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是当孩子不听话,闹情绪的的时候,你应该怎样与他沟通呢?作为父母每天都与孩子进行沟通,你的沟通方式是否正确,是否有效呢?下面是分享的一些有效的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供大家参考。

了解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的时间,孩子只是想从他信任的成人中,确定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或者是只想得到一定的认可,或者是想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家长们完全可在了解情况后,做个回答或支持。千万不要自主引领孩子的思想。

真正地去“听”你的孩子讲话

有时当妈妈一边炒菜一边盛饭时,八岁的女儿在想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是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反而请她帮忙摆桌吃饭,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她想说的话,除非她说的话,真是什么天大的好消息专家也不是叫我们一定要停下手边所做的,但你可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时间。

倾听孩子在说什么,不要笑他。

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交谈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沟通中的最好润滑剂,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了解幽默与取笑的不同。

对孩子表达你无条件的爱

自孩子小时,即让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关心他的,是愿意接纳他的。 上面所谈的,有些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但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随时在意我们的身教与言教,孩子是不会太让我们失望的。记住,身教永远重于言教。

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全部的向孩子去表明,这样只会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但有时,在适合的时间和场合,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一下 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身体语言的重要

目光的接触、轻轻地用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 当然,不要太心急,指望一坐下来,孩子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是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经准备好要和他“聊”了。

相关推荐

聪明父母正确奖励孩子的方法


有的家长有这样的经历,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回来就向家长要"说法",还说其他考得好的同学都得到了父母的奖励。关于奖励的问题,多数家庭比较随便,只要孩子能考得好,几乎是有求必应。其实,这并非小事一桩,处理不好就可能事与愿违。

所以,家长们也要讲究奖励的策略和原则。

第一,少奖为佳。

适当时候、适当次数的奖励,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不可太滥。奖的频率太高,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要想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不断加码,以满足孩子迅速扩张的胃口。而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导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因此,在满足孩子必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要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最佳境界就是没有奖励。

第二,奖态度不奖分数。

大多数家长是以分数或者名次来设定奖项和决定是否奖励,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因为从长远看,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两次的分数更重要。而且考试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卷子的内容对每个人的适应性,孩子复习题目的"机遇"性等,所以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奖励的标准,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没有达到设定的奖励目标,结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一诺千金。

如果和孩子有了约定,比如有的家长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长是定考到第几名,就一定要兑现。如果孩子达到了约定的要求,就要坚决奖励,做父母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也不可迁就,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第四,奖品适当,价值适中。

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等相适应。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满分,就给孩子买电脑买游戏机,结果孩子玩物丧志。

第五,精神鼓励为主,物质享受为辅。

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奖励是以物质享受吃、穿、玩为主,这样的弊端是将孩子的目标引导到享受方面。其实最好的奖品有两类,一是学习用品,特别是书籍。

孩子与父母顶嘴如何正确引导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大,对事物的判断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有主见,因此在某些问题上,便会出现与父母意见不统一,发生顶嘴的冲突局面。

大凡孩子与家长顶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虽做错了事,但是对父母漫无边际、长篇累牍的说教感到厌烦;

(2)孩子犯错后有了悔改的表现,但是父母的处理不冷静,让他们感到家长有些小题大作;

(3)孩子没做错事,但却遭到无端的责备;

(4)父母逼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想做或者不愿立即去做的事;

(5)父母之间闹矛盾,孩子无端受牵连。

从以上几点看,孩子和父母顶嘴的确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父母亲应当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多下些功夫!同时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因为现在的孩子毕竟接受教育早,接触的传媒多,而且顶嘴也是孩子不良情绪得以宣泄的一个途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强了。

但是顶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一旦习惯成自然,也不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长大成人后的人际关系的和睦。所以作为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一、遇事冷静,赏罚有度:

作为家长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要急躁,先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处治方法,不搞连带处罚,不翻旧账。赏罚前,要讲明道理,让孩子彻底信服。

二、注重言传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作为家长也应对其父母或上司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少与之发生争执,否则就会影响到孩子。

三、给孩子申辩权利:

即便知道它们在狡辩,也要耐心听他们把话讲完,然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他们选择将功补过的办法来弥补过错,这往往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

父母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的方法


宝贝喜欢看电视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宝贝天生对颜色、声音比较敏感,未出生时就能“听懂”音乐,出生后不久就喜欢对着五颜六色的电视画面,6个月以后,就能看懂容易的电视节目,并被电视吸引,对电视的反应相当热烈。一旦让宝贝们坐在电视前,他们会非常安静地一直盯着电视看,假如妈咪们让他们长时间如此,那就糟糕了。

由于,宝贝的耳朵会对机械的声音产生反应,而对于母亲的声音变得反应迟钝。有些妈咪会以为,就让宝贝听电视的声音吧,那不是一样的吗?电视的声音是机械的,人的声音则是动听和谐的,两者是不一样的。

假如让宝贝的耳朵适应机械的声音,就会造成他们对妈咪的声音渐渐失去反应,从而丧失和真实生活中的人交流的能力。总结起来,宝贝长时间看电视的危害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

1.对大脑发育造成永久性损伤

根据澳大利亚的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当宝贝看电视时,专管视觉、分析、计算等的大脑左侧皮质,会因留意力随画面的转移而呈散乱状态。接受颜色信号的右侧皮质也会丧失信息抑制力,让左右皮质之间的通路减少,而呈现脑构造破坏的惯性状态。

长此以往,宝贝的大脑细胞将受到永久性的损伤。这种损伤同时是结构性和化学性的损伤,受伤的细胞在结构上和化学反应上的变化会影响宝贝正常脑功能的发育。

2.抑制宝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西班牙小儿科医生的心理实验也证实,由于宝贝无法清楚地思考,也无法进行建设性的想象,电视影像在宝贝的脑中留下一些不受处理的图像,长久地在脑中徘徊。假如没有成人的启发和讲解,年幼的宝贝不理解所看的图像,这些图像就在宝贝的脑海中遗留下一些永久性的扭曲内容,使宝贝变笨。

多看电视还会使宝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受到抑制。很多老师报告,一些常看电视的宝贝们无法看懂没有图的故事,由于电视枯萎了宝贝在自己脑中制造图像的能力。

此外,宝贝对待事物持之以恒的能力也因多看电视而大受破坏。他们习惯于看上几小时的电视,却难以处理一件在30分钟或1小时内就能够得到解决的难题,因此这些宝贝受不了一些较难学的事物。每当需求他们长时间专心完成一项任务时,碰到一个小困难便马上想放弃。

3.影响宝贝的语言交流能力

对于那些不会说话的宝贝来说,电视影声对宝贝只有单向的沟通,宝贝坐在电视机前,毫无选定地不断接受图像和声音的冲击刺激,却习惯性地不作任何主动的反应。如此,时间一久,主动反应的语言智能,便因缺乏使用机会而日渐停止进化,甚至出现退化,于是,很多电视迷宝贝,到了3岁仍然不会说话。

当旁人要对他说话时,他的目光也不懂得要跟别人的目光接触,常常像个半盲的人似地东张西望,而所发出的声音都局限于“嗯”、“晤”等无多大意义的单音。受电视损伤比较严重的宝贝,甚至可能出现自闭症的倾向。

对父母的贴心建议:

从以上一些危害中妈咪可以看出,过早和长时间看电视,对宝贝的身心健康都不利。但很多父母以为当今信息化社会,要让一个家庭完全放弃电视,是做不到的。

那么怎样做才能既发挥电视的信息、教育和娱乐功能,又不至于对宝贝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呢?首先,我们建议宝贝最好到2岁以上再开始接触电视,同时应留意以下几个建议:

1.控制宝贝收看的时间

由于宝贝的大脑处于发育时期,收看电视的时间不易过长,一般连续看电视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20分钟。

很多宝贝在收看一些动画连续剧的时候,看到里面的动画主角离开时,常常哭闹不停,其原因在于宝贝不理解这些动画主角比如一只小猪,或者巧虎的离开只是暂时的,他们对物体永久性的概念还没有牢固建立。妈咪这时候要耐心地告诉宝贝,小猪或者巧虎演了这么久,它们都累了,但是明天还会来看宝贝的。

此外,妈咪也可以在家里预备几个宝贝喜欢的动画主角的毛绒玩具,比如绒布的天线宝宝或者小猪,当一集动画剧结束后,就让绒布的天线宝宝或者小猪出来和宝贝继续游戏,转移宝贝对于电视屏幕的留意力。

渐渐的,宝贝就会明白,电视里的动画主角天天都会定时出现,但出现20分钟后,它也要“休息”。但这种电视屏幕上暂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它会永远消失,当宝贝明白这个道理后,哭闹的现象就会逐渐停止,能够天天乖乖地看上20分钟,就跟动画主角愉快地说拜拜,去玩其他游戏。

2.与电视机保持合适的间隔

为保护宝贝的视力,当宝贝看电视的时候,要留意保持合适的间隔。一般以电视机尺寸的大小乘以0.1米来计算。比如家里的电视是21英寸的,那么宝贝看电视的最近间隔是21×0.1米=2.1米,再近了就可能对宝贝的视力造成伤害。

刚开始,宝贝由于喜欢电视里面的动画主角,喜欢坐得离电视很近,甚至用手去摸电视屏幕,希望和这个可爱的“巧虎”或者“小猪”亲近亲近。这时候,妈咪要坚持原则,在离电视2米远的地方,给宝贝安置一个座位,让宝贝坐在这个座位上,再开始播放。

假如宝贝哭闹,妈咪用温柔耐心地语调告诉宝贝:“你站得太近了,你到座位上去,离电视远一点‘巧虎’就又开始了。”当宝贝走远的时候,妈咪再打开电视,宝贝又走近就又关掉,如此反复多次,宝贝终于会明白知道,要想看电视,就一定要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离电视远一点才能看到。懂了这个规则,宝贝就再也不哭闹,而是很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定了。

3.留意给宝贝安排其他丰富的活动

妈咪在休息时间多带宝贝从事一些丰富有趣的活动,避免长时间闷在家里,也是防止宝他长时间看电视的好办法。

此外,为宝贝安排其他丰富有趣的活动,如阅读、画画、唱歌、舞蹈、做各类运动等,同时,留意引导宝贝在这些活动里面找到乐趣和满足感。

假如在早期生活经验中,宝贝建立起了对他终身有益的良好爱好与爱好,电视对于宝贝的吸引力自然而然就会大大下降。那时候,再有趣的电视,宝贝看上几眼,就明白这个节目要说什么,他的精力和留意力会放在更值得他关注的事情上。

多带宝贝去图书馆阅读是个非常好的建议,在那,宝贝也可接触到很多图像信息、资料,还可以和妈咪产生互动阅读。另外,多带宝贝去旅游,亲近和接触大自然,让大家在不经意间爱上户外活动。

总而言之,电视仿佛一把双刃剑,父母要引导得当,可以让宝贝和成人一起获得电视带来的科学知识和新闻信息,分享动画主角的情感和体验。因此要留意善加利用,不要过度即可。

与生气宝宝巧妙沟通的5个方法


问:我的小孩今年3岁,发脾气的时候,喜欢说“我不睬”,然后掉头就走,根本不听你的劝说,请问如何与他沟通,如何教育?另外,他在幼儿园里表现还好,就是学习和自由活动时活跃了点,爱带头乱跑,老师教育帮助时,对老师做出些攻击性行为,请问又如何教育?

答:你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正是他的情绪处在极端紧张的时候。在这个当口和他讲道理是听不进去的,这并不怪他。

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自己要冷静,否则孩子会受到你的刺激而更加生气。

(2)控制自己在孩子气头上对他也“不予理睬”,等他平静下来以后,再和他讲道理。很可能当他慢慢冷静下来以后,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哪儿错了,这样,你再对他说点道理,他就能接受了。

(3)四岁的孩子是可以接受“语言的教育”(即说理)了,但要想一想,怎样把道理用最简单最具体的方式讲给他听效果最好。必要时可举几个例子,让他对比自己,从中受到教育。

(4)在给他讲道理时,也可以让他说说他的感受。他之所以发脾气可能是受到挫折、委曲、认为不公平、因为一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所以动手打了一个同伴等等,你可以针对情况和人谈话,有时还要安慰他呢!这样你们就会比较好地沟通了。

(5)有时可能通过讲故事、看图画书,间接地触及他发脾气的原因,这样来进行教育,效果会比较好。另外,他在幼儿园表现还好,就是学习和自由活动时活跃了一点,爱带头乱路。实际上3岁的儿童刚刚接受集体教育,不是每一个人的表现都是一样的,有的可能安静些,有的却不能长时间地坐下来听课,有些跑动,是正常的。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集体生活经验的增多,会逐渐好转的,不用担忧。他不接受老师的帮助,对老师做出攻击行为,我想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老师的教育帮助不得法,没有说到“点子”上,他不爱听;另一种是在家自由惯了,很少受到过阻拦和批评,到集体生活中,也跑来跑去,控制不了自己,老师说他,他就“反击”,没有规矩。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和老师交谈,把孩子的优缺点对老师讲,使老师对他的教育帮助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对于第二种情况主要要给孩子立点规矩,要他懂提以集体生活中不能随心所欲,乱跑乱闹。当然,由于他在家已经自由惯了,按规矩行事很困难,要多次反复地教,但也要有耐心等待。再过一段时间,他年龄大一点了、生活经验半富一点了,控制能力增强了,则守规矩成为习惯了,就会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能比较安静地坐下来学习的。在教育过程中切忌打骂,因为你打骂他,他就会认为打骂是对的,只要他认为不如意,就出手打人、张口骂人、对老师也会如此。(茅于燕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