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胎教

2020-01-02 智力胎教 智力童话故事 小学入学准备智力

大自然-孩子智力开发的导师。

0~1 岁是宝宝成长的第一个敏感期,这一时期,除了是身体迅速成长的高峰期以外,也是宝宝脑部成长的高峰期。要抓住这个人生的关键期,让宝宝的身体和智力都得到优良的发展,就要为宝宝提供丰富多元的外部刺激,而包罗万象的大自然,就是宝宝认识世界最好的一本天然的教科书。

因为只有大自然能够为宝宝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刺激,促进孩子的感知觉全面发展。

就拿视觉来说,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我们所获得的外界信息,至少有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新生儿出生后几个月内,大脑控制视觉和其他感官信息的区域处于疯狂发育期。尤其是头半年,是视觉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如果长时间呆在屋内,无论父母给宝宝提供多少新鲜玩具,在墙上挂多么美丽的图画,家里布置得多么漂亮,能够给宝宝形成的视觉刺激都是有限的。而大自然既有红花绿树,又有鸟鸣鱼游,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也可以看到河流清溪。经常看到大自然的风光,对于丰富宝宝的视觉经验、促进宝宝认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间教室,可以像大自然这样,为宝宝提供内容如此丰富又如此有趣的学习环境。

大自然就在身边找一说到走进大自然,许多父母就会顾虑重重,提出一堆不可行的理由,例如:宝宝太小,带出去不安全。或者:工作太忙,哪里有时间带宝宝出去呢?其实宝宝在满1 个月后,就可到户外活动。要接触大自然,未必非要出动全家三代人长途跋涉,专程去到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景区才算达到目的。这样不仅父母吃不消,宝宝也辛苦。大可以善用条件,因地制宜,在身边的小环境里寻找一个微缩的大自然。例如,小区的花园,对于见多识广的父母来说,虽然谈不上什么风景,但对于刚刚开始认识大千世界的小宝宝来说,这个小花园也是一个大观园了,花草树木,蓝天白云,一应俱全。如果在小区花园里转得乏味了,离家比较近的广场、绿地或公园,也是很好的认识大自然的场所。

把大自然带回家

不在户外的时候,是不是就不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呢?动一动脑筋,父母还可以把大自然带回家。可以时常在家里插一些新鲜花束,也可以在阳台上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养几尾金鱼。买回来的蔬菜水果,甚至在海边捡到的贝壳石头,都可以作为大自然的一个部分呈现在宝宝眼前。虽然家里面能够再现的大自然元素有限,但只要父母们肯动脑筋,完全可以在家里为宝宝创造一个小小的自然角落。不过,一定要记得经常更新和增加这个角落里的元素哦!

看听闻触摸,教宝宝全方位感知大自然

阅读大自然这本书,可不是简单地在公园里走走就可以完成的。要让宝宝更多地从大自然中获益,父母还要适当地做一些引导。

在视觉方面,父母在抱着宝宝看事物的时候,可以用言语提示宝宝多注意不同的对象,还可以描述对象在色彩和形状等方面的特征,例如:用手指着树说,这是绿色的树。看到年长的人说,这是奶奶,那是爷爷。

父母还要多引导宝宝用其他感官来认识事物。譬如,可以摘一片叶子揉碎来让宝宝闻闻它的气味,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宝宝用小手轻轻触碰不同的对象,体会各种对象不同的质感,宝宝一边触摸,父母就一边说出是什么样的质感,例如:水是凉的,软的,石头是硬的、冷的,等等。

倘若是能够食用的东西,父母也可以在确认清洁的情况下,让宝宝尝尝滋味是怎样的。

无论是调动哪一种感官参与观察和体验,父母的言语指导都是不可或缺的。父母要尽量用清楚又仔细的语言向宝宝描述对象的特征,这既能帮助孩子加深认识,又是一个和孩子交流和沟通情感的好办法。

让宝宝在安全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也要注意健康和安全,毕竟宝宝还小,免疫力和抵抗力尚弱,父母们要格外注意如下几点:

1. 对于刚满月不久的宝宝,准备头一次带出户外时,要有一定的过渡措施。开始时可以打开窗,让宝宝以此方式与空气接触。之后慢慢过渡到带宝宝出门的阶段,开始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每次5 ~ 10 分钟较为适合,其后再逐渐增加在户外停留的时间长度;

2. 在户外活动要注意保暖和通风,夏天要注意防晒,要及时补充水分,让宝宝多喝水;

3. 抱宝宝游玩的时候最好采用是让孩子面朝前,背靠母亲胸腹部,母亲一手托臀部,另一手环绕孩子腰部的姿势,这样方便孩子头部转动观察;

4. 在家里创设自然小角落的,如要养一些小动物,又顾虑精力不够的,可优先考虑鱼、龟等动物,这类动物安静、易养。

相关阅读

怎样开发孩子智力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开发孩子智力,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一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某种习惯的养成过程,这本身就是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过程。况且,坏习惯一经养成,再改变过来往往要耗费巨大精力,甚至有些习惯还会对孩子造成终生无法补救的损失。看来,为了不浪费孩子智力,一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般说来,良好习惯往往同时具有行为上的自然性、自觉性、规律性、科学性的特点。因此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过程,其实就是对孩子智力的锻炼、开发过程。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手指的活动能刺激大脑皮层中的手指运动中枢。手在劳动时能将信息及时传给大脑,大脑经过思维、判断又不断检查、纠正和改善手的动作。手脑配合的灵敏和协调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心智的发展程度。所以,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劳动习惯,这不仅是不失时机地在手脑的并用上对孩子智力的锻炼,也是对孩子智力的有效开发。

2.紧紧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孩子身心的发展上,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尤其如此。抓住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也就把住了根本,抓到了点子上也就不会浪费孩子的智力。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关键时期要熟悉、要了解,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关键期。比如,就思维发展来说,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两个质变期;就品德发展来说,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两个质变期。我们对孩子进行思维品德教育,就应抓住孩子的关键年龄。再比如,六岁前是孩子在脑智力发展关键时期,那我们就不能热衷于孩子的死记硬背,热衷于平面教育、填鸭式、灌注式,而应通过引导,如教孩子用左手拍球、剪纸片,用左脚跳房子等等来开发其右脑。这样,才会为他们今后成为一个聪明、有创造性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3.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

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情况:孩子们对于他们想干的事,感兴趣的事、入迷的事、往往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就是遇到一些困难或问题,大人不插手,他们自己往往也会想方设法去对待、去解决。这说明,孩子的内在力量在他们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是十分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孩子内在潜力的挖掘,孩子内在力量的充分发挥,往往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智力的浪费。这里的关键:一是注重激发、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不懂也不敷衍;引导孩子感受大自然之美等等。这个过程,就是挖掘孩子内在潜力,调动、发挥孩子内在力量的过程。二是及时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上的引导等等。使孩子把内在力量的充分发挥与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孩子内在潜力、内在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并能坚持下去的前提和基础。

经典智力开发指导意见


家有儿女,父母要关注宝宝成长,时刻抓着孩子各阶段智力开发的要点,一起来学习!看看如何打造聪明宝宝吧!

0-1岁

0-1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早期的经历对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所有婴儿生来就具备多种感觉,就能够学习。

味觉

关键时期:4-12个月

宝宝的情况

宝宝在出生第2天就有味觉能力,1个月以内能辨别香、甜,柠檬汁和奎宁等不同味道。当把甜的液体放到宝宝嘴里时,他们表现出很轻松愉快的表情,并满意地吸吮起来,但对咸、酸或苦味液体则作出皱鼻子、撅嘴和不规则的呼吸等拒绝性的反应。4-5个月的宝宝对味道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宝宝在6个月至1岁这一阶段味觉发展最灵敏。

好孕妈咪建议

① 母乳喂养期忌糖水:虽然刚出生的宝宝较喜欢甜的味道,但并不是说宝宝出生后应加糖水,恰恰相反,宝宝生后应早吃母乳、多吃母乳,而不要在开奶前或每次吃母乳前先吃糖水,以免妨碍母乳喂养及养成嗜甜的习惯。

② 忌按父母的口味喜好:宝宝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比成人更广,味觉更敏感、更丰富,成人不应以自己的喜好或标准为宝宝选择和制作食物。否则,容易形成过重口味,不利于成年后的健康。

③ 及时给予味觉刺激:宝宝出生后第一个给予他味觉刺激的是母乳或代乳品,如果不及时给予其它的味觉刺激,将会引起宝宝偏食、拒食。所以,应当在宝宝1个半月时适当地给宝宝喂些橘子汁,3个月左右可以用筷子蘸各种菜汤让宝宝尝尝味儿。

④ 让宝宝品尝各种味道:可有目的地鼓励宝宝去品尝不同的味道,并在训练的过程中用一定的语言进行强化,比如问宝宝“酸不酸”等。准备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橙子、苹果等),让宝宝都尝一尝,告诉宝宝香蕉是甜的,橙子、苹果是酸甜的,再问问他哪种味道他喜欢。

⑤ 辅食期不可少:要使宝宝的味觉得到良好的发育,应该特别重视宝宝断奶期的味觉体验。宝宝的味觉、嗅觉在6个月到1岁这一阶段最灵敏,因此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宝宝通过品尝各种食物,可促进对很多食物味觉、嗅觉及口感的形成和发育,也是宝宝从流食——半流食——固体食物的适应过程。

开发智力的三大原则


开发宝宝的智力还需要家长们的协助,若是家长们教育的合理,懂得如何去开发小宝宝们的智力,那么对于小孩子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有关宝宝智力开发的三大原则吧!

运动能力影响智力发展

运动能力对宝宝的智力是有影响的。1岁以内宝宝的智力主要反映在行为行动能力上。比如说1个月的宝宝,有的能抬头十几秒,有的只能坚持几秒,那么后面一个宝宝相对而言动作发育比较迟缓,可能会对以后智力发展方面的技能学习有负面影响。有的父母缺乏经常训练宝宝的意识,整天把他抱在怀里,不让宝宝运动,这样其实有害的。早教网

多认字不如多认人

有的妈妈不喜欢带宝宝出门,经常在家中让宝宝学习汉字,认为这对提高宝宝记忆力有帮助。其实并非如此。汉字多为形象文字,宝宝认字凭的是图形记忆,而人不同的脸也同样是一个个不同的图形,宝宝如果能区分不同的人,他必然记住这个的脸,这跟认字是一个道理。并且区分不同人的面貌需要细致的观察与较强的分辨能力,如果宝宝有了辨认人的本领,那么反过来,他认字识字就会变得容易多了,这其实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和满月宝宝做听看游戏

宝宝满月后,做看与听的游戏再适合不过。父母适时在婴儿床上吊一些风铃、彩球、摇铃等小玩意儿,但不要太多,也不要放得太近或太远,一般距宝宝的眼睛50~70厘米即可。同事,听比看更能引起宝宝的注意。所以,小铃、小鼓、小钢琴、小手风琴等音乐玩具对促进宝宝的听觉和增强节奏感十份有利。亲人的温柔逗引和亲切谈话,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这样的游戏不但能让宝宝快乐,更能促进他各项能力的发展。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个聪明的宝宝,首先自己就要学着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若是你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甚少,那就敬请关注更多的此方面的小常识吧,相信对于教育小宝宝很有利!

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拥有超强的自然智能,不过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自然观察者,他们天生就喜欢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他们对自然万物的变化非常敏感,有着很强的观察力。

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并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细心的父母要多提供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尊重她的体验和感受。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一定要让他接触自然。而接触和了解大自然需要有一颗平和而豁达的心态来观察、来体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

父母要注意发掘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要采取强迫的手段。在孩子观赏接触自然的同时,应该以身作则来爱护自然,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懂得自然对人类的意义,从内心萌发对自然的热爱。而这时不妨适时地让孩子做一些游戏,让孩子在生活中照顾自然。例如栽种绿豆芽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体验的过程。帮助孩子仔细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可以让孩子饲养宠物,猫狗等很受欢迎,养小乌龟或小鱼也不错,让他自己照顾小宠物,并经常做观察记录,比如今天小狗吃了什么、小乌龟今天总把头缩回去……这些喂养中的细节很有情趣,会提升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致,不但使孩子有所寄托还锻炼了他的观察能力,培养了爱心,会更懂得热爱自然万物,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

这些方法对培养孩子自然智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家长一定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用平和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智能提升。

培养和提升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趣,是开发孩子自然智能的基础和前提。多与孩子做与自然界有关联的游戏,能把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起到同化作用,把孩子已经开发的大脑,也就是孩子大脑已经发散出来的“触须”强化并稳固下来,有助于孩子智力开发的成果巩固。

自然智能与其他智能是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的,每一种智能的提升都不容忽视。

推荐自然智能提升小游戏:

一起来种小土豆

适合年龄:4岁~6岁

准备材料:一些有芽眼的土豆块;一些土壤(或水);一个小花盆

玩法步骤:

1、等土豆块发青的时候,开始和孩子一起观察;

2、土豆发出小芽后,和孩子一起种到土壤里(科技的发展,也可以在营养水中种植。土豆在水中也会发芽成长。);

3、观察土豆幼苗的成长,告诉孩子植物生长的道理。

注意事项:夏天并不是植物生长的最佳季节,所以要注意为幼苗保持一个阴凉的环境。

专家点评:

这个游戏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和孩子一起种小土豆,不仅是一个动手的过程,还是一个观察的过程,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而兴趣和好奇心对孩子来说是成长的法宝,只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才会有意愿去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的奥秘。

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协助他做观察日记。把小土豆生长的过程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培养孩子条理性的同时,也开发了孩子的智力。

专家/陈龙安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创造思考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台湾)

/翁慧馥上海新世纪幼儿园(总园)副总园长

智力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