝乱扔东西都能够扔出学问,促进智力发育。
1、2岁以内扔东西是宝宝在学习。很多家长发现宝宝到了9个月左右,会对“扔东西”的游戏十分热衷。但凡能抓到的物品,都会被宝宝有意识地丢出去,然后让爸妈再捡回来,宝宝对此玩得不亦乐乎。宝宝在玩扔东西游戏时其实也是在观察物体坠落的轨道、方式,探索不同物品落地时发出的不同声音。他正是通过这乐此不疲的游戏来逐渐认知世界呢。
2、宝宝爱扔东西家长别严厉禁止。积木、鞋子、娃娃只要放到宝宝手上,不一会儿就会把它们扔得远远的。宝宝扔东西其实可以看作是一项运动,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听觉、触摸觉,手眼的协调能力增强,手腕、上臂和肩部的肌肉也会大大发展。因此家长对于宝宝的这种行为不必严厉禁止,只需对宝宝做好认知教育和养成捡回来的习惯便可。
即使宝宝扔了不该扔的东西,家长也尽量不要大声呵责,这样很容易让宝宝用这种方法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最终形成坏习惯。家长可以告诉宝宝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家长不妨给宝宝提供一些耐摔的物品和安全宽敞的环境让他尽情玩。宝宝把东西扔出去以后,还要引导培养宝宝东西扔出去还要收回来的好习惯,让他知道自己扔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
3、宝宝2岁以后乱扔东西怎么办。年纪小的宝宝喜欢扔东西是心智发展的一个阶段行为,但是如果宝宝已经长大一些还是出现这个行为,家长就要对症下药了。
想要获得爸妈的关注:如果你已经强调某些东西不能乱扔,宝宝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却有意和你对着干,那么宝宝就有可能借此行为来宣泄他自己的不满。宝宝有时候不太懂得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因此他们往往会做一些“父母禁止”的事情来引起其关注。这时候爸妈若责骂孩子反而会火上烧油、父母应该多关注宝宝的心情,好好地了解他的想法,让他感受到关怀和爱。
宝宝似乎不太想沟通,那么家长也可以采取“冷处理”,对他这种行为不去理会,漠视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宝宝自己就会觉得没趣而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更感兴趣的事物上了。
让扔东西变成亲子游戏:既然宝宝喜欢扔东西,那么就和宝宝一起玩个投篮小游戏。家长准备好一个篮子(洗衣篮或者纸皮箱)和一些报纸。把报纸揉成团做成纸球,然后将篮子放在不远处,爸妈一同参与这个游戏,每人轮流扔10个纸球,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这个游戏不但能够锻炼宝宝的手臂肌肉,还能够增进亲子关系呢。
等到宝宝年龄大一点,平衡感发展得比较好时,建议家长增加“单脚站立”的难度,增添一下游戏的趣味性和刺激感,能够增强宝宝的参与热情哦,而且单脚站立能够锻炼宝宝右脑的平衡感、运动知觉和空间距离知觉哦。
转移注意力:如果宝宝对扔东西的游戏欲罢不能,有可能是因为他找不到比扔东西更有趣的游戏了。那么家长不妨想一些更有趣好玩的游戏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宝宝喜欢物品落地的不同声响,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敲击的木琴或其它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如果宝宝手中的洋娃娃很好玩,我相信宝宝是舍不得把娃娃扔走的呢,所以家长不妨在宝宝的玩具上多做文章吧。
扔出去的东西自己捡回来:如果宝宝扔东西的行为比较恶劣,而且耐心讲道理好像也没什么效果的话,可以给宝宝一些小惩罚,让他“自食其果”。比如妈妈先跟宝宝强调如果扔出去了这个玩具就不能再玩,然后妈妈要说到做到,不能心软;或者妈妈要求宝宝在扔出去以后要自己收拾好,爸妈绝不帮忙。
动物简笔画促进宝宝智力发展
所谓动物简笔画,就是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动物主要的外形特征,要画得“简”,画得像。必须删掉细节,突出主要特征,把复杂的形象简单化。如画小鸭子,家长可拿出范画让孩子观察,启发孩子说出小鸭子的脑袋是什么形状?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家长还可以把小鸭子的外形用四句顺口溜来概括:“脑袋滴溜圆,身体像小船,颈上嘴巴扁,眼睛是半圆。”可让孩子边说顺口溜边画小鸭子。具体教孩子画简笔画该怎么做呢?
教孩子画动物简笔画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会幼儿概括动物的基本形状
基本形状就是大轮廓,它是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决定的。要使复杂的形象简单,首先要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概括动物的基本形状,再在基本形状上进行加工。
如画小鸭子,家长可拿出范画让孩子观察,启发孩子说出小鸭子的脑袋是什么形状?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家长还可以把小鸭子的外形用四句顺口溜来概括:“脑袋滴溜圆,身体像小船,颈上嘴巴扁,眼睛是半圆。”可让孩子边说顺口溜边画小鸭子。
2、教孩子抓住动物的动态变化
由于动物所处的方位和运动状态不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基本形状也不是固定的。例如,侧面的小猪和正面的小猪二者的基本形状就有所不同,正面的小猪身子应画成圆形的,侧面的小猪身子是椭圆形的。
3、教孩子采用特别的手法
可以教孩子根据各种动物的特征采取夸张、拟人的手法来画,使形象更加突出。例如把熊猫的脑袋画得大大的可显得更可爱,把小鸟的头画得大些可显得更活泼……
在教幼儿画动物简笔画时,家长们如果能够把这三点结合起来,就会帮助使孩子把动物简笔画画好。
宝宝触觉发展促进方案 提升智力
感觉刺激之触觉篇
——触摸环境,全面提升宝宝智力
一降生,宝宝的小手就这里摸摸,那里碰碰,小嘴更是咬咬这个,舔舔那个,忙个不停。天哪,要伤到了宝宝,或者宝宝误吞了什么东西可怎么办?为了安全,还是管管他吧!可是,且慢!
关键词触觉能力——
触觉能力分为触觉辨识和触觉防御两部分。触觉辨识能力能够让宝宝累积软硬、冷热、不同材质的经验;触觉防御能力则可以让宝宝了解环境的安危,进而保护自己。
缺乏触觉经验的宝宝通常比较敏感,情绪不稳定,容易有过动、协调不良、触觉缺乏、触觉迟钝等问题,同时也比较容易受伤,甚至将来有可能导致人际关系发生障碍。
宝宝触觉发育进程
敏感部位:新生儿的口周、眼、前额、手掌和脚底等部位触觉很明显,当妈妈用乳头或手等轻触宝宝口唇或口周皮肤时,宝宝马上就会出现吸奶动作并将脸转向被触的一侧寻找乳头或手等触他的物体。
温度感知:新生儿对温度的感觉已比较敏感,能区分出物品温度的高低,且对冷的感觉比对热的感觉更敏感,如果牛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刚刚给宝宝换上冷衣服,或者宝宝的衣裤和尿布被尿湿,宝宝就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适反应。
触觉探索:研究表明,婴儿早期,宝宝嘴的神经末梢多于指尖,探测物品的灵敏度最高。宝宝出生后到半岁之间,他会更多地利用嘴来感觉周围的环境,随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用嘴巴来感觉世界的频率就会降低。处在爬行阶段的宝宝因为喜欢用手掌到处探索,所以手的触觉敏锐度会得到加强。
宝宝触觉发展促进方案
婴儿出生后,在所有感觉中,最先发育的就是触觉。
1.抚触
父母可以找专业人士指导,按照一定的步骤给宝宝按摩,做抚触操。或者经常轻柔地捏捏挠挠宝宝的小脚小手小耳朵小脸,摸摸宝宝的身体,根据宝宝的大小以适当的力度将宝宝抱在胸前,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促进宝宝触觉发育的方式。
2.物体刺激
使用各种不同柔软度的刷子,或不同质料的布,轻轻地摩擦宝宝的四肢、背部,强化及增加触觉刺激的效果;给宝宝买一些不同质地的玩具,让宝宝抓握或者啃咬;利用家里常用的一些用品,鼓励宝宝用小手摸一摸,用小脚丫踩一踩来发展宝宝的触觉。
3.地板
铺上不同材质的地板,比如塑胶、布料、木地板、蓬松棉等等,为宝宝提供一个爬行的小环境,让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促进触觉的发育。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球池,里面放上大大小小、软硬度、粗糙度不一、材质不一的球,让宝宝在球池里玩耍。
4.触摸大自然
带宝宝走进大自然,让他摸摸泥土、石块、树干、树叶、小草、小动物的皮毛等等各种纯天然的东西,给宝宝准备一些玩沙戏水揉泥巴的小玩具,增加宝宝玩的乐趣。
5.涂鸦
给宝宝一些安全的颜料,让宝宝用自己的小手、小脚丫蘸颜料涂涂画画也是非常受宝宝欢迎同时又效果显著的促进触觉发育的好游戏。
妈妈锦囊:缝制触觉刺激的小袋
用棉布缝制一些小袋,里面装上小米、大米、大豆、云豆、沙子、小石子等等各种颗粒状的小物品,让宝宝拿在手里触摸玩耍。
(文/林怡)
《摇篮》电子杂志专稿,严禁转载!
培养宝宝阅读习惯 促进智力发展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培养宝宝阅读习惯 促进智力发展》,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阅读有利于开拓视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1、首先要为孩子精心挑选书画。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凡事带着图片的图书都是给幼儿看的,所以只是不加选择的购买,结果就是不但花了不少钱,孩子也没能看懂书画,并没有起到开发孩子智力的作用。所以,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图书时,一定要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画,而且孩子一定要能够理解书画的意思,文字简洁,语句优美的书画,当孩子读完后能够自己复述出来。如果家长允许,还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让孩子自己思考书画中的内容,也能起到开发孩子智力的作用。
2、其次就是家长要帮助孩子阅读。
孩子们年龄较小,所以一些书画就不懂怎么去看,有些就是根本没有看书的目的,只是在那乱翻书,一本书很快就翻完了。有些不认真或者不会看书的孩子甚至把书拿倒了都不知道。另外一些孩子也只是看看书上的热闹,有什么动物,有什么人物等等,并不能理解每幅图片之间的联系。这样孩子即使阅读了,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针对于孩子们出现的这些情况,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阅读。
(1)、家长先要教孩子怎样去看书,怎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书要一页一页的,按着顺序看。看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注意观察每页的图片上有什么人物、动物,他们都在做什么,下一幅图片的人物、动物又在做什么。这样就能促进孩子去思考画面所表达的意思,也能让孩子读完一本图书后知道正本图书的内容和故事情节。
(2)、还有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含义。家长们可以在孩子看书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书,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找到答案。还有在孩子看书或者听故事的过程中,制造一些悬念,加深孩子的印象,让孩子自己思考,拓展思维。等整个故事读完以后,再对孩子进行提问,让孩子自己思考,这样就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含义,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孩子的智力。
(3)、当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不认识或者难理解的词语时,家长一定要耐心的为孩子解答。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让他们容易理解。并且一定要有意识的让孩子用字组成词语,再用词语组成一句话,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4)、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等到孩子看完整篇图书后,让孩子复述整个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认真听,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要及时纠正。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健康的儿童读物对孩子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不仅需要家长能配合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能帮助孩子阅读、理解。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智力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