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的早教工作十分重要,那么, 早教工作应该去注意哪些方面呢?有什么原则吗?小编今天来告诉大家,早期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根据小宝宝大脑的发育不同的阶段的去进行训练工作,一定要遵循小宝宝的大脑发育的节奏,抓住他们的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提供环境条件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潜力,既要注意刺激、诱发儿童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儿童的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

(2)循序渐进:小宝贝们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这自己的先后顺序,小宝贝们的智力水平也是有自己的规律,所以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防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3)因材施教:等待不同的小宝宝,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更要善于发掘他们各自的特长,激发孩子的兴趣及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4)避免过度教育:对儿童危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过度教育。过分的保护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练习正常动作的权利和机会,以至限制了智能的发展;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胆小、怕事,也会助长他们的反抗心理,过分保护和干涉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立性。过度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出现神经衰弱、恐惧、逃学、旷课等。

(5)把给小宝贝们的教育放游戏、讲故事里面:和小宝宝做游戏,给小宝宝讲故事是直接、有效,具体的教育形式,适合孩子智力发育,各种游戏活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组织孩子游戏时应注意四个方面,即游戏的活动性、创造性、知识性和角色性。也就是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孩子的动作、技能的发展,言语的发育,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促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发展。讲故事、听故事具有培养儿童表达力、注意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的综合作用,但应注意故事内容要适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言语要生动,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总结:早期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要根据小宝宝大脑的发育不同的阶段的去进行训练工作,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避免过度教育,把给小宝贝们的教育放游戏、讲故事里面。

相关阅读

早教科普:这些早期教育原则你知道么?


现在提起早期教育原则,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专家们各有观点,每个家长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虽说,教育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宝宝的情况确定好的早期教育方法。但是这些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共同的原则和规律需要诸位家长遵守。相关方面的专家曾经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那些早期教育成功的家长在教育他们的孩子所应用的教育原则和方式与不成功的家长有巨大的不同,他们往往遵循的是以下的早期教育原则。

1、拒绝批评原则

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孩子做出令他们不满意或者错误的行为时,就会忍不住脾气责骂孩子,大声呵斥孩子。这样做是犯大忌了,这样会令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自己有什么能做好的,自信心大大降低,以后不管做什么都没有信心,长期下去孩子很容易丧失自我行为的主动性,畏畏缩缩、被塑造成自卑等性格问题。早教专家指出, 0-3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完整理解家长批评他们的用意,所以,家长只需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即可,不要大声批评。

2、拒绝压力原则

很多恨铁不成钢的家长觉得早期教育原则应该是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如果孩子不在逆境中成长,以后遇到了问题就不会自己解决了。但是,这些家长误解了“压力”的含义。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一个孩子只有在平等,受到尊重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合理的、创新的思维。

3、拒绝错误原则

小孩子玩耍、打架或者弄坏了一些物品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家长会因此责骂孩子,认为孩子犯错误了,就得好好教育说服。但孩子毕竟还在成长,这只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在他们眼里,这些并不是“错误”的行为。因此,家长不应该因为孩子这些所谓的错误的行为而责骂、教育孩子,更要抛弃这种不科学的早起教育原则。

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问题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对于孩子早期教育恐怕也都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但是,家长一定以正确、科学的早起教育原则为核心,这样才不至于范根本性的错误,才能让孩子能更好的成长发展。

早教咨询:早期教育可结合宝宝的数字概念


即使是年幼的宝宝,他们对于数学也有着概念,研究表明,大多数孩子对于数学有着“直觉式”的思维,有些甚至已经在语言学习之间就已经出现,它可以是非口语形式表现出来的。

孩子对数字概念的学习几乎是一种本能,在他们刚学会说话不久,就会学着大人念数字,他们可以一边用手指着东西一边念数字,看到别人数错的时候,会迫不及待的指出。因而这也给广大家长一个重要的启迪:提高宝宝的数学能力,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育的契机。

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宝宝对数字和具体形象结合的能力,例如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糖果,然后告诉他们这是几颗,尽可能给孩子不同的具体形象,以便孩子可以了解更多。孩子能结合数字与数量概念后,就能区分数字大小。

孩子通常对数字差异较多的情况比较容易分辨,对于数字大小有一个初步的轮廓,那也就意味着数学基本能力的提高。

五岁前的孩子会有点数的概念,这一点在拿糖果时体现的尤为明显,当孩子从父母处拿到心爱的糖果开始,就会表现出其“精明”的一面,父母给少了,就会一直伸着小手要。家长不妨可以借助这点,指导孩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可以先从1开始数,然后再变化成比较有效率的「接着数,直接从被加数往上数,当他们有很多练习之后,就有可能出现不必数数而直接说出答案。

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小宝宝的记忆浅,多次的刺激才能够加深其印象,不妨在生活中多数几次糖果。

总结:数学能力是衡量智力的一个要标志,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对于其逻辑思维发展其实家长在早教中通过简单的数数,点数等基本概念的引导,对宝宝学会推理、全面思考有着奠基性的作用。

早教知识:早期教育≠早期“学知识”


现阶段,伴随着八零后逐渐做父母,她们中大部分接纳过高等职业教育,因而较为可以接纳儿童早期教育核心理念。

但大部分家长对早教的了解还只滞留在“尽早让孩子学习知识”的方面上。对于此事,中山大学儿童发展研究所负责人Y专家教授表明:“早教不彻底是初期开发智力,也是性情的塑造。”

早教是在潜意识中文化教育

有一部分家长把早教误以为是在婴儿阶段教给专业知识,对于此事杨教授觉得:“联合国卫生机构在1996年到2006年干了一项有关人的大脑的科学研究,研究表明0~三岁之前婴儿的人的大脑具备高宽比延展性,这一环节是人的大脑分裂和提高更快的阶段,因而0~三岁人的大脑消化吸收的信息内容及其这种信息内容对人的大脑的营造,对人的一生有重特大的危害。因此 ,我国古代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科学论证的。”

Y教授注重,儿童早期教育并不是立刻立即见效的文化教育,是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发展趋势中渐渐地展现出去的中长期效用。“因而,早教不彻底是初期开发智力,但我更注重性情的塑造。”Y教授说,“早教是要塑造出一个‘身心健康、聪明伶俐、性情质量好’的小宝宝,性情质量包含开心开朗、清静潜心、好奇心求真、英勇信心、单独分辨、善解人意而有责任心。”

爸爸妈妈参加很重要

许多上过早教课的家长都有一定的感受,早教必须家长的参加。

Y教授提议,家长不必寄希望于在早教课上进行孩子所有的早教內容。“早教课出示三种交流:第一,孩子与孩子的交流。从实质上说,交流是0~三岁孩子从普通合伙人向社会青年衔接的一种方法,在这个全过程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种交流是家长和家长的交流。家长能够 把自己育儿教育的方式和核心理念相互之间传送。第三种便是早教班级的权威专家与老师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假如時间容许,希望家长可以亲身参加孩子的早教课而不是授权委托家庭保姆、大姐或是自身的父母亲来进行孩子的早教。”

不要担心孩子会累

一些家长在资询早教难题时表明:“0~三岁的孩子那么小就开始上课,是否会疲惫?”

Y教授表明,爸爸妈妈没有必要担忧这个问题。“孩子的防范意识十分强,假如他太累了将会会左顾右盼,假如逼迫他,他会哭会闹,绝对不会憋屈自身。此外,早教大多数根据手机游戏方式开展,一个好的早教课会设定多元化的趣味的课程内容,吸引住孩子,但早教不相当于手机游戏,孩子在游戏里面获得提升,在提升中获得手机游戏的快乐。”

早期教育应注重“吃喝玩乐睡”


中国相当一部分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来自家长和社会的过度、过早、过负等“三过”问题。要让儿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只需抓5条,即是吃、喝、玩、乐、睡。

过度即指赋予孩子生理成熟度以外的期望值;过早,是指在生理成熟度达到之前给予负荷;过负,说的是超过生理成熟度承受能力的负荷。

目前,国内一些地方临床流行所谓‘胎教’的有偿活动,是没有严格的生理学研究基础的,对广大家长是一种误导。

任何噪音都会对胎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有些我们现在可以认识到,有些我们尚未知晓。我们能不能不再烦扰我们的胎儿,让他们度过一个安静和愉快的胎儿期而健康成长。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阻断行为都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是要受到自然界惩罚的。

现在在社会上能够看到的“早期教育”内容,绝大多数是重复儿童生长发育和生理学的知识,没有跨出生物和医学的范畴,而早期教育应当是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进行的活动。所以这种“早期教育”不是教育的领域,也不是教育的实践。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利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一味把“教育”提前乃至超前,严重损伤了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在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的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创造天才和制造蠢材都不是人工能及的事情,顺其自然、遵循规律才是育人之道。而杜撰名词、炒作概念、歪曲生理学知识和结论等做法,正是现下中国所谓“早期教育”领域内竞相开展有偿服务的一个特征。为此,孩子不堪其苦,家长不堪其负,社会不耐其乱。

要让儿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只需抓5条:吃、喝、玩、乐、睡。同时他呼吁,社会上那些打着“教育”的旗号,以孩子为“商机”的人们,为了孩子,请收收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