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2岁的宝宝最容易出现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家长可给宝宝准备一个音乐角,存放一些常用的音响玩具,例如铃铛,八音盒,小鼓,木琴,沙锤,喇叭,录音机,播放器等,让宝宝方便使用。有许多游戏能在家庭或者在亲子园中开展以帮助发展宝宝的音乐智能。

按节拍做动作

宝宝正在学走时就可在大人唱歌时做动作,例如按着节拍跟着“找朋友”的歌曲做动作;会走后,可在大人唱:“小熊小熊,你转个圈,小熊小熊,你摸摸地,小熊小熊你伸伸脚”等,按着大人的要求,押着拍子作相应动作。也可在大人唱“头,肩膀,膝和脚趾头”等歌曲中押着拍子指身体部位。如有多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做就会十分有趣。

模仿发音

1岁前后,宝宝会发出声音,这时,宝宝特别喜欢模仿声音,如学习动物叫,小猫喵喵,小狗汪汪,小鸭嘎嘎,小羊咩咩等;生活中的声音例如水哗哗地流,雨淅沥沥的下,风呼呼地吹,汽车嘀嘀地叫,飞机隆隆地飞,火车轰隆隆的开,常同宝宝一起模枋这些声音,鼓励宝宝自己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家庭中还会有客人敲门声,电话铃的响声,厨房里的剁菜声,让宝宝一面模仿发声,一面理解声音的来源,懂得是什么声音。

理解歌曲

会用动作来表演,如妈妈同宝宝一起抱着娃娃,一面拍它入睡,一面么哼唱摇篮曲,使宝宝懂得摇篮曲是让娃娃入睡的声音;同宝宝一起唱“小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时,拉着宝宝的手跳起舞来,这样宝宝就会理解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意境,选择容易理解的儿童歌曲,配合相应的动作,使宝宝逐渐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

音乐记忆

宝宝喜欢看电视中的某一段有孩子的广告,也喜欢看天气预报,每次听到这些节目的前奏就会走过来看,说明宝宝已有了良好的音乐记忆。家里常播放的音乐中,也会有某些段落是宝宝特别喜欢的,家长发现了,就可反复让宝宝多听几遍,家长同宝宝一起哼唱,以巩固记忆。不过要特别注意,不让宝宝唱电视剧的插曲和音域太宽的流行歌曲,以免损伤宝宝娇嫩的声带。

发音说话或唱自己的歌

宝宝在学说话时,会自己发出声音自己娱乐,忽高忽低,十分开心,家长不必打扰,如声音嘹亮,不妨把它录下来,随时播放给宝宝听,宝宝听出自己的声音,就会很高兴,会努力发出比上次更响亮的声音,这时家长不但要录下来,而且赞赏地问:“宝宝唱什么歌呀?”这时宝宝会感到快乐,认真地唱起来,得到大人的赞赏,宝宝唱歌,说话都会有所促进。

敲击乐器

1岁的宝宝会拿着铃铛摇动,也会拿着棍敲击破小鼓,开头只是乱动,先让他熟练一会儿,然后大人同宝宝一起随着播放的音乐节拍,敲击手中的简单乐器,给宝宝准备一个音乐角,就是让宝宝方便拿到自己喜欢的乐器,随便练习,然后学习按节拍敲击,锻炼节拍能力。

如果家里没有这些乐器,可用一些废筷子,空盒子,旧罐头,碗,盘子等作为练习节拍的乐器。

播放音乐

宝宝最先学会操作自己的八音盒,或会作响的音乐玩具,随着家里经常播放的录音机,播放机等反复使用,宝宝很快也学会自己操作。宝宝很喜欢按键,他能认准在一排按键中,找到播放用的按键,准确操作。有些宝宝还会目录中找准自己所喜欢的一首乐曲。

宝宝的能力越是让大人觉得惊讶,他就会发展得越好,给机会让他自己自己操作,才有可能有此成就,不过大人一定要检查有无漏电,插头要固定,不让宝宝动用插头,注意安全。

听大孩子们唱歌

在散步时,听到附近亲子园,幼儿园或小学孩子们唱歌,就要停下来听。让宝宝反复听大孩子们唱歌,就会引起宝宝学习的欲望。尤其是在亲子园看到孩子们一面唱歌一面游戏,就会让宝宝很开心,常让他在旁边看,等到他愿意时就鼓励他参加。

音乐号令

军队早晨有起床的号角,听到悠扬的号声,大家会加快动作做好个人卫生准备吃饭或者早操。

在家里也可以有2~3种音乐号令,例如选定几个音节作为吃饭歌,每当响起这种声音就是要准备吃饭了,先把玩具收拾好,快去洗手,然后坐好吃饭;睡前也可以有几个固定的音节作为准备睡觉的号令,要如厕,清洗,脱衣服,穿上睡衣,上床躺下。

这几种声音可调整在手机上或录音机上,挂在固定的地方,让它定时播出,成为宝宝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音乐号令提示作息时间。

相关推荐

多元智能发展之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的定义是“对音高、音调、节奏和声调的敏感性”。对于音乐智能强的人来说,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交流感情、情绪和观点的方式。人们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是充满热情的,即使在很小的年龄,也对特定的音乐和艺术有很强烈的感觉。音乐智能的展现可以超越音乐本身。有时,有强烈音乐感的人会特别擅长辨认声音。例如,可以听鸟叫来辨别鸟的种类,听吼叫来辨别在远处的动物的种类。

有时,音乐智能强的人会把天资运用于走路和说话中,使讲话和走路很有节奏感。例如,美国宗教运动领袖和演说家,马丁·路德·金(Dr.MartinLutherKing,Jr.)在演讲中常常运用音乐中的音调和抑扬顿挫的音高来增强感染力。(音乐智能中听觉敏锐的能力还可以用于辨认口音和演讲的反馈。)

对于音乐智能发达的人来说,音乐的出现不是一种特权。他们——儿童与成人——都需要在工作和娱乐时用音乐来完善。

Box:乐感较强的年幼儿童更乐于:

*听音(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很敏感);

*听认音节;

*唱歌、低声细语、自个儿哼歌;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制作乐器;

*用声音谱写乐章;

*学习音乐。

当这些乐感较强的儿童长大以后,他们也更乐于:

*演奏乐器,学习新乐器;

*演奏音乐,不论是合奏还是独奏;

*工作时(间或)会打音乐节拍;

*显露出在旋律或歌曲方面很好的记忆;

*成为音乐的消费者(因为他会关注音乐会和购买音乐产品);

*自编旋律,作曲

怎样发展幼儿的音乐智能

如何培养乐感?乐感在儿童年幼时就会显露出来。在儿童能够说话之前,他们有时就会哼哼或者弄出一些典型的声音。乐感强的年幼儿童经常会不顾周围的环境,就开始哼哼叽叽、打拍子、倾听或者唱歌。如果没有音乐出现,他们会创造音乐!(这恰恰就是儿童的逻辑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有赖于丰富和有支持力的环境。)音乐天赋的早期表征并非总是这样的情况,有时它也会蛰伏很多年,等待着一个刺激或者有利于它成长的环境。

接下来是针对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乐感时的相互影响和活动性的建议。当然,这些建议是发展性的,有些建议对三岁的儿童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其他却最适合五岁的儿童。但是这些建议事实上都能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修改,从而适用于每个年龄阶段。

鼓励唱歌

唱歌对儿童来说也很有益。它不仅帮助儿童喜欢上音乐,而且有助于逻辑感的培养。唱歌最早从摇篮曲和小曲就开始了,随着孩子长大,家庭成员能培养一种愉快的习惯,就是在全家长途汽车旅行时一起唱歌。

觉察到声音,注意到声音的细微差异,是在儿童早期就能发展的习惯。一般来说,我们只注意视线中的大多数精力。例如,家长们去动物园,喜欢说,“看那头大象!”、“看,老鹰的翅膀有多大啊”、“狮子的皮肤真的是金色的”。他们很少会说,“听,钞票的声音!”或者“你能听到这只鸟发出的声音吗?”,再或者“你认为这头海狮想说些什么?”家长们通过有意识地和孩子讨论视觉和听觉的东西,能够提高儿童的听力习惯,创造一个培养儿童乐感的环境。

鼓励孩子正而八经的唱歌,不论在家里还是作为团体的一部分,都对他有益。就孩子的其他智力而言,能获得父母行动上的鼓励对他是很重要的。

学习音乐课程

给孩子报名参加指导性的音乐课也是很有价值的。选择钢琴课、吉他课、小提琴课或者其他乐器课程,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就音乐天赋而言,演奏某种乐器的能力很容易迁移到其他乐器上。早期开始接受音乐指导的儿童,他的音乐天赋再也不会消失(在儿童早期,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在音乐课中找到足够的成功,因此上课是件很愉快的事,儿童也会继续上音乐课),所以儿童上音乐课越早越好。

要求在儿童早期开展正规的音乐指导的另一原因是开始有太多的儿童相信他们没有任何音乐天赋。所以为了防止儿童产生这种态度,在幼儿早期开展音乐课程就十分重要。(注意:尽管有其他指导方式,但给孩子找到一个既有个人魅力又和蔼可亲的老师更重要。儿童应该尊重他们的老师,但儿童也应该喜欢他们的老师。儿童应该希望参与音乐教学,如果他们觉得音乐课了无生趣,那么就可能会学会拒绝培养乐感)。

给儿童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能成为富有理解力的听众中的一员,这样等于送他们踏上了终生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的道路。成为富有理解力的听众中的一员意味着理解为什么每个人会喜欢特定的艺术家或是表演;这也意味着对音乐与表演中的各个元素的认真思考。当然,这是一条发展之路。幼儿最初只知道他们喜欢或不喜欢某个表演家或某首歌曲,通过听父母们的讨论,加上在父母的鼓励下思考和解剖艺术家和他们的音乐,儿童会获得持续终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理解力。

音乐启蒙让宝宝智能发展更卓越


对于幼小的宝宝而言,没有比艺术教育更适合他们了,而在艺术的殿堂上,进行音乐启蒙及开发当属最佳。因为,0-3岁的小宝宝尚没发育完全,学习舞蹈或画画有可能伤及四肢及手指的筋骨。而惟有音乐接触得越早,对宝宝则越有益处。这样,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更重要的是多听高雅的古典音乐,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

音乐启蒙和开发,犹如给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记忆力安上了一副展翅飞翔的翅膀,使宝宝的智能发展更卓越——

备忘录No.1多让宝宝聆听周围美妙的声音

宝宝出生后,便应该逐渐引导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

*听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或在房间里挂一个能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风铃。

*听厨房中的切菜声,听锅碗瓢盆碰撞时发出的音响。

*听自然界的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听各种交通工具,如火车的隆隆轰鸣声、飞机的嗡嗡声;汽车、火车及轮船发出的鸣笛声。

*让宝宝辨别家中亲人,如爸爸、妈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说话声音;辨别人们表达不同情感的声音,如高兴、生气、着急等。

*让宝宝闭眼听三种声音,即小铃、小鼓及木鱼。然后,请宝宝说出声音的发出顺序。

*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给宝宝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或交响曲(适合大一些的宝宝)。

备忘录No.2玩制造悦耳声音的游戏

当宝宝一旦能坐立时,就可以让他“演奏”各种“乐器”:

*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

*在气球内装进几粒豆子,然后将它吹起。这样,宝宝就得到一个能发出嘎嘎声响的“乐器”,气球会将声音放大。也可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让宝宝摇摇,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让宝宝用汤匙轻轻敲打,每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摩擦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搓玻璃纸、纸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长后放开,就能够发出弦声。

*有条件时,妈咪可敲打真正不同的乐器,然后,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排列出和谐的节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两下,随后敲三角铁“叮”一下。这样,即可有序地排列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乐节奏”。经常这样训练,能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备忘录No.3多做有节奏感的游戏

*用拨浪鼓、铃鼓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然后,让宝宝自己拿着敲打。

*让宝宝骑在妈咪的腿上,一边给念有节奏的儿歌,一边使宝宝身体上下颤动。

*与宝宝一同做拉锯、扯锯的游戏,并且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有节奏地念儿歌。

*用两块竹板(可用积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长短不同的声音,以表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听一听,哪个声音像马儿在奔跑?哪个声音像大熊走来了?

*让宝宝做各种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学小兔跳、小鸟飞。

备忘录No.4随时随地播放音乐或唱摇篮曲

*宝宝在3岁前听觉最为敏锐,是训练音感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宝宝一出生起,妈咪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拍动宝宝的背,或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

*妈咪给宝宝唱摇篮曲,或是经常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世界经典名曲,如莫扎特、肖邦、舒伯特、伯拉姆斯、李斯特等伟大音乐家的作品。不要总是听一两首曲子,听熟后就要进行更换。这样,可使宝宝从多次反复的听唱中,产生熟悉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由此,听力将会有所提高,有助于宝宝学习语言,增进记忆力、模仿力和专注力。更为可贵的是,能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智能发展的过程


人的智能发育最快速的时期就是婴幼儿时期。依据大脑生理学上的理论,要提高儿童的素质就必须在脑细胞发育最快速的婴幼儿期来做;而所谓的脑细胞,包括有神经元、神经腱、神经脑质等等。这些神经元、神经健、神经胶质受了刺激后才会长出来,所以早期教育的原因,就在于在脑细胞会长出神经元、神经胶质量快的时期给予刺激,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从法国脑能保健学院院长莫尼克.乐波生博士7年来从事人脑智能动作的多种实验,发表的科学报告震撼了整个智能提高科学界,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有下面同项。

1、大脑纹路的形成生理:第一个人的大脑中,含有一百亿以上的脑神经元,一般人经常只动作这一百倔个神经元中的五至十左右,其余的九十多亿神经元,因为缺乏使用,本有的潜能未得发挥,逐渐退化,脑神经元群便会日趋静止。

2、脑神经元复生的具体证据:通过智能提高活动的训练,从电脑断层扫描的影像,一目了然地看出在训练前后大脑纹路的变化,在训练静止的纹路,在训练后可复生了。

因此,乐波生博士的重大发现告诉我们,人脑纹路的形成直接受到个有用脑方向和用脑程度所决定,用脑程度和用脑方向愈多的人,在处理难题时较容易得到一些活动神经元的协助,因为大脑中活动的神经元较多。所以为宝宝做智能提高,尽量在更多方面努力,使他接触无限增广,建立最多功能的大脑纹路。

多元智能发展之自然智能


不像其他的一些智能,自然智能更关注在大自然、户外这样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生命形式。自然智能比较发达的人,在户外或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通常会感到很有活力。但是,自然智能并不仅仅指户外。自然智能在任何有植物和动物的环境中都会被用到。如在动物园、水族馆、花园里对动植物的观察和推断。这种智能本质上是一种依赖于观察力和逻辑的分类的智能。

自然智能的定义是“在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的能力”。不像其他的一些智能,自然智能更关注在大自然、户外这样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生命形式。

自然智能比较发达的人,在户外或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通常会感到很有活力。但是,自然智能并不仅仅指户外。自然智能在任何有植物和动物的环境中都会被用到。如在动物园、水族馆、花园里对动植物的观察和推断。这种智能本质上是一种依赖于观察力和逻辑的分类的智能。

现在,在大部分的文明社会中,自然智能中的一些技巧几乎成了一种奢侈,一种追忆。技术的进步可以满足我们大部分的生理需要。和其他一些智能相比,自然智能在今天比过去更缺乏“价值”。即使没有自然智能,我们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但是所有现在已定义的智能中,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智能不是无意义的。加得纳说,作为一种结果,自然智能中的天赋有时可以在非自然的条件下展露出来。一百年前,儿童把他的自然智能——一种分类的能力——集中于探索昆虫、鱼类、动物、岩石以及树叶上;现今,同样的自然智能则被孩子用于收集门票,分辨流行的网球鞋或者是对新的车型的分类。

自然智能比较强的孩子喜欢:

*收集大自然中的物品(树叶、岩石、蛇皮等);

*玩土或沙子(而且并不介意把自己的手弄脏);

*和家养宠物接触(狗、猫、鸟、鱼等);

*去动物园,水族馆、或是花园;

*在户外玩,也不介意天气情况或温度;

*和家里人一起去野营。

当自然智能比较强的孩子大一点时喜欢:

*整理他们收集的东西;

*照顾家里的宠物,并和它们一起玩;

*在花盆或阳台上种花或是蔬菜;

*在花园里干活;

*参加更多的野营旅行;

*对环境进行挑战(攀岩、极地生存等);

*在动物园、宠物诊所、或花园里做志愿者。

不像其他的一些智能,自然智能更关注在大自然、户外这样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生命形式。自然智能比较发达的人,在户外或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通常会感到很有活力。但是,自然智能并不仅仅指户外。自然智能在任何有植物和动物的环境中都会被用到。如在动物园、水族馆、花园里对动植物的观察和推断。这种智能本质上是一种依赖于观察力和逻辑的分类的智能。

怎样发展幼儿的自然智能

和其他的智能一样,发展是一种培养的功能;就是说,给予一定的时间和关注,就能促使它“成长”。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为各个方面的专家;也不是说,给予关注之后,所有的孩子都能提高他们的所有智能。

和其他智能一样,培养孩子自然智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知道你也一样喜欢大自然。喜欢摆弄花草和在户外过夜野营的家长,通常也会有喜欢摆弄花草和在户外过夜野营的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自己创造和展示他在户外收集的物品,也会很有帮助。

接下来的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互动,发展自然智能的一些建议。和其他一些发展智能的建议一样,有些适合于三岁的孩子,有些适合于五岁的孩子,还有一些操作中的必要提醒。

和别的智能相比,自然智能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无论是在户外、在水边、或是和爬虫动物在一起,家长都需要警惕:孩子是否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说了以上这些,还有在许多其他的环境中,家长则要确定,对孩子没有过度的保护。不要阻止孩子去学习一些新的经验,不要让事情朝孩子不愿发生的方向发展。

和孩子一起在户外,是一种帮助他们喜爱大自然的好方法。这适合于每一个孩子,对那些在充满沥青和混凝土的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1、观察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大自然的变化,也是发展孩子自然智能的一个好方案。例如,选定一个公园或是一棵树,随季节转换观察它的变化。孩子可以把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里的情景,拍成照片放在冰箱的门上或者墙上,观察这之间的不同。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间断性的写下或画下一些图画,来获取季节对树木影响的知识。

2、让孩子接近动物也很重要。无论是在家里养小的宠物(一只鸟或是一只乌龟),还是大宠物(一只猫或是狗),都可以为孩子提供和动物相处的经验,甚至孩子和动物足够熟悉的话,他们可以从动物的行为来推论出一定的结论。这也是自然智能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3、定期性的去动物园或水族馆,可以给孩子有机会熟悉不同的、甚至奇异的动物和鱼类。如果这种参观足够的话,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观看到不同生命形式的娱乐;也会促使他们关注大自然的创造,仔细观察周围物理环境,以及人们行为的变化等。

4、无论是聚会、看书或者思考一个棘手的问题,父母都可以有意地利用户外环境,让儿童发现大自然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如果你这样做,重点是要告诉孩子,你需要在一个自然环境中解决问题。

5、在花园里干活的时候,给孩子明确一定的照护责任(如浇水)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条件不允许,在家里种植不同的花卉和植物也是不错的。

6、在乡村或者户外,住在没有日常便利的情况下,野营可以让孩子享受户外的生活。这种环境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放慢生活节奏,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反省和享受周围的环境。

7、鼓励和支持孩子收藏——即使不是自然界的一些物品——也会很有帮助。收藏总是很凌乱,也会很占地方(特别是小年龄的孩子);但是接受它,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空间,表示感兴趣是很重要的。“这两片树叶相似吗?”“这块石头为什么放在那块旁边?”“如果你把它们按稀有到普通的顺序摆放,看起来会怎么样?”(我工作的NewCitySchool图书馆,常常会有儿童收藏物展览的专场。收藏物无所谓好坏,有篮球的门票,钥匙链,岩石或树叶。分类和归类的技巧,就是在自然智能的收藏和摆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和其他许多儿童活动一样,家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很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