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想象力创造力
2020-01-02 童话故事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的童话故事 想象童话故事让宝宝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宝宝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父母只需要稍加引导即可。不如指着云彩让宝宝想想都像什么,拿出一个数字或者字母看看宝宝能说出它们与多少中事物类似。除了引导宝宝想像意外,还要培养宝宝表达想象的基本技能。否则,新形象只停留在脑中,无法进行创造活动。表达想像需要宝宝进行动脑、动嘴又动手的实践,手脑并用,才能顺利地表达出来。
想象的发展和思维、言语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对给宝宝讲故事,就能丰富幼儿的再创造性想象。因为语言能激发幼儿想象,激发幼儿广泛的联想,谜语、故事接龙等都能锻炼幼儿运用旧的知识联想,解决提出的新问题。
在对宝宝进行想象力训练时,父母更有耐心,要循循善诱,只有把孩子的想象引导到符合现实与科学的轨道上,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实践一:教孩子解决问题
你将怎么办?你打算怎么做?类似的问话,是父母向孩子提供一个问题的情景,让孩子想出各种解决办法。如走路遇到一片水洼,你将怎么办?你一个人找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鼓励并引导孩子多想。
实践二:补画面和画意愿画
补画面是画一幅未完成的画,是让孩子去补画其余的内容;意愿画是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不要硬行规定画的主题和内容,只要孩子愿意涂鸦,开心涂鸦就行。在画画的过程中,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还能培养艺术兴趣。
实践三:续故事
父母给宝宝讲故事时,不要都讲完,可以中途停下来让孩子去想象故事的结尾,即便孩子说得驴头不对马嘴,也不要斥责他。宝宝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四:多听音乐
经常播放一段孩子较易听懂的乐曲,让孩子想象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说出来,音乐节奏最好是欢快的动感的,这样便于孩子发挥想象。
实践五:由说到想
你将怎么办?你打算怎么做?类似的问话,是父母向孩子提供一个问题的情景,让孩子想出各种解决办法。如走路遇到一片水洼,你将怎么办?你一个人找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鼓励并引导孩子多想。
相关阅读
宝宝成长,乘着儿歌的翅膀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宝宝成长,乘着儿歌的翅膀》,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每个人在记忆中都能翻出几首儿歌来,儿歌伴随着童年的成长。后天是“世界儿歌日”,创设这个日子的初衷是为了世界和平。反观现代儿歌,题材更加多样,它对宝宝的作用不可小觑。
用儿歌来看图识物
受访人:昊昊外婆昊昊1岁半
昊昊家的门上、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动植物卡片和卡通图片,昊昊在色彩的世界里徜徉,也在儿歌声声中成长。其实,在昊昊9个月大小的时候,就已经能指认30多种的物品了。
昊昊外婆是这样陪孙子识物的:昊昊的手指指点点,外婆就跟他说“哦,小白兔,可爱的小白兔,爱吃萝卜的小白兔……”再抱着昊昊,节奏分明地唱:“小白兔,真美丽,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
在儿歌声中,昊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越来越多,后来还会咿咿呀呀地跟着唱。从刚开始时,大人唱儿歌,昊昊只能把最后一个字说出来,到逐渐可以整句整句地唱,昊昊的语言能力在不断增强。有一次,外婆带昊昊去逛宠物商店,见到小狗小猫,他竟然自言自语地唱了起来,每一个动物都指认得非常正确。
平时在家玩玩具时,昊昊嘴巴总是一刻不停,不仔细听,还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其实他在哼儿歌,搞笑的是,昊昊能把一首儿歌唱上几十遍,如果大人不帮他换一首,他就一直这么有一句没一句地重复哼唱着同一首儿歌,像坏了的录音机。
在儿歌中熟悉母语
受访人:萱萱妈萱萱2岁多
给宝宝念儿歌最大的好处是让她在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熟悉和学习母语。
萱萱出生在德国,她的语言世界除了父母的汉语,完全是德语:儿科医生、婴儿体操教练、和孩子打招呼的邻居、行人等。妈妈有些着急,怕环境会对女儿学习母语造成障碍。于是,妈妈不停地给女儿念儿歌,只要她醒过来,就叨叨个不停。
萱萱对儿歌中的象声词特别感兴趣,吃奶的时候,妈妈唱着“小猫叫,喵喵喵;小鸡叫,叽叽叽……”萱萱会在名词一过就停止吮吸,等待那几个重复的象声词的到来,专心致志地听,等象声词一过她立刻恢复吮吸……有时为了让萱萱快点吃,妈妈不得不停止叨叨。后来,妈妈给萱萱写儿歌的时候就尽量多用象声词,以此吸引她的兴趣。
萱萱早产两个多月,但一岁不到就开口说话了,中文德语夹杂着说,口齿清楚。妈妈肯定地说:“这同女儿出世起我就对她念儿歌有很大的关系。”
儿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受访人:心悦妈心悦6岁
自从学了《刷牙齿》这首儿歌,心悦妈妈说女儿想要自己刷牙的愿望非常强烈。先是吵着要妈妈带她去超市买小牙刷和小牙膏,回到家后,哪管什么早晚,冲进卫生间便刷开了牙。
刷完牙齿,心悦还问爸爸要水,玩起了小牙刷。经过妈妈的解释后,她知道了,宝宝一天只能刷两次小牙齿,早上起来一次,晚上睡觉前一次。
还有一天,心悦放学回家,路上她就迫不及待地把幼儿园里学到的儿歌唱给妈妈听,是关于吃蔬菜身体好的,还盯着妈妈说:“晚上要烧胡萝卜给宝宝吃哦!”这个平时一见到胡萝卜就皱眉头的小女孩,学了一首儿歌,吃起胡萝卜竟然津津有味的。
心悦妈妈觉得,学儿歌的好处真不少,既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增长知识。小心悦学儿歌,还学出不少趣事来,那天妈妈教她学《五指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找不到/捉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学着,念着,心悦停了下来,找来另一本小书说:“妈妈,老虎找到了,老虎在这里。”
培养宝宝的想象力
幼儿期是宝宝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宝宝认为月亮公公每天晚上在看护自己睡觉,小白兔会说话,太阳有脾气等等。父母讲的故事特别能激发宝宝想象力的发展,而丰富的想象力往往来自于联想,许多宝宝可以在你讲到一个事物时联象到多个与此有关的事物,这就是想象力的开端。
那么,怎样培养宝宝想象力呢?家长在与宝宝沟通时,要注意少用限制式提问,多用开放式提问,不要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宝宝去寻找。还可以让宝宝自己设计、主持游戏,在设计的过程宝宝接触到许多未知领域,对他的知识是个补充。爸爸妈妈在宝宝学习的过程中,要真诚地鼓励他,当他出现小错误时不要耻笑,这样会打击宝宝的积极性,影响他的自信心。父母可以多和宝宝一起做想象游戏,如所有关于鱼的话题,鱼会游泳、鱼有各种颜色、鱼的品种等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想象游戏的内容:
可以模仿家庭生活,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过家家”;还可以模仿社会活动的“看医生”、“当警察”、“扮老师”、“打电话”等;还可以与宝宝一起画简便易行的“想象画”;或着续编小故事;有时还可以拿着图与宝宝一起看图说话。
那么想象游戏对宝宝有什么好处呢?
想象游戏可以让宝宝改变社会身份,模仿预习未来社会角色。还能丰富他的语言词汇,锻炼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宝宝的组织能力,使他从中获得快乐。还有助于发散式思维培养。促使宝宝在游戏中建立起自信心。
说大话--孩子想像的翅膀
幼儿期是想像力开始发展的时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少,认识水平不高,思维、想像的方式不同于成人。其想像具有夸张性且容易与现实相混淆,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爱说大话的孩子。他们当中,有的自尊心强,好胜心切,把话说得大大的,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有的虚荣心强,不甘人下,以说大话来平衡自己的心理,有的富于幻想,以致说出一些异想天开的大话。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爱讲大话的孩子呢?
1、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孩子的认识水平。有个孩子,看到小伙伴在玩玩具飞机,说:“我家也有,比你的大多了,我都能坐上去。”孩子的想像与现实混淆,这与认识水平不高有关。如果父母带孩子去飞机场看过,介绍过飞机的性能、功能,有了对飞机的最基本的认识,弄清了玩具飞机和真的飞机的区别之后,他就不会说这样的大话了。因此,父母要经常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了解一些事物的本质特点,为他们的想像提供材料,那么,孩子的想像与现实不符的大话就会大大减少。
2、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孩子和大人一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你说你能拍10个球,他说我比你能干,我能拍20(其实他只能拍四五个);你说你有3辆玩具小汽车,他说我比你多,我有5辆(也许他只有1辆)。作为孩子,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无可厚非,但如果引导不好,好胜心很可能转化为虚荣心,刚刚萌发的自尊也可能转化为自卑或自负。作为父母,不仅要言传身教,不张狂、不浮夸、不图慕虚荣,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如“你现在还拍不到20个球,这没关系,我帮你练,相信你一定能拍到20个。”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自信和好胜心就会成为成功的因素。
3、捕捉孩子大话中的闪光点,诱发孩子智慧的火花。幼儿后期的想像已带有一定的创造性成份了,不仅能想像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对遥远的将来也非常感兴趣。在成人看来,纯属吹牛,但它恰恰是孩子的一种潜在理想的反映,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大话中的闪光点,备加珍惜、爱护,辅以正确的引导:“你的想法很好,但现在你还小,要好好学本领,长大了才能去做那些事。”
总之,对爱讲大话的孩子,一要理解,二要引导。如果一味制止、斥责,就会折断孩子想像的翅膀,影响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如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又容易使孩子养成说话不负责任的习惯,成为真正爱吹牛的孩子。
天使的翅膀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天使的翅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人的文章里,最最感人的是故事里的故事。
tt801的回复:(写于4/25/20011:33:26PM)
我们原来所住的小区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乍一看,这个9岁的男孩白白净净,安安静静,是个十分俊俏的帅小伙呀,如果不开口你会觉得他非常非常正常,然而他只会发出“啊啊”的声音,目光总是盯着一个方向独自出神。听说这孩子两三岁时也是能说会道的,后来因为爸爸妈妈从老家到深圳创业,把他放在爷爷奶奶家,只两三年的功夫,孩子便“自闭”了,爸爸妈妈从此再也不能进入到他的世界。
有时候,当我带着潼潼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会遇到这个孩子,我总是试图和他说话,让潼潼叫他“哥哥”,希望唤起一点点交流,可他总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让人心生怜惜又感慨万千。看着他,我总疑惑:是什么样的力量把孩子引向了这样一个封闭的世界?父母的爱心是否还能将引回正常的世界?这样的问题,目前看来还没有答案,但我知道一点:我将好好地守护儿子的童年,决不让任何力量夺去他的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