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童话故事
2021-06-16 自信的童话故事 不胎教 不放弃的童话故事孩子不自信是怎么造成的。
孩子不自信是怎么造成的?你家孩子自信吗?如果孩子不自信,家长该如何反省自己?接下来看看这些行为,家长是不是对孩子做了?
最近,有家长说孩子老师特意打电话告诉他,他家孩子在学校不爱与人交流,有点孤僻,担心是自闭症,这让她有点慌,急忙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最后心理医生说这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这位家长才开始反思说自己平时对孩子太严格,不容的有半点差错,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就要受到惩罚,结果造成孩子极度缺乏自信。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家长才改变了自己的做法,果然这个孩子也逐渐变得活泼起来,慢慢地融入集体,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开心的玩耍。
事后这位家长十分后悔,要知道孩子自卑会对其成长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甚至让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健康成长,请务必停止这些愚蠢的行为!
1、父母常抱怨家里经济不景气,开销要十分节约
有的家长非常爱抱怨,还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这样多多少少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如果孩子想买一个玩具,价格也合理,可是家长却以家里没钱为由拒绝,这会让孩子很难过。
节约虽然是美德,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总是让孩子学会省钱,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因贫穷而变得不自信。
2、家长只会批评孩子,吝啬自己的赞美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有淘气的时候,但是他们也有乖巧懂事的时候。而有些家长觉得要让孩子学会谦虚,担心夸奖孩子会让他变得骄傲。但是,物极必反,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孩子会瞎想:“爸爸妈妈是不是讨厌我,怎么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
父母的关爱和适当的夸奖不仅不会让孩子骄傲,还会让孩子拥有前进的动力,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认可我,支持我,因此变得更加自信!
3、孩子活动范围仅局限在家里
孩子待在家里只能看电视、玩玩具,如果和其他小朋友都去外面参观游玩,那么他们见到的东西就多了。而待在家里,孩子只能做井底之蛙,见识的的东西很少。
当其他孩子在讨论某个话题的时候,你家孩子就可能因为找不到共同话题,而渐渐地被小伙伴疏远。孩子会过分看低自己,怎么什么都不知道,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强制安排,不听取孩子的想法
其实父母这样做会让孩子没有主见。而孩子会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木偶,没有主动权,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逐渐变得没有信心,做事优柔寡断。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让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适当给予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各位家长,看到这有没有感到很熟悉呢?如果你平时不是这么做的话,那就继续保持哦,如果各位平时就是这么做的话,那么及时改正也不算晚。
延伸阅读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在自卑该怎么办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一些因素变得不是那么自信,甚至有害有些自卑。那么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在自卑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自信对人生的重要性,自卑的性格会影响自我判断,从而错失良机。就比如说,错过不错的职位;丢失暗恋已久的情人;丢掉改变一生的机会等。当我们困顿于人生的“海洋”时,自信就是我们航行所需要的动力,基本上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我们该如何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呢?
孩子自卑怎么办?做到3点,给孩子一个不匮乏的童年,走得更顺更远
1、母子互动时,妈妈模仿孩子的动作,可以培养其自信。
我们常会注意到,当与孩子做游戏时,宝宝有一个动作,被妈妈模仿了,他就是高兴地手舞足蹈,并“咯咯”大笑。这也包括母子互动时,传递一些物品,宝宝把物品给妈妈,然后妈妈又传给宝宝时,他会非常愉快。
宝宝的兴奋从表情上毫无遮掩地表露出来,令我们不解的是,宝宝从这些模仿游戏中,为何如此快乐呢?这是由于妈妈模仿了宝宝的动作,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让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有时候,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接受领导分配的一项组织员工活动的任务时,号令大家一起参与时,我们不是也在为自己出色的组织能力而自豪吗?我们内心为能够左右员工的行为而高兴。宝宝也是这样,他认为自己可以左右妈妈,你看,妈妈在学我的动作。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价值,这样的感受就是自信心的土壤。
2、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和外界沟通的成功。
孩子与外界成功沟通,是孩子发出信息能够被父母接受到,并能够及时回应。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自身感受和需要。当自身感的需求和感受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相反,就会对自身有一种否定和怀疑的态度。
当宝宝接受妈妈喂奶时,宝宝吃饱后,就会出现一些抗拒动作表示自己已经饱了,不要再喂了。有时候,妈妈没有读懂宝宝的意思,继续给宝宝喂奶。宝宝用手推开妈妈手,只是动作还比较轻微,有时候收效甚微。宝宝在阻止失败后,可能会因为实在咽不下,而出现呛奶的情况,而结束喝奶。这种情况是母子沟通失败的情况。
沟通失败令孩子否定和怀疑。若这样的情况循环往复,或许会给孩子带来自信上的压力,对其成长带来伤害。
3、让宝宝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高。
自信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力的增加或增强是不断强化自信的基础。母子在玩游戏时,可多注意宝宝的进步。只要宝宝取得一点点进步,就要多鼓励和赞美。即便孩子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但从面部表情、语气之中能够理解这是妈妈在夸自己。
自信心对宝宝的成长非常关键。因此妈妈要注意在亲子环节强化宝宝的自信。孩子就会信心满满,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怎么看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做事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
比如回家后先看动画片,然后做作业,虽然他看电视很认真,但只要动画片播完,他还是会有意识想做作业,但有时对学习兴趣的孩子不想做作业,但家长督促,他还是会做作业的。而多动症的孩子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常是冲动式,杂乱的。他们看动画片好动,做作业好动。
2有没有兴趣爱好好动贪玩的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就注意力很集中的。但是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儿童几乎没有兴趣爱好,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几乎不能注意力集中,坐不住,静不下来。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一般的孩子都是喜欢看动画片玩游戏,平时很贪玩的孩子,一看见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就认认真真的观看,大人在旁边干扰他,他还讨厌你,完全的沉入欣赏动画片之中。这说明孩子不是多动症,因为多动症的孩子几乎无法认真做任何事情,都是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3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孩子刚到陌生的环境,表现的很乖,安静的很,但是后来几天后,他熟悉了这个环境和老师,就调皮了。而多动症儿童则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经常在一些陌生和严肃的场合做出越轨的事情来。他到陌生的地方去,不是不会安静下来的。
4好玩的孩子喜欢玩耍,好奇心强,头脑灵活大家觉得好玩的孩子聪明,但是少数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动作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比如扣纽扣、系鞋带动作缓馒,跑步常摔跤,写字、用剪刀动作慢;顽皮的孩子却没有这些运动缺陷。
爱发脾气的孩子是怎么样养成的
爱发脾气的孩子是怎么样养成的?别总抱怨孩子脾气不好,家长先反思一下自己,我发现我家孩子脾气不好,孩子总是发脾气。我问了一句话,你或者宝宝爸爸是不是也是容易发脾气,后来她说是的,她自己也总是脾气不好。
我们发现,孩子是复印件,而家长是原件,如果发现孩子身上某个问题,首先可以反思的就是自己是不是这样。如果孩子容易发脾气,通常家长里面一定有一个也是容易发脾气的,要不就是妈妈要不就是爸爸,如果不是爸妈带的,爷爷奶奶带的,那么也有可能是爷爷奶奶。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情绪不好,自然会影响到孩子,孩子看样学样,同时,你的情绪带给了孩子,孩子无法排解,自然也只能通过发脾气这样的方式,或则有些孩子一直活在害怕里面,越来越胆子小。
首先妈妈方面,自己会发脾气,一定是自己先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
给予妈妈以下几个建议
1、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先深吸气,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发脾气,转到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看到孩子写作业慢会发脾气,自己的感受是生气,无助,需求其实是,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能以后更好,孩子好了,自己也能更轻松。
等到自己能够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后,就会发现脾气已经下来很多了。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接纳。
2、也有很多的平时处理情绪的方法
比如自己可以用深吸气深呼气的方法,比如自己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去做饭,听歌,听音乐。比如用运动的方式。比如用倾述的方式,在妈妈群唠叨一些,和亲朋好友倾述一下,等等都是你处理情绪的好方法。
第二个方面,妈妈有这样的情况,除了调节情绪之后,还可以找一些工具或者方法处理时间
比如,经常会对孩子啰嗦发脾气是孩子不好好做作业。那么不需要多和孩子啰嗦,就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事,给他自己时间选择去做作业就可以。有时候,让孩子有自己的权利决定自己做事,反而更好过于家长盯着让孩子做事。
只有自己改变了,孩子才能去改变。
孩子发脾气,先教他去识别他的情绪,比如买几张情绪脸谱,孩子不知道表达就指出来他是哪个情绪,然后再教孩子排解情绪的方法,逐步进行就可以了。
想要孩子有自信情商高该怎么办
想着自己的孩子从聪明伶俐,这是父母们都希望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想要孩子有自信情商高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以前班上有个特别好的姑娘,学习又好,兴趣广泛,练体育上都没有弱项,照理说这必须得是一个自信大方,人人喜欢的类型吧,可她平时却总是唯唯诺诺,一点都不自然。
后来熟悉了才知道,她的性格变成这样,完全是由于她父亲带来的影响。虽然她一直都很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但即使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她却几乎没有听到过父亲的表扬,取而代之的是:
“女孩子学习好有什么用,到时候还不是要嫁人的”
“连你都能考第一?你是不是作弊了,还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别去试了,你肯定不行”
很难想象这些伤人的话语是从一位家长口中对孩子说出来的,语言的威力往往大得让人难以想象,这些锋利如刀刃般的话语,不但会对孩子造成成吨的伤害,更是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中投下巨大的阴影,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个孩子,如果每天从父母口中听到的都是责骂、批评、贬低,长大以后,他对自己的认知也就会局限于此:我的整个人生都是负面的。孩子的性格也就会变得怯懦、阴郁、自卑、情商低,还不善交际。这都是家长从不好好说话的锅!
如果希望你的孩子未来能够自信、情商高,家长请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
当你的孩子受到欺负时,告诉他:“宝贝,这并不是你的错”;
当你的孩子有了进步时,表扬他:“宝贝真棒,爸爸/妈妈期待你下一次会有更好的表现!”;
当你的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他:“爸爸妈妈相信宝宝一定可以做到,再试一次!”;
当你的孩子抱怨时,帮他分析:“宝宝检查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吗?”;
当你的孩子痛哭时,安慰他:“宝贝,这事确实让人伤心,哭一哭吧,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当你的孩子发脾气时,稳住他:“你现在很生气,这并不是处理问题的最好时机,等过一会你冷静下来,我们再一起来解决问题,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根据孩子的不同情绪,给予不同的回应,在孩子难过时给予理解和安全感,在孩子有成就时及时鼓励,就会让孩子的人格向热情、自信、开朗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孩子叛逆不听话是怎么回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不听话甚至叛逆的情况。那么孩子叛逆不听话是怎么回事?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几件事是禁忌。父母做的不好,很可能就会把孩子推向叛逆的深渊。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尽量避免这几种行为出现在自己身上。只有如此,教育孩子时才会更有成效,孩子也才会不叛逆。
教育孩子时,父母意见不统一
教育孩子时,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妈妈说不可以,爸爸说可以。如果宝妈宝爸总是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统一,不仅很难教育好孩子,还会让孩子变得很叛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聪明的做法是事先先统一好战线,教育孩子时意见一致,这样孩子就会乖乖的听话。有些孩子调皮,甚至故意利用爸妈的意见分歧为自己的贪玩找借口。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
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孩子时观点不一致,还会彼此抱怨争吵,这些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父母太强势,不给孩子一点自由
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松弛有度。有的父母太强势,教育孩子时过于严格,有时候也会事与愿违。不仅没有教育好孩子,反而还让孩子更加叛逆。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做到给孩子“监督下的自由”。父母不能用自己的强势,单方面强迫孩子。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孩子今后的性格出现叛逆或者过于软弱时,你可别后悔。父母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在孩子身上收获什么样的果。这一点为人父母的一定要清楚。
那些太强势的家长要反思,看看自己教育孩子时有没有哪些过激的行为,尽早制止才是对孩子好。
父母不尊重孩子
一件事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能这种想法在大人看来很幼稚,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心心念念的,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这时候家长如果不顾孩子感受,直接拒绝,一点也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叛逆。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管是孩子的事,还是家里的事,如果可以,家长都要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尊重孩子,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说法不太合理,家长也不要直接拒绝,而是好好的和孩子沟通。
只有这样,家长做到了尊重孩子,孩子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才能够更健康的成长,也不至于太叛逆,处处和家长对着干。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注意这几点,就别怪孩子难带不听话。要知道,孩子的一切行为其实在家长这里都可以找到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