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粮食坏习惯童话故事

2021-06-16 浪费粮食坏习惯童话故事 家长亲子活动 幼儿入学准备家长征文

家长别再忽视这俩坏习惯,否则孩子早晚会吃大亏,重视起来没坏处。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原因很简单,好习惯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的。比如说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自己动手、善于思考、与人交流吸取意见、独立自主等一些好的习惯,这些好习惯伴随他成长会对其人生起到推动作用,这样他长大成人后一定是能够稳步立足于社会的英才。

好习惯不怕多,多多益善。但是这俩习惯却养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这是两个非常严重会影响孩子成长成才的坏习惯。

莎士比亚就曾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一个从小就没有礼貌自私自利、妨碍别人、懒惰不自律的孩子是不会有出息的,坏习惯会毁掉一切。如果孩子有这俩不良习惯,家长再不督促孩子改正而是放任的话,将对他们的人生造成不可抑制的不良影响。

看到这儿家长们先别急,因为习惯一般是在孩子成长阶段形成的,其实这两个坏习惯是可以引导孩子改掉的。我们首先要重视起来,然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掌握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掉这两个坏习惯。

小编推荐

暑假别帮孩子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否则开学后更难改正了!


文|秘籍君

狂吃狂喝

像当初每年暑假在家都是暴饮暴食,虽然心里知道不能吃太多,可是根本控制不住好吗,因此每到九月份开学后,体重是蹭蹭的往上涨,面对同学的“嘲笑”是心中悔恨啊,因此暑假最好和孩子制定一个饮食规划,健健康康的把暑假过完,不因饮食而生病和过于肥胖。

总看电视

虽然在我们看来,暑假档也没什么好看的影视剧,可对孩子来说就不一定了,如果不加以克制,甭管你好看不好看,孩子都是照看不误,天天能死守电视机旁和电脑旁,或者手机旁,一旦入迷,想让他出去活动一下或者学习回基本不可能了,因此关键还是在于家长的干预啊。

太爱睡懒觉

暑假了,孩子睡个懒觉也无可厚非,这可是上班一族梦寐以求的福利啊,孩子平时爱睡懒觉可以理解,可到了快开学的时候,要赶紧修改下生物钟了,试着把之前的作息习惯全部调整回来,这样开学后才能不受影响。

玩耍过度

两个月暑假挺长的,这个期间,孩子能废掉一个好习惯,也能养成一个坏习惯,因此暑假家长要给孩子合理安排了,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趁着这个大好时光,让孩子学习点有用的东西,最好不要过度玩耍,太爱宅在家中和沉迷游戏电视中,否则开学后孩子会相当的接受不了,前后反差太大啊!

会让孩子未来犯大错的,就是这6个没有及时引导的坏习惯!


当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时,也正是他们心智和行为习惯飞跃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一个安全、信赖的环境,而我们需要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见招拆招。

01打断你的讲话

见招拆招

举例:想要给朋友打电话或者拜访朋友时

忽视后果:

如果你允许孩子打断你的讲话,那么会传达给他一个不好的信号,无法让他学会体谅别人。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有权随时获得别人的关注,长此以往,更严重一些的孩子,将会无法忍受挫折。

方法:

1、提前告诉孩子,他应该保持安静,不要打断你。

2、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个活动,或者给他一个特殊的玩具。

3、如果他在你说话的时候扯住你的胳膊,你可以指指椅子,让孩子安静地坐在那儿,直到你讲完话。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知道,如果他打断你的谈话,他的要求也不会得到满足。

02攻击行为

见招拆招

举例:孩子出现推搡、掐小伙伴,或者动手打父母的行为。

忽视后果:

如果父母没有及早介入,等到孩子五六岁时,孩子的粗鲁行为可能会发展为孩子根深蒂固的坏习惯。而且,这也会给孩子传达出一个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以为,伤害他人是得到允许的行为。

方法:

1、你可以当场立即处理孩子的攻击行为。比如,把孩子拉到一旁,问他:“那样会把杰杰弄疼的。如果杰杰也对你这么做,你会是什么感觉?”让孩子知道,用任何方式伤害任何人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

2、孩子下次与小伙伴玩耍之前,可以事先提醒孩子,不要做出过于粗鲁的举动,同时告诉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矛盾时的正确处理方式,并在家跟孩子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如果孩子再次做出粗鲁行为,马上中止这次玩耍活动。

03未经允许吃喝玩乐

见招拆招

举例:当孩子自己走到柜子前面拿出饼干来吃,或在你的闺密家自己站在水果篮前拿水果吃。

忽视后果:

孩子很小时,看见东西抓着就吃,你会觉得蛮可爱,但是等他四五岁时,进到超市抓起食物就吃,或者经常会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抑或会跟着陌生人去坐摇摇车时,你也许就会非常头疼了。

方法:

1、给孩子建立少量的家规,并经常对孩子谈起这些规矩(“吃甜食之前要征求我们同意”“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超市里的食物要等爸妈结完账才能吃”“不能自己一个人外出”)。

2、如果孩子未经允许就打开电视,让他把电视关掉,告诉他:“你必须先征求我们同意才能看电视。”要把这些不容商量的规矩,清晰地说给宝宝听,或写在一个漂亮的卡片上,贴在墙上,这样有助于孩子记住这些规矩并养成习惯。

04耍小脾气

见招拆招

举例:孩子对你翻白眼、没好气地说话、动不动就发脾气。

忽视后果:

孩子会模仿成年人的言行,并逐步试探父母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忽视宝宝的这种行为,以为这只是孩子的一个阶段,会自己过去,可能会给孩子日后的行为埋下隐患。但是,如果你不正面处理,等孩子年纪再大一些时,你可能就会发现孩子一身臭脾气,跟老师、同学都相处不好。

方法:

1、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孩子翻白眼时,直接告诉他:“你这么翻白眼的样子,看起来好像你不喜欢我说的话。”这样说的重点不是让孩子感到难堪,而是告诉他,他的言行会给人怎样的印象。

2、如果你已经纠正过孩子要好好说话,而孩子依旧没好气地和你说话时,你可以拒绝进行互动,并且走开,说:“如果你用这种方式说话,我不会听。当你准备好好说话时,我会听的。”

05夸大事实

见招拆招

举例:当孩子说他已经自己铺好床,其实连床单都没整理好;当孩子跟小伙伴吹嘘说去迪士尼乐园玩过,其实根本没去过。

忽视后果:

请注意,对任何不诚实的行为,必须当场严肃处理。因为当孩子认识到撒谎很容易,而且撒谎能让自己显得更体面,或让自己可以不去做不想做的事,可以让自己做了错事不会惩罚时,撒谎很可能会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

方法:

1、停下你手头的所有工作,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聊聊,你可以告诉孩子:“迪士尼乐园很好玩,我们有一天会去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没去过,你不应该跟小朋友说你已经去过。”

2、让他知道,如果他有时不说真话,人们就不会再相信他。看看孩子的撒谎动机,确保他没有实现他的目标。比如,如果他说自己刷牙了,实际却没有,让他回去重新刷一遍。

06假装没听见你说话

见招拆招

举例:让孩子去做某件他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把玩具收起来,或把他“制造”的垃圾扔进垃圾筐里等。当你跟孩子说了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孩子总是无动于衷,开始“选择性失聪”,而你也放弃了自己的这次“喊话”时,这会向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信号——孩子会以为在干自己的事情时,忽视你对他说话也没关系,这里他说了算。

忽视后果:

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只会让孩子养成自动屏蔽你说话的习惯,而且他也不会在你第一次要求他做某件事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因为孩子会觉得,反正你总会再次提醒他的。这是一个“权力的游戏”,如果你允许孩子的这种行为继续下去,你的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忽视你的合理要求,甚至想要控制你。

方法:

1、不要在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跟孩子说话,走到孩子面前,告诉他需要做什么。让孩子看着你说话,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而你搂着孩子的肩膀,叫出他的名字,并请求他关掉电视,这些也有助于获得孩子的注意。

2、如果孩子不马上行动,让他承担后果——比如,一周之内都不能玩他没有收好的玩具,或者这一周都不能看电视。

1岁后,宝宝这些“坏习惯”再烦也要惯着


宝宝周岁后,就进入暴风成长的阶段,走路、说话、吃饭的样子都在告诉你,他现在不一样了!不过有喜有忧,宝宝也从此进入讨人嫌的年纪,用手抓饭、扔东西、抢东西,真有几分“野蛮人”的样子!

其实,这些怎么都制止不了的“坏习惯”,也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坏,而是成长的自然表现,过分压抑反而不妙,不妨让宝宝大胆去做。

一、用手抓饭

曾经,宝宝吃饭就是我的一场噩梦,看着她拿着一根油腻腻的青菜在啃,小手又油腻又脏,有洁癖的我整个人就不好了。

几次制止未果后,向一位心理医生朋友取经,他告诉我,一岁后是宝宝自我意识的第一敏感期,当宝宝自己用手或者勺子往嘴里送吃的,也是他们初次自我定位和空间延展的重合敏感期。你要懂这是件很正常的事,千万不要觉得他是故意折腾你。

之后,我就给宝宝准备了独立餐椅,多给她几个勺子和碗,食物也可以少盛一些,系上围兜让她放飞自我随意吃。总之,收拾是一定的,但准备好这些,你的收拾范围也缩小了。

二、乱扔东西

宝宝周岁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常常要在垃圾桶翻遥控器。因为这家伙实在太爱乱碰乱扔家里的东西了,要是跟着她屁股后收拾东西,绝对会疯!

老实说,一岁多的宝宝要扔东西,你根本拿他没辙!管教打骂都不顶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宽心,而且老实讲,扔东西还对孩子有不少好处:扔东西这个动作能强化宝宝对于事物和环境的认知,还能锻炼他的身体协调能力,为将来认知发展打下基础。

三、不愿意分享

一岁后,你会不会发现你家娃儿变得有点“自私”:越来越喜欢说“我的”,东西不让人碰,玩具也拒绝分享,甚至有时候爸妈向他讨两口吃的也会被拒绝,让爸妈忧愁“孩子怎么小小年纪就这么自私?”

其实,别误会你家娃了,他真不是“自私”,只是“自我”在成长。

一岁前,宝宝会把自己和妈妈视为同一个体,当他渐渐感到“我”的存在,就会通过占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

此时,爸爸妈妈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也不要强迫他们分享,多满足他的愿望能帮助他建构自我。

四、在家里到处涂鸦

孩子满周岁了,不少亲戚朋友会送画笔给他作礼物吧?碰到一位妈妈,直接告诉亲友别送画笔给她孩子,孩子很爱涂鸦,打扫起来很费劲。

这样做,虽然能省点功夫,却剥夺了孩子某些能力的发展。宝宝在1岁半后,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会通过画画来宣泄情绪,表达对周遭事物的理解和看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宝宝协调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意。

五、喜欢翻箱倒柜

宝宝能走后,家里简直就成了他的冒险天堂,整日翻箱倒柜的,让爸爸妈妈心惊胆跳,直接制止宝宝的这些行为。但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的好奇心很旺盛,会对周围充满了兴趣,如果爸妈什么都不让他碰,则会打击他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建议爸爸妈妈把一些比较危险的东西,如将剪刀、打火机等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在宝宝能够得着的柜子里放一些他可以触碰的物品,如衣物、玩具等,满足他翻箱倒柜的愿望。

六、爱玩水

宝宝稍微长大,你就会发现他无水不欢,喜欢背着你偷偷打开水龙头,洗澡时不停地用双手扑通戏水,喝水时摇晃着水杯……看着孩子这么喜欢玩水,当妈的既担心他着凉,又气恼他把家里弄得湿哒哒的。

其实,爱玩水是宝宝的天性,一杯水都能成为他的玩具。而且玩水一方面能让宝宝感受到水的特性,激发想象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宝宝发展动手能力,促进身体发育。

如果担心宝宝着凉或是他把房子弄湿,那你就自己给宝宝组织些玩水的游戏,如出门打水枪、澡盆游戏等,让宝宝在你的可控制范围内玩水,降低他的破坏力!

家长要注意孩子平时说话的坏习惯,趁早改掉还不晚


孩子平时说话的坏习惯有哪些?家长要注意孩子平时说话的坏习惯,孩子平时说话的坏习惯可会害了孩子的一生,趁早改掉还不晚。

本·琼斯曾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可见,让孩子好好说话,有多么重要。因为这不但能反映孩子的内心,也能折射出孩子的修养。

然而,生活中仍然有不少孩子在说话时养成了一些坏毛病。可怕的是,不但自己意识不到,父母也毫不重视。

1、出口成脏

不少孩子在入学后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说脏话甚至骂人的习惯。比如,“我操你大爷的!”“马勒戈壁的”这些不堪入耳的话有时候就能出自小学生的口中,更别提初高中生了。

诚然,喜欢说粗话、脏话的孩子,多半是深受周遭环境的影响。虽说有时候被逼急了骂人几句也是情有可原,但如果平时说话总是习惯性地带脏字,动辄骂人,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毕竟,说脏话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表现,而小小年纪就说脏话甚至骂人,不仅很容易让人觉得有失教养,还可能影响人际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学龄前的孩子喜爱模仿,他们说脏话多半是无意识的,即别人说啥我说啥,因而父母只需要好好讲道理即可。而对于入学后的孩子,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净化语言环境,同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2、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每次你一跟别人交谈,孩子就跑过来赖你身上不让你说;明明是你在跟隔壁的阿姨说一些事,孩子听到某些地方就开始插嘴;每次你跟孩子说着说着,他就突然打断说起了别的......

生活中有些孩子常常习惯性地打断别人讲话。虽然当时家长也会有点生气,但常常是过会就忘了,很少去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

也许孩子是无意的,但如果总是允许他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打断别人,那么很有可能会让孩子感觉他是拥有特权去取得别人的注意。而且他不能够忍受别人不理会他,以致于日后他可能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

因而,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一习惯必须纠正。如果孩子总是跑过来缠着你不让你说话,不妨跟他讲道理,让他安静坐着等待,或是给他安排其他的活动。

3、经常说谎

几乎90%的孩子都曾有过说谎的经历。有些可能是无意或善意的谎言,但绝大多数孩子却是在有意说谎。

自己把作业本扔了,却谎称是不见了;本来买书只要15块钱,却告诉父母需要30块;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了,却说是自己走路磕到的。

为了零花钱,为了逃避父母的追问或责罚,有些孩子宁愿选择说谎也不愿意对父母说真话。显然,谎话说多了,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仅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增大,也会影响孩子今后的诚信。

因此,家长们在发现孩子说谎后就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试着先跟孩子谈谈心,问问孩子说谎的原因,告诉他说谎的危害。同时,自己也要努力做到不当着孩子的面说谎。

4、总是任意敷衍

在跟孩子聊天时,我们都希望能得到孩子一个热情的回应。然而,不少孩子却总是习惯以冷漠的态度敷衍。即使是面对父母,也毫不例外。

“你喜欢吃葡萄吗?——恩”

“我们晚上吃披萨怎么样?——哦”

“这个喜欢吗?——随便”

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数是不爱说话的孩子。有时候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假装听不到;有时候他们压根不想搭理你;有时候他们只是习惯性地说话简略。

但这样,却很容易引起误会。在和同学朋友的交往中,如果总是这样“嗯哦、呵呵”,就很容易让别人觉得在敷衍他,从而不喜欢跟孩子交往。

因而,如果孩子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妨多和孩子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陪孩子看一些综艺节目,提升起他对交谈的兴趣。

5、对谁都说真话

我们常常教导孩子不要说谎,但这并不是说要孩子在面对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要说真话。因为,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谎言也能成为一道很好的防护墙。

可以预见,如果孩子在面对陌生人的提问时有什么说什么,无疑会给人贩子可乘之机,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毕竟,有时候孩子是可能单独出门的。因而,家长们不仅要加强孩子的防范意识,也要让孩子明白社会的复杂。并且跟孩子说清楚什么时候该说真话,什么时候不能说真话。

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时,不要让孩子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甚至可以告诉孩子,为了自己的安全,可以对着陌生人说谎。

6、喜欢吹牛逼

喜欢吹牛逼、说大话的孩子可能不多,但在生活中也并非不常见。

比如,孩子考了第一名,回家就各种吹嘘自己不得了;过生日时爸妈买了一个礼物,就要跑去跟所有的同伴炫耀;动不动张口就是“我爸是xxx,我们家有的是钱,你行吗?”

毫无疑问,这样说话不仅容易得罪人,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爱炫耀爱慕虚荣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却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飘飘然、做人做事都不能脚踏实地的性格。

所以说,家长可以适当举一些说大话的事例,给孩子讲明说空话、大话的危害。让孩子明白别人听到这些空话后,会对他形成怎么样的看法。同时,一旦发现孩子有说大话、空话的表现时,应立即纠正。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最能暴露一个孩子的修养。好好说话,往往能让孩子增加社交的魅力;而说话时有些坏习惯,却常常能将天聊死。

如果你家孩子平时说话有这几个小毛病,一定要重视起来,趁早改掉!

孩子3岁前,家长一定要让他改掉这些坏习惯!


有句话父母都应该听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三岁时的表现能反映他长大后会有什么表现。因此,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早教,别让他从小养成坏习惯。如果宝宝三岁前有这些习惯,一定要及时改正。

1.抢东西

三岁前的宝宝没有物权意识,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抢过来玩,这种行为很正常。对于孩子这种行为,父母需要及时矫正,不能因为溺爱而过于放纵他。

如果父母这时不加管束让他养成了得不到就去抢的毛病,那么就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父母要明白,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孩子到了社会上,可没人像父母一样的迁就他,不良习惯会让他吃亏。

2.骂人

没有人愿意喜欢一个爱讲脏话的孩子。孩子三岁前不懂脏话的具体含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模仿学会的。如果孩子模仿大人说出脏话,而父母不加重视甚至觉得有趣,那么孩子的骂人的坏习惯就会被强化。

因此,父母要及时制止孩子说脏话,让孩子知道说脏话是不好的行为。孩子还小不懂什么是脏话,父母不能惯着他,否则会对他以后的发展不利。父母可以想一想,孩子出口成脏如何能交到朋友发展人际关系呢?

3.随地大小便

父母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不随地大小便,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孩子讲卫生说明父母有修养,家教优良,同时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如果孩子在三岁后还随地大小便,说明父母溺爱孩子过度了,需要及时“刹车”。父母爱孩子一定要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父母要尤其注意。

4.小偷小摸

孩子有小偷小摸的毛病,一方面是太喜欢这件东西了,另一方面就是跟父母学的。孩子从小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危害巨大,下面就根据两个原因说一说如何改正:

孩子想法简单,喜欢这件东西就拿走带回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不能对此不闻不问,要教育他,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如果父母也有爱占便宜和顺手牵羊的毛病,一定要及时改正,别当了孩子的坏榜样。父母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孩子有小偷小摸的坏毛病,如何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呢?

让孩子成为一个好孩子,父母除了不能惯他,还要以身作则哦!

浪费粮食坏习惯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