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娃娃家的一幕

“你是爸爸,爸爸不抱宝宝,妈妈抱宝宝。”圆玮说着,便伸手去接云公怀中的娃娃。“我是妈妈,是妈妈!”云公说着,双手更紧地抱着娃娃。“我抱一下,抱她吃药。”圆玮不再争抢娃娃,—副商量的语气在同云公协商着。“我是妈妈,妈妈喂宝宝吃药。”云公边说边煞有介事地拿起桌上的小勺,摆出喂娃娃吃药的架式,不再理睬圆玮。他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小勺,嘴中念念有词:“不苦,这是果汁。吃药就不打针了。”此时,圆玮插进话来:“爸爸下班啦,爸爸亲亲宝宝。”说着,再次伸出手抱宝宝。“爸爸下班啦,妈妈去做饭。”云公说完,将娃娃递给圆玮,拿起一把刀做起饭来。云公“妈妈”很专注地又是切菜,又是煮饭,圆玮“爸爸”抱着娃娃在旁边督阵,真是一派和谐的家庭气氛。

点评

此一幕使我们看到了2~3岁孩子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和谐的氛围。在模仿中孩子体验了游戏的快乐。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娃娃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感到由衷的高兴。

精选阅读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游戏目标

1、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程序:选择超市→付款,得到商品。

2、初步使用礼貌用语。

3、懂得超市卖的东西不只是一种,会有很多。

2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游戏准备

1、一个有货架的类似超市的场地准备。

2、给幼儿普及关于超市的基本知识。

3、投放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饮水机,收银台等。

3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新增的超市游戏材料,导入游戏。

1、教师:之前我们也玩了“买东西”的游戏,学会到超市购物。懂得要怎么样去买,上星期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开了一家超市,我们也看过超市里都有哪些东西,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到小朋友们对超市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总觉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们也会混了以为超市里只有一种东西可以,不对的哦!超市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买的。(教师出示新增的超市材料,如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到超市里买东西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超市购物的流程:选择商品→付款。

二、进一步导入游戏。

教师:在上次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直忙着煮饭炒菜,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有了超市,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还可以去哪里呢?有谁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超市要谁来看店呢?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做家务要分工。

2、超市的营业员与顾客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上次啊!老师发现到很多小朋友们都很没礼貌,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当营业员,还有客人来了他们也不会去招待。

四、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到超市购物的情况。

2、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丰富游戏情节,提醒他们去超市买东西等。

3、提醒营业员和顾客使用礼貌用语。

五、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扮演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你们到超市买了些什么?

4小班角色游戏超市:游戏反思

上完课后我发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对于这个游戏也很喜欢在玩得时候孩子们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会那么的乱,也不会出现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发现到收银员把钱给了其他小朋友我想这跟课前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次在指导的时候要先强调好规则和要求,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游戏一家人


游戏一家人是一种快乐、活泼、自然丰富和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孩子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游戏是有趣的,虽然有时也显得有些漫无目的,甚至显得有点简单,但是它是你培养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关键方法之一。1+1:妈妈+宝宝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宝宝开心,教宝宝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宝宝交往最多的是妈妈。然而,宝宝在与妈妈交往过程中,学会最多的还是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行为习惯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专家评述: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耐得住性子,根据这一特点,妈妈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各项智能的发展,比如过家家、滚球、玩各种套叠玩具等。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游戏相对来说比较静,以培养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基本智能为主。妈妈宝宝游戏设计游戏1:企鹅迈步(适合新生儿)延长迈步反射,锻炼下肢肌肉。扶着宝宝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宝宝会主动迈步前进,每天练习2—3次,每次迈8—10步,可以锻炼宝宝下肢肌肉,能较早支撑体重量。目的:新生儿迈步是先天获得的反活动,如果不锻炼,出生后56天前后这种本能会消失,坚持练习可增进肌使宝宝提早站立学步。游戏2:拍拍手(适合2个月的宝宝)妈妈可以在宝宝的一侧拍一下手,然后慢慢移动到另一侧,再拍一下手,这样做有目的的轮换。让小宝宝跟着声响和妈妈的手左右动。目的: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的发展。游戏3:爬行练习(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取。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游戏4:踢气球(适合1周岁以上的宝宝)妈妈扶住宝宝的身体,帮助宝宝踢彩色的气球。可以对着墙踢。目的:帮助宝宝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力量。游戏5:挑珠子(适合2岁以上宝宝)准备一盒彩色珠子,两个盘子,让宝宝先将红色珠子挑出放入一个盘子内,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个盘子内。看看宝宝能否把红色和黑色的挑干净。目的:宝宝挑红色珠子的能力会比挑黑色的好,因为认识黑色是最近的事。一来使宝宝更准确认识颜色,二来可以锻炼宝宝有目的地挑选和分类的能力。1+1:宝宝+爸爸曾见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个粗旷又具品味的年轻父亲怀抱光着小身子的幼儿,风度款款,神态自然。谁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他在给人一种对比的同时传达出一个信息:成熟男性对幼儿的关爱是衡量他公众形象的标准之一。就像鸟儿起飞的两个翅膀一样,母爱和父爱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缺一不可的。专家评说:爸爸和宝宝游戏时,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爸爸的个性特征和游戏精神,会让宝宝有形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宝宝在和爸爸的游戏过程能从一种绝对的力量中感觉一种安全的依托。爸爸宝宝游戏设计游戏1:发声游戏(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让宝宝坐在爸爸的对面,用纸把你自己的脸遮住,喊宝宝的名字,如果宝宝作出声音的反应,立刻亲吻他,反复玩2分钟。这可是爸爸与宝宝亲密接触最好的游戏哦。游戏2:找玩具(适合8个月以上宝宝)爸爸用大毯子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盖起来,然后让宝宝自己找把它找出来。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也可以逐渐增加被藏起来的玩具的数量,来增加游戏的难度。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玩的过程中,也让宝宝初步认识到物质永恒性的概念。(摘自太平洋亲子网)

【小班角色游戏小医院】小班角色游戏小医院教案


小班角色游戏小医院:游戏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能积极的参于到活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并能有礼貌的交往。

3、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2小班角色游戏小医院:游戏准备

1、准备好类似医院的场地

2、为幼儿普及医院以及医生的知识经验。

2、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3小班角色游戏小医院:游戏过程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4)、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5、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4小班角色游戏小医院:游戏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

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

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

【小班角色游戏理发店】小班角色游戏理发店教案


小班角色游戏理发店:游戏由来

洗发、理发是每个幼儿都经历的事,它有生活经验作支持,贴近幼儿。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孩子们喜欢在娃娃家里用头梳在娃娃头发上梳呀梳,女孩子还喜欢给娃娃扎鞭子等,看到孩子这么喜欢,于是我们开展了"理发店"的主题。

2小班角色游戏理发店:游戏目标

1.学习扮演理发店的理发师,初步了解理发师的工作职责、理发程序和不同的发型。

2.游戏中能大胆地进行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对话,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学习用协商、合作等友好交流的方式分配角色,尝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4.能在游戏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体验角色扮演、交往的乐趣。

3小班角色游戏理发店: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活动中与幼儿讨论以下问题。你的头发长了怎么办?你去理发店理发吗?理发店里都有哪些工作人员?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理发店在生活中的用途。

材料准备:提供头梳、剪刀、电吹风等玩具。

环境创设:布置理发店场景。

小班角色游戏理发店:游戏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教师:小朋友们的头发长了怎么办呢?那么,理发店里都有哪些工作人员?

(二)教师当理发师给某位幼儿理发,进行情景示范,边说边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理发的程序。

二、提出游戏要求。

(一)游戏前要先把游戏材料摆放好。

(二)游戏时要遵守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如理发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等。

(三)要做文明的顾客。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一)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并适宜地摆放游戏材料。

(二)重点观察理发师的工作情况。

(三)观察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沟通情况,是否使用礼貌用语,以及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一)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二)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提问:今天谁去理发店理发了?你喜欢哪个理发师?为什么?游戏中出现了问题了吗?解决了吗?怎么解决?

5小班角色游戏理发店:活动反思

第一次玩"理发店"的游戏,幼儿的兴致很高。游戏前的谈话活动、情景表演使幼儿初步了解;理发店的工作人员是怎么工作的,观察到理发师是怎么理发的。

因此,幼儿在扮演理发师时角色意识较强,会有模有样的理发。游戏中来理发的顾客和理发师也会进行沟通,如“我要理发”“洗头发吧”等等。

但是在游戏时,理发师只知道顾客一来就马上让顾客坐在椅子上,开始剪头发,对理发的程序不是很清楚,显得有点混乱,常常先后顺序颠倒。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请家长利用双休的时间带幼儿去理发店理发,亲身体验当顾客的感觉,并了解理发师理发的程序。

解读幼儿社会角色游戏


社会角色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游戏活动之一。我们知道,社会角色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但是社会角色游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却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它能够帮助幼儿缓解在显示生活中遭受的压抑和焦虑,释放内心的压力,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就像我们成人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向亲朋好友倾倒苦水治愈他们的“心病”一样,孩子们也需要通过一遍又一遍地玩过家家、医生游戏、超市游戏演绎他们的遭遇,宣泄他们的情感情绪,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治疗内心的创伤。

当一个孩子参加社会角色游戏的权利被否决了,也就取消了他们与生俱来释放痛苦、压力和不安的途径,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无法挽回。美国心理学家和游戏治疗大师弗吉尼亚在1947年曾根据一个真是的故事写了一本书,名为《阿德找阿德》描述了一个被父母闲置游戏而导致极度精神扭曲和自闭的孩子重新回归正常的经过。阿德的父母认为游戏是最不重要的和没有任何意义的,阿德仅被允许做一些学校所安排的读写之类的活动,结果阿德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生活,他没有朋友、缺乏语言交流,不能和别人互动。

孩子不是仅仅为了考试得分而存在的。过家家、医生游戏、超市游戏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写照,是幼儿正常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游戏为孩子提过了一种顺其天性的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并且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心智正常、充满自信的人。

当你看见你家的小男孩玩着过家家、选择抱洋娃娃,或是小女孩骑马扮警察时,会不会担心他往后出现性别混淆的困扰?

事实上,这个时期,游戏是宝宝生活的重心,是他模仿、练习、尝试探索、体验的过程,也是他学习这个社会运作的方式。他会主动观察周遭人的一举一动,并有模有样地依样画葫芦。而扮演游戏便提供了最好的机会,能够让小小孩在不同处境、不同生活场景下,实习各种角色技能、经验不同角色之间的任务和关系。此时,宝宝的脑海中,并没有明确地性别取向,他并无意识到性别和游戏选择的关联,而只是跟着大人,一起扫地、打电脑、看书还是清扫厨房,然后在自己的游戏内容与规则里,扮演出来。

如此说来,倒是爸爸妈妈所提供的游戏空间、情境、玩具以及指导,会扩展也可能局限孩子对性别的认识与认同。爸妈必须提醒自己,不论孩子选择的是哄娃娃睡觉、骑马打仗、办公涂鸦或是当医生护士,各种面向的参与和尝试,其实都是他培养完整人格、发觉自我潜能的途径,不应因为孩子是男生或女生而被禁止。宝宝的任何兴趣、尝试,都表示这项活动内容是吸引他的,没有男女之别。

成长阶梯早教专家认为社会角色游戏包含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没有优先次序,是互相依赖的,游戏的丰富性有赖于每一个要素所使用和发展的程度。

1.角色模仿。幼儿通过动作和语言的模仿来展现自己所扮演的游戏角色,尝试模拟成人的生活。

2.实物虚拟。幼儿通过姿势和语言来实现实物的虚拟,根据游戏的需要设计出象征性的情景和活动,构建出接近成人世界的游戏环境。

3.戏剧性的情节。幼儿通过语言的描述来设计和推进游戏的情节,表现各种戏剧化的情形。

4.持续连贯。一个主题的社会角色游戏片段只是持续10分钟。

5.角色互动。在一个游戏片段中至少存在两个游戏参与者的互动。

6.语言交流。在一个游戏片段中有一些互动语言。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是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尤其对于那些遭受过极端心灵创伤的孩子来说,社会角色游戏疗法是最有效的。作为父母,一定不要轻视孩子游戏的需求,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变得像他们那样,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和情感。

在这里推荐几种社会角色的游戏:

1、娃娃家:家,通常让人感到温馨、亲切、有安全感。因此,幼儿喜欢在这安全的港湾中,放松自己,体验亲情,扮演角色,得到满足。几个小伙伴来扮演家庭成员,买菜、做饭、洗衣等。

2、医生游戏:医生在孩子心中是神圣的,有时也是恐惧的,那么在家和孩子玩玩医生游戏,有效的缓解宝宝对医生的恐惧。洋娃娃发烧了,快请宝宝给洋娃娃看看病吧。打针、吃药、输液……

3、超市游戏:孩子都很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选购生活用品、还有自己喜欢吃的小零食,最后在排队结账,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却是宝宝最爱玩的!

我们是游戏一家人


妈妈+宝宝+爸爸——游戏一家人是一种快乐、活泼、自然丰富和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孩子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游戏是有趣的,虽然有时也显得有些漫无目的,甚至显得有点简单,但是它是你培养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关键方法之一。

1+1:妈妈+宝宝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宝宝开心,教宝宝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宝宝交往最多的是妈妈。然而,宝宝在与妈妈交往过程中,学会最多的还是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行为习惯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专家评述:

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耐得住性子,根据这一特点,妈妈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各项智能的发展,比如过家家、滚球、玩各种套叠玩具等。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游戏相对来说比较静,以培养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基本智能为主。

妈妈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企鹅迈步(适合新生儿)

延长迈步反射,锻炼下肢肌肉。扶着宝宝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宝宝会主动迈步前进,每天练习2—3次,每次迈8—10步,可以锻炼宝宝下肢肌肉,能较早支撑体重量。

目的:新生儿迈步是先天获得的反活动,如果不锻炼,出生后56天前后这种本能会消失,坚持练习可增进肌使宝宝提早站立学步。

游戏2:拍拍手(适合2个月的宝宝)

妈妈可以在宝宝的一侧拍一下手,然后慢慢移动到另一侧,再拍一下手,这样做有目的的轮换。让小宝宝跟着声响和妈妈的手左右动。

目的: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的发展。

游戏3:爬行练习(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取。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游戏4:踢气球(适合1周岁以上的宝宝)

妈妈扶住宝宝的身体,帮助宝宝踢彩色的气球。可以对着墙踢。

目的:帮助宝宝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力量。

游戏5:挑珠子(适合2岁以上宝宝)

准备一盒彩色珠子,两个盘子,让宝宝先将红色珠子挑出放入一个盘子内,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个盘子内。看看宝宝能否把红色和黑色的挑干净。

目的:宝宝挑红色珠子的能力会比挑黑色的好,因为认识黑色是最近的事。一来使宝宝更准确认识颜色,二来可以锻炼宝宝有目的地挑选和分类的能力。

1+1:宝宝+爸爸

曾见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个粗旷又具品味的年轻父亲怀抱光着小身子的幼儿,风度款款,神态自然。谁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他在给人一种对比的同时传达出一个信息:成熟男性对幼儿的关爱是衡量他公众形象的标准之一。就像鸟儿起飞的两个翅膀一样,母爱和父爱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缺一不可的。

专家评说: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爸爸的个性特征和游戏精神,会让宝宝有形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宝宝在和爸爸的游戏过程能从一种绝对的力量中感觉一种安全的依托。

爸爸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发声游戏(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宝宝坐在爸爸的对面,用纸把你自己的脸遮住,喊宝宝的名字,如果宝宝作出声音的反应,立刻亲吻他,反复玩2分钟。这可是爸爸与宝宝亲密接触最好的游戏哦。

游戏2:找玩具(适合8个月以上宝宝)

爸爸用大毯子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盖起来,然后让宝宝自己找把它找出来。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也可以逐渐增加被藏起来的玩具的数量,来增加游戏的难度。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玩的过程中,也让宝宝初步认识到物质永恒性的概念。

妈妈+宝宝+爸爸的游戏一家人


1+1:妈妈+宝宝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宝宝开心,教宝宝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宝宝交往最多的是妈妈。然而,宝宝在与妈妈交往过程中,学会最多的还是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行为习惯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专家评述:

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耐得住性子,根据这一特点,妈妈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各项智能的发展,比如过家家、滚球、玩各种套叠玩具等。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游戏相对来说比较静,以培养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基本智能为主。

妈妈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企鹅迈步(适合新生儿)

延长迈步反射,锻炼下肢肌肉。扶着宝宝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宝宝会主动迈步前进,每天练习2、3次,每次迈8、10步,可以锻炼宝宝下肢肌肉,能较早支撑体重量。

目的:新生儿迈步是先天获得的反活动,如果不锻炼,出生后56天前后这种本能会消失,坚持练习可增进肌使宝宝提早站立学步。

游戏2:拍拍手(适合2个月的宝宝)

妈妈可以在宝宝的一侧拍一下手,然后慢慢移动到另一侧,再拍一下手,这样做有目的的轮换。让小宝宝跟着声响和妈妈的手左右动。

目的: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的发展。

游戏3:爬行练习(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取。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游戏4:踢气球(适合1周岁以上的宝宝)

妈妈扶住宝宝的身体,帮助宝宝踢彩色的气球。可以对着墙踢。

目的:帮助宝宝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力量。

游戏5:挑珠子(适合2岁以上宝宝)

准备一盒彩色珠子,两个盘子,让宝宝先将红色珠子挑出放入一个盘子内,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个盘子内。看看宝宝能否把红色和黑色的挑干净。

目的:宝宝挑红色珠子的能力会比挑黑色的好,因为认识黑色是最近的事。一来使宝宝更准确认识颜色,二来可以锻炼宝宝有目的地挑选和分类的能力。

1+1:宝宝+爸爸

曾见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个粗旷又具品味的年轻父亲怀抱光着小身子的幼儿,风度款款,神态自然。谁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他在给人一种对比的同时传达出一个信息:成熟男性对幼儿的关爱是衡量他公众形象的标准之一。就像鸟儿起飞的两个翅膀一样,母爱和父爱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缺一不可的。

专家评说: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爸爸的个性特征和游戏精神,会让宝宝有形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宝宝在和爸爸的游戏过程能从一种绝对的力量中感觉一种安全的依托。

爸爸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发声游戏(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宝宝坐在爸爸的对面,用纸把你自己的脸遮住,喊宝宝的名字,如果宝宝作出声音的反应,立刻亲吻他,反复玩2分钟。这可是爸爸与宝宝亲密接触最好的游戏哦。

游戏2:找玩具(适合8个月以上宝宝)

爸爸用大毯子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盖起来,然后让宝宝自己找把它找出来。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也可以逐渐增加被藏起来的玩具的数量,来增加游戏的难度。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玩的过程中,也让宝宝初步认识到物质永恒性的概念。

角色游戏提升孩子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是一项很重要的智能,它有助于提高与人进行有效交往的能力。人际智能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在与他们的沟通和合作中学习。角色游戏是培养孩子人际智能的重要方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有时候,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会独自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游戏中,孩子们的行为要与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从角色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学会共同拟定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为了使角色游戏成功地继续下去,他们之间就先要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性动作;游戏中常常要改变计划,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时,在游戏中还可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

因此,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比如在玩后面说到的“家里人玩纸偶”的游戏时,家长可以教孩子,他看到的图片就代表了该图片所展示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棒冰的棒子上贴着男人的图片,那它就代表了爸爸,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就要把它看成是爸爸,而不是棒冰。

此外,在选择角色游戏时,也要考虑到角色、情境是不是能让孩子充分投入到里面的。选择孩子看到过的、有所了解的角色和情境,才能使孩子能够投入到其中的,才能激发他的情绪,对人际智能的培养才有实际性的效果。

下面推荐一个小游戏:

医生阿姨、护士姐姐

适合年龄:2岁~4岁

准备材料:白色的衣服,玩具娃娃,如有听诊器等玩具就更好了。

玩法步骤:a.和宝宝一起换上白色的衣服,一个做医生,一个做护士;

b.假装玩具娃娃生病了,医生给它看病、护士照顾它;

c.让孩子了解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和工作,并让他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机对宝宝讲述这方面的知识,并教育他。

专家点评:

这个游戏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游戏,他们对这个游戏以及其它角色扮演类的游戏都是百做不厌。小班的小朋友开始时通常会单独做这个游戏,他们喜欢戴上听诊器给玩具娃娃看病,还喜欢喂他吃药或给他打针。等到小朋友之间相互熟悉的时候,他们就会一起来做这个游戏,并且喜欢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小班幼儿在游戏的初期表现的一大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社会交往十分陌生。角色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彼此熟悉,排除同伴间的陌生感。通过这类游戏,大部分孩子爱上幼儿园了,有的还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通过游戏,小朋友们还学会了解决诸如角色分配、工作安排、工具修养使用与分配等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也充分证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