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比较侧重哪一方面呢,你有哪些好的方法想要给我们分享呢,现在让我们先来分享一下别的家长的育儿经验,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好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大道理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

棘手的难题:

你和5岁的儿子正在玩那种撒色子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的游戏,可是他却不按点数走,为了自己能赢,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终点。虽然你的初衷也是让他赢,但是你并不想对他的作弊行为加以肯定。

简单的教导:

不要用“作弊”、“耍赖”这些词指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玩游戏时应该公平、公正,并且给他指出他应该到达的位置。道理可以这样来讲:

“这样走不合理,对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时候我可以让你这么走,但是当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你这样走他们会很生气,因为你没有遵守游戏规则。”

或者对他说:“你想想,如果没有人按规则来玩游戏,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大道理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

棘手的难题:

你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朋友给你4岁的儿子带来了一件礼物。他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把礼物扔在了一边,也没说“谢谢”转身就去玩了。

简单的教导:

期望四五岁的孩子懂得感激还为时过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必小题大做,简单讲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诉他:

“你先到这儿来,我有话和你说。阿姨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却忘记对她说声‘谢谢’了。”

如果你愿意先让他去玩,过后再讲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觉前再提起这个话题:“在我们家里,无论谁收到了礼物都应该说声‘谢谢’。”如果你的儿子告诉你他不喜欢这件礼物,那么你就应该告诉他:“阿姨原以为你会喜欢的,所以才送给你这件礼物。而且,即便我们不喜欢别人送的礼物,也该说声‘谢谢’,因为我们要谢谢别人心里还惦记着我们。”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

棘手的难题:

晚饭过后,你让6岁的儿子帮你收碗筷。他说累了,拒绝帮你做家务。

简单的教导:

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别动,然后告诉他:

“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出一份力,使家里更干净、更整洁。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也能够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么我就列出一个清单,写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务活,然后由你自己来选择你愿意做哪个。”

或者对他说:“帮助别人能够使别人生活得更轻松。你还记得我帮你收拾好玩具的时候你的感受吗?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样。现在,你能帮帮我吗?”

大道理4:谅解——原谅他人的过失

棘手的难题:

你5岁的女儿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没想到被她2岁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对小表弟双眼含泪的道歉,你的女儿坚决不原谅他,还大声抱怨道:“太晚了!”

简单的教导:

允许你的女儿在原谅别人之前,先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然后再开始给她讲明道理。

“你很伤心和气愤,我不会为这而责备你。我知道你搭好这个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这是一个意外。你表弟还小,他还不能像你一样那么小心翼翼做事情。”如果你的女儿仍然认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杰作碰倒的,那么你就让她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无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确实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用自己的经历来向孩子说明谅解他人的好处:“我记得,当我接受别人道歉的时候,我的感觉也很不错。你愿意尝试一下吗?你可以说服自己原谅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

大道理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

棘手的难题:

你在孩子的裤兜里发现了一个新玩具,但你知道这不是他的。

你6岁的儿子辩解说这是他自己找到的。你很怀疑,但没有深究。然后你就接到了儿子朋友妈妈的电话,她委婉地询问你的孩子昨天在他家玩的时候是不是误拿了一个玩具回家。

简单的教导: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清楚地知道拿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所以,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我刚接到某某妈妈的电话。她说她家有一个玩具不见了,听起来好像是你没有说一声就拿走了这个玩具。你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你和我说实话的时候了。”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一口否定,那么你就该严厉一些了:“偷东西是会伤害别人的。小朋友一定不高兴。你可能感觉也不好,因为你知道这个玩具不属于你自己。而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还说谎隐瞒,这就更糟糕了。”最后,坚持让孩子把玩具尽快还回去。幼儿教育

大道理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

棘手的难题:

周末你送5岁的女儿去上语言课。偶然间看到上课的时候,女儿手里拿着溜溜球在不停地玩,全然不理会老师的存在。

明智的教导:

下课后,你应该把她带到一边,告诉她你的决定:以后不允许周末上课再带玩具。然后想办法使孩子对“尊重”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可以这样对她说:

“关注别人是表明你尊重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你能用其他方法让你的老师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吗?”

如果你的女儿很快就明白她的错误了,那么,为了加深她的理解你可以对她说:“我很高兴你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你也知道了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人,这太好了。”幼儿早教

大道理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

棘手的难题:

你3岁的儿子高兴地抱着那罐奶奶送给他的糖果。

当你要求他拿出一块儿你爱吃的巧克力糖的时候,他把糖果罐抱得更紧了,一脸坚决地说:“不给!”

明智的教导:

3岁的孩子还不善于与他人分享呢,尤其是糖果,就更不愿意给别人了。

所以,你需要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明慷慨的好处:“你知道吗?当我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到最后我的感觉其实不好。但是,在我和别人分享了以后,我的感觉就很好,因为我知道是我使别人变得很高兴了。你愿意尝试一下吗?看看是不是也使你自己感觉很高兴了?”

或者直接降低标准索要糖果:“为什么不把你的糖果分给我们一起吃呢?如果你不愿意把那块巧克力糖给我,那就给我一块其他的,怎么样?”

大道理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棘手的难题:

你无意听到你5岁的女儿和她的几个朋友在说她们班的同学,讲的话不太好听。

简单的教导:

这种行为常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你必须直接介入,但不要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尴尬的境地。你可以走近这些孩子,告诉她们你无意中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然后向她们提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早教网

“告诉你们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或者直接问她们:“如果你们班里有人在背后谈论你的时候说的都是坏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道德观念的灌输,需要潜移默化的方式

父母每天都能让孩子看到正直和得体的行为举止,才能使自己的说教达到预期的目标。

本网站小编总结 : 不知道您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方法对孩子比较有利的吗,家长可以参考一下上面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力的。希望这些方法对于家长来说是有一定的效率的。

延伸阅读

父母教育孩子有时需讲清后果


任何教育孩子的机会,这里主要指言教,就是用言词循循诱导。家长除对孩子进行说教外,还有很多工作和家务需要处理,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进行。父母教育孩子有时需讲清后果,后果是事行计划好,讲清楚,并讨论过的,不是在最紧张的时刻突然提出的。与子女一起练习

使标准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需要练习。当你的孩子没有照标准去做,打了抢他玩具的孩子时,你要跟他一起练习该怎么做。你必须等他平静下来,即使是第二天,也能和他演练当时的情境。假装你是那个抢他玩具的孩子,教你的孩子说“我玩完了再给你”,或“该我玩了,我还没玩完”。为了不使他在此时和你作对,你可以让他有选择。他可以自己说,或听你说。不管怎样,强调下一次你希望看到他用这些句子而不是打人。

有必要讲清后果

此时你在想,我已经教会子女他的感受和应该怎样去做。他知道他不能打人。他必须请求让他玩一会儿。他知道他不能扔玩具卡车,但是可以到外面去扔球。如果他仍不与你合作,那么让我们谈谈后果。后果不是说“因为你要那样做,所以我要这样做”,后果也是强调你要教他的东西。《用奖赏惩罚》一书作者阿尔菲·科恩写道:“如果你很生气,你可能会破口大骂,而不是讲清后果。讲清后果时要用平静而非惩罚式的语调,目的是教育或解决问题。”当你事先讲清后果时,你的子女会心中有数,并明白自己在做选择。

当六岁的马修不肯关掉计算机去上学时,苏运用了这个信息。“我知道让他停下很难,”她说,“所以我告诉他十分钟以后要关机,在五分钟时我又告诉他并让他找个合适的地方停下来。在只剩一分钟时,我又提醒了一遍。但当该关机时,他尖叫并要打我。我试着抱起他,但是他抓紧椅背拒绝合作。

“最后我抱起他去了学校。他一路大叫。我知道那时我很生气不能仔细思考,所以我等到他放学回家,我们的紧张空气缓解了,我对他说:‘今天当我叫你关机时你不听,这不行。当我事先提醒你并给你时间关掉计算机时,你不可以大叫,或打人,或抓住椅背不放。下次再这样,你那天就不能再用计算机,第二天也不行。你明白了吗?’”此时,马修点了点头。

苏清楚地告诉儿子在家里要遵照标准去做,如果不这样后果是什么。那后果是和计算机有关的,因为用计算机是一种特权。如果你不对自己负责,你就会失去这个特权。这样强调了合作和负责任的重要性。

第二天马修又想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我让他玩,”苏说,“但是开机以前,我问他:‘当该关机时你会不会打人?’‘我不打人。’他回答。‘你会不会大叫?’‘不会。’他说。‘你会不会抓着椅背不放?’‘不会。’马修摇头。”

但是当该关机时,他又开始大叫。“马修,”苏用她最肯定的声调问:“你以后还用不用计算机了?”他看着她,关上了计算机,离开了椅子。

有效的后果帮助强调你想教会子女做的事。如果一个孩子对别人粗鲁,他将失去那一天请朋友来玩的特权。如果他在商店里大叫,他将失去再去商店的机会。如果他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手打人,他将失去那个他不肯放手的玩具。

小编结语:后果是事先计划好、讲清楚、并讨论过的,不是在最紧张的时刻突然提出的。如果在一定场合你没有设计后果,你可以让孩子停下,处理眼前的情境,过后对他说:“今天发生的事是不能接受的。下次再发生那种行为,这就是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帮助你设计后果。你可以问他们:“如果有人生气时打人,你认为应该有什么样的后果?”你们可以商量一个两人都可以接受的建议。最重要的是事先讲好,让你的孩子知道他正在作出选择。

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大妙招!


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大妙招!

一、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

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二、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三、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四、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五、受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六、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七、纵容计--让孩子在“淘气”中开发潜能。

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是“破坏狂”,其实这类孩子往往很聪明,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来得坚定。因此,聪明的家长要试着“纵容”孩子的淘气和“破坏”行为,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个“爱迪生”。

八、处罚计--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

教育孩子就要赏罚分明,孩子做的好要给予奖励,但孩子做错事时一定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错也要进行适度的处罚,这样孩子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免得在错误里越陷越深。

九、制冷计--给自负的孩子“泼冷水”。

自负是指自我评价过高,目中无人,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自负的苗头,父母就应当运用“制冷”的手段,适时地给孩子泼点冷水,让孩子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

十、包容计--让孩子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

孩子也许不够聪明,也许有很多缺点,可是作为父母,你绝对不能对孩子存有偏见,羞辱或嫌弃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信心,你就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家庭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学做“律师”是指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地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其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施加外力往往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不做“驯兽师”,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父母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2、养成习惯绝非一日之功。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培养习惯铸造品格。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3、让孩子学习成绩优异是有方法的。

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必须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比如按计划完成学习目标、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写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想了。

父母教育孩子可唱红白脸吗?


妈妈怕刘星迷恋画画不思上进,把他的画板扔了,他们二人因此起了冲突。夏东海耐心开导刘星,鼓励他画画。刘星画了三幅埋怨妈妈的画。夏东海拿过画板,又画了一幅,画的是妈妈在教训完刘星之后泪如雨下,这让刘星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

在子女教育中,红脸通常代表铁面无私、事事处处都要立规矩的一方,例如刘梅在孩子犯错后,常常严厉地批评他们。相比之下,爸爸夏东海所扮演的白脸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宠爱、宽容。在孩子受到惩戒时,白脸是他们愿意寻求的避风港。

事实上,宠爱与规矩在教育中同等重要,父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首先,只有宠爱没有规矩,孩子内心看似很松弛,实际上却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都要学会限制个人的某些愿望,例如,刘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非常活跃,他一会迷轮滑,一会又闹着学跆拳道,就是不爱学习。所以,就需要妈妈这个红脸“逼”他学习。红脸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接受社会生活的规范,明辨是非,这也是每个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必经之路。

其次,如果只有规矩,孩子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作为继父的夏东海就做得很成功,当着刘梅的面,他佯装要打犯错的刘星。其实,他和孩子“合作”演了一场戏。从中刘星体会到了爸爸对自己的保护和重视。

谁扮演红脸、谁扮演白脸,这都没有一定之规。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父母可以都唱红脸,而由爷爷奶奶唱白脸。但值得注意的是,红脸白脸教育子女时,基本立场要尽力保持一致。如果双方有分歧,最好先私下交谈一番,达成一致后再进行教育。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自信和坚持,常常会对另一方的教育有所不满,那么孩子就有可能从中渔利,这样的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

为了达到既爱孩子又不娇惯孩子的目的,各位父母不妨试一试分别扮演红脸和白脸的教育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父母教育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每当这类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应该知道,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过度保护和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父母教育孩子时的5种错误方法


错误方法一、家长权威吓出来

在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妈妈会借用“警察”、“医生”、“老师”等这些特殊职业人物的权威,“威胁”孩子吃饭、睡觉、听话。也许这种方法一时有效,可长久之后,孩子不仅会对这些职业产生恐惧,而且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孩子不听话时,爸妈总是忍不住摆出大人的权威,强制、命令、恐吓,这些都不是良好的沟通方式。为什么不能顺着孩子的喜好,去摸索一些更睿智的方法呢?比如通过讲故事、看图书来跟孩子讲一些事理,多些耐心和童趣跟孩子做交流,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错误方法二、盲目替孩子做主

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出现的一些纠纷和问题,爸爸妈妈往往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接就替孩子做主了,这样会干扰孩子之间的独立交往,让孩子失去跟同伴交往锻炼的实践机会。

聪明的爸妈永远是站在孩子身后的,在碰到孩子与人交往中的问题时,爸妈不妨先等一等,观察一下孩子自己的反应,让他独立拿主意。如果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时,爸妈再适时加入,引导他与同伴正确交往。

错误方法三、把孩子想得脆弱

如果一群孩子在玩耍,突然来了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加入了,爸爸妈妈往往会担心孩子吃亏,就把孩子带离了游戏场所,这就是用自己的预想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却破坏了孩子学习交往的环境。

担心自己的孩子小,被大孩子欺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孩子们的交往都是单纯的,他们表达情绪很直接,多数没有恶意。爸爸妈妈可以在旁边暗中观察,这样就不会破坏现场的愉快气氛,而且不断干扰孩子的正常交往。

错误方法四、总替孩子看世界

如果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爸爸一会让宝宝看这个,妈妈又让宝宝看那个……总是没等孩子自己去发现,爸妈就急不可待地把看到的东西指了出来。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是在向宝宝传授知识,实际上却局限了孩子整体观察的能力,也剥夺了他们自由探索的乐趣。

正确的做法是,爸爸妈妈可以等孩子对某个事物特别关注时,再开口说话,而且最好用引导的方式去说,比如多提问,引导孩子一起来观察。

错误方法五、不能理性对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是个鬼灵精,当他们动用“小聪明”、“小伎俩”来对付大人时,很多爸爸妈妈明明知道不对,却又忍不住对孩子的机灵大加赞赏。爸妈表情、语气、行动的不一致性,常常会让孩子无法去正确地分辨,导致产生错误的模仿。

孩子最初感受到的秩序感和规则,往往来自于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所以爸爸妈妈的责任尤其重要。在面对孩子不正确的“小聪明”时,爸妈需要的是多些理性,并且全家态度一致。

父母教育意见背道而驰怎么办?


家庭教育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面常常会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出现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如何处理呢?父母教育意见背道而驰怎么办?

共同养育的黄金定律

看看下列的情境与行为,你和你的配偶会有怎样不同的反应呢?

你的大孩子为你准备了早餐,但是他把厨房搞得一团糟。你昨天一整晚都在照顾小宝宝,没有睡好觉,而你的另一半刚刚从12个小时的睡眠中醒过来。

你的孩子希望你和他一起玩游戏,但是你刚刚跑了8个超市,买回生活必需品,他们没有一个人过来帮你拎一下。你的另一半正好找到一个超市有你们需要的东西,而且还打8折。

哪种情况下你对孩子的行为会比较满意?

1、夫妻双方努力保持育儿的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

我敢打赌,不同的父母对于孩子同样的行为其反应经常会不同。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会期待父母双方在育儿问题上保持完全的一致呢?难道夫妻双方有着完全相同的感觉、压力、期待和育儿方法吗?不是这样的。父母双方的想法不可能永远一样,所以他们无法在孩子面前永远保持一致。

2、孩子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做同一件事情

当我的儿子才2岁的时候,就知道跟着爸爸逛超市必须乖乖地坐在购物车里,跟着妈妈就可以自己跑来跑去。当他和爸爸在一起时,从不会试图跑下来,但是他和妈妈逛超市时,就会吵着要到购物车下面来。

如果有家长尝试过告诉孩子不同的情况下对他们声音的要求是不同的,他们就会知道孩子们是完全可以理解这一点的。在教会时、在游乐场时、在外面、在午休时我们都应该有不同的声量,孩子们知道这其中的区别,而且不会混淆。他们知道可以在游乐场上随意奔跑,但是不能在教会里乱跑;他们可以在外

婆的沙发上蹦蹦跳跳,但是在家里却不可以;他们在幼儿园要收拾玩具,在爸爸那里却不一定,不过在妈妈那里有时需要。不要担心他们会混淆,他们不会的,在这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有信心。

3、意见不一没关系

很多育儿书籍都说家长在孩子面前要统一战线,这并不是真理!更好的方法是成立一个“公平小组”,大家对解决问题可以持不同的观点。

其实对于育儿方法,正确的比错误的多得多。父母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私下讨论,然后得出一个不容协商的结果告诉孩子,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父母通常很难从心底达到这样的一致,他们表面上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但是孩子能够觉察到在妈妈或爸爸那里还有协商的空间。记住,孩子们不是傻

子,他们完全可以觉察到父母是不是真的忠实于他们自己的决定。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忠实于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但是完全支持对事件感受最强烈的一方,而且这件事就完全交给那方去处理。这件事对谁更重要?谁对这件事有很强烈的负担?

4、每天养育孩子的那个人才有权为孩子的日常事务做决定

我们必须知道,只有那个每天花14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的人才会知道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那些理想主义者通常是和孩子在一起时间很少的人:工作的父母、朋友、亲戚、医生、育儿专家,他们总是告诉你一大堆理论。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每天和你在一起,听到孩子每天说20多次“不”,好不容易说一次“好吧”,他们认为你太纵容孩子,但是如果长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我们就应该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而不是理想主义。什么可行就用什么!即使在漫长的一天的最后一丁点儿时间里,你态度软化了,也不要太自责。

5、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育儿的世界里没有“完美”这个词。你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行,你就是一位优秀的家长。

6、谁开始,谁结束

你自己要惩罚你的孩子,却让不情愿这样做的配偶去执行,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如果父亲要小孩罚站,然后自己要出差两天,你认为这个时候要妈妈去执行这个惩罚公平吗?如果父母离婚了,住在不同的地方,不要指望另一方去执行你制定的惩罚措施。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7、如果可能,在你们还没有孩子之前就应该在一些核心问题上达成一致

当你结婚或怀孕时,你和配偶就可以讨论一下你们认为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试着找出三点你们共同认为重要的方面,分享并执行。在我的家庭中,我和丈夫都认为重要的有:1)不许打人;2)无论年龄如何,不能有粗鲁的行为;3)我们决定自己带孩子,而不是送到外面的托管机构。你们的家庭对于养育的重心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找出三点你和你的配偶都认为是很重要的。

8、支持配偶的管教并不意味着赞同

你可以提出你自己的观点,但是要支持配偶的选择,这样做并不会减低他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其关键在于支持,而不是统一。真诚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例如:“我并不像你爸爸那样认为熬夜是不允许的,但是他的想法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如果你不同意他的意见,你最好现在去和他商量一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