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们的表扬被家长誉为教育孩子的精华所在,但是人们是不是也应该注意一下夸奖孩子的方法呢。那家长们就来了解一下表扬孩子的精华,在丰富家长的同时总体收益的还是孩子啊。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幼儿教育

表扬要及时

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表扬要具体

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幼儿早教i

表扬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本网站小编总结 : 家长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还是需要一定的内涵的,让孩子可以感受到教育孩子的表扬孩子的内容所在。家长也是可以有所教育的,希望家长了解了这些以后对于家长是有一定作用力的。

zj09.com小编推荐

12种溺爱表现你有吗?


12种溺爱表现你有吗?

“我们从来不溺爱孩子!”很多家长嘴上这样说,实际上却没感觉到自己早已加入溺爱大军。早教专家指出,溺爱是一种当今年轻父母的通病,特别是80后父母,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适度爱护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有溺爱综合征,可能因此造就了低能儿。

溺爱可让孩子发育成低能儿

行行怕上学、怕上体育课。他打球、跳绳、仰卧起坐都做不来,语言发展也滞后,因此被爸妈带到医院去。可多家医院的医生均告诉行行爸妈,行行没有先天问题,他这些低能的表现,都是后天养育不当造成的。原来,行行由奶奶带大,奶奶对他溺爱有加,该爬的时候不让他爬,该走的时候又把他抱在大人怀里、放在婴儿车里,小嘴除了吃饭用处不多。

“餐厅吃饭,别家孩子在哭闹,很多家长就说这孩子爸妈怎么不管管孩子、任他哭闹,但若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他们也很可能不管。”著名早教专家胡轶群女士指出,发生在别家孩子身上溺爱很容易发现,但很多父母却不自觉地溺爱自己的孩子却又不自知。

12种溺爱表现你有吗?

“孩子还小,等他(她)长大了再……”这是很多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爱说的话,这就是溺爱的常见表现之一———放任自由。胡轶群表示,除此之外,溺爱还表现为有求必应(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害怕哭闹(孩子一哭就满足他的要求)、越俎代庖(成人包办所有事,无论孩子自己能不能做)、心领神会(大人猜测小孩的心思)、过分关注(大人围着小孩子转)、小题大做(小疼痛大人当是大事紧张得不得了)、不让劳动(将劳动当成惩罚或不让孩子劳动)、赏识过度(表扬过度)、当面袒护、惩罚不当、剥夺独立(总觉得不放心,觉得孩子必须得到陪护)。

专家表示,这12种溺爱的表现,若存在超过8种,就要警惕了,说明家长存在溺爱,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不利。

胡轶群称,放任自由会养成孩子不好的习惯,长大了再改很难、很痛苦;有求必应势必导致孩子将来自私任性,得到再多也觉得理所当然;家长害怕孩子哭闹,孩子就会以哭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而屡试不爽;越俎代庖下,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的能力就会被扼杀;家长爱心领神会,孩子平时不用表达自己想法,智力发展就会滞后;过分关注孩子,一旦失去关注,孩子就容易沮丧、心理不平衡;小题大做让孩子认为小事都是不得了的大事;不让劳动让孩子变成懒人,小时候不勤快,别指望长大了会变勤快;赏识过度会让孩子非奖赏不作为;当面袒护让孩子是非不分;剥夺独立,该放手时不放手,孩子就会有依赖性,扼杀了孩子的潜力。

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有哪些呢


任性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幼儿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任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

那么,造成幼儿任性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家长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2、同伴交往机会缺乏。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由于亲子交往常常炒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了解了孩子任性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教育:

1、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2、家长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家长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从而使他们更任性。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负强化"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养成好性格,这样对孩子的未来好处很大的。

过度教育三大表现,你有吗?


终于有了自己的宝宝,爸爸妈妈们都很开心,想用最科学的方法教育宝宝,但是不知不觉,家长们就会走进一些误区。

1.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

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2.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

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3.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

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酌情的表扬孩子有更好的效果


家长不要从个人的好恶出发批评孩子。如有些家长怕把房间弄脏,不准孩子把东西摆开来玩,否则就狠狠训斥一顿。这样做会使孩子不服从。有些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常常就是这样养成的。再其次,要做好批评后的工作。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把“你真棒”挂在口头,无论孩子在什么时候,做成了一件什么事情,家长都会来一句“你真棒”。不少家长信奉“赏识”教育,觉得好孩子就是“夸”出来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一个8岁孩子的妈妈问:“孩子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得到我的表扬,如果我没有表扬他,他就会大发雷霆。这是为什么呀?”

我问她:“是不是表扬太多的缘故?”她说:“是的,以前我批评得多,后来我发现这样不好,为了让他建立自信,给他的表扬就比较多了。现在他时刻关注我的情绪,如果我高兴,他就开心;如果我的情绪不太好,他就会暴躁。”

早教网,我跟这位妈妈说:“这说明孩子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他的情绪都建立在你的情绪基础上。他的内心不自信,所以他需要获得别人的表扬来证实自己。你以前批评多,后来表扬多,两者都不对,走了两个极端。”

那位妈妈问:“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说:“你要减少对孩子的评价,更不要对孩子进行主观的评价。外界的评价尤其是不客观的评价过多,孩子将会失去自我评价的能力。你的孩子就在逐渐失去自我评价的能力,所以他必须要你表扬他,才能证实自己。”

以前有家长跟我说过类似的情况,他们说孩子可能被自己夸得太多了,具体表现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看看妈妈,期待着妈妈的表扬。如果妈妈没有表扬,就会问妈妈:“妈妈,我很棒吧?”一定要得到妈妈的肯定答复后才如释重负。这样的孩子已经习惯事事被表扬、被赞美,如果他们做好某件事情,家长没有表扬的话,他们就会觉得很生气、很失落。

一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独立做好一件事情后获得的成就感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赞美”和“表扬”之上。一个人格健全、具有较高情商的孩子是会当好自己情绪的主人的,而不被别人所左右。

什么是情商(EQ)?情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认识自我,一个人只有认识自我,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认识自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知”。能自知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

6岁以前的儿童正是构建自我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依靠外界对他的评价来认识和评价自己。孩子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如果外界对孩子的评价客观中肯、包容接纳,孩子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对孩子不能盲目“夸”,孩子的自信是建立在独立做好一件事情后获得的成就感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赞美”和“表扬”之上。过度表扬会让孩子依赖于表扬,或自恋自大,或自卑。

那是不是不能夸孩子呢?当然不是,夸孩子是给孩子的积极回应,孩子需要父母的认可、肯定和鼓励,并通过父母给他的积极回应认识自己。这个“积极回应”要怎么去“回应”呢?怎样去夸奖孩子才是积极有益的呢?

首先,不能把“夸奖”当成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做某件事情一定是他自发的,是来自内心的驱动力,而不是为了成人的“夸奖”。夸奖孩子要在事后,不要在事前。很多家长喜欢用夸奖的方式去引诱孩子做某件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孩子不愿意画画,妈妈说:“妈妈觉得你的画画得可好了,来,画一张吧。”这样的方式影响孩子的精神自由,孩子能感觉到,成人在试图左右他。

事前需要的是鼓励,不是夸奖。记得周周刚学习轮滑的时候,掌握不了平衡,摔倒了很多次。她气坏了,哭着说:“我不要这双滑轮鞋了!我怎么老是摔倒!”我平和地对她说:“周周,学滑轮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难于掌握平衡,没能掌握平衡就会摔倒。但是,妈妈敢肯定,如果你练习很多次,摔倒了又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你一定能学会的。”在我的鼓励之下,周周勇敢地站起来,不断跌倒后不断站起来,不到一个星期就学会了滑轮。

在夸孩子之前,家长们一定要想一想,你夸奖他是真心赞美,还是试图通过夸奖来说服孩子做某件事!

第二,夸奖和赞美是来自你的内心,不是虚情假意的“敷衍”。夸奖应该是真实的、客观的,不夸大、不缩小。如果在周周学滑轮屡屡跌倒的时候,我夸奖她“你滑得挺好的”,这样名不副实的夸奖只会让孩子觉得大人的虚假,不值得信赖。

第三,夸奖必须是具体的。用平实的语言去描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不用“你真棒”“顶呱呱”之类的语言去泛泛夸。

早期教育,当孩子成功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成就感让他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内心充满着自信和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对他最大的表扬了。我们只需要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一下他做好的事情就行了,表示我们知道了,并且向他表示祝贺。比如,周周那天学会了扣纽扣,她成功扣上第一颗纽扣后惊呼起来:“我会扣纽扣了,我成功了(这是她的口头禅,每做成一件事情必定说这句话)!”我也很惊喜,大声说:“周周终于学会扣纽扣了,你成功了!”并和她一起又蹦又跳,和她分享成功的快乐!

对于泛泛的夸奖,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屑。周周的好朋友思思上幼儿园一个学期后,我和思思有一段对话。

我:“思思,你喜欢上幼儿园吗?”

思思:“不喜欢。”

我:“为什么呢?”

思思:“因为老师总是表扬小希希。”小希希是她们班上刚来的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女孩。

我:“老师表扬了你吗?”

思思:“也表扬了,但是一句‘顶呱呱’有什么用?我不需要老师的表扬!”对于泛泛的夸奖,思思非常不屑。我试试具体的赞美看看她的反应。

我:“思思,你这件衣服搭配这条裤子看起来很美。”

思思笑了:“谢谢阿姨。”说完还亲了我一下。

对于老师的“顶呱呱”,思思不屑一顾,而对于我称赞她的衣服和裤子搭配得很美,她很欣喜。这就是泛泛的夸和具体的夸的区别。前者是无用的,后者是积极有益的。

第四,少夸先天存在的东西,譬如智力、外表,多夸孩子所做的努力。不少成人喜欢夸孩子聪明、漂亮,这样的夸奖多了,孩子容易自恋自负,聪明漂亮是天生的,不是孩子通过努力取得的,这样的夸奖没有任何激励作用。对于孩子的努力,家长不能视而不见,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认可她做出的努力。这对孩子就是积极回应,孩子将备受鼓舞和激励。

总的来说,夸奖不能滥用,用多了会让孩子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只听得进赞美,听不进反对的声音。孩子的自信心来自于他独立完成挑战,成人的夸奖是“锦上添花”。成人给孩子的“夸奖”应该是积极的回应,是客观的、真实的,成人的积极回应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夸奖不能过度,更不能盲目。

重点提示:

赏识教育不一定就能夸出好孩子,减少对孩子的评价,特别是主观评价,否则孩子将会失去自我评价的能力。

不能盲目夸奖孩子,因为孩子习惯事事被表扬、被赞美后,如果做好某件事情,没得到评价或者表扬的话,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生气、很失落。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来自于他独立完成挑战,而不是父母的“夸奖”。

对孩子也不能盲目批评,表扬和批评都是成人给孩子的评价,都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父母要做的只是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孩子做成功的事情就行了,表示父母知道了,并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快乐。

本网站小编总结:根据孩子在受到批评的同时得到鼓励,容易产生改正错误的信心的心理特点,要求父母在批评孩子以后要酌情转换话题和缓和气氛,做到批评与表扬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孩子树立是非观念,而且有助于批评后发挥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入园了,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儿所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这类孩子会出现哭闹、心事重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尿裤子、不肯午睡和吃饭等情况。

孩子刚入园,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儿所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 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这类孩子会出现哭闹、心事重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尿裤子、不肯午睡和吃饭等情况。这些表现是正常的。在老师的精心 照料下,所有孩子都会在一个月内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生活,对此家长不必担心。

在入园初期,家长送孩子时应注意什么?

家长一定要信任幼儿园和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因孩子哭闹得厉害而尝试停几天再送他上幼儿园。那样做,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使他觉得只要哭闹 就会让父母心软。所以,一旦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一定要“铁石心肠”,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将孩子的哭声抛在身后。也不要每天长时间地滞留在幼儿园内陪着孩 子。这除了会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无意义地延长了孩子的适应过程。每天孩子回家后,家长要和他多交流,对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并且多鼓励他。

家长在幼儿入园后该做些什么?

不少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常常很不愿易甚至很害怕上幼儿园。往往在开学两个星期里,经常会看到小班的门口哭声起伏,你哭我哭,你喊妈妈,我喊爷爷。究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

孩子一直在家里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对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的很拘谨,有 的孩子则大哭大闹,一定跟着父母要回家,每年开学,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少的幼儿哭上两三天就习惯了,可有的幼儿要哭上两个星期甚至更多,只是个人的适应 能力不同。

家长做法:这时请我们父母千万不能心软,一哭就没方向了,你应该送到老师手里后马上离开,要相信我们老师的能力,老师会让孩子平静下来的。对你 的孩子也要有信心,相信他肯定能行。千万不要舍不得,特别是隔代的爷爷奶奶,被孩子一哭一闹就依了他不上幼儿园。也有的父母担心孩子,送完后绕个圈来到操 场上,偷偷躲在窗子旁,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哭。你到没发现,可你的孩子却发现了你,一下子又哭起来了。这时原本安静的教室又沸腾起来了,你哭我哭大家哭, 这给教师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希望我们父母在开两三个星期里配合好老师,并且尽量做到坚持让孩子每天按时来幼儿园,千万不要来一休二、三天,(排除身 体不舒服)这样对孩子是很不好的。

2、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生活规律的改变也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入园前,孩子在家自由自在生活,饿了就吃,想玩就玩,起居没有规律。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要按时上幼儿园,中饭点心要自己吃,游戏活动有规定的时间,这就使孩子感到很不习惯,因而不愿上幼儿园。

家长做法:父母在幼儿的生活方面尽量帮助他们自理,让他们自己学着小便、大便(要学着叫老师),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把鞋子穿好,特别是吃饭, 最好让孩子自己吃。如果孩子不自己吃,父母可以给他换了一把高椅子,规定他必须吃完饭才能下来,防止他边吃边玩溜下来;其次,全家人共同遵守规定,谁也不 喂他吃,无任他怎么哭闹,吃的时间多长,一律要求他自己吃完。还有,要多讲道理少打骂。在他进步时及时给予奖励;比如给他剪一个小红花贴在门上。

3、不会与同伴相处

小朋友之间互不熟悉,不会很好相处也是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在家里,有好吃的一个人吃,好玩的一个人玩,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为此争抢东西,使这些孩子很不愿意上幼儿园。

家长做法: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乐意把玩具借给别人玩,同时要爱护别人的玩具,同伴间不争抢,不打架,万一别人打了你要马上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 理,千万不要象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吃亏了就告诉他以后别人打你,你也打他;你到幼儿园后不要把玩具给别人玩等等一系列如此荒唐的教育。所以请父母要以 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事,要以正确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表扬法让孩子学会谦虚


骄傲自大的孩子很少能够成向成功的,因为他们不懂得谦虚的向人请教,这类的人也很难得到交到朋友,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方法可难可以让孩子学会谦虚吧,结合实例体验下吧!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帮他们建立自尊能使其今后减少自我炫耀的几率

当你2岁的儿子举起一盒子玩具,骄傲地对你说:“妈妈,快看,我多强壮呀!”或者你3岁的女儿,一边转着她漂亮的裙摆,一边欢欣鼓舞地唱着:“我是最漂亮的小公主。”要知道这可不仅仅是在吹牛。

对于1岁半到3岁的小孩子来说,这是他们探索“我是谁?”的阶段,而且这时的他们仍然在努力练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说出完整的句子,和他人分享等等。对他们来说,安全感仍然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赞扬和鼓励是没问题的。

即使这些小孩子们看到别人在某些事情上比他们表现更为出色,他们仍会对自己感觉良好。事实上,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能让他们今后减少自我炫耀的几率。早教网

贴心建议:

父母需要注意自己赞扬的方式。赞扬的重点应该是孩子做事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要避免使用一些泛泛之词,例如“你真棒”或者“真是个好孩子!”这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话,你最好使用详细的、精确的描述语言,比如“刚才积木堆上去的时候,看上去好像就快倒了,但是你都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这样,孩子容易对你的话产生共鸣,而且他也更加确定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

让你的孩子意识到与人为善和画一副漂亮的图画是一样重要的。他画的画非常漂亮,你可以表扬他,当他对奶奶说谢谢时,你更应该给他表扬和鼓励,并告诉他为什么这种行为是值得赞赏的。当我们遇到别人做好事时,可以向孩子指出来,这会让孩子学会感激和谦和。比如当你和孩子在超市收银台,收银员帮你们打包东西时,记得谢谢他,并且告诉孩子:“他工作真仔细,这样鸡蛋就不会打碎了。”

改变孩子狂妄自大性格的一个好方法是,教导他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且让他认识到自己也有能力不足的时候,谁都不需要时时刻刻保持完美。如果孩子有一颗谦卑的心,能帮他更快地融入环境,交到朋友,并且感受到团队工作的意义。同时,那些能正确估计自己实际能力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好地面对挑战。早期教育

过头的、笼统的表扬vs。客观的、描述性的表扬

当你说……

“你是你们班最棒的小舞蹈家!”

孩子会这样理解……

“其他同学都比不上我。”

更好的表扬方式是--

“你平时那么努力地练习终于没有白费。你今天的舞姿太优美、太柔和了!”

当你说……

“真棒!”

孩子会这样理解……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更好的表扬方式是--

“今天你去小伙伴家玩的时候可真有礼貌,我听见你说'请'和'谢谢'了呢!”

当你说……

“虽然你们队今天没赢,但你的表现是全场最棒的。”

孩子会这样理解……

“妈妈在骗我。”

更好的表扬方式是--

“虽然你们队今天没赢,但我能看出来你已经尽全力了。”

当你说……

“天哪!这真是我看过的最美的画。”

孩子会这样理解……

“不管我做了多小的事,妈妈都会这么夸我的。”

更好的表扬方式是--

“这些花的颜色可真漂亮啊,而且你还用一张画讲了个小故事呢。”

本网站小编总结:让孩子从小学会谦虚,会使他们变的更加快乐,更加的受欢迎,目前表扬孩子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的潮流,但是在此提醒家长,表扬孩子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可盲目的夸奖!

老人带孩子,你在担心什么呢


问题来了: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平常要上班,孩子主要是由奶奶带。奶奶只知道宠孩子,并不懂怎么跟宝宝交流,而且保护过度,什么都不让宝宝动手。我跟她说过很多次,要多跟宝宝说话,要多让他自己的事自己做。她根本听不进去,还常对我老公抱怨我苛刻。现在宝宝说话都带了奶奶的方言腔,我心里真是难受得要命。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辣妈支招:我们这一代年轻妈妈,大多学了不少早教知识,但由于是职业妈妈的缘故,还是要老人帮忙带孩子,当老人达不到要求时,我们就不可避免的焦虑和紧张,很多家庭风暴也起源于此。

我们常说,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倾听和理解,但我们似乎忘了,老人同样需要倾听和理解。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孩子的奶奶,每天辛辛苦苦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不但没有人感激,反而天天有人来挑错,挑出来的错还都是你不理解的,你会不会觉得委曲?一个人一旦有了委曲的情绪,就很难客观地看待问题,更难听得进他人的意见,这是人的心理本能。

所以,要想让奶奶有所改变,不妨先从感谢她开始,每天说一些暖人心的话,常常给她买点小礼物。在她高兴的时候,跟她一起带着宝宝出去走走,向她示范一下怎样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告诉她:“可能这样做会更好。”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只有你真心认可她的劳动,并努力经营好你和她的关系,她才有可能听得进你的意见。

另外,或许很多人告诉你,孩子的早期发展很关键,这当然没错,但他们没告诉你的是,儿童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只要你这个妈妈做好孩子的定海神针,多给宝宝一些时间,陪他共同成长,就不必太担心老人对他有多大的影响。

不管怎样,你都要记住,一个温暖平和的家,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了所谓正确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家庭的安宁。

因此,家长们应该重视的,应该给宝宝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这样对宝宝的发育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