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们平时饮食都是用筷子的。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通博士说:“筷子是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很巧妙的应用了杠杆原理,筷子能让人类的手指延长,手指能做很多事情···在西方,十六十七世纪才发明出了刀叉,这些是不能跟我们的筷子相比的”。筷子在中国饮食中也是一个特色,这样简单、平常的一件东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宝宝开发智力。

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身体最灵活的部位就是手部,用筷子是手部复杂而且精密的动作,使用时必须用力恰当而且动作要有协调性,力气太大太小都不能把食用送进嘴里。相关科学家调查研究表明,当我们用筷子夹起食物时,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牵涉了肩部、肘部、胳膊、手部等30多个大大小小的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

相关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手部和大脑皮质相关联的神经占据脑部面积最多,控制大拇指的神经区域要比控制大腿的区域多10倍,由此可见手部跟大脑的联系最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对脑部和手部神经联系研究的专家说要想培养聪明、伶俐的宝宝,就必须让宝宝锻炼手部活动,手部的活动也能刺激大脑皮质的活跃,也能促进一些特殊、丰富的创造性的区域更加活跃。同时也增进了大脑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宝宝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

相关人员调查了50个不同水平的家庭,家长在回想宝宝用筷子进食时,发现72名宝宝中有9人很早就使用筷子进食了,其中有5个人考上了大学,3人考上中专,最后有8个人从事了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1人从事普通工作。其余63名使用筷子较晚的宝宝,后来只进入了普通的中学,其中的只有59人从事普通工作。由此不难发现,让宝宝较早使用筷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开发宝宝的智力。Www.Zj09.CoM

我们知道日本人也有使用筷子的习惯,而且很多人认为日本人比西方人聪明是因为日本人平时使用筷子进食。日本也出现了筷子热,把每年的8月4日规定为日本的“筷子节”。要求学校的餐桌上也必须使用筷子吃饭,同时更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也协助宝宝使用筷子。我们国家是使用筷子的故乡,更加应该提倡宝宝使用筷子。当宝宝到了3、4岁时他们可能对自己使用小勺不满意了,而且宝宝这时很喜欢模仿,当看到大人使用筷子时,他们也会去模仿,家长们要慢慢引导宝宝自己使用筷子吃饭。

大脑在婴幼儿时期发展的最快,宝宝3岁时大脑皮质已经基本上完成分化,因此这个时期也是开发宝宝智力的关键时期,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告诉大家,3岁前的宝宝要进行早期教育,这对宝宝以后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帮助。平时让宝宝自己联系使用筷子,既能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也能促进大脑皮质细胞的分化。有些家长认为宝宝使用筷子时吃饭很慢,而且经常会掉饭菜,因此经常让宝宝用小勺吃饭,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家长要鼓励、引导宝宝使用筷子,让宝宝的智力在不知不觉中能更好的开发。

相关阅读

早教相关知识:帮助孩子有效开发智力的手册


智力大开发,对于不同阶段的的宝宝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帮助宝宝开发智力,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关注到这个方面,从生活中的语言、行为、以及活动来激发宝宝的兴趣。能够真正地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心理,陪伴宝宝一周成长。

其实与孩子的互动我们在这里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方面,一种是虚拟角色,一种是认知能力的训练,还有就是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具体的操作。

虚拟角色:其实也就是陪孩子玩游戏,譬如我们小时候常见的过家家游戏,与宝宝一同玩游戏,设定一个场景,也分别给您和孩子设定好角色。臂如,当医生的游戏,可以给宝宝准备一套医生的一些用具和一些娃娃,让宝宝来扮演医生的角色,由您来当病人与宝宝进行互动看病。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宝宝知道医生的职责是什么,他可以知道当有人来看病时,他需要用体温表量病人的体温,需要打针、输液等。

训练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就是教宝宝学会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臂如分辨不同的颜色、分辨不同的形状、认识日常所见到的物体并能够说出名字、能够用正确的称谓称呼他人等等。

1、分辨颜色:可以放一些颜色不同的东西放在宝宝面前,然后在您每拿起一件东西时,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颜色,慢慢时间一长。当您一问“红色的是什么”宝宝可以自然地指到红色的东西。

2、说出物体的名称:教宝宝认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他在沙发跟前玩时,你要告诉他什么是沙发,沙发旁边有桌子、凳子。经过父母反复的教,宝宝在掌握了这些物品的名称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

3、对他人的称呼:用正确的称谓称呼他人,需要父母教宝宝称呼家中的每个亲人,当家里来了客人以后,父母要告诉这是谁,该称呼什么。在这过程中,要学会鼓励宝宝。

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当宝宝听到某一个东西或动物发出的东西时,宝宝能够意识到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其实,这也是在帮助宝宝积累信息。

总结:父母在教孩子时,一定掌握技巧,来达到您想训练孩子的目的。当看到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一定要多鼓励孩子,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的智力成长是离不开家长的,所以需要家长用爱和鼓励来培养您的孩子。

早教咨询:锻炼动手能力也能开发智力


宝宝到了三四岁的时候,随着思维逻辑还有动作的发展,产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愿望,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就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锻炼宝宝的手指灵巧程度,开发宝宝的智力。

撕纸

拿各种颜色的纸,让宝宝随心所欲地撕成条、块,并让小孩子根据撕出的形状想像地称为蛋糕、饼干、头发等等。如果家里有缝纫机,妈妈可以在比较硬的纸张上用缝纫机踏出针孔组成的各色图形,让宝宝撕下来玩。

折手帕、纸巾

手绢、纸巾都是非常软的,可以让小宝宝们随便折成各种图形,爸爸妈妈们可以教给宝宝怎样折出角、边,折成纸船、纸鹤、花朵、扇子等等。

穿珠子、纽扣

让宝宝用线、塑料绳把五颜六色、不同形状的小球球、小扣子穿起来。这样的话,随着宝宝动作的熟练和精细化,珠子和纽扣的洞眼可以逐渐变小,绳子逐渐变细、变软。

夹弹子、糖球

让宝宝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或者糖球一颗颗夹到其他的容器里,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换成颗粒更小的圆形豆子。

比划动作

在唱歌、跳舞、学儿歌的同时,可以教宝宝用小手比划各种动作,把内容表演出来。

手工制作和生活自理

随着小宝宝年龄的慢慢长大,可以让他们结合平时的生活,让他们自己系鞋带、之间拿勺子,筷子吃饭;给宝宝准备小剪刀进行剪纸制作,玩插塑类的玩具等等都可以增进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专家指出,手指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而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配合协调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所以家长务必要给宝宝多动手的机会。

总结:时候爸爸妈妈们就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锻炼宝宝的手指灵巧程度,开发宝宝的智力。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配合协调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所以家长务必要给宝宝多动手的机会。

帮助新生宝宝开发智力的方法


新生儿指的是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每天睡眠时间长达十八九个小时,有些家长就认为无法与他们交流、游戏。其实不然,这时的宝宝已经开始逐步适应社会,逐步与人交往,爸爸妈妈可以用适当的方法与他们进行游戏。

1、对宝宝讲话或唱歌

一个连语言都听不懂的宝宝,怎样与他讲话或唱歌呢?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有疑虑,宝宝虽然还听不懂你的话,但他能感受到你温柔的声音,这种听觉刺激会加强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爸爸妈妈可以轻柔地对宝宝说:“好宝宝,笑一笑”,“小宝宝,快睡吧”,“别哭了,妈妈唱支歌”等等。另外,可以给宝宝唱些小摇篮曲。

2、为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动作

宝宝还不能做什么翻身、爬等动作,只会伸伸自己的小胳膊,用脚和腿蹬被子。爸爸妈妈可以为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动作,比如,用手从肩再到手按摩宝宝胳膊4~6次,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这样的按摩可以使宝宝产生舒适愉快的情绪,锻炼宝宝的大肌肉活动。

3、触动宝宝的脸颊

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吃奶或清醒时,用手指轻轻触动宝宝的左、右两侧脸颊,使其头往左右转,这种触觉刺激可以训练宝宝的反应能力。

帮助宝宝健脑开发智力的运动


帮助宝宝健脑开发智力的运动

美国育儿界流行一句话:喜欢弹跳运动的孩子,不但发育良好,身体健康,而且智力也会得到提升。

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运动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人的想像力会从多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敏捷,因而更富于创造力。同时,运动还能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活力,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活跃、敏捷,并通过提高心脑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享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来达到提升智力的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收益更大,奥妙在于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状态,运动发挥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一、弹跳运动最佳

从运动医学角度来看,凡是有氧运动皆有健身、健脑作用,尤以弹跳运动为佳。

·跳绳

跳绳以下肢弹跳及后蹬动作为主,并带动手臂、腰部、腹部的肌群运动,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吸氧增多,二氧化碳排泄加速,加上绳子刺激拇指穴位,两脚心不断地被地面按摩,通过足反射区刺激大脑,思维、记忆、联想力大增。

·跳舞

跳舞可锻炼并提升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敏锐度与记忆力。根据调查表明,坚持学习舞蹈的孩子,其文化课成绩都比较好。

同时,弹跳运动对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环系统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使孩子长得更高、更壮、更健康。此外,这种运动对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淋巴系统也很有益。这对增强孩子对多种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

弹跳运动之所以如此富有魔力,主要得益于弹跳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医学研究表明,人的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因为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动系统构成的,如胃有规律的收缩、肠的不停蠕动、心脏的不息搏动、肺的呼吸吐纳等。如果孩子常做弹跳运动,将这种“外源性”振动与“内源性”振动结合起来,健身与健脑的效益会更加突出。

三、跳出个聪明宝宝

专家表示:对孩子施行弹跳训练,得根据孩子的年龄与运动能力的发育情况来定。

·10个月左右的

宝宝开始尝试站立,此时父母可扶孩子站立起来,并用手托住其两侧腋窝,孩子将会借力用两脚频频跳跃。

·1岁半后

可在床上或光洁的地板上放一坐垫,让孩子站在坐垫上往下跳。

·2岁后

孩子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可做“兔跳游戏”,即父母在前面双脚跳动作示范,孩子模仿着向前跳;或者父母两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让他借力向上跳,谓之拉手跳。

·3岁后

孩子完全能够独立地进行各种弹跳活动了,花样也可多起来,除了上面提到的跳绳、舞蹈外,还有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水等。父母可根据他的爱好,鼓励他选择一种或几种交叉练习,每次10分钟就够了。

四、多余的担心

一些父母担心,跳多了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

人在弹跳时,虽然受到很大的外力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力确有从下肢传向脑部的趋向,但巧妙的人体骨骼关节构造,就像在人的体内安装了一系列缓冲装置一样,这些装置完全能将这种冲击力予以化解于无形之中,以确保大脑安然无恙。

因此,跳只会起到健身、健脑的作用。另外,一些安全防卫的准备措施当然也很必要,父母不妨站在旁边关注孩子,以避免发生意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