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胎教
2020-01-02 孩子胎教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孩子入学准备孩子读了后面忘前面可咋办?。
丽丽最怕的就是读课文。当她读书的时候,她要一个字一个字盯着读,如果眼睛扫得快一点,就会丢字或串行,这使得她更加小心。每次老师叫同学单独读课文的时候,她总是很紧张。被老师叫到后,丽丽总是毫无自信地站起来,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念不了两行她的手心就开始出汗,脸开始发烫,一段读完后,她的脸上已经是汗津津的了。读完课文坐下后,她心里轻松了很多。但是,刚才读了什么内容她一个字也没有记住。后来,老师也开始照顾丽丽,总是在课上特意叫到她,她逐渐地不再害怕了,读书也开始连贯了许多,老师和家长都表扬她进步了。丽丽心里也很高兴,但还在疑惑,刚才读的什么我怎么没印象呢?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丽丽可能是对语言不敏感。例如,我们说到阳光就会想到阳光灿烂,即使没有认真地看,也会很流利地读出来。词汇量少,阅读内容不够丰富的孩子,就会对这样的语言不敏感。
再有是视觉与大脑反映不协调。表现为眼睛看到的文字反映进大脑时,大脑接收起来慢半拍,读出来的速度就会慢。而眼睛滑动的速度快,大脑没有反映就进入了下一个字词,中间的文字就被遗漏了。对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而言,阅读很困难,他们总是语不成句,磕磕绊绊,就是没有其他人听到,自己读给自己听都会很痛苦,更何况要在课堂读给大家听,思想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了。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如果还有记忆问题,就会像案例中的丽丽,读不好还记不住。
读书时文字和发音不能够统一,也是不能够流畅阅读课文的重要原因。
请妈妈注意
从小开始语感练习对孩子学习有利
让孩子读没有画面的文字书,是培养孩子对文字符号的敏感度以及对孩子进行文学熏陶的重要方法。有图画的书,比如漫画,把故事情节画在画面上,不需要孩子去想象,孩子容易把注意力都用在画面上而忽视文字,对文字的印象就不会很深刻。没有画面的图书更能够启发孩子去想象和创造,这种联想是在记忆库中提取信息,重新浮现画面,或在记忆画面的基础上再创造,这些联想给孩子带来的财富远远高于有画面的图书。
没有画面的图书,还利于建立起文字符号与故事之间的联系:记住一段文字就能知道美妙故事。于是,孩子在学习生字的时候会有一种期待。如果妈妈一边念着故事,一边用手指在文字上划过,将一些有趣的文字描述重复地读给孩子听,孩子就会更多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长期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还没有学习文字,孩子可能就已经能够出口成章了。所以说,文学语言培养对孩子意义深远。
手眼配合的能力也需要锻炼
很多教育幼儿的图书中都讲到,要让孩子学习串珠子、拾豆子、扣扣子、系鞋带,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孩子从小练习精细动作,使手眼协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是通过眼睛,孩子才能真实地感受世界,多看、多动手,孩子的大脑在接受事物时才会敏捷。从小没有做过这样训练的孩子,长大后在学习上必然会遇到麻烦。
注意力分配不均造成遗忘
读课文时孩子还需要格外地集中注意力:在观察字的构成时要集中注意力,否则会看不清楚;在识字的过程中也要格外集中注意力,耐心等待大脑作出反应。这种额外的注意力分配会减慢孩子完成任务的速度,读课文时,由于精力集中在识别每一个字词上,就会出现读后面的忘记前面的情况。
强化训练
看图解馋
和孩子一起看一本有彩色图片的菜谱或者西餐点心食谱,然后和孩子一起抢属于自己的好吃的。一个人翻开彩页,两个人同时作出反应用手指向食物,并马上说:我要!谁抢得快就是谁的,另一个人也想要的时候,就要看看谁的理由更加充分。可以说:这个给我,我要给姥姥去,因为姥姥的牙不好,要吃软的。后者说:这个适合我去春游的时候带着,你在家里吃,当然没有我春游意义重大啦
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孩子的视觉快速搜索并确认。大脑反应迟一些的孩子就会努力作出反应,孩子的反应就会变得越来越快。
相关知识
孩子在客人面前哭闹怎么办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在客人面前哭闹怎么办,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客人来家中做客,偏偏这时孩子大哭大叫,成人急于制止又束手无策。孩子的这种做法也会使客人感到难堪,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暗示法。家长可用严厉、不满的目光注视孩子,让他感到你是在责备他的行为;也可用轻柔的语言对他说:“客人来了,你这样大哭大叫多不好呀!这样做是对客人不礼貌的表现,客人也不会喜欢的。有什么不高兴的事,等客人走了以后再处理,是好孩子一定会听话的。”
2、冷处理。有些任性的孩子光靠父母的劝说是没用的,有时甚至会愈闹愈烈。这时我们不妨请其他人将孩子带走,或者让孩子到另一个房间去,让他安静地想一想,父母暂时可以不去理会他。
3、事后加强教育。等客人走了,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家长切莫忘了教育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哭闹的原因,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教育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指出当着客人大哭大叫是极不礼貌的。
另外,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打骂孩子。孩子当着客人的面大哭大叫时,家长的责任是疏导而不是压制,不能见孩子发火了,自己反而比孩子的火气还大。动辄打骂孩子,不仅会使客人难堪,也显出了自己教育无能。
2、不要阻止孩子干某件事。有些家长在家中来客时便让孩子停止他正在进行的非常喜爱的活动,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易出现哭闹现象。家长应尽量避免阻止孩子的游戏,可以让他到另外的房间去玩。
3、注意观察孩子。孩子不明原因的长时间哭叫,家长应看看他是否生病了。如果疲劳引起的哭叫,家长可对他说些安慰的话,并让他休息一会儿。
4、平时加强教育。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是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密不可分的。所以,家长应利用孩子每一次的表现,适时地教育,让孩子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才是正确的。
孩子在妈妈面前不讲话怎么办
友:我的孩子快3岁了,各方面都还算正常。有一点让我不知该如何教他。比如在外面,他一个人在玩,没发现我们注意他,这时有陌生人来和他说话,他会和对方对话;我们一走近,他就不说了,只在那里笑笑。
那天,带他到幼儿园报名,别的小朋友都紧拉着大人的手,可他好,老师开始问问题时(我就在边上),他只是笑,然后回过头说:“妈妈,你到门口去”,看我走开,他开始回答老师。
我不知道是我们平时哪方面没注意,还是性格如此,我该如何教?其实平常在一起时,孩子和我们玩的挺开心的。
茅于燕: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孩子和你们的关系是很好的,所以不是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
你可以回忆一下是不是有过她和别人讲话以后,你们说过她哪些话讲得不好,使她不愿当你们的面和别人讲话,怕再遭到批评。当然对她讲的话你们有意见可以婉转地提,保护她的自尊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外一个情况是她想独立自主,不愿别人管,所以不愿你们在旁边,她是独立的人了。
以后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们暂时回避一下,也是可以的。过一段时间她会自然好的。这可能是她独特的性格的一个侧面,并不是“坏”。
儿童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比较敏感(你的孩子可能属于这一类),有的比较粗犷,对任何别人的意见都不在乎,总是我行我素,自得其乐。实在地说,这两类(还有许多类)儿童都是正常的。不过,在教养方面要有些不同,对敏感的孩子讲话要比较婉转,批评要注意分寸,多表现爱,她一样会成为一个正常发展的、可爱的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没礼貌怎么办?
有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家里一有客人,孩子就变得没礼貌,一会儿开门,一会儿关门,一会儿把贵重的易碎物品搬出来,或在客人面前做出不礼貌的行为。
于是,忍无可忍的母亲装着换茶的样子,来到厨房,低声细语地把孩子叫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但这样一来,孩子非但没有变老实,反而变本加厉,干尽了坏事儿。等客人一走,孩子马上就受到一顿体罚。而孩子呢?好像比你受的委屈还大,眼泪哗啦哗啦流个不停,为什么会这样呢?
“妈妈光和客人说话,我也想和客人讲话。”这种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然流露,具有这种心理是幼儿的一大特征。客人来了,自己好像被遗忘的角落,妈妈只顾着和客人说话,客人只顾着和妈妈说话,就是没人和自己说话,当他感到自己的存在不受重视的时候,内心便萌生了一种引起别人注意自己的“诡计”,所以就有以上的一些反常举动。这就是“吸引注目的机制”。它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
那么,客人来了,孩子怎么办呢?让孩子“到一边玩儿去”的做法是不妥的,首先应该承认孩子的存在。比如,可以对孩子说:“看到客人来了,先给客人送拖鞋,然后再给客人端茶,好吗?”让他帮助做点事情。这样,孩子以为自己是有用的,感到很满足,就会更努力地遵从父毋的要求。还有,要先把孩子介绍给客人,承认其存在的价值之后,再吩咐他说:“到隔壁房间去画一幅画来给客人看看”,等等。给孩子提出各式各样的“课题”,让他干得很起劲。
当然,也不要走向反面,比如客人来了,就叫孩子画画、唱歌、跳舞、讲故事,如果孩子并不喜欢这样,他也会采取一些反抗。比如有个小女孩唱歌很好听,妈妈经常在客人来的时候叫她表演,有一次孩子就是不唱,弄得大家很尴尬,孩子还哭了:“我就是不想唱!”由此可见,客人来了,也不要把孩子当表演工具,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干它喜欢干的事情。
孩子的负面情绪可以用阅读来释放
家长平时与孩子一起阅读图书时,可以指着角色的各种表情,多问几句:“猜一猜兔宝宝为什么爱哭?”“你什么时候会笑/哭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共同分享了一些道理,而不是家长在单纯教授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应该生气”、“不许哭闹”,这样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情绪也会变得更加稳定。
对儿童而言,负面情绪能否尽快被释放,对儿童形成乐观和成熟的心态起很重要的作用。
负面情绪让孩子有发泄的冲动,但强烈的情绪常会阻碍理性思考,并以破坏性的方式呈现,却无益于问题解决。学习以适宜的方式表达,而且表达能被大人理解接纳,才有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阅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让孩子经历他人立场的机会,而像这种间接的经验,能够不断提升孩子的感性及情商,使孩子不断地健康成长。
阅读可塑造内在价值观
孩子的爱好可能千差万别,但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爱好就是读书。读书能够塑造孩子的内在价值观,让孩子明白除了物质方面的富足外,自己还需要有精神层面的享受,并会让孩子懂得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为什么活着,以及怎样追求幸福。从这个角度出发,阅读足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让孩子从阅读走向成功。
马女士从儿子2岁起就开始进行素予阅读,现在儿子已经5岁半了,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马女士和儿子一起阅读儿童故事《诚实的被子》,书中讲道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得到了一件生日礼物——一把小斧头。华盛顿很喜欢这件礼物,想试试斧头是不是锋利,就拿家里的小樱桃树采试,谁知一下就把树砍断了。父亲很是生气,问大家是谁砍倒了树。诚实的华盛顿向父亲坦白了一切口最终,父亲因为他的诚实而原谅了他,还夸他是个小男子汉。
马女士的儿子读完故事后,想了想,说道:“妈妈,我也要做个诚实的孩子。”马女士高兴极了,马上夸奖道:“真是个好孩子!但是,你不害怕说实话要受到责备吗?。儿子摇摇头说:“不怕,我要像华盛顿一样,做个小男子汉1”马女士看着弦子天真的小脸,觉得非常欣慰。
马女士的亲子阅读经历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巨大力量。阅读能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一颗种子,并催发出美丽的花朵,最终长成为参天大树。事实上,有很多成功的人士,其实就是像马女士的孩子一样,在幼年便受到所阅读的书籍的影响,从而决定了自己的将来。阅读让他们完善了自己的内在价值观,找到了生活的榜样,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并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这一点,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可谓是一条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