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能够促进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因此幼儿园也会举办亲子主题活动。那在举行活动前,就必须做一份完整的亲子活动方案。在促进亲子之间感情的同时,还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发展。那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又是什么样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利用玩具来发展孩子的智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玩具能促进孩子各种感官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玩具具有物体形象性的特点,孩子在摸、看、拿、听、吹、玩的过程中也就进行了感官的训练。

玩具还可以活跃孩子的思维,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玩具近似实物又非实物,它是美化了的可供孩子操纵的物品,能引起孩子对所体验过的事物的联想、想像,发展其想像力。如一个玩具望远镜可以引起孩子对航海、登山、侦察等无限的联想。棋类、积塑玩具能提高孩子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以及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因此玩具能开发孩子的智力。

那么如何用玩具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呢?

1、了解玩具的种类

(1)主题玩具:如娃娃、小动物等。

(2)智力玩具:如拼图、插板、套盒等。

(3)结构玩具:积塑粒、积木等。

(4)体育、音乐游戏玩具:如球类、绳类、三轮车、小喇叭、小铃鼓等。

(5)娱乐、表演、电动玩具:如母鸡生蛋、小猴打鼓、头饰、面罩、电动火车等。

(6)未成型玩具(废旧物当玩具):如半个乒乓球可做小船、小碗、小锅等。

2、玩具的选择

(1)玩具要符合卫生条件:玩具的材料和颜色等是无毒的,又便于清洗的。

(2)玩具要有安全感:无棱角,钉子不外露,音响不刺耳。

(3)玩具要坚固耐用,操作方便。

(4)玩具要有教育意义,且是孩子最喜爱的。

3、教孩子正确使用玩具。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往往表现在吃和玩两方面,每个孩子都会拥有大量的玩具。如何使用玩具是值得注意的。

(1)每当新玩具出现,爸爸(妈妈)首先应教给孩子该玩具的性能、玩法以及如何爱护。

(2)每次使用玩具不宜过多,可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两种玩具,集中注意地玩。

(3)玩玩具时成人要给以指导、鼓励和提出一定的要求。如爸爸(妈妈)可以说:“宝宝今天一定能玩得很好,能玩出好多种游戏”。如果玩得好就要给以表扬,玩不起来就要给以指导。

(4)成人参与游戏。爸爸(妈妈)要经常与孩子一起玩玩具,参与游戏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特别是棋类玩具更需要成人配合。zj09.Com

玩具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能引起孩子的游戏兴致,每个家庭要充分利用玩具开发孩子的智力。

小编推荐

如何利用积木来发展宝宝的思维


如今大部分的爸爸妈妈都会给宝宝买积木这种婴儿玩具。事实上,积木游戏可以帮助小孩认识形状、锻炼数理逻辑思维、提高创造力等。我们发现,积木能够让宝宝更快地认识几何形体。

尤其是年龄在2-3岁的宝宝,能够让宝宝了解到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孩子长大一点,可以让宝宝继续认识更多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等等。

我们发现,利用积木让宝宝认识几何形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尤其是年龄在2-3岁的宝宝,具体做法如下:

1.学习分类的方法

让宝宝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锻炼宝宝的分类能力。

2.按顺序排排队

让宝宝按照积木的大小进行排列,也可以按照粗细进行排列。

3.了解形状

宝宝可以多看看形体物征、触觉感、知形体物征,也可以让宝宝亲手摸一摸三角形的边和角,这样能够让宝宝明白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建立空间概念

通过不同的积木形状,让宝宝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在这么多的积木中,让宝宝按指示取积木,用三角形的积木搭房顶等。

5.学习数字和面积

在宝宝发挥想象力搭好了积木以后,尝试让宝宝计算每个形体的积木用了多少块,孩子大一些了以后可以让宝宝进行记录,如此一来宝宝能够很好地辩别形体,也能够进行点数活动和练习写字。

利用玩具使宝宝触觉更敏锐


触觉主要是指人体在接触客观物体后产生的一种皮肤感觉。爸爸妈妈若想提高孩子触觉反应的灵敏度,需要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触觉的培养。利用玩具对孩子进行触觉的培养是多渠道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1、让孩子用手触摸各类玩具感受物体特性,如软、硬、光滑、粗糙、冷、热、大、小、粗、细等等。以游戏“奇妙的口袋”为例,将各类玩具放入一布袋内,请孩子闭着眼,用手伸进布袋摸一件玩具,凭手的感觉说出玩具名称、特性。再如游戏“宝宝本领大”,先准备各种性质材料制成的各类玩具让孩子用手触摸,说出触摸后的感觉,然后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某一特征,去找相应的具备这一特征的材料制成的玩具。这些游戏都是孩子运用手与玩具接触进行的。

2、充分利用孩子的触觉感官—全身各部分的皮肤,调动一切可能的玩具资源来发展孩子的触觉。如:赤脚分别走在沙地、水泥地、石子地、泥巴地上,光着身子浸泡在不同水温的水里;与父亲的胡子进行皮肤接触;分别睡在席梦思、板床、棕榈床上;戴各种不同质地的帽子等。这里,每一样自然物都可成为孩子的玩具,在与孩子的皮肤、身体接触时,提高孩子的皮肤感觉性。

孩子早期的触觉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感官本身结构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另一方面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创设这样的机会。

利用地板来与宝宝做游戏


1.听指令做动作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玩法:家长面对宝宝,发出简单的指令,如叫他拍拍手,摇摇头,或伸出舌头笑一笑等,一面说一面亲自示范给他看,要是宝宝的年龄可了解说话的内容,家长可说话,不作示范。

宝宝学会——理解语言

小贴士:家长可逐渐为内容增加难度,如吩咐孩子替爸爸取报纸、外出时取自己的外套等。

2.推小球

适合年龄:1岁以上

用具:一只小球

玩法:和宝宝对坐,玩推球的游戏。

宝宝学会——平衡和手眼协调

小贴士:根据宝宝的能力,把推球的距离缩短或加长,帮助宝宝肌力的发展。

3.分水果

适合年龄:1岁以上

用具: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等)、一个篮子、玩偶

玩法:将盛着各种水果的篮子放到宝宝的面前,再拿出一些玩偶,由妈妈抱着;然后对宝宝说:“大熊要吃苹果,宝宝请你帮它拿一个XX。”随意说出篮子内的水果,或叫宝宝拿不同的水果。

宝宝学会——认识水果

小贴士:当宝宝熟悉游戏玩法后,可增加水果的种类以增加游戏难度。

4.天气报告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玩法:每星期抽一晚时间,跟孩子来个深情对话,报告内心世界;互相讲出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晴天)、疑惑的事情(阴天)、不满的事情(雨天);并且对改变自己心情提出新建议。

宝宝学会——说出内心感受

小贴士:家长也要向宝宝讲出内心感受,并且如果宝宝突然不想讲,千万别逼他。

5.日历的秘密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客厅挂着的日历

玩法:准备一个大日历,与孩子一同看日历,了解日期和各种节假日等。

宝宝学会——时间概念

小贴士:日历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按孩子的兴趣和理解力,选择宝宝应学的范围,切勿过分灌输。

6.车子跑得快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

玩法:与宝宝一同玩玩具车时,与宝宝讨论:怎样可以推得最远?鼓励孩子就这个难题作假设,然后按自己已有经验作逻辑推理。如:要车子推得最远,第一应该……然后应该……,看假设是否成立,再和孩子讨论和总结。

宝宝学会——逻辑推理

小贴士:提出让孩子发现和要解决的问题须符合孩子的能力,既能挑战孩子的思考,又不会因太困难不成功而产生挫败感。

7.二人三足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绳子

玩法:把绳绑在妈妈和宝宝的脚上,一起向预定的终点进发;走的时候可以叫1、2、1、2的口号,促进两个人行动一致。

宝宝学会——互相合作

小贴士:在客厅进行,尽量搬开杂物,以免在游戏进行时不慎撞伤。

8.扭腰踏步小舞步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音乐

玩法:先教孩子基本动作,如扭扭腰、踏踏脚、转个圈等,孩子熟练后,随着音乐旋律节拍跳出以上动作。

宝宝学会——跟着节奏跳舞

小贴士:让宝宝跟随音乐自由发挥,不用拘泥于动作。

9.呼拉圈汽车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一个呼拉圈

玩法:用一个呼拉圈,套在妈妈与宝宝之间,模拟架车行驶。如果人多的话更可以分成小组比快。

宝宝学会——合作沟通

小贴士:配合游戏,放置在地上的杂物和先行移走,扩大宝宝“行走”的空间。

10.定力考验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玩法:请宝宝做不同的活动,如假装抹窗,或者请他绕圈走动,不过当你一声令下,就要立刻停止不动,维持刚做着的姿势。家长可以拍手或用其他方式喊停。

宝宝学会——根据指令做动作

小贴士:游戏人数可以较多,增加刺激和、趣味性。

11.袋中寻宝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深色布袋、筛子、钥匙、小圆球

玩法:把筛子、钥匙、小圆球等3种东西放入布袋里,然后叫孩子把其中一种拿出来。

宝宝学会——用触觉进行判断

12.凌空飞人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玩法:爸爸和宝宝面对面站着,接着抓起他的双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各绕转一圈。当宝宝适应后,可转到两圈、三圈,循序渐进,慢慢增加圈数。

宝宝学会——感受旋转

小贴士:抓住宝宝手脚的动作不要太粗鲁,以免宝宝的关节受伤。同时,转的速度和方向要注意平衡的原则,不要偏向某个方向,这样整个前庭系统的发展才会平衡。需要注意宝宝的反应,若宝宝哭或十分恐慌,应暂时停止,同时了解原因。

13.踏步走直线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胶纸、绳或颜色带

玩法:用绳子在客厅的地上拉一条直线,并以胶纸紧贴牢固。向宝宝示范以脚跟碰脚尖的方法交互前进,双手可以向左右张开以保持平衡,或手持物件前进;除了直线外,前进的路线也可按孩子的能力设计成弯弯曲曲,中途更可加设障碍,增加游戏的趣味。

宝宝学会——平衡和协调身体

小贴士:不要预设太多目标而影响宝宝的兴趣。

14.客人来了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玩具茶具(过家家游戏中的餐具)

玩法:妈妈扮演客人的角色,来宝宝家串门;让宝宝开门,然后给客人倒杯茶;鼓励宝宝跟客人谈话。

宝宝学会——社交能力

小贴士:妈妈可以多做几次示范给宝宝知道如何有礼貌的接待客人。

15.用脚取空罐

适合年龄:3岁

用具:一个果汁空罐

玩法:把果汁空罐倒放在地板上,宝宝坐在地上,双手触地支撑身体平衡,用两脚尖将空罐竖立起来。

宝宝学会——灵活运用双脚

小贴士:方形的物件往往较圆形的物件易于拿取,所以不妨以方形的盒子例如纸包饮品,来替代空罐,从而减低难度和增加孩子的成功感。

16.踢坐垫

适合年龄:3岁

用具:数张坐垫

玩法:宝宝先躺在沙发上,双脚举高。爸爸把第一个坐垫放在宝宝的脚掌上,让宝宝以双脚撑着坐垫后数“1、2、3”,然后把坐垫用力踢走。

宝宝学会——身体的平衡和耐力

小贴士: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的坚持力和忍耐力。由于游戏要求父母把坐垫平衡地放在孩子脚掌上,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充分合作。

怎样指导孩子玩智力玩具


智力玩具包括:各种镶嵌、装、套玩具,如镶嵌板、拼图、套盒、套塔等;图片型、实物型的智力游戏玩具,如以日用品、交通工具、蔬菜、水果、动物等图片或实物,按类别做成套,便于使用;各种棋类和竞赛性智力玩具。智力玩具的特点是不成型,由孩子构思和动手操作,形成各种图案形体。如儿童跳棋、象棋、军棋、走出迷宫等。

一般来说,3~4岁的孩子宜选择简单的智力玩具,如拼图、串球、配对图片等;4~5岁的孩子选择智力玩具则要有一定的难度;5~6岁的孩子可选择一些棋类智力玩具。

怎样指导孩子玩智力玩具呢?

1、成人要研究各种玩具的玩法,具备玩和制作智力玩具的丰富知识和技能,才能较好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2、教给孩子智力玩具的玩法。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和熟悉智力玩具,对智力玩具产生兴趣,然后,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示范,将玩法及规则向孩子介绍。刚开始时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待孩子熟悉玩法后,再让孩子独立玩,在此基础上,成人还应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创造出同一个智力玩具的不同玩法。孩子玩智力玩具时,成人应着重指导孩子严格遵守规则,以便充分发挥智力玩具的教育性。

3、准备系列化智力玩具,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有实验研究表明:智力游戏的系列化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所谓系列化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投放系列智力玩具,如想侧重发展孩子的感知觉就可准备几种有助于发展感知觉的智力玩具,这些玩具在颜色、声音、形状、大小、空间、比例、材料特点等方面均有些不同,使孩子逐步掌握感觉标准及语言表达的方法。成人可利用系列化智力玩具,提高孩子某种智力因素的水平,使孩子的各种智力因素平衡发展。

玩具多了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日前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这些学者全都是“0—3岁项目”的成员,该项目受美国政府资助,专门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计划。学者之一克莱尔·勒纳说,“给孩子们过多的玩具或不适当的玩具会损害他们的认知能力,因为他们会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显得无所适从,无法集中精力玩一件玩具并从中学到知识。” 

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所做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她历时数年,对3000名年龄在3—5岁之间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与他们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更多,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山的同龄小朋友智力水平高。茜尔娃认为,“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当他们精力不集中时,就不能更好地学或玩。” 

同样是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奥汉·伊斯梅尔对此深有体会。去年圣诞节,他10个月大的儿子卡梅伦收到了大量玩具礼物,结果却变得“不会玩儿了”。“他不停地拿起一个玩具,摆弄两分钟就放下,再拿起另一个,没过多久又失去了兴趣,最后往往是拿起一只拖鞋之类的东西来玩,而以前他每个玩具能玩上十几分钟。” 

那么该怎么办呢? 首先买玩具就是一门学问,从选购玩具开始,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孩子对运动的兴趣是否大于小玩意儿?孩子的天分是倾向于绘画还是音乐?不要把自己小时侯想玩的玩具硬塞给孩子。你只有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一起看儿童电视节目,才能了解孩子的世界。 2、买旧玩具 许多父母都不太习惯购买旧玩具,但一些跳蚤市场其实是挑选玩具的好地方。 4、关心孩子的玩具 如果孩子心爱的玩具坏掉了,手巧的妈妈和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设法修理。这样做可使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多么关心他,也让他学会如何珍惜玩具。 5、分门别类收藏玩具 父母常把玩具随便地丢在一个桶里,久而久之,这桶玩具就被当成了废物,孩子不清楚桶里都有什么玩具。玩具最好按种类存放,放在孩子容易取拿的地方。如果某种玩具已经玩了几个月,可暂时收起,过一阵子再拿出来,让孩子觉得有新鲜感。 6、交换玩具 教导孩子借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孩子玩厌了某种玩具,可以建议他把玩具送给别人。 7、买高品质而耐用的玩具 玩具的品质比玩具的数量多少更重要。比如,某些组合玩具价格相当昂贵,但却可以玩很久。 

另外,还要鼓励孩子参与更过的室外活动和集体活动。扩大孩子的眼界,锻炼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而不是单一的享受玩具来带的乐趣。促使孩子学会与他人交换玩具,学会与人相处和分享。 

家长利用生活培养宝宝全面发展


家长利用生活培养宝宝全面发展

许多家长是抱着让宝宝来学本领的想法报名参加早教活动的,而忽视了宝宝既有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有情感等社会性需要。以下是亲子早教活动,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

一、走进社区,加强社会性

散居在家的宝宝常常与成人一起离开家庭进入社区去散步、买菜和购物等。社区有着家庭所没有、也不可能有的丰富资源。我们改变了过去早教活动内容和环境的局限,集合菜市场或超市环境中的宝宝生活常态设计活动,比如《换小车》,让家长感知到,丰富的社区活动对引导宝宝感受成人社会、适应与陌生人接触是非常有价值的。

活动名称:换小车

幼儿活动目标: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乘坐小车的新鲜与快乐,尝试利用玩具与同伴进行交往。

家长成长目标:家长学会用多种方法引导宝宝同意互换小车,并能增加宝宝与同伴的语言或动作交流。

活动准备:宝宝推车若干。

活动过程:家长用语言引导宝宝玩弄小车上的玩具,并鼓励宝宝摸摸同伴的车,引起宝宝交换小车的兴趣;家长带领宝宝互相交换,并说“我们换小车坐一坐”;宝宝与同伴共同玩小车。

家长提示:多给予宝宝语言刺激,比如“看看,哥哥的小车上都有什么?我们摸一摸”,“我们和哥哥握握手,让哥哥把小车借给我们坐一坐”等,引导宝宝和同伴交流;平时,还可带宝宝和小区同伴共同游戏、比赛。

家庭延伸:宝宝年龄较小,接触外界的范围相对较狭窄,家庭以外每天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超市、菜市场、公园、绿地等。家长要充分发挥这些地点的社区性,有意识地让宝宝和收银员阿姨、卖菜大叔、·上遇见的同龄人等进行交往,如打招呼、交换玩具和分享食物等。

二、接近自然,体验情感性

婴幼儿的天性是喜欢接触、亲近大自然的。我们利用远足郊游活动的机会,为宝宝搭建与人、景、物的互动平台,比如给小兔、小鸭喂食等,让亲子共同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在这样的轻松、愉悦环境中,宝宝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在家长的陪伴下,也会试探性地发起交往,逐渐从被动交往转变为主动交往,感受同伴互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名称:捉菜虫

幼儿活动目标:幼儿体验捉虫子的乐趣,喜欢与家长共同完成同一件事,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喜悦情感。

家长成长目标:家长观察宝宝之间的交往行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活动准备:长有青虫的卷心菜、装小虫的盒子若干。

活动过程:教师带领宝宝来到菜地,观察被虫子咬坏的叶子,启发宝宝帮助蔬菜捉虫子,家长带领宝宝一起捉虫。

家长提示:有的家长自己比较怕虫子,但在宝宝面前尽量不要表现出害怕的表情或动作,以免影响宝宝参与活动的热情;由于一些宝宝从小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较少,或者已经受到过成人的示范影响,会表现出害怕情绪,家长不要急躁;有的宝宝还不会主动交往,家长可以先让他去看看其他同伴,说一说同伴在干什么,让宝宝对同伴的活动感兴趣。

家庭延伸:捉完虫子后,可以带领宝宝把虫子喂给小鸡吃,鼓励宝宝主动与别的幼儿交流自己捉的虫子是什么样的。有一定数概念的宝宝还可以尝试数虫子,互相比较多少

三、贴近生活,实现趣味性

设计活动时,还应考虑到的因素就是婴幼儿的学习过程,即认知过程、情感需要和动作发展这三个环节,在我们的观察记?中都证明了三者的互通性和联系性。在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下,他们通常会利用自由玩耍,逐步建构对周围世界的基本认识,从中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经验。他们会表现出是因为生活而学习,有时又是因为游戏而学习。而一些家长并不了解生活中的元素才是宝宝最能熟悉、最易理解的学习内容,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无用、废旧的物品在宝宝手中却成了好玩的、有趣的。所以,活动的内容不仅要在宝宝生活中发现资源,还要让家长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丰富有趣的教育资源。

活动名称:快乐的厨房

幼儿活动目标:练习“撕”、“塞”、“抄”、“倒”的动作,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初步感受扮演角色的乐趣,尝试分享带来的快乐。

家长成长目标:尝试用各种方法让宝宝把做好的“饭菜”拿来与家人共享,提高宝宝交往的兴趣。

活动准备:各种剩菜叶子、烹饪工具。

活动过程:家长邀请宝宝来当“厨师”或“妈妈”,让他们来“煮饭”,引起宝宝的兴趣;鼓励宝宝邀请家人共同品尝,并给予宝宝表扬。

家长提示:活动中,家长多给予宝宝语言刺激(你真棒,你炒的菜真好吃,去请爸爸也吃点吧;你插的花真好看等等),引起宝宝与人交往的乐趣。

家庭延伸:活动后,家长可以带领自己的宝宝和小区中的孩子共同玩炒菜的游戏,尝试引导宝宝使用多种方式方法在自己的小厨房中玩耍。

四、挖掘民俗,传递文化性

现在的信息技术和动画资源都充分地利用民俗文化来传承民族精神。宝宝们在家长的陪同和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大多都感受过民俗游戏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尝试利用开展民俗游戏来提升亲子活动的意义,如戏剧表演、参与布置民俗环境等等。

活动名称:佩戴香包

幼儿活动目标:练习“塞”的动作,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促进手眼协调;通过互相交换香包,促进宝宝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长成长目标:通过语言引导宝宝主动与同伴交换香包

活动准备:各种花瓣、香包袋。

活动过程:老师出示制作香包的各种花瓣,让宝宝通过“摸”、“闻”感知花瓣的特性;老师演示制作香包的过程,引起宝宝的兴趣;家长与宝宝共同制作香包;宝宝交换、佩戴香包,感受分享带来的乐趣。

家长提示

1、活动时,家长多给予宝宝语言的引导。“宝宝的香包多香呀!去闻闻姐姐的香包是什么味道的?来和姐姐交换着戴一戴。”这样也能引导宝宝互相交流。

2、在塞花瓣的过程中,家长应引导宝宝自己去取放花瓣,如花瓣摆放的位置较远,可引导其向旁边的家长或宝宝求助,从而发展宝宝的交往能力。

家庭延伸:在家中,可让宝宝将废旧画报撕碎装入矿泉水瓶子中,制作成小彩瓶,并带到小区中和其他的宝宝进行抛、滚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宝宝与同伴进行交往。

五、整合游戏,促进参与性

在组织亲子活动时,老师依据宝宝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生理特点,设计了多个环节的亲子游戏。然而,之间的不断转换常令宝宝和家长无所适从,多数时间他们只能生硬地随着老师的指挥进入下一个游戏。为了使游戏环节的前后衔接更加自然,宝宝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到下一个游戏当中,我们总结出以下4种过渡环节的指导方法。

导入式。以儿歌、歌曲、故事来引导宝宝进入下一个环节,适用于活动开始前半段。通过教师多种形式的引导,带领宝宝及家长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游戏当中。

扮演式。通过角色的扮演以及情境的设置引导宝宝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例如,要进入故事环节——“小兔子乖乖”,先带领家长扮演兔妈妈,宝宝扮演小兔子,一起在草地上玩耍。

固定式。明确告知家长和宝宝下一环节活动内容,确定环节转换时宝宝的集合地点。如在活动结束之后,吃点心之前,明确告知家长及宝宝可以入厕、洗手、吃点心。在点心时间和户外活动之间,固定在活动室门旁边集中。

带领式。引导家长主动带领宝宝进入下一个环节。例如,在美工活动后,家长会自然带领宝宝进入点心时间,然后再进入到户外活动时间。

总之,亲子活动的设计,不仅仅是针对宝宝的,它更应该考虑到家长的需要。因为家长对宝宝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宝宝的个性和发展。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最大范围地吸引家长和宝宝一起参与,共同体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球类玩具开启宝宝智力


有时候,一些物美价廉的物品,在开启宝宝智力,发展宝宝的运动、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并不比高档、时尚的玩具逊色,比如各式各样的球,包括乒乓球、小皮球、气球、篮球、足球。

半岁以后的宝宝都可以玩球,随着宝宝的长大,玩的种类可以越来越多。日积月累,宝宝的“球技”就会大有长进。

游戏1:“诱惑”就在前面

年龄:6~12个月

目的:刺激宝宝爬行和两只小手的抓握能力,促进四肢和手部肌肉的发育。

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或带“刺”的触摸球,色彩一定要鲜艳,以便吸引宝宝的视线。球的大小以宝宝的两只小手能抱住为宜。

方法:让宝宝趴在床上或木地板上,将球放在他前方1米左右;用两只手顶住宝宝的脚,鼓励他往前爬。等宝宝会爬以后,家长可以把球放在离他更远的地方,吸引宝宝以更快的速度爬过去,拿到球。

安全: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把东西往嘴里放,所以球要每天消毒。宝宝在床上爬时,父母应守在旁边,防止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如果冬天把宝宝放在木地板上,最好铺上地毯,免得受凉。

游戏2:比比谁捡得多

年龄:1岁半以上

目的:锻炼孩子下蹲、弯腰、站起等动作的敏捷性;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在欢乐的气氛中自然地向孩子渗透进取的意识与友爱、合作的精神。

准备:色泽鲜艳、类似游乐场海洋池中的塑料球、塑胶球或乒乓球。

方法:把球撒在地上,大人带一个宝宝或两三个宝宝一起捡球,放到指定的容器中,看谁捡得快、捡得多;也可以把不同颜色的球混在一起,让孩子捡起来分别放进不同的容器。

安全:场地平坦。最好在木地板、铺有地毯的地面或草地上玩这个游戏,避开抛光地砖或大理石地面。一起游戏的孩子不宜太多,否则,他们相互比赛捡球、送球,容易发生碰撞。

游戏3:接球传球

年龄:2岁以上

目的:四肢、手脚配合,提高全身动作的协调性。

准备:皮球或带“刺”的触摸球。

方法:

●和宝宝相距1米站好,由宝宝将球用力投向家长。家长把球还给宝宝,再重复这个动作。待孩子熟练掌握之后,渐渐加大两人之间的距离。

●家长把球往地面掷,待弹起来时让宝宝用双手去接。也可由宝宝自己把球掷下去,家长接球。

●家长把球扔到宝宝胸前,力度适中,便于孩子接住;扔球的部位最好在孩子的肩和膝之间,过高或过低会增加接球的难度。训练一段时间后,渐渐加大距离,再有意把球扔向离孩子有一定距离的左方或右方,让他转动身体去接球。

●宝宝熟练掌握了上面的技巧后,就能和父母玩传球游戏了,即把球相互投给对方,连续传的次数越多越好。

安全:家长发球的速度不要太快,以免冲过来的球打伤宝宝;气太足的球打到身上很疼,因此球的充气量要适中。

游戏4:数数我能拍多少下

年龄:3岁以上

目的:学习四肢、手脚配合,锻炼全身动作的协调性。

准备:皮球或小一点的篮球。

方法:最初双脚站在地上不动,先将球掷到地上,待其弹起后用手去拍。家长拍一次、宝宝拍一次,让宝宝看清楚家长的动作。

能连续拍几下后,再教给宝宝根据球的位置,稍稍移动双脚的方法,学习四肢互相配合。

安全:往地上投掷的力量不宜太大,否则,球跳起来高过宝宝,不仅拍不成,还有可能砸伤宝宝。

玩具促进婴儿生理心理发展


婴儿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主要靠两方面促进,一方面是充足的营养,另一方面就是外界环境不断地给以有助于智力发展的新鲜刺激,而玩具就是促进婴儿智力发展的新鲜刺激。因此,玩具在婴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婴儿的生活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玩耍,所以玩具是婴儿生活必不可少的伴侣和快乐的源泉。孩子若缺少了玩具,就会感到寂寞,没有事干,精神无所寄托,于是,有的就吃手掌,有的甚至胡闹;如果没有玩具,没有任何外界的刺激,孩子智力还会迟钝起来。因此,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玩耍玩具的要求,并给以指导,使玩具成为早期教育的工具。

父母在选择玩具时必须结合婴儿的年龄特点。新生儿的视力在满月至2个月时才能较好地集中视线,看清一种物体。这个时期,他们能安静地听周围的声音,但色觉差。有位心理学家曾用红、绿、蓝三色对1~3个月的婴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他们对红、绿都有感受,而对蓝色没有反应。所以,这时候,父母要给他们选择鲜艳、体积较大、最好带有好听的音响的玩具,并挂在适当的高度,使婴儿容易看到,小手便于抓到或碰到。玩具动了,铃声响了,婴儿的四肢活跃,表情喜悦,还能促进他再去抓、碰玩具。

3~4个月的婴儿,视线可以随着色彩鲜艳的东西转动。他们的听觉和视觉有了初步的协调,能安静地倾听周围的声音,并能转头寻找发出声音的方向。

5~7个月时,婴儿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正在开始形成,眼睛和手的协调性逐步发展,凡是东西摆动,婴儿就伸手想拿。这个时期需要用玩具有目的地来增加他全身和四肢的活动,所以玩具可以挂得靠近些,一般挂在距婴儿30~40厘米的地方。婴儿开始偶然去碰(不随意运动),以后有意识地去碰(随意运动),并且将玩具抓住后放到嘴里去探索,有时还拿着玩具看,用手使劲拉。所以这个时期要给孩子以色彩鲜艳、带有声响的玩具,来发展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对6~7个月的婴儿还需要有响声的跳动玩具,如能蹦的青蛙、会啄米的小鸡等,孩子高兴得看,总想抓住它,于是就促使他们随着蹦跳的玩具开始学习爬行。

8~12个月的婴儿,听觉和色觉又有了进一步的加强。这时要选择能促进感官发育的玩具,最好是婴儿能看到真正的动物和物品:如公鸡、小猫、小狗、灯泡等,同时结合动物的名称、叫声及其特征给以指点。当孩子看到类似的这些动物时,往往会发出“喔喔”、“汪汪”模仿的声音,指出这是公鸡、那是小狗。当问孩子亮亮在哪里时,他就会指指灯。婴儿还可以通过玩具模仿更多的动作。如,学鸭子“呷呷”叫和鸭子摇摆走路的样子,学小猫“喵喵”叫和小猫洗脸等动作。为了使婴儿的智力得到更好发展,还应当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自由活动的场所,让婴儿坐、爬、翻滚、站立或沿着栏杆走。

总之,父母要充分利用玩具,促进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