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会跟孩子讲这样一句话:“不要随便和别人说话!”

危害:同样是对孩子人际关系锻炼的阻碍,限制他的交际意识,容易让孩子养成自闭的性格。

父母担心孩子对陌生人太过信任,会受到伤害。这可以理解,但绝不能成为阻拦孩子正常交往的理由,因为这是两码事。前者,需要增加孩子的判断力,提高警惕性,而后者,却是他这一生立足社会的基础,岂能随便干涉?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男孩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最多的谈得来的好朋友,能够从小伙伴那里获得认可、鼓励、信任和支持。然而父母在这方面的教育却让他们的交往意识在一点点地减弱,比如林林的妈妈。

这种方式或者让儿子不知道何去何从,或者让他们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甚至让他们变得人缘不好,找不到朋友。

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时期的男孩,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这时,在不偏离正常人生轨道的前提下,父母不要给他们太多的限制,别暗示他们谁可能是坏人。

这些限制会使男孩过早地世俗、功利,引起他们的不满,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交往能力,甚至会使他们形成孤僻、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现实生活中,很多小男孩的表现已经让人担心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女性化倾向严重。因此,他们经常表现出不愿见生人、不敢与生人说话、无法与别人相处乃至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等现象。这正是由于父母过于限制了他们的交往意识所导致的。

交往能力强,对孩子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将来在学校不仅能够从容地与同学交往,而且能够从容地与老师等成人交往。而孩子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从小重视培养自己的宝宝与人交往的能力。

做为成年人,我们都有一种体会:每当回忆起童年生活时都非常兴奋,对儿时的朋友感到特别亲切,说起与童年朋友一起玩的各种趣事,如数家珍。这些经历告诉我们:宝宝需要朋友,家长要支持和引导宝宝学会交朋友。

其实这并不困难,只要父母不要设置过于明显的障碍就可以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人际交往时不要让孩子太封闭,教给孩子怎样分辨坏人和不好的事物比封闭要好得多。

扩展阅读

如何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进入幼儿园。入园后,能否和其他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体现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比较孤僻,有些孩子又很受小朋友欢迎呢?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幼儿在拒绝他人时,常间接表达出负面的情感判断,有时甚至坦白得有些残忍。“我们讨厌你”,是所有孩子都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因此,他们在加入一个新的团体时都会格外谨慎。这种焦虑和成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通常新加入的人会先旁观一会儿,然后尝试性加入,谨慎地慢慢采取主动。

有两大禁忌几乎一定导致被排拒;太急于取得领导地位及与其他人显得不搭调。人缘差的孩子常常会犯大忌,比如以蛮横姿态加入,突然改变话题,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直截了当地反对别人的意见等等,目的显然都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只可惜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不是被忽略就是遭排斥。相反的,人缘佳的孩子会观察一段时间再加入,并表现出接受该团体的意见,而且会等到自己的地位获得认可后再主动提出意见。

春节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良机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孩子能接触到的人从原来只有同辈的“一字形”交友转变为各年龄层的“十字形”交友,这对孩子来说是学习人际交往、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好时机。尤其对于一些沉迷网络的孩子,更是帮助他们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交际的绝好机会。在迎来送往中,孩子们要学习哪些交际礼仪呢?

打招呼有讲究

问好要具体到姓当孩子与客人打招呼时,不要简单地说“你好”或“过年好”,而要加上具体姓氏,让人感觉更受重视,如王阿姨好,李叔叔好等。

要有目光交流许多孩子在问好时面无表情,也不看对方,会给人敷衍的感觉。问好时要面带微笑注视对方,跟对方有目光交流。

行礼要正对被问候者除同辈外,问候长辈不要仅点点头,应行礼,行礼时不能侧着身要正对对方,以腰部为中心而不是头部低下,行15度至30度礼即可,这样不会给人匆匆而过的感觉。

话题切入有窍门

客人进屋后,孩子可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水、拿糖果等。大一点的孩子不要一头扎到自己屋里不出来,最好跟大家一起聊聊天,丰富阅历。

说天气好切入谈谈最近的天气,或不同地域的天气等,是老少皆宜的话题。

谈新闻越聊越多如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对方的看法,话题可能从一个到另一个,展开得越来越多。

聊兴趣有利交流如彼此的运动爱好、流行歌曲、健康时尚等,可能会让你找到共同爱好,或收获更多有趣的事情。

话旅游增长知识即便没出去旅游过,也可谈谈自己知道的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或请对方谈谈旅游时的见闻等,有利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此外,一些明星、流行电影、名人、畅销书作家等也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谈资。

注意:聊天时,要学会倾听,除与同辈或更小的孩子聊天外,孩子与他人聊天要70%时间在听,30%时间在说,且在说的时间里要70%时间在问,30%时间发表言论。

餐桌礼仪有禁忌

幼儿不要提前开餐即使是幼儿,也不要在他人都没动筷时提前享用餐桌美食,或就餐时把喜爱的菜拽到面前。

吃完就离席不礼貌许多家庭都有这种现象,聚餐时小孩子吃完了就会说“我先玩去了”,或家长看孩子已吃完就催其“吃完就下桌吧”,这样做不但没礼貌,也让孩子少了博文广纳的机会。除特别幼小或吵闹的孩子,孩子即使吃完饭也最好坐在餐桌前听听大人聊天,实在不爱再坐的,也要向席上各位打招呼后再离开。此外,孩子吃饭时不要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入座;不要用手抠牙。

最后,客人走时孩子要学会跟家长一同送客。

外出做客守规矩

如果是到别人家做客,按门铃之后,要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在门口安静地等待主人开门。进门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受到招待时,孩子要学会说声“谢谢”。小一些的孩子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同意,玩过之后,要把东西放回原处。

奥尔夫音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将艺术教学作为儿童智能开发、素质培养的手段是当今先进、发达国家惯用的教学方式。对素质的理解,尤其涉及到音乐艺术教学,很多人会理解为艺术修养、音乐爱好等,而不是作为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所需具备的智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已重新归纳为八大智能——人的基本素质。在跟进的研究中证实这些智能可通过艺术教学去开发提高。奥尔夫教学在世界广泛的推广流传,并不断的调整发展,成为在艺术教学中能同时解决孩子的智能开发,素质培养的典范,尤其是对孩子的创造力、空间、人际关系等素质的培养有突出成效。

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不少,在这些家庭中时常有众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景,就做成了孩子常常以我为中心,使孩子往往忘记了或忽略了别人的存在,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沟通。如碰上工作繁忙,不善引导的家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人际的交往上出现问题。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更有甚者,为了引人瞩目或取悦小伙伴,就故意去挑逗、激怒他人,其效果适得其反。发展下去,长大后也难与同事相处,更何况配合协同,合力完成工作?

奥尔夫教学法在利用艺术教学去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首先,音乐与舞蹈是孩子们都乐于参与的活动项目,第二,作为执教者,在做艺术教育的同时,要有很强的素质教育意识,尤其在早期教育阶段,孩子年龄还小,许多素质、智能都有待开发,如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开发最佳时段是在4至5岁,错过了这个时段就难有最好的效果。将艺术教学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镶入”孩子合适的游戏中进行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最高境界。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对教学对象年龄特征、心理、生理状态有充份了解,课程设计周密准确,能让孩子从头到尾跟着老师走。在欢快的唱歌、律动游戏中,孩子慢慢可以脱离开家长(其中会有个别性格较脆弱的孩子还不行,要耐心的等待)。小小的打击乐器如碰铃、铃鼓,利用孩子刚学会的基石节奏,就开展一些简单的乐器合奏,两个声部,要求孩子要互相听,准确配合好。孩子在这个练习中开始注意到有其他小朋友的存在,知道要与他人好好配合,就能演奏出好听的音乐来。舞蹈教学也对此有相关的、循序渐进地安排。开始时让两、三个小朋友一齐手拉手,转个圈,脚碰脚,跺一下……孩子很快就能做到,既高兴又快乐。让他们知道,要与其他小朋友做好朋友,才能得到这种快乐。各种形式的两人或多人以上的配合競赛游戏,隔三岔五就会出现一次,小朋友从中明白到要取胜就要尊重小伙伴,就要与他们好好配合,只有团结大家,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种社交人际关系的能力的开掘和强化,将使孩子受用终身。

早教启蒙:如何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们来到一定的年龄,就需要进到幼稚园。入园后,可否和别的孩子融进集体生活,最能体现孩子的与人相处能力。为何一些孩子会较为内向,一些孩子非常受小孩子热烈欢迎呢?如何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我们一起来探个到底吧。

儿童在回绝别人时,常间接性表述出负面信息的感情分辨,有时候乃至挑明得一些残酷。“大家厌烦”,是全部孩子都担心听见的一句话。因而,她们在添加一个新的团队时都是分外慎重。这类焦虑情绪和成人并没什么很大的不一样。一般新添加的人会先做旁观者一会儿,随后探究性学习添加,慎重地渐渐地采用积极。如何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有几大忌讳基本上一定造成被排拒;太急切获得领导干部影响力及与别人看起来不加以融入。人缘差的孩子经常易犯忌讳,例如以蛮不讲理姿势添加,忽然更改话题讨论,急切表述自身的意见,直接了当地抵制他人的意见这些,目地显而易见全是要造成他人的留意。如何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只可是实际效果通常得不偿失,并不是被忽视便是遭抵触。反过来的,人缘佳的孩子会观查一段时间再添加,并主要表现出接纳该团队的意见,并且会直到自身的影响力得到认同后再积极明确提出意见。

相关推荐